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蛋鸡的综合开发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令狐克川[1](2019)在《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和鸡蛋品质均会随蛋鸡日龄的延长而下降,因此提高此阶段蛋鸡的产蛋率及蛋品质有利于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目前尚缺少其对蛋鸡产蛋后期影响的相关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天然维生素E在蛋鸡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及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试验由三部分组成:试验一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70只66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蛋鸡的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4.13%和3.01%(P>0.05)。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维生素E在肝脏中的沉积量(P<0.05);与添加100 mg/kg天然维生素E相比,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维生素E在血清中的沉积量(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空肠脂肪酶、胰腺胰蛋白酶活性(P<0.05),显着提高蛋鸡空肠的相对长度(P<0.05)。试一验二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一。试验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IgG、IgM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降低其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着提高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P<0.05),提高空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和GSH-Px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显着提高了蛋鸡空肠黏膜Nrf2、GSH-Px1和Cu/Zn-SOD mRNA的水平(P<0.05)。试验三旨在研究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和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一。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21 d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壳厚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组的鸡蛋保存14 d后蛋白高度较高(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鸡蛋保存不同时间的失重率无影响(P>0.05)。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蛋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降低其MDA含量(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并提高蛋鸡产蛋后期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沉积量、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功能和蛋品质。此外,在本研究的条件下,日粮中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对改善蛋品质和提高蛋鸡抗氧化功能的作用效果比100 mg/kg更好。
李孟宁[2](2019)在《不同处理的复合微量元素菌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饲料添加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界对于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也愈加关注。据此,本人结合国内外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复合微量元素菌剂作为添加剂饮水的使用效果,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量元素菌剂饮水对淘汰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影响,以期深入研究复合微量元素菌剂资源与动物生产相关的营养特性,同时也为开发复合微量元素菌剂使用的新途径、大规模投入畜牧行业生产实践、改善我国饲料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合理的局面提供参考,为后续对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选用体重相近、食欲正常、体质健康的540日龄的海兰褐壳淘汰蛋鸡96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3个试验:试验1:探究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将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A组为对照组,B组、C组为试验组,预试验7天,试验期28天,每组基础日粮相同,B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1%的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C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试验2:探究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将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A组为对照组,B组、C组为试验组,预试验7天,试验期28天,每组基础日粮相同,B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活性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C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灭活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试验3:探究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将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C组、D组为试验组,预试验7天,试验期28天。每组基础日粮相同,B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乳酸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C组蛋鸡的饮水中含0.2%的酵母菌复合微量元素菌剂,D组蛋鸡的饮水中添加0.2%的乳酸菌加酵母菌复合菌剂。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1中,C组的蛋重高于对照组和B组,差异显着(P<0.05);C组的料蛋比低于对照组和B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试验组的哈氏单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试验组鸡蛋中铁的沉积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两组试验组鸡蛋中锌和硒的沉积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2中,B组的产蛋率高于对照组和C组,差异显着(P<0.05);B组的哈氏单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 05),低于C组,差异不显着(P>0.05);B组鸡蛋中铜的沉积量高于A组,差异显着(P<0.05);两试验组鸡蛋中锌的沉积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3中,三组试验组的产蛋率、哈氏单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三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三组试验组的鸡蛋中铁的沉积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但三组试验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D组鸡蛋中铜的沉积量低于C组,差异显着(P<0.05)。综上,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的使用对于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提高鸡蛋中微量元素的沉积量有良好的效果。通过综合分析与比较,0.2%的乳酸菌加酵母菌复合菌剂在蛋鸡生产中的使用效果最好,可进行推广使用。
陈冬[3](2019)在《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产蛋鸡功能饲料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通过对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的条件进行探索,旨在生产出一种适合于蛋鸡的红曲功能性饲料,同时,比较了饲喂不同添加量的红曲霉发酵饲料和红曲米粉对产蛋期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常规品质、鸡蛋营养品质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红曲霉发酵饲料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玉米粉和豆粕不同配比对M.purpureus固态发酵的影响。发酵基质中提高玉米粉的比例有利于红曲色素的积累;发酵物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发酵3-7天时含量最高,红曲色素和洛伐他汀在发酵11-13天时含量最高;综合比较分析得出最佳的玉米粉和豆粕固态发酵基质配比为3:1。(2)以玉米粉、豆粕及其混合物(3:1)分别为发酵基质,考察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等条件对M.purpureus发酵的影响。红曲色素和洛伐他汀产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产量为辅,确定了豆粕基质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料水比1: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1 d;玉米粉基质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料水比为1:0.6,发酵温度25℃,发酵11 d;混合基质适宜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料水比1:0.8,发酵温度30℃,发酵11 d。(3)为丰富发酵物营养成分,促进红曲色素产生,进一步探索上述三种基质中分别添加甘油、CaHPO4和NaCl对M.purpureus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物质添加对发酵无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可起到提供营养成分的用途。(4)为兼顾红曲发酵饲料中功能性成分积累和饲喂适口特性,建立了以活化后的红曲米粉作为种子液,发酵生产红曲霉功能饲料的工艺。红曲发酵饲料的制备条件为:发酵基质为玉米粉和豆粕混合物(3:1)。用2%的无菌蔗糖溶液活化红曲米粉制备种子液,活化时间2 h。发酵条件为:基质料水比1:0.8,接种量4%,在温度30℃,湿度55%条件下发酵3天,40℃以下低温干燥即可。(5)在蛋鸡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红曲发酵料(5%、10%)和红曲米粉(1%、2%)进行饲喂试验,结果显示:蛋鸡生产性能方面: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米可降低蛋鸡采食率、产蛋率和料蛋比,不利于蛋鸡生产;而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霉发酵饲料可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有助于提升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营养及品质方面: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霉发酵料或红曲米均能提高鸡蛋哈夫单位值。添加1%红曲米或10%发酵料有助于提升蛋形指数。添加2%红曲米或添加5%、10%红曲霉发酵料均可降低鸡蛋中粗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蛋鸡血液生化指标:添加红曲米或红曲霉发酵料可降低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含量。本论文研究认为,用紫色红曲霉为主要功能发酵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混合基质生产蛋鸡功能饲料添加剂具有可行性,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的低胆固醇鸡蛋,红曲发酵饲料在蛋鸡养殖中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陈彬龙[4](2018)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文中提出自红原鸡被驯化以来,家鸡就受到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压力,由此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揭示选择塑造遗传变异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本研究通过对6个代表性藏鸡群体和8个四川盆地特有的地方鸡品种共78只家鸡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同时结合报道的5只红色原鸡和8只西双版纳斗鸡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群体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与鸡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和高原适应性相关的重要基因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鸡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总共获得1.69万亿碱基,每个样本平均覆盖率为18.03层,发现8.53 Mb高度可信的SNP,新发现SNP 1.10 Mb,每个群体鉴定出SNP 3.46-7.52 Mb,每个群体检测到1398-7977个特异性SNP。利用序列多样性统计的方法对每个群体核苷酸可变性(θπ)和多态性(θ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藏鸡比四川本地鸡品种具有相对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GC含量和SNP以及插入和缺失(InDe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鸡基因组等容线中,SNP数量和GC含量呈正相关(r=0.73,p=0),在所有鸡群体和单个品种或群体中插入和缺失的数量和GC含量在等容线中呈负相关(r=-0.14,p=0),显示基因组突变率高度依赖基因组GC含量。同时,超过80%的插入片段长度在1到5 bp之间,近一半的插入和缺失发生在基因间区。通过邻接法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6个具有地理代表性的藏鸡群体至少存在3个明显的分支,这些独特的分布模式显示藏鸡可能与其它家鸡一样是多起源。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其它家鸡品种比藏鸡群体以及红原鸡具有更高的衰减率,反映了其它家鸡品种在人工育种中相对较高水平的近亲交配。利用日本鹌鹑作为外群检测红原鸡和15个家鸡群体之间的基因渗入,结果显示,藏鸡、野生红原鸡和其它品种鸡之间存在基因相互渗入的现象,相比于其它鸡品种,红原鸡与藏鸡之间有更多的基因渗入。通过对野生红原鸡和具有表型多样性的鸡品种基因组变异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6号染色体一个80-kb的区域(18.86–18.94 Mb)发现了5个(CH25H,PANK1,LIPA,SLC16A12和IFIT5)至少在5个家鸡群体中受到正选择的基因,它们主要参与了生长、代谢、免疫、行为和繁殖相关的通路。总的来说,LIPA,SLC16A12和IFIT5基因可能是现代鸡种肉产量和抗病能力的主要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可能是鸡驯化过程中的主要被选择基因。2.鸡驯化过程中重要表型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进一步分析发现基因组区域内与鸡经济性状(羽毛、皮肤颜色、生长、繁殖和攻击性)相关的基因受到了强烈选择。在金阳丝毛鸡的性染色体上20.7-Mb长度的区域,发现了204个独特受选择基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DSS2基因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被确立为丝羽性状的候选基因。在本研究中,在PDSS2基因编码区发现了另一个该品种特有的SNP突变,它的功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报道。在沐川乌骨鸡中检测到SMPD3基因非编码区上游受到了最强烈的选择性清除信号zFST达到9.67(FST=0.70,p<0.001),该基因对小鸡出生后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编码肌纤维蛋白的相关基因(MYH1E,MYH1C和MYPN)也具有较高的zFST值。这些基因与鸡的生长相关,这与该鸡在所有鸡种中具有最高的180日龄体重一致。天府乌骨鸡和彭县黄鸡在所研究的鸡品种中具有最高的300日龄产蛋量,在天府乌骨鸡和彭县黄鸡中同时检测到了KIF18A基因受到了强烈的选择信号。通过将具有乌骨性状的鸡品种和不具有乌骨性状的鸡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EDN3(FST=0.153,zFST=5.23,p<0.001)和TUBB1(FST=0.156,zFST=5.33,p<0.001)基因具有高分化峰值。在斗鸡中发现许多与肌肉发育和心血管活动相关的基因,比如FGF14,VCL,MYH11和SYNE1基因在斗鸡中发生了变异,一个由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网络图显示它们参与的通路很可能与斗鸡攻击性相关。3.藏鸡的高原适应性为检测藏鸡在高海拔适应过程中是否受到了自然选择压力,本研究检测了藏鸡群体的基因组变异,筛选调控藏鸡高海拔适应性的候选基因。通过对藏鸡个体测序数据进行扫描,结果发现,藏鸡和家鸡之间存在具有显着等位基因频率差异(p<0.001)的SNP,其中11个位于编码区,且PKD2L1,EVI5和ZDHHC9三个基因包含非同义突变。通过滑动窗口分析的方法,检测了藏鸡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变异和频率,发现TRIT1,HPCAL4,NT5C1A,LOC419677和HEYL等5个基因在所有藏鸡23号染色体40 kb的区域受到了选择性清除信号。本研究一共鉴定了127个受选择的基因,这些基因参与了25个主要与能量代谢、体型管理和消化有关的通路,这可能是藏鸡对高原的寒冷气候、鸟类的高体温以及对所能获取的食物的适应。
彭豫东,曲湘勇,彭灿阳[5](2016)在《蛋鸡生态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文中提出随着蛋鸡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扩大,畜牧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加剧,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从而促使人们进一步反思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来看,蛋鸡的生态养殖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养殖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生态养殖还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农高会组委会[6](2010)在《十七届中国杨凌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科研精品项目(部分)》文中认为为加速高校和科研机构最新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辐射,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组委会面向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对其近三年来在种植业、农资、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种子苗木、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它农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组织了公开征集。组委会共征集到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2所大学、3家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最新农业科技成果409项。其中作物栽培与品种43项、园林、园艺类69项、畜牧、水产类75项、农产品类45项、植保、农资类62项、生物技术类64项、农机及其它类51项。本次组委会特邀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从征集的409项高新成果项目中评选出了70项精品项目。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我国农业企业转型自主创新,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农经》杂志关注的重点。作为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合作媒体,《农经》从本期起对这70项精品项目进行专题展示,本期介绍其中44个精品项目。这些项目将同时在"中国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入围项目及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发布交易对接会"上重点发布推介,以供各风投机构、企业和有关参展商洽谈对接。有关详情可前往农高会网站(http://www.agri-expo.com)查询。
张建华,戴有理,顾华兵,李新,程军波[7](2009)在《夏日里的蔷薇花 风风雨雨多娇艳——采访中国蛋鸡育种企业的感悟》文中研究指明我实在是想借蔷薇引喻中国蛋鸡育种业的方方面面,诉说我对中国蛋鸡育种业的感怀。本刊连续采访并报道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河北大午集团禽业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蛋鸡育种的有关情况,是因为这4家单位所有的理念和成绩、困惑和问题、诉求和展望,差不多是近三十年来中国蛋鸡育种业的缩影。我们想尽可能多的从表象和深度上向行业反应他们的情况,通过本刊让更多的蛋鸡行业的企业家、学者专家和政府有关人士知道实情,让他们有更多的研究素材和侧面,引起他们对蛋鸡育种事业更为浓厚的兴趣。站在事业的高度回望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蛋鸡育种业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不只受中国经济基础、行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育种科学技术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其实也更受蛋鸡育种事业社会发展环境、行业环境、政府政策环境及因素的影响。此外,还长期受国外育种公司施加的竞争压力。国外蛋鸡长期大面积占领中国市场,使中国蛋鸡种源生产企业、商品生产场户造成固有的依赖倾向,这种倾向极大地影响了本土蛋鸡配套的推广。本刊采访的4家育种单位基本情况不同,蛋鸡育种的方向、目标、技术措施、结果、企业经营的风格也都不同,甚至折射出不同的企业精神。期望行业能从对这些单位的研究中精确剖析其中的重要问题,并通过科学的研究使相关问题获解。在中国蛋鸡行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蛋鸡育种方面表现的内涵如同夏日里的蔷薇花姣艳和美丽,也饱经风霜和磨砺,未来还要经受雷霆和严寒。作为中国家禽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期望蛋鸡育种业如蔷薇花一样年年开放,年年娇艳。
张建华,李新,戴有理[8](2009)在《三十年来路坎坷 希望生长辉前程——中国蛋鸡育种访谈录》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中国家禽行业习惯于依赖进口种源进行商业生产,总认为外国种源才是最好的,对中国现有的育种成果漠不关心;也有人认为中国目前蛋鸡育种没有有价值的成果,即使育成了什么品种,也会自生自灭。对北京峪口与美国海兰合作关系的解体,许多人表示出复杂的同情,却对峪口能否在育种上突出重围表示担忧。其实上海新杨(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是很早就利用进口素材开展蛋鸡育种的企业,中国农大育成了矮小型蛋鸡,河北大午则在白壳蛋鸡育种方面坚持艰苦但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峪口最近暴出冷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京红1号"、"京粉1号"育成并向社会大批量供种。这些成果目前的应用情况如何呢?中国蛋鸡育种取得了哪些技术进步?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检讨呢?行业中对蛋鸡育种和推广有什么更为科学的建议?谨此,本刊记者首先推出几家具有较长蛋鸡育种历史的企业采访录,并连载相关内容。期望这些企业的情况能唤起行业对中国家禽种源安全的关注。
张建华,窦新红,范梅华,吴荣富,杨恒东,顾华兵,吴兆林,程军波,钱勇,王晓峰,戴有理[9](2008)在《风云人物纵论行业沉浮——中国禽业发展暨2008两刊编委代表大会撷英》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家禽业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关注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契机、社会经济发展等为家禽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饲料原料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环保压力、食品安全压力等又给家禽业发展造成极大挑战。如何扬长避短,促进我国家禽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摆在各位面前共同的课题,也是行业媒体所关注的话题。今天,《中国禽业导刊》、《中国家禽》杂志、创荷美营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搭建这个交流平台,在贵阳召开"中国禽业发展暨2008两刊编委代表大会",专家、企业家与行业协会、媒体一起探讨我国家禽业的发展之路、探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行业媒体为家禽业的服务之道,我觉得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沈广2008年8月27日
申秋红[10](2008)在《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畜牧业发展中,家禽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满足人民群众对肉类产品需求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家禽产品仍将是我国食物结构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并将为未来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家禽产品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禽肉产量增长较快,且在肉类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禽肉主产省有山东、广东、江苏等省份,其产量约占全国的47%。禽蛋生产聚集在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在分析家禽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家禽产品的物质投入、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这三项投入的贡献率禽肉分别为86%、16%和17%;禽蛋为43%、-9%、71%。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禽产品消费基本保持上升趋势。1985-2006年,禽肉消费年均增长率12.2%,禽蛋4.1%。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餐消费的日渐盛行,家禽产品的户外消费日益增加。在对家禽产品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设定了家禽产品消费模型,分别计算出家禽产品的城乡居民户内和户外消费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家禽产品流通和加工对家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家禽产品市场价格趋于平稳,且略呈下降趋势。影响其价格变化的因素有饲料价格、相关品价格、居民收入等。禽肉加工中,只有5%左右经过深加工,禽蛋的95%是以鲜蛋的形式上市的。目前,我国家禽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家禽产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全面成为禽肉的净进口国,我国除进口一定数量的种禽蛋外,禽蛋一直保持出口优势地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生产、消费、流通和外贸在内的中国家禽产业局部均衡模型,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该模型分析了宏观经济重大影响因素,例如收入、饲料价格、汇率对中国家禽产业的影响。在通过模型预测精度检验的前提下,预测了中国家禽产业在人均收入、饲料价格和汇率变动等情况下的家禽产品供给、需求、进出口、均衡价格的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地,拟定了五个预测方案,即基准方案、经济增长方案、饲料价格上涨方案、汇率方案以及综合方案。预计到2020年,综合考虑人均收入以中速速度9%增长,饲料价格上涨15%,人民币汇率以2%的速度上升,结果显示,禽肉产量、净进口、总供给、均衡价格、总需求分别比基准方案下降0.97%,提高40%,上升1.8%,提高10.5%,增加34.5%;禽蛋产量、净进口、总供给、均衡价格、总需求分别比基准下降3.1%、0.9%、2.6%,提高30%,下降2.9%。基于此,对中国家禽产业提出以下建议:生产方面,适当控制家禽散养数量,发展规模化养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健全基层兽医组织和培训,形成疫病防治网络。消费方面,恢复消费者信心,建议政府、媒体和行业协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宣传。加工方面,提高家禽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花色品种,积极开展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家禽加工出口基地,促进家禽产品出口。关于外贸,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传统出口渠道,开发新兴消费市场;同时加强对家禽产业的宏观调控。
二、国外蛋鸡的综合开发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蛋鸡的综合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维生素E的结构及性质 |
1.1 维生素E的结构 |
1.2 维生素E的性质 |
2 天然维生素E的来源及应用 |
2.1 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 |
2.2 天然维生素E的制备 |
2.3 维生素E的应用 |
2.4 天然维生素E的应用前景 |
3 天然维生素E的合成及利用机制 |
3.1 维生素E的合成 |
3.2 维生素E的吸收 |
3.3 维生素E的转运 |
3.4 维生素E的代谢 |
4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4.1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
4.2 维生素E的免疫作用 |
4.3 维生素E的促繁殖性能作用 |
4.4 维生素E的抗应激作用 |
4.5 维生素E与动物产品质量 |
4.6 动物的维生素E缺乏症 |
5 蛋鸡产蛋后期的生理特点及蛋品质的影响因素 |
5.1 蛋鸡产蛋后期的生理特点 |
5.2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
5.3 影响蛋品质的因素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组织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
2.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维生素E沉积的影响 |
3.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空肠黏膜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空肠黏膜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抗氧化功能及相关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三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和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1.5 指标测定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鸡蛋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
3.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就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不同处理的复合微量元素菌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微量元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1.2 富微量元素微生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
1.2.1 富微量元素微生物制剂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1.2.2 富微量元素微生物制剂的添加对环境的影响 |
1.3 复合微量元素菌剂 |
1.3.1 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简介 |
1.3.2 复合微量元素菌剂的应用前景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2.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2.1.4 样品采集 |
2.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2.2.3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2.3.3 不同浓度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3.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3.1.4 样品采集 |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2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3.2.3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3 灭活与非灭活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
4.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
4.1 4 样品采集 |
4.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2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4.2.3 不同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菌剂饮水对蛋品质的影响 |
4.3.3 不同菌剂饮水对鸡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产蛋鸡功能饲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红曲霉基本概况 |
1.1.1 红曲霉起源 |
1.1.2 红曲霉生物学特性 |
1.1.3 红曲霉多样性 |
1.2 红曲霉代谢产物 |
1.2.1 红曲色素 |
1.2.2 洛伐他汀类物质 |
1.2.3 酶制剂 |
1.2.4 γ-氨基丁酸 |
1.2.5 麦角固醇 |
1.2.6 桔霉素 |
1.3 红曲霉固态发酵现状 |
1.3.1 红曲霉固态发酵的优势分析 |
1.3.2 红曲霉固态发酵基质的多样性 |
1.3.3 红曲霉固态发酵制剂的功能评价 |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4.1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4.2 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
1.4.3 红曲霉饲料的研究现状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预期研究目标 |
第2章 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的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剂药品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2.3 菌株与培养基 |
2.2.4 实验方法 |
2.2.5 分析方法 |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玉米粉和豆粕不同配比对M.purpureus发酵的影响 |
2.3.2 接种量对M.purpureus发酵不同基质的影响 |
2.3.3 料水比对M.purpureus发酵不同基质的影响 |
2.3.4 温度对M.purpureus发酵不同基质的影响 |
2.3.5 添加甘油对M.purpureus发酵不同基质的影响 |
2.3.6 添加CaHPO4对M.purpureus发酵不同基质的影响 |
2.3.7 添加NaCl对 M.purpureus发酵不同基质的影响 |
2.4 讨论与小结 |
2.4.1 讨论 |
2.4.2 小结 |
第3章 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料制备及蛋鸡饲喂试验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固态发酵制备红曲饲料 |
3.2.2 M.purpureus发酵料饲喂蛋鸡试验设计 |
3.2.3 测定指标与分析方法 |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M.purpureus发酵饲料的制备 |
3.3.2 蛋鸡饲喂效果 |
3.4 讨论与小结 |
3.4.1 讨论 |
3.4.2 小结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4.1 主要结论 |
4.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词语缩写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鸡的起源驯化及在育种研究中的作用 |
1.1 鸡的起源与驯化 |
1.2 鸡在育种研究中的作用 |
2 国内外鸡品种多样性与利用概况 |
2.1 国外鸡品种多样性与利用概况 |
2.2 国内鸡品种多样性与利用概况 |
3 动物高通量测序研究进展 |
3.1 高通量测序发展概况 |
3.2 高通量测序研究进展 |
3.3 鸡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 |
4 鸡表型性状研究进展 |
4.1 鸡的表型性状 |
4.2 鸡表型性状相关基因研究 |
5 动物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
5.1 动物高原适应性概况 |
5.2 动物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
5.3 鸡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
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样本 |
2.1.2 所需药品 |
2.1.3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全基因组重测序与序列分析 |
2.2.2 SNP、插入或缺失及删除检测 |
2.2.3 群体结构、进化历史和基因渗入分析 |
2.2.4 选择性清除分析 |
2.2.5 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鸡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
3.1.1 遗传多样性 |
3.1.2 群体遗传结构 |
3.2 重测序揭示鸡的基因渗入 |
3.3 重测序揭示鸡的选择性清除信号 |
4 分析与讨论 |
4.1 鸡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 |
4.2 人工选择压力对选择性清除信号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三章 基因组重测序鉴定鸡特定表型性状相关基因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鸡丝羽相关基因的鉴定 |
3.2 鸡体重相关基因的鉴定 |
3.3 鸡产蛋相关基因的鉴定 |
3.4 鸡乌骨性状相关基因的鉴定 |
3.5 鸡攻击性相关基因的鉴定 |
4 分析与讨论 |
4.1 鸡表型性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
4.2 鸡生产性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
5 小结 |
第四章 基因组重测序揭示藏鸡的高原适应性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藏鸡高原适应相关基因的鉴定 |
3.2 藏鸡高原适应性相关通路 |
4 分析与讨论 |
4.1 相关通路对藏鸡高原适应性的调控 |
4.2 环境对藏鸡高原适应性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3 下一步开展的工作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蛋鸡生态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蛋鸡生态养殖定义 |
2 蛋鸡生态养殖的优势 |
2.1 生态养蛋鸡有利于环境保护 |
2.2 蛋鸡生态养殖有利于生态平衡 |
2.3 蛋鸡生态放养的模式通过建立良性物质循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
3 蛋鸡生态养殖的分类 |
3.1 狭义蛋鸡生态养殖 |
3.1.1 狭义上蛋鸡生态养殖的概念 |
3.1.2 狭义蛋鸡生态养殖的饲喂与管理 |
3.1.3 国外的发展情况 |
3.1.4 国内的发展前景 |
3.2 广义的蛋鸡生态养殖 |
4 蛋鸡生态养殖的意义 |
4.1 促进环境保护 |
4.2 保持生态平衡 |
4.3 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
4.4 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和谐发展 |
5 蛋鸡生态养殖的发展趋势 |
5.1 从品种入手,培育抗病和抗逆行强的蛋鸡品种 |
5.2 积极开发生态饲料业,开发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添加剂,逐渐向有机养殖方向发展 |
5.3 解决目前蛋鸡生产中的难题,配套完善蛋鸡生态养殖中的健康管理和疫病防控技术 |
5.4 完善蛋鸡生态养殖模式,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
6 结语 |
(6)十七届中国杨凌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科研精品项目(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 |
2 超临界萃取联合分子蒸馏纯化制备苹果籽油及其产品开发 |
3 规模化猪场福利化清洁生产新工艺技术及配套设备 |
4 节粮小型褐壳蛋鸡的选育 |
5 高效施药技术与机具研究开发 |
6 桃树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
7 TSC系列智能化土壤水分测试仪 |
8 养殖区域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9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分级技术与装备 |
10 新型有机膨润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
11 外来入侵生物烟粉虱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治理研究 |
12 土壤养分定位快速测试分析仪器的开发 |
13 松江鲈鱼水花鱼苗生产技术 |
14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清洁生产、结构修饰及其伴生物的综合利用 |
15 鱼体整体利用及产品开发新技术 |
16 油菜饼粕高效增值技术 |
17 高产优质抗逆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5号、华油杂6号、华油杂8号”的选育和推广 |
18 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 |
19 兽药残留检测关键技术创新与配套集成研发 |
20 兽用系列疫苗与检测试剂盒 |
21 1GMC—70型船式旋耕埋草机 |
22 利用油菜秆、棉花秆等农作物秸秆制备建筑装饰材料 |
23 复合微生物净水新技术 |
24 猪肌肉和肾组织中磺胺类残留微生物学快速筛选方法及试剂盒研究 |
25 一种预防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及胎衣不下症的药物组合物 |
26 柑橘系列新品种 (系) 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
27 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试纸 |
28 现代畜禽腌蜡制品的工艺装备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 |
29 利用有机废弃物合成优质有机基质技术 |
30 萝卜系列优良品种 |
31 肉品质量控制与肉制品加工技术 |
32 禽病杀星 |
33 复方板蓝根合剂 |
34 不结球白菜系列新品种 |
35 高档瓜果、蔬菜优质高效无土栽培新装置及其栽培技术 |
36 植物增产抗病生化激活制剂harpinXooc |
37 微生物制剂防治蔬菜连作障碍新技术 |
38 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 |
39 一种分解作物秸杆的方法及其制成的肥料 |
40 鉴别蓝藻的核酸分子探针和方法 |
41 海洋药物及海洋保健品开发 |
42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基因诊断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
43 大花蕙兰花期综合调控技术 |
44 抗寒梅花新品种选育 |
(8)三十年来路坎坷 希望生长辉前程——中国蛋鸡育种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农大三号”育种的思想创新 |
“农大三号”响应市场的育种 |
“农大三号”与其它鸡种不一样的好处 |
“农大三号”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
“农大三号”对中国蛋鸡育种的启迪 |
“农大三号”对中国蛋鸡推广的启迪 |
借题论中国种源行业的几个议题 |
(9)风云人物纵论行业沉浮——中国禽业发展暨2008两刊编委代表大会撷英(论文提纲范文)
一 家禽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
范学斌农牧企业的重组与兼并 |
孙希民家禽企业的国内上市经验 |
崔治中家禽业发展需要靠市场调节 |
舒鼎铭育种、补贴、标准、消费——发展家禽业的四大要素 |
袁正东资金、用地、环保、疫病、人才, 家禽企业的五大问题 |
姚曼君环保, 家禽企业何去何从 |
王进圣关于疫苗使用和政府补贴 |
廉爱玲种禽从业者应理性对待企业的重组与并购 |
李兴波家禽养殖业还得从商品代场户抓起 |
顾云飞土地、环保、禽病及成本家禽企业未来发展最关注的难题 |
康相涛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发展 |
马敏为行业呼吁几个建议 |
二 蛋鸡业, 逆境中前行 |
孙皓蛋种鸡业安全与未来发展 |
一 中国蛋鸡存栏情况 |
二 产业源头安全———启动和支持蛋鸡育种 |
1 疫情封关 |
2 国外垄断 |
三祖代安全 |
1 饲养规模 |
2 饲养技术 |
3 硬件条件 |
4环境条件 |
四 父母代安全 |
王连增最困难的是蛋种鸡企业 |
郑春宁欧美蛋种鸡企业是中国蛋种鸡企业重要的参照系 |
史卫东蛋种鸡企业要重视企业质态建设 |
刘平育种和企业, 都有传承问题 |
王进圣蛋鸡饲养业, 商品代的饲养水平亟待提高 |
邓兴亮种源链和产业链建设一样重要 |
三 白羽肉鸡企业的发展 |
邱贵平大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
高亚莉企业:练好内功;政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
顾云飞创新机制,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四 黄羽肉鸡的行情及发展 |
吴夙强我国黄羽肉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 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现状 |
1黄羽肉鸡区域市场分布明显 |
2黄羽肉鸡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
二 黄羽肉鸡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
1货币从紧政策对家禽业的影响 |
2原料市场与产品市场剧烈波动 |
3行业门槛低, 企业产能迅速扩张 |
4行业未走出疫病的阴影 |
三 企业产业化发展应对之道 |
1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力 |
2 加强全国黄羽肉鸡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
3 强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
4 加速生产现代化和自动化建设 |
5 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 |
6 加强新产品开发, 完善产业结构链, 开拓潜在市场 |
7 树立品牌意识, 增强产品竞争力 |
刘东明强壮自己, 才能驾驭市场 |
竹学军优质鸡发展势头强劲, 亟须统一标准 |
朱庆联合做强, 保持资源优势 |
陈丽琴广东当前禽业生产情况及建议 |
五 疾病防控:诸多问题之首 |
周蛟禽病防控, 生物安全最为重要 |
崔治中禽病研究贵在与实际结合 |
王南峰禽病的综合防治误区 |
六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下的家禽业发展 |
杨桦国际采购与中国原料供应 |
杨长锁关注宏观经济调整投资方向 |
李朝阳产业问题要放到宏观经济环境中去思考 |
薛廷武中国家禽企业应加速国际化进程 |
张宏辉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畜牧业指明了方向 |
江庆国企业要为促进行业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 |
迟玉杰增强竞争力, 企业的立身之本 |
七 关联企业的承诺:动保、设备企业要为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 |
马西艺为优质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条件 |
孙进忠化劣势为优势, 本土企业大有可为 |
贾德强练好内功, 锻造企业长青的基石 |
王连民发展才是硬道理 |
10?'>杨少林为什么3>10? |
王京法重视养殖设施的投入 |
李小琴治乱需有据, 呼唤设备行业标准出台 |
李晓更好地为养殖业服务 |
八 协会功能要进一步扩大 |
杨德福行业, 企求协会桥梁又宽又长 |
肖智远养殖业要侧重市场潜流的研究 |
韩彦明从中美大豆生产贸易体系看中国大豆产业的方向 |
杨宁重要通知: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将在中国召开, 届时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家禽业的强大 |
(10)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家禽产业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家禽产业的研究现状 |
1.2.3 对家禽产业研究现状的评析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概念说明与界定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数据来源 |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困难 |
第二章 家禽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2.1 家禽起源 |
2.2 全球家禽业发展概况 |
2.2.1 禽肉生产 |
2.2.2 禽蛋生产 |
2.2.3 家禽产品贸易 |
2.2.4 家禽产品消费 |
2.3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概况 |
2.3.1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
2.3.2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现状 |
2.3.3 中国家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4 中国家禽产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
2.4.1 畜牧业在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2.4.2 家禽产业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
2.4.3 加入WTO 与中国家禽产业的发展 |
2.4.4 禽流感疫情与中国家禽产业 |
第三章 中国家禽产品生产的历史变化和成因 |
3.1 家禽生产的历史阶段划分 |
3.2 家禽产品生产的历史趋势 |
3.2.1 家禽品种 |
3.2.2 家禽存栏 |
3.2.3 家禽出栏 |
3.2.4 禽肉生产 |
3.2.5 禽蛋生产 |
3.3 家禽产品生产的区域分布 |
3.4 中国家禽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 |
3.4.1 肉鸡的规模化生产 |
3.4.2 蛋鸡的规模化生产 |
3.5 中国家禽产业生产增长的动因分析 |
3.6 家禽产品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
3.6.1 家禽产品生产成本与收益的构成分析 |
3.6.2 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与收益变化趋势 |
3.6.3 区域间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 |
3.6.4 影响成本与收益变动的因素分析 |
3.7 家禽产品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供给反应 |
3.7.1 家禽产品生产模型 |
3.7.2 家禽产品生产模型变量及含义 |
3.7.3 家禽产品生产模型解释 |
第四章 中国家禽产品消费 |
4.1 历史趋势 |
4.1.1 总量消费及其发展变化 |
4.1.2 人均消费量 |
4.2 区域差异 |
4.3 城乡差异 |
4.4 新的消费方式:在外消费及其他 |
4.5 家禽产品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
4.5.1 家禽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
4.5.2 模型设定及估计结果 |
4.6 家禽产品消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五章 中国家禽产品流通与加工 |
5.1 中国家禽产品物流发展的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 |
5.1.1 家禽产品流通体制的历史变迁 |
5.1.2 中国家禽产业流通现状分析 |
5.2 中国家禽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
5.2.1 家禽产品市场价格 |
5.2.2 家禽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
5.3 家禽产品加工及其产业化发展状况 |
5.3.1 发展现状 |
5.3.2 存在问题 |
5.3.3 家禽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
第六章 中国家禽产业的国际贸易 |
6.1 家禽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
6.1.1 家禽产品贸易在我国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
6.1.2 家禽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
6.2 进出口结构 |
6.2.1 进口品种和种类分析 |
6.2.2 出口品种和种类分析 |
6.3 家禽产品进出口国别分析 |
6.3.1 来源国分析 |
6.3.2 进口省区分析 |
6.3.3 出口目的地情况分析 |
6.3.4 出口省区分析 |
6.4 我国家禽产业对外贸易存在问题 |
6.5 对我国禽肉进出口的回归分析 |
第七章 中国家禽产业部门均衡模型 |
7.1 中国家禽产业部门均衡模型 |
7.1.1 模型概况及结构 |
7.1.2 数据来源及技术处理 |
7.1.3 部门均衡模型参数估计 |
7.1.4 模型精度检验 |
7.2 宏观经济发展对中国家禽产业发展的影响 |
7.2.1 中国家禽产品供求平衡情况 |
7.2.2 中国家禽产业供需变动预测的假定 |
7.2.3 中国家禽产业未来发展的模拟预测结果 |
7.3 改进模型的设想及其他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中国家禽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国外蛋鸡的综合开发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 令狐克川.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2]不同处理的复合微量元素菌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中微量元素沉积量的影响[D]. 李孟宁. 延边大学, 2019(01)
- [3]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玉米粉和豆粕产蛋鸡功能饲料的研究[D]. 陈冬.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1)
- [4]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D]. 陈彬龙.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5]蛋鸡生态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彭豫东,曲湘勇,彭灿阳. 广东饲料, 2016(08)
- [6]十七届中国杨凌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科研精品项目(部分)[J]. 农高会组委会. 农经, 2010(11)
- [7]夏日里的蔷薇花 风风雨雨多娇艳——采访中国蛋鸡育种企业的感悟[J]. 张建华,戴有理,顾华兵,李新,程军波. 中国禽业导刊, 2009(19)
- [8]三十年来路坎坷 希望生长辉前程——中国蛋鸡育种访谈录[J]. 张建华,李新,戴有理. 中国禽业导刊, 2009(12)
- [9]风云人物纵论行业沉浮——中国禽业发展暨2008两刊编委代表大会撷英[J]. 张建华,窦新红,范梅华,吴荣富,杨恒东,顾华兵,吴兆林,程军波,钱勇,王晓峰,戴有理. 中国禽业导刊, 2008(17)
- [10]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D]. 申秋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