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Fu在青光眼滤过术中与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铭绅,申颖,李文萱,关文英,康欣,赵海霞[1](2021)在《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化机制与抗瘢痕化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青光眼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致盲的首要因素。眼压的病理性升高是青光眼最为危险的因素之一,由此可导致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在过去的50年里,青光眼滤过术作为降低青光眼眼压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术后常因滤过泡瘢痕化,滤过通道房水流出受阻,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化的机制对青光眼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就国内外针对瘢痕化形成的信号通路与当前抗瘢痕化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段敏[2](2021)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束时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抑制滤过通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观察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宁夏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巩膜瓣下5-氟尿嘧啶湿敷+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5mg球结膜下注射)及对照组(巩膜瓣下5-氟尿嘧啶湿敷),其中完成随访12m患者40例(40眼),研究组21例(21眼)、对照组19例(19眼)。分别观察术后1w、1m、3m、6m及12m时眼压、滤过泡高度、范围、充血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m、12m眼压更低(P<0.05)。术后1m、3m、6m、12m研究组滤过泡垂直高度(H)及术后1w、6m、12m研究组滤过泡水平范围(E)均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m时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18例(86%),对照组则为15例(7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结膜伤口漏、角膜上皮损伤、前房出血、浅前房、滤过道内口阻塞无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前房炎症、眼内炎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束时手术部位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可以抑制滤过通道瘢痕化,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雪如[3](2020)在《S58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纤维化》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是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控制不佳的有效方法,但术后结膜囊瘢痕的发生常导致手术失败。尽管,临床上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能提高了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但仍存在一些严重并发症,例如滤过泡的渗漏、术后浅前房以及角膜毒性等。因此,寻求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抗瘢痕药物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有文献指出氧化与抗氧化平衡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TGF-bs诱导的纤维化,并表明氧化应激的增加对纤维化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针对TGF-bs诱导的和ROS依赖的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利用指数式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筛选并优化出具有靶向TbR II、无毒性、易化学修饰的核酸适配子S58。S58阻抑TGF-b2与其受体结合是否能够改善细胞内应激水平,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抑制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瘢痕仍有待进一步阐述。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在体内/外的实验验证靶向TbR II的核酸适配子S58阻抑TGF-b2促纤维化的生物学作用,并进一步研究S58改善受损结膜囊成纤维细胞内氧化-抗氧化稳态抑制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一)体外实验部分:原代人结膜囊成纤维细胞(Human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HConFs)用于细胞实验。1.运用软件建立核酸适配子S58的三维模型,构建S58与TbR II胞外段的三维晶体结构,然后对S58和TbR II进行半柔性分子对接,统计分析S58和TbR II的结合情况,并确定其结合位点。2.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后的核酸适子S58与成纤维细胞的结合情况,并利用siRNA-TbR II敲低实验来验证S58靶向TbR II抗TGF-b2诱导的纤维化。3.不同浓度的TGF-b2(0、1、2、4、10、20 ng/m1)处理HConFs细胞24 h,或HConFs在TGF-b2(4 ng/m1)诱导不同时间(0、24、48、72 h)后,应用Western blot或RT-PCR检测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或基因的表达;共聚焦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α-SMA表达水平。4.NAC处理TGF-b2(4 ng/m1)诱导的HConFs 24h,应用Western blot或RT-PCR检测细胞纤维化和相关抗氧化蛋白或基因的表达;共聚焦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α-SMA、collagen-1表达水平。5.S58处理TGF-b2(4 ng/m1)诱导的HConFs 24h,应用Western blot或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相关抗氧化蛋白或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6.S58处理TGF-b2(4 ng/m1)诱导的HConFs 24h,应用Western blot或RT-PCR检测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或基因的表达;共聚焦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α-SMA、collagen-1、fibronectin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和CCK-8实验用于评价S58对TGF-b2诱导的HConF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7.利用siRNA-Nrf2的基因敲除或LY294002对PI3K/Akt的抑制,通过应用Western blot和共聚焦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来验证S58对TGF-b2诱导的HConFs抗纤维化影响;(二)动物实验部分:以新西兰兔眼青光眼滤过性手为模型,研究S58抑制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的治疗效果。1.制作新西兰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模型,实验分组分别为:Normal组;Sham组;S58组:S58 20nM/drop(4次/天);MMC组:MMC(0.2mg/m1)。2.分别于术后3 d、1 w、2 w、4 w观察兔子眼滤过泡的形态,裂隙灯下观察并拍照记录以及测量IOP变化。3.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及H&E、Masson、天狼猩红染色分析。结果:1.S58能够通过增加TGF-b2与TbR II结合位阻来抑制TGF-b2诱导的HConFs纤维化。2.TGF-b2诱导HConFs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和增加纤维化水平。3.TGF-b2增加HConFs氧化应激和诱导纤维化。4.NAC通过抑制ROS的产生降低TGF-b2诱导的HConFs纤维化,提示ROS在TGF-b2诱导HConFs纤维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S58促进TGF-b2诱导的HConFs抗氧化防御能力。6.S58减少TGF-b2诱导的HConFs纤维化。7.S58逆转TGF-b2诱导的HConFs纤维化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8.以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新西兰兔为模型,S58可有效降低滤过性手术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程度而延长滤过泡存在时间。结论:本研究提示S5(23)可通过激活细胞内抗氧化防御PI3k/Akt/Nrf2信号通路改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预后。
吴靖怡[4](2020)在《阿昔洛韦对体外培养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索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 capsule fibroblasts,HTFs)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将HTFs分为ACV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45,1.125,2.25,3.375,4.5mmol·L-1)和空白对照组,CCK8检测不同浓度梯度下ACV对HTFs的增殖速率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CV对HTFs细胞迁移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V对HTFs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CV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45,1.125,2.25,3.375,4.5mmo1·L1)的HTFs增殖速率显着降低(P<0.05),并且随着ACV浓度的升高,HTFs的抑制率逐渐增大。ACV处理组(终浓度4.5mmol·L-1)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005),细胞周期G0/G1期峰值升高(P=0.0011),S期下降(P=0.0006),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ACV处理组的划痕闭合明显,闭合率显着降低(P<0.05),并且随着ACV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更显着。结论:阿昔洛韦以通过阻滞HTFs的细胞周期,从而抑制HTFs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参与抑制HTFs细胞迁移。
徐丽娟[5](2020)在《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首先在新西兰白兔眼中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并进行鉴定,然后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吡柔比星(THP)对新西兰白兔结膜的抗纤维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3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未手术对照组,另外9只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和3月将模型与对照组﹑人原发翼状胬肉及人复发翼状胬肉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特征(Vimentin,α-SMA,TGF-β1/2及collagen-I表达量)的比较,评估该模型应用于后续药物实验的可能性,并选择合适的造模时间节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阳性对照药物。在第二部分实验中,首先用组织块法在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 conjunctiva fibroblasts,RCF),并用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imentin进行鉴定。将RCF用THP或MMC作用5分钟后洗脱,继续培养细胞24小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及Ad-m Cherry-GFP-LC3B转染试验)或48小时(其他细胞实验)。在观察时间点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死亡细胞,用WB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这一部分实验探讨THP对RC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筛选出THP对RCF的有效作用浓度以应用于下一步动物实验。同时,我们观察了THP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 epithelial cells,HCECs)后细胞形态﹑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第三部分实验中我们首先选择了9只健康新西兰白兔行双眼构建结膜纤维血管模型。造模成功后行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根据术中联合用药不同分为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THP组(组2,组3),MMC组(组4,阳性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复发情况及副作用,评估THP对预防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个月后,获取手术部位结膜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cleaved caspase 3和LC3B),评估THP对结膜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之后我们采用C57BL/6小鼠进一步评估了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损害:选择3只作为未手术组(组1),另外12只双眼角膜去上皮后用药物作用5分钟后洗脱,根据不同的药物分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组2),不同浓度THP组(组3,组4),MMC组(组5,阳性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1周后获取小鼠眼球﹑心脏﹑肝脏及肾脏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评估药物对上述组织的毒性损害。结果:本研究中所有造模的新西兰白兔眼中均形成了结膜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具有相似的以下特征:三角形外观,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及上皮下新生血管形成,其中3个月模型相似度最高,因此被选择应用于后续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在细胞水平,THP和MMC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中THP对RCF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1 mg/m L,为MMC的1/20(IC50=0.2 mg/m L)。0.005 mg/m L THP通过上调Beclin 1,Atg 5/12复合体及LC3B激活了RCF自噬通路,而0.01 mg/m L THP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诱导RCF发生凋亡,并且以早期凋亡为主。THP和MMC均抑制HCECs增殖,诱导细胞凋亡,0.005和0.01 mg/m L THP诱导HCECs早期凋亡为主,而0.2 mg/m L MMC诱导细胞晚期凋亡为主,3组药物均将HCECs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在动物实验中,0.005 mg/m L THP及0.01 mg/m L THP均与0.2 mg/m L MMC相似,未观察到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44.4%(4/9)。0.005 mg/m L THP组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但0.01 mg/m L THP组观察到2例(2/3)角膜混浊,1例(1/3)巩膜溶解;0.2 mg/m L MMC组观察到1例(1/3)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0.005 mg/m L THP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结膜组织中出现显着增多的自噬细胞;而0.01 mg/m L THP组与0.2mg/m L MMC组胶原纤维排列稀疏,均在结膜组织中出现明显增多的凋亡细胞。在小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0.005 mg/m L THP术后第一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第二天完全愈合;0.01 mg/m L THP及0.2 mg/m L MMC术后1-4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6-7天达到完全愈合。三组药物均未破坏角膜结构,但是0.01 mg/m L THP和0.2 mg/m L MMC组角膜基质中观察到了多形核细胞;三组药物均未对心脏﹑肝脏及肾脏产生毒性损害。结论:通过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可以在新西兰白兔结膜中诱导形成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相似,未来可能可以应用于眼表纤维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THP表现出对RCF的抗纤维潜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0.005 mg/m L THP可能具有有效且安全地预防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作用。
康欣[6](2020)在《吡非尼酮通过影响TGF-β1表达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将不同浓度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用于兔眼小梁切除术后,通过测量术后眼压、观察功能性滤过泡存活情况和眼部毒副作用、滤过道中TGF-β1和其调控的α-SMA、Collagen I及PCNA阳性细胞数情况的比较,探究其能否用于抑制滤过术后瘢痕的形成,并寻找随着浓度变化抑制作用的规律,进一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家兔40只(40眼),雌雄不限,体重2.0~2.5kg随机分为五组,一组对照组和四组实验组,每组8只(8眼),右眼作为手术眼,测量术眼基础眼压后均行小梁切除术,术后1次/天,连续7天避开手术区域对各实验组结膜下注射浓度分为别1.0g/L、3.0g/L、5.0g/L、10.0g/L的PFD 0.1m L,对照组结膜下注射无菌水0.1m L。分别于术后1、7、14、21、28天用Schiotz眼压计测量术眼眼压(mm Hg),记录功能性滤过泡存活情况,观察眼部毒副作用。于术后14、28天空气栓塞法各组随机抽取实验动物4只(4眼)处死,分离眼周组织,完整取下眼球,取滤过道制作病理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法检测术后各时间点滤过区纤维增生及TGF-β1、α-SMA、PCNA及Collagen I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1天,各实验组较对照组眼压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7、14、21、28天实验组(3.0g/L、5.0g/L、10.0g/L PFD)较对照组眼压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1.0g/L PFD)较对照组眼压低仅在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实验组术后出现轻度前房闪辉、球结膜轻度充血伴少量分泌物出现例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且均于术后7天内消失;各组均未发现滤过泡渗漏、晶状体混浊、角膜水肿等眼部损害的现象。(3)术后1天,各组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无差异,术后7、14天、21、28天实验组(3.0g/L、5.0g/L、10.0g/L PFD)组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0g/L PFD较对照组仅在术后7天滤过泡形成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14、28天,实验组(3.0g/L、5.0g/L、10.0g/L PFD)各组成纤维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1.0g/L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术后14、28天,实验组(3.0g/L、5.0g/L、10.0g/L PFD)各组滤过道TGF-β1、α-SMA、Collagen I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实验组浓度的增加滤过道TGF-β1、α-SMA、Collagen I及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28天,实验组(1.0g/L PFD)滤过区各因子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3.0g/L、5.0g/L、10.0g/L PFD在兔眼滤过术后具有抗瘢痕形成的作用且毒副作用小,1.0g/L PFD虽有一定的降眼压及抗增殖效应但维持时间较短,根据本实验结果认为PFD的应用于滤过术后起效浓度为3.0g/L,但其最适浓度有待进一步研究。(2)PFD能够通过抑制TGF-β1及其调控的α-SMA、Collagen I及PCNA的表达来抑制兔滤过术后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纤维的增生,从而抑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
陈博洋[7](2019)在《药物接枝可注射水凝胶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研究》文中指出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最普遍的青光眼治疗手术为小梁切除术。但是小梁切除术经常失败,这是由于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ECM成分的堆积。另外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大量的生长因子和各种炎症性细胞因子刺激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形成纤维血管结缔组织,进而造成滤过泡瘢痕化,使手术部位愈合,影响手术质量。因此本论文主要找到合适的青光眼的术后瘢痕化的干预手段,来降低手术组织部分的纤维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论文以透明质酸水凝胶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透明质酸水凝胶进行理化性能检测选择合适性能的透明质酸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证明药物可接枝在透明质酸上,证明药物接枝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成功。之后使用TGF-β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和Huvec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变强和Ⅰ型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及VEGF的表达上升,然后使用核心蛋白多糖,松弛素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发现被TGF-β刺激后的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和Huvec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和Ⅰ型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及VEGF的表达下降。之后将药物与透明质酸进行接枝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和Huvec细胞进行干预,实验证明Ⅰ型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及VEGF的表达也会下降。之后在体内实验中,使用将透明质酸水凝胶与药物相接枝,将药物接枝的透明质酸水凝胶原位注射到经过青光眼术后的眼部组织中,实验证明透明质酸水凝胶对于动物本身不会产生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眼部组织的CTGF,Ⅰ型胶原和VEGF的表达量与单纯手术组的兔眼组织的表达量下降。同时兔眼房水中TGF-β1的浓度进行测定,发现药物接枝的透明质酸水凝胶组与单纯手术组的TGF-β1的浓度下降,同时,对眼部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在药物接枝的透明质酸水凝胶组注射后,眼部的炎症细胞数量减低,炎症反应下降,这对青光眼术后瘢痕化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和思路。
李婷[8](2019)在《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生物羊膜或角膜基质透镜术后的治疗效果,对比评估丝裂霉素、生物羊膜及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22例22只眼)、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24例24只眼)、小梁切除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13例13只眼)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情况,统计分析3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情况、裂隙灯下滤过泡形态、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Anterior segment-optical coherent optitomography,AS-OCT)下滤过泡分型。结果:在行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眼压平均值:丝裂霉素组12.15mmHg<羊膜组12.35mmHg<透镜组15.73mmHg;3个月眼压平均值:丝裂霉素组12.48mmHg<羊膜组15.03mmHg<透镜组18.01mmHg;6个月眼压平均值:丝裂霉素组13.38mmHg<羊膜组15.73mmHg<透镜组18.61mmHg,丝裂霉素组眼压值更低。术后1、3、6个月分别证明裂隙灯下功能滤过泡形成率及AS-OCT检测下滤过泡弥散型+微囊型形成率丝裂霉素组、羊膜组皆优于透镜组,丝裂霉素组与羊膜组之间并无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时,丝裂霉素、生物羊膜均能形成功能滤过泡,但对于要求目标眼压更低的患者丝裂霉素是最佳选择,应用角膜基质透镜后功能滤过泡形成不理想。所以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方式为首选。
梁沛[9](2016)在《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滤过道产生的瘢痕化反应。目前术中常用的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抗瘢痕化作用,但也会产生较多的术后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血管生成、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贝伐单抗能与VEGF的受体结合,使VEGF失去生物活性,从而对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纤维组织的增生产生抑制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应用贝伐单抗对滤过泡的改变,来探讨其抑制滤过道纤维瘢痕形成的效果,并希望进一步为辅助临床青光眼手术抗瘢痕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4组:小梁切除术毕注射贝伐单抗组(A组),小梁切除术毕及术后3、7天注射贝伐单抗组(B组),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组(C组)及小梁切除术毕及术后3、7天注射生理盐水组(D组)。所有实验均在右眼实施,左眼不进行其他处理。对兔眼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及术后每隔一天测量眼压;隔日裂隙灯下观察前房炎症反应、滤过泡大体形态及表面血管分布情况,并测量滤过泡的高度及面积;分别于术后14、28天摘取实验眼行滤过泡组织病理学检查,Masson染色观察滤过道及其周围组织胶原纤维增殖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滤过道新生血管的改变。结果:术后各时间点A、B、C、D不同处理组间,眼压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P=0.47)。滤过泡的形态,术后7天B组与其他组比较,滤过泡高度隆起且弥散,表面血管稀疏。滤过泡存在时间,B组为27天,A组和C组均为19天,D组为13天。滤过道胶原纤维所占百分比,术后14天A、B、C、D组分别为(49.18±1.54)%、(26.41±1.23)%、(50.68±1.87)%和(70.63±1.81)%,两两比较A、B、C组均低于D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8天,除B组(66.82±1.53)%外,其他三组均已大部分瘢痕化。滤过道微血管数目,术后14天,A、B、C、D组分别为16.72±0.57,13.13±0.54,18.85±0.45和20.36±0.57,B组均低于A、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8天,A、B、C、D组,分别为1.23±0.45,3.51±0.31,1.35±0.84和0.82±0.55,B组高于A、C、D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D各组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小梁切除术后采用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滤过道新生血管形成,抑制滤过道瘢痕化,维持滤过泡的形态;(2)分别于术毕及术后3、7天滤过泡旁结膜下多次注射贝伐单抗,能减缓滤过泡瘢痕化进程,延长滤过泡的存在时间,效果较好;(3)贝伐单抗在抑制滤过道瘢痕化上短期效果不低于抗代谢药物MMC的作用。
戴肇星,孙兴怀[10](2015)在《青光眼滤过性术后伤口愈合调节用药策略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术中和术后预防、抑制纤维瘢痕形成是改善青光眼滤过手术降眼压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着重介绍目前用于和未来可能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伤口愈合调节的手段,主要包括各类药物(抗代谢药物、抗炎症药物、抗生长因子药物、作用于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等)、新型给药系统等技术,以及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5-Fu在青光眼滤过术中与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Fu在青光眼滤过术中与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化机制与抗瘢痕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光眼发病与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
二、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化发生的分子机制 |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
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
3.其他相关因子: |
三、青光眼临床治疗使用的药物 |
(一)治疗药物的种类 |
1.糖皮质激素: |
2.抗代谢类药物: |
(二)抗代谢药物的选择 |
三、青光眼的新兴治疗方法 |
1.针对于VEGF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 |
2.针对于TGF-β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 |
3.基因水平的治疗方法: |
4.其他具有研究前景的治疗方法: |
(2)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入选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仪器与试剂 |
6 研究方法 |
7 观察指标 |
8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眼压 |
2 功能性滤过泡的比较 |
3 根据 IBAGS 系统,对滤过泡垂直隆起高度(H)、水平范围(E)、血管充血程度(V)三个指标进行评价 |
4 针刺分离次数及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 |
5 并发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机制及抗瘢痕药物研究进展 |
0 引言 |
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形成机制 |
2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抗瘢痕药物进展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S58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纤维化(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核酸适配子S58靶向TβRⅡ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1 实验对象 |
1.1.2 主要实验试剂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2.2 细胞培养 |
1.2.3 分子对接分析 |
1.2.4 免疫荧光实验 |
1.2.5 siRNA干扰实验 |
1.3 实验结果 |
1.3.1 生物信息学分析S58对TβRⅡ的结合作用 |
1.3.2 S58通过靶向TβRⅡ减少纤维化 |
1.4 讨论 |
第二部分 氧化应激在原代结膜囊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对象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免疫荧光实验 |
2.2.3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 |
2.2.4 流式细胞仪实验 |
2.2.5 RT-PCR多聚链式酶反应 |
2.2.6 划痕实验 |
2.2.7 CCK-8实验 |
2.2.8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TGF-β2 激发HConFs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和增加纤维化水平 |
2.3.2 ROS在 TGF-β2 诱导HConFs纤维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2.3.3 S58 促进TGF-β2 诱导的HConFs抗氧化防御能力 |
2.4 讨论 |
第三部分 S58通过激活PI3k/Akt/Nrf2 信号通路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纤维化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对象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3.1.3 主要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 |
3.2.2 制作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模型 |
3.2.3 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3.2.4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S58 减少TGF-β2 诱导的HConFs纤维化 |
3.3.2 S58逆转TGF-β2诱导的HCon Fs纤维化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 |
3.3.3 S58 改善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滤过泡形态和功能 |
3.3.4 S58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纤维化 |
3.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抗瘢痕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阿昔洛韦对体外培养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抗VEGF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词缩略表 |
致谢 |
(5)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部分 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在新西兰白兔眼中建立结膜纤维血管模型 |
1 前言 |
2 材料及方法 |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动物实验 |
2.4 人翼状胬肉标本的采集 |
2.5 制备石蜡切片 |
2.6 HE染色 |
2.7 免疫组化染色 |
2.8 免疫荧光 |
2.9 阅片与数据分析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成功地诱导了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conjunctival fibro-vascular tissue[CFVT])形成 |
3.2 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具有与人复发胬肉相似的组织化学特征 |
3.3 术后观察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吡柔比星诱导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自噬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
3.2 THP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
3.3 THP对 RCF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3.4 THP诱导RCF死亡,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 |
3.5 THP诱导RCF自噬 |
3.6 THP抑制HCECs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吡柔比星预防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动物实验 |
2.4 制备石蜡切片 |
2.5 HE染色 |
2.6 免疫组化染色 |
2.7 阅片分析 |
2.8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THP减少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
3.2 THP诱导兔结膜发生自噬和凋亡 |
3.3 0.005 mg/mL THP未损伤手术周围角膜缘干细胞 |
3.4 THP对 C57BL/6 小鼠角膜上皮愈合功能的影响 |
3.5 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评估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膜术后纤维化机制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吡非尼酮通过影响TGF-β1表达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兔眼滤过术模型构建及术后应用吡非尼酮眼部毒副作用的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二部分 滤过术后吡非尼酮对滤过道中TGF-β1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机制及抗瘢痕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药物接枝可注射水凝胶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青光眼术后瘢痕化抑制手段的研究现状 |
1.2.1 影响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研究现状 |
1.2.2 现有应对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手段 |
1.3 青光眼瘢痕化分子机制及应对手段 |
1.3.1 TGF-β与青光眼术后瘢痕化 |
1.3.2 TGF-β引起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作用机制 |
1.3.3 影响TGF-β作用的方法 |
1.3.4 天然生物水凝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1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合成与药物接枝 |
1.4.2 药物对纤维化的影响 |
1.4.3 透明质酸水凝胶对于青光眼术后组织瘢痕化的影响 |
1.4.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细胞系,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实验主要仪器 |
2.1.4 分析软件 |
2.1.5 试剂配制 |
2.1.6 实时定量PCR引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透明质酸水凝胶制备 |
2.2.2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流变学研究 |
2.2.3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红外扫描 |
2.2.4 细胞实验 |
2.2.5 RNA提取和RT-PCR测量 |
2.2.6 ELISA试剂盒使用步骤 |
2.2.7 HE染色 |
2.2.8 动物手术 |
2.2.9 统计分析 |
第3章 透明质酸水凝胶对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体外研究 |
3.1 引言 |
3.2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 |
3.3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理化性质 |
3.3.1 透明质酸水凝胶流变学研究 |
3.3.2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红外扫描 |
3.4 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应对手段的研究 |
3.4.1 TGF-β对人眼Tenon’s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3.4.2 核心蛋白多糖对人眼Tenon’s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3.4.3 阿托伐他汀对人眼Tenon’s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3.4.4 松弛素对人眼Tenon’s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3.4.5 透明质酸水凝胶对人眼Tenon’s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3.4.6 TGF-β对 Huvec细胞的影响 |
3.4.7 核心蛋白多糖对Huvec细胞的影响 |
3.4.8 阿托伐他汀对Huvec细胞的影响 |
3.4.9 松弛素对Huvec细胞的影响 |
3.4.10 透明质酸水凝胶对Huvec细胞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透明质酸水凝胶对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体内研究 |
4.1 引言 |
4.2 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的制备 |
4.3 透明质酸水凝胶对兔眼瘢痕化的临床观察研究 |
4.3.1 透明质酸水凝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
4.3.2 兔眼组织临床观察 |
4.4 透明质酸水凝胶对青光眼手术瘢痕化影响研究 |
4.4.1 兔眼青光眼手术组织的瘢痕化检测 |
4.4.2 兔眼青光眼手术组织的蛋白检测 |
4.4.3 兔眼青光眼手术组织的组织学观察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研究检查指标 |
数据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化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选择 |
1.2 仪器与试剂 |
1.2.1 主要实验仪器 |
1.2.2 主要实验试剂及药品 |
1.3 实验方法 |
1.3.1 动物分组 |
1.3.2 药品分装 |
1.3.3 手术步骤 |
1.3.4 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方法 |
1.3.5 实验流程图 |
1.3.6 标本取材与处理 |
1.3.6.1 HE染色步骤 |
1.3.6.2 Masson三色染色步骤 |
1.3.6.3 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
1.4 观察指标 |
1.4.1 炎症反应 |
1.4.2 眼压检查 |
1.4.3 并发症观察 |
1.4.4 滤过泡形态观察及高度与面积测量 |
1.4.5 组织病理学检查 |
1.4.5.1 HE染色观察 |
1.4.5.2 滤过道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化程度 |
1.4.5.3 滤过道微血管密度的测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2.1 裂隙灯检查 |
2.2 眼压变化 |
2.3 滤过泡形态观察及高度与面积测量 |
2.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2.4.1 HE染色结果 |
2.4.2 Masson三色染色法结果 |
2.4.3 微血管密度测定结果 |
2.4.4 术后并发症 |
三、讨论 |
3.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3.2 眼压测量的方法分析 |
3.3 抗瘢痕化药物的选择 |
3.3.1 传统青光眼手术辅助药物 |
3.3.2 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化新的方法 |
3.4 滤过道胶原蛋白沉积和纤维化程度测量方法分析 |
3.4.1 Masson染色 |
3.4.2 Image‐Pro Plus软件 |
3.5 微血管密度测定方法分析 |
3.6 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化的应用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青光眼滤过性术后伤口愈合调节用药策略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抗纤维瘢痕化药物 |
1. 1 抗代谢药物 |
1. 2 抗炎症药物 |
1. 3 抗生长因子药物 |
2 给药系统 |
3 结语 |
四、5-Fu在青光眼滤过术中与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化机制与抗瘢痕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 马铭绅,申颖,李文萱,关文英,康欣,赵海霞.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03)
- [2]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影响的研究[D]. 段敏.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3]S58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纤维化[D]. 李雪如. 重庆医科大学, 2020
- [4]阿昔洛韦对体外培养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D]. 吴靖怡. 苏州大学, 2020(02)
- [5]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D]. 徐丽娟. 浙江大学, 2020(01)
- [6]吡非尼酮通过影响TGF-β1表达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D]. 康欣.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药物接枝可注射水凝胶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化的研究[D]. 陈博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丝裂霉素、生物羊膜、角膜基质透镜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李婷.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贝伐单抗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化的实验研究[D]. 梁沛.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10]青光眼滤过性术后伤口愈合调节用药策略的研究进展[J]. 戴肇星,孙兴怀. 国际眼科杂志,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