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

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

一、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刘记帅[1](2016)在《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力学分析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国家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的要求,我国装配式建筑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然而我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施工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在预应力PK板运输、堆放、吊装和叠合现浇层等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内力将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但目前对其施工过程力学分析较少,因而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检查中存在盲目性。所以,开展装配式住宅预应力PK板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力学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参与装配式住宅工程实践,探索和发现了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力学问题。(2)提出了预应力PK板运输、堆放、吊装阶段和叠合现浇层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模型。将垫木简化成线性固定铰支座和线性滑动支座,专用吊具和临时支撑简化成线性滑动支座,普通吊点简化成点滑动支座,使得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能够更加地接近。(3)预应力PK板叠合楼板各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力学性态不同于其正常使用的力学性态,且各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力学性态随着施工进程发生变化。通过ANSYS数值模拟分析,综合考虑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T”形肋及肋上开孔对预应力PK板变形的的影响,确定了垫木、专用吊具、普通吊点和临时支撑的最佳间距,并分析了预应力PK板叠合楼板各施工过程中变形和内力的规律。(4)布设临时支撑时,宜将临时支撑的立杆布置在预应力PK板“T”形板肋的正下方,从而使得立杆顶部的水平支撑变形较小。通过对装配式住宅预应力PK板叠合楼板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指导了预应力PK板运输、堆放、吊装和叠合现浇层施工,对预应力PK板叠合楼板的安全施工及正常使用有着重要意义。

唐骏[2](2015)在《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扭性能试验与强度计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强钢筋的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有很多国家将高强钢筋应用于实际工程。为使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与世界接轨,国内学者对高强度HRB500钢筋进行了研究。本文以高强钢筋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复合受扭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高强钢筋混凝土柱试验构件,包括形状设计、配筋设计等;对材料进行性能试验得出材性数据;确定试验的测试内容、仪器布置以及试验的加载方案;为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复合受扭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理论提供依据。(2)通过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得出各个阶段对应的现象。研究随着扭矩的变化,混凝土应变、纵筋以及箍筋的应变规律及试件的抗震性能变化。(3)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出了纵筋数量、箍筋间距等因素对极限受扭承载力的影响。对比试验数据和规范公式,提出了高强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承载力的修正公式。

罗宽华[3](2011)在《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四川雅安邮电大楼工程加固过程中,用碳纤维布对梁负弯矩区进行加固时,由于负弯矩区处在梁、板、柱相交的位置,施工条件限制较大,碳纤维布锚固长度难以满足要求。目前工程实际中经常采用将碳纤维布延伸到柱上并在转角处加碳纤维布箍的做法,工程经验证明这种做法的锚固效果却不很理想,另外一种常用办法是通过加固梁侧有效宽度范围内板来达到加固梁的目的,该法使碳纤维布从柱侧通过,解决了锚固问题,却降低了加固的效果,而且受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用这种加固方法。因此在用碳纤维布进行负弯矩区加固的工程中,解决碳纤维布的锚固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然后用ANSYS软件模拟钢筋混凝土梁的加载破坏过程,通过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证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梁负弯矩区时,钢板压条锚固法可以有效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抗弯极限承载力,且锚固措施可靠有效,可以为工程实际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佐证,从而节省了资源,保证了工程效果。本文将有限元分析结果用于工程实际,通过现场加载试验,证明了用碳纤维布加固梁负弯矩区时,采用钢板压条锚固法可靠、有效,能够有效保证碳纤维布在负弯矩区不发生剥离破坏,显着提高了梁的承载力。通过有限元计算的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的分析,说明本文所选的有限元单元模型合理,加载计算破坏条件选择恰当,通过模型计算能较好的反应出钢筋、碳纤维布应力应变发展状况,能较好地模拟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利用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结构构件现场加固作指导。由此可见,有限元分析获取的可靠数据,对于工程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钢板压条锚固法作为一种可靠的碳纤维布加固负弯矩区锚固方法,有着重要的技术经济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陈鑫[4](2011)在《CFRP加固短柱在压弯剪扭作用下受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建筑结构在使用一定年限之后,结构或者构件在使用过程中改变使用功能,使结构的可靠性逐渐下降。在这些情况下,原有结构或者构件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固补强才能保证继续使用的可靠度。CFRP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关于碳纤维抗扭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碳纤维加固压弯剪扭复合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扭性能的研究更少。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现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CFRP加固的混凝土构件在压弯剪单调扭矩作用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以碳纤维的粘贴层数、粘贴位置和方向等作为试验参数,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测定试件的受扭承载力以及钢筋、混凝土和碳纤维的应变变化,分析碳纤维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柱的受扭破坏机理。对影响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受扭承载力的相关因素以及构件的破坏现象进行分析,并寻找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变角空间桁架计算理论,对压弯剪扭构件进行受力机理分析,得出轴力、弯矩、剪力、扭矩强度之间关系。最后对实际工程应用的压弯剪扭统一计算理论进行探讨,得出更符合实际受力的计算公式。

刘继承[5](2006)在《梁板式阳台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出于功能和空间造型的需要,在阳台设计时,常采用带边梁的梁板式阳台结构。由于边梁的存在使结构构件之间的相互约束作用加强,从而使结构受力及变形更为合理。从目前的结构设计规范来看,规范对梁板式阳台的结构内力计算没有明确的指出,一般在进行梁板式结构阳台的内力计算时,并不考虑结构构件之间的协调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考虑挑梁端部弹性变形(即挠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由于双跨阳台中间挑梁受到的力比边挑梁大,中间挑梁的端部挠度必然比两边挑梁的端部挠度大;这种变形的不协调性,必然引起边梁内力的变化,进而影响挑梁内力的变化,究竟这种变形的不协调性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有多大,本文通过对挑梁挠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并进一步给出考虑结构变形协调作用时,梁板式阳台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在研究挑梁挠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这一规律之前,本文就悬臂梁的挠度计算方法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研究挑梁挠度作用下,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时,采用了现代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采用软件计算可以大大简化研究过程,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手工算法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的结论。同时,SAP2000与其他有限元软件相比,建模简单,易于上手,所以采用SAP2000分析软件进行本论文的研究,是一种更为有效、简单、实用的结构研究、设计分析软件,用它进行结构分析是值得信耐的。另外,在梁板式阳台结构受力体系中,边梁与挑梁相交节点不同于梁柱的节点,其为一种悬空节点,由于悬空节点的存在,使结构中挑梁与边梁之间产生相互约束作用不同与梁柱之间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梁板式阳台的内力计算时,如果将各构件分离出来,计算结果必然与实际不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梁板式阳台结构边梁与挑梁相互约束作用入手,对边梁与挑梁相互约束作用下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节点性能对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影响。

陈学文[6](2006)在《自密实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自密实混凝土弯、剪、扭复合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6根混凝土梁的弯、剪、扭复合受力试验研究,探讨自密实混凝土弯、剪、扭复合受力的工作性能及其极限承载力,分析构件破坏类型和破坏形态,对比相同截面、配筋形式、相近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梁和自密实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性能的差异,以及不同配筋率对自密实混凝土构件弯、剪、扭复合受力极限承载力的影响。(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模型,分析钢筋混凝土梁在弯、剪、扭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对比ANSYS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3)利用变角空间桁架理论,将弯剪扭复合受力分解为:受弯模型,剪切模型,受扭模型,分析钢筋混凝土梁在弯矩、剪力、扭矩单独作用下极限承载力,为研究弯、剪、扭复合受力奠定基础。(4)综合以上三种模型,分析钢筋混凝土梁复合受力时弯矩、剪力、扭矩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试验结果,对已有的弯剪相关方程、弯扭相关方程、剪扭相关方程以及弯剪扭相关方程进行验证。

刘继明[7](2004)在《钢筋混凝土复合受力构件受扭行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普通混凝土及高强混凝土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承受弯压剪扭复合受力构件的结构性能做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35根试件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复合受力的混凝土框架柱的受扭行为和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9根承受双向偏压、弯、剪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以轴压比和相对偏心距为主要研究参数,揭示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双向偏压剪反复扭矩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开裂扭矩、刚度、强度、延性等特性和耗能性能,从而确定其开裂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及变形性能。 通过14根承受单向压、弯、剪,单调扭矩复合作用的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和9根高强混凝土、3根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在双向压弯剪反复扭矩复合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首次研究了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在翘曲截面上的受力行为,探讨了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扭性能的受力机理。以轴压比和相对偏心距为主要研究参数,揭示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单向、双向偏压剪单调、反复扭矩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开裂扭矩、刚度、强度、延性等特性,分析了影响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扭承载力的因素。 研究了承受双向压弯剪扭复合受力的普通和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在9根普通混凝土、12根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双向压弯剪反复扭矩复合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普通和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特性和滞回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论,对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及滞回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抗震性能中较为关键的两部分抗震性能--延性性能和耗能性能,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延性和耗能的影响,给出了双向压弯剪及反复扭矩作用下恢复力模型中各种滞回环的建立的方法,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恢复力模型 本文采用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弯压剪扭复合受力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在建立钢筋混凝土的有限元模型时,混凝土采用的单元为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单元,钢筋单元分为两种情况,纵向钢筋采用分离式钢筋单元,箍筋采用埋藏式钢筋单元,即箍筋作为附着在混凝土等参数单元内或单元上的“膜单元”。混凝土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采用混凝土边界面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功能较强的模型,可以用于混凝土三向受力的情况,采用损伤概念来反映混凝 摘要土连续性刚度退化现象和非线性性能,把材料参数与混凝土一些物理现象组合在一起,使得这种模型应用于混凝土三向受力时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计算上的困难得以解决。可以模拟混凝土受力后的各种特性,如混凝土的非线性应力一应变关系,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现象,剪力引起的混凝土的压缩和膨胀现象和超过强度极限的应变软化现象等,且这种模型的最大优点是表达形式简单,模型参数比较容易确定,便于应用。基于混凝土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情况,需要对这种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内力变形状况和破坏性状进行较为精确的分析,本文采用边界面模型对混凝土复合受力性能进行非线性分析,能有效、精确地分析复合受力构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全过程的受力行为,为理论分析提供各方面的验证。 本文将斜压场理论中的斜压杆表达成在平面内承受剪应力和正应力的钢筋混凝土薄膜元,借助析架模型,满足二维应力平衡条件、莫尔应变协调条件和混凝土的双轴软化本构关系,揭示钢筋混凝土复合受力构件在受力一变形全过程中受力行为和工作性能,为研究复合受扭构件的变形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用这种方法,本文首次对高强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进行了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对考虑软化的混凝土本构关系进行了修正,对混凝土斜压场进行了简化,经分析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符合较好,说明薄膜元理论对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受力行为的全过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单向加载、反复加载、单向受扭、反复受扭、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构件用基于空间析架模型的统一理论来描述,得出了反映复合受扭受力行为的强度相关关系,该统一理论能较好地描述复合受扭构件各方面的受力性能,包容性较强,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复合受扭构件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概念清楚,公式简单,在此基础上,得出符合设计人员设计习惯的类同于现行规范的设计公式,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此类构件的受力行为和承载能力。

顾艳阳,虞皓影[8](2001)在《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结构力学中所讲的单跨固端梁的转角位移公式及相应的变形协调方程来计算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

二、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力学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的国内外研究近况
    1.3 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及力学问题
    2.1 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
        2.1.1 预应力PK板制作
        2.1.2 预应力PK板运输
        2.1.3 预应力PK板堆放
        2.1.4 预应力PK板检验
        2.1.5 预应力PK板吊装与叠合现浇层施工
    2.2 施工过程力学问题
第三章 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方法
    3.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3.1.1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3.1.2 钢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3.1.3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3.1.4 模型收敛
    3.2 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3.2.1 模型验证方法
        3.2.2 运输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3.2.3 堆放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3.2.4 吊装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3.2.5 叠合现浇层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
第四章 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力学分析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叠合楼板的截面参数及材料指标
    4.3 模型验证
    4.4 运输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4.5 堆放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4.6 吊装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4.6.1 专用吊具吊装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4.6.2 普通吊点吊装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4.7 叠合现浇层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扭性能试验与强度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
        1.2.1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扭形式
        1.2.2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研究现状
    1.3 高强钢筋的发展状况
        1.3.1 高强钢筋材料性能研究
        1.3.2 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性能研究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复合受扭试验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1 试件尺寸的确定
        2.2.2 试件配筋
    2.3 材性试验
        2.3.1 混凝土
        2.3.2 钢筋
    2.4 量测内容与测点布置
        2.4.1 测试的主要内容
        2.4.2 测点布置
        2.4.3 扭转角和柱顶位移的测定
        2.4.4 裂缝观测
    2.5 试验加载方案
        2.5.1 试验加载装置
        2.5.2 试验加载制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加载过程及破坏特征
        3.2.1 破坏全程分析
        3.2.2 RCZ2-1 柱的加载过程和破坏特征
        3.2.3 RCZ2-1d柱的加载过程和破坏特征
        3.2.4 RCZ2-2 柱的加载过程和破坏特征
        3.2.5 RCZ2-2d柱的加载过程和破坏特征
        3.2.6 RCZ2-3 柱的加载过程和破坏特征
        3.2.7 RCZ2-3d柱的加载过程和破坏特征
        3.2.8 试件破坏特征总结
    3.3 主要数据列表
    3.4 试件应变分析
        3.4.1 混凝土表面应变
        3.4.2 纵筋应变
        3.4.3 箍筋应变
    3.5 荷载-位移曲线
    3.6 骨架曲线
    3.7 强度衰减
    3.8 延性性能
    3.9 耗能性能
    3.10 刚度退化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限扭矩有限元分析与计算研究
    4.1 引言
    4.2 开裂扭矩计算
        4.2.1 纯扭作用下的素混凝土开裂扭矩
        4.2.2 纯扭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开裂扭矩
    4.3 复合受扭构件极限扭矩
        4.3.1 纯扭构件极限扭矩
        4.3.2 复合扭构件极限扭矩
    4.4 软件简介
    4.5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4.5.1 非线性问题
        4.5.2 本构关系
    4.6 有限元模型建立
        4.6.1 网格单元选择
        4.6.2 有限元参数分析
    4.7 高强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极限扭矩计算公式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试件破坏特征
        5.1.2 各种材料的扭矩-主应变曲线特征
        5.1.3 各试件抗震性能特征
        5.1.4 承载力特征
    5.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传统加固方法与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对比
        1.2.3 碳纤维布加固梁的破坏形式研究
        1.2.4 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结构界面应力分析研究
        1.2.5 已有工程实例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2.2 负弯矩区的加固
        2.2.1 雅安邮电大楼框架梁负弯矩区状况及《规程》建议的加固方法
        2.2.2 梁柱交接处负弯矩区的力学特征及应力特点
    2.3 碳纤维加固时的锚固
第3章 钢筋混凝土梁负弯矩区加固效果的有限元分析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3.1.1 钢筋混凝土材料及碳纤维布本构关系
        3.1.2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3.1.3 结构非线性问题
        3.1.4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以及其破坏标准
    3.2 单元的选取
        3.2.1 混凝土单元—Solid65
        3.2.2 钢筋单元—Link8
        3.2.3 碳纤维布单元—Shell41
    3.3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梁的尺寸参数,配筋
        3.3.2 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网格的划分
    3.4 求解
        3.4.1 位移约束
        3.4.2 荷载的施加及求解
    3.5 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
        3.5.1 未加固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
        3.5.2 角钢压条锚固法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
    3.6 有限元分析小结
第4章 雅安邮电大楼钢板压条锚固法加固及现场试验检测
    4.1 加固设计
        4.1.1 加固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
        4.1.2 锚固承载力计算
    4.2 材料选用
    4.3 加固施工工艺
    4.4 加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5 现场加固效果检测
        4.5.1 检测目的
        4.5.2 试验位置
        4.5.3 荷载试验
        4.5.4 试验结果分析
        4.5.5 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CFRP加固短柱在压弯剪扭作用下受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碳纤维加固方法简介
        1.2.1 加固的意义和方法
        1.2.2 CFRP加固方法简介
        1.2.3 CFRP的技术应用
    1.3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经典计算理论
    1.4 国外CFRP加固混凝土构件复合扭转问题的研究
    1.5 我国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研究状况
    1.6 选题依据和意义
    1.7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非线性有限元法
    2.1 非线性有限元法概述
        2.1.1 有限元法发展简史
        2.1.2 分析步骤
    2.2 非线性问题
    2.3 有限元分析中的等参元
    2.4 有限元分析中的数值积分法
    2.5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的解法
        2.5.1 增量法
        2.5.2 迭代法
        2.5.3 混合法
    2.6. 收敛准则
第三章 CFRP加固在复合受力短柱受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选取
    3.2 有限元模型选取材料的本构关系
        3.2.1 本构关系理论模型
        3.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3.2.3 材料的破坏准则
        3.2.4 碳纤维布约束矩形柱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选取
    3.3 有限元模型选取
        3.3.1 混凝土单元(SOLID65)
        3.3.2 钢筋单元(LINK8)
        3.3.3 CFRP单元(SHELL41)
        3.3.4 表面效应单元(SHELL41)
    3.4 基本假定
    3.5 建立有限元模型
        3.5.1 单元模型的建立
        3.5.2 加载方式和边界条件
    3.6 结果分析
        3.6.1 构件破坏形态
        3.6.2 开裂扭矩
        3.6.3 极限扭矩
        3.6.4 钢筋受力分析
        3.6.5 CFRP材料受力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CFRP加固复合受力构件的理论分析
    4.1 复合受力构件理论分析概述
    4.2 开裂扭矩的计算
        4.2.1 混凝土开裂前的受力性能分析
        4.2.2 纯扭构件的开裂扭矩的计算
        4.2.3 复合受力构件的开裂扭矩的计算
    4.3 极限扭矩的计算
        4.3.1 混凝土开裂后的受力性能分析
        4.3.2 有效壁厚的计算
        4.3.3 复合受力构件相关公式的推导
        4.3.4 横向和纵向CFRP条带的极限强度发挥系数β_1、β_2的确定
    4.4 实用计算公式
        4.4.1 纯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用计算公式
        4.4.2 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公式
        4.4.3 计算结果的比较
    4.5 有限元分析与实际情况的区别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梁板式阳台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目前研究的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采用的方法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悬臂梁的挠度计算方法研究
    2.1 等截面梁挠度的求解
    2.2 积分法求等截面悬臂梁的挠度
    2.3 瑞利-李兹法求悬臂梁的挠度
        2.3.1 瑞利-李兹法介绍
        2.3.2 等截面悬臂梁挠度计算
        2.3.3 变截面悬臂梁挠度计算
    2.4 利用虚功原理对两段变截面悬臂梁挠度的求解
        2.4.1 L_1 段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自由端挠度计算f_1
        2.4.2 L_1 段均布荷载作用下挠度计算f_2
        2.4.3 L_2 段均布荷载作用下挠度计算f_3
        2.4.4 L_2 段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挠度计算f_4
        2.4.5 集中荷载作用下自由端处的挠度f_5 计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挑梁挠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3.1 概述
    3.2 有限元方法简介
    3.3 有限元分析过程的概述
    3.4 计算机分析程序SAP2000
        3.4.1 静力分析的定义
    3.5 模型的建立
    3.6 杆系结构介绍
    3.7 挑梁挠度作用下的阳台内力分析
        3.7.1 模型概况
        3.7.2 模型中挑梁挠度的求解
        3.7.3 模型挑梁尺寸的确定
        3.7.4 挑梁挠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梁与挑梁相互约束作用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
    4.1 概述
    4.2 单跨阳台挑梁、边梁的受力分析
    4.3 边梁弯矩的变化规律
    4.4 双跨阳台挑梁、边梁结构的受力分析
    4.5 能量法对梁板式阳台结构内力的计算
        4.5.1 能量法简介
        4.5.2 单跨梁板式阳台内力计算
        4.5.3 双跨阳台的内力分析
    4.6 两种算法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自密实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1.2.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
        1.2.2 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3 弯、剪、扭组合下的复合受力研究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成果
        1.3.2 试验研究成果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自密实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目的
        2.2.2 混凝土的配制及钢筋的选用
        2.2.3 试件设计制作
        2.2.4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法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破坏形态
        2.3.2 试验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复合受力有限元分析
    3.1 概述
    3.2 基本假设
    3.3 单元模型及材料本构关系
        3.3.1 混凝土
        3.3.2 钢筋
    3.4 ANSYS计算
        3.4.1 纯扭模型
        3.4.2 弯、剪、扭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弯剪扭单元桁架模型分析
    4.1 概述
    4.2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模型
        4.2.1 单筋混凝土梁受弯模型
        4.2.2 双筋混凝土梁受弯模型
    4.3 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模型
    4.4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扭模型
        4.4.1 空间桁架模型
        4.4.2 软化桁架模型
        4.4.2.1 基本假设
        4.4.2.2 平衡方程
        4.4.2.3 变形协调方程
        4.4.2.4 求解方法及步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分析
    5.1 概述
    5.2 弯、剪、扭相关性
        5.2.1 第一种失效模式
        5.2.2 第二种失效模式
        5.2.3 第三种失效模式
    5.3 弯、剪相关性
        5.3.1 第一种失效模式
        5.3.2 第二种失效模式
    5.4 弯、扭相关性
        5.4.1 第一种失效模式
        5.4.2 第二种失效模式
    5.5 剪、扭相关性
    5.6 算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软化桁架模型计算程序
附录二 钢筋混凝土梁受扭 ANSYS命令流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钢筋混凝土复合受力构件受扭行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1.3.1 复合受力构件的受扭行为
        1.3.2 抗震设计理论中复合受力构件抗扭性能
        1.3.3 高强混凝土复合受力构件受扭行为试验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参考文献
第2章 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受力行为的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1 构件模型设计及相似关系
        2.2.2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3 试验方案
        2.2.4 测试内容与方法
        2.2.5 试验步骤
    2.3 试验过程及结果
        2.3.1 裂缝开展规律及破坏过程
        2.3.2 典型试件的钢筋应变和破坏形态
        2.3.3 试验结果一览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扭矩-扭角滞回曲线
        2.4.2 开裂扭矩分析
        2.4.3 初始刚度分析
        2.4.4 极限荷载分析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
    3.1 概述
    3.2 滞回模型的评论和本次试验的滞回特性
        3.2.1 滞回模型的评论和本次试验的滞回特性
        3.2.2 复合受力状态下滞回模型存在的问题
    3.3 双向压弯剪及反复扭矩作用下恢复力特性分析
        3.3.1 双向压弯剪及反复扭矩作用下的扭矩-扭角滞回曲线
        3.3.2 扭矩-扭角骨架曲线
        3.3.3 延性性能分析
        3.3.4 耗能性能分析
    3.4 双向压弯剪及反复扭矩作用下恢复力模型
        3.4.1 骨架曲线的建立
        3.4.2 屈服荷载滞回环的建立
        3.4.3 极限荷载滞回环的建立
        3.4.4 破坏荷载滞回环的建立
        3.4.5 恢复力模型的建立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强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构件在单调扭矩作用下受扭行为的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3 试件设计与制作
        4.3.1 试件模型设计原则
        4.3.2 试验试件的参数控制与数量分配
        4.3.3 试件的制作
        4.3.4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4.4 试验方案
        4.4.1 试件的安装与加载设备
        4.4.2 测试内容及方法
        4.4.3 加载方案
    4.5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5.1 试验及裂缝发展过程
        4.5.2 裂缝发展规律及试件破坏形态
        4.5.3 钢筋应变分析
        4.5.4 试验结果一览
    4.6 单调扭矩作用下的受力行为能分析
        4.6.1 相对偏心距对开裂扭矩的影响
        4.6.2 轴压比对开裂扭矩的影响
        4.6.3 初始刚度
        4.6.4 延性分析
        4.6.5 最大扭矩
        4.6.6 扭矩-扭角关系曲线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强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受扭行为的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高强、高性能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试验概况
        5.2.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5.2.2 加载设备与加载制度
    5.3 试验结果
        5.3.1 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
        5.3.2 典型试件的钢筋应变
        5.3.3 扭矩-扭角滞回曲线
        5.3.4 主要试验结果一览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开裂扭矩
        5.4.2 初始刚度分析
        5.4.3 滞回性能分析
        5.4.4 极限荷载分析
        5.4.5 耗能能力
    5.5 恢复力模型
        5.5.1 屈服荷载滞回环
        5.5.2 骨架曲线
        5.5.3 极限荷载滞回环
        5.5.4 恢复力模型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受扭行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6.1 概述
    6.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2.1 结构的离散化
        6.2.2 特定单元的分析和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
        6.2.3 数值积分的方法-高斯求积公式
    6.3 钢筋与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6.3.1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6.3.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6.4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
        6.4.1 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6.4.2 收敛标准
        6.4.3 计算步骤及程序编制
    6.5 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结果
    6.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薄膜元理论的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及变形研究
    7.1 概述
    7.2 钢筋混凝土薄膜元理论
    7.3 薄膜元理论在复合受扭构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7.3.1 薄膜元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
        7.3.2 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
        7.3.3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7.3.4 有效壁厚t_e的讨论
        7.3.5 薄膜元理论的适用范围
    7.4 压、弯、剪、扭复合作用下的扭转刚度实用计算公式
        7.4.1 复合受力状况下的刚度变化规律
        7.4.2 在压、弯、剪、扭复合作用下的扭转刚度
        7.4.3 抗扭刚度试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统一理论及承载能力设计方法研究
    8.1 概述
    8.2 开裂承载能力
    8.3 统一理论模型的复合受扭强度相关关系
        8.3.1 基本假设
        8.3.2 统一理论
        8.3.3 统一理论的强度相关关系讨论
    8.4 统一理论下的复合受扭承载能力设计方法
        8.4.1 实用承载能力设计方法
        8.4.2 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8.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的编着和发表的论文等
致谢

四、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式住宅叠合楼板施工过程力学分析及应用[D]. 刘记帅. 济南大学, 2016(03)
  • [2]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复合受扭性能试验与强度计算研究[D]. 唐骏. 苏州科技学院, 2015(06)
  • [3]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负弯矩区有限元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D]. 罗宽华.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3)
  • [4]CFRP加固短柱在压弯剪扭作用下受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 陈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5]梁板式阳台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D]. 刘继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6]自密实混凝土梁弯剪扭复合受力性能研究[D]. 陈学文. 中南大学, 2006(06)
  • [7]钢筋混凝土复合受力构件受扭行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D]. 刘继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03)
  • [8]水平折线阳台梁的内力计算[J]. 顾艳阳,虞皓影.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