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护理程序开展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

运用护理程序开展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

一、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宁,吴艳妮,钟际香,许小明,吕岩岩,雷敏[1](2021)在《高龄经产妇产后优化护理管理循证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基于2017年修订版(第三版)JOHNS HOPKINS护理循证实践模型开展研究。首先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检索、评价并汇总最佳证据,确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随后进行基线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循证实践的障碍因素和推动因素,制定循证实践策略。本研究共纳入11条最佳证据,根据最佳证据制定了16条审查指标。此外,本研究发现障碍因素为护士缺乏高龄经产妇产后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缺乏对高龄经产妇产后优化护理管理的意识;年资较高的护士习惯传统护理措施,缺乏循证实践知识及接受临床变革依从性差。因此,临床上需针对高龄孕产妇优化护理的临床实践,客观并充分地考虑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有针对地制定策略,进而在临床开展循证实践,改善高龄经产妇产后护理流程,并在临床中持续应用及改进。

叶媛[2](2021)在《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高,三孩生育政策、人口发展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国民健康意识得到了逐步提升,特别是女性对自身审美、个人体质改善和高质量健康保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优生优育的观念和经济条件允许下,新一代的女性更加愿意为产后身体调理恢复消费买单,对产后修复问题日益重视,产后修复仪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加。产后服务业作为母婴服务产业内一细分领域,在当下人民物质需求不断增长、母婴健康服务产业日益兴旺的大背景下,迸发着强大的市场潜力。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成立于2017年初,是一家主打产后恢复项目,同时提供美容美体项目服务的加盟企业,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在保山迅速发展的三年,在当地具有良好的口碑,同时拥有大批的孕妈宝妈客户群,占有保山大部分产后恢复市场份额。随着顾客个性化需求变化以及竞争激烈的产后恢复行业现状,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要想获得健康长久的发展,扩大其产后恢复品牌影响力,抢占保山当地的市场份额,巩固其在保山产后恢复服务市场地位,从而全面提升业绩和利润,必须重视自身服务营销的优化问题。本课题以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服务营销、相关分析方法、服务价值与服务利润链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后恢复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为例,通过服务营销现状调查,结合SWOT分析法、STP理论和7Ps营销理论,对其进行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产后恢复市场分析。通过SWOT分析,重点选择WO战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有利发展机会,克服L产后恢复中心自身存在的价格定价、产品组合、营销方式、员工素质、服务流程、服务态度、市场定位等服务营销问题。通过STP分析,得出以常住隆阳区城区,月薪在4000元以上,年龄在26-40的公务员及企事业人员为目标市场,打造一个私密型、温暖贴心和具有小资氛围的中高端产后恢复中心的市场定位。最后分别是从升级服务产品、优化价格定位、丰富服务促销、改进营销渠道、加强人员管理、完善服务流程、升级服务环境7个角度进行服务营销策略方案设计。最后提出优化内部服务质量、提升外部服务价值、完善服务补救管理和开展服务创新管理的配套实施的保障措施。从而全面优化自身的服务营销管理,获得健康长久的发展。

柳雨雨[3](2021)在《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构建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结局、心理状态、体重管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为生育改革背景下前次剖宫产孕产妇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提供支持。方法:1问卷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228例,采用自制问卷《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2方案制定:在问卷调查了解孕产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实际临床实践,由助产管理团队初步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方案,随后邀请围产中心、产科、助产士等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方案。3效果评价:选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分别在进组前与产后24h,采用孕期体重管理策略量表(PWMSS)、分娩恐惧量表(CAQ)、妊娠特有焦虑问卷(PAQ)、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进行效果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一、问卷调查结果1分娩计划的认知:222例孕产妇中50.4%认为剖宫产后可以阴道分娩,仅47.3%会选择阴道试产;46.4%希望在产科门诊(81.6%)由医生、助产士与自己共同制定(69.9%)健康管理计划;对助产士门诊的选择,多数倾向于医生的建议(37.3%)。2知识需求:此次妊娠最关心的问题有胎儿健康(25.0%)、产后恢复(13.3%)及分娩方式的选择(12.6%);最希望得到个性化分娩计划(29.7%)、产前-产时-产后的连续服务(26.1%)、讲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相关知识(17.4%);最理想的知识获取方式为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31.6%)、手机APP(18.0%)及一对一讲解(16.2%)。3服务需求:(1)整体服务需求:需求最高的为产后服务、产时服务最低,整体排名前五的服务项目为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产褥期指导。(2)不同时期的服务需求:产前服务需求最高的是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缓解疼痛的方法,而参观分娩中心和模拟分娩体验得分最低;产时服务需求最高的是产程中的隐私保护、分娩技巧的指导及待产时分娩疼痛的指导,而宫缩时按摩腰骶和背部、第二产程的会阴按摩及水中分娩得分最低;产后服务需求最高的是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指导,而产后心理调整、产后性生活及避孕得分最低。4围生期服务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的孕产妇其围生期需求有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孕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间隔时间、有无自然分娩及阴道试产其围生期需求没有差异(P>0.05)。5相关分析:此次妊娠是否会选择阴道试产和前次剖宫产是否经历过阴道试产呈负相关(-0.170);而是否想要制定孕期管理计划,与家庭月收入呈显着负相关(-0.224)。二、效果评价结果1对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AQ得分、CAQ得分、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降低、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降低(P<0.05),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对自我分娩效能的影响:干预前两组CBSEI-C32、OE-16及EE-16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对体重管理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WMSS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试验组的剖宫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及产后感染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孕产妇对剖宫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及新适宜助产技术不了解,孕期健康管理意识较弱,对助产士门诊的主动选择意向较弱;希望更便利地获得个性化、连续性助产服务,且产后服务需求最高,不同人口学资料孕产妇其需求也不同;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此次分娩意愿跟前次剖宫产是否阴道试产有关。2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及孕期体重管理策略的运用、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重复剖宫产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产后贫血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穆云婧[4](2020)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对比,分析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育儿自我效能、产后抑郁、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产后健康教育提供更有效的模式。研究方法:第一部分(1)制定《母婴护理知识问卷》:正式试验前研究小组通过查阅文献、书籍、与患者交流,初步制定《母婴护理知识问卷》的初始条目,经过专家函询后对条目进行筛选修改,最终形成《母婴护理知识问卷》作为本研究的评价工具。(2)剖宫产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思维导图的制作:小组成员在原有健康教育内容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以思维导图为框架,根据健康教育内容,利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经专家咨询制成健康教育手册,作为本研究的健康教育工具。第二部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哈尔滨某三甲医院产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剖宫产初产妇1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入院当日,受试产妇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母婴护理知识问卷、育儿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in Infant care Scale SICS)。产后第一日,研究者对产妇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测评,出院当日,研究者再次对产妇进行母婴护理知识问卷和SICS量表的测评。研究者将出院两组产妇分别加入到对照组微信群和试验组微信群进行随访调查,产后42天比较两组产妇的EPDS量表分数、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率。所收集的问卷双人核对,利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选取10名专家,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5,最终形成信度为0.83、效度0.93的母婴护理知识问卷共25个条目。第二部分:1.产妇获取育儿经验途径多是来源于网络或书籍,通过医护人员获取所占比例最少。2.干预前,两组受试产妇一般资料、母婴护理知识水平、SICS量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受试产妇的年龄分别为30.57±3.423岁、30.42±3.332岁,88.235%以上的产妇为大专以上学历,通过书籍、网络获取育儿信息的产妇占66.013%。3.干预后,两组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度均显着性提高(P<0.001),但试验组对母婴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4.干预后,(1)组内比较:两组产妇SICS量表在促进发育、健康照顾、喂养、安全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自我评价维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在总体评价上两组产妇育儿自我效能量没有差异(P>0.05),但试验组在促进发育、健康照顾、安全、喂养各维度及总分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5.产后第一天两组受试产妇产后爱丁堡抑郁倾向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天对照组发生抑郁倾向的百分比高于试验组(P<0.001)。试验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得分在13分以上的产妇由干预前的6.494%降低至0,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轻试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倾向的发生(P<0.001)。6.试验组产妇发生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剖宫产初产妇的母婴护理知识水平、育儿自我效能;2.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轻及预防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抑郁状况的发生、降低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

王瑶华[5](2020)在《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文中提出西方史学界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极为关注,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身体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近些年来,中国学者亦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主要包括卫生与身体、医学与身体、身体政治、身体规训、女性身体研究等。但目前学界对于近代中国身体检查的研究分析还比较少,而体检问题的确是身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近代“身体检查”制度是西医生理解剖学身体观与检查机制的结合,旨在促进民众健康,同时协助安排重要的社会事件——入学、入伍、选择职业等。本论文即围绕近代中国的体检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医学化理论,对不同人群的体检过程做出详细梳理,并讨论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丰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医学史的研究内涵。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多学科研究视角的综合运用,以晚清民国时期的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作为考察对象,从医学化理论的两大层面——制度与知识层面展开讨论,聚焦于学生、职业人员、孕产妇三类人群,阐述西方体检模式和制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论文由此探讨近代中国身体医学化和身体标准化的问题,分析体检被纳入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现代化叙事的方式与过程。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近代中国体检是如何在医学化的理论视角下被阐述的。接下来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体检制度与实践中的三类人群,其中学生和职业人员是从医学化的第一个层面,政策制度与组织管理展开讨论,孕产妇则是从医学化的第二个层面,医学知识与疾病认识论展开分析。第五部分为讨论,尝试分析了体检中的身体认知观念,西医体检知识和制度在进入中国后如何与各种要素发生关联与互动,以及体检在国家和民族层面对国民健康身份的构建三大问题。对近代中国体检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一种身体知识与技术在近代中国出现、应用与发生转变的过程的研究。由此,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五个结论:第一,体检与医学化问题密切相关,即身体在经历西方生物学和解剖学概念解释,并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手段,逐步被纳入到医疗权力体系中,受到各种检查机制的管理。第二,医学化将体检由医院场域扩展到学校、军队、各种职业团体、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检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活动和世俗化的制度安排,成为对某些“异常”身体进行构建和监管的技术手段。第三,体检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推广并逐渐成为由政府主导的行为,根本原因是身体认知观念的变化与检查身体方式的变化,即由中国传统取象类比,推求而得的观察方式,逐渐被遵循着科学语言的标准化检查方式所取代。第四,医学化两个层面在具体的体检实践中相互交叉,由此产生了背后复杂的互动网络。知识、技术、医护人员、潜在患者群体、各类相关机构等行动者的行为被叠加在一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以显现。第五,体检在近代中国同整个国家和民族健康紧密联结在一起,它是一种国民健康身份认同技术。形形色色不同的身份正是在体检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要素,以及国家民族现代性诉求的主流话语绘制下共同构建而成的。最后,在学术与现实意义上,期望本论文对于增进中国近代史、医学史、身体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所贡献,并希望帮助我们分析当今社会体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历史成因,反思当下身体是否过度医学化的现象。同时,也为当今学术界关于身体、医疗、卫生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视角。

雷雪丽[6](2020)在《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现状,并分析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与育儿胜任感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为医院产科及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创新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方面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健康问题调查)、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对衡阳市某三家三级甲等医院254名产褥期初产妇进行调查,以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育儿胜任感现状。2抽取在湖南衡阳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符合研究要求的8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40名)和干预组(4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特殊护理及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产后3周及产后6周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51.75±16.38)分,处于中等水平,三个维度得分转化为标准分后以自我护理技能得分最低,为(68.24±10.34)分。生活质量总分为(55.86±8.58)分,育儿胜任感得分为(69.79±9.19)分。2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家庭月总收入、喂养方式、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和产后有无医院/社区电话随访/家访指导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及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r=0.463,P<0.01),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也呈正相关(r=0.402,P<0.01)。3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及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干预后,在产后3周和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在不同时间、不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5干预后,在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便秘、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睡眠不足及育儿知识缺乏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湿疹、便秘及腹泻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及湿疹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和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均呈正相关。2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产褥期母婴健康问题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强育儿胜任感,促进母婴健康。

葛宾倩[7](2019)在《产褥期“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了解产褥期妇女配偶对于母婴照护信息的需求情况以及人群特质;2.构建以产妇配偶需求为导向的“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并依托此平台持续为产褥期妇女配偶提供母婴照护信息;3.探索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运用对产褥期妇女配偶母婴照护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开拓适合我国产褥期妇女配偶的信息支持途径。[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1.产褥期妇女配偶母婴照护信息需求调查1.1产褥期妇女配偶母婴照护体验及信息需求质性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产妇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产妇配偶在产褥期母婴照护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信息需求以及寻求信息支持中的真实体验。1.2产褥期妇女配偶对母婴照护信息的需求及人群特质研究选取苏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后2-4天的产妇配偶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产褥期妇女配偶的母婴照护信息需求调查表进行需求情况调查,探索产妇配偶对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差异,完成产妇配偶的信息需求筛查。以信息筛查结果为基础,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模型(Latent Class Analysis,LCA)探究产妇配偶母婴照护信息需求的人群特征,为后续研究中的精准信息支持提供参考依据。2.“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基于前期产妇配偶信息需求的调查,在Wilson信息行为模型、知信行理论、同伴支持理论的框架指导下,形成产褥期妇女配偶信息支持平台内容框架草案。经过Delphi专家咨询法,对内容框架进行论证修订,对具体信息支持条目内容进行整理,并配合软件工程师进行软件开发设计。邀请4名产褥期妇女配偶对“好爸爸”平台进试用和体验,根据试用意见对“好爸爸”平台进行修缮,最终形成产褥期“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支持平台。3.“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有效性评价实施基于信息平台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10例产妇配偶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后健康宣教、社区护理访视,干预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和社区护理访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好爸爸”平台的信息支持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产后42天,探索“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应用对产妇配偶的母婴照护知识认知程度、母婴照护的参与程度、产后抑郁、幸福感、夫妻支持、育儿胜任感以及母婴健康状况等结局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1.产褥期妇女配偶母婴照护信息需求量大面广,需要得到专业指导的信息支持质性访谈结果显示,产妇配偶在产褥期对于母婴照护信息需求面广量大,然而难以获得较为可靠、充足、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母婴照护信息,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常感到被专业人士边缘化,希望得到专业性、指导性的信息支持。量性调查结果显示,产褥期妇女配偶对各类母婴照护信息的需求范围在61.17%~92.72%之间,并且这些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通过LCA识别出产妇配偶对母婴照护信息需求的三类亚人群:低需求群体,中度需求群体和高需求群体。30岁~35岁,受过高等教育,城市产妇配偶更有可能成为高信息需求人群。2.构建了便捷专业的“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具有较好的可用性经过18名医护专家的两轮专家咨询后,确立了包括产妇相关保健知识、婴儿相关保健知识、产妇相关护理技能、婴儿相关护理技能和其他这五大类别,42个条目的知识库,最终整理出5万余字文稿信息内容,11个包括产后康复锻炼、新生儿脐带护理、新生儿沐浴等自制视频。4名产妇配偶经过对“好爸爸”平台的试用,对系统有用性、信息质量、界面质量和总体评价等方面做出了评价,均分分别为:3.98、4.21、4.75和4.34。最终构建出以产褥期妇女配偶需求为导向,具有便捷、可及、专业、简洁等特点的“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3.“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有助于提高产褥期的家庭支持和稳定依托“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对产褥期妇女配偶干预42天后发现,相比对照组,干预组产妇配偶对母婴照护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t=-4.814,P<0.001),自评母婴照护参与度提高(t=-0.675,P<0.05),育儿胜任感提高(t=-4.087,P<0.001),产妇及其配偶夫妻支持感提高(t=-2.332,P<0.05,t=-2.029,P<0.05);在母婴健康状况方面,干预组在出现乳汁分泌不足(t=5.224,P<0.05)、乳头皲裂(t=7.524,P<0.05)和宝宝湿疹腹泻(t=9.687,P<0.05)等不良情况概率上显着低于对照组,而在母乳喂养率上,干预组显着优于对照组(t=6.633,P<0.05)。[研究结论]产褥期妇女配偶对母婴照护信息需求总体水平较高,然而面向产妇配偶的信息支持严重缺乏,不同特征的产妇配偶其信息需求也具有差异性,横断面调查识别出产褥期妇女配偶对母婴照护信息不同需求层次的三组潜类别人群,根据医护人员组成的专家咨询结果,以产妇配偶需求为导向,构建“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其应用对产褥期妇女配偶在母婴照护知识的认知、母婴照护参与度、育儿胜任感、夫妻支持以及部分母婴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支持作用。“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肖红[8](2019)在《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理专业助产方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以本科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核心课程为基础,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编写案例材料、形成教学方案,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完善助产方向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建议,为高等助产教育实践提供借鉴。方法案例的编写和案例教学方案的设计,遵循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维度的连续发展规律,涵盖“孕前、孕期、分娩、产褥、新生儿护理、妇女保健、公共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从正常助产案例过渡到复杂、异常案例的学习,再由学生进入临床见习,自行编写并分析案例,实现学生助产理论体系的建构。采用非随机非同期类实验研究方法,便利整群选取本校护理专业助产方向2014级和2015级本科生共82人为研究对象。2014级学生40名为对照组,2015级学生42名为实验组(以下简称“案例组”),对照组学生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接受助产方向《母婴护理》课程、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接受助产方向《助产技术》课程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案例组学生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接受以上两门课程的案例教学。两组学生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教学结束后,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Midwife Core Competency Scale,MCCS)、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Directedness in Learning,SRSSDL)、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助产方向课程学年末综合考评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比较;同时,采取目的抽样方法,对案例组学生15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结合案例组42名学生的学习反思日记,深入挖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体验和反馈,进一步分析案例教学效果。结果1、量性数据分析结果:(1)助产方向课程教学后,两组学生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在总分、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保健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得分的差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案例组学生的总分及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产后保健维度得分的提高,比对照组学生显着(P<0.05),新生儿保健、公共保健维度得分的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助产方向课程教学后,两组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在总分、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和人际关系技能维度,得分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的差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案例组学生的总分及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人际关系技能维度得分的提高,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3)助产方向课程教学后,两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分及寻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分的差值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案例组学生的总分及寻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维度,得分提高较对照组显着(P<0.05),开放思想、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的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助产方向课程教学后,两组学生学年末综合考评总分、笔试客观题成绩差异显着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试主观题成绩差异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性资料分析结果:对案例组学生的反思日记、半结构访谈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整合后,提炼出3个主题(助产专业实践的准备、个人的发展与成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和8个亚主题。质性资料分析结果支持并补充量性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本研究的案例教学设计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本校护理专业助产方向本科学生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助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其胜任临床助产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可为案例教学在助产高等教育中的实施提供借鉴。

王美燕[9](2019)在《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的现状;分析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探讨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1)于2017年07月2017年12月,随机抽取在湖南省衡阳市三所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6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分娩期望量表》、《分娩体验问卷》调查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和分娩体验水平,分析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的现状与影响因素。(2)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03月2018年07月在湖南省衡阳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准备在该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初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孕期健康宣教、助产士门诊咨询和分娩措施;试验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助产士基于赋权理论与初产妇共同制定并实施分娩计划。干预后,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水平和分娩结局指标。(3)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为(117.74±30.16)分,各维度得分分别是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41.48±10.71)分,配偶支持维度(19.49±6.10)分,控制与参与维度(28.31±7.77)分,产痛预期维度(15.84±4.44)分,医护支持维度(12.58±3.62)分。(2)单因素分析:年龄、居住地、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4个因素对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0.05)。因此,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是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因素。(3)初产妇的分娩体验得分(60.93±16.746)分,各维度得分分别是自身能力维度(19.00±5.713)分,参与性维度(12.04±3.894)分,专业支持维度(14.37±5.445)分,安全感知维度(15.52±3.793)分。(4)单因素分析:夫妻关系、医疗费用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完整性5个因素对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夫妻关系、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时间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0.05)。因此,夫妻关系、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时间是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5)干预前,对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期望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进行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初产妇分娩期望总分分别是[(113.95±9.36)分]、[(107.39±9.47)分],试验组分娩期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进行比较。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分别是[(105.40±8.25)分]、[(107.39±9.47)分],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初产妇干预前、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分别是[(107.25±4.254)分]、[(113.95±9.36)分],试验组初产妇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高于干预前的分娩期望得分,干预前后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后,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体验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的分娩体验得分分别是[(73.80±3.957)分]、[(62.88±4.72)分],试验组的分娩体验得分高于对照组的分娩体验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干预后,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指标,试验组的总产程时间、会阴完整性、分娩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住院时喂养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初产妇分娩期望处于中等水平。(2)初产妇的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是初产妇分娩期望的主要影响因素。(3)初产妇分娩体验处于中等水平。(4)初产妇的夫妻关系、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时间是初产妇分娩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5)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可提升初产妇的分娩期望水平、分娩体验水平、改善分娩结局,进而提高初产妇的满意度,促进母婴健康。

史泽瑶[10](2019)在《奥马哈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奥马哈系统作为一种简化后的、更完善系统的护理程序和理论框架,在现有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将奥马哈系统应用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筛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评价经护理干预后护理结局的改善程度,从而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K)、行为(B)、现况(S),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连续纳入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基于文献回顾和奥马哈系统理论,通过专家会议法和预实验,制定并完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共涉及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四大领域,共确定25个健康问题。使用问题分类系统对患者问题进行筛选,使用干预系统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指导护士进行干预实施,分别于入院当天、第七天、出院当天使用效果评价系统对患者护理问题进行干预前后评分。认知、行为、现况得分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存在的问题;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认知、行为、现况得分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产后六周调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用t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居住地、是否为计划外妊娠、是否接受过辅助生殖技术、家庭收入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护理问题及结局:1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当天、第七天、出院当天分别发生264、159、236个护理问题,均以生理领域护理问题为主。2按照发生率≥30%计,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当天、第7天、出院当天的护理问题分别有8个、7个、8个,主要包括循环、认知、消化-水合、角色转变、精神健康等。3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疼痛、消化-水合、产后、精神健康护理问题的KBS在住院不同阶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除躯体疼痛维度外,其它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27)0.05)。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只有生理机能及生理职能维度得分显着提高(p(27)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除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维度,其它各维度以及生理健康领域总分、心理健康领域总分和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27)0.05)。结论:1、奥马哈系统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护理问题,为护士提供有指导性的干预方向,并能够对患者护理问题的改善进行有效评价。2、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行为和现况,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龄经产妇产后优化护理管理循证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确定循证护理问题
    1.2 高龄经产妇优化护理管理的文献检索及质量评价
    1.3 循证实践的开展
        1.3.1 界定范围
        1.3.2 选择标准及收集数据
        1.3.3 结果的呈现和解释
        1.3.4 引起临床变革及监督
2 结果
    2.1 纳入的最佳证据
    2.2 高龄经产妇产后优化护理管理审查指标
    2.3 高龄经产妇产后优化护理循证审查方法
    2.4实施变革的障碍因素及改进策略
3 小结

(2)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服务营销的研究现状
        2.1.2 产后服务企业的服务营销的相关研究
    2.2 产后恢复相关概念
        2.2.1 产后恢复及服务需求
        2.2.2 产后恢复中心
    2.3 服务营销理论
        2.3.1 服务及服务营销
        2.3.2 7Ps服务营销含义
        2.3.3 STP理论概述
3 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服务营销内部环境及现状分析
    3.1 内部环境分析
        3.1.1 L产后恢复中心简介
        3.1.2 资源分析
        3.1.3 能力分析
    3.2 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服务营销现状调查
        3.2.1 产后服务项目与价格
        3.2.2 服务营销渠道与促销
        3.2.3 业务流程与顾客满意度
        3.2.4 服务环境
    3.3 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面临服务营销问题
        3.3.1 产品服务市场定位和有形展示有待改善
        3.3.2 营销渠道及促销方式传统单一
        3.3.3 客户关系维系及满意度不如人意
        3.3.4 员工综合素质及忠诚度不高
4 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法律因素
        4.1.2 经济因素
        4.1.3 社会文化因素
        4.1.4 技术因素
    4.2 产后恢复市场分析
        4.2.1 保山产后恢复市场现状
        4.2.2 保山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2.3 产后恢复市场规模分析
        4.2.4 产后恢复市场发展趋势
    4.3 L产后恢复中心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4.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4.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4.3.4 威胁分析(Threats)
        4.3.5 SWOT分析矩阵
5 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服务营销方案设计
    5.1 产后恢复市场STP战略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
        5.1.3 市场定位
    5.2 服务营销策略方案设计
        5.2.1 升级服务产品策略
        5.2.2 优化价格定位策略
        5.2.3 丰富服务促销策略
        5.2.4 改进营销渠道策略
        5.2.5 加强人员管理策略
        5.2.6 完善服务流程策略
        5.2.7 升级有形展示策略
6 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服务营销方案保障
    6.1 优化内部服务质量
    6.2 提升外部服务价值
    6.3 完善服务补救管理
    6.4 开展服务创新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产后恢复调查问卷
致谢

(3)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研究内容
    4 伦理原则
    5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果
第三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效果评价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相关概念
技术路线
文献综述
    1.思维导图的概况
    2.思维导图在护理学中的研究现状
        2.1 思维导图在国外护理学中的研究现状
        2.2 思维导图在国内护理学中的研究现状
    3.产科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3.1 健康教育的概述
        3.2 我国常见的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4.国内孕产家庭对母婴健康知识的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
        4.1 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知识需求
        4.2 产妇对新生儿的知识认知现状和知识需求
    5.小结
第一部分 编制《母婴护理知识问卷》及绘制思维导图
    一、编制《母婴护理知识问卷》
        1.成立课题小组
        2.初步确定问卷范围
        3.初步建立问卷条目池
        4.实行德尔菲法咨询
    二、剖宫产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思维导图的制作
第二部分 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类别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样本量的确定
    2.试验分组
    3.研究工具
        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3.2 母婴护理知识问卷
        3.3 育儿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in Infant care Scale SICS)
        3.4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
    4.研究方法
        4.1 试验前准备
        4.2 正式试验
    5.质量控制
    6.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7.伦理和公平原则
结果
    1.干预前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2.干预前后两组产妇母婴护理知识问卷组间及组内比较
        2.1 两组产妇母婴护理知识问卷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2.2 两组产妇母婴护理知识问卷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3.干预前后产妇育儿自我效能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3.1 干预前后两组产妇育儿自我效能量表组间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产妇育儿自我效能量表组内比较
    4.干预前后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4.1 两组产妇产后爱丁堡抑郁量表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4.2 两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5.两组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
讨论
    1.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调查分析
    2.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水平
    3.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提高了产妇育儿自我效能
    4.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降低了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发生率
    5.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降低了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
    6.本研究创新之处
结论
    1.研究结论
    2.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个人简介

(5)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2.1 身体医学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3 小结
    2.2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与身体观念研究综述
        2.2.1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相关研究
        2.2.2 近代中国身体史的相关研究
        2.2.3 近代中国健康观念的相关研究
        2.2.4 近代中国体检兴起的相关研究
        2.2.5 小结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概念限定与说明
        2.3.2 研究内容
        2.3.3 研究方法
        2.3.4 选题意义
        2.3.5 创新性
3 身体医学化与近代中国的身体检查
    3.1 晚清民国时期体检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2 近代中国体检中的身体观基础和技术基础
        3.2.1 机械论、解剖学身体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2 科学度量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3 身体影像技术与近代中国体检
    3.3 小结与研究思路
4 晚清民国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4.1 清末学生体检制度观念的萌发与初步实践(1902-1911)
    4.2 北洋政府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1912-1927)
        4.2.1 各自为政时局下的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
        4.2.2 存在的问题与统一标准的呼声
    4.3 南京国民政府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与全面实施(1928-1937)
        4.3.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
        4.3.2 健康检查逐渐纳入学校行政体系
    4.4 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学生健康检查统计
    4.5 全面抗战时期学生健康检查(1937-1945)
        4.5.1 战时学校健康(卫生)教育与健康检查
        4.5.2 战时学生营养问题与健康检查
    4.6 民国时期学生体检——以清华大学为例
        4.6.1 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时期的学生体检(1911.4-1928.7)
        4.6.2 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28.8-1937.7)
        4.6.3 抗战时期中的清华学生体检(1937.8-1946.7)
        4.6.4 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46.8-1948.12)
    4.7 小结
5 民国时期职业人员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5.1 民国初年至1933年职业人员体检
        5.1.1 1931年之前职业人员体检的初步发展
        5.1.2 应考公务人员体格检验制度的正式建立(1931-1933)
    5.2 1933年以后职业人员体检概况
        5.2.1 行政公务人员
        5.2.2 铁路服务人员
        5.2.3 其他从业人员
    5.3 特殊职业体检——以军人为例
        5.3.1 陆军体检
        5.3.2 空军飞行员体检
    5.4 小结
6 民国时期孕产医学化与产检
    6.1 孕产医学化:“异常”身体的建构
    6.2 民国时期妇婴卫生行政与产检事业概况
    6.3 产检:对“异常”身体的检测
        6.3.1 时间上的监测
        6.3.2 检查人员与场所的转变
        6.3.3 检查项目与内容
    6.4 基于产检的医学统计与研究
    6.5 小结
7 讨论
    7.1 体检与近代中国身体认知观念的转变
        7.1.1 中西医“身体检查”观之比较
        7.1.2 “健康检查”与“健康”认知观念
    7.2 体检之“网”: 认知观念与制度安排的互动
        7.2.1 实践中的技术: 北平公共卫生示范区中的体检
        7.2.2 北平示范卫生区中体检知识和技术网络的生成
        7.2.3 体检网络相关行动者行为链条分析
    7.3 近代中国的体检与健康身份认同
        7.3.1 从健康的身体到健康的国家
        7.3.2 健康检查与身体隐喻
        7.3.3 健康检查与身体、健康和身份的构建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干预理论基础
    1.5 操作性定义
    1.6 研究路线
第2章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现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初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
        2.3.2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情况
        2.3.3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状况
        2.3.4 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得分情况
        2.3.5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3.6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4.1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现状
        2.4.2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现状
        2.4.3 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现状
        2.4.4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2.4.5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
    小结
第3章 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3.3.2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3.3.3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3.3.4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
        3.3.5 干预后两组初产妇与新生儿健康问题的发生及母乳喂养比较
    3.4 讨论
        3.4.1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3.4.2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及健康问题的影响
        3.4.3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小结
第4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产褥期“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六节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产褥期妇女配偶母婴照护信息需求调查
    第一节 产褥期妇女配偶真实体验及信息需求的质性研究
    第二节 产褥期妇女配偶母婴照护信息需求的量性调查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第一节 “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草案的初拟
    第二节 “五大类别知识库”条目的确定——Delphi专家咨询
    第三节 “五大类别知识库”的建立
    第四节 “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软件开发
    第五节 “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测试及可用性评价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局限性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产褥期妇女配偶母婴照护需求调查表
    附录4: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5: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6: 研究后系统可用性评估问卷
    附录7: “好爸爸”产褥期母婴照护知识问卷
    附录8: 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
    附录9: 夫妻支持问卷
    附录10: 爱丁堡抑郁量表
    附录11: 育儿胜任感量表
    附录12: “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截图
致谢

(8)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理专业助产方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对象
    3.4 测量工具
    3.5 干预方案
    3.6 案例教学实施
    3.7 资料收集和分析
    3.8 质量控制
    3.9 伦理学原则
    3.10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学生教学前后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比较
    4.3 两组学生教学前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4.4 两组学生教学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4.5 两组学生助产方向课程学年末综合考评结果比较
    4.6 案例组学生学习体验质性研究结果
5 讨论
    5.1 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理专业助产方向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5.2 案例教学应用于助产方向课程的优势
    5.3 案例教学应用于助产方向课程的改进建议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 助产方向课程教学前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件三 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
附件四 中文版Williamson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
附件五 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
附件六 助产方向课程案例教学体验访谈提纲(学生)
附件七 助产方向课程案例编写主题及分主题
附件八 助产方向课程案例教学学习活动评价表
附件九 案例模板:孕晚期健康教育(分娩镇痛的准备)
作者简介

(9)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研究现状
        1.2.1 分娩计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理论基础
        1.3.1 赋权理论基础
        1.3.2 赋权的实施步骤
    1.4 操作性定义
        1.4.1 分娩计划
        1.4.2 初产妇
        1.4.3 分娩结局
        1.4.4 赋权
        1.4.5 分娩期望
        1.4.6 分娩体验
    1.5 研究目标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2章 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性质
        2.2.2 抽样方法
        2.2.3 样本量的确定
        2.2.4 研究工具
        2.2.5 调查过程
        2.2.6 质量控制
        2.2.7 伦理原则
    2.3 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现状调查研究路线图2.1
    2.4 研究结果
        2.4.1 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2.4.2 初产妇分娩期望得分情况
        2.4.3 初产妇分娩体验得分情况
        2.4.4 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2.4.6 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讨论
        2.5.1 初产妇分娩期望的现状
        2.5.2 初产妇分娩体验的现状
        2.5.3 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因素
        2.5.4 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
    小结
第3章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3.1 干预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性质
        3.2.2 样本量的计算
        3.2.3 抽样方法
    3.3 干预程序
        3.3.1 干预前准备
        3.3.2 试验阶段
        3.3.3 试验评价
        3.3.4 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
        3.3.5 质量控制
        3.3.6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干预研究路线图3.1
    3.4 研究结果
        3.4.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3.4.2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分娩期望得分比较
        3.4.3 干预后两组初产妇分娩体验得分比较
        3.4.4 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指标比较
    3.5 讨论
        3.5.1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
        3.5.2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
        3.5.3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第4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奥马哈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奥马哈系统理论框架
        1.2.1 概述
        1.2.2 问题分类系统
        1.2.3 干预系统
        1.2.4 结局评价系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2.2.3 实验组护理方法
        2.2.4 干预内容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对象的质量控制
        2.3.2 参与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2.3.3 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
        2.3.4 资料收集及录入
    2.4 道德伦理问题
        2.4.1 自愿原则
        2.4.2 保密原则
        2.4.3 有利无害原则
    2.5 统计方法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基线资料
    3.2 奥马哈系统对实验组患者护理问题及结局的影响
        3.2.1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领域护理问题数及百分比
        3.2.2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见护理问题汇总
        3.2.3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见护理问题的KBS评价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价
4 讨论
    4.1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问题及结局的影响分析
        4.1.1 社会心理领域
        4.1.2 生理领域
        4.1.3 健康相关行为领域
        4.1.4 环境领域
    4.2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3 本研究结果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1 本研究的局限性
    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产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龄经产妇产后优化护理管理循证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J]. 刘宁,吴艳妮,钟际香,许小明,吕岩岩,雷敏.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 [2]保山L产后恢复中心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叶媛.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D]. 柳雨雨.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D]. 穆云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D]. 王瑶华.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6]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雷雪丽. 南华大学, 2020(01)
  • [7]产褥期“好爸爸”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葛宾倩. 苏州大学, 2019(04)
  • [8]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理专业助产方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肖红.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9]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D]. 王美燕. 南华大学, 2019(01)
  • [10]奥马哈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史泽瑶.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