一、毒厉螨致丘疹性荨麻疹2例(论文文献综述)
彭培英[1](2019)在《云南小兽体表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革螨是一大群节肢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共报道革螨亚目螨类约8280种,我国记载的革螨已达600多种。在动物分类上,革螨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sitformes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或革螨亚目Gamasida中的一个“股”cohort即“革螨股”Gamasina。革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种类不同而异,一些革螨营自由生活;一些革螨营寄生生活,特别是营体表寄生生活,如寄生于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甚至其他节肢动物体表的革螨等。体表寄生革螨最常见的宿主(寄主)动物是啮齿类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有些革螨种类与医学相关,一些革螨可以通过直接叮咬人类皮肤造成皮炎;一些革螨被认为是部分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例如立克次体痘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有着广阔的领土,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变化多端的气候,动植物丰富。本文利用1990年至2015年期间所陆续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和革螨标本,参照“数据挖掘”的基本思路,对这些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挖掘,研究结果如下:1小兽宿主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布特征本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1990年至2015年期间对云南省40个县(市)的长期积累调查。从所调查的40县(市)共捕获17638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于7目12科38属74种,宿主种类丰富,其中啮齿目最多共16420只,占所有小兽的93.094%(16,420/17,638)。在所鉴定出的74种小兽中,黄胸鼠、大绒鼠、齐氏姬鼠、褐家鼠构成比最高,分别为29.964%,12.139%,10.829%和8.210%,是整个云南省40县(市)所捕获小兽的优势宿主。五个动物地理小区中,捕获的小兽个体数以横断山南部小区(II区)的最多,但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横断山中部小区(I区)最高,小兽的物种数是57种(S=5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2.788(H=2.788)。滇西高原小区(IV区)和滇南山地小区(V区)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每个动物地理小区优势宿主也不相同。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宿主相似性聚类结果显示IV区和V区首先聚集在一起,I区和II区聚集在一起,随后再和III区聚到一起。有13种宿主动物广布种,32种特有种。2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布特征在所捕获的17638只小兽体表上共采集到革螨139111只,分类鉴定为13科39属156种。在所鉴定出的13科中,厉螨科所占的种类最多(104种)、个体数量最大(130950只),个体数量占全部革螨的95.438%。在所鉴定出的156种革螨中,有16种主要革螨(个体数量大于1000),这16种主要革螨的总构成比达到了92.97%,其中又以纳氏厉螨、毒厉螨、短尾鼩地厉螨、贵州厉螨、土尔克厉螨的数量最多(个体数量大于10000),这5种螨是云南省全境范围内的优势革螨种类。本文研究还发现,革螨个体数和多样性与小兽宿主的个体数和多样性呈显着正相关(个体数:r=0.94,P=0.02;多样性:r=0.87,P=0.05),这说明了革螨的物种多样性主要是受宿主因素影响。聚类分析、极点排序和主分量分析三种方法对革螨区系划分的结果基本一致,I区和II区的革螨划分为一类,III区和V区的革螨划分为一类,IV区单独为一类。不同动物地理小区的优势革螨种也不相同。在云南省革螨区系成分中,既有东洋界成分,也有古北界成分,其中东洋界75种,占48.08%;古北界种类有56种,占35.90%;广布种25种,占16.03%,这可能与云南省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明显的海拔差异有关。用“生态位宽度”来研究“广宿主螨种”,结果显示土尔克厉螨、纳氏厉螨、鼩鼱赫刺螨、短尾鼩地厉螨和金氏厉螨是广宿主革螨种;有27种地理广布革螨种。本研究结果显示,云南省革螨的物种多样性超过了我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及来自其他国家任何一个区域性调查的革螨物种多样性(甚至整个国家的革螨物种多样性)。小兽宿主是影响革螨物种多样性高低及区系分布的首要因素。此外,云南省复杂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地理景观及栖息地、复杂多变的气候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革螨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这些间接的因素也可以通过影响小兽宿主进而影响革螨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3革螨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沿不同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本研究结果显示,革螨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布会沿着不同环境梯度(如纬度和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革螨的科、属、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都呈现了随纬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25?-27?N之间,研究认为,形成物种密度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两大区系分界线和交错区的边缘效应。东洋和古北两大区系成分过渡或交错区的跨度在22?-29?N之间,并在25?-27?N之间共同构成了两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革螨的属、种β多样性沿着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基本呈双峰分布格局,峰值反映出革螨的组成及成分在不同纬度梯度、气候带之间的过渡和转变,说明β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纬度梯度的气候、环境变化程度的关系密切,以及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对两区系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云南省西部横断山区25?-27?N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由于边缘效应的复杂的地理景观,这里的革螨科、属、种和特有种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革螨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包括β多样性),如科丰富度、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着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3000m之间。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云南省海拔2000-3000m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4革螨种多度分布和种样方关系云南省革螨的种-多度图接近对数正态分布,其理论曲线用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取得较好效果(α=0.30,拟合优度R2=0.9057)。个体数量在2-4个之间的种类最多,有30种,优势种和稀有种都较少。根据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可估测出云南省境内革螨总物种数为177种,约有21种革螨未采集到,这在实际的野外调查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些物种特别稀少而未能采集到。种-样方关系图表现为随着宿主样本量增加,革螨物种数缓慢增多,当宿主数量达到17638只时,种-样方曲线还在继续攀升,这可能与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不同的纬度、海拔、不同宿主种类等)革螨物种构成的不均匀性有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革螨的物种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此外,本文还描述和报道了1个革螨新种,即:景哈厉螨Laelaps jinghaensis sp.nov.并且还在结果中详细附上了云南省境内40县(市)的革螨名录和小兽宿主名录。5景观多样性与媒介革螨地处“三江并流区”的山区地理景观(ML)小兽宿主种类丰富(55种3323只),革螨种类丰富(88种23095只),动物传染源宿主大绒鼠(15.92%)、齐氏姬鼠(14.17%)和媒介革螨(毒厉螨,12.22%)的构成比不是很高,优势地位也不突出,媒介革螨(毒厉螨)感染优势宿主(中华姬鼠、大绒鼠、齐氏姬鼠)的感染率(0,0.38%,1.49%)及平均多度(0,0.02,0.09)很低;而地处西双版纳地区的坝区地理景观(FL)小兽宿主种类比较单一(仅有18种),革螨种类比较单一(54种),动物传染源宿主黄胸鼠(88.04%)和媒介革螨种(毒厉螨,23.77%)的构成比很高,优势地位很突出,媒介革螨(毒厉螨)感染优势宿主(黄胸鼠)的感染率(38.87%)及平均多度(2.21)较高。
彭光旭,张琪,陈顺德[2](2018)在《四川短尾鼩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短尾鼩是鼩形目鼩鼱科小型兽类,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其危害农业生产,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动物宿主。该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四川短尾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四川短尾鼩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魏磊,王新卫,王承民,何宏轩[3](2014)在《四川省6地区小型动物及体表寄生虫种群生态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四川省小型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种类组成、寄生状况及优势种群,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方法选择四川省6个地区作为调查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动物,用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寄生虫,并对小型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和鉴定。用染虫率和虫指数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结果在四川省的6个地区共捕获小型动物447只,隶属2目2科6属7种,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在鉴定的282只短尾鼩和165只啮齿类动物中,376只动物感染了55种寄生虫,包括33种恙螨,15种革螨,5种蚤类和2种吸虱,染虫率为84.12%。结论小型动物体表寄生虫种类多,其中有14种曾经报道与人类疾病有关。小型动物很可能成为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灌丛斑疹伤寒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4](2009)在《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带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大绒鼠体表的寄生虫群落,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方法选取云南省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上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根据捕获小兽的体型、大小、颜色及体长、耳长和后足长等测量指标鉴定小兽并捡获其体表寄生虫。体表寄生虫经封片、透明、干燥后,在显微镜下鉴定寄生虫的种类。用染虫率和虫指数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用统计分析中的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Mann-Whitney U)分析雌雄小兽宿主间寄生虫数量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分析体表寄生虫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的关系。结果共捕获大绒鼠916只,其中756只体表有寄生虫,侵染率为83%。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86种,包括51种恙螨,23种革螨,7种蚤和5种吸虱。其中17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结论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多样性高,其中有17种曾经报道与人类疾病有关。大绒鼠很可能成为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灌丛斑疹伤寒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5](2009)在《中国云南洱海周边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组成(英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可能是云南省部分鼠疫流行区的储存宿主之一,其体表的某些寄生虫种类可能是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为了解洱海周边地带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采自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着名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的431头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进行了研究。用构成比(C),侵染率(P)和平均丰富度(A)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调查点位于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结果表明:431头褐家鼠中307头寄生有体表寄生虫,侵染率为71%。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47种,包括23种恙螨、16种革螨、6种蚤和2种吸虱,其中1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媒介。结果提示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高。
赵绘[6](2002)在《毒厉螨致丘疹性荨麻疹2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毒厉螨致丘疹性荨麻疹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毒厉螨致丘疹性荨麻疹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小兽体表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革螨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类现状 |
一、革螨概述 |
1 革螨的分类地位 |
2 革螨生活史及行为习性 |
3 革螨与医学的关系 |
3.1 革螨的直接危害 |
3.2 革螨的间接危害 |
二、革螨分类动态及分类体系 |
1 革螨分类历史 |
2 革螨分类体系 |
3 本文采用的革螨分类体系 |
4 目前革螨分类存在的问题 |
三、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现状 |
1 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概念 |
2 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动态 |
2.1 国外研究 |
2.2 国内研究 |
四、革螨的鉴别特征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一、原始资料来源及革螨采集 |
1 原始资料来源 |
2 现场调查 |
3 宿主动物检查和鉴定 |
4 革螨采集与分类鉴定 |
5 标本制作与分类鉴定 |
6 主要器材 |
7 封固液的配制 |
二、数据分析 |
1 物种多样性统计 |
2 区系特征分析与区系划分 |
2.1 极点排序 |
2.2 系统聚类 |
2.3 主分量排序 |
3 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空间分布格局 |
3.1 水平分布格局 |
3.2 垂直分布格局 |
4 广布种和特征种分析 |
5 种多度分布和种样方关系 |
5.1 种多度分布 |
5.2 种样方关系 |
6 总物种数预测 |
7 新种描述 |
第三章 结果 |
一、云南省革螨及其宿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
1 宿主物种多样性特征 |
1.1 云南省全境小兽宿主物种构成情况 |
1.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动物的物种构成 |
1.3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动物多样性 |
2 革螨物种多样性特征 |
2.1 云南省全境革螨物种构成情况 |
2.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革螨物种构成 |
2.3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革螨多样性 |
3 革螨及其宿主物种丰富度关系 |
二、云南省革螨及其宿主动物区系分布特征 |
1 宿主区系分布特征 |
1.1 优势宿主动物感染革螨总况 |
1.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动物优势种 |
1.3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相似性比较 |
1.4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的优势宿主感染革螨差异 |
1.5 宿主动物广布种 |
2 革螨区系分布特征 |
2.1 五个动物地理小区革螨区系分布 |
2.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革螨优势种 |
2.3 地理广布革螨种 |
2.4 广宿主革螨种 |
3 革螨区系划分 |
3.1 聚类分析 |
3.2 极点排序(polar ordination, PO) |
3.3 主成分分析(主分量排序)(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 PCA) |
三、景观多样性与媒介革螨 |
1 两种地理景观的小兽宿主多样性比较 |
2 两种地理景观的革螨多样性比较 |
3 两种地理景观的媒介革螨感染比较 |
四、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空间分布格局 |
1 水平分布格局 |
1.1 科和属的分布特征 |
1.2 特有种和广布种的分布特点 |
1.3 总革螨种、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的分布特征 |
1.4 两大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水平分布格局、区域特征及分异 |
1.5 β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及与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关系 |
2 垂直分布格局 |
2.1 革螨区系成分及丰富度沿海拔分布格局 |
2.2 总物种数、特有种和特有度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 |
2.3 总革螨种沿海拔梯度β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
五、云南省革螨的种多度分布和种样方关系 |
1 种-多度分布 |
2 种样方关系 |
六、云南省革螨的总物种数预测 |
七、云南省革螨新种 |
八、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名录 |
九、云南省小兽宿主名录 |
第四章 讨论 |
一、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分析 |
二、云南省革螨区系分布特征分析 |
1 云南省革螨区系分布和区系形成的可能原因 |
2 地理广布种和广宿主螨种 |
3 云南省革螨区系划分 |
三、景观多样性与媒介革螨 |
四、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1 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水平分布格局的成因 |
2 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成因 |
五、云南省革螨种多度和种样方关系分析 |
六、云南省的总物种数预测 |
七、云南省革螨新种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一、主要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四川短尾鼩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类与地理分布 |
2 形态变异 |
3 繁殖特征 |
4 年龄鉴定与肥满度 |
5 食性与日食量 |
6 体表寄生虫和人兽共患病 |
7 防控效果 |
8 展望 |
(3)四川省6地区小型动物及体表寄生虫种群生态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 |
1.2 采集和鉴定 |
1.3 生态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捕获动物种群结构 |
2.2 体表寄生虫群落构成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
3 讨论 |
(5)中国云南洱海周边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组成(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ODUCTION |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
2.1 Field investigation |
2.2 Sampling protocol and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
2.3 Statistical analysis |
3 RESULTS |
3.1 Collection of hosts and ectoparasites |
3.2 Correlation between ectoparasites and host body parameters |
4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 |
四、毒厉螨致丘疹性荨麻疹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小兽体表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D]. 彭培英. 贵州大学, 2019(09)
- [2]四川短尾鼩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 彭光旭,张琪,陈顺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02)
- [3]四川省6地区小型动物及体表寄生虫种群生态调查与分析[J]. 魏磊,王新卫,王承民,何宏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04)
- [4]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带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调查[J]. 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03)
- [5]中国云南洱海周边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组成(英文)[J]. 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 昆虫学报, 2009(03)
- [6]毒厉螨致丘疹性荨麻疹2例[J]. 赵绘.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