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鳃裂囊肿瘘16例临床分析

第一鳃裂囊肿瘘16例临床分析

一、第一鳃裂囊肿和瘘管1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惠栋[1](2020)在《93例鳃裂畸形病人临床手术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归纳总结93例鳃裂畸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治疗鳃裂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3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四种鳃裂畸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主要临床症状、查体、相关检查及化验、手术方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评估讨论各种治疗方案对鳃裂畸形病人手术效果及影响。所有数据使用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了 93例鳃裂畸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9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为1.1:1。患者发病年龄在0-67岁之间,平均年龄17.8岁,就诊年龄在1-67岁之间,平均年龄22.7岁。按胚胎发育来源分类,第一鳃裂畸形的患者共15例,第二鳃裂畸形的患者共49例,第三鳃裂畸形的患者共28例,第四鳃裂畸形的患者1例。按照鳃裂畸形的表现形式分类,完全性鳃裂瘘管25例,双侧鳃裂瘘管1例,不完全性鳃裂瘘管的外瘘管24例,内瘘管5例,鳃裂囊肿38例。按侧别分类,左侧鳃裂畸形的病人为53例,右侧鳃裂畸形的病人为35例,双侧鳃裂畸形的病人为1例,位于正中难以区分的4例。术后发热21例,体温正常72例。随访3.5个月-175.7个月,失访32例,治愈55例,术后复发6例,2例患者暂时性面神经麻木,1例患者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患者暂时性术后刀口感染。2.入组93例病人,入院前未行手术治疗53例,切开引流21例,手术治疗后复发入院19例。诉疼痛者38例,未诉疼痛者55例。行超声检查的病人有52例,行CT检查的病人有49例,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病人有15例,行造影检查1人,行胃镜检查2人,行MRI检查3人,行穿刺细胞学活检1人。患者住院日4-28天,平均12.2天,术后住院日1-17天,平均6.6天。鳃裂畸形完整切除73例,激光切除1例,于瘘管根部结扎切断缝合14例,瘘管连同累及的甲状腺部分一并切除3例,双侧发病的病人,左侧结扎切除,右侧完整切除1例,等离子灼烧1例。手术中使用刮匙2例,使用支撑喉镜二氧化碳激光1例,使用支撑喉镜等离子刀1例,术中送快速病理2例,术中使用生物胶2例,探针引导切除瘘管6例,使用美兰1例。研究结论1.鳃裂畸形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先天性鳃裂畸形的病人从初次发病到手术治疗,平均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2.鳃裂畸形发病低龄化,对此病的问诊、体格检查、及手术治疗难度加大,同时需考虑患者美容要求,手术切口选择的难度较高。3.未成年人发病以囊肿、瘘管和外瘘管多见,成年人发病以囊肿多见。4.对于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病人,虽然喉镜对明确诊断有直接帮助,但是梨状窝瘘口常难以暴露,易出现漏诊。5.若鳃裂畸形的走行涉及舌骨及甲状舌骨膜,需将涉及的部分舌骨一并切除,从而降低复发概率。6.第三鳃裂瘘管复发率高,手术中需将鳃裂瘘管分离彻底,不建议结扎切断。7.梨状窝瘘的病人使用支撑喉镜下等离子消融术可减小病人痛苦,但未实现根治,可复发,不应做常规推荐。

王莹莹,张立庆,周涵,董诗坤,陈海兵,陈曦,董伟达[2](2020)在《74例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74例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4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50例为第二鳃裂病变,13例为第一鳃裂病变,10例为第三鳃裂病变,1例为第四鳃裂病变,于我院初次手术时术前误诊率为10.81%。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10年。除3例失访患者外,67例患者一次性治愈,3例患者术后复发,1例患者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神经麻痹。结论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表现多样,鉴别诊断较为复杂,应合理选用多种检查手段,术前准确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彻底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

刘颜彬,杨彬,王雪,苏明,秦力铮,韩正学[3](2019)在《鳃裂畸形159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159例先天性鳃裂畸形病例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9名鳃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项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畸形类型、治疗历史、手术治疗、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等。结果其中男性患者73人,女性患者86人,儿童患者占15.7%。在所有患者中,诊断为第一鳃裂囊肿的为34人(21.4%),诊断为第二鳃裂囊肿的为112人(70.4%),诊断为第三、第四鳃裂囊肿的为13人(8.2%)。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进行了手术。儿童患者、曾行切开引流或复发的成人患者进行了显微镜下的手术操作,精确切除的复发率明显降低。面神经颞支损伤和伤口感染是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本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为3.8%。结论相对于以往的报道,本研究鳃裂畸形的术后复发率更低。利用显微镜的显微手术和精细的操作器械在鳃裂囊肿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窦敬敏,王丹妮,赵守琴,李轶,马晓波,陈沛维,杨劲松[4](2019)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第一鳃裂瘘五例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探索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第一鳃裂瘘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第一鳃裂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28岁。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5例患者均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狭窄合并第一鳃裂瘘,其中3例伴外耳道胆脂瘤,CT示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内软组织影充填,有时其内可见气体影或骨性分隔,外耳道骨质伴不规则破坏。5例患者均行第一鳃裂瘘切除术,合并胆脂瘤的同时切除胆脂瘤,并行外耳道成形术,术后随访10~39个月,未见感染及复发。结论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或不伴胆脂瘤均可与第一鳃裂瘘同时存在,影像学可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内软组织影,完整切除第一腮裂瘘管及胆脂瘤并外耳道成形术,效果良好。

邹鑫[5](2019)在《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congenital first branchial cleft anomaly,CFBCA)是发生于头颈部的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该病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鳃弓和第二鳃弓未正常融合,导致鳃器上皮残留、鳃沟闭合不全所致,占所有鳃裂畸形的1%-8%[1],常于儿童期发病,主要表现为Pochet’s三角区(颏下、舌骨和乳突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无痛性肿物、反复肿痛流脓,耳道溢液等[2]。Olsen等[3]根据鳃裂畸形的特点将第一鳃裂畸形分为三类:囊肿型、窦道型、瘘管型。Work等[4]依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将第一鳃裂畸形分为两型:I型:起源于外胚层,是膜性外耳道复制,表现为发生于外耳道中部并经常向耳后沟方向延伸的病变,这些病变位于面神经之上,平行于外耳道,最终止于中鼓室水平的骨板。显微镜下这些病变多表现为囊肿,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形成角蛋白,没有软骨,可有或没有皮肤附属器。II型:是膜性外耳道和耳廓的异常复制,包含来源于外胚层的皮肤和来源于中胚层的软骨,病变多位于下颌角以下,以窦道为主。病变向上进入腮腺,经过面神经的外侧、内侧或分支间,止于膜性外耳道下方,中耳正常。该病临床上少见,目前部分医院对于该病的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术后复发率高。耳内镜检查、瘘管造影、B超、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目前该病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为主。由于该病与面神经关系密切,目前面神经解剖+第一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被倡导[5],必要时部分切除同侧腮腺组织,若病灶累及外耳道,需切除部分外耳道皮肤或软骨。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逐渐认识和术前对该病的充分评估,该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复发率较前明显降低。目的:回顾性分析86例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病例资料,探讨第一鳃裂畸形的发病特点及其与面神经、外耳道的解剖关系,从而指导手术,减少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86例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病例。统计患者性别、病变部位、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是否有感染史及其切开引流史、是否有手术史、术前及术后检查结果、术前病灶的位置、术中所见病变组织与面神经的关系、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是否有复发。进而统计分析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的发病特点,相关术前检查的优缺点,瘘管或囊肿与面神经的关系,手术方案的选择,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86例第一鳃裂畸形中男性病例46例,女性病例40例,左侧51例(59.30%),右侧35例(40.70%),无双侧病变病例。发病年龄160岁,平均发病年龄16.36岁;病程为0.5月408月,平均病程为49.12月。未成年人(小于18岁)59例(68.60%),成年人(大于或等于18岁)27例(31.40%)。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物者25例(29.07%)、反复肿痛流脓者61例(70.93%),外耳道溢液者8例(9.30%)。61例既往有感染史,其中45例既往采用过切开引流治疗感染,最多切开引流达10次,平均切开引流1.9次/例;5例有感染症状者取脓液培养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既往曾行第一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30例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20例术前行CT检查,60例术前行MRI检查,15例术前行耳内镜检查,8例发现内瘘口。按Olsen分型,囊肿型27例,均位于耳后,瘘管型36例、窦道型23例,病变位于下颌角及以下区域者17例、位于耳周者42例。所有患者均于炎症静止期行瘘管/窦道、囊肿完整切除术,术中可见病变组织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分之间者30例,其中病变位于下颌角以下区域者11例,位于下颌角以上区域者以上者19例。伴外耳道闭锁、听力下降者2例,伴中耳畸形者1例,伴小耳畸形者1例。术后复发8例,其中6例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分支间,2例位于面神经浅面,且术前均有反复感染史。术后出现轻微面瘫者5例,出现涎腺漏3例,出现外耳道狭窄2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术后病理结果均符合鳃裂畸形诊断,被覆鳞状上皮且含有皮肤附属器及软骨组织者30例,被覆鳞状上皮、不含皮肤附属器及软骨组织者56例,即Work II型30例,Work I型56例。结论: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较少见,常于儿童期发病,以左侧较右侧多见,几乎都发生于Pochet’s三角区(颏下、舌骨和乳突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常表现为无痛性肿物、反复肿痛流脓和耳道溢液等症状。按Olsen分型可分为囊肿型、窦道型、瘘管型;按Work分型可分为Work I型和Work II型。Work I型以囊肿型为主,Work II型以瘘管/窦道型为主(P﹤0.05)。病变位于下颌角以下的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年龄较小的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患者,病变组织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分支间的可能性较大(P﹤0.05)。病变位于面神经深面或分支间且术前反复感染者,术后复发的几率较位于面神经浅面者大(P﹤0.05)。炎症静止期完整切除瘘管或囊肿及其周围病变组织是目前治愈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最有效的方法。术前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相关辅助检查,可以预判第一鳃裂畸形与面神经的关系,从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若囊肿或瘘管位于腮腺外侧,且走行较短,可于外瘘口处做一梭形切口,将外瘘口包括病变组织在内一并切除。若囊肿或瘘管位置较深累及腮腺,且走行较长,术中需常规解剖面神经,必要时可使用面神经监护仪,从而避免伤及面神经主干。病变累及外耳道时,邻近的外耳道皮肤与软骨也需要一并切除,术后注意预防外耳道狭窄。这样既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又能降低面神经损伤和术后复发的几率。

罗五根,金雪玲,张剑[6](2018)在《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手术治疗》文中认为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较少见,手术较复杂,手术后易出现面瘫。我们采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或瘘管上皮层的方法治疗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方法简单,效果满意。1.1临床资料。从2002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6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8例,右侧21例,其中囊肿8例,瘘管41例,合并先天性外耳道狭窄12例。主要症状为耳后下肿物或耳后下反复红

童巧玲,沈志森,李群,郝文娟,周重昌[7](2018)在《长链非编码RNA AC023794.4-20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5%~95%为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1]。据报道早期LSCC患者的生存率远高于晚期患者[2]。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调控头颈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侵袭等,发挥抑癌基因或癌基因的功能[3~5]。因此,寻找LSCC特异性lncRNA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LSCC的

王桂芳,王庭良[8](2018)在《38例鳃裂囊肿及瘘管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鳃裂囊肿(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鳃裂囊肿和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对分析。结果本组38例鳃裂囊肿和瘘第1与第2鳃裂囊肿及瘘管的发生率相当,大于20岁的各年龄段患者发病例数无显着性差异;根据发生部位与临床特征以及CT、造影和B超检查进行确诊,经彻底手术治疗,均能一次治愈。结论鳃裂囊肿(瘘)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陈敏,郑美君,李文,陈玥竹,杨柳[9](2018)在《儿童第一鳃裂畸形术中耳大神经的保护》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儿童第一鳃裂畸形术中保护耳大神经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9月—2015年5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17例第一鳃裂囊肿、瘘管或窦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用CT增强扫描确认病变范围。结合影像学及随后的术中探查,无1例患儿累及中耳乳突。术中解剖保护耳大神经部分分支,完整切除瘘管、窦道或囊肿,保留腮腺组织或行部分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年1个月。结果所有患儿无复发或术后面瘫发生。12例患儿无明显耳大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5例患儿有耳垂或耳廓下1/3区域感觉减退。结论儿童第一鳃裂畸形切除术中保护部分耳大神经分支是可行的,不影响手术对于病灶的彻底切除,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罗德保[10](2016)在《解剖面神经总干在28例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切除术中临床应用》文中提出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28例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4例,采用面神经总干解剖法,对照组14例,采用面神经下颌缘支解剖法,回顾性分析两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情况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为0.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面神经总干在第一腮裂囊肿及瘘管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二、第一鳃裂囊肿和瘘管1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一鳃裂囊肿和瘘管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93例鳃裂畸形病人临床手术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74例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辅助检查
2 结 果
    2.1 诊疗结果
    2.2 典型病例
3 讨 论
    3.1 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
    3.2 检查方法和鉴别诊断
    3.3 治疗

(3)鳃裂畸形15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数据提取
结 果
讨 论

(5)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与随访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鳃裂畸形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38例鳃裂囊肿及瘘管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误诊情况。
2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鳃裂囊肿及瘘管发病部位。
    3.2 鳃裂囊肿就诊时的年龄分布。
    3.3 术前辅助检查。
    3.4 鉴别诊断。
    3.5 手术方案。

(9)儿童第一鳃裂畸形术中耳大神经的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解剖面神经总干在28例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切除术中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1.2.2 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第一鳃裂囊肿和瘘管1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93例鳃裂畸形病人临床手术治疗研究[D]. 张惠栋. 山东大学, 2020(02)
  • [2]74例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分析[J]. 王莹莹,张立庆,周涵,董诗坤,陈海兵,陈曦,董伟达.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04)
  • [3]鳃裂畸形159例临床分析[J]. 刘颜彬,杨彬,王雪,苏明,秦力铮,韩正学. 北京口腔医学, 2019(04)
  • [4]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合并第一鳃裂瘘五例临床病例分析[J]. 窦敬敏,王丹妮,赵守琴,李轶,马晓波,陈沛维,杨劲松.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05)
  • [5]先天性第一鳃裂畸形的临床分析[D]. 邹鑫. 郑州大学, 2019(07)
  • [6]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手术治疗[J]. 罗五根,金雪玲,张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8(10)
  • [7]长链非编码RNA AC023794.4-20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童巧玲,沈志森,李群,郝文娟,周重昌.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8(10)
  • [8]38例鳃裂囊肿及瘘管误诊原因分析[J]. 王桂芳,王庭良.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8(04)
  • [9]儿童第一鳃裂畸形术中耳大神经的保护[J]. 陈敏,郑美君,李文,陈玥竹,杨柳. 华西医学, 2018(03)
  • [10]解剖面神经总干在28例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切除术中临床应用[J]. 罗德保.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13)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