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卵泡期FSH和LH水平预测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澍[1](2021)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IVF/ICSI中的作用及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机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分析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对不同不孕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种植失败和卵巢低反应)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探讨其在IVF/ICSI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各自的纳排标准入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83周期、反复种植失败患者730周期与卵巢低反应患者451周期,并根据促排卵方案,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分别分为卵泡期长效方案组、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卵巢低反应患者分为卵泡期长效方案组、微刺激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结局。2.为进一步研究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30例因个人原因放弃胚胎移植患者取卵后第五日的子宫内膜组织,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各10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三组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并利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标记物HOXA10、整合素β3和LIF的表达情况。结果:1.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相比,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雌二醇(Estrogen,E2)水平显着降低(P<0.001);Gn总量和时间显着增加(P<0.001);能显着提高IVF/ICSI的临床妊娠率(76.53%、61.39%和54.39%,P=0.038和0.009)、胚胎种植率(54.10%、42.63%和40.19%,P=0.041和0.039)。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的活产率显着高于拮抗剂组(66.33%和47.37%,P=0.037),但与长方案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66.33%和53.47%,P=0.081)。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有上述相似的临床结局,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的Gn总量和时间显着增加(P<0.001);Gn启动日和HCG日的LH和E2水平显着降低(P<0.001);并显着提高胚胎种植率(40.60%、30.00%、30.42%,P=0.049和0.031)和活产率(51.11%、36.81%、33.79%,P=0.050和0.001),但三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无显着性差异(55.55%、39.56%、43.39%,P=0.064和0.085)。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显着降低Gn启动日和HCG日的LH和E2水平、异常子宫内膜率和鲜胚移植取消率(P<0.001),显着增加Gn总量和时间(P<0.001),同时提高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和成熟卵母细胞数(P<0.05),从而使累积妊娠率显着高于微刺激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组(50.88%,32.0%和31.88%,P<0.001和P=0.001)。另外,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的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着高于微刺激组(54.44%和35.29%,P=0.026;45.27%和22.41%,P=0.002),但鲜胚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47.78%,32.35%和36.62%,P=0.197和0.146)。2.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子宫内膜的胞饮突发育程度好于长方案组与拮抗剂组,子宫内膜容受性标记物HOXA10的表达水平也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整合素β3和LIF m RNA在三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未见显着性差异。结论: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不孕患者IVF/ICSI的临床结局。
马超[2](2021)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正常反应人群中临床效果比较》文中提出背景: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妇,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1年以上不能使女方妊娠者[1]。它严重影响到育龄期夫妇的家庭幸福、生活质量。据20世纪80年代多国家、多中心(涉及25个国家的33个中心,其中发达国家10个,发展中国家15个)的临床统计,全球至少有8000万不孕夫妇。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18%;我国的患病率大约在5%。1978年第1例试管婴儿的出生引领了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获得自己宝宝的曙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 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 ph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是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 ro Fertilization Fresh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Contro 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中用于控制内源性的促黄体生成素(Lu teinizing Hormone,LH)峰的有效方式,并由此延伸出GnRH-A方案与GnRH-ant方案用于COH。而目前作为GnRH-a方案主流的GnRH-a长方案与GnRH-ant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高龄、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人群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较多[1-3]。近年来由于卵泡期长效GnRH-a案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盆腔微环境,能够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等优点,逐渐被部分生殖中心选择作为其主流方案。而GnRH-ant也有其能有效减少OHSS发生、促排周期短、Gn用量低、无“flare-up”效应、不会产生囊肿、保留垂体反应性等优点是很多生殖中心的优选方案。而正常反应人群中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相关数据较少且存在争议,为了能让患者更好获益,本文将对本生殖中心两种方案在正常人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目的:比较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促排卵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的病例资料。按促排卵方案分为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A组)与拮抗剂组(B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COH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A组的Gn使用剂量[(2494.43±618.08)IU/L]、Gn天数[(11.97±1.85)天]、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1.13±2.65)mm]、HCG日A型子宫内膜占比(85.59%)大于B组[(2274.14±581.12)IU/L]、(10.16±1.59)天、(10.77±2.32)mm、(8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HCG日血LH水平低于B组[(0.94±0.82 VS 2.00±1.41)IU/L,P<0.05]。A组HCG日大于14mm l卵泡数[(12.79±5.81)个]、获卵数[(16.19±7.99)个]、成熟卵数[(14.18±7.43)个]、囊胚形成率(47.04%)、优质囊胚形成率(92.69%)大于B组[(12.79±5.81)个、(14.32±6.84)个、(12.12±56.65)个、(26.51%)、(8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3可利用胚胎数[(7.21±4.53)VS(6.78±4.43)、P>0.05]、优质卵裂期胚胎数[(4.93±3.53)VS(4.64±3.57),P>0.05]、D3优胚率[(57.39%VS57.29%),P>0.05]无差异。(3)A组的新鲜周期取消移植率低于B组(31.36%VS 58.19%,P<0.05)。其中A组取消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原因中因P过高(15.25%VS 58.19%,P<0.05)、预防OHSS发生(2.08%VS 10.73%,P<0.05)占比低于B组。A组胚胎种植率(43.62%VS 27.66%V,P<0.05)、临床妊娠率(60.49%VS 42.67%,P<0.05)均高于B组。两组的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正常反应人群患者而言,从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新鲜胚胎植入率与优质囊胚形成率方面考虑,选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获益更高。
霍建玮[3](2021)在《拮抗剂方案晚卵泡期孕酮升高应对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 RH-A)方案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中,常出现晚卵泡期孕酮提前升高现象,孕酮的提前升高会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导致种植窗前移,使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不同步,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率降低。本研究探讨应用地塞米松或减少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剂量能否降低孕酮的升高水平,提高新鲜胚胎移植率,并分析其对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为解决临床晚卵泡期孕酮升高问题提供思路和有效途径。【方法】将拮抗剂方案Gn启动日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0.5ng/ml,Gn第5-6天后P≥0.6ng/ml,或Gn启动日P介于0.5-1.0ng/ml,Gn第5-6天后P高于启动日水平的10%,定义为晚卵泡期孕酮有升高趋势。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1380例此类患者的临床数据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565例,按本中心常规进行促排卵,不做任何其它处理;B组(地塞米松组):141例,COH第4-5日开始每日口服地塞米松0.75mg至扳机日;C组(Gn减量组):539例,COH第6-8日开始每日Gn使用量减少约12.5-75单位至扳机日;D组(Gn减量+地塞米松组):131例,COH第4-5日开始每日口服地塞米松0.75mg,Gn第6-8日开始每日Gn使用量减少约12.5-75单位至扳机日。比较四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双侧卵巢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比较各组血清孕酮、雌二醇(estradiol,E2)在使用Gn启动日、使用Gn第4-5日、使用Gn第6-8日及扳机日4个时间点的变化,及Gn启动剂量、Gn总量、Gn天数、子宫内膜(endometrium,Em)厚度。比较四组之间实验室结局(获卵数、获卵率、MII卵率、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数、优质囊胚率)、妊娠结局(因孕酮升高取消移植周期率、新鲜胚胎种植率、新鲜胚胎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分析应用地塞米松、减少Gn剂量这两种方法控制孕酮升高的效果及对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即年龄、BMI、AMH、AFC、基础性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之间因孕酮升高取消移植周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均较A组因孕酮升高取消移植周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晚卵泡期添加地塞米松未能降低因孕酮升高取消移植周期率,晚卵泡期减少Gn使用剂量可以达到降低因孕酮升高取消移植周期率的目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方面,四组之间获卵数、获卵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种植率、新鲜胚胎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之间MII卵率、2PN受精率、囊胚形成数、优质囊胚数、优质囊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组间两两比较,B组较A组囊胚形成数、优质囊胚数、优质囊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2PN受精率、囊胚形成数、优质囊胚数、优质囊胚率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MII卵率、2PN受精率、优质囊胚数、优质囊胚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减少Gn剂量控制晚卵泡期孕酮升高可能有利于改善胚胎质量。四组之间各时间点孕酮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启动日B、C、D三组孕酮水平与A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组孕酮较C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Gn4-5日B组孕酮高于A组(P<0.05),使用地塞米松2-3天后,B组孕酮低于与A组,继续使用地塞米松,扳机日B组孕酮高于A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Gn6-8日孕酮高于A组,开始减少Gn剂量,在扳机日,C组孕酮水平均低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在Gn4-5日口服地塞米松,在Gn第6-8日开始减少Gn量,在扳机日孕酮水平低于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使用地塞米松对降低卵泡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孕酮作用不明显。适当地减少促性腺激素水平,可能通过减少卵泡来源的孕酮,降低孕酮的升高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n总量与扳机日孕酮水平升高(P≥1.4ng/ml)呈正相关,使用地塞米松与降低扳机日孕酮升高水平无相关性。【结论】(1)拮抗剂方案在早卵泡期添加地塞米松会降低孕酮升高,但是继续使用不会降低晚卵泡期孕酮升高水平,添加地塞米松不会降低因孕酮升高取消移植周期率。(2)拮抗剂方案中减少Gn剂量可降低晚卵泡期孕酮升高水平,降低了因孕酮升高取消移植周期率。(3)晚卵泡期适当的减低Gn剂量可改善胚胎质量,有利于提高胚胎发育潜能。
郑凌琦[4](2021)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分析及乌萸汤对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的发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ed ovarian reserve,DOR)的研究逐渐深入。DOR患者的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明确影响了女性生殖功能。线粒体能量代谢决定卵细胞质量,AMPK是细胞内调节能量代谢的关键。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部分。临床研究DOR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素辨证规律,为临床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提供依据。实验研究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AMPK/PGC-1α通路,探讨补肾调肝法之乌萸汤改善DOR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作用机制。临床部分目的:初步研究DOR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证素辨证规律,并为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病例回顾,制定《DOR患者信息采集表》,对DOR患者患病情况、发病诱因、病程病史、症状体征、舌脉、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据《DOR证候统计表》、《DOR证素统计表》和《DOR证素统计权值表》对患者进行证候、证素的统计判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有64.79%的患者存在情志因素,以压力大、工作紧张为主。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是患者就诊的主要诉求,分别占50.70%、35.21%。74.65%的患者病程大于1年以上,56.34%患者不孕,46.48%患者有流产/手术史。2、患者月经改变主要是月经夹块(43.66%)、月经量少(39.44%)、经色暗红(29.58%)、痛经(26.76%)、月经推迟(15.49%)、月经提前(11.27%)、月经量多(11.27%)、月经错乱(9.86%)、闭经(5.63%)。其他相关症状还包括睡眠不实(23.94%)、经常便溏(22.54%)、腰膝酸软(21.13%)、倦怠乏力(19.72%)、失眠(16.90%)、经前乳胀(16.90%)、经常便秘(14.08%)、小腹痛(14.08%)、腰痛(12.68%)、四末凉(11.27%)。舌象主要是舌暗红(74.65%)、舌淡(15.49%)、舌赤(15.49%),苔薄白(70.42%),脉象有脉细(98.59%)、脉滑(78.87%)、脉沉(12.68%)、脉弦(8.45%)等。3、DOR患者病位证素主要为胞宫(55.43%)、肝(17.39%)、肾(14.13%),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20.81%)、气滞(18.50%)、血虚(15.03%)、阴虚(15.03%)、阳虚(12.72%)、气虚(11.56%)。同类证素常常兼夹致病,病位证素兼夹占46.55%,主要有胞宫与肝同病(19.71%)、胞宫与肾同病(14.08%);病性证素兼夹占66.18%,主要有血瘀兼气滞(35.21%)、血瘀兼阳虚(19.71%)、气滞兼阴虚(19.71%)、血虚兼气虚(18.31%)、气虚兼阳虚(18.31%)。4、患者证素与年龄、血清b-FSH、AMH、AFC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病位在肾的证素分布积分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的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情志因素是DOR的主要病因,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是患者就诊的主要诉求,该病主要影响了患者的生殖功能并引起月经改变;2、DOR病位主要在胞宫、肝、肾,出现了血瘀、气滞、血虚、阴虚、阳虚、气虚等病理变化,且同类证素常常兼夹致病;3、证素与年龄、血清b-FSH、AMH、AFC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实验部分目的:对以补肾调肝法立法组方的乌萸汤含药血清进行活性成分分析;探讨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AMPK/PGC-1α通路对DOR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乌萸汤的疗效机制;采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n vitro maturation,IVM)技术,探讨乌萸汤促进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进而证实乌萸汤改善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增加卵巢反应性,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改善卵母细胞质量的作用。方法:1、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对SD大鼠乌萸汤含药血清进行药物代谢后活性成分及药效物质分析;2、动物实验以DOR小鼠为研究对象,经乌萸汤干预后促排卵,检测小鼠动情周期、卵巢储备功能(血清AMH及卵巢组织形态)、卵巢反应性及生殖功能(卵母细胞形态、获卵率、卵母细胞成熟率及受精率)、能量代谢及细胞增殖能力(卵母细胞ATP、线粒体含量形态、ROS含量、α-tubulin及Ki67表达量),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 AMPK/PGC-1α通路(AMPKα、PGC-1α、NRF1、NRF2)的 mRNA 和蛋白表达;3、细胞实验采用IVM技术,对DOR小鼠卵母细胞进行乌萸汤体外干预,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线粒体能量代谢(ATP含量、线粒体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氧化应激水平(ROS含量、SOD酶活力)及AMPK/PGC-1α通路(AMPKα、p-AMPKα、PGC-1α、NRF1、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1、乌萸汤含药血清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显示,按质谱响应强度排序,前20种活性成分依次为:亚油酸、(2S)-2-氨基-3-苯基丙酸、亮氨酸、邻苯二甲酸双(6-甲基庚基)酯、柠檬酸、亚麻酸、十六酸乙酯、棕桐油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醛、L-蛋氨酸-35S、2-单棕榈酸甘油、苯甲酸、芥酸酰胺、香豆素、亚油酸乙酯、杜松醇、肉豆蔻酸、硬脂酰胺、十六碳酰胺、芳-姜黄烯。2、动物实验发现DOR小鼠较正常组小鼠动情周期延长、血清AMH降低(P<0.05),促排后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受精率均降低(P<0.05),卵母细胞线粒体含量减少、ATP含量降低、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卵巢组织α-tubulin和Ki67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且卵母细胞、线粒体形态欠佳,AMPK、PGC-1α、NRF1及NRF2的mRNA含量及蛋白含量均表达下降(P<0.05)。乌萸汤可以提高DOR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率,升高血清AMH、卵母细胞ATP、线粒体和ROS含量(P<0.05),改善卵母细胞和线粒体形态,提高卵巢组织α-tubulin和Ki67阳性表达率(P<0.05),提高AMPK、PGC-1α、NRF1 及 NRF2 的 mRNA 含量及蛋白含量(P<0.05)。3、细胞实验发现DOR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下降,线粒体数目减少、膜电位变化减弱(P<0.05),产生的ATP减少、ROS增加、SOD酶活性降低(P<0.05),AMPKα、p-AMPKα、PGC-1α、NRF1蛋白表达降低(P<0.05);乌萸汤干预后的DOR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线粒体数量、产生的ATP含量、SOD酶活性均有明显升高(P<0.05),AMPKα、PGC-1α、NRF1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P<0.05),但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OS含量没有得到改善(P>0.05)。结论:1、乌萸汤含药血清内有效活性成分中脂肪酸类物质质量占比最高,提示乌萸汤含药血清中活性成分主要用来提供能量来源,促进能量代谢。2、动物实验证实乌萸汤能改善DOR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反应性,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增强小鼠生殖能力。3、细胞实验证实乌萸汤能促进DOR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改善卵细胞质量。4、乌萸汤对DOR小鼠的治疗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调控AMPK/PGC-1 α通路实现的。
陈颖[5](2021)在《IVF-ET过程中不同时期雌二醇及其日上升率与助孕结局的相关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约为40%~50%左右,但如何提高临床妊娠率仍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医学难题。目前,许多学者通过对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等,可能影响助孕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预测IVF助孕结局。本研究旨在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新鲜胚胎移植(Embryo embryotransfer,ET)周期中不孕患者的取卵(Oocyte pick-up,OPU)日和移植日血清E2水平及其日上升率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计算每位入组患者的OPU日和移植日血清E2日上升率。严格筛选出OPU日和移植日E2水平上升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患者,共纳入192个研究周期。根据E2日上升率范围和中位数进行分组:OPU日E2日上升率<12%为A组、12%~24%为B组、>24%为C组;移植日E2日上升率<30%为D组、30%~50%为E组、>50%为F组。分别比较OPU日和移植日各组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以及一般临床资料。结果:1.OPU日E2日上升率一般临床资料比较,OPU日E2的日变化率不同水平的容受期子宫内膜厚度、Gn用药总天数和总剂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容受期子宫内膜下穿支血管数目、BMI、不孕年限、b FSH水平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PU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2.移植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年龄、BMI、不孕年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容受期子宫内膜下穿支血管数目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胚胎着床率或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妊娠成功组和临床妊娠失败组的不孕因素和受精方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成功组与临床妊娠失败组的年龄、BMI、移植周期数、b FSH、子宫内膜厚度、Gn用药总剂量和天数、OPU日E2日变化率、取卵数以及成熟卵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成功组与临床妊娠失败组的不孕年限、容受期子宫内膜内穿支血管数目、HCG日、OPU日、移植日E2水平和移植日E2日变化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HCG日、OPU日和移植日E2水平预测妊娠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1[95%CI(0.583,0.739),P<0.05]、0.684[95%CI(0.612,0.756),P<0.05]和0.715[95%CI(0.645,0.785),P<0.05],提示HCG日、OPU日和移植日E2水平可作为妊娠结局阳性的预测因素,三个时期E2水平预测妊娠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OPU日和移植日E2日变化率预测妊娠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3[95%CI(0.494,0.653),P>0.05]和0.437[95%CI(0.358,0.515),P>0.05],提示OPU日和移植日E2日变化率不可作为妊娠结局阳性预测因素。5.Logistic回归分析:OPU日E2水平可作为独立预测因素与妊娠率相关(P<0.05)。OPU日E2日变化率中组的临床妊娠阳性概率是OPU日E2日变化率低组的6.695倍(P<0.001),OPU日E2日变化率高组的临床妊娠阳性概率是OPU日E2日变化率低组的1.357倍(P>0.05)。移植日E2日变化率中组的床妊娠阳性概率是低组的0.522倍(P>0.05),移植日E2日变化率高组的床妊娠阳性概率是低组临床妊娠阳性概率的0.284倍(P<0.05)。结论:移植日的E2水平均低于OPU日或HCG日血清E2水平,但移植日的血清E2上升率幅度高于OPU日。HCG日、OPU日、移植E2水平均对临床妊娠结局有预测效果。OPU日E2水平可作预测妊娠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ET周期中,OPU日E2日上升率太高(>24%)或太低(<12%)提示临床妊娠结局降低。移植日E2日上升率太高(>30%)可能预示临床妊娠结局降低。
夏怡[6](2020)在《三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临床应用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三种不同的促排卵方案进行比较,为PCOS患者在临床治疗中COH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 VF-ET的PCOS患者255个周期。根据控制性超排卵技术(COH)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将PCOS患者分为早卵泡期长方案组49个周期,长效长方案组146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60个周期。在一般情况(女方年龄、BMI、b FSH、b AMH)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Gn天数、Gn总量、HCG日的E2值、子宫内膜厚度、中重度OHSS发生率);实验室数据比较(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临床结局指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女性年龄、BMI、基础FSH(b FSH)、及基础AMH(b AMH)值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Gn天数、Gn总量、HCG日的E2(雌激素)值、子宫内膜厚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卵泡期长方案组的Gn天数、Gn总量、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其余两组(P<0.05);早卵泡期长方案组的HCG日的E2值小于其余两组(P<0.05);长效长方案组及拮抗剂组的Gn天数、Gn用量、HCG日的E2值及子宫内膜厚度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三组患者的HCG日的P值、中重度OHSS发生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实验室数据比较:早卵泡期长方案组的获卵数及优胚率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及拮抗剂方案组(P<0.05);长效长方案组及拮抗剂方案组之间的获卵数及优胚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临床结局指标比较:早卵泡期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及拮抗剂方案组(P<0.05),长效长方案组及拮抗剂方案组临床妊娠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之间的多胎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COH选择早卵泡期长方案时,虽然其Gn的用量及天数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及拮抗剂方案组,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但PCOS患者使用早卵泡期长方案时的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及拮抗剂方案组,改善了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早卵泡期长方案是PCOS患者行IVF-ET治疗的一种较理想的COH方案。
吴亚妹[7](2020)在《促性腺激素启动量对不同体重指数和体表面积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促性腺激素启动剂量对不同体重指数(BMI)和体表面积(BSA)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在2016.06~2019.06期间行IVF/ICSI-ET助孕的5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A组80例(BMI<18.5 kg/m2),B组388例(BMI 18.5~23.9 kg/m2),C组87例(BMI>23.9 kg/m2);A、B、C组中再根据Gn启动量的不同分为A1/B1/C1组(Gn<150IU),A2/B2/C2组(150IU≤Gn<225IU),A3/B3/C3组(Gn≥225IU)各3个亚组。根据体表面积(BSA)的不同分为D组279例(BSA≤1.61),E组276例(BSA>1.61);D和E组中再根据Gn启动量的不同分为D1/E1组(Gn<150IU),D2/E2组(150IU≤Gn<225IU),D3/E3组(Gn≥225IU)各3个亚组。比较各组间的IVF/ICSI-ET临床结局。结果:1、体重指数组中A、B、C三组间Gn使用天数、获卵数、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全胚冷冻周期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间Gn总量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大而呈增加趋势(P<0.05)。虽然C组受精率高于A组(P<0.05),但A组和B组、C组和B组之间受精率比较无差异(P>0.05)。2、体表面积组中D、E两组间Gn使用天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全胚冷冻周期率、2PN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Gn总量随着体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多、获卵数则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体重指数A、B、C各亚组内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LH、P、E2)、2PN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3、B3、C3组的Gn总量最多,均大于各自的比较亚组(P<0.05);A1、B1、C1组的Gn使用天数最长,均大于各自的比较亚组(P<0.05);A2、B2、C2组优质胚胎率最高,C2组优质胚胎率大于C3组(P<0.05)。A2组受精率高于A1组(P<0.05)。B3组获卵数、全胚冷冻周期率小于B1、B2组(P<0.05)。4、不同体表面积D、E各亚组内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LH、P、E2)、获卵数、2PN卵裂率、全胚冷冻周期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3、E3组的Gn总量最多,均大于各自的比较亚组(P<0.05);D1、E1组的Gn使用天数最长,均大于各自的比较亚组(P<0.05);D2、E2组优质胚胎率最高,E2组优质胚胎率大于E1、E3组(P<0.05)。E3组受精率大于E1(P<0.05)。结论:1、在卵巢储备正常患者的IVF/ICSI-ET助孕过程中,体重指数和体表面积可影响卵巢反应性,但对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2、同一体重指数或体表面积患者,不同的Gn启动剂量,均可获得满意数量的卵母细胞和相似的妊娠结局。当启动剂量在150IU≤Gn<225IU范围时,Gn总用量少、用时短,优质胚胎率最佳。
高任远[8](2020)在《波塞冬标准下卵巢低反应患者黄体期促排卵囊胚形成率的比较》文中提出研究背景 卵巢低反应(POR)是目前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过程中面临的常见棘手问题。随着高龄人群再生育需求的激增,POR患者在助孕人群中的占比逐年增加。2011年博洛尼亚标准首次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国际统一标准,但该标准存在诊断过于宽泛、缺少对卵子质量的评估等局限性。2016年波塞冬(POSEIDON)标准对POR人群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根据年龄、卵巢储备评估指标以及既往周期获卵数等将POR分为四类,明确了更为严格的诊断标准,重视年龄对卵巢反应和卵子质量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对POR人群的助孕指导。POR患者常用的超促排卵方案包括微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自然周期等,但获卵数及妊娠结局并不理想。2009年Kuang等人在1例高龄低卵巢储备的POR女性中首次应用黄体期促排卵(LPS)方案,取得了双胎活产的结局,为POR患者的临床助孕提供了新的策略。目前,LPS方案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LPS方案是否适用于各类POR人群目前仍不清楚。研究目的 探讨在POSEIDON分类标准下,四类POR患者采用LPS方案的囊胚形成率。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并采用黄体期促排卵的POR患者,总共220人。按照POSEIDON标准分为四组:PG1是低龄正常储备组(年龄<35岁,AMH≥1.2ng/mL);PG2为高龄正常储备组(年龄≥35岁,AMH≥1.2ng/mL);PG3低龄低储备组(年龄<35 岁,AMH<1.2ng/mL);PG4 高龄低储备组(年龄≥35 岁,AMH<1.2ng/mL)。所有患者均于自然周期排卵或HCG辅助排卵后接受黄体期刺激,比较各组Gn用量、Gn时间、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率(2PN率)、优质囊胚率(D5或D6)的差异。研究结果1.基线数据比较PG1、PG2、PG3、PG4各组分别有13、37、44、126例患者,各组间年龄、AMH、bFSH、丈夫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BMI、周期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助孕参数的比较四组平均获卵数分别为:4.77(62/13)、3.59(133/37)、2.05(90/44)、2.33(293/12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10.51);优质囊胚率分别是:50.00%、34.12%、51.72%、27.8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N 率分别是:51.61%、63.91%、64.44%、6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组间两两比较:(1)PG1 vs.PG2根据bFSH和AMH水平,该两组卵巢储备均较好。PG2为高龄(≥35岁)女性,平均获卵数、优质囊胚率与低龄组的PG1(<35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P=0.12)。虽无明显差异,但低龄组的平均获卵数和优质囊胚率均较高龄组有增高趋势。(2)PG3 vs.PG4根据bFSH和AMH水平,该两组人群卵巢储备下降明显。两组间平均获卵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但是PG3为低龄(<35岁)患者,其优质囊胚率显着高于PG4(≥3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G1 vs.PG3两组均为低龄(<35岁)患者,PG1卵巢储备指标优于PG3,平均获卵数显着高于PG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两组优质囊胚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4)PG2 vs.PG4均为高龄(≥35岁)患者,PG2卵巢储备优于PG4,平均获卵数显着高于PG4(P=0.005),但是两组优质囊胚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研究结论1.年龄是影响卵巢储备、卵子质量,进而影响胚胎质量的关键因素。年轻POR患者的优质囊胚率优于高龄患者,增加获卵数目可增加优胚数;但对于高龄POR患者,单纯增加获卵数目并不能明显改善优胚率。2.对于POR患者,需采用个体化促排卵方案。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低龄低储备POR患者采用LPS方案,成囊率高于其他三组POR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郑媛媛[9](2020)在《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与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指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期间,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刺激卵巢但其反应不敏感的病理状态。由于POR患者获卵数少、妊娠率低,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由于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以及生育年龄推迟,伴随着有生育要求的卵巢低反应患者数量增加,卵巢反应不良已经成为辅助生殖领域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如何从POR患者有限的卵巢贮备中获取足量、优质的卵子供IVF/ICSI使用,同时减少促排药物使用和抑制早发LH峰,是研究POR患者治疗方案的新方向。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卵泡期使用外源性的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能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卵,也可抑制早发LH峰。这一新的利用孕激素抑制LH峰的作用,为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提供了新方向。所以,这一新的促排卵方案能否改善卵巢刺激期间POR患者的反应性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对POR患者在卵泡期使用10mg醋酸甲羟孕酮的外源性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黄体期内源性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符合入组标准的POR患者共270个周期,其中PPOS方案有168个周期,LPS方案有102个周期。回顾性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在卵泡期使用10mg醋酸甲羟孕酮的外源性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黄体期内源性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入组标准:符合IVF/ICSI-ET适应症;符合博洛尼亚标准[1]的POR患者:(1)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它危险因素(如盆腔感染、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既往卵巢手术史、放化疗史);(2)既往常规卵巢刺激方案中发生卵巢低反应(获卵数不超过3个);(3)卵巢储备下降(AFC<5-7个或AMH<0.5-1.1 ng/mL)。至少满足以上3条中的2条即可诊断为POR。分组标准:根据促排方案的不同分为卵泡期使用10mg醋酸甲羟孕酮的外源性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黄体期内源性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两组。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PPOS组和LPS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AMH、bFSH、bLH以及不孕类型的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2.两组促排卵周期结果比较:PPOS组Gn用药天数、Gn用药总量均低于LPS组,分别为(8.31±2.27 vs.9.60±2.60)、(1433.53±629.18 vs.1955.39±745.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OS组HCG日P水平、HCG日内膜厚度均低于LPS组,分别为(1.19±0.78 vs.16.11±24.92)、(5.74±4.35 vs.8.67±3.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OS组HCG日LH水平(4.59±2.39)高于LPS组HCG日LH水平(3.86±1.90),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和LPS组平均获卵数和未获卵周期率相似。PPOS组和LPS组均可抑制早发LH峰,PPOS组早发LH峰发生率为1.78%(3/168),LPS组中未发现患者发生早发LH峰。PPOS组和LPS组中均未发现患者发生OHSS。3.两组胚胎培养情况比较:PPOS组和LPS组平均受精卵子数、平均正常受精卵子数、平均卵裂卵子数、平均2PN卵裂数、平均冷冻胚胎数、IVF/ICSI受精率、IVF/ICSI正常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无可用胚胎周期率均相似。4.两组患者无可用胚胎因素分析:分析PPOS组和LPS组无可用胚胎主要原因为胚胎质量差(38.46%vs.45.16%),其次为未受精(23.07%vs.22.58%)。5.两组解冻周期情况比较:在PPOS组中转化日内膜厚度(9.43±2.10)高于LPS组中转化日内膜厚度(8.45±1.99),且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冻融胚胎移植结局比较:PPOS组和LPS组的解冻胚胎存活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妊娠丢失率、持续妊娠率、双胎妊娠率均无显着差异。PPOS组和LPS组可获得相似的冻融胚胎移植结局。7.PPOS组和LPS组中移植不同天龄的胚胎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移植D3/D4组和移植D5/D6组胚胎中的HCG阳性率和临床妊娠率均相似。结论1.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卵泡期使用10mg醋酸甲羟孕酮的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可获得与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相似的促排卵周期结果。2.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PPOS方案比LPS方案可以获得更短的周期促排时间,促排卵用药量更少。3.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PPOS方案和LPS方案均可抑制早发LH峰。4.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PPOS方案可获得与LPS方案相似的临床结局。5.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PPOS方案是值得推荐的方案之一。
李美玲[10](2020)在《淫羊藿苷通过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改善DOR患者IVF助孕结局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临床方面探讨影响DOR肾阳虚证患者IVF助孕妊娠结局的因素和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基础研究从细胞及分子通路方面阐明淫羊藿苷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改善卵巢功能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选择接受IVF-ET治疗的DOR肾阳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采用常规短效长方案促排卵,DOR肾阳虚证患者采用微刺激方案促排卵;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卵巢储备功能指标、IVF治疗周期中关键指标、卵母细胞质量指标、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指标:分析影响DOR肾阳虚证患者IVF助孕临床结局的因素。DOR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温肾补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自进入IVF促排治疗周期前一个月的经期开始口服复方玄驹胶囊,一次3粒,一日3次,服用至取卵扳机日,其余促排卵方案和IVF相关治疗同前;观察上述指标和治疗前后DOR肾阳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基础研究部分,对人类颗粒细胞样肿瘤细胞(KGNcells)进行培养,加入药物处理细胞并分为6组:①对照组(PBS处理);②ICA处理组(5ug/L);③ICA处理组(10ug/L);④ICA处理组(25ug/L):⑤ICA处理组(50ug/L);⑥ICA处理组(75ug/L);检测颗粒细胞增殖能力、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以及CREB蛋白表达水平,阐明ICA影响颗粒细胞增殖以及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分子机制。结果:1)DOR肾阳虚证患者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年龄显着增大,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指标(bFSH、AMH水平和AFC值)以及IVF治疗中的关键指标,获卵数、MⅡ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囊胚率方均有显着性降低。提示DOR肾阳虚证患者获得MⅡ卵数量显着降低,而在MⅡ卵数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后,结果显示D3优质胚胎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优质囊胚率两者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提示DOR肾阳虚证患者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尤其发育到优质囊胚的潜能显着下降。2)DOR肾阳虚证患者经过温肾补阳治疗后,肾阳虚证中医证候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前评分为21.71±2.07,治疗后评分为18.06±2.1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肾阳虚证得到改善后,D3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得到明显提高。3)淫羊藿苷可调节颗粒细胞雌二醇的分泌水平和增殖能力,淫羊藿苷浓度为5ug/L,能够显着上调颗粒细胞雌二醇的分泌水平和增殖能力,对其孕酮分泌影响不大;进一步对颗粒细胞的CREB蛋白表达进行分析,发现淫羊蕾苷浓度为5ug/L时显着上调颗粒细胞CREB蛋白的表达。结论:1)DOR肾阳虚证患者年龄显着升高,获得MⅡ卵数量显着降低,优质囊胚率显着下降,提示DOR肾阳虚证患者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尤其发育到优质囊胚的潜能显着下降。对其早期评估,有效干预,临床意义重大。2)温肾补阳治疗可显着改善DOR肾阳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在IVF治疗中显着提高D3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为改善临床妊娠结局提供有力保障。3)淫羊藿苷可显着提高颗粒细胞雌二醇的分泌,显着上调颗粒细胞的增殖水平;淫羊藿苷浓度为5ug/L时,改善颗粒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类固醇激素分泌作用最为显着,研究表明淫羊藿苷从颗粒细胞增殖和类固醇激素分泌两方面对颗粒细胞功能进行调节。4)淫羊藿苷可显着上调颗粒细胞CREB蛋白表达水平,推断淫羊藿苷通过上调颗粒细胞芳香化酶基因转录分子通路而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二、早卵泡期FSH和LH水平预测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卵泡期FSH和LH水平预测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1)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IVF/ICSI中的作用及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不孕患者IVF/ICSI临床结局中的作用 |
1 研究对象 |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
1.2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 |
1.3 卵巢低反应患者 |
2 研究方法 |
2.1 IVF/ICSI过程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ICSI临床结局分析 |
3.2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IVF/ICSI临床结局分析 |
3.3 波塞冬Ⅲ组卵巢低反应患者IVF/ICSI临床结局分析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标本收集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 |
2.2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HOXA10、整合素β3和LI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
2.3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HOXA10蛋白的表达水平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正常反应人群中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COH促排卵方案及其流程 |
2.1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
2.2 拮抗剂方案 |
2.3 扳机时机 |
2.4 新鲜胚胎移植及胚胎冷冻 |
2.5 移植前后黄体支持及妊娠判定 |
3. 观察指标 |
3.1 患者一般情况 |
3.2 COH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
3.3 COH临床结局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 两组COH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
3. 两组COH临床结局比较 |
四、讨论 |
1. 两种促排方案临床指标的比较分析 |
2. 两种方案胚胎发育情况比较分析 |
3. 两种方案COH临床结局比较分析 |
4. 患者获益分析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培养基中蛋白组学对胚胎植入与发育潜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拮抗剂方案晚卵泡期孕酮升高应对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
2.纳入和排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4.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
2.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
2.1 四组患者促排卵情况比较 |
2.2 四组患者促排卵过程中P、E_2水平比较 |
2.3 四组患者实验室结局比较 |
2.4 四组患者临床结局的比较 |
2.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扳机日孕酮升高的因素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促排卵过程中孕酮升高原因及对 IVF/ICSI 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分析及乌萸汤对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研究进展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关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
1 卵巢储备及卵巢储备功能 |
2 病因及致病机制 |
3 诊断标准 |
4 治疗方法 |
5 能量代谢与卵细胞质量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中医学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认识 |
2 证型分布 |
3 治法用方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 |
2 就诊情况 |
3 辅助检查 |
4 证候分布情况 |
5 证素分布情况 |
6 证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讨论 |
1 疾病特点 |
2 病因病机分析 |
3 中医治则治法 |
4 能量代谢与肝、肾、气血 |
第四节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乌萸汤含药血清制备及活性成分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乌萸汤对DOR小鼠卵巢储备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乌萸汤对DOR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能量代谢相关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与展望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IVF-ET过程中不同时期雌二醇及其日上升率与助孕结局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语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3 外周血 E_2 水平检测 |
2.4 资料收集 |
2.5 促排卵方案 |
2.6 取卵 |
2.7 受精和胚胎评分 |
2.8 新鲜胚胎移植 |
2.9 临床妊娠标准 |
2.10 计算指标 |
2.11 分组 |
2.1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IVF-ET 中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三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临床应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步骤 |
2.1 分组 |
2.2 控制性超促排卵 |
2.3 卵子采集 |
2.4 体外受精 |
2.5 胚胎移植 |
2.6 黄体支持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5.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行IVF-ET时的COH方案的研究进展 |
5.2 患者一般情况指标的分析 |
5.3 三组患者实验室数据比较分析 |
5.4 三组方案实验室数据的比较分析 |
5.5 三组促排卵方案临床结局指标的比较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7)促性腺激素启动量对不同体重指数和体表面积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分组依据 |
1.3 控制性促排卵方案 |
1.4 受精与胚胎培养 |
1.5 胚胎质量评级 |
1.6 胚胎移植与冻存 |
1.7 黄体支持及妊娠确诊 |
1.8 研究指标及计算公式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体重指数对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
2.2 体表面积对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
2.3 Gn启动剂量对不同体重指数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
2.4 Gn启动剂量对不同体表面积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对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 |
3.2 Gn启动剂量对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
3.3 Gn启动剂量对受精率及卵裂率的影响 |
3.4 Gn启动剂量对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体重指数与女性生殖系统以及IVF-ET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波塞冬标准下卵巢低反应患者黄体期促排卵囊胚形成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研究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黄体期促排卵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与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研究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淫羊藿苷通过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改善DOR患者IVF助孕结局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DOR中西医研究进展 |
1.1 DOR概述 |
1.2 DOR中医学研究概况 |
1.2.1 DOR的中医病因病机 |
1.2.2 DOR的辨证分型 |
1.2.3 DOR的中医治疗 |
1.3 DOR西医学研究进展 |
1.3.1 DOR的病因 |
1.3.2 DOR的临床表现 |
1.3.3 DOR的西医治疗 |
1.4 前期工作基础 |
1.5 淫羊藿苷对生殖的影响 |
1.5.1 淫羊藿苷的药理特性 |
1.5.2 淫羊蕾苷改善雌性生殖的研究 |
临床研究 |
2.1 DOR肾阳虚证患者IVF治疗的临床观察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治疗方案 |
2.1.3 观察指标 |
2.1.4 统计分析 |
2.1.5 结果 |
2.2 温肾补阳治疗改善DOR肾阳虚证患者IVF助孕结局的临床观察 |
2.2.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
2.2.2 分组 |
2.2.3 治疗方案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统计分析 |
2.2.6 结果 |
2.3 小结 |
2.3.1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指标 |
2.3.2 卵巢储备功能与IVF治疗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2.3.3 肾主生殖,肾阳虚致生殖功能障碍而不孕 |
2.3.4 温肾补阳治疗调节HPOA轴改善妊娠结局 |
基础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材料和设备 |
3.3 技术路线 |
3.4 检测指标 |
3.5 统计分析 |
3.6 实验步骤 |
3.6.1 KGN细胞培养和药物处理 |
3.6.2 激素水平分析 |
3.6.3 EdU分析 |
3.6.4 Western Blot检测CREB表达 |
3.7 实验结果 |
3.8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书籍、获得基金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早卵泡期FSH和LH水平预测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论文参考文献)
- [1]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IVF/ICSI中的作用及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机制初探[D]. 李文澍. 青岛大学, 2021(02)
- [2]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正常反应人群中临床效果比较[D]. 马超.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3]拮抗剂方案晚卵泡期孕酮升高应对策略探讨[D]. 霍建玮.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证素分析及乌萸汤对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影响[D]. 郑凌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IVF-ET过程中不同时期雌二醇及其日上升率与助孕结局的相关分析[D]. 陈颖.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三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临床应用的比较[D]. 夏怡.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7]促性腺激素启动量对不同体重指数和体表面积患者IVF/ICSI-ET结局的影响[D]. 吴亚妹. 海南医学院, 2020
- [8]波塞冬标准下卵巢低反应患者黄体期促排卵囊胚形成率的比较[D]. 高任远. 山东大学, 2020(02)
- [9]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与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D]. 郑媛媛.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10]淫羊藿苷通过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改善DOR患者IVF助孕结局的临床与机制研究[D]. 李美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