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仲凯[1](2021)在《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玻璃体积血是眼科的难治疾病。现代医学多种眼底疾病及全身疾病均可导致玻璃体积血。玻璃体积血的中医根本病机在血脉受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关于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的文献,分析玻璃体积血病因,归纳中西医对本病认识的差异,总结中西医使用不同方法对本病的治疗,临床为患者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方法。中医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通过使用不同的中药剂型和方法改善玻璃体积血的病情;而西医主要使用手术治疗结合药物口服治疗本病,从而提高视力。每个患者全身病情及玻璃体积血程度不同,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李泽林[2](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前后视力及玻璃体腔内积血的改善程度。方法:本课题是收集吉林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眼科被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患者。从临床中共收集72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用药为血府逐瘀汤煎剂,对照组用药为和血明目片。治疗两个疗程,共计一个月。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数据的统计,例如年龄、性别、体征和患病前的视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P>0.05,无显着差异。从而证实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之前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步骤研究是可行的。2、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的多少,吸收和视力恢复后进行比较,P<0.05,结果表明,两组间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3、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6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之间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该病的治疗进行比较可发现治疗组更具有优势。结论:血府逐瘀汤对于本病的治疗较单独使用和血明目片效果更加明显,其疗效更加优越,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张皜妍[3](2020)在《基于中医三消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医三消分型与眼底形态特征的差异性,为DR的中医辩证分析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及内分泌科符合纳入标准的DR患者153例(153眼),根据中医三消证候分为上消组、中消组及下消组。记录一般资料、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DR病程、中医证候及四诊信息,分别行视力、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测量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CMT)。应用图像处理软件提取视盘面积和眼底形态特征包括微血管瘤(数量)、渗出(面积)、出血(面积),并将其与中医三消分型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差异性。通过眼底照相阅片,获得三消分组中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落出现的频率情况,并进行比较。以及通过OCT获得的CMT与中医三消分型进行比较,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2.上消组DM平均病程为(10.73±6.822)年,中消组DM平均病程为(11.90±6.638)年,下消组DM平均病程为(16.60±5.594)年;上消组DR平均病程为(2.14±1.645)年,中消组DR平均病程为(3.23±2.000)年,下消组DR平均病程为(3.84±2.033)年,三组患者DM、DR病程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3.上消组平均视力为(0.11±0.075),中消组平均视力为(0.12±0.065),下消组平均视力为(0.24±0.073),三组BCVA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4.所纳入病例中,同一患者基于图像处理软件所得前后两次视盘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微血管瘤、渗出面积、出血面积三种眼底形态特征与三消分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微血管瘤的数量在三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渗出面积与出血面积在各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视网膜脱落三种形态特征与三消分型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6.上消组CMT为(247.98±22.202)μm,中消组CMT为(253.21±24.998)μm,下消组CMT为(295.67±23.037)μm,三组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三消分型在病程上存在一定差异,下消组DM病程较长;上消组DR病程较短。2.三消分型在BCVA上存在一定差异,下消组视力较差。3.三消分型在眼底形态特征上存在显着差异,上消组微血管瘤数目较多,渗出、出血面积最小;中消组微血管瘤数目最多,渗出面积最大,出血面积较大;下消组出血面积最大,渗出面积较大,微血管瘤数目最少。4.三消分型在CMT上存在一定差异,下消组CMT最厚,说明黄斑水肿较严重。
雷洪涛[4](201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51例,两组均用脱水剂、止血剂、钙剂静脉滴注,球旁注射尿激酶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方药组成:当归尾、白芍、川芎、生地黄、熟地黄、红花、五味子、山药、决明子、白菊花、丹参、三七、白及。再据玻璃体积血中医证候辨证论治:(1)络损出血证,加宁血汤;(2)气血瘀结证,加血府逐瘀汤;(3)痰浊瘀阻证,加涤痰汤;(4)脾不统血证,加归脾汤。两组患者均为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玻璃体积血吸收情况、平均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减短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促进视力恢复和玻璃体积血吸收,故临床疗效显着。
田岩,朱宁云,回世洋,张方顺,李庆华[5](2015)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4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中西医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总有效率95.7%。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有效。
罗世剑[6](2014)在《散瘀明目汤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散瘀明目汤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9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41眼,给予安妥碘、安络血片、维生素C和腺苷。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45例49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辨证施以散瘀明目汤加减。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显愈率65.31%和总有效率91.84%均优于对照组的36.59%和70.73%(P均<0.05)。结果示治疗前后视力(以视力0.3以上)比较,两组均可以提高视力(P<0.05),且治疗组(以视力0.3以上)改善视力者占69.39%高于对照组的51.22%(P<0.05)。结论散瘀明目汤治疗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
李晓翠[7](2011)在《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所选的病例为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于吉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病人。观察48例病人(68眼),其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1岁,确诊为玻璃体积血病史最短1天,最长1个月。整个实验过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法操作,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36眼);对照组24例(32眼)。治疗组应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丹参注射液静点治疗,对照组仅丹参注射液静点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入选患者均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治疗后各随访15天、3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玻璃体改变结果的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结论。结果:治疗组24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24例,治愈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配合丹参注射液可有效治疗玻璃体积血,视力可显着提高,玻璃体浑浊程度可显着改善,疗效确切。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玻璃体积血,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经济负担小,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张秀杰[8](2011)在《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我院126例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探讨玻璃体积血病因与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3月期间以玻璃体积血为首诊的126例(130只眼)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玻璃体积血的患者中,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引起者最多54例(42.86%),眼外伤次之37例(29.37%),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静脉阻塞(RVO)引起者分别为8例(6.35%)、15例(11.90%)。76例男性患者中眼外伤引起玻璃体积血者占首位30例(39.47%),其次为PDR 27例(35.53%),再次为RVO 7例(9.21%),视网膜静脉周围炎6例8只眼(7.89%)。50例女性患者中PDR 27例(54.00%),RVO 8例(16.00%),眼外伤7例(14.00%),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例(4.00%)。男女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8.21,p<0.05)。44岁以下的青年患者中,眼外伤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占多数,分别为25例(55.56%)、8例10只眼(17.78%),PDR 6例(13.33%)。45岁59岁中年患者中,PDR 21例22只眼(56.76%),眼外伤者7例(18.92%),RVO 6例(16.22%),三者为该组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PDR 27例28只眼(61.36%),眼外伤者5例(11.36%),RVO 7例(15.91%)。各年龄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1.52,p<0.005)。结论:PDR、眼外伤、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引起玻璃体积血最常见的原因;眼外伤、PDR、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男性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RVO、眼外伤是女性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眼外伤、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44岁以下青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眼外伤、RVO是4559岁中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PDR、RVO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
嵇金宝[9](2010)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玻璃体混浊探讨》文中认为随着文明的发展,近视人群的增多,人们的健康寿命延长,社会的老龄化,玻璃体混浊发病开始有较明显的增加,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治疗探讨已经逐步被人们重视。中医药学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对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
王文美[10](2010)在《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视网膜保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运用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和对实验性玻璃体积血模型的积血和玻璃体内增殖膜的影响及兔视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寻求中医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最佳时机和用药规律,筛选出有效方药以便推广应用。方法:1临床观察临床观察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五官科及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进行,采用住院或门诊玻璃体积血的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病例,用药前和用药4周后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眼底镜及眼部B超观察玻璃体积血及玻璃体内增殖膜。2实验研究将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为自然喂养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中药(护网明目散)治疗组和D组为西药(安妥碘)治疗组,其中A、B组不予处理,C组以护网明目散治疗,D组予以安妥碘注射液治疗。第4周及第8周后随机抽取四组兔观察光镜下视网膜组织和电镜下视网膜神经上皮组织的改变,同时观察玻璃体增殖膜及玻璃体内积血。结果:1临床观察:治疗后裂隙灯显微镜与直接眼底镜检查发现中药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眼部B超检查显示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0.05),提示发病早期应用护网明目散能较对照组明显的促进玻璃体积血的积血吸收及抑制玻璃体增殖膜的发生。2实验研究:玻璃体积血分级各组第4周时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8周时组间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早期应用护网明目散可明显的促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而维持治疗更是稳定的提高了此治疗作用。玻璃体增殖膜分级比较各组在第4周时组间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第8周时有显着性差异(P<0.05),早期应用护网明目散可明显的抑制玻璃体增殖膜的发生,而维持治疗能够促进增殖膜的吸收。光镜及透射电镜下改变显示治疗组视网膜结构明显较对照组清晰且护网明目散组病理改变较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视网膜病理改变最轻微。结论:本研究从临床观察与实验两方面探讨了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及以养阴行血明目为治疗原则组方的护网明目散能够在有效清除玻璃体积血的基础上,进一步起到抑制增殖膜的发生、促进增殖膜的吸收及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二、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西医发病原因 |
2.1 眼底血管病变 |
2.2 玻璃体及视网膜形态学变化 |
2.3 其他 |
3 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治疗 |
3.1 玻璃体积血的中医治疗 |
3.1.1 中医分期治疗 |
3.1.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3.1.3 中药其他治法 |
3.2 玻璃体积血的西医治疗 |
3.2.1 药物治疗 |
3.2.1. 1 溶栓药物治疗 |
3.2.1. 2 含碘药物治疗 |
3.2.2 手术治疗 |
3.2.2. 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
3.2.2. 2 玻璃体切割治疗 |
3.2.2. 3 眼内激光光凝治疗 |
4 小结 |
(2)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中医诊断 |
1.4 中医辨证 |
1.5 中医治疗 |
1.5.1 中药口服治疗 |
1.5.2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
1.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5.4 中医其他疗法 |
2 当代医学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玻璃体积血的病理机制 |
2.3 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 |
2.3.1 药物治疗 |
2.3.2 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 |
2.3.3 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 |
2.3.4 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 |
2.3.5 玻切术联合抗VEGF治疗 |
实验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的剔除及脱落标准 |
3 临床研究方法 |
3.1 实验方法 |
3.2 实验药物及治疗方法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一般情况 |
6.2 一般资料比较 |
6.3 临床疗效比较 |
典型案例 |
讨论 |
1.玻璃体积血的治疗进展 |
2.治法分析 |
3.结果分析 |
4.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3)基于中医三消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候特征关系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检查方法 |
1.6 治疗方法 |
1.6.1对照组 |
1.6.2治疗组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治疗效果标准[4] |
2 结果 |
3 讨论 |
(6)散瘀明目汤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
3 讨论 |
(7)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祖国医学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 |
二 发病机制研究 |
三 玻璃体积血的治疗 |
四 评价与展望 |
临床研究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标准 |
三 临床研究方法 |
四 疗效判定标准 |
五 疗效结果 |
典型病例介绍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表现 |
2.3 检查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2.4.1 药物治疗 |
2.4.2 手术治疗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 |
3.2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与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
3.2.1 玻璃体积血病因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
3.2.2 玻璃体积血病因与性别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玻璃体积血的原因 |
4.2 玻璃体积血病因构成 |
4.3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与年龄 |
4.4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与性别 |
4.5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 |
4.5.1 PDR |
4.5.2 眼外伤 |
4.5.3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
4.5.4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4.5.5 其他原因 |
4.5.6 玻璃体积血的治疗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视网膜保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1 临床观察部分 |
1.1 临床观察技术路线图 |
1.2 临床观察具体步骤 |
1.3 临床观察结果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技术路线图 |
2.2 实验具体步骤 |
2.3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3.1 玻璃体积血致玻璃体及视网膜损伤机理研究 |
3.2 玻璃体积血治疗概要 |
3.3 护网明目散的组方依据及治疗机制 |
3.4 护网明目散的临床疗效观察 |
3.5 护网明目散对玻璃体积血病变积血及增殖膜的影响 |
3.6 护网明目散对视网膜的影响 |
4 总结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缩略语表 |
附录二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 图片 |
附录四 致谢 |
附录五 个人简介 |
四、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玻璃体积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张仲凯. 中医临床研究, 2021(09)
- [2]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D]. 李泽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3]基于中医三消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形态特征的差异性研究[D]. 张皜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研究[J]. 雷洪涛. 中医学报, 2017(10)
- [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临床观察[J]. 田岩,朱宁云,回世洋,张方顺,李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5)
- [6]散瘀明目汤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观察[J]. 罗世剑. 中国中医急症, 2014(07)
- [7]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D]. 李晓翠.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D]. 张秀杰. 吉林大学, 2011(09)
- [9]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玻璃体混浊探讨[A]. 嵇金宝. 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暨第八次东北亚国际眼科学术会论文汇编, 2010
- [10]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视网膜保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 王文美. 贵阳中医学院,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