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王冬经,马弘财,苏中华,石斌,曾江勇[1](2022)在《藏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为了解藏东地区藏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风险因素,试验从林芝、昌都两市103个藏猪养殖场(户)随机采集588份藏猪血清,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同时开展风险因素问卷调查,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藏东地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群体阳性率为84.47%(87/103),个体阳性率为46.26%(272/588),其中,昌都市阳性率为70.86%(214/302),林芝市阳性率为20.28%(58/286),不同地区、年龄的藏猪阳性率差异极显着(P<0.01),不同养殖模式、不同性别的藏猪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结果对藏东地区藏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李子亨[2](2021)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SDHG-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文中认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各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均易感,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为主要特征。近年来PCP单独感染病例较少见,常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并引起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并且由于APP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效果不理想,进一步增加了该病的防治难度。此外,该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APP新型菌株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不仅丰富APP病原学和基因组学资料,还为APP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从一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死猪肺脏中分离到一株疑似APP,经培养特性观察、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株为血清12型APP,命名为SDHG-1。进一步通过生长曲线测定、PAM的粘附侵袭能力测定和表面多糖PGA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明确该分离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SDHG-1的基因组序列特点,最后检测了SDHG-1对小鼠和仔猪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SDHG-1是一株具有特殊培养特性的APP,平板“拉丝”实验呈阳性,对链霉素、磷霉素、头孢曲松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头孢他啶高度敏感。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SDHG-1在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h-8h间(OD600≈0.3-1.5)菌液浓度Y与菌液OD600值呈极显着相关,回归方程为:Y(CFU/m L)=5×1011×OD6.1396。SDHG-1细胞外基质多糖PGA合成基因pga A和pga C的转录水平均显着高于非粘性菌株APP L20;并且SDHG-1对PAM的粘附和侵袭能力均强于APP L20。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SDHG-1基因组共有2,322,048bp,GC含量为41.22%,共编码2172个基因。在基因组中段通过水平转移获得一个四环素耐药基因岛,并通过与APP L20的毒力基因差异分析发现SDHG-1病变诱导相关毒力因子占比最多,而L20株占比最大的为营养获取相关毒力因子,这可能为传统血清型强毒株与新发毒株的毒力差异提供新的思路。另外SDHG-1对小鼠和仔猪均有致病性:小鼠感染后呼吸困难,被毛凌乱,厌食,精神沉郁,6h后死亡,肺脏严重淤血出血,根据寇式法则计算SDHG-1对小鼠的LD50为7.1×109CFU;感染72h后仔猪流鼻涕、气喘,剖检可见肺脏肉样病变,表面有典型的纤维素样渗出物。另外灭活SDHG-1可对1型APP感染小鼠产生40%的保护率,但对5b型APP感染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效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较粘的血清12型APP SDHG-1,表面PGA表达丰富,同时发现SDHG-1中插入了一段水平转移获得的四环素耐药基因岛;该菌对仔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灭活SDHG-1对自身感染提供较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对血清1型APP感染具有较好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是一个潜在的疫苗候选株。

何启云,闫康,贝为成[3](2021)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进展》文中提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导致养猪业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流行日益严重。该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为特点,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和隐性感染。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该病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以此减少经济损失非常重要。本文就近年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效果、减少经济损失提供理论参考。

熊如月[4](2020)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及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测定》文中指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猪呼吸系统传染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疫苗防治仍然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也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耐药性的产生。APP分泌的ApxⅠ、ApxⅡ和ApxⅢ毒素属于脂酰化蛋白质,同时是APP最主要的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本实验室已将三种重组的非脂酰化Apx毒素蛋白(rApxⅠA、rApxⅡA和rApxⅢA)与灭活的血清1型APP菌体抗原混合,制备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免疫猪产了生良好的多血清型交叉免疫保护力,且无明显副反应。本研究通过建立针对rApxⅠA、rApxⅡA、rApxⅢA的三种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的免疫试验,测定了其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为评价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rApxⅠA、rApxⅡA和rApxⅢA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将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QE-ApxⅠA、pQE-ApxⅡA和pQE-ApxⅢA分别转化入大肠杆菌M15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了rApxⅠA、rApxⅡA和rApxⅢA重组蛋白,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分别建立三种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条件优化,重复性较好。rApxⅠA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中,rApxⅠA抗原包被浓度22.57μg/m L,4℃过夜包被;5%BSA在37℃温箱封闭2h;血清稀释40倍,37℃孵育45min;酶标二抗1:5000稀释,37℃温箱反应30min;底物避光显色30min。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阴阳临界值为0.267。rApxⅡA抗原包被浓度为39.88μg/m L,4℃过夜包被;1%BSA在37℃温箱封闭2h;血清稀释80倍后37℃温育45min;酶标二抗1:5000稀释,37℃温箱反应30min;底物避光室温显色30min;阴阳临界值为0.447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rApxⅢA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中,抗原稀释到11.10μg/m L,4℃过夜包被;5%BSA在37℃温箱封闭2h;血清稀释80倍,37℃孵育30min;酶标二抗1:5000稀释,37℃温箱反应30min;底物避光显色30min;阴阳临界值为0.283。2.疫苗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免疫试验中,共购入9头50日龄仔猪,3头为空白对照组、6头为疫苗组,分别耳后肌肉注射本实验室制备的PBS对照和亚单位-灭活菌苗,免疫后28天加强免疫一次。首免后0、14、21、28、60、68、75、82、89、96、110天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疫苗组免疫后rApxⅠA、rApxⅡA、rApxⅢA的抗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首免0天至28天的变化不明显,二次免疫后显着上升,疫苗组rApxⅠ抗体在首免后75天达到峰值(效价230倍),rApxⅡ抗体在首免后60天达到峰值(效价483倍),rApxⅢ抗体在首免后68天达到峰值(效价73倍),而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一免后110天rApxⅠA、rApxⅡA、rApxⅢA的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本研究建立了三种间接ELISA抗体效价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表明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rApxⅠA、rApxⅡA和rApxⅢA的特异性抗体,建议50日龄首免,首免后28天进行二免为宜。

常正武,姜艺媛,王兴龙[5](2020)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概述》文中认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常见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给养猪业造成巨大威胁。清除和控制PCP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PCP的防控水平。论文就近年来报道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包括药物防控、疫苗防控和生物安全防控等进行综述,为提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温嘉琪[6](2020)在《浅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效果》文中指出分析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接受不同防治措施后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水市某养猪场30头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其治疗模式可以分为一般治疗组(15头)与综合防治组(15头),分析病猪治疗效果与死亡率。结果:一般治疗组痊愈4头、有效3头、无效8头,有效率为46.66%;综合防治组痊愈10头、有效3头、无效2头,有效率为86.66%;一般治疗组仔猪死亡4头、成年猪死亡2头、综合死亡率40.00%;综合防治组仔猪死亡1头、成年猪死亡0头、综合死亡率6.66%。结论: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如果能够及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程素芳[7](2019)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ⅠA、ApxⅣA基因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以急性肺脏出血或慢性纤维素性胸膜粘连等为特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Apx外毒素是APP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且有ApxI、ApxII、ApxⅢ和ApxⅣ4种毒素因子,其中ApxⅠ可引起疾病出现肺部典型病变,也是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最强毒力因子,而ApxⅣ毒力相对较弱,但可由所有的APP分泌,且只有APP在动物体内时ApxⅣ才会被诱导表达,因此当ApxI、ApxⅣ两种毒素因子同时存在时,则会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提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A和ApxIVA基因组DNA,建立双重PCR方法检测并扩增ApxIA和ApxIVA基因片段,并采用TA克隆技术获得重组质粒,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基因片段特性并进筛选,再进一步的蛋白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试验结果如下:1、成功建立了毒素ApxIA和ApxⅣA基因双重PCR体系,ApxIA和ApxⅣA在DNA模板浓度为240μmol/L和150μmol/L、引物浓度为2ng/mL、Tm值55℃条件下可同时获得两条较亮目的条带,且特异性和稳定性检测效果极佳。2、成功获得了pMD18–ApxIA、pMD18–ApxIVA重组质粒,通过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了基因片段长度为1 209 bp的ApxIA和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972bp的ApxⅣA的两段蛋白表达强基因片段。与NCBI上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相似度均有90%以上。3、获得高效价的ApxIA和ApxⅣA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的效价分别可高达1:200000和1:50000;在此效价经Western Blot检测为阳性。结论:成功建了ApxI A和ApxⅣA基因双重PCR方法,其特异性、稳定性较强;获得了ApxI A和ApxⅣA基因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可高达1:200000和1:50000,为今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防控提供了参考。

李兴海[8](2019)在《PCV2、PRRSV、APP在生猪育肥期的共感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CV2和PRRSV能引起动物机体免疫抑制,猪在育肥期感染PCV2和PRRSV,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与肺部损伤,容易继发APP的感染。APP在呼吸系统增殖过程中释放Apx毒素,会加重猪的肺细胞损伤,可导致猪的急性死亡。ApxIVA是Apx毒素的一个结构蛋白,通过GenBank中ApxIVA全基因ApxIV-N′端设计引物、构建重组质粒、表达、纯化得到了ApxIVA-N-2抗原蛋白,并构建ApxIVA-N-2间接ELISA方法。通过不同阶段的猪血清检测,能够客观地反映APP群体抗体消长规律及感染情况。根据相关生产与免疫背景,用PRRSV-N、PCV2-Cap、APP-ApxⅣ间接ELISA方法,对五个(A、B、C、D、E)规模化猪场进行三个病原场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1)PRRSV在A、D、E三个场在产房、保育阶段就感染PRRSV,平均S/P值在2.5以上;B、C两个场的生长猪在育肥前期感染PRRSV,平均S/P值在2.0左右。(2)PCV2在A场母源抗体可以维持到150日龄;B、C两个场可以维持到90125日龄;D、E可以维持到4560日龄。(3)A、B、C、D、E五个猪场APP感染日龄大多在90120日龄之间与临床发病情况相符。在B场选定45日龄、60日龄的各100头保育猪加免PCV2做为试验组,未加免的猪为对照组,结果显示:(1)PRRSV不管是在45日龄还是60日龄的试验中,没有表现出正相关或者延迟对PRRSV感染的积极作用;(2)加强PCV2免疫对该病的保护有积极作用,并且60日龄比45日龄加免PCV2疫苗效果更好;(3)ApxⅣ检测说明PCV2试验猪比对照猪能够耐过APP的攻击并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

王润锦,格桑罗布,晋美多吉,陈曦[9](2018)在《一起藏猪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文中指出2017年7月中旬,西藏达孜区德庆镇高产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藏猪发生明显的呼吸道疾病,并伴有少数猪发生急性死亡。经临床剖检及实验室病原检查,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急性暴发。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替米考星、阿奇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较为敏感,通过胸腔注射替米考星+阿奇霉素和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拌补饲料有效控制了该病,为藏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急性暴发的治疗提供参考。

王申森[10](2018)在《达氟沙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畜禽细菌和支原体等感染疾病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抗生素使用范围的扩大,不合理和无节制的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仅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突变导致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弱,给养殖业带来损失,同时耐药性基因也可能通过接触和食品等途径传播,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目前国内外已开展关于抗生素耐药性控制的研究,其中工作重点是进行抗生素体内外药效学、药动学研究,综合试验参数制定流行病学折点、PK/PD折点和临床折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业危害重大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该病病原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放线杆菌属多形球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有荚膜,有气囊,不能形成芽孢。有鞭毛,具有运动性。共有15种血清型,根据其生长时是否依赖氧化型辅酶Ⅰ,可分为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达氟沙星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作用,在低浓度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动力学性质优良等优点,在我国兽医临床应用广泛。已有药动学研究表明,动物使用达氟沙星后,药物在肺脏中富集浓度约为血液中的57倍,临床常用来治疗畜禽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国内外都未见达氟沙星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折点值的报道。本论文对收集和分离到的48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了达氟沙星体外敏感性测试,以制订流行病学折点,并为后期建立PK/PD折点,指导临床治疗用药,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采集河南地区猪场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PCR鉴定,分离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20株。将纯化后的病原菌用8对不同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行血清型鉴定,确定血清1型12株,血清3型1株,血清5型4株,血清7型3株。分离鉴定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较,使用PCR鉴定方法可以提高分离速率,缩短鉴定周期,在疾病治疗时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研究得知采集分离到的猪传染性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以血清1型为主(占60%)。在使用疫苗进行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时,血清型鉴定分型对流行地区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2.达氟沙星对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选择10株分离菌株进行初步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头孢噻呋、大观霉素、黏菌素耐药率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达氟沙星敏感。进一步测定48株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达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得到达氟沙星MIC值为0.0039μg/mL,MBC值为0.0039μg/mL。选取其中一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MIC值和MBC值均为0.0078μg/mL)进行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达氟沙星有较强敏感性。由杀菌曲线可知,达氟沙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作用为浓度依赖型,在MIC及以上浓度时,随浓度增加杀菌效果逐渐增强。低于MIC浓度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维持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临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比之前年代菌株,对达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有所下降,应加强对达氟沙星临床合理使用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延长其临床使用寿命。体外药效学数据对临床给药剂量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折点制定的数据基础。3.达氟沙星在猪血浆中检测方法的建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中添加的达氟沙星含量进行测定。优化样品处理方法,建立达氟沙星在猪血浆中的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准确,紫外检测器不仅普及率高,灵敏度也可达到检测要求。该方法可在后期进行达氟沙星在猪体内药动学的试验研究时使用。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藏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ELISA检测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地区藏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 不同养殖模式藏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3 不同性别藏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4 不同年龄藏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2)胸膜肺炎放线杆菌SDHG-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1.2 APP的毒力因子与致病机理
    1.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1.4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4.1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1.4.2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
    1.5 APP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SDHG-1 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1 材料
        1.1.1 病料来源、菌株及细胞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1.3 主要试剂的配置
        1.2 方法
        1.2.1 SDHG-1 的分离培养
        1.2.2 SDHG-1 的生化鉴定
        1.2.3 SDHG-1的PCR鉴定
        1.2.4 SDHG-1 的血清型鉴定
        1.2.5 SDHG-1 的药敏试验
        1.2.6 SDHG-1 生长曲线的测定
        1.2.7 SDHG-1 和 L20中PGA合成相关基因pga A、pga C、rpo E和 hns的转录水平检测
        1.2.8 APP SDHG-1和L20对PAM的粘附和侵袭试验
        1.2.9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SDHG-1 的分离鉴定结果
        1.3.2 SDHG-1 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1.3.3 SDHG-1 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1.3.4 SDHG-1 细胞外基质多糖(PGA)合成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1.3.5 APP SDHG-1和L20对PAM的粘附和侵袭试验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SDHG-1 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2.1 材料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2 菌株登录号
        2.2 方法
        2.2.1 SDHG-1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基因组测序及数据质控
        2.2.3 基因组组分分析
        2.2.4 基因组功能注释
        2.2.5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2.3 结果
        2.3.1 SDHG-1 全基因组序列的质控与组装结果
        2.3.2 SDHG-1 全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2.3.3 SDHG-1 基因组功能注释结果
        2.3.4 SDHG-1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SDHG-1 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实验动物
        3.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 方法
        3.2.1 小鼠致病性检测
        3.2.2 仔猪致病性检测
        3.2.3 SDHG-1 的免疫原性检测
        3.2.4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小鼠致病性分析
        3.3.2 仔猪致病性分析
        3.3.3 SDHG-1 的免疫原性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概述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措施
    2.1 饲养管理
    2.2 药物防治
    2.3 免疫接种
3 结语

(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及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及其危害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毒力因子
        1.1.4 治疗和防控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检测与诊断
        1.2.1 病原学诊断
        1.2.2 分子生物学诊断
        1.2.3 血清学诊断
    1.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研究进展
        1.3.1 灭活疫苗
        1.3.2 亚单位疫苗
        1.3.3 弱毒活疫苗
        1.3.4 菌影疫苗
2 目的和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质粒、菌株和血清
        3.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3.1.3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3.1.4 主要仪器
        3.1.5 试验动物
        3.1.6 疫苗
    3.2 方法
        3.2.1 重组质粒的转化
        3.2.2 重组质粒的提取
        3.2.3 重组质粒的鉴定
        3.2.4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2.5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
        3.2.6 蛋白浓度的测定
        3.2.7 重组蛋白的SDS-PAGE鉴定
        3.2.8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
        3.2.9 Apx毒素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3.2.10 免疫血清的制备
        3.2.11 抗体消长的测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组质粒的鉴定
    4.2 重组蛋白的SDS-PAGE及 Western-blot验证
    4.3 Apx毒素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4.3.1 rApxIA间接ELISA检测方法
        4.3.2 rApxIIA间接ELISA检测方法
        4.3.3 rApxIIIA间接ELISA检测方法
    4.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抗体消长规律
        4.4.1 rApxIA-ELISA抗体消长规律
        4.4.2 rApxIIA-ELISA抗体消长规律
        4.4.3 rApxIIIA-ELISA抗体消长规律
5 讨论
    5.1 间接ELISA抗原的选择
    5.2 rApxIA、rApxIIA和 rApxIIIA重组蛋白的纯化
    5.3 间接ELISA的建立
    5.4 疫苗免疫消长规律对免疫程序的建议
    5.5 实验动物对实验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药物防控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防控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生物安全防控
4 展望

(6)浅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资料
    1.2 临床诊断
        1.2.1 病理变化
        1.2.2 实验室检查
        1.2.3 生化试验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药物治疗
        1.3.2 综合防治措施
    1.4 对比项目
    1.5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死亡率
3 讨论

(7)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ⅠA、ApxⅣA基因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章综述
    1 概述
        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1.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1.4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特征
    2 生物学特性
        2.1 外毒素
        2.2 ApxⅠ相关特性
        2.3 ApxⅣ相关特性
        2.4 荚膜多糖
        2.5 脂多糖
        2.6 外膜蛋白
        2.7 转铁结合蛋白
    3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A和 ApxⅣA基因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酶、试剂盒及其它试剂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
        2.2 细菌的培养及DNA的提取
        2.3 单重PCR体系的建立
        2.4 双重PCR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单重PCR实验结果
        3.2 双重PCR实验结果
        3.3 特异性和稳定性检测结果
        4 讨论
    试验二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A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ApxIA基因DNA的提取
        1.2.2 ApxI A 基因的 PCR 扩增
        1.2.3 PCR产物经胶回收纯化
        1.2.4 ApxIA基因片段与pMD18–T的连接
        1.2.5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1.2.6 p MD18–ApxIA的鉴定
        1.2.7 测序分析
        1.2.8 ApxI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pxIA基因的扩增和T-A克隆与鉴定
        2.2 ApxI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 ApxIA基因测序
        2.2.2 ApxIA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2.2.3 ApxIA蛋白磷酸化、糖基化位点的分析
        2.2.4 ApxIA蛋白抗原肽与信号肽预测
        2.2.5 ApxIA蛋白的亲/疏水性预测及跨膜结构域分析
        2.2.6 ApxIA蛋白的二三级结构预测
        3 讨论
    试验三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A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菌来源
        1.1.2 酶及其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细菌培养
        2.3 p MD18-T-ApxⅣA重组质粒构建
        2.3.1 ApxⅣA DNA提取
        2.3.2 ApxⅣA基因序列的PCR扩增
        2.3.3 PCR反应条件及电泳检测
        2.3.4 胶回收以及重组质粒
        2.3.5 ApxⅣ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ApxⅣA基因片段PCR扩增、克隆与鉴定
        3.2 基因测序
        3.3 ApxⅣA片段基因信号肽测定
        3.4 ApxⅣA基因稀有密码子的分析
        3.5 ApxⅣA基因疏水性与亲水性的分析
        3.6 Coil区分析
        3.7 二级结构预测
        4 讨论
    试验四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A和 ApxⅣA多克隆抗体制备
        1 试验材料
        2 方法
        2.1 ApxIA和 ApxⅣA特征性抗原肽段的合成
        2.2 合成多肽的溶解和分装
        2.3 抗原与佐剂的乳化
        2.4 免疫兔子制备
        2.5 免疫前后采血
        2.6 ELISA检测抗体
        2.7 Western b Iot检测抗体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8)PCV2、PRRSV、APP在生猪育肥期的共感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流行病学概况
        1.1.1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时间分布
        1.1.2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地理分布
        1.1.3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群体间分布
    1.2 PRRSV、PCV2与APP混合感染调查
        1.2.1 PRRSV与 APP混合感染的危害
        1.2.2 PCV2、APP混合感染的危害
        1.2.3 PRRSV、PCV2与APP混合感染的危害
    1.3 APP防控研究进展
        1.3.1 疫苗的研究进展
        1.3.2 APP的耐药性调查
        1.3.3 环境因素的影响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xⅣ间接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及应用
    2.1 材料
        2.1.1 包被蛋白、阴性和阳性血清
        2.1.2 主要耗材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ApxⅣN-2 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条件优化
        2.2.2 特异性试验
        2.2.3 敏感性试验
        2.2.4 重复性试验
        2.2.5 APP-ApxⅣ间接ELISA方法对临床血清应用
    2.3 结果
        2.3.1 ApxⅣN-2 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条件优化
        2.3.2 特异性试验
        2.3.3 敏感性试验
        2.3.4 重复性试验
        2.3.5 APP-ApxⅣ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临床血清应用
    2.4 分析讨论
第三章 PRRSV、PCV-2与APP在生猪育肥期的共感染调查
    3.1 材料
        3.1.1 实验猪场及血清
        3.1.2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 方法
        3.2.1 A场基本生产、免疫背景、发病信息调查
        3.2.2 B场基本生产、免疫背景、发病信息调查
        3.2.3 C场基本生产、免疫背景、发病信息调查
        3.2.4 D场基本生产、免疫背景、发病信息调查
        3.2.5 E场基本生产、免疫背景、发病信息调查
    3.3 结果
        3.3.1 A场各阶段血清学调查
        3.3.2 B场各阶段血清学调查
        3.3.3 C场各阶段行病学调查
        3.3.4 D场各阶段血清学调查
        3.3.5 E场各阶段血清学调查
    3.4 分析讨论
第四章 加强PCV2 疫苗免疫对PCV2、PRRSV、APP在育肥期共感染的影响初探
    4.1 材料
        4.1.1 试验猪场及血清
        4.1.2 主要材料
    4.2 方法
        4.2.1 B场免疫背景
        4.2.2 试验猪的批次、分群
        4.2.3 猪群管理
    4.3 结果
        4.3.1 A45 组多免疫一次PCV2 疫苗对共感染的影响
        4.3.2 A60 组多免疫一次PCV2 疫苗对共感染的影响
    4.4 分析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9)一起藏猪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病情况
    1.2 临床症状
    1.3 剖检病变
    1.4 实验室诊断
    1.5 诊断
    1.6 药敏试验
2 防治措施
    2.1 预防
    2.2 治疗
3 结果
4 讨论

(10)达氟沙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耐药性控制的研究现状
        1.1.1 流行病学折点
        1.1.2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折点
        1.1.3 临床折点
        1.1.4 设定折点所需数据
        1.1.5 折点的意义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研究概况
        1.2.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学
        1.2.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
        1.2.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危害及防治概况
        1.2.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1.3 达氟沙星研究概况
        1.3.1 达氟沙星的理化性质
        1.3.2 达氟沙星抗菌机理
        1.3.3 达氟沙星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1.3.4 达氟沙星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3.5 达氟沙星的分析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
        2.2.1 病料及菌株
        2.2.2 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培养基的配制
        2.3.2 病原菌分离培养
        2.3.3 染色镜检观察
        2.3.4 生化试验
        2.3.5 卫星试验
        2.3.6 CAMP试验
        2.3.7 PCR鉴定
        2.3.8 血清型鉴定
    2.4 结果
        2.4.1 培养结果
        2.4.2 染色镜检
        2.4.3 生化试验
        2.4.4 卫星试验
        2.4.5 CAMP试验
        2.4.6 PCR鉴定
        2.4.7 血清型鉴定
    2.5 讨论
第三章 达氟沙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
        3.2.1 菌株及来源
        3.2.2 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3.3.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长曲线
        3.3.3 体外杀菌曲线的研究
    3.4 结果
        3.4.1 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3.4.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长曲线
        3.4.3 体外杀菌曲线的研究
    3.5 讨论
第四章 达氟沙星在猪血浆中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2.1 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流动相的配制
        4.3.2 色谱柱的启用
        4.3.3 达氟沙星工作液的制备
        4.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4.3.5 工作曲线的绘制
        4.3.6 回收率与变异系数的测定
    4.4 结果
        4.4.1 达氟沙星在猪血浆内的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4.4.2 回收率与变异系数
    4.5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
    5.2 达氟沙星对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5.3 达氟沙星在猪血浆中检测方法的建立
第六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藏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王冬经,马弘财,苏中华,石斌,曾江勇. 高原农业, 2022(01)
  • [2]胸膜肺炎放线杆菌SDHG-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 李子亨. 吉林大学, 2021(01)
  • [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进展[J]. 何启云,闫康,贝为成. 养殖与饲料, 2021(05)
  • [4]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灭活菌苗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及免疫抗体消长规律测定[D]. 熊如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5]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概述[J]. 常正武,姜艺媛,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2020(08)
  • [6]浅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效果[J]. 温嘉琪. 甘肃畜牧兽医, 2020(02)
  • [7]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ⅠA、ApxⅣA基因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D]. 程素芳. 江西农业大学, 2019
  • [8]PCV2、PRRSV、APP在生猪育肥期的共感染研究[D]. 李兴海.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9]一起藏猪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J]. 王润锦,格桑罗布,晋美多吉,陈曦. 养猪, 2018(03)
  • [10]达氟沙星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D]. 王申森.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2018(08)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