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泌尿外科学会2003年年会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张继伟[1](2021)在《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全球约有7240万人受生育问题的困扰,特发性弱精子症占24%~30%。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方面有一定优势。金龟毓麟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经验方,具补肾填精,疏肝通络功效,对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具有一定疗效,但未对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其作用机制亦尚未明确。故设计本课题以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分为以下3个部分:研究1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患者124例,均于2019年12月-2020男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均符合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纳排标准。采用SAS软件产生随机编码,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试验组给予金龟毓麟方(制龟甲15g、郁金12g、柴胡12g,熟地黄15g、鹿角胶6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生麦芽12g、鸡血藤10g、炙甘草6g)。服用方法:每日2次,一次1袋。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国药准字:H19990372),服用方法:每次10ml,每日3次。两组用药12周,随访4周。主要疗效指标包括前向运动精子(PR)、精子总活力(PR+NP);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评分、精子浓度、精液量、受孕率。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CREA)、心电图,入组前和观察完成后各检查一次。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124例,共脱落11例,其中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7例,总脱落率为8.87%。本研究有效性分析只针对符合方案集(P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主要疗效指标:(1)PR级精子: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后PR级精子活力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可提高PR级精子活力(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均可显着提高PR级精子活力(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在提高PR级精子活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在提高PR级精子活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PR+NP级精子: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后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可提高PR+NP级精子活力(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均可提高PR+NP级精子活力(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2周后试验组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次要疗效指标:(1)中医证候评分: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可显着降低中医证候评分(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精液量: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液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分别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液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精子浓度: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子浓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分别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改善精子浓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受孕率: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受孕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时期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分别治疗4周、8周、12周后在受孕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共发生7例轻度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发生4例,对照组3例,以上不良事件均为轻度,不适症状在给予指导服用方法后自行缓解,未见不良反应。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CREA)、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金龟毓麟方在提高特发性弱精子症PR级和PR+NP级精子活力及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左卡尼汀口服液,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金龟毓麟方在治疗肾虚肝郁型特发性弱精子症方面安全有效。研究2金龟毓麟方对奥硝唑诱导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目的:观察金龟毓麟方对奥硝唑(Omidazole,ORN)诱导的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精液质量、睾丸和附睾重量及病理形态、性激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龟毓麟方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左卡尼汀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给予1mL/100g 0.5%的CMC-Na溶液;模型组;400mg/(kg·d)ORN;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4.9g 生药/kg·d+400 mg/(kg.d)ORN;金龟毓麟方中剂量组:9.7g生药/kg·d+400mg/(kg·d)ORN;金龟毓麟方高剂量组:19.4g 生药/kg.d+400mg/(kg.d)ORN;左卡尼汀组 100mg/(kg·d)+400mg/(kg·d)ORN。灌胃时间:实验组上午给予400mg/(kg.d)ORN,下午给予金龟毓麟方浓缩液,灌胃28天。末次给药断食24小时后,腹腔麻醉称体重,取睾丸及附睾称重,计算附睾、睾丸系数。左侧附睾尾部制备附睾匀浆,温浴评估精子活力。大鼠右侧附睾、睾丸固定染色。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性激素(FSH、LH、T)、肝肾功(ALT、AST、UREA、BUN、CREA)。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饮食无明显改变,体毛浓密光泽,活动度良好,精神状态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饮食减少、体毛疏松,光泽度下降,活动度方面部分可见少动、运动迟缓,精神倦怠、萎靡或见易怒,大便稀溏,小便色黄。左卡尼汀组大鼠饮食增加,精神状态较好,活动灵敏,小便颜色正常,大便偶有偏稀。金龟毓麟方组各大鼠饮食较模型组食量增加,体毛疏松但有光泽、活动度较模型组运动量增加,精神状态较模型组灵敏、部分可见易怒现象,大便质地好转,小便颜色恢复正常。中、高剂量组精神状态和饮食量较低剂量组改善明显。2.金龟毓麟方对大鼠精子质量的影响:(1)大鼠精子活力: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左卡尼汀组在提高PR级精子、PR+NP级精子活力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提高PR+NP级精子方面优于左卡尼汀组(P<0.05)。(2)大鼠精子浓度: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精子浓度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大鼠睾丸、附睾重量及脏器指数变化:(1)大鼠睾丸变化情况: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睾丸重量、睾丸系数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附睾变化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附睾重量、附睾脏器系数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高剂量组可增加附睾重量与附睾系数(P<0.05)。4.金龟毓麟方对大鼠肝肾功的影响: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肝肾功能(ALT、AST、UREA、BUN、CREA)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400 mg/(kg·d)ORN灌胃28天,对大鼠体重、睾丸重量及脏器指数、精子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附睾损伤,造成大鼠精子活力下降。2.金龟毓麟方可改善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附睾损伤,提高大鼠精子活力,对大鼠肝肾功能(ALT、AST、UREA、BUN、CREA)及性激素(FSH、LH、T)无明显影响,初步验证了金龟毓麟方治疗弱精子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3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研究金龟毓麟方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的作用机制目的:从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角度探讨金龟毓麟方治疗弱精子症的机制,进一步揭示ORN所致弱精子症大鼠的机制以及金龟毓麟方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龟毓麟方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灌胃取材等同研究2。精子氧化应激检测采用SOD、MDA及GSH-Px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精子线粒体功能检测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与流式细胞仪检测;采用ATP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精子线粒体ATP含量。精子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检测: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精子Pink1、Parkin、p62 和 LC3 Ⅱ/Ⅰ、TOM20、Beclin 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精子氧化应激指标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附睾精子中MDA含量升高(P<0.01),SOD与GSH-Px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附睾精子中MDA含量均降低(P<0.05),SOD与 GSH-Px 含量均升高(P<0.05,P<0.01)。2.大鼠精子线粒体功能指标变化:(1)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精子线粒体MMP下降明显,精子早期凋亡率增加(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各组可升高MMP,降低精子早期凋亡率(P<0.05,P<0.01)。(2)线粒体ATP: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精子线粒体ATP含量显着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提高精子线粒体ATP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可提高精子线粒体ATP含量(P<0.01)。3.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变化:(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ink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可降低Pink1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ark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高剂量组可降低Parkin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6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高剂量组可增加p6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C3 mRNA及LC3 Ⅱ/Ⅰ蛋白表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高剂量组LC3 mRNA及LC3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01)。(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OM20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TOM20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低剂量组TOM20蛋白表达增高(P<0.05)。(6)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eclin 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龟毓麟方低剂量、高剂量组Beclinl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01)。结论:1.400mg/(kg·d)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线粒体 MMP 与 ATP 下降,导致 Pink1、Parkin、LC3-Ⅱ/LC3-Ⅰ、BeclinlmRNA 及蛋白表达上调,p62、TOM20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提示ORN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精子线粒体自噬激活。2.金龟毓麟方可减轻弱精子症大鼠精子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精子线粒体MMP 与 ATP 水平,下调 Pink1、Parkin、LC3-Ⅱ/LC3-Ⅰ、Beclin1mRNA 及蛋白表达,上调p62、TOM20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金龟毓麟方通过抑制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路改善精子活力。
苏原[2](2019)在《基于古今文献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系统检索和整理涉及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古今文献,深入挖掘其临床用药规律,为慢性前列腺炎外治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系统评价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临床用药规律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79~2018年)、万方数据库(1989~2018年)和中文科技数据库维普资讯(1989~2018年)为现代文献检索源,以中华医典为古代文献检索源,检索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关文献。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出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用药规律。2.系统评价:全面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ce图书馆数据库近18年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严格筛选出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借助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临床用药规律研究:(1)共检索到303首方剂,涉及中药275味中药,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数总计2510次。频次在30次以上的药物共有25味,依次为黄柏、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大血藤、桃仁、大黄、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红花、赤芍、泽兰、乳香、莪术、野菊花、甘草、萆薢、延胡索、金银花、川楝子、三棱、没药、虎杖、皂角刺。(2)在药物药性中,寒性药物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28.9%。其次为平味,占总频次的22.5%。药味上,苦味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42.9%。其次为辛味,占总频次的24.7%。在药物归经中,归肝经的药物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26%。其次为胃经,占总频次的16.8%。按药物功效分类来看,清热药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39.7%。活血化瘀药频次次之,占总频次的30.5%左右。2.系统评价:共纳入文献24篇,涉及病例2423例。其中低质量文献23篇,高质量文献1篇。经Meta分析,中药外治法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对文献数大于6的亚组做漏斗图分析均欠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最为常用,其中黄柏、败酱草、蒲公英使用频次较高;在药性方面,善用寒性药、平性药,尤以寒性药居多;在药味方面,苦、辛、甘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肝经、胃经、心经、脾经和大肠经药为主。2.文献的系统评价基本确定中药外治法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存在发表偏倚,某些指标下纳入文献异质性明显等原因,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今后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宁鹏飞[3](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罗先武[4](2018)在《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实施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内涵的认知,探讨影响医护人员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2.调查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3.调查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快速康复外科的认知水平、快速康复外科实施障碍与快速康复外科应用现状之间的相关性;4.针对快速康复外科在国内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策略,为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制定推广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问卷收集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内涵的认知、快速康复外科实施障碍、快速康复外科应用现状方面的资料。1.定量调查: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40所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中的352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2月~2017月12月利用自制的问卷对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快速康复外科的认知水平、快速康复外科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因素,快速康复外科在腹部外科开展应用的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2.定性访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若干名医护人员为访谈对象,利用事先拟定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其进行深入访谈,收集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实施过程中面临障碍因素的定性资料。质性访谈样本量的计算以访谈结果不再出现新的主题,资料已达到饱和为止。3.资料录入与分析方法:收集到的资料使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和MLwiN等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的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定性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资料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出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1.问卷的信效度: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32,问卷总体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43,认知水平部分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19,实施障碍部分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78,应用现状部分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60;问卷的内容效度比为0.986。2.咨询专家的年龄为36~63岁,平均年龄为49.33±7.83岁。经统计学分析,12名咨询专家对问卷内容的平均熟悉程度系数为0.874,专家判断系数为0.890,最后计算出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2。3.本次共发放问卷3520份,收回问卷3280份,问卷的总体应答率为93.20%,其中腹部外科医生的应答率为77.7%,腹部外科护士的应答率为93.2%。有效问卷为3077份,有效率为93.8%。4.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的认知(1)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倡导的优化措施认同度较高的前五项依次为:98.99%的医护人员同意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宣教和术后康复指导;90.19%的医护人员同意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85.38%的医护人员同意术后应尽早为病人拔除留置导尿管;84.24%的医护人员同意手术过程中为病人使用保暖床垫或保温毯;80.44%的医护人员同意如病人生命体征正常,术中、术后应限制液体输入。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倡导的优化措施认同度较低的前五项依次为:55.44%的医护人员不同意病人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46.51%的医护人员不同意腹部手术病人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44.46%的医护人员不同意术后1天内为病人拔除胃肠减压管;43.97%的医护人员不同意腹部手术病人术前不常规行肠道准备;43.84%的医护人员不同意病人术后4小时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医生、护士对快速康复外科倡导的6个围手术期优化措施的认知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做好充分的术前宣教和术后康复指导、提高手术室室内温度、术中限制液体输入、术后尽早拔除胃肠减压管、术后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快速康复外科倡导的另外11个优化措施中,医生、护士的认知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快速康复外科认知水平的总得分为12.15±3.70,各条目均分为0.72±0.22。各维度的条目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术中管理得分为0.80±0.26,术前准备得分为0.69±0.25,术后康复得分为0.68±0.26。分层分析显示:腹部外科医生快速康复外科认知水平的总得分为12.30±3.47,各条目均分为0.72±0.20;各维度条目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术中管理得分为0.86±0.21,术前准备得分为0.69±0.25,术后康复得分为0.68±0.24。腹部外科护士快速康复外科认知水平的总得分为12.09±3.79,各条目均分为0.71±0.22,各维度条目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术中管理得分为0.78 ±0.27,术前准备得分为0.69 ± 0.25,术后康复得分为0.68 ±0.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分布、医院性质、性别、科室、年龄、学历、职称、参加工作年限、专科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FTS培训等医护人员的快速康复外科认知水平总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快速康复外科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有职称、科室类别、专科工作年限、医护人员是否参加过快速康复外科培训。5.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推广应用面临的障碍因素(1)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认为阻碍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分别是:84.82%的医护人员认为每个病人具体病情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实施快速康复外科;76.57%的医护人员认为快速康复外科推广和普及程度不够;73.97%的医护人员认为未形成具体疾病的快速康复外科实践指南;73.77%的医护人员认为医院缺乏多学科合作团队;72.31%医护人员认为对快速康复外科缺乏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显示:医生认为阻碍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82.76%的医生认为每个病人具体病情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实施快速康复外科;72.499%的医生认为快速康复外科推广和普及程度不够;70.60%的医生认为未形成具体疾病的快速康复外科实践指南;68.12%的医生认为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缺乏深入的学习和了解;67.30%的医生认为担心术后出现并发症,引起医患纠纷。护士认为阻碍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85.61%的护士认为每个病人具体病情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实施快速康复外科;78.12%的护士认为快速康复外科推广和普及程度不够;76.59%的护士认为医院缺乏多学科合作团队;75.25%的护士认为未形成具体疾病的快速康复外科实践指南;73.90%的护士认为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缺乏深入学习和了解。将三甲医院腹部外科的医生、护士对开展快速康复外科障碍因素的认识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医生、护士在四个快速康复外科实施障碍因素上的认识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快速康复外科主要靠医生推动,其他人员起辅助作用;医院缺乏相应政策支持快速康复外科的开展;未形成具体疾病的快速康复外科实践指南;担心快速康复外科术后出现并发症,引起医患纠纷。(2)质性访谈结果:运用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12名访谈对象的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后提炼出国内阻碍快速康复外科推广应用的障碍因素主要来自于六个方面:多学科之间协作困难、医护人员对待快速康复外科的观念有待转变、病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快速康复外科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国内缺乏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国内社区和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等。6.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开展应用的现状(1)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开展应用的情况:完全开展的项目从高到低依次为:84.53%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完全开展了术前充分宣教和康复指导;48.29%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45.24%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为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尽早拔除导尿管;41.14%的医护人员所在医院提高了手术室室内温度;39.13%的医护人员所在医院手术过程中为病人使用了保暖床垫或保温毯。完全未开展的项目从高到低依次为:72.83%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完全未开展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38.51%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完全未开展腹部手术病人术前不常规行肠道准备;38.48%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完全未开展术后4小时让病人开始进食流质饮食,33.47%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完全未开展腹部手术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31.55%的医护人员所在科室完全未开展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2)快速康复外科在腹部外科开展应用情况的总得分为18.43±6.83,各条目均分为1.08±0.40;各维度条目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术中管理为1.11±0.61,术后康复为1.10±0.46,术前准备为1.08±0.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地域分布、科室、是否参加过快速康复外科培训的医护人员快速康复外科应用情况的得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快速康复外科认知水平、快速康复外科实施障碍与应用情况的相关性: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快速康复外科知识水平与快速康复外科开展应用情况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324。结论:1.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倡导的术前宣教与康复指导、术后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术中注意保暖、术中限制液体输入等优化措施的认知水平较高。对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腹部手术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早期拔除胃肠减压管、腹部手术病人术前不常规行肠道准备、术后早期恢复由口进食等优化措施的认知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2.阻碍快速康复外科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未形成具体疾病的快速康复外科指南、医院缺乏多学科合作诊疗团队、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的内涵认知不足、快速康复外科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全面验证、国内缺乏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国内社区和基层医院医疗资源不足等。3.国内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的医护人员部分应用了快速康复外科倡导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对术前2小时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术后早期恢复由口进食,腹部手术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腹部手术病人术前不常规行肠道准备,缩短禁食、禁水的时间等的依从性较差,有待进一步提升。4.腹部外科医护人员对快速康复外科倡导的优化措施的认知水平越高,在临床开展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可能性就越大。对策:1.提升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转变医护人员的传统观念:针对医护人员系统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方面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大学术交流和宣传的力度,转变医护人员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观念;在国内建立快速康复外科示范基地,组织医护人员实地考察学习。2.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确保多学科协作落到实处:组建学科人员齐全,职责明确的多学科合作团队;理顺管理机制,规范多学科团队实施流程;制定多学科合作质量考核标准,建立学科协作团队保障机制;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学科信息共享。3.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性研究,形成快速康复外科临床指南: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科学地验证;建立科学、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效果;形成全国性的快速康复外科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规范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4.增强病人的信心,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做好充分的宣传与沟通,使病人明确快速康复外科的优势;建立医院-社区延续性护理康复模式,解除病人出院后的后顾之忧。5.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改革医院管理模式,实现门诊-住院-社区一体化服务;完善医保政策,适时将病人门诊术前检查费用和术后康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出院后出现并发症需要再入院的病人建立“绿色”通道。
李静[5](2016)在《我国供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保障研究 ——以完善我国相关法制为中心》文中认为器官移植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器官的需求都远远大于器官供给。就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来说,主要包括:第一,遗体器官或自愿无偿捐献的活体器官,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合法的器官来源;第二,器官买卖交易,往往在器官的提供者和接受者或他们的代理人之间进行,有的甚至形成地下市场,被第三方所操控;第三,通过犯罪的手段以获取人体器官,这是各国刑法明确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第四,国家强制征收死者器官(比如死刑犯器官)。除了第一种方式以外,其他三种均受到谴责。国家立法不允许器官的市场交易,通过犯罪方式获取器官的行为更是受到刑罚制裁的行为。国家强制征收死者器官,在一段时间曾经是器官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人权观念的觉醒与普及,现在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谴责,在许多国家都成为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我国也在2015年1月1日起全民禁止使用死刑犯器官,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唯一的选择是公民自愿无偿捐献。但是,单纯的依靠公民合法的捐赠这一种渠道是远远不能满足对器官移植的需求的。器官移植供体来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一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技术的健康发展,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更是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救助工作的推进和完善。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经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相关文献与期刊报纸以及互联网案件等针对目前我国器官移植供体器官来源短缺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从器官移植的概念入手,讲述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供体器官来源不足的原因;通过对一些器官移植法律较成熟的国家立法的介绍,从中借鉴其立法经验,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器官移植立法工作有所启示。针对目前供体器官来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的供体来源法律保障制度一些建议,首先是需要填补我国关于器官移植方面的立法空白,尽快制定《器官捐献法》、《器官移植法》、《脑死亡法》等法律;其次是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解决供体来源不足的配套措施,比如重新界定活体器官捐献人的范围,以及完善打击买卖人体器官相关的罪名,积极鼓励研发新型器官技术和扩大供体器官的获取方式等等。最后针对学界讨论热烈的关于人体器官产品化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显然,我们对于人体器官产品化是坚决反对的。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对我国供体器官来源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提出完善我国供体器官来源法律保障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健康发展尽微薄之力。
胡先国[6](2012)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492例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经验,男320例,女172例,平均年龄38岁,左侧284例,右侧186例,双侧22例。结石横径0.5~1.3 cm,长径0.6~2.1 cm。结果一次碎石成功362例,占73.6%,经1~3次碎石总成功率92%,结石排净最快2 d,效果不理想改用其他治疗方法40例。碎石后血尿320例,占65%。无出现石街堵塞、感染发热、输尿管破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SWL用于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简单,痛苦少,损伤和并发症少,费用低,主要选择病例合适。碎石过程定位准确,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胡波[7](2010)在《美国泌尿外科2011年年会论文提交网站现已开通》文中认为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UA.学会成立于1902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联合世界各地的泌尿专家促进了学术界的最新科学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确保世界各地的患者都能接收到最高水平的治疗。201 1年AUA将于201 1年5月14日-19日在华盛顿举行,其201 1年年会投稿即将拉开大幕,目前论文提交网站已经开通,所有的文章必须于2011年3月14日12:00之前投递,投稿网址http://submissions.miracd.com/AUA2011。2010年12月7日开放注册,更多详细信息点击www.AUA2011.org。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8](2009)在《大会主席致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尊敬的海外及全国泌尿外科的同仁们:大家好!2009年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09)将于9月17日-20日在经历特大地震创痛、美丽而坚强的蓉城成都召开。我代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热烈欢迎各位来宾参加
杨宇明[9](2008)在《膀胱癌干(起始)细胞分离、鉴定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膀胱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容易复发。目前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的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的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肿瘤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找到了靶细胞。在靶向CSCs治疗策略开发之前,研究者首先应该分离出所有未确定的CSCs。几种人类CSCs即较新概念的肿瘤起始细胞(Tumor initiating cells,TICs)已被成功分离鉴定,但大部分CSCs(TICs)还未被分离鉴定,包括膀胱癌干(起始)细胞。在分离未确定的CSCs(TICs)时,最困难的工作在于可供分选的标记的匮乏。本研究在天津医科大学2005级博士创新基金(200604)和天津市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7JCZDJC03400)资助下延续畅继武教授1985年首次提出的“两类癌”理念及其近30年的相关研究,进行肯定膀胱癌干(起始)细胞存在并分离、鉴定不同膀胱癌细胞亚群起始和维持肿瘤生长能力,为最终分离、鉴定膀胱癌干(起始)细胞打下实验基础;总结分离未确定肿瘤干细胞的实验研究,为最终分离、鉴定膀胱癌干(起始)细胞打下方法学基础。方法:1.肯定膀胱癌干(起始)细胞存在:采用Agilent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G4110B,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RNA线性扩增等技术构建低恶性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全基因组表达图谱,进而观察干细胞密切相关基因(Bmi-1和EZH2)在膀胱癌表达情况;结合形态学方法确定膀胱癌细胞中存在侧群细胞(Sider population cells,SP cells);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在胱癌细胞中表达情况。2.确定可能的膀胱癌干(起始)细胞表面标记:检索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工作组网站得到所有人类细胞表面标记。PUBMED检索上述所有CD分子中符合干细胞或CSCs(TICs)表面标记或多年以来一直被报道的在多种肿瘤中与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的表面标记。进而结合免疫组化实验筛选、确定可能的膀胱癌干(起始)细胞表面标记。3.应用可能的膀胱癌干(起始)细胞表面标记局限具有CSCs(TICs)特性的膀胱癌细胞于特定亚群: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裸鼠成瘤实验和裸鼠成瘤连续传代实验确定不同亚群膀胱癌细胞起始和维持肿瘤生长能力。最后,总结分离未确定CSCs(TICs)方法。结果:1.干细胞密切相关基因Bmi-1和EZH2在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膀胱癌细胞中存在SP细胞;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在胱癌细胞细胞表达。2.共得到227个人类细胞表面标记。其中,CK34BE12,EMA,CD9,CD10,CD14,CD19,CD20,CD24,CD33,CD34,CD38,CD44v6,CD45RO,CD49d,CD56,CD61,CD62L,CD71,CD72,CD81,CD82,CD90,CD95,CD117,CD133,CD178,MUC-1(CD227)和CD243等28个表面标志可能是CSCs(TICs)表面标志。进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筛选、确定其中EMA和CD44v6可能是膀胱癌干细胞(起始细胞)表面标志。3.膀胱癌中,EMA-CD44v6+亚群细胞具有起始和维持肿瘤生长能力,接近已分离的CSCs(TICs)的界定标准;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缩小可能的表面标记范围,易化分离未确定CSCs(TICs)过程。结论:1.膀胱癌组织中存在膀胱癌干(起始)细胞;本研究首次提出形态学观察SP细胞方法,有助于判断其他未确定肿瘤干(起始)细胞的存在。2.本研究首次确定膀胱癌干(起始)细胞存在于EMA-CD44v6+亚群。3.本研究首次解决了分离未确定肿瘤干细胞中最困难、最耗时的问题——快速获得可能的未确定CSCs(TICs)表面标记,有助于最终分离膀胱癌干(起始)细胞,也有助于分离其他未确定上皮肿瘤CSCs(TICs)。
南勋义,贺大林,邢俊平,党建功,王武生,王明珠,陈兴发,刘润明[10](2005)在《隐匿型肾细胞癌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肾癌临床分类方法,提高对隐匿型肾细胞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隐匿型肾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隐匿型肾癌的定义、诊断及治疗。男1例,女2例。年龄5052岁。右侧2例,左侧1例。T4N0M1期2例,T4N1M11例,病理分级G3、G2各1例,G121例。肿瘤大小分别为6 cm×5 cm×5 cm、8 cm×6 cm×5 cm、7 cm×5 cm×4 cm。结果3例均行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术后α-干扰素300 mg/d,白介素-2 200万U/d,转移癌灶用内放射-153钐(153Sm-EDTMP)治疗每月1次,5-Fu化疗以及全身支持治疗。随访519个月,1例生存15个月,1例生存19个月死亡,1例5个月后失访。结论依据临床表现不同,肾细胞癌分为4种类型。对隐匿型肾癌及时确诊并行肾癌根治术加术后积极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2003年年会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泌尿外科学会2003年年会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男性不育症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 |
1. 男性不育症中医病名认识 |
2. 男性不育症病因病机 |
3. 补肾法为主的男性不育症中医药治疗 |
4. 补肾法为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特发性弱精子症现代医学诊治研究进展 |
1. 特发性弱精子症流行病学 |
2. 特发性弱精子症诊断 |
3. 特发性弱精子症可能病因及机制 |
3.1 氧化应激损伤 |
3.2 线粒体功能障碍 |
3.3 表观遗传学作用 |
3.4 基因异常 |
3.5 精子蛋白组差异 |
3.6 翻译后修饰 |
3.7 环境因素 |
3.8 不良生活方式 |
3.9 精神心理因素 |
4. 特发性弱精子症的治疗 |
4.1 一般治疗 |
4.2 药物治疗 |
4.3 辅助生殖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伦理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中止/退出标准 |
2.6 中止/退出病例的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及样本量计算 |
3.2 研究用药及疗程 |
3.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3.4 精液采集及精液分析 |
4. 统计学分析 |
5. 研究结果 |
5.1 试验入组及完成情况 |
5.2 一般资料分析 |
5.3 有效性分析 |
5.4 安全性分析 |
6. 讨论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金龟毓麟方对奥硝唑诱导弱精子症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伦理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主要实验试剂与药品 |
1.5 实验方法 |
1.6 实验检测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
2.2 大鼠体重、睾丸、附睾重量变化 |
2.3 大鼠睾丸、附睾脏器指数变化 |
2.4 大鼠精子浓度变化 |
2.5 大鼠精子活力变化 |
2.6 大鼠性激素水平变化 |
2.7 大鼠睾丸、附睾HE染色变化 |
2.8 大鼠肝肾功指标变化 |
3. 讨论 |
3.1 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构建 |
3.2 金龟毓麟方对改善大鼠弱精子症的有效性分析 |
3.3 金龟毓麟方对改善大鼠弱精子症的安全性分析 |
4.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研究金龟毓麟方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实验方法 |
1.5 实验检测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大鼠精子GSH-Px、SOD及MDA及变化 |
2.2 大鼠精子MMP及早期凋亡率变化 |
2.3 大鼠精子线粒体ATP变化 |
2.4 大鼠Pink1、Parkin、p62和LC3Ⅱ/Ⅰ、TOM20、Beclin 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2)基于古今文献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认识 |
2.1 七情失常 |
2.2 强忍劳欲、忍精不射 |
2.3 欲念妄动、房劳过度 |
2.4 湿热下注、肾伤失控 |
2.5 肾元亏虚 |
2.6 其他因素 |
3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病机的认识 |
3.1 湿热下注为病之标 |
3.2 肾精亏虚为病之本 |
3.3 气滞血瘀为病之变 |
4 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中药外治方法 |
4.1 中药灌肠疗法 |
4.2 中药坐浴疗法 |
4.3 中药熏蒸疗法 |
4.4 中药热熨疗法 |
4.5 脐疗法 |
4.6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
4.7 针刺推拿疗法 |
5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原理 |
5.1 中药药物外治的特点 |
5.2 中药药物外治的作用机理 |
第二部分 慢性前列腺炎古今中药外治法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源文献的选择 |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3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药物使用频次 |
3.2 药物药性 |
3.3 药物药味 |
3.4 药物归经 |
3.5 药物功效分类 |
3.6 古今方剂用药对比结果 |
4 讨论 |
4.1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高频次药物的分析讨论 |
4.2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性分析讨论 |
4.3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味分析讨论 |
4.4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归经分析讨论 |
4.5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类分析讨论 |
4.6 古今用药特点对比 |
第三部分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检索方法 |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方法 |
1.5 结局评价指标 |
1.6 文献特征数据表 |
1.7 文献质量评价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4 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
3.2 文献质量评价及分析 |
3.3 临床疗效分析 |
3.4 存在的不足 |
3.5 临床研究的意义 |
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二十年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3)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
1.2.4 本文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
2.2.4 人才培养 |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
3.3.1 辅助医学研究 |
3.3.2 辅助临床诊断 |
3.3.3 医院管理 |
3.3.4 医学情报检索 |
3.4 综合评价分析 |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
4.5 综合评价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实施障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的理论框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的计算 |
2.3 抽样方法 |
2.4 研究方法 |
2.5 调查内容 |
2.6 调查过程 |
2.7 质量控制方法 |
2.8 伦理考量 |
2.9 统计学方法 |
2.10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问卷的修订情况和信效度 |
3.2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3 问卷的回收情况 |
3.4 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资料 |
3.5 医护人员对FTS的认知 |
3.6 开展FTS面临的障碍因素 |
3.7 FTS在三甲医院腹部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
4. 讨论 |
4.1 医护人员对FTS内涵的认知 |
4.2 FTS在临床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
4.3 FTS在三甲医院腹部外科开展应用的现状 |
5. 对策与建议 |
5.1 提升医护人员FTS认知水平,转变医护人员的传统观念 |
5.2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确保多学科协作落到实处 |
5.3 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性研究,形成FTS临床指南 |
5.4 增强病人对FTS的信心,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 |
5.5 完善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 |
6. 总结 |
6.1 研究结果概述 |
6.2 研究中的主要创新与特色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成果 |
致谢 |
(5)我国供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保障研究 ——以完善我国相关法制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立法现状 |
第一节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现状 |
一、器官移植概念及分类 |
二、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 |
第二节 我国器官移植的主要瓶颈:供体器官来源不足 |
一、我国供体器官来源的现状 |
二、供体器官来源不足的影响 |
第三节 关于我国器官移植的立法现状 |
一、地方性有关器官移植的立法 |
二、全国性有关器官移植的立法 |
第二章 我国供体器官来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法律配置不完善 |
一、缺少《器官移植法》和《器官捐献法》 |
二、没有《脑死亡法》 |
第二节 法律制度不健全 |
一、器官捐献者的范围太狭窄 |
二、禁止人体器官买卖的规定依旧欠缺 |
三、供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
四、现行工作机制不能有效实行 |
第三节 文化影响 |
一、佛教教义的影响 |
二、道教思想的影响 |
三、儒家思想的影响 |
第三章 域外供体器官来源法律保障的制度考察与借鉴 |
第一节 美国供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保障 |
第二节 日本供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保障 |
第三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供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保障 |
一、香港特区 |
二、澳门特区 |
三、台湾地区 |
第四节 域外供体器官来源法律保障对我国的启示 |
一、美国 |
二、日本 |
三、香港特区 |
四、澳门特区 |
五、台湾地区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供体器官来源法律保障的对策分析 |
第一节 健全我国器官移植法的法律体系 |
一、尽快制定《器官移植法》、《器官捐献法》 |
二、尽快制定《脑死亡法》 |
第二节 完善现行立法或法律制度 |
一、重新界定活体器官捐献者的范围 |
二、完善禁止人体器官买卖的规定 |
三、严格保护供体的利益 |
四、确认和吸收现行有效的工作制度 |
五、增加鼓励发展器官移植替代技术的制度 |
第三节 培育和改善现有文化土壤 |
余论:关于禁止我国人体器官产品化的法律性思考 |
第一节 道义之坎:人体器官究竟能不能成为商品? |
第二节 人体器官为什么不是“产品”:基于经济法学的分析 |
一、学界有关人体器官是产品的论述 |
二、人体器官不是产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9)膀胱癌干(起始)细胞分离、鉴定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存在膀胱癌干(起始)细胞的依据 |
前言 |
1.1 对象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筛选、确定可能的膀胱癌干(起始)细胞表面标记 |
前言 |
2.1 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局限具CSC(TICs)特性的膀胱癌细胞于特定亚群 |
3.1 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靶向肿瘤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论文 |
(10)隐匿型肾细胞癌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报告 |
讨 论 |
一、隐匿型肾癌名称的探讨 |
二、肾细胞癌的其他临床类型 |
三、隐匿型肾癌的诊断 |
四、治疗 |
四、美国泌尿外科学会2003年年会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金龟毓麟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肝郁型)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D]. 张继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古今文献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D]. 苏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4]快速康复外科在三级甲等医院腹部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实施障碍与对策研究[D]. 罗先武. 武汉大学, 2018(06)
- [5]我国供体器官来源的法律保障研究 ——以完善我国相关法制为中心[D]. 李静.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12)
- [6]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分析[J]. 胡先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12)
- [7]美国泌尿外科2011年年会论文提交网站现已开通[J]. 胡波.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03)
- [8]大会主席致辞[A].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
- [9]膀胱癌干(起始)细胞分离、鉴定实验研究[D]. 杨宇明. 天津医科大学, 2008(11)
- [10]隐匿型肾细胞癌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南勋义,贺大林,邢俊平,党建功,王武生,王明珠,陈兴发,刘润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