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改造新材料

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改造新材料

一、整治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的新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薛松[1](2019)在《地铁区间结构与道床脱空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通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地铁作为现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建城市数量及里程规模正不断高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63个城市获批轨道建设,运营里程超过5700公里,在建线路总长6374公里。在这些地铁运营期间,作为地铁土建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铁隧道道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对地铁安全运营造成威胁。近些年已有愈来愈多从业人员开始关注地铁道床病害问题,但目前相关针对性的检测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次以课题地铁为契机研究运营地铁隧道病害,尤其是道床脱空的机理及防治对策。本次研究首先调查了课题地铁道床结构的病害现状。发现在多方因素影响下,道床出现开裂、裂缝、渗漏、翻浆、冒泥等常见病害,甚至出现道床隆起,造成列车停运,产生一定的社会不良影响。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来看,明挖法区间道床病害主要为道床与边墙开裂剥离、道床表面裂缝,中心水沟内淤积了大量杂质,水沟局部有破损现象;矿山法区间道床病害主要为道床与二衬开裂剥离、道床与水沟开裂以及由于开裂而出现的渗水、翻浆冒泥;盾构法区间道床病害主要为道床与管片开裂剥离、道床与水沟开裂以及道床表面裂缝。总体来看,地铁区间道床表面主要病害可分为四类:道床与边墙/二衬/管片开裂剥离、道床与水沟开裂、道床表面裂缝以及其他病害(包括道床伸缩缝渗水、道床破损、水沟破损)。在对课题地铁道床主要病害有了一定程度了解后,研究了多种检测方法在道床病害检测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最终综合考虑后决定首先运用经验法对地铁道床进行调查,对发现的表面病害进行记录;接着使用地质雷达法对道床内部及下部结构进行检测,包括空洞、脱空以及混凝土不密实等内部缺陷,确定病害大小及位置;最后采用钻孔取芯结合摄像的方法进行抽检,确定道床脱空情况。本次重点针对地质雷达在地铁道床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道床钢筋混凝土模型,分析了参数确定方法,总结了道床内部病害对应的雷达频谱图像,并进行了现场验证。在确定了检测方法后,紧接着分析了地铁道床脱空病害产生机理,经过查阅设计、地勘等资料,并进行有限元模拟后得出以下结论。从水文地质、设计施工、运营和养护维修、列车振动等角度出发分析地铁道床脱空原因主要有:(1)水文条件上看由于地下水的水流携带作用;地质条件上看由于该地区下卧软土层分布不均匀、差异沉降明显,而引起隧道结构的沉降与变形,进而导致道床出现各种病害;(2)从设计上看,存在软弱围岩而基础加固不到位以及中心水沟这个道床薄弱环节的存在;从施工上看,可能存在道床浇筑质量问题;(3)地铁运营中,道床尤其水沟的养护重视度可能不够;(4)列车振动的存在加速了水流在道床底的流动。地铁道床脱空发展过程可分为脱空病灶阶段、脱空形成阶段、脱空发展阶段和脱空急剧破坏阶段这四个阶段。在ABAQUS平台上建立明挖法、矿山法和盾构法区间典型道床模型,人为设置空洞与脱空两种病害,发现存在病害情况时的结构薄弱部位,得到各区间临界值。为了总结与提出科学合理的道床病害防治措施,提高道床的使用寿命和的服务水平,就需要在了解了道床具体状况之后对道床病害进行评价。本次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地铁道床病害综合评价方法,将病害按严重程度分为严重(A)、一般(B)、轻微(C)三个等级,确定了各病害分级依据、各病害指标值以及严重程度加权系数。最后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原则。在设计上,应对软弱基础进行加固,并尽量采用两侧水沟排水形式,在软土地区应考虑预留道床注浆孔;在施工中,应保证施工质量,做到道床与下部结构间粘结良好,无空洞;在运营过程中,应重视地铁道床的例行检查以及沉降、断面尺寸监测。在发现病害后针对病害评估情况进行对应的翻修、加固或更针对性的治理。

史娥[2](2018)在《在役公路隧道堵漏材料试验及渗漏水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渗漏水是在役公路隧道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围岩稳定、洞内设施设备以及行车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西部寒冷地区,渗漏水病害的存在会侵蚀衬砌和围岩之间的空隙,反复的冻胀会引起衬砌结构的开裂,甚至变形破坏,危害隧道的整体结构安全。为解决公路隧道渗漏水问题,本文以秦岭隧道、拉脊山隧道渗漏水为依托工程,采用疏堵结合分层次治理技术,开展渗漏水病害调研、方案治理。通过对寒区隧道冰冻成因及冰冻等温线的分析,提出了寒区隧道渗漏水治理时无需采用保温措施,隧道排水系统所处等温线大于二衬混凝土所处等温线(即深埋),就不会出现冰冻病害。本文通过制备了水性聚氨酯堵漏剂、水性环氧砂浆、双组份无机注浆料和防水注浆料四种防水材料,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优化并评价。针对性的通过改性、掺入混合料等措施,研究出了一种高流动度,水下不分散的防水注浆料,用于微细裂缝及二衬壁后注浆,修复破损的防水板。研究出了一种双组份无机注浆料,用于注浆堵水。并采用此两种材料针对依托工程进行渗漏水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蔡维龙[3](2014)在《岩溶地区长大深埋运营隧道病害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不断增大。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隧道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但建设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一些隧道刚竣工即出现大量的衬砌病害问题。这些病害的出现一方面与隧道工程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隧道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系。论文以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检测资料为基础,对隧道衬砌厚度病害、空洞病害及衬砌裂缝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①对隧道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检测工作,详细分析了隧道的检测和设计资料,对隧道病害进行统计分类。②运用ANSYS软件分析了衬砌厚度病害在III级、IV级和V级围岩中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衬砌厚度与结构安全系数、弯矩、轴力和剪力的关系,认为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弯矩、轴力、剪力在IIV级围岩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衬砌结构较危险截面位于衬砌的拱顶、拱腰和边墙墙脚部位。③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衬砌背后空洞病害在III级和IV级围岩中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衬砌结构最大拉应力与空洞宽度、空洞高度及空洞面积的变化规律,认为空洞尺寸的变化在III级围岩中导致的衬砌结构上的最大拉应力的增幅大于IV级围岩,空洞宽度改变对衬砌结构最大拉应力的影响较空洞高度改变的影响大。④通过对隧道衬砌裂缝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便于现场检测判别的衬砌单条裂缝的评定方法和整座隧道衬砌裂缝“最不利原则”综合评定法。⑤从隧道施工的角度分析了衬砌厚度病害、空洞病害的产生原因,从围岩变形和衬砌本身缺陷分析了衬砌裂缝的成因,认为隧道衬砌厚度病害和空洞病害与隧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有密切的关系,衬砌结构存在缺陷时结构的弯张作用与剪切作用常导致结构发生受拉裂缝和错台裂缝。并据此提出了隧道病害相应的预防和处治措施。

汪平[4](2010)在《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隧道渗漏水的表现形式和目前隧道防水放渗方面存在的不足。对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以及常用的材料,提出了合理的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

罗建军[5](2007)在《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及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隧道渗漏水的表现形式和目前隧道防水放渗方面存在的不足。对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材料以及隧道防水防渗工程施工禁忌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合理的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和建议。

刘会迎[6](2007)在《公路隧道病害成因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公路及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岩体力学、土力学、水力学、流体力学、化学等学科理论,以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渗漏水、冻害、衬砌裂损及衬砌腐蚀4种常见隧道病害的表现形式、成因机理,结合最新的规范、规则和工程实际给出了隧道病害的防治设计、施工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为隧道防治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包括:第一、从工程上的设计、施工质量及选用材料等方面对渗漏水的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技术建议。第二、分析得出围岩冻融循环是造成隧道衬砌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水分迁移增强了冻胀的破坏性。提出隧道冻害的防治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应用。第三、运用ADINA数值分析软件对渝黔高速公路真武山隧道衬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寒区隧道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计算依据。第四、介绍了隧道裂损的观测方法、检测方式: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隧道裂损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应用,为隧道衬砌裂损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五、分析得出衬砌圬工的质量和水泥的品种、渗流到衬砌内部的环境水含侵蚀性介质的种类和浓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为隧道衬砌腐蚀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弥补了隧道防治中的不足。

蔡灿柳[7](2000)在《整治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的新材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地下工程渗漏水是较为常见的现象。通常地下工程渗漏水可分为三类:点漏、缝漏(含裂缝、施工缝、伸缩缝等)以及大面积慢渗。近年来,点漏、缝漏已有较为成熟的治理技术和防水材料,但对大面积慢渗,人们始终没有满意的治理方法和防水材料。所谓大面积慢渗,是指

李杰[8](1999)在《浅析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渗漏水》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 地下工程的渗漏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已建工程的渗漏水甚至发展成为难以整治的、严重的病害。地下工程渗漏水的存在,影响了工程结构的使用功能,甚至缩短了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作为地下工程防水体系中最主要的混凝土结构,其防水作用十分显着,值得在设计施工中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影响地下工程

二、整治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的新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治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的新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地铁区间结构与道床脱空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道床病害检测现状
        1.2.2 地铁道床病害机理及防治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铁道床表面病害调研
    2.1 部分城市地区地铁道床病害调研
    2.2 地铁道床表面病害现场调查
        2.2.1 明挖法施工区间
        2.2.2 矿山法施工区间
        2.2.3 盾构法施工区间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道床病害检测
    3.1 地铁道床病害检测方法介绍
        3.1.1 经验法
        3.1.2 钻孔取芯法
        3.1.3 钻孔摄像法
        3.1.4 探地雷达法
    3.2 地铁道床病害检测方法的提出
    3.3 地铁道床病害检测方法——经验法
    3.4 地铁道床病害检测方法——探地雷达法
        3.4.1 探地雷达检测道床内部病害的模型试验
        3.4.2 探地雷达检测道床内部病害的现场试验
    3.5 地铁道床病害检测方法——钻孔取芯结合摄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道床脱空机理分析
    4.1 地铁道床脱空原因分析
        4.1.1 水文地质原因
        4.1.2 结构设计和施工原因
        4.1.3 运营和养护维修原因
        4.1.4 列车振动的影响
    4.2 地铁道床脱空发展过程分析
    4.3 地铁道床脱空的有限元模拟
        4.3.1 整体道床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4.3.3 地铁道床脱空有限元计算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道床病害评价标准
    5.1 地铁道床病害评价方法
    5.2 地铁道床病害评价内容
        5.2.1 地铁道床病害单指标评价
        5.2.2 地铁道床病害综合评价
        5.2.3 地铁道床病害评价流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铁道床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6.1 地铁道床病害的预防
        6.1.1 预防原则
        6.1.2 预防措施
    6.2 地铁道床病害的治理
        6.2.1 治理原则
        6.2.2 治理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在役公路隧道堵漏材料试验及渗漏水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与类型
        1.2.1 在役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的成因
        1.2.2 在役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的类型
    1.3 在役公路隧道渗漏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在役公路隧道渗漏水的治理措施
        1.3.3 寒区在役公路隧道渗漏水治理方案
        1.3.4 在役公路隧道渗漏水治理材料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依托公路隧道渗漏水等病害的调查与分析
    2.1 依托公路隧道渗漏水调查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内容
    2.2 拉脊山隧道渗漏水等病害调查
        2.2.1 项目概况
        2.2.2 调查内容
    2.3 西汉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等病害调查
        2.3.1 项目概况
        2.3.2 调查内容
    2.4 小结
第三章 隧道常用防水堵漏材料的堵漏性能试验分析
    3.1 水性聚氨酯堵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1 研究内容及目的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设备
        3.1.4 试验方法
        3.1.5 试验结果分析
    3.2 水性环氧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1 研究目的及内容
        3.2.2 试验材料及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试验结果分析
    3.3 双组份无机注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3.3.2 试验原材料、设备和试验方法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防水注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4.1 研究目的及内容
        3.4.2 试验原材料、设备和试验方法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4.4 防水注浆料组成及性能
    3.5 本章小结
        3.5.1 水性聚氨酯堵漏剂
        3.5.2 水性环氧砂浆
        3.5.3 双组份无机注浆料
        3.5.4 防水注浆料
第四章 依托隧道工程渗漏水治理方案
    4.1 拉脊山隧道渗漏水治理
        4.1.1 主要渗漏水病害
        4.1.2 渗漏水原因分析
        4.1.3 治理方案
    4.2 西汉高速隧道渗漏水治理
        4.2.1 隧道渗漏水病害
        4.2.2 渗漏水原因分析
        4.2.3 治理方案
    4.3 应用效果评价
主要结论与进步研究建议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进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岩溶地区长大深埋运营隧道病害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依托工程隧道病害调查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状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条件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5 水文地质
        2.2.6 不良地质现象
    2.3 隧道病害的常用检测方法
        2.3.1 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2.3.2 衬砌厚度及空洞检测方法
        2.3.3 衬砌裂缝状况检测方法
    2.4 隧道现场检测及结果分析
        2.4.1 隧道现场检测
        2.4.2 隧道检测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二次衬砌厚度病害评估与防治措施
    3.1 二衬厚度不足对结构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计算
        3.1.1 计算依据
        3.1.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3.1.3 计算结果分析
        3.1.4 衬砌厚度病害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评估
    3.2 衬砌厚度不足成因分析
    3.3 预防及处治措施
        3.3.1 衬砌厚度不足的预防措施
        3.3.2 衬砌厚度不足的处治措施
    3.4 本章小结
4 衬砌空洞病害评估与防治措施
    4.1 衬砌空洞对结构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计算
        4.1.1 计算依据
        4.1.2 计算模型及参数
        4.1.3 计算结果
        4.1.4 衬砌空洞对结构影响评估
    4.2 衬砌空洞成因分析
    4.3 预防及处治措施
        4.3.1 衬砌空洞的预防措施
        4.3.2 衬砌空洞的处治措施
    4.4 本章小结
5 衬砌裂缝病害评估与防治措施
    5.1 衬砌裂缝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评估
    5.2 衬砌裂缝成因分析
    5.3 预防措施及处治措施
        5.3.1 衬砌裂缝预防措施
        5.3.2 衬砌裂缝处治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1.1 自然因素
    1.2 人为因素
2 隧道渗漏水的表现形式
    2.1 查找渗漏水来源
    2.2 从结构上分析渗漏水原因
    2.3 检查材料质量
3 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及常用的材料
4 常用堵漏防水技术
    4.1 表面封闭法
    4.2 凿缝填充法
    4.3 灌浆法
    4.4 其它方法
    4.5 施工操作方法
        4.5.1 孔洞漏水的处理:
        4.5.2 变形缝和施工缝漏水的处理:
        4.5.3 大面积渗漏水的处理:
        4.5.4 孔眼渗漏水的处理:
    4.6 我国隧道防水堵漏材料发展现状
        4.6.1 合格的防水材料应具有:
        4.6.2 发展现状:
        4.6.3 我国常见防水堵漏材料:
5 结论

(5)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1.1 自然因素
    1.2 人为因素
2 隧道渗漏水的表现形式
3 隧道防水放渗的不足
4 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及常用的材料
5 常用堵漏防水技术
    5.1 表面封闭法
    5.2 凿缝填充法
    5.3 灌浆法
    5.4 其它方法
    5.5 施工操作方法
        (1) 孔洞漏水的处理:
        (2) 变形缝和施工缝漏水的处理:
        (3) 大面积渗漏水的处理:
        (4) 孔眼渗漏水的处理:
    5.6 我国隧道防水堵漏材料发展现状
        (1) 合格的防水材料应具有:
        (2) 发展现状:
        (3) 我国常见防水堵漏材料:
6 隧道防水防渗工程施工禁忌
7 结论及建议

(6)公路隧道病害成因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公路隧道病害分类研究
        1.2.2 隧道病害防治原则
        1.2.3 国内外隧道病害防治技术
        1.2.4 隧道病害与防治方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2.1 公路隧道渗漏水类型、危害及水源分析
        2.1.1 渗漏水类型
        2.1.2 隧道渗漏水的影响与危害
        2.1.3 水的来源与分析
    2.2 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机理研究
        2.2.1 隧道防水层失效
        2.2.2 隧道接缝防水失效
        2.2.3 衬砌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失效
    2.3 公路隧道渗漏的防治技术研究
        2.3.1 提高复合衬砌防水夹层的完整性
        2.3.2 增强隧道接缝防水
        2.3.3 提高隧道混凝土自防水能力
    2.4 公路隧道渗漏水治理
        2.4.1 渗漏水治理原则
        2.4.2 防水材料选择
        2.4.3 渗漏水治理技术及施工工艺
    2.5 工程实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路隧道冻害成因机理及防治技术
    3.1 公路隧道常见冻害类型
        3.1.1 拱部挂冰、边墙结冰
        3.1.2 围岩冻胀破坏
        3.1.3 衬砌发生冰楔
        3.1.4 洞内网线挂冰
    3.2 公路隧道冻害成因机理
        3.2.1 隧道衬砌冻胀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3.2.2 隧道衬砌冻胀机理研究
    3.3 公路隧道温度场数值模拟
        3.3.1 计算模型
        3.3.2 有限元法模拟温度场基本原理
        3.3.3 公路隧道温度场有限元数值模拟算例与分析
    3.4 公路冻害防治技术研究
        3.4.1 提高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能力
        3.4.2 采取保温或供热技术
    3.5 工程实例
        3.5.1 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及气候特征
        3.5.2 隧道防排水的设计思路
        3.5.3 隧道防排水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路隧道衬砌裂损及其防治技术
    4.1 衬砌裂损类型
        4.1.1 衬砌开裂
        4.1.2 衬砌变形
        4.1.3 衬砌腐蚀破坏
        4.1.4 衬砌背后空洞
        4.1.5 仰拱破碎,道床下沉,翻浆冒泥
    4.2 衬砌裂损的描述与观测
        4.2.1 衬砌裂损描述
        4.2.2 衬砌裂损检测方式
    4.3 衬砌裂损成因研究
        4.3.1 设计方面成因分析
        4.3.2 施工方面成因分析
    4.4 衬砌裂损的预防及防治技术
        4.4.1 预防措施
        4.4.2 整治原则及措施
    4.5 工程实例
        4.5.1 工程概况
        4.5.2 病害成因分析
        4.5.3 病害整治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衬砌腐蚀研究
    5.1 公路隧道衬砌物理性腐蚀
        5.1.1 冻融交替冻胀性裂损
        5.1.2 干湿交替盐类结晶性胀裂损坏
    5.2 公路隧道衬砌化学性腐蚀
        5.2.1 硫酸盐侵蚀
        5.2.2 镁盐侵蚀
        5.2.3 溶出性侵蚀(软水侵蚀)
        5.2.4 碳酸盐侵蚀
        5.2.5 一般酸性侵蚀
    5.3 环境水对混凝土侵蚀的判定标准
    5.4 隧道衬砌腐蚀防治技术
        5.4.1 提高衬砌的密实度和整体性
        5.4.2 外掺加料法
        5.4.3 选用耐侵蚀水泥
        5.4.4 加强衬砌外排水措施
        5.4.5 使用密实的与混凝土不起化学作用的材料,在衬砌外表面做隔离防水层
        5.4.6 采用与侵蚀性环境水不起化学反应的天然石料砌筑衬砌
        5.4.7 向衬砌背后压注防蚀浆液
        5.4.8 防腐蚀混凝土
    5.5 工程实例
        5.5.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5.5.2 隧道衬砌腐蚀分析
        5.5.3 整治方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整治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的新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铁区间结构与道床脱空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D]. 薛松. 东南大学, 2019(01)
  • [2]在役公路隧道堵漏材料试验及渗漏水治理技术研究[D]. 史娥. 长安大学, 2018(01)
  • [3]岩溶地区长大深埋运营隧道病害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 蔡维龙. 重庆大学, 2014(01)
  • [4]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探讨[J]. 汪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1)
  • [5]隧道防水防渗漏方法及技术研究[J]. 罗建军.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6]公路隧道病害成因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 刘会迎.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5)
  • [7]整治地下工程大面积慢渗的新材料[J]. 蔡灿柳. 建筑工人, 2000(01)
  • [8]浅析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渗漏水[J]. 李杰. 隧道建设, 1999(01)

标签:;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