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俄积极发展双边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燕[1](2021)在《总统新政与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的哈萨克斯坦》文中指出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哈萨克斯坦发生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新任总统托卡耶夫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改革,国家政治转型逐步深化,国内民主机制不断加强;建立新型国家治理模式,在各个领域开展数字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举国共同抗疫,发展医疗卫生体系,采取多种救助措施保障民生,保障政局和社会稳定。2020年哈经济首次负增长,但好于预期,政府通过建立发达的农业体系增强经济竞争力,帮助本国企业渡过难关,促进金融业向多元化发展。哈萨克斯坦保持多元平衡外交的连续性时,并不是与每个国家保持同等距离,而是有优先排序。未来,哈经济将可能与世界经济同步,进入负增长或低增长时期;政治上,力图在变化的新世界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保持其稳定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发展路线。
刘梅[2](2021)在《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经贸合作的长期有效运行得益于两国资金往来畅通,而金融合作作为其重要保障,为深化和拓展中俄间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国间投资水平的提高、合作层次的拓展又对金融领域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俄金融领域发展态势已成为制约两国全面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中俄领导人也更加重视双边金融的开展。2018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目的是推动两国区域发展、延长双边合作期限。次年6月,两国领导人又一次签署《联合声明》,在战略高度上为中俄金融合作指明方向。与此同时,哈尔滨新区也正处于发力“双循环”、夺取“双胜利”、打赢“收官战”的关键时刻。躬逢伟大时代,身处改革前沿,怎样发挥好“五区叠加”的区位优势,利用好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战略定位,成为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深化双边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发展的现状,从金融合作环境、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合作空间、金融平台体系建设四个角度分析新区在承载中俄金融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解释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相应给出解决对策。哈尔滨新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挥新区优势,推进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创新,形成金融发展新格局,进而加快实现中俄全面合作。
李睿思[3](2021)在《哈俄关系发展趋势及对“一带一路”影响分析》文中认为哈萨克斯坦既是中亚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中亚国家。苏联解体以后,两国不断开展各领域合作,并互为重要战略伙伴。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同为我国重要邻国,与我国有漫长的边界线,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两国关系发展对我国在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苏联解体后哈俄各领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出发,结合最新形势分析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我国的影响,对我国正确研判当前欧亚地区国家间互动关系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有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高云峰[4](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自2015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合作成果卓着。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各异,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差异明显。同时,中国企业技术要素输出带来的专利海外保护等问题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伴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内在需求。随着合作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转型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移出催生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一体化需求,然而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缺失、差异化明显,各国规则合作意愿不强严重制约合作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已成当务之急。由此,存在两个需要考量的问题:第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缺失和差异性可能导致的各国收益差异或一定程度的利益失衡是否与当下以TRIPS协定为核心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困境具有同质性;第二,一定程度的利益失衡能否成为阻却“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实施及规则建构的重要因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巨大差异并且缺乏美欧发达国家权力作用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建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以及如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写作。首先,在提出问题阶段,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建构不足、差异较大可能引发一定程度利益失衡的现实。其次,本文在分析问题部分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话语权;第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基本矛盾研判;第三,在收益差异的客观情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依据理性选择仍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最后,本文在解决问题阶段探讨一带一路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建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进路及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的保护。本文除绪论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区域和双边条约的实证分析,进而梳理总结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可能导致的利益失衡问题,这是本文逻辑展开的起点。首先,本部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中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进行了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其次,在前述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不足的背后是利益失衡的实质;并指出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态势已经不能满足各国转型发展和平衡发展需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中也可能存在的收益差异,即利益失衡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利益失衡的理论分析,为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的建构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引。首先,本部分从话语权理论出发,揭示当今国际知识产权话语权由美欧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且服务于其利益的实质,进而提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话语权建构的问题。其次,本部分运用辩证分析及动态利益平衡理论对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基本矛盾是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各国转型发展需求,保护和培养创新能力以及维系创新与传播的相对动态平衡始终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重要功能。最后,本部分运用国家理性选择理论分析指出即使存在收益差异的客观现实,各国也能基于获得绝对收益而积极参与合作;同时,亦强调不应混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客观差异与当今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不公平不合理造成的人为差异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提出基于客观差异性现实不应追求绝对的发展平衡。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首先,本部分在反思现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足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差异性和规则合作缺失的基础上,立足法律内部视角,指出规则建构应当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相对动态利益平衡的正当性基准。其次,就法律规则构建的外部动态视角,应当遵循的路径为,不断挖掘和完善符合沿线国家共同的规则,对于超TRIPS条款可以先设置为任择性规则或概括性规则,再逐渐向强制性规则和具体规则过渡。最后,本部分提出未来我国有可能会遵循高低两个标准的文本路径拓展知识产权协定,但无论哪个版本都应在坚持原有的稳定条款基础上突出核心利益条款和中国知识产权条款文本的建设重点,包括稳定范式、核心条款遴选、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条款的设置、贸易协定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与投资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协调以及商号、商誉和原产地名称若干术语的界定和澄清问题。最后一个部分探讨了在规则建构基础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路径。首先,本部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坐标系的方法将知识产权保护逻辑的各个要素予以呈现,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阐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其次,阐释了中国政府层面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实施路径,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提出柔性合作模式。最后,阐述中国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中海外知识产权利益的保护问题。
侯俊安[5](2019)在《变译理论指导下的Kazakhstan Today(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主要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向西延伸的第一站。该国地缘政治地位重要,但相关介绍研究仍较贫乏。2010年,Kazakhstan Today(《今日哈萨克斯坦》)出版,该书全面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现状,至今尚无中译本。为增进国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更多了解,本书的翻译工作具有一定意义。本书作为政治文本,具备三个特征,首先,句子平均长度较长、其次,名词化结构较多、最后,频繁使用连接词。但是该文本在部分行文逻辑上有待提高,比如减少同一个段落中罗列相关性较弱的事实、合理划分意群、规范因果关系。本报告是基于笔者对于《今日哈萨克斯坦》第三章一到七节的翻译实践形成,运用变译理论中的部分变通手段研究了外交政策中词汇和语篇方面的翻译。在词汇层面,针对一些政策,组织,专有名词等,采用了增译手段;针对原文中信息不对等,中英文表达不对等,用词重复等,采用了改译手段。在语篇方面,针对过度松散的句子或段落,采用了合并手段;针对句子结构不清晰,逻辑欠妥当,采用了编译手段;针对多余信息,采用了减译手段。笔者认为翻译源语文本时需要考虑其表达的严肃性,准确传达信息,逻辑缜密,用词得当。同时,也应照顾读者的阅读感受,应该解释译文中的生僻部分,保证译文语言通顺。
ORAZALINA KORLAN[6](2019)在《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大陆的腹地,领土横跨欧亚两个大洲,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拥有丰富矿藏和油气资源。这两项特质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使其成为各国竞相拉拢的对象。各国家都对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动态给予了高度关注,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围绕哈萨克斯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对外战略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国家之时,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局势发展动荡的时期,哈国内部,反动派的势力依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外交政策的制定维护国内政权的稳定成为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举步维艰,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对于此时的哈萨克斯坦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国内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毒品走私、颜色革命冲击等一系列的威胁,使社会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稳定因素,依靠其自身力量也难以彻底解决。一系列国内因素的推动,又有哈萨克斯坦的宽容共存的文化传统做基础,加上各种国际因素的促进,以及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个人判断共同推动了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战略的制定。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当中的重要对象,哈萨克斯坦在中俄之间采取了平衡外交战略。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受到苏联时期的重要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畸形,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纺织工业等非常落后。而中国的轻工业、纺织工业非常发达,在能源方面则有着大量的进口需求。因此,哈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在政治、安全等多个领域,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共同诉求。从地缘角度而言,毗邻而居的地理条件使哈萨克斯坦可以借道中国寻找出海口,另外也能使其与北面的强邻俄罗斯形成相互制衡。从经济上而言,哈萨克斯坦为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需促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从安全方面而言,两国均面临三股势力的困扰,需要加强合作来共同抵抗外来势力。综上所述,哈萨克斯坦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从1992年哈中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哈萨克斯坦的对华外交政策也在不断的发展调整,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睦邻友好关系、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双边关系不断巩固深化,两国在安全保障、经贸合作、文化人文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上,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密切联系在一起,处于高度一体化的发展形态,这也使得对俄关系成为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中的重要考量。在苏联时期,对外经济贸易由苏维埃联邦统一规划发展,所以哈萨克斯坦并没有独立的贸易权。在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依然面临没有贸易伙伴的问题,因此在此阶段,其贸易合作伙伴还是以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为主,俄罗斯则是其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军事安全方面,哈萨克斯坦同样希望得到俄罗斯的帮助。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是苏联的重要核试验基地,拥有大量核设施。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成为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而哈萨克斯坦国内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其无暇顾及核武器的开发与管理,因此希望俄罗斯能够帮助其解决核武器问题。。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哈萨克斯坦也需要与俄罗斯进行合作,同时,共同的发展历史导致了俄罗斯的语言、文化等方面对哈萨克人具有深刻影响。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哈萨克斯坦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双边关系。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的对俄外交政策也经过了不断的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体来看,双边关系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进一步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已经在国际上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俄两国,由于两国本身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它们所具有的影响力最大。中俄两国本身有着共同的利益,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两国之间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开展安全领域合作,与其他成员国家一道,对“三股势力”进行打击;开展经济合作,既发展两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也积极推动同其他成员国共同开展的多边经济合作;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之下,在文化人文领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看到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开展友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中俄两国在发展对外合作的过程中中都在谋求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合作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分歧:在地缘战略的认识方面,两国都希望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围绕中亚地区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分歧,“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两国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态度存在差异,俄罗斯有较为明显的亲西方的传统,中国则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压;两国在经济发展需求方面也存在差异,对于俄罗斯而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除了中国以外都参与到了欧亚经济共同体等俄罗斯主导的合作机制当中,俄罗斯更希望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加强欧亚经济共同体等机制的合作,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多边合作组织只有一个上海合作组织,因此中国非常重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为本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大以及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争议。面对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分歧,如何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中俄的合作,淡化两国之间的分歧则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哈萨克斯坦同样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而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之一,因此哈萨克斯坦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继续推动与中俄两国之间在多个领域的合作,联合起来对“三股势力”进行打击,进一步加强与中俄两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人文交流。面对两国之间的分歧,哈萨克斯坦应该更多地强调这一组织框架内的多边合作,使中俄两国都能够更多地从多边合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做出选择。同时,哈萨克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要更多地强调中亚地区国家的态度,强调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当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更多地表达中亚国家的利益诉求,使中俄两国能够充分的重视和尊重中亚国家的态度和战略选择,这样既可以避免中俄两国因为在中亚地区的争夺而产生的利益分歧,也可以更好地维护中亚地区国家的利益。经过多年的实践,哈萨克斯坦在中俄之间的平衡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哈萨克斯坦对俄外交当中近些年来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体现在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方面。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的合作同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在中俄平衡外交中发展,与中俄两国的合作也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与两个大国的合作对其政治独立性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与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并没有根本改变哈萨克斯坦经济下行发展态势,外交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政策属于典型的中小国家外交战略,也可以为中小国家的外交战略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即选择在大国之间的平衡外交政策,充分地利用本国的外交资源,找出与大国的外交关系当中能够对对方产生影响、对对方来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并且充分发挥这部分资源的力量,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同时,在与大国家的交往中,坚持本国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同时发展同多个国家的关系,灵活地处理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共同需求,尽量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利用平衡外交发挥出大于本国实力的外交作用,利用外交维护和促进本国的利益。
KALIMOLDANOV SAYAT(萨亚特)[7](2019)在《多维视角下的中哈首脑外交》文中指出哈萨克斯坦是中国西部的最大邻国。自1992年两国建交之后,高层领导人不断互访,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人员交往逐年增多。作为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自从实现独立就坚定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的策略。追求和平和首脑会晤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的重要方向与内容。哈萨克斯坦采取首脑外交策略的第一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安全,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首脑外交,哈萨克斯坦不断加强和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扩大国家利益。只有凭借灵活的首脑外交,创造国别之间的友好关系,才能实现既定的国家发展目标。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邻国,通过两国元首的友好关系,中国积极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各个方面的合作、双边的经贸合作、能源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不断上升。因此,研究中哈首脑外交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两国的贸易和自然资源研究上。中哈首脑外交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因此有很大价值研究多维视角下的中哈首脑外交。中哈关系总体稳定,都希望从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多维视角下的中哈首脑外交是有助于双方的追求多方的合作,从而实现共同利益。
孙梦迪[8](2019)在《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自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经历了调整期、转折期与巩固期,逐步建立了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全球化趋势下,俄哈关系不仅受到两国历史因素与现实需求的考量,国际格局的改变也对双方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无论对俄罗斯还是哈萨克斯坦来说,彼此都是外交政策的优先发展方向。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的发展成为后苏联空间国家间合作发展的典范,政治关系不断加深,经济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军事联系愈加密切,文化联系也逐步得到两国高层和民间的重视。虽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影响,两国的关系产生了不小的波动,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两国依旧是重要的战略伙伴。
向洁[9](2018)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中俄两国领导人先后于2013年9月和2015年1月提出/成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组织,并于2015年5月8日签署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对接合作共识由此达成,其亦开创了欧亚区域多边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双方对接合作正处在稳步推进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模式选择、机制构建与平台运用等制度性深层对接方面仍缺乏实质性安排,阻力因素依然较多。此时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问题,探寻各国发展新思路,谋求多方合作新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也可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方对接合作规划的制定以及具体务实行动的选择提供决策参考价值。本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国际贸易、区域一体化、区域合作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阐释对接必然性与现实基础——总结对接成效与问题——识别对接机遇与挑战——剖析对接基本架构——优选对接模式——构建对接机制——探寻对接路径”为基本逻辑框架,结合文献分析与归纳演绎、历史与逻辑、统计与比较、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等分析方法,旨在探寻双方对接合作的模式、机制及路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从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基础两方面阐释了双方对接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必要性主要源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欧亚经济联盟发展、区域一体化潮流以及区域各国国内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客观需要,可行性则是基于双方地缘毗邻、政治互信、贸易互补、发展理念相近、民意支持等优势基础的存在。2.从“五通”视角梳理了双方对接合作的早期收获,并指出了相关问题。目前双方对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机制特性差异、深度对接能力和意愿有限、合作依赖关系非对称、技术服务标准迥异、务实合作经验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双方对接合作的深度化发展。同时,双方还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内外部环境。3.从发展战略对接与务实领域合作的宏、中微两个层面剖析了双方对接合作的基本架构,指出:发展战略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要重点推进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通道项目、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这两大跨国跨区域性战略对接。务实领域方面,要以设施对接为优先,贸易对接为首要,能源对接为基本,产能对接为重点,金融对接为突破,农业对接为补充。在贸易对接问题研究上引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各国的贸易效率,揭示出双边贸易效率水平中等,贸易潜力较大,有必要创新合作模式(如建立自贸区)进一步拓展,同时指出上合组织在其中发挥正向作用,可作为双方对接平台。4.从不同主体和具体功能两方视角分别探寻了双方对接合作的模式与机制。模式方面:从主体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整体的“CN+1”(N≥5)、与联盟各国的“C1+1”、以上合组织为平台的“C2+SCO”以及借力小多边机制的“C2+MN”(N≥1)4种模式优难点,并指出具体推进中应综合使用,同步开展;从功能角度提出了自由贸易区、跨国经济走廊、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人文交流基地5种具体推进模式。其中,自贸区,尤以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模式为关键。对此,文章利用WITS-SMART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间不同阶段关税减让对双方贸易、福利效应及关税收入等方面的影响,论证出该FTA建设在经济效应上可行的结论。机制方面:从主体角度提出了以多边领导人高位协商为主的“CN+1”(N≥5),以双边政府首脑、总理+部长、地方政府、高级别工作组等为主的“C1+1”以及以企业对接、银行对接与融资对接为主的“E+F”3种对接机制;从功能角度提出了智库对话、政府磋商、跨国管理、监督反馈、法律协调、信息交流等6种具体推进机制。5.从主体推力、实体抓手、制度保障和推进原则四方面确立了双方对接合作的具体路径。即以政、企、智、媒、民五方主体为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贸易便利化、产能合作与园区建设等为抓手,以规则构建、自贸区建设、人文互动为关键,以次区域、多边单项对接为先行,多措并举,同步推进。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不同主体和具体功能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给予了分别设计。二是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系统性分析论证了上合组织作为双方对接合作平台的可行性及其具体功能作用。三是在WITS-SMART模型框架下,基于HS6分位贸易数据模拟分析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间不同阶段性(短期和长期)关税减让对双方经济效应的影响。
朱思俊,贾佳文,刘思敏,熊昱程,陈洪,王鹏雁,向瑞伦[10](2018)在《对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策略的新思考——运用GTAP模型预估》文中研究说明为给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更多备选策略或参考,本文以独到的研究视角,通过运用前沿经济模型——GTAP模型进行模拟,并结合国家顶层设计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我国可寻求与哈萨克斯坦或俄罗斯建立FTA(自由贸易区),并可将先期能源贸易等合作作为建立FTA的切入点,从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结论。
二、哈俄积极发展双边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俄积极发展双边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总统新政与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的哈萨克斯坦(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新当选总统新政保障政局稳定 |
(一)政治转型逐步深化 |
(二)建立新型国家治理模式 |
(三)在改革的各个领域引入数字化建设 |
二 疫情形势下多措并举共同抗疫 |
(一)哈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举国抗疫 |
(二)出台大规模反危机措施确保社会经济稳定 |
(三)多国援助抗疫 |
三 通过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
(一)提供多种救助 |
(二)启动就业支持计划 |
(三)管控物价上涨 |
四 疫情对哈经济冲击显着 |
(一)经济停止多年来的正增长 |
(二)通过建立发达的农业体系创造具有竞争力的经济 |
(三)帮助本国企业发展 |
(四)金融向多元化发展 |
五 多元平衡外交排序更加清晰 |
(一)哈俄关系排在最前列 |
(二)保持中哈睦邻友好关系对哈至关重要 |
(三)哈美扩大战略伙伴关系 |
(四)哈与欧盟国家的关系持续发展 |
(五)哈与中亚及其他独联体邻国加强战略协作关系 |
(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
结 语 |
(2)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哈尔滨新区金融发展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一、国家级新区暨哈尔滨新区概述 |
(一)国家级新区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二)国家级新区发展进程及历史沿革 |
(三)哈尔滨新区成立背景及发展概况 |
二、金融相关概念 |
(一)金融含义 |
(二)金融合作 |
三、哈尔滨新区金融发展与中俄金融合作关系的讨论 |
(一)中俄金融发展历史溯源概述 |
(二)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的意义 |
注释 |
第三章 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现状分析 |
一、政策红利期加速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哈尔滨新区战略定位 |
(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 |
二、产业集聚效应支撑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现代产业集聚 |
(二)创新创业成果集聚 |
三、多功能平台建设助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中俄跨境贸易平台 |
(二)中俄会展平台 |
(三)中俄金融合作联盟 |
四、对俄立体化跨境运输通道带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哈俄航线 |
(二)哈欧、哈俄国际货运列车 |
(三)哈俄国际公路物流通道 |
五、银行对俄金融服务领跑全国保障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 |
(一)哈尔滨银行 |
(二)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
(三)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
注释 |
第四章 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
一、金融合作环境欠佳 |
(一)营商环境 |
(二)法制环境 |
(三)政务环境 |
二、金融服务水平偏低 |
(一)金融机构数量少 |
(二)本币配置利用率低 |
三、金融合作空间狭小 |
(一)金融产品种类少 |
(二)投融资渠道有限 |
(三)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
四、金融平台体系建设缺失 |
(一)信息共享平台 |
(二)支付清算体系 |
(三)人才供需平台 |
注释 |
第五章 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宏观层面原因 |
(一)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不平衡限制金融合作发展空间 |
(二)卢布汇率的波动限制货币领域合作 |
(三)中俄金融体系存在差异阻碍金融合作有效运行 |
二、微观层面原因 |
(一)新区体制机制短板 |
(二)新区产业结构短板 |
(三)新区对外开放短板 |
(四)新区思想观念短板 |
注释 |
第六章 推动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对策建议 |
一、创新金融合作环境 |
(一)营商环境 |
(二)法制环境 |
(三)政务环境 |
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一)丰富金额机构发展 |
(二)提升本币配置效率 |
三、拓展金融合作空间 |
(一)多样化金融产品 |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
(三)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
四、完善金融平台体系建设 |
(一)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二)普及推广支付清算平台 |
(三)搭建金融人才供需平台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哈俄关系发展趋势及对“一带一路”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哈俄关系 |
(一)政治领域 |
1.双边关系 |
2.多边框架下互动与合作 |
(二)经济领域 |
1.法律基础 |
2.合作平稳发展 |
(三)安全领域 |
(四)人文领域 |
二、哈俄关系发展趋势与对我国的影响 |
(一)发展趋势 |
1. 在政治领域。 |
2.在经济领域。 |
3.在安全领域。 |
4.在人文合作领域。 |
(二)哈俄关系发展制约因素 |
1.双方政界与商界精英阶层沟通减弱。 |
2.哈萨克斯坦激进爱国情绪不断上升。 |
3.哈萨克斯坦推行的文字改革和新语言政策引发俄方担忧。 |
4.贸易保护主义是影响哈俄经济领域合作发展的主要消极因素。 |
5.中亚地区极有可能成为俄与西方国家和美国博弈竞争的舞台。 |
(三)哈俄关系与“一带一路”倡议 |
1.哈俄关系对保障“一带一路”能源安全有重要影响。 |
2.哈俄军事安全领域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良好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3.哈萨克斯坦民族主义发展形势和反华情绪对一带一路建设有潜在影响。 |
4.哈俄关系对我国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交通物流大通道有重要影响。 |
5.哈俄关系的健康发展和良性互动有利于我国继续在多边框架下与之开展对话与合作,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
(4)“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基本框架 |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现实 |
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实证分析 |
(一)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现实考量 |
(二)中国双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现实 |
二、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不足之表征 |
(一)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阙如 |
(二)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软性特征 |
(三)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差异性 |
(四)一带一路沿线个别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的不稳定性 |
三、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不足背后利益失衡实质 |
(一)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阙如与各国发展需求之间失衡 |
(二)知识产权保护差异性与平衡发展之间失调 |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利益失衡的理论分析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话语权建构 |
(一)话语的权力本质 |
(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话语权实践 |
(三)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话语权解析 |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基本矛盾研判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辩证分析 |
(二)基于相对公平正义与动态利益平衡理论之分析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国家理性选择考量 |
(一)基于混合博弈理论之国家行为分析 |
(二)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之国家行为分析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收益差异性辨析 |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的内部视角 |
(一)现有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规则的反思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考量要素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外部视角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路径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规则建构重点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之中国规则体系化建设 |
(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综述 |
(二)中国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条款文本评析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中国文本建设的重点 |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实施路径 |
一、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逻辑及其展开 |
(一)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基本逻辑 |
(二)全球知识产权价值链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
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的实施路径 |
(一)规则建设层面实施路径 |
(二)合作谈判层面实施路径 |
(三)合作方式层面实施路径 |
三、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保护 |
(一)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保护方式 |
(二)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
(三)中国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建议与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变译理论指导下的Kazakhstan Today(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Prepar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
2.1.1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Texts |
2.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
2.1.3 Theoretical Support: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
2.2 Translation Procedures |
2.2.1 Comprehension of Source Text |
2.2.2 Representation of Source Text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
3.1 Difficulties at the Lexical Level |
3.1.1 Titles and Terms |
3.1.2 Unequivalent Expressions |
3.2 Difficulties at the Textual Level |
3.2.1 Loose sentence structure |
3.2.2 Logic-lacking Structure |
3.2.3 Redundant Information |
Chapter4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he Lexical Level |
4.1.1 Addition in Terms |
4.1.2 Adaptation Translation in Diction |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he Textual Level |
4.2.1 Combination of Text |
4.2.2 Edited Translation of logic-lacking Structure |
4.2.3 Reduction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A Self-review of the Translation |
Appendix B Supervisor’s Comments |
Appendix C Translation Material |
(6)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论文的文献综述 |
第三节 论文的理论框架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之处 |
第2章 平衡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对冲战略 |
一、对冲战略的提出 |
二、对冲战略的概念 |
三、对冲战略的分类 |
四、对冲战略的内容 |
五、对冲战略的结构 |
第二节 内涵与外延:平衡外交战略的肢体构架 |
一、平衡战略的含义 |
二、平衡战略的特征与功能 |
三、淡化两国的冲突,更好地实现平衡 |
第三节 对冲战略与平衡战略的关联意义 |
第3章 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战略 |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的平衡外交战略背景分析 |
一、哈萨克斯坦国内因素 |
二、国际环境因素 |
三、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个人因素 |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平衡外交战略的内涵 |
第三节 哈萨克斯坦平衡外交战略的原则及特点分析 |
第4章 哈萨克斯坦与中俄的双边外交关系发展 |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发展 |
一、哈萨克斯坦重视发展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原因 |
二、哈萨克斯坦对华外交政策 |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发展 |
一、哈萨克斯坦重视发展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的原因 |
二、哈萨克斯坦对俄外交政策 |
第5章 上海合作框架下的哈萨克斯坦中俄平衡外交战略 |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伙伴关系发展 |
一、冷战后中俄关系的发展 |
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合作 |
三、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利益分歧 |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中俄的合作 |
一、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中俄的合作 |
二、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淡化中俄利益分歧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的成就与局限性 |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多维视角下的中哈首脑外交(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检索与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一章 首脑外交的理论与历史 |
第一节 “首脑外交”溯源 |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的首脑外交的展开 |
第三节 中国首脑外交的历史与现状 |
第二章 个人魅力视角下的中哈首脑外交 |
第一节 哈中首脑外交发展背景 |
第二节 纳扎尔巴耶夫与习近平的个人魅力 |
第三节 纳习元首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 |
第三章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哈中首脑外交 |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的传统文化 |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 |
第三节 哈中传统文化共同点 |
第四章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哈中首脑外交 |
第一节 “一带一路”上的哈萨克斯坦 |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哈中首脑外交合作现状 |
第三节 哈中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团结性 |
第五章 哈中共建“新型首脑外交” |
第一节 新型首脑外交的特点和效应 |
第二节 新型首脑外交模式 |
第三节 新型首脑外交的未来走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8)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第一章 21世纪前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回顾 |
第一节 沙俄时期 |
第二节 苏联时期 |
第三节 独立初期(1992—1999 年)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的演变 |
第一节 俄哈关系深化期(2000—2008 年) |
一、政治关系日益深化 |
二、经济关系不断加强 |
三、军事关系持续加深 |
四、文化关系日益深化 |
第二节 俄哈关系转折期(2009—2016 年) |
一、政治关系经历过渡 |
二、经济关系出现波动 |
三、军事关系迈入新阶段 |
四、文化关系出现新突破 |
第三节 俄哈关系巩固期(2017 年—至今) |
一、政治关系平稳发展 |
二、经济关系缓慢恢复 |
三、军事关系保持稳定 |
四、文化关系继续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的因素 |
第一节 外部因素 |
一、美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拉拢及对俄罗斯的打压 |
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深入 |
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
第二节 内部因素 |
一、俄哈两国深刻的历史联系 |
二、俄哈两国现实的内在需求 |
三、俄哈两国领导人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一节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特点 |
一、政治关系发展优于经济关系 |
二、政府间关系优于民间关系 |
第二节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的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阐述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基础阐述 |
一、国际贸易理论 |
二、区域一体化理论 |
三、区域合作理论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特点 |
二、欧亚经济联盟的内涵、特点 |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概念界定 |
第三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基础 |
第一节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客观必然性 |
一、“一带”共建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二、“一盟”摆脱内部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
三、区域一体化潮流推动的客观使然 |
四、中俄等国实现自我发展的现实路径 |
第二节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现实基础 |
一、对接合作前提:覆盖区域重叠交叉,地缘基础明显 |
二、对接合作保障:双/多边机制丰富,政治互信良好 |
三、对接合作关键:贸易联系紧密,互补优势显着 |
四、对接合作动能:发展理念相近,战略规划高度契合 |
五、对接合作基石:人文基础坚实,主流社会亦普遍支持 |
第四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现状、问题、机遇与挑战 |
第一节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现状 |
一、政策沟通已达初步共识 |
二、设施联通成效显着 |
三、贸易畅通稳步发展 |
四、资金融通进展明显 |
五、民心相通日益深化 |
六、其他领域务实合作势头强劲 |
第二节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问题 |
一、机制特性差异问题 |
二、深度对接能力与意愿问题 |
三、经济对接前景问题 |
四、技术服务标准迥异问题 |
五、务实合作经验不足问题 |
第三节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机遇 |
一、中国加快“一带”沿线地区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机遇 |
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定期举办的平台机遇 |
三、受西方经济集团挑战下俄罗斯“向东看”的发展机遇 |
四、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推进下的区域合作机遇 |
第四节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挑战 |
一、“一盟”内部发展挑战 |
二、“一盟”成员国对“一带”认知挑战 |
三、“一带一盟”区域内部安全挑战 |
四、来自西方世界外部挑战 |
五、多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基本架构 |
第一节 “一带”与“一盟”各国发展战略对接 |
一、与俄罗斯跨欧亚大通道及远东开发战略相对接 |
二、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相对接 |
三、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稳定发展战略相对接 |
四、与白俄罗斯2030年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家战略相对接 |
五、与亚美尼亚2014~2025发展战略相对接 |
第二节 “一带”与“一盟”各国务实合作领域对接 |
一、以设施对接为优先工程,构筑交通物流网 |
二、以贸易对接为首要标志,扩大经贸联系 |
三、以能源对接为基本内容,稳定供求关系 |
四、以产能对接为重点方向,提升产业价值链 |
五、以金融对接为关键突破,搭建跨国服务体系 |
六、以农业对接为重要补充,强化物质基础 |
第六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模式选择与机制构建 |
第一节 “一带”与“一盟”对接合作主体模式探讨 |
一、与“一盟”整体的“CN+1”(N≥5)对接模式 |
二、与“一盟”各国的“C1+1”对接模式 |
三、以上合组织为平台的“C2+SCO”对接模式 |
四、借力小多边机制的“C2+MN”(N≥1)对接模式 |
第二节 “一带”与“一盟”对接合作具体模式选择 |
一、自由贸易区模式,深化贸易联系 |
二、跨国经济走廊建模式,完善交通体系 |
三、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丰富投资方式 |
四、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创新企业合作 |
五、人文交流基地模式,构筑人文平台 |
第三节 “一带”与“一盟”对接合作主体机制探讨 |
一、与“一盟”整体的“CN+1”(N≥5)的对接机制 |
二、与“一盟”各国政府的“C1+1”对接机制 |
三、各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E+F”对接机制 |
第四节 “一带”与“一盟”对接合作具体机制构建 |
一、多元化智库对话机制,凝聚各方智慧 |
二、常态化政府磋商机制,引导高位决策 |
三、长效化跨国管理机制,协调各国利益 |
四、动态化监督反馈机制,防范各类风险 |
五、多边化法律协调机制,强化制度优势 |
六、通畅化信息交流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
第七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以多方主体为推力,增进各方对接共识 |
一、坚持政府高位引导,对接规划编制先行 |
二、强化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市场联动与融合发展 |
三、联合各方智库学界研究探讨,适时启动数据库建设 |
四、加强媒体互动交流,推进各方认知与理解 |
五、深化民间人文合作,培育国家价值共识 |
第二节 以实体项目为抓手,深化务实领域合作 |
一、着力加快跨境基础设施建设 |
二、有效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发展 |
三、继续深化产能合作与园区建设 |
四、积极打造多元融资平台 |
五、进一步优化项目参与方式 |
第三节 以规则对接与自贸区建设为关键,强化制度保障功能 |
一、加快标准体系的互认与构建,力促规则对接 |
二、坚持自贸区建设长期目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 |
三、适时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制度发展 |
第四节 以次区域合作为突破口,逐层拓展,逐步推广 |
一、率先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
二、以毗邻周边对接为着力点,逐层拓展 |
三、以多边单项合作为示范蓝本,逐步推广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10)对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策略的新思考——运用GTAP模型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策略的新思考 |
三、俄、哈两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分析 |
(一) 经济联系概况及贸易结合度分析 |
(二) 经济互补性初步分析 |
四、基于GTAP模型对中哈、中俄及中哈俄FTA的静态模拟结果分析 |
(一) 情景设定 |
(二) 模拟结果与分析 |
五、结论及建议 |
四、哈俄积极发展双边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总统新政与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的哈萨克斯坦[J]. 王海燕. 欧亚经济, 2021(04)
- [2]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金融合作研究[D]. 刘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哈俄关系发展趋势及对“一带一路”影响分析[J]. 李睿思. 北方论丛, 2021(01)
- [4]“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合作研究[D]. 高云峰. 吉林大学, 2020(03)
- [5]变译理论指导下的Kazakhstan Today(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侯俊安. 湖南大学, 2019(07)
- [6]哈萨克斯坦的中俄平衡外交战略研究[D]. ORAZALINA KORLAN. 山东大学, 2019(09)
- [7]多维视角下的中哈首脑外交[D]. KALIMOLDANOV SAYAT(萨亚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1)
- [8]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研究[D]. 孙梦迪.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9]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研究[D]. 向洁. 新疆大学, 2018(12)
- [10]对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策略的新思考——运用GTAP模型预估[J]. 朱思俊,贾佳文,刘思敏,熊昱程,陈洪,王鹏雁,向瑞伦. 时代经贸, 2018(11)
标签: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上合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