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面对交际中的尴尬(论文文献综述)
侯睿哲[1](2021)在《妙语化窘》文中指出生活交际不全是坦途,更多的是窘境。当你身处窘境时,不妨用口才来救赎自己,化窘为夷,化窘为乐。兴象解窘有一年冬天,着名表演艺术家牛犇在黄河边拍《矮教练与高中锋》。有一场戏是饰演教练的牛犇追赶中锋至黄河边,设定是追到黄河边缘为止。实拍时,导演忘了喊停,追到岸边的牛犇脚下一滑,人即落入黄河的湍流之中。幸亏牛犇还识点儿水性,才被活着救上来。尽管他已死里逃生,但大家仍被吓得不轻,不敢想象后果。这时,一身湿漉漉、冻得发抖的牛犇却说:"黄河是母亲河呀,母亲怎么会不吝惜儿子的生命,怎么能忍心将我呼唤‘去’呢。"
闫佳琪[2](2020)在《“还行”、“凑合”、“一般”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还行”、“凑合”、“一般”三者用于对事物及情况进行评述时都含有将就和勉强的意思,在日常对话及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会产生偏误甚至混淆。所以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得出教学建议,希望研究成果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全文划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选文动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前人的研究概述,以及本文写作的意义。第二章从语义角度对“还行”、“凑合”、“一般”进行辨析,找出相同之处和差异所在,在此基础上确定三者的语义特征。第三章从语法角度进行讨论,具体讨论了“还行”、“凑合”、“一般”与副词共现的情况,在句中的位置,以及有无重叠等语法问题。第四章从语用角度进行讨论,分别讨论了三者的语用动机以及在交际过程中的表达功能。第五章讨论三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并给出教学建议。
苏琳[3](2020)在《三方交际中的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以和谐管理模式为视角》文中认为三方交际是日常交流的常态,然而大部分对于人际关系的研究都基于交际双方的假设。本文以Spencer-Oatey提出的和谐管理模式为理论框架,以电视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中三方交际的话语为语料,共收集71期节目中,第三方作为关系管理所采取的81次挽救行为,其中面试官挽救次数为50次,主持人(Mr.Job)挽救次数为31次。旨在研究在三方交际过程中,在场的旁听者,即第三方采取哪些策略去管理人际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作为挽救者的第三方通常采取三种超策略管理人际关系,分别为趋同策略,趋异策略以及转移策略。三个超策略可通过认知、身份以及情感等三个方面细划分为13个子策略。在运用超策略同时,第三方也搭配相应的缓和语使用。根据身份的划分,在场的第三方可以分为面试官与主持人(Mr.Job),当身份不同的第三方作为挽救者时,所采取的管理策略也有所不同。面试官采取的策略比较单一,相比于主持人更为直接,而主持人采取的策略较面试官更间接多样。通过分析发现,导致使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其和谐取向以及语境变量有关。
刘畅[4](2019)在《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人机口译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面对源语言社交语用失误时,人工智能口译在语用表现、文化转换和面子平衡等方面不如真人口译灵活,难以被交际者所接受。因此,口译人员在人机翻译协作中应保持批判意识,灵活采用口译策略,使跨文化交际尽量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娜迪热·多力坤[5](2019)在《汉语水平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留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中亚留学生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上的文化使者。我国各所高校应珍惜留学生教育带来的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培养一批能以积极、包容性的心态认同并学习中国文化的文化使者,为中国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中国高校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学内容大部分侧重于汉语水平的培养上,跨文化交际课程还是以介绍理论知识为主。大家好像普遍认为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高,相应的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比较强。但是,目前关于汉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很少,这种假设是否合理还有待研究。因此,笔者在本文通过实证性的研究试着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相关的八项能力现状如何?第二,中亚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有何联系?第三,本文中的实证性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提高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何启发?本文中笔者把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了以问卷调查及访谈为主的实证性研究。该问卷参考的是钟华、白谦慧和樊葳葳在Byram(1997)和文秋芳(1999)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的基础上编制而来的自评问卷。问卷中把汉语水平考试(HSK)等级作为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参照来使用,并从八个层面来评价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1)中亚留学生目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各项要素中,中亚留学生除了在语篇能力和跨文化知识方面低于中等水平之外,其他六项要素方面都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一点的水平。其中跨文化态度方面的得分最为理想。(2)中亚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有正相关性,汉语水平越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越强。以不同汉语水平考试(HSK)等级作为变量分析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发现,留学生汉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呈现出正相关性,尤其体现在总体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以及跨文化知识方面。通过进行访谈了解中亚留学生目前的跨文化交际情况,并结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笔者对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在本文的最后笔者还就本研究的不足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做出了相关说明。
韩笑[6](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文中指出在对外汉语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应运而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仅有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而且文化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彼此交融。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积极培养自己以"情感—认知—行为"为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收获到更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黄琦琦[7](2017)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泰体态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交流也在逐渐的增加。但是随着这种跨文化交际的增加,由于语言不通带来的障碍也非常多。本文旨在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的研究,尤其是中泰体态语差异的研究,以方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合理的使用体态语来弥补语言不通带来的交际障碍。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其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中泰体态语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研究方法。第二章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泰体态语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本章主要阐述了体态语的一些特征和在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从而让我们了解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中泰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差异,本章主要结合实例探究中泰两国体态语的差异。第四章中泰体态语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障碍及解决办法,本章主要介绍了体态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及了解体态语带来交际障碍和如何合理的解决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带给我们的交际障碍。结语,该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做了总结,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夏敏[8](2017)在《冲突性话语发展阶段语言研究 ——以剧本《雷雨》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与日常生活会话极其相似的剧本语言为研究对象,提取《雷雨》当中的冲突对话,运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解释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在整体描述冲突话语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冲突的第二个阶段——发展阶段——的语言所具有的言语行为、语言形式及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对冲突在起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结束阶段三个部分的话轮数量与出现频次的稳定性作比对分析,发现发展阶段的展开长度最突出,发展阶段在整个冲突话语的对话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集中视角观察发展阶段的语言情况。本文梳理出冲突展开阶段的言语行为类型及出现频率,出现次数最多的前三类言语行为分别是:指责(25%)、告知(20%)、提问(9%),最少的是劝阻类(2%)。在发展阶段,反问句、威胁性话语、詈骂语等都是对话中常出现的表现情绪愤怒、不满的语言方式。本文运用耶夫·维索尔伦的语境相关构成成分理论,从物理、社交和心智三个方面来解释在冲突的展开阶段冲突者所做出的不同语言选择。冲突发展阶段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语言类的话语表达又分别有其不同的语用功能,但共同点是都能表达负面情绪,非语言类主要通过表情和动作起辅助表达的作用。《雷雨》冲突性话语发展阶段语言特征鲜明,尤其具有较为突出的激烈性和伤害性特征。
米肃楠[9](2014)在《话语“刻意曲解”的多维度研究》文中指出刻意曲解(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会话交际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来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何自然申智奇2004)的话语诠释。它不同于误解中的无意信息的传递。本文以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误解和刻意曲解的研究成果,集中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刻意曲解的产生和刻意曲解在话语理解多维度研究中的具体作用。其中,刻意曲解产生是本文重点。我们认为,导致刻意曲解产生的根源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比如说话人维度、语境维度和功能维度。本文的主要成果在于,从多维度出发,研究话语“刻意曲解”的理解,包括其具体作用的呈现、分析和分类。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为人们进行更为有效地交流提供参考。
谢雯瑾[10](2013)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教学的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学外语的教学中,刻板的教材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际方面的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传入交际法,瞬间吸引了各界广泛的关注。笔者最近几年来一直坚持运用交际法理论来引导具体的外语口语教学工作,成效略微显现。本文系统地研究、总结并分析了交际法,在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方面循序渐进地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授课方式。
二、如何面对交际中的尴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面对交际中的尴尬(论文提纲范文)
(1)妙语化窘(论文提纲范文)
兴象解窘 |
自黑破窘 |
巧释化窘 |
(2)“还行”、“凑合”、“一般”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概况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还行”、“凑合”、“一般”的语义特征 |
2.1 “还行”、“凑合”、“一般”的语义特征 |
2.2 “还行、凑合、一般”的语义特征对比 |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还行”、“凑合”、“一般”的句法特征 |
3.1 “还行”、“凑合”、“一般”的句法功能 |
3.2 “还行”、“凑合”、“一般”和副词的共现情况 |
3.3 “还行”、“凑合”、“一般”的重叠式 |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还行”、“凑合”、“一般”语用功能分析 |
4.1 “还行”、“凑合”、“一般”在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动机 |
4.2 “还行”、“凑合”、“一般”的语用作用 |
4.3 “还行”、“凑合”、“一般”的表达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还行”、“凑合”、“一般”的教学策略 |
5.1 “还行”、“凑合”、“一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 |
5.2 针对“还行”、“凑合”、“一般”进行教学的注意事项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三方交际中的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以和谐管理模式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语料描述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方法 |
六、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
一、礼貌策略研究 |
二、人际关系管理研究 |
第二节 国内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
一、礼貌研究 |
二、人际关系管理研究 |
第三节 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和谐管理模式概述 |
一、和谐管理模式的提出 |
二、和谐管理模式的构成 |
第二节 威胁和谐关系的行为 |
一、和谐管理视角下的言语行为威胁 |
二、威胁和谐管理的五大域 |
第三节 人际和谐管理策略 |
第四节 三方交际中的和谐管理策略 |
一、三方交际人中际和谐管理策略 |
二、人际和谐管理策略与缓和语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方交际中面子管理策略分析 |
第一节 素质面子管理策略分析 |
一、面试官管理策略 |
二、主持人管理策略 |
第二节 身份面子管理策略分析 |
一、面试官管理策略 |
二、主持人管理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方交际中社交权管理策略分析 |
第一节 平等权管理策略 |
一、面试官管理策略 |
二、主持人管理策略 |
第二节 交往权管理策略 |
一、面试官管理策略 |
二、主持人管理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方交际中和谐管理策略使用对比分析 |
第一节 面试官与主持人(Mr.Job)策略使用分析对比 |
一、面试官管理策略使用频次 |
二、主持人(Mr.Job)管理策略使用频次 |
三、面试官与主持人(Mr.Job)策略使用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影响人际关系策略使用的因素 |
一、和谐取向 |
二、语境变量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人机口译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机口译对比:以面对源语言的社交语用失误为例 |
1.1 源语言的语用失误与口译策略分析 |
1.2 人机口译结果对比 |
1.3 人机口译差异对比分析 |
1.3.1 语用表现差异 |
1.3.2 跨文化表现差异 |
1.3.3 情感表现差异 |
2 人机口译对比的启示 |
2.1 明确人机特点,正视短板 |
2.2 人机各施所长,理性协作 |
3 结束语 |
(5)汉语水平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理由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现状 |
1.4.2 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现状 |
1.4.3 语言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
1.4.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 研究方案设计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2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 |
2.1 样本分析 |
2.2 数据处理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小结 |
3 中亚留学生汉语水平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分析 |
3.1 数据处理方法 |
3.2 对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小结 |
4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状况及问题分析 |
4.1 访谈对象的选择 |
4.2 受访者跨文化交际情况 |
4.3 受访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的描述 |
4.4 受访者对跨文化交际难点的描述 |
4.5 受访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的描述 |
4.6 受访者对汉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的描述 |
4.7 受访者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的描述 |
4.8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
5 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建议 |
5.1 根据学生不同汉语水平进行分层培养 |
5.2 提高留学生语篇能力和跨文化知识方面的能力 |
5.3 制定有针对性的测评方式 |
5.4 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
6 总结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问卷(中文版) |
附录 2 ?самооценка способности к интеркультурной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студентов из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
附录 3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状况访谈提纲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影响 |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情感—认知—行为”模式 |
四.结语 |
(7)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泰体态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法 |
(三)实证研究法 |
四、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泰体态语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
一、体态语的含义和特点 |
(一)体态语的含义 |
(二)体态语的特点 |
二、中泰体态语研究的必要性 |
三、中泰体态语研究的作用 |
(一)减少语言不通带来的障碍 |
(二)让交际变得简单 |
第三章 中泰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差异 |
一、见面、辞别时动作的差异 |
二、用餐礼仪的差异 |
三、表情的差异 |
四、日常行为中的其它禁忌 |
第四章 中泰体态语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
一、体态语交流的障碍 |
(一)文化礼仪造成交际的冲突 |
(二)“文化定势”和文化偏见造成交际的冲突 |
(三)表达方式造成交际的冲突 |
二、避免障碍的方式 |
(一)熟悉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特征 |
(二)理解所在国的文化价值观念 |
(三)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冲突性话语发展阶段语言研究 ——以剧本《雷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及意义 |
1.2 基本概念 |
1.2.1 冲突性话语的定义 |
1.2.2 话轮及其定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冲突话语研究现状 |
1.3.2《雷雨》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雷雨》冲突性话语的三个阶段 |
2.1 起始阶段 |
2.1.1 语言引发 |
2.1.2 事件引发 |
2.2 发展阶段 |
2.2.1 展开方式 |
2.2.2 展开长度 |
2.3 结束阶段 |
2.3.1 退让 |
2.3.2 妥协 |
2.3.3 强势结束 |
2.3.4 客观环境终止 |
小结 |
3 冲突发展阶段的言语行为类型 |
3.1 提问行为 |
3.2 告知行为 |
3.3 指令行为 |
3.4 其他 |
小结 |
4 影响冲突发展阶段话语的因素 |
4.1 物理方面的影响 |
4.2 社交方面的影响 |
4.3 心智方面的影响 |
小结 |
5 冲突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 |
5.1 语言形式及其特征 |
5.1.1 语言形式 |
5.1.2 语言形式的特征 |
5.2 非语言形式 |
5.2.1 表情 |
5.2.2 肢体动作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话语“刻意曲解”的多维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刻意曲解的国外研究现状 |
一、 Fisher 的假装理解失败 |
二、 Weigand 的有计划的误解 |
三、 Dascal 的非常规误解 |
四、 Tzanne 的有意的误解 |
第二节 刻意曲解的国内研究现状 |
一、 语用学中的相关研究现状 |
二、 逻辑学中的相关研究现状 |
三、 修辞学中的相关研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 |
一、 言语行为理论简介 |
二、 言语行为理论对刻意曲解的影响 |
第二节 关联理论 |
一、 关联理论简介 |
二、 关联理论与刻意曲解的联系 |
第三节 面子理论 |
一、 面子理论简介 |
二、 面子理论在刻意曲解中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说话人维度 |
第一节 说话人话语表达的经济性 |
第二节 说话人话语表达的不确定性 |
一、 说话人的语用模糊 |
二、 说话人的间接言语行为 |
三、 说话人的会话含义 |
四、 说话人的修辞语言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语境维度 |
第一节 语境概述 |
一、 语境的概念 |
二、 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作用 |
第二节 语境与刻意曲解 |
一、 语境信息缺省 |
二、 语境信息突显 |
三、 认知语境差异 |
四、 文化语境差异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功能维度 |
第一节 语篇功能 |
一、 语篇衔接模糊 |
二、 语篇强调模糊 |
第二节 语用功能 |
一、 制造幽默 |
二、 摆脱困境 |
三、 维护面子 |
四、 避免冲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深层解读 |
第一节 刻意曲解的交际目的 |
一、 说话人的交际目的 |
二、 受话人的交际目的 |
第二节 刻意曲解的两方面应用 |
一、 广告应用 |
二、 教学应用 |
本章小结 |
结论 |
研究成果 |
研究不足与未来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教学的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生外语口语的现状 |
1. 较低的热情度 |
2. 抓住每一个增强外语口语的时机 |
3. 交流技巧的稀缺 |
二高中外语口语教学中加入沟通策略 |
1. 引导学生使用沟通策略 |
2. 着重关注交际策略培训及应用 |
3. 改进传播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
四、如何面对交际中的尴尬(论文参考文献)
- [1]妙语化窘[J]. 侯睿哲. 幽默与笑话, 2021(05)
- [2]“还行”、“凑合”、“一般”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 闫佳琪. 吉林大学, 2020(08)
- [3]三方交际中的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以和谐管理模式为视角[D]. 苏琳.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4]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人机口译对比分析[J]. 刘畅.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5]汉语水平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为例[D]. 娜迪热·多力坤.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 韩笑. 文学教育(上), 2019(01)
- [7]跨文化交际中的中泰体态语研究[D]. 黄琦琦.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8]冲突性话语发展阶段语言研究 ——以剧本《雷雨》为例[D]. 夏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9]话语“刻意曲解”的多维度研究[D]. 米肃楠. 黑龙江大学, 2014(11)
- [10]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教学的技巧[J]. 谢雯瑾. 学园, 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