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微球前列腺素E_1治疗糖尿病足病7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波,刁春鹏,于洋,吕兴波,曲乐丰[1](2020)在《阿托伐他汀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02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LipoPGE1)联合高压氧(HBO)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龙口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采取保守治疗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患者1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92)。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和LipoPGE1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间歇性跛行评分和肢体疼痛评分。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2)和踝肱指数(AB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腘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收缩期的最高流速(Vmax)、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荧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全血高、低、中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皮温、TcPO2、ABI显着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温、TcPO2、ABI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肢体疼痛评分和间歇性跛行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腘动脉、胫前后动脉及足背动脉Vmax显着高于治疗前,RI显着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max显着高于对照组,RI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全血高、低、中切,血浆黏度及Fib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LipoPGE1联合HBO治疗能显着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受损的神经血管功能,其主要通过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实现。
付鲲鹏[2](2020)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剂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构建大鼠狭长窄蒂皮瓣模型并予腹腔注射前列地尔脂微球,观察其对皮瓣存活的影响,并观察皮瓣组织病理变化,分析VEGF/CD34表达质量和微血管密度变化,探究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24只成年SD大鼠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两组并编号,通过手术在大鼠背部两侧对称位置各建立一个狭长窄蒂皮瓣,设计的皮瓣蒂部长宽为1.5cm×0.8cm且垂直于大鼠背部中线,并带有直径2.5cm的圆形瓣部,皮瓣整体类似乒乓球拍。实验组术后连续7天每天腹腔注射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4μg/Kg,对照组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0.9%的氯化钠水溶液。观察并记录两组大鼠皮瓣术后变化情况并在术后1h、1d、3d、5d、7d于皮瓣远端中轴线部位取标本;术后第7天计算皮瓣成活面积;通过显微下镜观察HE染色的皮瓣组织微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变化及新生血管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酶联吸附测定检测VEGF、CD34的表达的质与量;计算CD34标记的MVD值。结果:(1)术后第7天A、B两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1±1.96)%、(72±2.38)%,A组成活率比大于B组,P<0.05;(2)相同时间点,A组皮瓣组织中内皮细胞受损程度较B组皮瓣轻,微循环内形成的血栓较B组皮瓣少。(3)在同组中,VEGF、CD34的表达质量及微血管密度随时间点延长而提高,A组皮瓣组织中VEGF、CD34的表达量在第3天达到高峰(A组为973.19±25.46、45.74±0.55);B组皮瓣组织中VEGF、CD34的表达量在第5天达到高峰(B组为656.53±18.76、20.68±0.25);两组微血管密度均在第7天达到高峰(A组36.91±3.86,B组23.18±2.78);(4)相同时间点,A组皮瓣中VEGF、CD34的表达量及MVD值都高于B组,P<0.05。结论:(1)前列地尔能减少循环内微血栓形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前列地尔脂微球有利于狭长窄蒂皮瓣VEGF、CD34的表达及皮瓣组织中血管的新生;(3)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剂能有效提高狭长窄蒂皮瓣的成活率。
朱文莉[3](2020)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研究现状,釆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本领域的中(英)文文献的载文量、发文机构、期刊及基金来源、样本量、结局指标等进行归纳、分析、统计。同时对本研究领域的中(英)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研究一:选择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Pub Med、Cochrane library central、EMBASE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和SPSS26.0软件,从基本信息、干预情况、结局指标等方面,对本领域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目前本领域的研究特征和现状。研究二:选择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系统评价或(和)Meta分析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AMSTAR 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GRADE量表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研究一: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24篇,时间跨度为19982019年,年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增长,96.91%的文献以中文为载体发展。除中国外,瑞典、以色列也开展了本领域的研究。发表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医院和西医院的中医科;仅有19.44%的研究获得了基金资助;本领域文献多发表于中医类杂志和糖尿病专科期刊,其中《中医临床研究》发文量最大(11,3.40%)。324项研究共涉及20672例研究对象,且样本量在不同的研究中差距较大,最大样本量为257例,最小仅1例。最常被应用的护理措施为中药熏洗(68/259,26.25%)、湿敷(49/259,18.92%)、中药熏洗+穴位按摩(15/259,5.79%);近年来,中药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护理。59.88%的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仅有27项研究报道了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是最常见的证型;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最常用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152,52.60%)和治愈率(26,9.00%)。研究二:本研究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包括16个结局指标,仅有2项研究在临床总有效率、愈合率方面呈中级证据,其余均呈低或极低级证据,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中药足浴、穴位按摩、湿敷法等)干预糖尿病足,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总有效率、愈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学质量AMSTAR2量表评价中,7篇纳入研究处于中高级质量。结论1.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够。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且具有潜力的是中药熏洗、穴位按摩、中药湿敷。中药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新技术有待在更多的地区推广应用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未能充分依照其中医证型体现辨证施术。随机对照试验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类型,但其质量总体偏低。2.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防治糖尿病足是未来主导,但是纳入研究的证据等级偏低,且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同样有待提高,建议临床研究者使用证据时应慎重,此外,应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谷涌泉[4](2020)在《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文中指出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目前我国主要参考国际足病工作组与美国糖尿病足病学组制订的指南,但由于我国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糖尿病足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全国糖尿病足相关专家起草了《中国糖尿病
魏立业[5](2017)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呈年轻化及逐年上升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够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AMI的标准治疗。研究表明一些AMI患者虽然经溶栓和介入治疗术后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但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显着提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在解除IRA血管狭窄后,未能恢复有效的心肌灌注,即存在着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导致心肌损伤或缺血加重,被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从而减弱了再灌注所带来的益处。I/R损伤主要是由于持久心肌缺血引起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肿胀和间质水肿,压迫微循环,再灌注治疗后,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大量渗透进入冠状动脉微循环,继而激活内皮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释放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和一些炎性介质,使一氧化氮生成减少,超氧化物明显增加,从而形成明显炎性反应,损伤心肌细胞,造成心肌微循环障碍。目前心肌微循环水平灌注是评估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CMVD的发生机理和参与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虽然对此有着较多观点与学说,但至今还没有提出一种完善的理论。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药理作用。其作为一种血管扩张剂在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有关PGE1的实验又证实其在心肌I/R损伤中可以减少心肌坏死面积,减轻心肌坏死程度,以及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PGE1脂微球制剂(Liposomal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具有靶向性、持续性和高效性的特征,能够通过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ycl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含量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缺血前应用Lipo-PGE1可以减小I/R损伤的心肌梗死面积,从而提出PGE1预处理具有早期心肌保护作用。但是目前关于Lipo-PGE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I/R损伤导致的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及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行直接PCI治疗的68例STEMI患者。术前均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等治疗。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PGE1组,33例):给予Lipo-PGE1 20μg静注;(2)对照组(CON组,35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给药处理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PCI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随访观察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PCI过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3级者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GE1组vs.CON组:90.9%vs.74.3%,P>0.05)。术后两组CTFC比较,PGE1组(18.06±2.06)明显小于CON组(25.31±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MBG 3级者PGE1组为29例,占87.9%,CON组为23例,占6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min测量PGE1组心电图STR指数为(71.5±7.31)%高于CON组的(59.4±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PGE1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6.1%vs.25.7%,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预防性给予Lipo-PGE1可明显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第二部分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择期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观察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后梗死区域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变化,以及评价Lipo-PGE1对N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行择期PCI治疗的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CON组)和Lipo-PGE1+常规药物治疗组(PGE1组)。CON组给予常规标准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心肌缺血等治疗。PGE1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Lipo-PGE1 20μg静注,每日一次。连续药物治疗10天后,5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PCI治疗,术后48小时行MCE检查。声学造影剂采用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肌灌注显像时间(MPT)、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以及声学造影剂充盈时间-强度曲线(TIC),并随访观察12个月MACE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CON组患者病变节段的心肌显像时间(MPT)为(3.85±1.04)个心动周期。PGE1组病变节段心肌MPT为(2.92±1.31)个心动周期,PGE1组较CON组MPT心动周期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N组患者心肌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为(0.87±0.18),PGE1组患者CSI(0.96±0.11),两组比较PGE1组患者CSI明显高于CO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7)。CON组病变节段心肌的A值、β值和A·β值(分别为4.95±0.73、0.71±0.31、3.81±0.29)小于PGE1组的A值、β值和A·β值(分别为5.32±0.44、0.87±0.26、4.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5、P=0.039、P=0.000)。说明PGE1组患者的心肌的灌注情况较CON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20.7%vs.14.3%,P=0.781)。结论:1 MCE检查可以客观的评价N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2 Lipo-PGE1可以明显改善N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但是否改善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I/R模型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变化特点,以及应用Lipo-PGE1预处理对大鼠心肌I/R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取实验用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ipo-PGE1干预组(PGE1组);制备I/R模型再灌注120min后,每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采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每组随机取15只大鼠进行墨汁灌注法观察心肌毛细血管灌流密度;另外5只大鼠行电镜心肌微血管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再灌注120min后,I/R组NO含量较SO组明显下降(0.19±0.05 vs.0.24±0.03,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而PGE1组NO含量与SO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23±0.03 vs.0.24±0.03,P=0.298);PGE1组NO含量明显高于I/R组(0.23±0.03 vs.0.19±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I/R组和PGE1组ET-1含量均较SO组升高(46.2±2.23 vs.41.8±2.01,P<0.01;43.5±3.15 vs.41.8±2.01,P=0.048),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GE1组ET-1含量较I/R组显着降低(43.5±3.15 vs.46.2±2.2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120min后,I/R组和PGE1组IL-6含量均较SO组升高(146.1±2.74、142.6±4.31 vs.137.3±3.6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GE1组IL-6含量明显低于I/R组(142.6±4.31 vs.146.1±2.7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R组TNF-α含量较SO组明显升高(3.29±0.22 vs.2.63±0.12,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而PGE1组TNF-α含量与SO组比较无明显变化(2.71±0.19 vs.2.63±0.12,P=0.119);PGE1组TNF-α含量明显低于I/R组(2.71±0.19 vs.3.29±0.22,P<0.01),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I/R组和PGE1组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均较SO组明显降低(58.8±7.26、82.6±8.33 vs.94.3±9.03,P<0.01);但PGE1组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明显高于I/R组(82.6±8.33 vs.58.8±7.26,P<0.01),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可见SO组心肌灌注较好,心肌间质未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I/R组心肌再灌注部位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存在部分无灌注现象,毛细血管灌流数明显减少,心肌间质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PGE1组的心肌缺血/再灌注部位灌流相对较好,心肌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较I/R组明显减轻。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结果:SO组:正常心肌毛细血管管腔由单个或多个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连接紧密,未见内皮细胞核肿胀、变形现象,管腔通畅,其血管腔内可见单个红细胞通过。未见明显心肌细胞变性及坏死改变,心肌间质无出血、水肿。I/R组: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内皮细胞核间隙变宽、明显肿胀并凸向管腔内,可见明显空泡形成,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变的松散,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腔内未见红细胞。局部心肌间质增宽呈水肿状,部分心肌细胞可见空泡形成。PGE1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I/R组比较明显减轻,内皮细胞核可见轻度肿胀,管腔轻度狭窄,可见红细胞变形通过,心肌细胞及间质未见明显肿胀。结论:应用Lipo-PGE1可以抑制大鼠心肌I/R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改善I/R损伤心肌微循环障碍。
杨玲[6](2016)在《前列地尔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某医院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对前列地尔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工作,并通过对某院2014年在院病人前列地尔临床使用情况和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统计,阐明其临床不合理使用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前列地尔提供参考。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光盘数据库、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覆盖的年限:各个数据库建库-2015年9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前列地尔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nzed Controlled Trail,RCT)、Meta分析(Meta-Analysis)及系统性评价的文献,对其进行数据提取处理并进行Meta统计分析,对前列地尔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性评价。随机抽取某院2014年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使用前列地尔的完整住院病历3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设计调查表,根据抽查的病例仔细填写表格,调查表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和用药合理性评价。依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综合评价前列地尔在临床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纳入53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英文文献15篇,中文文献38篇。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分为:与安慰剂比较、与其他扩血管、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单药比较以及前列地尔联合某种药物对比单独使用某种药物。(1)在总有效率方面:前列地尔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安慰剂组、其他改善微循环单药组和联合用药时单独使用某种药物组。前列地尔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桂哌齐特、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等具有抗栓和扩张血管的西药以及能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中成药如血栓通、疏血通、银杏达莫、灯盏花素和红花注射液等;但是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与前列地尔注射剂之间的总有效率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前列地尔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物组。(2)在改善治疗前后踝肱动脉压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ABI)方面:前列地尔组对比安慰剂组和其他单药组,以及前列地尔联合用药组与单独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对比在改善治疗前后ABI值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在改善无痛行走距离方面:前列地尔组与安慰剂组对比在改善无痛行走距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而与其他单药对比因数据资料不完整故无法进行系统评价。在前列地尔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方面:有30个研究报道了前列地尔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该药主要的ADR/ADE是输液反应、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其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静脉炎、皮疹、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均较轻微,停药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见任何严重ADR/ADE发生。其中前列地尔组与安慰剂组对比ADR/ADE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前列地尔注射剂组、血栓通、疏血通和红花注射液组等单药比较ADR/ADE的发生率也存在显着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对比组的ADR/ADE发生率均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据某院300份病例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前列地尔在临床使用率最高的科室是心脑血管科,这符合说明书提及的适应症用药指征,但仍有4.67%的患者存在用药指征不当现象。22.33%的患者出现超说明书给药剂量的现象;有0.67%的患者存在给药频率不当现象;溶媒选择不当现象占总数的4.00%;有1.67%的患者用药疗程超过一个月;给药浓度不符合说明书要求的占总数的46.00%;另外,还有1.00%的患者联合用药存在配伍禁忌。300份病例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经立即停药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前列地尔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改善其治疗前后ABI值方面具有显着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质量评价不高,因此对于前列地尔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能获得更加全面、可靠的系统评价。由于前列地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导致其在临床不合理应用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通过对某院在院病人病例调查研究,分析前列地尔在临床上使用不合理的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汪涛,赵珺,梅家才,邵明哲,潘烨,张健,吴海生,张震,刘芳,贾伟平[7](2015)在《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对合并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在合并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51例Wagner13级糖尿病足患者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2组,在同样换药、抗感染、控制血糖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n=85)患者予以前列腺素E1(40μg/d)持续治疗1周;对照组(n=66)予常规剂量前列腺素E1(10μg/d)治疗2周然后随访3个月。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踝肱指数(ABI)及麻木感、疼痛感和冷感等模拟评分(VAS评分),利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愈合率、截肢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Wagner 2级和3级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76.0%比61.1%和69.6%比42.1%,x2=5.21、15.90,均P<0.05);而治疗组Wagner2级患者足病愈合时间显着短于相应对照组[(10.9±4.3)周比(7.7±3.4)周,t=2.225,P<0.05]。治疗后两组ABI均有升高趋势,但仅治疗组Wagner2级患者治疗前后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0±0.21比0.75±0.22,t=2.432,P<0.05)。治疗后,治疗组Wagner 13级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2、2.553、2.985,均P<0.05);而对照组仅Wagner 2级和3级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2.086,均P<0.05)。同时在观察期内两组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能显着提高Wagner 2、3级合并外周动脉病变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愈合率,缩短Wagner2级伤口愈合时间,缓解下肢疼痛症状,且具有安全性。
喻梅,唐晓铃[8](2015)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探究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收集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所致静脉炎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只采用硫酸镁湿敷,实验组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硫酸镁湿敷治疗。
邓建华,范立雷[9](2013)在《糖尿病足0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文中指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最终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按照目前临床惯用的Wagner分级标准,糖尿病足分为0~5级6个级别,其中0级为尚未发生溃疡、感染或坏死的高危足,常表现为皮肤发凉,皮色发绀或苍白、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肢端刺痛或灼痛等,多兼有足或足趾的畸形,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无开放
陈李,王春江,周于禄,刘世坤,陈光建,廖海强[10](2012)在《163例前列腺素E1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素E1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南省各医疗机构2005年4月~2011年5月上报有关前列腺素E1的163例不良反应报告,利用SPSS 18.0软件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ADR在用药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60~69岁年龄段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9.45%);以局部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全部为轻、中度;主要于用药当日发生,大多需要停药和对症处理。结论在前列腺素E1的临床应用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保障用药安全。
二、脂微球前列腺素E_1治疗糖尿病足病7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微球前列腺素E_1治疗糖尿病足病7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剂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材料 |
一、实验动物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三、实验药物 |
四、主要试剂 |
五、主要溶液配制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一、皮瓣设计与手术操作 |
二、实验动物分组 |
三、给药方法 |
四、观察指标及统计、处理数据 |
结果 |
一、大鼠大体观察 |
二、皮瓣成活情况 |
三、大鼠皮瓣组织HE染色 |
四、大鼠皮瓣组织中VEGF的表达 |
五、大鼠皮瓣中CD34的表达 |
六、微血管密度测定 |
讨论 |
一、皮瓣成形后微循环的变化对皮瓣存活的影响 |
二、狭长窄蒂皮瓣的优点及成活机制 |
三、皮瓣成形术后微血栓的形成对皮瓣存活的影响 |
四、前列地尔脂微球对CD34在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
五、前列地尔脂微球对VEGF表达的影响 |
六、前列地尔脂微球促进皮瓣成活的可能机制 |
七、本实验的研究意义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列地尔脂微球及其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
一、前列地尔的结构基础 |
二、前列地尔的不良反应 |
三、前列地尔脂微球的剂型特点及其优点 |
四、前列地尔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
五、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3)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概念定义 |
研究背景 |
1 糖尿病足的研究现状 |
1.1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护理策略 |
1.2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性 |
1.3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证据评价的重要性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意义 |
5 研究方法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一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文献计量学研究 |
1 文献检索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中英文检索词 |
1.3 检索策略 |
1.4 检索时间 |
2 纳入标准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目的 |
2.4 干预组 |
2.5 对照组 |
2.6 结局指标 |
2.7 发表语种 |
3 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 |
5 资料提取 |
6 资料分析 |
7 结果 |
7.1 检索流程及结果 |
7.2 研究基本特征 |
7.2.1 语言组成 |
7.2.2 发表形式分布 |
7.2.3 发表年份分布 |
7.2.4 作者分布 |
7.2.5 发表机构分布 |
7.2.6 基金资助情况 |
7.2.7 地区分布 |
7.2.8 发表期刊分布 |
7.3 纳入研究设计类型 |
7.4 研究对象特征 |
7.5 干预措施描述 |
7.6 结局指标情况 |
8 讨论 |
8.1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研究现状 |
8.1.1 文献数量增加较快,但质量有待提高 |
8.1.2 缺乏基金支持及机构合作意识 |
8.1.3 本领域研究的核心群体尚未形成 |
8.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9 结论 |
研究二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 |
1 研究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
1.6 GRADE证据等级评价 |
1.7 质量评价者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GRADE证据等级评价 |
3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再评价结果 |
3.1 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率 |
3.2 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时间 |
3.3 糖尿病足创面总有效率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 |
1 研究现状 |
1.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护理策略 |
1.2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现状 |
1.3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护理干预现状 |
2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证据动态分析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 |
2 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 |
3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
3.1 神经病变表现 |
3.2 下肢缺血表现 |
4 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 |
4.1 神经系统检查 |
4.2 血管病变检查 |
5 糖尿病足的诊断 |
5.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 |
5.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
5.3 糖尿病足感染 |
5.4 糖尿病足的分类、分级 |
5.4.1 依据溃疡的病因进行分类 |
5.4.2依据坏疽的性质分类 |
5.4.3糖尿病足的分级 |
5.4.3. 1 Wagner分级 |
5.4.3. 2 Texas分级法 |
5.4.3. 3 国内分级法 |
6 糖尿病足的治疗 |
6.1 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及策略 |
6.2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
6.2.1 良好的代谢管理 |
6.2.2下肢运动康复治疗 |
6.2.3 药物治疗 |
6.2.3. 1 扩张血管药物治疗 |
6.2.3.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
6.2.3.3抗凝血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血药物) |
6.3 血管重建手术治疗 |
6.3.1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 |
6.3.2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 |
6.3.3 血管新生疗法 |
6.3.4 围术期的处理 |
6.4 糖尿病足创面处理 |
6.4.1 促进创面愈合的前提条件 |
6.4.2 非手术治疗 |
6.4.3手术治疗 |
6.4.3. 1 手术时机 |
6.4.3. 2 创面清创手术的适应证 |
6.4.3. 3 手术方式的选择 |
(5)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影响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择期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前列腺素E1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前列地尔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某医院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疗效评价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文献检索策略 |
3 评价方法 |
4 统计学分析 |
5 研究过程记录 |
二 结果与讨论 |
1 与安慰剂对比 |
2 单药的疗效对比 |
3 联合用药比较 |
第二部分 临床安全性评价 |
一 资料与方法 |
二 结果与讨论 |
1 与安慰剂对比 |
2 与单药的对比研究 |
3 联合用药对比 |
第三部分 注射用前列地尔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调查表设计与内容 |
4 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
二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2 前列地尔临床使用情况 |
3 不良反应/事件 |
三 讨论 |
1 研究对象入院情况分析 |
2 前列地尔临床使用合理性分析 |
3 不良反应/事件 |
四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列地尔药理作用、剂型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评定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定[7]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前列地尔对血管的影响 |
3.2 红外线照射和硫酸镁湿敷的治疗作用 |
(9)糖尿病足0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 治 |
1.1 古代经典方的疗效探究 |
1.2 相关成药的疗效对比 |
1.3 辨证论治, 自行立法拟方 |
2 外 治 |
2.1 中药沐足 |
2.2 穴位刺激 |
2.3 穴位刺激和浴足结合 |
3 内外结合治疗 |
4 小 结 |
(10)163例前列腺素E1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用药原因 |
2.3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
2.4 用药剂量 |
2.5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
2.6 不良反应处理及转归 |
3 讨论 |
四、脂微球前列腺素E_1治疗糖尿病足病7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阿托伐他汀和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02例疗效观察[J]. 李文波,刁春鹏,于洋,吕兴波,曲乐丰.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05)
- [2]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剂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影响的研究[D]. 付鲲鹏. 苏州大学, 2020(02)
- [3]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D]. 朱文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 谷涌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01)
- [5]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影响的系列研究[D]. 魏立业.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8)
- [6]前列地尔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某医院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D]. 杨玲.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大剂量前列腺素E1冲击治疗对合并外周动脉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的效果[J]. 汪涛,赵珺,梅家才,邵明哲,潘烨,张健,吴海生,张震,刘芳,贾伟平.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07)
- [8]红外线照射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喻梅,唐晓铃. 激光杂志, 2015(05)
- [9]糖尿病足0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邓建华,范立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0)
- [10]163例前列腺素E1不良反应分析[J]. 陈李,王春江,周于禄,刘世坤,陈光建,廖海强. 中南药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