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椅,王坤,刘恒旭,张庭然,卢文云,陈佩杰,罗炯[1](2022)在《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文中提出背景:在当今老年人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目的:文章介绍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探讨不同周期的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效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截止至2021年9月的Elsevier、Springer、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中国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有氧运动、老年人、认知功能、认知退化、急性有氧运动";英文检索词包括"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Aerobic exercise,The elderly,Cognitive ability,Cognitive decline,Acute aerobic exercise",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1)有氧运动在干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急性有氧运动提高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短期以及中-长期有氧运动通过提高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体适能水平,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2)急性有氧运动改善患者注意力和抑制控制,短期和中长期有氧运动积极作用于记忆功能和神经网络,不同周期的有氧运动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效益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坚持有氧运动可改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心肺适能,增加运动参与,但是特定认知领域的改善可能需要不同的有氧运动处方。(3)有氧运动与轻度认知障碍之间是动态变量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特定的有氧运动处方进行干预,比如单域型、多域型轻度认知障碍。(4)有氧运动的介入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延缓患者脑区域面积萎缩、促进基因表达、增加大脑血流量等有关,但还未形成普遍认同机制。
王振旭[2](2021)在《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达1.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1.9%。在中等或低死亡率的假设下,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上升到3.37-4.0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3.9%-26.9%。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要面临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重要社会、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问题,如我国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已经分别达到590万(5.1%)和2390万(20.8%),与老龄化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病例的增加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锰(Manganese,Mn)是人体健康必须的重要微量元素,是RNA聚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等酶的组成成分及活化剂,但高浓度锰摄入会导致锰中毒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过量的锰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在早期会影响神经行为功能,进一步则会发展成类似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受损(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被认为是AD临床前期的一种综合征。研究表明,MCI可能与高水平锰暴露有关。高浓度的锰暴露会对海马结构造成影响,并作用于铜的稳态,进而使神经细胞产生变性,增加认知功能受损发生风险。因此,探索锰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以上老人)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敏感性。初步探讨锰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的氧化应激或脂代谢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以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中 8个长寿地区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共有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本研究。该研究数据收集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态等;身体测量收集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等;血样本生化检测收集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胆固醇(Plasma cholesterol,CHO)等指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国际上通用的简易认知功能量表MMSE评分来判断认知功能是否受损,总分为30分,将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另一种是按受教育程度划分,未受教育组≤19分、受教育年限1~6年组≤22分和受教育年限≥6年组≤26分,否则定义为认知正常。收集空腹静脉血,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血锰水平。根据老年人的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分别是Q1组(<8.69μg/L)、Q2组(8.69~10.71μg/L)、Q3组(10.71~13.39μg/L)和 Q4组(≥13.39μg/L)。本研究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学分析。血锰水平为偏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认知得分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研究对象的血锰水平差异。通过卡方检验(针对分类变量)比较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受损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方式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差异。对哑变量进行设置,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血锰暴露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以最低分位数组(Q1)作为参考组,计算高分位数组(Q2、Q3和Q4)相对最低分位数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以认知功能是否受损为因变量,血锰的内暴露水平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不同的混杂因素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模型1为单因素分析,不纳入协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年龄;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吸烟、饮酒、食用坚果、ADL失能、高血压、糖尿病、中风或心血管疾病和中心性肥胖等混杂因素。最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在不同的年龄组分别探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使用SAS 9.4软件进行列联相关系数分析血锰暴露水平、SOD、MDA、TG和CHO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用Processv 3.2 by Andrew F.Haye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检验SOD、MDA、TG和CHO的中介效应。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共242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84.5±11.4岁,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分别有911名、620名、523名和369名,所占比例分别为37.60%、25.59%、21.58%和15.23%。男性有1155名,所占比例为47.67%,女性有1268名,所占比例为52.33%。未接受教育的老人所占比例为52.99%,老人的吸烟率为17.41%,老人的饮酒率为17.39%,ADL失能率为17.95%;36.4%的老人患有高血压;5.06%的老人患有糖尿病;7.01%患有的老人患有中风或心血管疾病;36.36%的老人患有中心性肥胖。2.血锰水平:男性和女性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03 μg/L和11.06μg/L;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25μg/L、10.51 μg/L、10.60μg/L和11.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认知功能情况:在2423名调查对象中,MMSE平均得分为23.9分,其中女性为21.8分,低于男性的26.2分。65~79岁、80~89岁、90~99岁、100岁及以上老人MMSE平均得分分别为28.4分、25.7分、20.8分和14.3分。共673例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为27.78%,其中女性为73.11%,高于男性的26.89%。4.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关系:按照MMSE评分<24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得到的血锰水平Q1、Q2、Q3和Q4组的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率分别是21.9%(132/603)、27.2%(165/607)、31.8%(193/607)和 30.2%(183/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总样本人群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46(1.04~2.05);65~7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和Q4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均增加,OR(95%CI)值分别为3.61(1.22~10.69)和3.10(1.06~9.05);10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老年人中,相对于Q1组,Q3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增加,OR(95%CI)值为2.41(1.06~5.48)。5.SOD、MDA、TG和CHO中介效应分析:SOD和MDA在血锰暴露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2.5%;CHO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属于遮掩效应,报告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为|ab/c’|=6.9%;结论本研究是针对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性研究的首次探索,在我国长寿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的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存在差别,女性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男性,高龄老人的血锰暴露水平高于低龄老人。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存在相关。其中,65~79岁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高血锰更为易感,可能增加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TG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血锰暴露水平可能增加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风险,但尚需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李思齐[3](2021)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现状;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探究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沈阳市养老机构的218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社会资本量表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测量。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抑郁及社会资本现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一般资料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三者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 25.0软件插件的Model 4分析抑郁在社会资本与认知功能的中介作用,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检验,抽样次数为5000次。结果:1.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得分范围8~29分,平均得分为(23.60±4.25)分。Mo CA总分小于26分则认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结果显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共121人,占59.9%。2.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养老机构性质、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娱乐活动、慢性病种类数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P<0.01)、受教育程度(P<0.01)、是否参与娱乐活动(P<0.01)和慢性病种类数(P<0.01)。3.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现状:结果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得分范围为0~22分,平均得分为(6.38±4.35)分,其中轻度抑郁为37人,占18.3%;中重度抑郁为1人,占0.5%。4.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现状:本研究中,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总体得分范围为52~101分,平均得分为(75.41±8.61)分。5.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81(P=0.000,P<0.01);认知功能得分与社会资本得分相关系数r=0.338(P=0.000,P<0.01),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总分与社会资本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01(P=0.000,P<0.01)。6.以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作为自变量,抑郁为中介变量,认知功能为因变量,并控制性别、年龄等因素运用SPSS 25.0插件process的Model 4做中介效应分析。抑郁在社会资本与认知功能的中介作用模型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认知功能的总效应c=0.167(95%CI:0.102,0.232;P<0.001),社会资本对抑郁的效应a=-0.202(95%CI:-0.267,-0.138;P<0.001),抑郁对认知功能的效应b=-0.402(95%CI:-0.531,0.274;P<0.001),间接效应(a*b)为0.081(95%CI:0.040,0.138);不包含零,表明该中介作用成立。加入中介变量抑郁后,直接效应c’=0.085(95%CI:0.021,0.150;P=0.01),说明抑郁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结论:1.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较低,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较高。2.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进行娱乐活动、慢性病种类。3.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抑郁得分呈显着负相关;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社会资本得分呈显着正相关;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与社会资本得分呈显着负相关。4.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在社会资本与认知功能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刘淼[4](2021)在《基于运气学说运用化痰活血法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长春地区老人的调查研究了解长春地区老年MCI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中的常见证候,选择化痰活血法进行干预老年MCI的临床研究,明确半夏厚朴汤加味对老年MCI的临床疗效。利用系统评价多角度探讨中医化痰活血法治疗老年MCI的应用以及临床疗效。方法:1、于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长春地区60岁以上老人一般人口学特征、遗传史、既往史、生活方式、先天五运六气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25.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元归回分析罹患老年MCI的影响因素,最终建立路径模型。2、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应用化痰活血法并根据运气说建立半夏厚朴汤加味干预庚子年痰瘀互结证老年MCI,分为试验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分别应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及盐酸多奈哌齐进行干预,评估两组认知功能以及中医症状改善情况。3、对中外数据库进行化痰活血法中药治疗老年MCI的RCT进行检索及筛选,对最终纳入的全文文献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根据Cochane进行偏移风险评价。针对结局指标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判断疗效及异质性。结果:1、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共纳入1003名老人,其中男性414人,女性589人,平均年龄69.210±7.832岁,老年MCI324人,占32.3%。路径分析结果如下:①天干、主气及脑血管疾病为罹患老年MCI的直接高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为直接风险因素(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46、0.120、0.102、0.069、0.075);②岁运、运动为罹患老年MCI的直接保护性因素(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79、-0.108);③睡眠、年龄为罹患老年MCI的间接风险因素(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85、0.087)。2、临床研究:①认知功能疗效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对比疗效显着(P<0.01)。试验组改善率为79.4%,对照组改善率为81.8%,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且试验组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及延迟回忆能力2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改善率为82.4%,对照组改善率为54.5%,呈极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以及口唇爪甲青紫、面色晦暗等症状干预后两组间对比呈极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系统评价:共纳入6项研究,样本量共计434例,化痰活血法的中药方剂可改善老年MCI人群总体认知功能水平,对MMSE、CCSE、TCD、血液流变学结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显着。结论:1、长春地区老人总体认知功能较低,与其他文化、经济水平较高地区比较,老年MCI的患病率较高。本病与五运六气、睡眠、运动、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其中天干、主气及脑血管疾病对本病影响最大。2、通过纵观庚子年五运六气变化拟定化痰活血法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老年MCI疗效颇佳,与盐酸多奈哌齐对比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3、化痰活血法中药治疗老年MCI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相关中医症状。
杨挺[5](2021)在《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在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诊断性研究设计,构建诊断模型并开发评分表,优化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检验优化后的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对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筛查效果和社区适用性,为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能有效地在社区进行老年MCI的快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州市招募受试者954例,认知正常(NC)组638例,MCI组316例。收集人口学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合并慢性疾病种类和智能产品熟练度等;认知评估包括: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评估和神经心理学评估(痴呆筛查面谈8项、福州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简版老年人抑郁量表)。由神经内科医生参照MCI诊断标准,结合上述神经心理学评估对老年人进行诊断。采用内部验证方法开发和验证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诊断模型,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选择总样本量的70%作为训练集,剩余30%作为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比较NC组与MCI组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各变量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模型,使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性能,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校准能力,选择P值小于0.1的变量,开发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评分表。将评分表应用于验证集中,绘制ROC曲线进行评价,探讨最佳截断值,以检验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对社区老年MCI的筛查效果。结果:在训练集中,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和Lawton-IADL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教育年限、合并慢性疾病种类、智能产品熟练度、Mo CA、AD8和GDS-15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验证集中,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种类、饮酒史和Lawton-IADL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教育年限、智能产品熟练度、Mo CA、AD8和GDS-15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受试者对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操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对该筛查系统操作设计给出“非常满意”或“满意”占比达91.9%。NC组完成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的总时间中位数为396.0秒,MCI组完成总时间中位数为471.0秒;计算机版GDS-15与纸质版GDS-15得分的一致性分析呈高度正相关(r=0.705,P<0.001);NC组和MCI组在正方体临摹测试、画钟测试、连线测试、记忆图案测试和简单反应时测试各分指标及其完成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构建2种诊断模型,诊断模型一,纳入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二分类和时间变量,结果显示该模型AUC值=0.912,Hosmer-Lemeshow检验P值=0.005;诊断模型二,在诊断模型一的基础上引入受教育年限、智能产品熟练度和纸质版GDS-15,结果显示该模型AUC值=0.917,Hosmer-Lemeshow检验P值=0.101。最终选择模型二中有意义的变量开发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评分表。将诊断模型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正方体临摹测试(P<0.001)、画钟测试的分针位置(P<0.001)、连线测试的第二条连线(P=0.066)、记忆图案测试的水果图案(P=0.011)、简单反应时测试(P=0.076)、连线测试用时(P=0.088)和记忆选择用时(P=0.013),通过其β系数值转换为整数的形式,开发了评分表,并将其应用在验证集中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评分表AUC值=0.878(95%CI:0.836,0.921;P<0.001),其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灵敏度83.5%、特异度82.6%、约登指数0.661、阳性预测值69.1%、阴性预测值91.5%、假阳性率17.4%、假阴性率16.5%。结论: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在筛查社区老年MCI具有较好的筛查性能,其筛查系统的时间效率与操作设计均能满足社区认知筛查要求。
古翠翠[6](2021)在《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对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部功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认知训练三种干预方式对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干预效果。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养老机构中筛选出患有MCI的老年人,将筛选出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四组,分别进行手部功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认知训练实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并分别在实验干预前后对筛选出的MCI老年人的蒙特利尔量表(MoCA)、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量表(IADL)、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握力、反应时、脑电复杂程度进行数据的测试和收集。并通过数理统计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研究结果:1.研究共筛选出64名患有MCI的老年人,手部功能训练组(FT,N=16)、手部功能训练组联合认知训练组(FC,N=16)、认知训练组(CT,N=16),对照组(NT,N=16);实验前对各组的一般性资料进行比较,各组之间在男女比例、年龄、身高、体重上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过程中各组内除特殊情况请假外出缺勤外,无脱落实验者。2.四组基线分析比较在认知功能MoCA总分及各认知领域维度、IADL总分、生存质量SF-36总分、生理和心理健康等八个维度、反应时、握力(左、右)和脑电指标(左、右脑复杂程度)具有同质性,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组内比较结果:FT组干预前后延迟回忆和定向力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力、命名、注意力、IADL总分、SF36总分、生理健康总分(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心理健康总分(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反应时、握力(左、右)和左、右脑脑电复杂程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语言、抽象能力、生理职能、活力和社会功能前后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CT组的抽象能力前后对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力、命名、注意力、语言、反应时及左、右脑脑电复杂程度前后对比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定向力、延迟回忆、IADL总分、SF36总分、生理健康总分、心理健康总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指标、握力(左、右)前后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FC组在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力、语言、延迟回忆、抽象能力、定向力、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反应时、左脑复杂程度前后对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在命名、注意力、IADL总分、SF36总分、生理健康总分(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心理健康总分(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握力(左、右)、右脑复杂程度前后对比存在显着性意义(P<0.05)。对照组注意力12周后与基线水平相比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组间比较结果:FC组与CT组在认知功能MoCA总分和SF36总分组间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在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组间比较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FC组与NT组在视空间、语言、延迟回忆和情感职能比较中具有极显着差性差异(P<0.01)、在命名、IADL总分、注意力和活力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FT与NT组在SF36总分比较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组间两两比较均不存在差异。研究结论:1.12周的手部功能训练、认知训练、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均能提高MCI老年人认知情况,延缓其发展进程,其中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在各项指标的效果最为显着;2.12周手部功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MCI老年人上肢精细动作灵活性、协调性、肌力、生活质量等其他健康指标,认知训练的改善效果略差;3.手部功能训练、认知训练、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均对MCI患者的左、右脑脑电复杂程度产生影响,不同干预形式存在差异,其中手部功能训练、认知训练具有相同的效果,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更能有效改善MCI老年人左脑脑电复杂程度。
周为主[7](2021)在《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进行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作用。构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寻找社会医疗资源分配新思路,便于有针对性的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及家庭进行宣讲教育和健康指导,有效避免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为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安享晚年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展开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研究学习和梳理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因素。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慢性病、睡眠和抑郁等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多种影响因素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Lasso回归模型构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结果本次研究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256例样本,其中男性老年人有2130人,女性老年人有1126人,范围年龄60-92岁。结果显示:(1)老年人MMSE量表均分(23.874±4.247)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人数1217人,患病率为37.4%,其95%CI(0.357,0.390);(2)单因素结果显示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水平、居住地类型、地区分布、婚姻状态)、生活方式(饮酒、社交活动)、慢性病(血压、肝脏疾病、心脏病、风湿病)、睡眠、抑郁、残疾、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包含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水平、居住地类型、地区分布、婚姻状态)、生活行为(社交活动)、慢性病(肝脏疾病、心脏病)、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4)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的ROC曲线评价结果,最佳阈值点为0.337,灵敏度为0.494,特异度为0.825,阳性预测值为0.628,阴性预测值为0.732,AUC值为0.705。结论我国老年人群总体认知功能较低,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占比情况为37.4%,其95%CI(0.357,0.390)。研究发现,增加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排在首位是居住农村,其次是抑郁,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独身的婚姻状态、地区分布。可以降低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有高教育水平、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慢性病出现患病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反而降低,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Lasso回归构建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虽灵敏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可以较为准确地筛查出非病人,存在一定的实用价值。
王一卉[8](2021)在《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根据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分析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从社会因素出发,探究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影响,揭示因果联系。分析男性、女性在不同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水平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构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社会支持、社会参与、生活饮食、性别、伴侣和学历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将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有效预防和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和提高我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为全面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05-2018年的纵向数据。通过描述性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食特征及生活方式特征;运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支持、社会参与、生活饮食、性别、伴侣和学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合Bootstrap统计方法对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在性别、伴侣和学历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1)本文共纳入8016名研究对象。经过平均10.53年的随访调查,在8016名研究对象中有2463名研究对象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结局,发生率为30.73%。其中男性发生率为23.30%,女性发生率为38.42%。(2)社会支持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较差社会支持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较好社会支持状况老年人的1.56倍(95%CI:1.24-1.95),一般社会支持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较好社会支持老年人的1.42倍(95%CI:1.17-1.72)。社会支持得分与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虽然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下降,而较好社会支持得分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较差社会参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较好社会参与的2.75倍(95%CI:2.09-3.61),一般社会参与发生风险是较好社会参与的1.92倍(95%CI:1.47-2.52)。社会参与得分与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05),随着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较好社会参与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4)男性、女性在不同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不同。男性较差社会支持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是较好社会支持的1.63倍(95%CI:1.17-2.27),男性社会支持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16>0.05);女性较差社会支持发生风险是较好社会支持的1.50倍(95%CI:1.08-2.07),女性社会支持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10>0.05)。此外,与较好社会参与相比,男性较差社会参与发生风险是其对照组的3.28倍(95%CI:2.19-4.92);女性较差社会参与发生风险是其对照组的2.31倍(95%CI:1.59-3.34)。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5,非线性P<0.05)存在于男性、女性社会参与得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之间。(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参与、生活饮食、性别、学历对认知功能有直接影响(P<0.001),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58、0.095、-0.032和0.136,假设H2、H3、H4、H6获得支持。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社会参与在性别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08,其95%置信度下的偏差校正Bootstrap置信估计区间为(0.004,0.012)不包含零值,且P<0.001,说明社会参与在老年人不同性别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社会参与在伴侣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23,其95%置信度下的偏差校正Bootstrap置信估计区间为(0.009,0.038)不包含零值,且P<0.001,说明社会参与在老年人有无伴侣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社会参与在学历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47,其95%置信度下的偏差校正Bootstrap置信估计区间为(0.040,0.056)不包含零值,且P<0.001,说明社会参与在老年人是否受过教育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假设H4.2、H5.2、H6.2获得支持。结论:(1)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纵向数据,以社会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得出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2)较低的社会支持水平与我国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高风险密切相关,且社会支持得分与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3)较差的社会参与状况与我国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高风险密切相关,且社会参与得分与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下降趋势。(4)男性、女性社会支持得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随着男性、女性社会支持的增加而减少。男性、女性社会参与得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随着男性、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加而减少。(5)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参与、生活饮食、性别、学历对认知功能有着直接影响,社会参与在性别、伴侣和学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中有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按照总效应值的大小进行排序依次为学历、伴侣、社会参与、生活饮食、性别及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大于社会支持。
刘婷玉[9](2021)在《面向老年人认知障碍干预的智能陪伴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衰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一种生理现象,身体的各部分机能随年龄的渐长呈现下降趋势。多数老年人会在人生进程里,安享晚年生活;然而,对于部分患有非正常老化疾病的老年人而言,疾病带来的病痛使他们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轻度认知障碍,作为老年痴呆的前兆阶段,介于老年人正常老化与老年痴呆的过渡阶段。相关医学研究证明,在该阶段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地缓解病程的进展;后期加强干预的训练强度甚至能够达到强化认知、重塑自我意识的效果。现阶段,科技发展已经能够满足硬件产品搭载相应的干预系统,实现上述干预的功能,因此对具备干预功能的智能陪伴产品的探索具有实践意义。本课题基于轻度认知患者的生理机能研究,挖掘干预产品需求,以提高认知能力、培养定期干预训练习惯、加强肌体康复为目标,将干预训练与人机交互系统融合构建认知、行为干预系统模型,完成对轻度认知障碍干预产品设计领域的探索。文章首先通过对轻度认知障碍、干预训练等资料的调查研究,梳理研究内容核心点,归纳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群体的认知特点以及干预产品需求特点,辅助医疗手段,探究产品设计融合的设计机会点。其次对干预训练的类型、方法、特点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认知干预训练、运动干预训练、多感官训练以及多模式综合干预训练等干预方法较为有效的结论。再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干预产品的需求权重指标进行提取,获得产品的重点需求。接着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干预需求进行分层,挖掘干预产品的最高需求点。结合干预训练模式,建立干预系统结构系统、人机交互框架及设计层面的数据传输信息。最后,归纳面向轻度认知障碍干预的产品设计原则与策略,梳理设计需求点,总结产品设计结构要素。将设计实践落实在智能陪伴产品、智能手环与干预训练界面的设计。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与思路。
周晗[10](2020)在《胶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饮食状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有轻度记忆力损伤而没有达到痴呆临床诊断标准的一种过渡状态。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MCI患病率高于城市老年人。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膳食营养与认知功能相关,但膳食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对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营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地老年人膳食营养现状与MCI的关联及膳食结构对MCI的影响,可为当地老年人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延缓认知功能下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胶州市18个村65-85岁的1405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和外出活动时间;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筛查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根据其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认知功能组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应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评估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其中身高、体重、腰围、小腿围和臀围等指标通过体格检查收集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调查对象三个月内的食物摄入情况,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版)》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水平。采用降维分析法提取研究对象的膳食结构,分析不同膳食结构下营养素摄入差异,并采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Chinese Diet Balance Index,DBI)评价不同膳食结构的膳食质量。以是否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不同食物摄入情况以及不同饮食结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检测研究对象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胆红素、胆固醇等的浓度及血糖、血压水平,并分析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05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1.9±5.3岁,男女性别比例为0.9:1。其中,MCI的患病率为27.0%。认知功能正常组的营养不良风险率和营养不良率均显着低于M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大年龄、较低的MNA-sf得分是老年人MCI的危险性因素(P<0.05);已婚、与配偶或子女一起居住、较高的年纯收入、每天外出活动时间≥1小时为老年人MCI的保护性因素(P<0.05)。对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的各种食物摄入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摄入较高水平的米面、杂粮、禽肉、畜肉、鱼虾蟹、蔬菜、水果、大豆、坚果、奶类食物均可以降低老年人MCI的患病风险(OR=0.5300.837,P<0.05)。通过降维分析法对完成FFQ的全部老年人进行统计,共提取了3种膳食结构,分别是均衡膳食结构,其特征是以畜肉类、蔬菜类、米面类、鱼虾蟹类、水果类、禽肉类食物摄入为主;杂粮薯类膳食结构,其特征是以杂粮类、薯类、大豆及其制品、咸菜、茶水类、禽肉类食物摄入为主;坚果奶类膳食结构,其特征是以坚果类、奶类、油脂、咸菜类、蛋类摄入为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膳食结构中,均衡膳食结构与老年人MCI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OR=0.627,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慢性病患病和年纯收入因素后,依然存在负相关(OR=0.722,P<0.05);其他两种膳食结构与MCI患病风险无关(P>0.05)。三种膳食结构经膳食质量评价发现,均衡膳食结构的因子得分与膳食质量总分(Diet Balance Index-Total score,DBI-TS)(r=0.44)、负端分(Diet Balance Index-Lower bound score,DBI-LBS)(r=0.39)、正端分(Diet Balance Index-Higher bound score,DBI-HBS)(r=0.35)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膳食质量距(Diet Balance Index-Dietary quality distance,DBI-DQD)存在负相关关系(r=-0.22,P<0.05)。结论: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与MCI发生密切相关,MNA-sf得分高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较低。根据老年人膳食习惯提取的三种膳食结构(均衡膳食结构、杂粮薯类膳食结构和坚果奶类膳食结构)提示,均衡饮食结构整体膳食质量较高,其对MCI患病风险具有保护作用。
二、对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1.1 检索人及检索时间 |
1.1.2 检索文献时限 |
1.1.3 检索数据库 |
1.1.4 检索词 |
1.1.5 检索文献类型 |
1.1.6 检索文献量 |
1.2 入组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估 |
2 结果Results |
2.1 有氧运动改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认知功能的可能性作用机制 |
2.1.1 延缓脑区域面积萎缩 |
2.1.2 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
2.1.3 增加大脑血流量 |
2.1.4 提高神经递质水平 |
2.2 有氧运动介入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认知功能的效用 |
2.2.1 急性有氧运动介入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2.2.2 短期有氧运动介入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2.2.3 中长期有氧运动介入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3 讨论Discussion |
(2)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内容 |
2.5 数据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
3.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老人的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是否受损的血锰水平 |
3.3 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3.4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老年人血锰暴露水平 |
4.2 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情况 |
4.3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
4.4 血锰暴露水平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 |
4.5 生化指标在血锰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 |
4.6 血锰暴露水平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关系的研究意义 |
4.7 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锰内暴露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研究结论 |
6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抑郁与社会资本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基于运气学说运用化痰活血法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一、老年MCI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中医古今文献对老年MCI的认识 |
1、病名 |
2、病因病机 |
3、中医药治疗探讨 |
三、现代医学对老年MCI的认识 |
1、病名 |
2、临床诊断 |
3、分型及临床表现 |
4、治疗及预后 |
综述二 五运六气临证思维浅谈 |
一、象与运气 |
1、中医象思维 |
2、象思维与运气学说 |
二、病证与运气 |
三、防治与运气 |
1、开方-开时间 |
2、择方-读运气 |
第一章 老年MCI现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及研究设计 |
2、研究工具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1、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的基本情况 |
2、调查对象生活方式特征的分布情况 |
3、调查对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
4、调查对象遗传史分布情况 |
5、调查对象过敏史分布情况 |
6、调查对象MoCA评分及检出情况 |
7、调查对象健康生活质量情况 |
8、老年MCI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
9、罹患老年MCI与先天五运六气属性的关系 |
10、罹患老年MCI的多因素分析 |
11、罹患老年MCI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三、讨论 |
1、长春地区老年MCI患病现况 |
2、先天运气禀赋与疾病 |
3、调查结果差异 |
4、展望 |
四、小结 |
第二章 化痰活血法治疗痰瘀互结证老年MCI的临床研究 |
一、研究设计 |
二、临床资料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1、治疗方案 |
2、观察指标及疗效性评价 |
3、疗效性观测指标 |
4、统计分析 |
四、结果 |
1、基线资料比较 |
2、认知功能疗效评估 |
3、中医证候疗效评估 |
4、不良反应 |
五、讨论 |
1、立方思想 |
2、庚子年五运六气特点 |
六、小结 |
第三章 化痰活血法治疗老年MCI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1、检索策略 |
2、纳入与排除标准 |
3、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
4、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1、文献检索情况 |
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质量评价 |
4、疗效评价 |
5、安全性评价 |
6、发表偏倚 |
7、利益冲突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
2、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 |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
5、海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HIS) |
6、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量表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5)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在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中止标准 |
2.4 诊断标准 |
3 样本量估算 |
4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评估 |
5 测量指标 |
5.1 人口学基本资料 |
5.2 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 |
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1 训练集分析 |
6.2 验证集分析 |
7 质量控制 |
8 伦理批件和临床试验注册 |
9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受试者基本情况 |
1.1 受试者人口学基本资料比较 |
1.2 受试者神经心理学评估比较 |
1.3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操作满意度评价比较 |
2 计算机版 GDS-15 与纸质版 GDS-15 的一致性分析 |
3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认知测试诊断模型的开发 |
3.1 训练集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认知测试比较 |
3.2 构建诊断模型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开发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评分表 |
4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评分表的验证 |
讨论 |
1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对社区老年MCI筛查的可行性分析 |
1.1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的筛查性能可行性分析 |
1.2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的时间效率可行性分析 |
1.3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的操作设计可行性分析 |
2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诊断模型各变量的权重因素分析 |
3 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筛查性能的影响因素 |
3.1 受教育程度对计算机化认知筛查的影响 |
3.2 智能产品熟练度对计算机化认知筛查的影响 |
3.3 抑郁对计算机化认知筛查的影响 |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计算机化认知筛查系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对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功能训练 |
(二)认知训练 |
(三)老年人 |
(四)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毕生发展理论 |
(二)具身认知理论 |
(三)生理解剖基础 |
(四)关于量表的选择依据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
(二)认知训练的研究现状 |
(三)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 |
(四)运动训练对认知影响的研究现状 |
(五)文献综述评述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样本筛选条件 |
(二)样本量的估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数理统计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一、实验人群一般资料比较 |
二、不同干预形式对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心理指标的干预效果 |
(一)认知功能对比结果 |
(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对比结果 |
(三)生活质量对比结果 |
三、不同干预形式对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生理指标的干预效果 |
(一)反应时对比结果 |
(二)握力对比结果 |
(三)脑电复杂程度对比结果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不同干预形式对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心理指标的干预效果分析 |
(一)不同干预形式对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 |
(二)不同干预形式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 |
(三)不同干预形式对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
三、不同干预形式对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生理指标的干预效果分析 |
(一)不同干预形式对反应时的效果分析 |
(二)不同干预形式对握力的效果分析 |
(三)不同干预形式对脑电复杂程度的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
附录三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一、数据与方法 |
二、研究变量说明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1.2.2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研究 |
1.2.3 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其他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对象 |
2.3 变量选取 |
2.3.1 因变量 |
2.3.2 解释变量 |
2.3.3 控制变量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研究法 |
2.4.2 描述性分析法 |
2.4.3 Cox比例风险回归 |
2.4.4 剂量反应分析 |
2.4.5 结构方程模型 |
2.5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1.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3.1.2 研究对象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
3.2 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Cox回归分析 |
3.2.1 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
3.2.2 社会支持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Cox回归分析 |
3.2.3 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Cox回归分析 |
3.2.4 不同性别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Cox回归分析 |
3.3 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
3.3.1 社会支持得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
3.3.2 社会参与得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
3.3.3 男性、女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
3.4 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
3.4.1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的构建 |
3.4.2 结构方程模型的适配度评价 |
3.4.3 模型各相关因素间的路径分析 |
3.4.4 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各因素影响效应分解及中介效应分析 |
3.4.5 验证假设 |
第四章 讨论 |
4.1 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 |
4.2 社会支持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
4.3 社会参与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
4.4 不同性别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
4.5 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
4.5.1 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及结果比较 |
4.5.2 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效应分析 |
4.5.3 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面向老年人认知障碍干预的智能陪伴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居家养老需求扩大 |
1.1.2 认知干预康复关注度低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状态 |
1.3.2 干预训练研究成果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创新点与关键问题 |
第二章 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类型与特征 |
2.1.1 轻度认知障碍诊断依据 |
2.1.2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类型 |
2.1.3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特征分析 |
2.2 干预训练 |
2.2.1 干预训练的意义 |
2.2.2 认知干预概念 |
2.2.3 运动干预概念 |
2.3 层次分析法 |
2.4 干预训练产品调查 |
2.5 5G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干预系统构建 |
3.1 干预训练研究 |
3.1.1 干预训练的分类及特点 |
3.1.2 干预训练需求匹配研究 |
3.1.3 干预训练场景规划 |
3.2 面向认知障碍干预的产品指标体系构建 |
3.2.1 建立干预需求层次结构模型 |
3.2.2 构建判断矩阵与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
3.2.3 分析评价结果 |
3.3 老年人行为干预系统人机交互模型 |
3.3.1 干预系统人机双向协作学习构建 |
3.3.2 干预系统人机交互模型构建 |
3.4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干预系统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老年轻度认知障碍干预的产品设计研究 |
4.1 老年人智能陪伴产品设计基本原则 |
4.1.1 “符合人机”的产品设计原则 |
4.1.2 智能陪伴产品设计策略 |
4.2 面向老年认知障碍干预的产品设计实践 |
4.2.1 智能陪伴产品设计 |
4.2.2 穿戴式智能手环产品设计 |
4.2.3 干预系统训练界面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面向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干预的产品调研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10)胶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饮食状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样本量计算方法 |
1.2 研究对象及纳入排除标准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伦理学要求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1.1 胶州市农村老年人的一般特征 |
2.1.2 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一般特征分析 |
2.1.3 不同认知功能状态农村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分析 |
2.1.4 不同认知功能状态农村老年人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
2.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单因素logistic分析 |
2.3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第二章 饮食状况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关联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纳入排除标准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 伦理学要求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单一食物摄入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
2.1.1 不同认知功能状态下的食物摄入水平 |
2.1.2 饮食摄入与认知功能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2 膳食结构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
2.2.1 膳食结构的建立 |
2.2.2 三种膳食结构因子得分四分位数下的一般特征分布 |
2.2.3 三种膳食结构因子得分四分位数下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分布 |
2.2.4 三种膳食结构因子得分与MCI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对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J]. 杨椅,王坤,刘恒旭,张庭然,卢文云,陈佩杰,罗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9)
- [2]中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血锰与认知功能受损关联性研究及某些生化指标中介效应分析[D]. 王振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资本、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李思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运气学说运用化痰活血法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D]. 刘淼.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认知障碍快速筛查系统在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应用研究[D]. 杨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手部功能训练联合认知训练对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研究[D]. 古翠翠.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7]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D]. 周为主. 沈阳医学院, 2021(09)
- [8]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影响[D]. 王一卉. 兰州大学, 2021(11)
- [9]面向老年人认知障碍干预的智能陪伴产品设计研究[D]. 刘婷玉.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10]胶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饮食状况的调查研究[D]. 周晗. 青岛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