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油田规模预测及软件开发

华池油田规模预测及软件开发

一、华池油田结垢预测及软件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闫艳,鱼涛,李金灵,陈磊,屈撑囤,杨博[1](2021)在《采出水结垢机理及趋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究采出水结垢机理,预测结垢趋势,以便进一步采取防垢措施。从水中离子组成、热力学条件变化、结晶吸附等方面,分析了采出水结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结垢预测方法、结垢量预测方程及结垢预测的模拟实验,并对结垢预测方法和模拟实验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结垢预测方法的发展及模拟实验的优化提出了展望,结垢预测应结合油田具体实际,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垢趋势预测方法应更准确,应用更广泛,适用性更强。

胡亚楠[2](2020)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复合驱油技术是一种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手段,矿场试验表明,对比水驱,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增油控水效果明显,与水驱相比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伴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替体系注入地层,其与地层流体以及岩石矿物发生物化反应,打破了原流体和岩石矿物间的物化平衡状态,使得地下流体中离子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最终产生结垢现象,导致储层部分孔隙堵塞,影响了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降低了采收率;同时随着含垢地层流体的运移造成采出井举升设备生产运行中常发生螺杆泵杆断、泵漏失以及抽油泵频繁卡泵等故障,严重威胁原油开采的正常进行。因此,预测储层结垢类型与结垢趋势成为有效实施清防垢作业的保障。目前,基于物化模拟与智能预测的结垢预测方法应用推广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一是预测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规律性差,采用传统或人工预测方法困难;二是部分采用智能预测方法训练过程复杂,对环境要求高,泛化能力弱,可移植性差,预测结果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用杏树岗油田北部开发区为试验区,通过分析试验区储层地质特征、流体性质、油水渗流特征以及油田水离子变化趋势,为后续开展储层油田水结垢预测提供推理知识;研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相关技术,设计适用于动态结垢预测的智能知识推理模型,有效解决现有方法预测准确率低、可移植性弱、动态更新能力差、缺少时序预警等问题。重点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模型(SASP-DMSP)为了克服结垢预测知识库可移植性差、动态更新能力弱、缺少时序预测知识等不足,设计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模型(SASP-DMSP),作为解决智能预测问题的总体方案,提高结垢预测的准确率以及结垢预测知识库的推理能力。设计模型框架包括知识获取层、知识建模层与知识推理层三层。知识获取层为模型的基础层,主要实现结垢预测知识的获取与知识库的智能训练,同时加入训练学习模块,实现知识库的动态更新;知识建模层为模型的中间层,采用本体建模技术为结垢预测作业提供一套规范的领域公共本体与知识组织体系;知识推理层为模型的应用层,三层协作通过推理与表达最终完成结垢预测。2.实现了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建模针对结垢预测模型语义表达能力弱、可移植性相对较差的问题,研究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建模。通过对储层结垢预测领域系统、机理与专家经验知识的分析与抽象,建立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模型核心本体与知识的标准语义,为结垢预测知识库提供知识内容、组织结构以及表示方法。采用Protégé作为本体建模工具进行推理、诊断,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知识库训练方法为了填补经验知识的漏失,基于油田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利用智能挖掘技术训练储层结垢预测相关数据,将在学习训练中发现的新知识添加到结垢预测知识库中,实现知识库的动态更新。针对结垢预测规则描述不完整,阈值设定不精确、单一结垢预测模型在储层物性差异下导致预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设计组合分类模式挖掘方法,主要包括物性分类与模式挖掘两部分。物性分类阶段主要生成独立训练样本子集;模式挖掘阶段通过训练样本子集获取分配只是并更新结垢预测知识库,实现油田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的结垢预测。在模式挖掘过程中为适应训练数据的模糊、混合、不完备特性,设计基于混合不完备邻域决策系统和离散粒子群(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简称DPSO)的特征选择方法,提高历史数据利用率与特征选择准确率。针对储层结垢预测缺少时间序列下趋势性预测知识,同时时间序列历史数据具有周期性与混沌性的问题,提出储层结垢时序趋势预测方法。以时序数据中具有代表性的六项离子化验数据为例,采用回声状态网络技术,设计基于目标空间分解的多目标粒子群(MPSO/D),训练、获取时序预测知识,实现结垢趋势预警。4.设计并实现了用于验证结垢的预测系统以SASP-DMSP模型为理论指导,设计复合驱结垢预测系统,该系统由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管理系统、结垢预测数据集成系统以及结垢预测与清防垢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协同作业,实现储层智能结垢预测。将其应用于试验区,通过专家验证与运行结果数据测试,表明系统应用能够实时、有效的实现动态结垢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挖掘的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能够提高结垢预测准确率、结垢知识的更新能力与预测系统的可移植能力。同时,通过延展研究和分析,该方法为处理此类业务应用问题与知识推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于澍[3](2020)在《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与防垢方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暴露出的采出井结垢问题日益严重,对油田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经过对大庆油田某采油厂的调研发现,当前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垢预测业务信息化程度低,结垢预测方法与知识体系不健全、数据计算量大、预测流程复杂,导致工作人员的分析时间长、工作效率低、数据维护困难,无法及时掌握投加防垢剂的时机。因此,建立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模型,挖掘结垢规则,指导管理者提前投加防垢剂,成为目前结垢预测工作中的迫切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三元复合驱的结垢业务和结垢机理,提出了基于改进CART决策树的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模型。首先,深入分析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业务现状与结垢机理,针对其结垢特点,设计了结垢预测模型并提出模型框架;其次,收集采出液离子化验历史数据,完成离子化验数据的预处理,建立结垢预测样本集;然后,针对CART算法处理连续型特征值效率低的问题,引入Fayyab边界值判定法,减少了分裂阈值的选取速度。提取结垢规则,建立了结垢预测知识库;最后,设计并实现复合驱清防垢信息管理系统,匹配出有结垢倾向的结垢井,生成对应的防垢实施方案,为工作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助决策。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改进CART决策树的结垢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解决当前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的问题,防垢方案能够可靠的指导防垢剂的投加,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张玉申[4](2020)在《碳酸钙冷指结垢及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许多陆上油田先后进入高含水期,据统计,我国各油田采出液的含水率达到了70%~95%。我国各大油田开始使用不加热集输技术,各油田不同区块的水质不配伍等原因使得油田集输管路中存在大量污垢。联合站中管路的堵塞多因管路结垢引起,管路结垢会降低管路输送的效率,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生产事故。本文通过碳酸钙冷指结垢实验对碳酸钙结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预测了碳酸钙在冷壁面上沉积的结垢模型。设计了用于碳酸钙结垢冷指实验装置,利用CFX软件模拟了桶状搅拌桨内部流体绕冷指流动时流体内部的流场,得到了流体环绕冷指流动的流态是层流。解决了普通搅拌桨在反应釜内搅拌流体时流体的流动是紊流状态的问题,使桶状搅拌桨适用于实验。以氯化钙、碳酸氢钠和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完成了不同液温差下碳酸钙结垢实验,实验研究了结垢溶液温度、流速、成垢离子浓度(硬度)、p H值等影响因素对碳酸钙污垢沉积在冷指上的污垢热阻的影响。以联合站回注水管路在不加热情况下管路结垢为工程背景,探究碳酸钙在冷壁面上的结垢沉积。分析影响碳酸钙结垢的主要因素,并因此对碳酸钙冷指动态结垢进行模型预测,并对碳酸钙结垢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以期具备对实际管路结垢预测的功能,达到辅助实际生产的效果。

王乙竹[5](2020)在《姬塬油田硫酸钡结垢防治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田开发开采主要方式是注水开发,通过往地层注水可以补充能量、也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是最常见的二次采油开发方式。结垢问题(尤其是硫酸钡结垢)是注水开发时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注水时,由于地层温度、压力等条件改变或注入水中的SO42-与地层水中的Ba2+不配伍,都会生成硫酸钡垢,堵塞孔隙和喉道,导致储层严重损害,影响区块整体开发效益。吸水指数和采油指数是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原油采收率的变化。因此,建立合理的结垢预测模型,模拟不同注水阶段时储层硫酸钡垢结垢量、吸水指数和采油指数的变化对水驱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以姬塬油田为例,分析了硫酸钡垢的微观成垢机理、影响硫酸钡结垢的主要因素、地层中硫酸钡垢的结垢位置。研究了岩心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和地层硫酸钡化学反应动力学结垢模型,预测了硫酸钡结垢对注水井吸水指数和采油井采油指数的影响。具体成果如下:(1)通过对岩心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对无因次扩散系数和无因次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求取、求解了地层损害系数、探究了硫酸钡垢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的影响以及加入不同的阻垢剂时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2)将岩心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延伸至地层,研究了近井地带微元体内的质量守恒方程。通过注水井近井地带一维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模拟了注水一段时间后注水井附近成垢离子浓度的变化、硫酸钡结垢量的变化以及加入不同阻垢效果的阻垢剂时注水井近井地带硫酸钡结垢量变化。通过采油井近井地带一维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模拟了注水一段时间后采油井近井地带Ba2+浓度变化以及硫酸钡结垢量变化。(3)在注水井近井地带一维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吸水指数,预测了注入不同孔隙体积倍数注入水时注水井的吸水指数变化,分析了结垢条件下吸水指数的影响因素,模拟了在注入水中加入不同阻垢效果的阻垢剂时注水井吸水指数的变化。(4)在采油井近井地带以为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采油指数,预测了注入不同孔隙体积倍数注入水时采油井的采油指数变化,分析了结垢条件下采油指数的影响因素,模拟了在注入水中加入不同阻垢效果的阻垢剂时采油井采油指数的变化。

余先政[6](2018)在《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的硫酸盐结垢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注水是维持地层压力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主要的开发方式,同时注水过程中也伴随结垢的发生。当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由于热力学条件的改变或注入水中的SO42-与地层水中的Ca2+、Ba2+、Sr2+等成垢阳离子不配伍,将产生硫酸盐垢,堵塞储层的孔隙与喉道,造成严重的储层损害。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精确地预测硫酸盐垢的结垢量,并研究硫酸盐结垢对注水井吸水指数的影响,对于选择合理的注水方案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研究了不同硫酸盐垢的结垢机理、结垢特点、结垢影响因素以及结垢位置与井产能的影响;其次,分别研究了改进后的Oddo-Tomson热力学模型、岩心一维硫酸盐结垢化学动力学模型、注水井近井地带一维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和含点源井的地层二维成垢离子分布模型;最后,预测了结垢条件下注水井的吸水指数以及各因素对吸水指数的影响。具体成果如下:(1)采用Visual Basic 6.0对改进后的Oddo-Tomson热力学模型编程,预测了 CQ油田四口注水井的结垢情况,并通过X-衍射分析验证了预测结果。(2)运用岩心瞬态驱替实验求得岩心一维硫酸盐结垢化学动力学模型中的三个重要参数—扩散系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地层损害系数的精确解,并对模型求数值解,得出了驱替至不同孔隙体积倍数时岩心中无因次Ba2+浓度分布、硫酸钡结垢量分布及岩心渗透率损害率的变化。(3)求解了注水井一维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模拟了注水一段时间后近井地带成垢离子浓度的变化及硫酸钡结垢量的变化。(4)求解了含点源井的地层二维成垢离子分布模型,模拟了注水一段时间后地层中S042-的分布情况。(5)在注水井一维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无因次反应速率常数、储层损害半径、地层损害系数和成垢离子浓度比例对吸水指数的影响。

蔡成[7](2017)在《阿尔油田集输系统结垢机理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来源于阿尔油田集输系统安全保障工程项目。该油田采出水成分复杂、矿化度高、水温高、具有较强的结垢性。自联合站投产以来,掺水泵出口管网、换热器、三相分离器等地方均有严重的结垢现象,影响了阿尔油田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基于此,本课题开展阿尔油田集输系统结垢规律、趋势和防垢措施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分别对阿尔油田1#、2#、3#水源井出口,阿3、阿22、阿29号环线回液,换热器前混合液,三相分离器前混合液及掺水泵出口取样化验分析。分析得到水质中矿化度高、结垢离子浓度超标等是导致阿尔油田集输系统结垢现象严重的主要因素,结垢形式主要为碳酸盐型结垢。通过室内环道实验研究,探究了Ca2+、Mg2+随浓度、温度、pH值、流速的变化规律。运用阿尔油田水质分析表中的数据,配制相应的实验用水,分析了现场油田水的结垢速率随温度、流速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模拟现场条件下的结垢趋势。根据实验结果回归出结垢速率模型。调研了常用的管道防垢和除垢方法,重点介绍了物理防垢和化学防垢中管网酸洗和加防垢剂的方法。超声波除垢在现场运用效果最佳,若添加阻垢剂,浓度为20mg/l的阻垢剂与浓度为65mg/l的破乳剂配伍性最好。总结出了与阿尔油田现状相适应的方法并对各个方法进行了效果评价。

杨彬[8](2016)在《硫酸盐垢对采油指数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油田生产过程中,注水开采是常用的提高油井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注水过程中储层环境因素的改变,以及注入水与地层水的不配伍现象,储层与井筒都可能出现结垢问题。其中,硫酸盐垢由于其溶解度极低,一旦生成将很难去除,这将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因此,针对硫酸盐垢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动态结垢预测模型,研究结垢对采油指数的影响,对于制定油田生产过程中的防垢除垢措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国内外结垢预测模型调研基础上,对硫酸钡结垢机理与预测进行了研究,归纳了硫酸钡垢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研究了成垢离子浓度分布模型和含扩散项的岩心一维结垢预测模型,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修正,并优化了获取模型参数的实验方法,且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然后,研究了硫酸钡结垢量分布、结垢总量以及最大结垢量对采油指数的影响,并进行预测。具体成果如下:(1)用图像法实现了成垢离子浓度分布模型的求解,获得了动力学系数和储层损害系数,并模拟了驱替实验过程中岩心内成垢离子浓度分布情况;(2)引入扩散项,用渐进展开法实现了模型的求解,结合岩心扩散实验和岩心稳态驱替实验的数据拟合得到无因次扩散系数和无因次动力学系数;(3)基于含扩散项的岩心一维结垢预测模型进行了瞬态分析,研究了在驱替实验过程中硫酸钡垢的结垢量分布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并分析了岩心非均质性、驱替速度、驱替时间和注入离子浓度比等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4)修正了近井地带地层一维结垢预测模型,推导出结垢量与采油指数的关系式,研究了结垢量分布、结垢总量以及最大结垢量对采油指数的影响。

于晓伟[9](2016)在《产出水回注对注水井吸水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注水开发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开采方式,产出水回注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然而,产出水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乳化油滴、细菌以及多种化学药剂,产出水与地层水的不配伍性还会引起地层结垢,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储层损害,导致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因此,通过研究无机垢结垢类型与结垢机理、悬浮颗粒运移与捕获机理,找出硫酸钡结垢规律与悬浮颗粒捕获规律,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数学模型,对维持油田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国内外资料收集与调研基础上,对悬浮颗粒过滤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深床过滤与外滤饼形成阶段的阻抗进行了分段拟合。其次,研究了线性流与径向流离子浓度分布模型,优化了模型参数的拟合方法,并通过软件模拟计算了流体流动过程。然后,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悬浮颗粒与BaS04垢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吸水指数的影响。具体成果如下:(1)在悬浮颗粒过滤模型中,通过分段拟合求取了不同阶段的岩心阻抗,并比较了不同相态悬浮颗粒对阻抗的影响;(2)在线性流离子浓度分布模型中,通过超越方程数值解使模型参数拟合结果更加精确,并比较了不同注入离子浓度比下岩心阻抗变化关系与离子浓度分布关系;(3)在径向流离子浓度分布模型中,通过点源项的引入简化了模型尺度,并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流场耦合,模拟了流体流动过程;(4)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得出了悬浮颗粒在不同温度、流速、颗粒浓度、颗粒粒径下对吸水指数的影响曲线;(5)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得出了BaSO4垢在不同温度、pH值、流速、离子浓度下对吸水指数的影响曲线。

杜强[10](2016)在《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机理与防垢技术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川西北气矿邛西区块处于气田开发的中后期阶段,气田广泛产出含有高浓度成垢离子的水。气田产出水和天然气在地面集输管道流动的过程中,沿线温度、压力、气液相流速等参数的变化打破了成垢离子间的化学反应平衡状态,使成垢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垢晶体并被管壁所吸附,导致管道内出现结垢问题,甚至堵塞管道和阀门,严重影响了天然气集输管道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针对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的结垢问题,基于热力学、结晶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西北天然气集输管道内结垢机理和防垢方法,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为天然气集输管道防垢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调研了川西北气矿邛西区块的集输管道分布情况,选取邛西6井、邛西12井、邛西14井和白马8井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采集了上述四口井气田水水样、邛西14井和白马8井集输管道垢样;采用液相离子色谱法对水样中的离子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HCO3-、SO42-、Ca2+、Mg2+、Ba2+和Sr2+等成垢离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高温失重法、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对垢样的微观形貌、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邛西14井的垢样中碳酸钙垢约占85%,并夹杂10%腐蚀垢物;白马8井的结垢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85%,夹杂约6%腐蚀垢物。(2)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结合化学反应热力学和结晶动力学原理,研究了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的结垢机理;指出水样中含有大量的HCO3-、SO42-、Ca2+、Mg2+、 Ba2+和Sr2+等成垢离子间的化学反应、管道输送过程中热力学条件变化,以及晶体颗粒的生成和管壁对晶体颗粒的吸附,是共同导致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的主要原因。分别采用饱和指数法、稳定指数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结垢趋势进行了预测。针对稳定指数法和饱和指数法未考虑矿化度和流速对结垢的影响,预测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研究了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结垢趋势预测的方法;以结垢离子浓度、温度、压力、pH值、矿化度和流速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结垢趋势作为输出参数;通过反复训练,确定了神经网络的最佳结构,包括隐层节点数、阈值和权重。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预测天然气集输管道的结垢趋势,克服了稳定指数法和饱和指数法的局限性,为分析管道内的结垢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3)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内的结垢是化学反应、结晶和吸附效应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以此为基础,结合有限速率/涡耗散理论的化学反应流动模型、欧拉-拉格朗日法颗粒离散相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化学反应流动的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速率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川西北气矿的实际结垢数据,基于化学反应原理计算了模型中的结垢速率常数,为准确分析管道内的结垢规律奠定了基础。基于所建立的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CaCO3颗粒在集输管道直管段和水平弯管中的生成与结垢过程。发现在直管段管道内压力、介质流速与固体垢颗粒的沉积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管道内温度、颗粒浓度与沉积速率呈正相关关系;CaCO3颗粒直径与沉积速率无显着关联。在水平弯管内,管道内压力、介质流速与固体垢颗粒的沉积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弯曲比与沉积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揭示了CaCO3颗粒的生成与沉积规律,为研究有效的防垢对策技术奠定了基础。(4)以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了基于电子防垢器的物理除垢技术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防垢器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防垢作用,并不能长期应用于现场的防垢。针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开展了化学防垢技术研究;考虑水样、垢样的成分,初选了11种防垢剂;从防垢剂对pH值、钙离子浓度、碱度、氧化性杀菌剂的适应性、热稳定性、防垢剂作用下的沉积垢形态,共六个方面评价了防垢剂的防垢性能;筛选出聚丙烯酸(PAA)、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MA-AA)、聚冬氨酸(PASP)和聚环氧琥珀酸(PESA)作为具有较好防垢性能的单一防垢剂。为了达到最佳的防垢效果,开展了多种防垢剂的防垢性能复配研究,获得了适用于邛西6井,邛西12井、邛西14井的最佳的防垢剂复配方案,实验中的防垢率可达85%以上。(5)根据防垢剂复配成果,制定了包括酸洗、加注防垢剂的实验方案,在邛西14井和白马8井开展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针对邛西14井水质情况,防垢剂(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与聚丙烯酸(PAA)按2:3复配)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加注防垢剂能延长该排污管道的使用寿命;在白马8井通过加注防垢剂与不加注防垢剂管线的试验结果对比,加入防垢剂后,管道的结垢现象显着减弱,验证了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

二、华池油田结垢预测及软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池油田结垢预测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采出水结垢机理及趋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采出水结垢机理
    1.1 流体不配伍型结垢
    1.2 热力学条件变化型结垢
    1.3 结晶吸附型结垢
    1.4 流体动力学型结垢
    1.5 细菌腐蚀型结垢
2 采出水结垢趋势预测研究
    2.1 结垢趋势预测方法评价
    2.2 采出水最大结垢量预测方程
    2.3 结垢量测定实验研究
3 结语

(2)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1 基于化学机理知识的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基于机器学习的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结垢预测方法存在的实际问题
    1.3 结垢预测研究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智能预测相关技术分析
        1.4.1 智能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1.4.2 解决智能诊断问题的科学范式分析
        1.4.3 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技术研究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安排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论文组织安排
第二章 试验区结垢机理分析与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模型设计
    2.1 引言
    2.2 结垢预测试验区地质特征分析
        2.2.1 试验区选择的必要性
        2.2.2 试验区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2.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2.2.4 储层油水渗流特征分析
    2.3 试验区结垢机理与垢样组成分析
        2.3.1 SASP体系溶液与储层矿物及地层流体的作用机理
        2.3.2 试验区垢样类型
        2.3.3 结垢对储层及举升设备产生的影响
    2.4 试验区结垢特征与规律研究
        2.4.1 三元复合驱结垢特征
        2.4.2 采出井井筒结垢规律
        2.4.3 采出液离子变化规律
    2.5 强碱三元复合驱结垢预测流程分析
        2.5.1 真实场景下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分析
        2.5.2 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2.6 基于数据挖掘的SASP结垢预测模型设计
        2.6.1 结垢预测智能化的必要性
        2.6.2 结垢智能预测流程设计
        2.6.3 结垢预测模型的框架设计
        2.6.4 基于数据挖掘的SASP结垢预测模型优势与特点
    2.7 模型可行性分析与重点研究内容
        2.7.1 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2.7.2 模型重点研究内容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模型设计
    3.1 引言
    3.2 结垢预测知识分析
        3.2.1 结垢预测领域知识分析
        3.2.2 结垢预测过程形式化表示
    3.3 基于本体的SASP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模型设计
        3.3.1 本体技术分析
        3.3.2 知识推理模型设计思路
        3.3.3 ONSP-KRM模型框架设计
        3.3.4 ONSP-KRM模型组成
    3.4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的形式化表示
        3.4.1 储层结垢预测本体层次结构
        3.4.2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概念表示
        3.4.3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关系表示
        3.4.4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公理表示
        3.4.5 基于SWDL的结垢预测规则表示
    3.5 储层结垢预测知识库的构建
    3.6 SASP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效果分析
        3.6.1 SASP结垢预测知识本体实例与预测效果分析
        3.6.2 ONSP-KRM模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邻域约简与DPSO的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分析与处理
        4.2.1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描述
        4.2.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特点分析
        4.2.3 结垢预测领域离群值分析
        4.2.4 结垢预测影响因子的粗粒度筛选
    4.3 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设计
        4.3.1 方法设计思想
        4.3.2 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设计
    4.4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粗糙模型设计
        4.4.1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决策系统
        4.4.2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粗糙模型
        4.4.3 邻域阈值自适应方法设计
    4.5 基于邻域约简和DPSO的混合不完备特征选择
        4.5.1 粒子编码方式设计
        4.5.2 粒子群优化目标分析
        4.5.3 DPSO参数设置
        4.5.4 算法描述
    4.6 结垢预测分类器设计
    4.7 实验效果分析
        4.7.1 数据准备
        4.7.2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4.7.3 基于不同邻域阈值取值方法的NRDPSO对比实验
        4.7.4 基于不同启发式算法的可变阈值IFDS特征选择对比实验
        4.7.5 不同权重系数对最优特征子集的影响实验
        4.7.6 不同特征选择算法的评价指标对比实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PSO/D-ESN的储层结垢时序预测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时序趋势分析
        5.2.1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时序趋势分析
        5.2.2 结垢预测领域时序趋势特点分析
    5.3 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设计
        5.3.1 ESN基本原理
        5.3.2 储备池参数分析
    5.4 基于MPSO/D的 ESN储备池参数优化算法
        5.4.1 多目标优化问题分析
        5.4.2 目标空间分解与解分类
        5.4.3 种群分类更新策略
        5.4.4 基于MPSO/D算法的ESN储备池参数优化
    5.5 实验效果分析
        5.5.1 MPSO/D算法性能对比实验
        5.5.2 MPSO/D-ESN模型预测性能对比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应用效果分析
    6.1 引言
    6.2 系统概述
        6.2.1 业务现状分析
        6.2.2 业务数据模型设计
        6.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6.2.4 智能化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分析
        6.2.5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配置
    6.3 系统详细设计
        6.3.1 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6.3.2 结垢预测数据集成系统设计
        6.3.3 结垢预测与清防垢管理系统设计
    6.4 真实应用案例分析
        6.4.1 实验样本与实验方法选取
        6.4.2 特征选择与分类模型构造效果分析
        6.4.3 时序预测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文中涉及的附表
    附表1 样本属性描述
    附表2 结垢预测测试报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与防垢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结垢预测方法发展现状
        1.2.2 结垢预测软件应用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分析与模型设计
    2.1 结垢预测业务分析
        2.1.1 结垢预测业务流程分析
        2.1.2 结垢预测业务特点
        2.1.3 结垢预测业务现状分析
    2.2 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机理分析
    2.3 结垢预测方法分析
        2.3.1 常见结垢预测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2.3.2 结垢预测算法选定
    2.4 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模型框架
        2.4.1 结垢预测模型总体框架设计思路
        2.4.2 结垢预测模型总体框架
        2.4.3 结垢预测模型工作机制分析
        2.4.4 待解决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数据预处理
    3.1 结垢预测原始数据集的获取
        3.1.1 离子化验数据集的获取
        3.1.2 结垢预测特征集的组织与获取
    3.2 缺失值的处理
    3.3 异常值识别与处理
    3.4 特征组合与数据转换
    3.5 离子化验数据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算法设计
    4.1 评估指标
    4.2 结垢预测算法设计
        4.2.1 CART决策树算法的改进
        4.2.2 CART决策树生成过程
        4.2.3 剪枝策略
    4.3 实验结果
    4.4 结垢预测模型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驱清防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防垢方案设计
    5.2 系统总体设计
        5.2.1 系统设计路线
        5.2.2 系统应用流程
        5.2.3 系统总体结构
        5.2.4 功能模块设计
        5.2.5 开发运行环境配置
    5.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基础平台设计与实现
        5.3.2 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3 结垢预测程序运行效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4)碳酸钙冷指结垢及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碳酸钙结垢机理
        1.2.2 颗粒污垢在壁面上的结垢研究
        1.2.3 碳酸钙结垢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碳酸钙垢的结垢趋势模型研究
        1.2.5 碳酸钙结垢的速率模型预测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模拟工况与室内实验方案
        2.1.1 实验模拟工况
        2.1.2 室内实验方案
    2.2 CaCO_3结垢装置的设计与外部流场的模拟
        2.2.1 CaCO_3结垢冷指的设计
        2.2.2 冷指外部流场的模拟
        2.2.3 实验装置的设计
    2.3 实验条件的确定
        2.3.1 实验溶液的配置
        2.3.2 实验参数的设定
    2.4 小结
第3章 碳酸钙冷指结垢实验研究
    3.1 结垢测量实验
        3.1.1 实验的测量参数
        3.1.2 污垢热阻的计算
        3.1.3 实验试剂和设备
        3.1.4 实验操作步骤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实验装置保温性能验证
        3.2.2 成垢离子浓度(硬度)对冷指结垢实验的影响
        3.2.3 温度对冷指结垢实验的影响
        3.2.4 流速对冷指结垢实验的影响
        3.2.5 pH值对冷指结垢实验的影响
    3.3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3.3.1 温度测量的误差
        3.3.2 流体速度测量的误差
        3.3.3 换热量测量的误差
        3.3.4 污垢热阻测量的误差
    3.4 小结
第4章 碳酸钙冷指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4.1 颗粒污垢沉积模型
        4.1.1 碳酸钙颗粒污垢的沉积速度
        4.1.2 碳酸钙颗粒污垢的脱除速度
    4.2 碳酸钙颗粒污垢结垢模型计算
    4.3 结垢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4.3.1 碳酸钙颗粒污垢结垢模型的计算
        4.3.2 实验数据的模型计算结果
        4.3.3 预测模型的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姬塬油田硫酸钡结垢防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国内外结垢防治技术研究
    1.1 国内外油田结垢现状
        1.1.1 国内油田结垢防垢研究现状
        1.1.2 国外油田结垢防垢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1.2.1 国外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1.2.2 国内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1.3 硫酸钡垢防治措施研究
        1.3.1 物理防垢除垢技术
        1.3.2 化学防垢除垢技术
        1.3.3 工艺法防垢技术研究
第二章 姬塬油田硫酸钡结垢理论及实验研究
    2.1 姬塬油田结垢机理研究
    2.2 姬塬油田水样分析
    2.3 硫酸钡结垢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2.3.1 混合比例对硫酸钡结垢影响
        2.3.2 温度对硫酸钡结垢影响
        2.3.3 压力对硫酸钡结垢影响
        2.3.4 成垢离子浓度对硫酸钡结垢影响
第三章 岩心硫酸钡结垢模型研究
    3.1 模型假设
    3.2 岩心一维硫酸钡结垢预测模型建立
        3.2.1 菲克第一定律
        3.2.2 岩心微元体内质量守恒方程
        3.2.3 岩心一维硫酸钡结垢模型
    3.3 模型求解
        3.3.1 基础数据
        3.3.2 无因次扩散系数求取
        3.3.3 无因次反应速率常数求取
    3.4 岩心内钡离子分布
    3.5 岩心内硫酸钡垢分布
    3.6 地层损害系数求取
    3.7 硫酸钡垢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3.8 阻垢效果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第四章 近井地带硫酸钡结垢模型研究
    4.1 近井地带微元体内质量守恒方程
    4.2 模型假设
    4.3 注水井近井地带硫酸钡结垢模型
        4.3.1 模型求解
        4.3.2 注水井近井地带成垢离子含量分布
        4.3.3 注水井近井地带硫酸钡结垢量分布
        4.3.4 阻垢剂对注水井近井地带硫酸钡结垢的影响
    4.4 采油井近井地带硫酸钡结垢模型
        4.4.1 模型求解
        4.4.2 实例计算
第五章 硫酸钡结垢对吸水指数影响研究
    5.1 吸水指数引入
    5.2 硫酸钡结垢对吸水指数影响
    5.3 结垢条件下吸水指数影响因素研究
    5.4 不同阻垢效果的阻垢剂对注水井吸水指数影响
第六章 硫酸钡结垢对采油指数影响研究
    6.1 采油指数引入
    6.2 硫酸钡结垢对采油指数影响
    6.3 结垢条件下采油指数影响因素研究
    6.4 不同阻垢效果的阻垢剂对采油井采油指数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的硫酸盐结垢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1.2.1 国外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1.2.2 国内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流程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硫酸盐结垢理论研究
    2.1 硫酸盐结垢机理研究
        2.1.1 无机垢成核理论
        2.1.2 硫酸钙结垢机理研究
        2.1.3 硫酸钡(锶)结垢机理研究
    2.2 硫酸盐结垢影响因素研究
        2.2.1 混合水自身性质影响
        2.2.2 压力的影响
        2.2.3 流速的影响
    2.3 地层结垢位置研究
        2.3.1 一维线性注水几何模型
        2.3.2 二维平面注水几何模型
        2.3.3 二维纵向注水几何模型
        2.3.4 三维注水几何模型—无含水层
        2.3.5 三维注水几何模型—有含水层
第3章 硫酸盐结垢热力学模型研究
    3.1 Oddo-Tomson硫酸盐结垢预测模型
        3.1.1 溶度积规则
        3.1.2 饱和指数法
        3.1.3 饱和指数方程
    3.2 Oddo-Tomson结垢预测程序设计
    3.3 实例计算
        3.3.1 基础数据
        3.3.2 垢样制备
        3.3.3 Oddo-Tomson结垢预测模型预测结果
        3.3.4 垢样X-衍射分析结果
第4章 岩心硫酸盐结垢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4.1 模型假设
    4.2 模型建立
        4.2.1 Fick扩散定律
        4.2.2 带传质扩散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4.2.3 岩心硫酸钡结垢化学动力学模型
    4.3 模型参数求取方法
        4.3.1 扩散系数D求取方法
        4.3.2 反应速率常数K_a求取方法
        4.3.3 地层损害系数β求取方法
    4.4 实例计算
        4.4.1 基础数据
        4.4.2 扩散系数与反应速率常数求取
    4.5 岩心内成垢离子分布
    4.6 岩心内沉淀量分布
    4.7 硫酸钡结垢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4.7.1 地层损害系数求取
        4.7.2 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变化
第5章 地层硫酸盐结垢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5.1 注水井近井地带一维结垢预测模型建立
        5.1.1 质量守恒方程
        5.1.2 模型假设
        5.1.3 近井地带硫酸钡结垢模型控制方程
        5.1.4 模型求解
        5.1.5 注水井附近成垢离子含量分布
        5.1.6 注水井附近硫酸钡结垢量分布
    5.2 点源井二维成垢离子浓度分布模型建立
        5.2.1 模型假设
        5.2.2 点源井数学描述
        5.2.3 模型无因次化
        5.2.4 模型线性化及求解
        5.2.5 一般线性问题的求解
        5.2.6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
        5.2.7 数值计算
第6章 硫酸盐结垢对注水井吸水指数影响研究
    6.1 结垢条件下吸水指数引入
    6.2 结垢条件下注水井吸水指数预测
    6.3 结垢条件下注水井吸水指数影响因素研究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阿尔油田集输系统结垢机理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垢机理
        1.2.2 结垢影响因素
        1.2.3 单一的碳酸钙垢预测技术
        1.2.4 混合垢的预测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阿尔油田集输系统结垢规律研究
    2.1 阿尔油田集输系统水质及垢样分析
    2.2 镁、钙离子结垢规律研究
        2.2.1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2.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现场油田水结垢规律研究
        2.3.1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垢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3.1 结垢速率分析
    3.2 沉积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3.3 模型回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防垢措施研究
    4.1 物理防垢技术
    4.2 化学防垢技术
    4.3 工艺防垢技术
    4.4 防垢措施应用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成果
致谢

(8)硫酸盐垢对采油指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1.2.1 国外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无机垢结垢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流程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硫酸钡结垢理论研究
    2.1 硫酸钡结垢机理理论研究
        2.1.1 成核理论
        2.1.2 硫酸钡结垢特点
    2.2 影响硫酸钡结垢的主要因素
        2.2.1 水体本身性质的影响
        2.2.2 压力的影响
        2.2.3 流速的影响
第3章 成垢离子浓度分布实验研究
    3.1 成垢离子浓度分布模型的推导
        3.1.1 模型尺度
        3.1.2 模型假设
        3.1.3 模型控制方程及参数
    3.2 模型的求解
        3.2.1 模型无因次化
        3.2.2 无因次浓度分布函数的推导
        3.2.3 阻抗斜率的推导
    3.3 模型参数的求取方法
        3.3.1 传统方法(浓度测量法)
        3.3.2 压力测量法
    3.4 力测量法求取动力学系数与地层损害系数
        3.4.1 实验设备和步骤
        3.4.2 实验基础数据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4章 含扩散项的岩心一维结垢预测模型研究
    4.1 岩心结垢预测模型的推导
        4.1.1 模型假设
        4.1.2 模型控制方程与参数
        4.1.3 瞬态模型与稳态模型
    4.2 模型求解
        4.2.1 无因次扩散系数的拟合方法
        4.2.2 无因次动力学常数的求取方法
    4.3 岩心驱替扩散实验
        4.3.1 实验设备和步骤
        4.3.2 实验基础数据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岩心稳态驱替实验
        4.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硫酸钡垢结垢量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5.1 结垢量表达式推导
    5.2 岩心稳态驱替实验中的硫酸钡垢
    5.3 硫酸钡垢结垢量影响因素研究
        5.3.1 无因次动力学常数
        5.3.2 无因次扩散系数
        5.3.3 驱替时间
        5.3.4 注入浓度比
第6章 硫酸钡垢对采油指数的影响及预测
    6.1 结垢条件下采油指数关系式推导
        6.1.1 近井地带硫酸钡垢数学模型推导
        6.1.2 储层硫酸钡垢结垢量具体表达式
        6.1.3 压降变化与阻抗斜率
        6.1.4 结垢条件下采油指数表达式
    6.2 结垢条件下采油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6.3 实例计算与分析
        6.3.1 阻抗斜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6.3.2 采油指数的预测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产出水回注对注水井吸水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注水水质研究现状
        1.2.2 结垢预测研究现状
        1.2.3 吸水能力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注水井吸水能力评价模型
    2.1 注水井吸水能力预测经典模型
        2.1.1 Barkman & Davidson模型
        2.1.2 Van Velzen & Leerlooijer模型
        2.1.3 Sharma模型
    2.2 动力学模型
        2.2.1 径向流动颗粒沉积模型
        2.2.2 临界时间表达式
        2.2.3 外部滤饼阻抗模型
        2.2.4 吸水指数与阻抗系数综合预测模型
    2.3 基于速度的损害模型
    2.4 深度滤失理论模型
    2.5 复合模型理论
第3章 悬浮颗粒过滤模型研究
    3.1 深床过滤线性解析模型
        3.1.1 模型方程
        3.1.2 通过岩心压降数据拟合模型参数
        3.1.3 超越方程数值解求模型参数
        3.1.4 颗粒浓度分布计算
    3.2 外滤饼线性解析模型
        3.2.1 模型方程
        3.2.2 阻抗曲线拟合
第4章 线性流离子浓度分布模型研究
    4.1 模型方程及其参数
    4.2 模型求解
        4.2.1 模型无因次化
        4.2.2 无因次浓度分布函数推导
        4.2.3 阻抗表达式推导
    4.3 模型参数拟合
        4.3.1 浓度测量法
        4.3.2 超越方程数值解求参数
    4.4 离子浓度分布计算
第5章 径向流离子浓度分布模型研究
    5.1 模型尺度
    5.2 含点源项的控制方程
    5.3 模型求解
        5.3.1 模型齐次化与无因次化
        5.3.2 特征值问题求解
        5.3.3 一般线性问题求解
    5.4 实例计算与分析
第6章 产出水回注对吸水指数的影响
    6.1 悬浮颗粒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吸水指数的影响
        6.1.1 温度的影响
        6.1.2 流速的影响
        6.1.3 悬浮颗粒浓度的影响
        6.1.4 悬浮颗粒粒径的影响
    6.2 结垢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吸水指数的影响
        6.2.1 温度的影响
        6.2.2 pH值的影响
        6.2.3 流速的影响
        6.2.4 成垢离子浓度的影响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机理与防垢技术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气管道结垢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天然气管道结垢趋势预测现状
        1.2.3 天然气管道结垢速率研究现状
        1.2.4 天然气管道结垢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实验分析
    2.1 川西北气矿邛西区块天然气集输管道基础参数
    2.2 天然气集输管道的水质实验分析
        2.2.1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案
        2.2.2 实验结果
    2.3 天然气集输管道垢样成分的实验分析
        2.3.1 垢样采集
        2.3.2 垢样组成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垢机理分析与结垢趋势预测
    3.1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的结垢机理分析
        3.1.1 化学反应机理
        3.1.2 结晶动力学机理
    3.2 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1 单因素分析
        3.2.2 川西北气矿结垢影响因素分析
    3.3 天然气集输管道碳酸钙结垢趋势预测模型
    3.4 碳酸钙垢结垢趋势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评价
        3.4.1 现有碳酸钙垢结垢趋势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3.4.2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预测模型分析
    3.5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的结垢趋势预测模型
        3.5.1 BP神经网络概述
        3.5.2 BP神经网络的构建
        3.5.3 BP神经网络训练
        3.5.4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的结垢趋势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化学反应流动的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速率分析
    4.1 结垢速率预测模型
        4.1.1 颗粒垢预测模型
        4.1.2 析晶垢预测模型
    4.2 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数值模拟模型
        4.2.1 液相控制方程
        4.2.2 固体颗粒相控制方程
        4.2.3 相间耦合计算
    4.3 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速率数值模型的参数设置
        4.3.1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4.3.2 边界条件
        4.3.3 模型参数选取
    4.4 直管段内的数值模拟
        4.4.1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4.4.2 流场分析
        4.4.3 直管道结垢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4.5 水平弯管内的数值模拟
        4.5.1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4.5.2 流场分析
        4.5.3 水平弯管结垢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4.6 数值模拟对防垢措施研究的意义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防垢方法研究
    5.1 常用的天然气管道防垢措施
        5.1.1 化学法防垢技术
        5.1.2 物理法防垢技术
        5.1.3 工艺法防垢措施
    5.2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的电子防垢技术研究
        5.2.1 电子防垢器的工作原理
        5.2.2 电子防垢技术在邛西6井集输管线的应用
    5.3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线防垢剂筛选
        5.3.1 常用的天然气集输管道的防垢剂类型
        5.3.2 防垢剂的筛选
    5.4 复配研究
        5.4.1 复配防垢剂防垢性能分析
        5.4.2 最优防垢剂配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防垢效果现场试验
    6.1 防垢效果实验前除垢方案
    6.2 邛西14井现场试验
        6.2.1 邛西14井生产情况简介
        6.2.2 邛西14井现场试验情况
    6.3 白马8井现场试验
        6.3.1 现场防垢剂加注试验方案
        6.3.2 现场防垢剂加注试验情况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华池油田结垢预测及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采出水结垢机理及趋势预测研究[J]. 闫艳,鱼涛,李金灵,陈磊,屈撑囤,杨博. 装备环境工程, 2021
  • [2]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D]. 胡亚楠.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3]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预测与防垢方案设计[D]. 于澍.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碳酸钙冷指结垢及预测模型研究[D]. 张玉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5]姬塬油田硫酸钡结垢防治理论研究[D]. 王乙竹.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6]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的硫酸盐结垢模型研究[D]. 余先政.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7)
  • [7]阿尔油田集输系统结垢机理及对策研究[D]. 蔡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8]硫酸盐垢对采油指数的影响研究[D]. 杨彬.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9]产出水回注对注水井吸水能力的影响研究[D]. 于晓伟.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10]川西北气矿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机理与防垢技术对策研究[D]. 杜强.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5)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