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否定意义的翻译

汉英翻译中否定意义的翻译

一、浅谈汉译英中否定意义的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宋倩倩[1](2021)在《浅谈汉译英中词组的处置原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翻译已经不再局限于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而深化到了文化间的交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翻译研究驻足于句子的翻译,忽略了词组在翻译中的作用。精准翻译离不开对词组的把握,为了实现词组翻译的信达雅,可借助汉译英中关于词组的处置原则,以下简要从词组的常见翻译错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归化与异化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陈则安[2](2021)在《《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员工培训手册是公司新入职人员必备的培训教材,可以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相关条例,明确岗位职责。笔者承接《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译英的翻译项目,该项目的委托人为便于手册在公司内部培训使用,格外强调译本语言要具有简洁性,故笔者从委托方的要求出发,根据具体文本灵活使用合适的技巧,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调整译本语言追求简洁。本报告重点分析笔者在简洁化翻译的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报告中,笔者从中文护理词汇的简洁翻译、重复和排比的简洁翻译、流水句的简洁翻译、否定句的简洁翻译、表格的简洁翻译和无主句的简洁翻译等几个角度归纳整理简洁化翻译的重难点,详细论述了所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如拆分合并、省略、使用缩写、分词结构和介词等。在保留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打破原文的束缚,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努力让译文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优化提升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率,完成译者的桥梁角色和服务使命。

刘湘[3](2020)在《《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2017-2018》(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旅游行业结构也开始进行调整,自驾游逐渐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其关注度也日益提高。作为行业权威的年度报告,《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2017-2018)》总结了过去一年间中国自驾游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本次翻译实践选取《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2017-2018)》第一章总报告部分作为翻译材料,并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包括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方面,范畴转换又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译者分别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方面对文本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翻译转换理论在旅游报告类信息文本中的实际应用。在层次转换上,译者通过复数形式以及时态和体态的转换,实现从汉语词汇到英语语法的转换。在结构转换上,译者分别从否定到肯定、主动变被动、人称主语到非人称主语等结构进行转换,以更加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在类别转换上,译者对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和名词进行转换,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增强译文可读性。在单位转换上,译者在词汇、短语、子句和句子等不同级阶之间进行转换,使句子逻辑关系更加清晰,译文通顺流畅。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希望能对国内外自驾游爱好者以及与自驾游相关的企业快速把握行业动态提供参考,促进自驾游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并且译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期能为同类型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侯敏,卢植[4](2020)在《英语显性否定与隐性否定汉译中的词汇提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运用Translog和TAPs收集了在英语显性否定和隐性否定汉译过程中,译者进行词汇提取的640组时间数据,探索两类否定的汉译难点以及性别、翻译练习时间、二语水平等因素对否定项提取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隐性否定较显性否定在词汇提取速度上更慢,难度更大;显性否定中的形容词、动词和隐性否定中的副词、名词、动词的翻译属于汉译难点;在词汇提取速度上男性普遍快于女性,尤其在显性否定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提取速度上男性显着快于女性;翻译练习时间与词汇提取速度呈现不对称性特征;不同二语水平者在词汇提取速度上无显着差异。

李玲[5](2020)在《《经律异相》所引北传四阿含经与其原经异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律异相》成书於南朝梁,作爲现存成部最早的佛教类书,与所出原经间存在大量异文,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以《经律异相》所引北传四阿含经与其原经异文爲研究对象,利用语料库建设与检索法、比较法,从字词、句用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异文现象进行了较爲全面的考察。通过对古今字、异体字和讹误字三种类型的字类异文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字间的字际关系,并对各字在《经律异相》和北传四阿含经中的使用情况作了一定的説明。对同义词异文进行研究,包括单音同义词、双音同义词的转化及单双音同义词间的转化,加深了对同义词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对音译词不同音译用字的分析,反映了一定的语音情况。在句用层面,《经律异相》在摘录北传四阿含经时多省略各句法成分,行文更爲简洁,更加追求句式整齐。有时则改变原经的句法结构,或将原经中的复句改爲单句。语篇层面异文主要体现在指称方式的使用、语义表达、叙述方式以及前後景信息的编排四个方面。《经律异相》常对原经的指称方式、叙述方式进行改变,也常运用省略和概括的方法,对原经内容进行删改和调整,多省略原经中的背景信息。本文在校勘学、语篇学和佛教文化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异文比勘,纠正了《经律异相》的句读疏误,探究了异文成因、判定了异文是非、匡正了刊刻讹误;通过异文语篇分析,对古汉语特点及语篇理论的认识也更加深入。《经律异相》作爲现存成部最早的一部佛教类书,对《经律异相》所引北传四阿含经与其原经异文的研究有利於更好地还原佛经的本来面貌,也加深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孙吉娟[6](2020)在《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方梦之是我国当代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其在科技翻译研究、译学辞典编撰、翻译期刊创办等领域均作出了卓越的奠基性工作,其构建的应用翻译学范畴框架开中国乃至世界应用翻译学科体系研究之先河。方梦之用宏观、中观、微观的三分法来研究翻译:宏观上,翻译的原则有达旨、循规、共喻三端,“一体三环”的时空图展示了当代翻译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内涵,翻译活动参与者以作者、译者、读者为三要;中观上翻译策略追溯其理论渊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以直译、意译、零翻译的三元图包罗其详;微观研究则侧重在语法、修辞和逻辑三科。本文重点对方梦之一分为三的方法论与应用翻译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该方法论对当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与文学翻译研究的历史悠久,理论庞杂相比,国内的应用(文体)翻译起步较晚,理论视域窄化。具体来说,在方梦之等国内学科领航人的带动下,应用翻译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的发展历程,走出了理论建构的困难期,在本体论、认识论、教学论、方法论、技术论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走上了独立学科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片不断拓展的学科体系疆域。其中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尚未展开系统研究。本文的价值之一就是完善学术思想史上这一重要的环节。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处处体现着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识。打破二分的对抗和隔阂,继承古代文论、借鉴西方译论学说,提倡“一”中不仅有“二”,更要有“三”的整体、动态、分层、发展的译论观。笔者在文中有意识地揭示该方法的独特性、合理性和现代性,努力尝试提升此法在翻译研究中的普遍性。所以,一分为三正是方梦之译学思想和翻译活动的主旨要害,是其译学观的关键,也是方梦之整体译学思想方法论的高度浓缩。因此,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三:一是国内首次对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具有丰富翻译家史料,完善中国应用翻译思想史的历史价值;二是方梦之作为我国应用翻译学科体系建构的领军性代表人物,对其个体的研究也是对我国应用翻译学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反思,具有学科建构、发展、反思和批判之学科促进建设意义;三是一分为三哲学方法论视角的提出,对方梦之译学思想和译学活动具有提纲挈领之用,同时也为翻译学的元理论发展提供方法论的哲学关照和启示。论文正文共分为八章内容,以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为主线,以方梦之对应用翻译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的本体研究为主体,以同时期东西方相关译论为参照,以方梦之的翻译学思想与翻译学术活动(创办期刊、主持会议、编撰辞典等)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呼应。宏、中、微三论结构平衡,翻译理论探究与翻译活动实践同条共贯,共显其一分为三的要义。“绪论”中,在综述方梦之的学术成果、代表作评论、学术思想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总论,也是本文的灵魂。笔者通过梳理“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历史渊源和前沿要点,将一分为三定位于翻译学的哲学方法论层面,其在方梦之的学术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意义。后面三至五章侧重阐发方梦之在应用翻译学理论体系建构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研究主张及其一分为三方法论的研究意义。分别指向: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体系,应用翻译的中观策略研究,翻译技巧微观研究的三基础:语法、修辞和逻辑。宏观体系建构系统、辩证;中观凸显“三”的要素,具有拓展学科理论发展的潜力;微观研究三位一体,激活了翻译实践提升为翻译理论的生命力。基于以上翻译理念,紧接的两章分别探讨了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之创办《上海翻译》期刊和编纂译学辞典。这一部分既是作为对方梦之翻译学术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应用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反思和批判,同时,论述过程本身特别加强了对方梦之提出或者应用的一分为三方法论的逐层剖析。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方梦之的译学贡献进行总结和研判,尤其是充分肯定其对一分为三的译学方法论的成功运用;另一方面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可拓展领域。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挖掘具有中国哲学色彩的一分为三方法论与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契合,具有重要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复兴民族精华的现实意义。

凌征华,林泽欣[7](2019)在《“第三码”再解析——基于自建语料库CONTEC的汉译英简化共性量化研究》文中指出首先介绍了自建语料库CONTEC(中国人以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语料库)的构成,然后利用词汇密度、关键词等分析方法考察词汇特征,利用句法复杂性分析方法探究句法特征,从而检验小说与新闻文本中翻译语言的简化假设是否成立。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小说和新闻语类汉译英的词汇密度均高于英语母语,似乎不支持简化假设;而另一方面,汉译英的标准类符/形符比却明显低于英语母语,英语母语用词比汉译英更加丰富,支持简化假设。另外,在句法表层结构上,两种语类的汉译英译文的句子平均长度均高于英语母语,似乎不支持简化假设。而在反映从属性等深层次结构上,新闻语类的汉译英句子的各项复杂性指标却显着低于英语母语,显示出简化趋势,这看似自相矛盾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与语料的文体、体裁有关,也反映了翻译共性的细腻和复杂。

张慧霞[8](2019)在《汉译英中语句主次信息区分问题与对策 ——以文博资料翻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中外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博物馆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文博资料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着文化交流的效果。但是文博资料文风朴实、专业性强、布局灵活,这些特点都给译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文博资料英译研究对于相关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本文作者参与了山西博物院资料的英译实践,翻译的文本资料包括《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金字塔·不朽之宫——古埃及文明特展》、《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行动成果展》等共计12个汉译英文本。翻译过程中,作者在短语层面和句子层面的主次信息划分上都出现了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作者撰写了本翻译实践报告。在撰写本报告的过程中,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对主次信息有了进一步认识,并采用例证法和比较法,对原译和改译进行对比,结合中英语言结构的差异,分析原译文的不足之处,经过反思总结,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对英译文博资料有所借鉴,并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报告共包括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作者在本章主要简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为任务过程,作者在本章主要对译前准备、翻译过程以及译后校改做了回顾。第三章为主次信息区分问题案例分析,在本章,作者结合具体实例,对翻译过程中在短语层面和句子层面出现的主次信息区分问题——主要是漏译主要信息、多译次要信息、弱化主要信息和强化次要信息——做了分析;在第四章作者针对主次信息区分不当的问题总结了翻译对策,即深入理解原文、强化表达能力、活用翻译方法。第五章是结语,在本章,作者反思总结了在翻译山西博物院资料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仍遗留的不足之处及拟采用的应对策略。

崔亚蕾[9](2019)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存在大量中日同形词。一般认为,由于中日同形词的存在为中日互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中日同形词虽然字形相同,在词义、搭配习惯、文体、褒贬色彩等诸多方面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发生误译或翻译不当等情况。本研究从翻译目的、预期受众、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受众接受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等多维度探讨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卷的两个日译本中的中日同形词翻译问题。考察了翻译目的的差异对同形词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具体译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同形词翻译的受众接受效果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新的同形词翻译方法分类。本研究对今后的中央文献同形词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提出了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翻译目的选择多样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原则。同时,本研究对于除政治文献以外的同形词翻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因此,《邓小平文选》日译本中同形词的翻译研究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政治文献的翻译研究,同时也丰富了同形词本身的翻译研究,无论是从政治文献翻译的特殊意义还是一般性翻译的普遍意义来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首先,通过对《邓小平文选》日译本主要译者和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相关历史资料的考证,回溯了两个日译本翻译的时代背景、翻译目的、预期读者、翻译过程等,探究了这些要素对译者在翻译同形词时思考与选择的影响。在中央文献特别是领袖着作日译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并具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不仅如此,通过译者访谈等研究方法,明确了外文社译本和风媒社译本由于翻译目的及预期读者的不同而产生了对同形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选择上的差异,探讨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今后中央文献以及其他文献中同形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所具有的科学指导意义。其次,通过受众问卷调查,对两个日译本的同形词翻译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接受本次调查的日本受众人数高达234名,且分布较为均衡,保证了问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同形词翻译研究中如此大规模的受众问卷调查尚属首次。具体调查方法是将两个译本中一方翻译成同形词,而另一方翻译成其他表达的部分进行抽取,进而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同形词展开对比分析。基于对比分析的结果,设计并实施了受众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全面考察分析了两个日译本中同形词的翻译在受众接受效果上的差异,并从词义、搭配、文体、褒贬色彩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受众接受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译本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推进了同形词翻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首次依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同形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6种新的划分:(1)移植;(2)解说;(3)加译;(4)译为其他汉语词;(5)译为非汉语词;(6)不译。其中(1)到(3)的翻译方法采用了保留“同形词”形式的“异化”翻译策略,而(4)到(6)的翻译方法则采用了不保留“同形词”形式而侧重传递原文内容的“归化”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考察两个译本中的同形词在翻译方法上体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结合译文进行了具体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揭示出同形词翻译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今后中央文献及其他文献中同形词的日译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本研究发现,风媒社译本的翻译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感兴趣、并有汉文训读(「汉文训読」)基础的一部分知识层次较高的受众的需求。正是基于对受众的这种预期,该译本在中日同形词的翻译上较多地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则更多地使用了直接“移植”的方法。而对现代受众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形词在采用“移植”的方法直接用于日语译文的时候,产生了词义不明、与前后词语之间搭配不当、文体过于生硬、汉语和日语中的褒贬色彩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而外文社译本的翻译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日本民众更好地“理解这些年中国历史变化和今后局势发展”,并未将预期的受众只限定于有较好的「汉文训読」(汉文训读)基础的知识层,因此在中日同形词的翻译策略上既有“异化”又有“归化”,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也没有局限在直接“移植”上,而是选择了更为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对现代受众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外文社译本采用的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更为自然易懂,更易被日本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李惠[10](2019)在《科技英语中否定句的汉译方法探究 ——以《联合舰队维修手册》第五卷为例》文中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不论是在思维方式、使用范围还是文化渊源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中对于否定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增加了学习和翻译否定句的难度。科技文本以其应用型着性,其文体独具严谨、邃密、实用性强等特点,向来受许多翻译和研究工作者所关注。由于英语中否定表达不论是在形式还是意义上,较汉语都更为复杂多样,科技文体否定句翻译一直被视为翻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我们来说,正确地理解和翻译科技英语中的否定句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翻译材料中的否定句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科技文本中的应用以及其汉译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学者们对于否定句的研究成果及其认可的分类方法,并以黄洋楼先生的分类法为标准,介绍了否定句的分类同时阐述了其研究现状。针对《联合舰队维修手册》中常见的三类否定句:即意义否定、双重否定及含比较级的否定,作者从学习和翻译实践中遭遇的难题入手,结合他人研究成果与作者本人翻译经验,归纳出了翻译不同类型的否定句时可以采取的方法,为科技英语中否定句的翻译提供新的参考方式,也为解决否定句翻译的难点困难提供思路。

二、浅谈汉译英中否定意义的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汉译英中否定意义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汉译英中词组的处置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的词组翻译错误
    1.1 重复性词组
    1.2 多义词
    1.3 伪同义词
2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2.1 带结构词的词组
    2.2 抽象意义的词组
3 归化与异化
    3.1 重叠词组
    3.2 四字词组
4 结束语

(2)《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项目过程
    2.1 原文文本分析
    2.2 文献综述
    2.3 平行文本搜集
    2.4 术语表制作
    2.5 译后审校
第三章 示例分析
    3.1 中文护理词汇的简洁翻译
    3.2 重复和排比的简洁翻译
    3.3 流水句的简洁翻译
    3.4 否定句的简洁翻译
    3.5 表格的简洁翻译
    3.6 无主句的简洁翻译
第四章 结语
    4.1 收获与成长
    4.2 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文及译文
附录二 表格原文及译文
致谢

(3)《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2017-2018》(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1.2 翻译文本的介绍及分析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译中过程
    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
    3.1 翻译转换理论介绍
        3.1.1 翻译转换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1.2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
    3.2 层次转换
        3.2.1 复数形式的转换
        3.2.2 时和体的转换
    3.3 范畴转换
        3.3.1 结构转换
        3.3.2 类别转换
        3.3.3 单位转换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问题与不足
    4.2 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附录 B 术语表
致谢

(4)英语显性否定与隐性否定汉译中的词汇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实验研究
    3.1 问题与假设
    3.2 受试
    3.3 实验材料和过程
4. 结果与讨论
    4.1 英语显性否定和隐性否定汉译与词汇提取
    4.2 译者性别与词汇提取
    4.3 二语水平与词汇提取
    4.4 翻译练习时间与词汇提取
    4.5 翻译方向与词汇提取
5. 结论

(5)《经律异相》所引北传四阿含经与其原经异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经律异相》、北传四阿含经及异文概述
    二 《经律异相》及北传四阿含经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字词异文研究
    第一节 字用层面异文研究
    第二节 词用层面异文研究
第二章 句用性异文
    第一节 句法成分的省略
    第二节 内部结构关系的改变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第三章 语篇功能性异文
    第一节 指称方式的使用
    第二节 语义表达
    第三节 叙述方式
    第四节 前景与背景信息的编排
第四章 《经律异相》所引四阿含经与其原经异文研究的价值
    第一节 校勘学价值
    第二节 语篇学价值
    第三节 佛教文化学价值
结语
附录一:《经律异相》引北传四阿含经情况
附录二:《经律异相》所引北传四阿含经与其原经异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後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方梦之研究综述
        1.2.1 方梦之成果掠影
        1.2.2 对代表作的评论
        1.2.3 对方梦之学术思想的评价
        1.2.4 方梦之批评中存在的问题
    1.3 方梦之其人其事
        1.3.1 方梦之的学生时代
        1.3.2 厂矿工作及翻译
        1.3.3 研究所翻译
        1.3.4 步入教坛(1978年至今)
    1.4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1.4.1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1.4.2 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1.4.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方梦之一分为三翻译观的形成
    2.1 “一分为三译学观”之解读
    2.2 一分为三译学观的哲学内涵
        2.2.1 一分为二的利弊
        2.2.2 一分为三的显现
        2.2.3 一分为三的优势
    2.3 一分为三与翻译学方法论
        2.3.1 一分为三与哲学方法论
        2.3.2 翻译学的方法论
        2.3.3 一分为三与翻译哲学方法论
    2.4 一分为三:从翻译标准到翻译哲学方法论
        2.4.1 作为翻译标准的一分为三
        2.4.2 翻译哲学方法论关照的一分为三
    2.5 方梦之的一分为三译学观
第三章 方梦之构建一分为三的应用翻译研究体系
    3.1 应用翻译研究(学)学科体系建设历程
        3.1.1 文体研究切入,扩大翻译语域
        3.1.2 宏观构思,分层建构
        3.1.3 本体三分,自成一体
    3.2 应用翻译研究自成体系
        3.2.1 “应用文体翻译”范畴
        3.2.2 在译学体系中的方位
        3.2.3 宏观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意义
    3.3 翻译活动三要素:作者、译者、读者
        3.3.1 三要素整体观
        3.3.2 译者主体的研究历程
        3.3.3 译家研究的时空与学科三维考量
    3.4 应用翻译标准:达旨、循规、共喻
        3.4.1 应用翻译原则之现实关照
        3.4.2 达旨:达到目的,传达要旨
        3.4.3 循规:规范之常在
        3.4.4 共喻:译文适应性
第四章 方梦之的中观策略思想研究
    4.1 中观策略概说
        4.1.1 国内外关于“翻译策略”的研究概述
        4.1.2 中观策略研究的意义
        4.1.3 方梦之对翻译策略的研究路径
    4.2 翻译策略三要素:理论因子、目的指向和技术手段
        4.2.1 理论因子的考量
        4.2.2 目的指向的诠释
        4.2.3 技术手段的考察
        4.2.4 译学方法论的启示
    4.3 翻译策略三元图:直译、意译、零翻译
        4.3.1 三元图的翻译语言意义观
        4.3.2 直译、意译的重新范畴化
        4.3.3 零翻译的理论研究
    4.4 我国三位一体的翻译策略类聚研究
        4.4.1 本土研究的理据
        4.4.2 自主开发的策略述评
        4.4.3 应用翻译策略之走势
    4.5 中观策略之批评
        4.5.1 中观策略的评价
        4.5.2 方法论意义
第五章 方梦之微观技巧研究:语法、修辞和逻辑三位一体
    5.1 翻译技巧的历史性和当代性
    5.2 技巧理论化的理据
        5.2.1 上下贯通、立足实践
        5.2.2 从实践总结走向理论研究
        5.2.3 理论发展性
    5.3 语法学视角
        5.3.1 语法(言)学在翻译学体系中的位置
        5.3.2 方梦之的翻译语言等值观
        5.3.3 翻译技巧与语言学理论同步发展
    5.4 修辞学视角
        5.4.1 修辞与翻译的契合
        5.4.2 应用翻译修辞观——译文的得体
        5.4.3 对方梦之翻译修辞观的评价
    5.5 逻辑学视角
        5.5.1 逻辑思维与语言翻译
        5.5.2 “逻辑学”是“翻译学”的基础学科
        5.5.3 逻辑对翻译研究的功用
        5.5.4 应用文体翻译需要逻辑思维
    5.6 语法贯通、修辞立诚、逻辑关联
第六章 创办《上海翻译》,构建应用翻译之三维阐释
    6.1 创办过程
        6.1.1 创刊背景
        6.1.2 创刊特色
        6.1.3 创刊艰辛
    6.2 创办思想:作者—编者-读者三结合
        6.2.1 稳定的作者队伍
        6.2.2 做专家型主编
        6.2.3 与读者的互动
    6.3 引领前沿
        6.3.1 国际译学视野
        6.3.2 凸显刊物的战略导向
    6.4 应用翻译研究之三维阐释
        6.4.1 聚焦应用(文体)翻译
        6.4.2 探讨翻译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6.4.3 关照应用型翻译问题
第七章 编撰译学辞典,创立“一体三环”译学观
    7.1 方梦之与辞典编纂
        7.1.1 衷怀辞书
        7.1.2 编纂历程
    7.2 译学辞典批评
        7.2.1 编纂译学观
        7.2.2 编者主体性
        7.2.3 读者意识
    7.3 编纂思想:一体三环
        7.3.1 一体三环论
        7.3.2 一体三环论之评价
        7.3.3 一体三环的方法论价值
    7.4 辞典与构建中国译学话语体系
第八章 结语:方梦之与中国翻译思想史
    8.1 方梦之译学思想的总体特征
    8.2 方梦之译学思想对当下译学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方梦之着译年表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的论文
致谢

(7)“第三码”再解析——基于自建语料库CONTEC的汉译英简化共性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CONTEC语料库
二、汉译英译文呈现的词汇特征
    (一)词汇密度
        1. 小说语类汉译英译文(TR-F)与英文母语的词汇密度比较
        2. 新闻语类(TR-N)汉译英译文与英文母语的词汇密度比较
    (二)频率参数
    (三)关键词分析
        1. 汉译英译文小说语类(TR-F)的关键词分析
        2. 汉译英新闻语类(TR-N)的关键词分析
三、汉译英译文呈现的句法特征
    (一)汉译英译文的句法复杂度比较
        1. 汉译英小说语类的句法复杂度
四、结论

(8)汉译英中语句主次信息区分问题与对策 ——以文博资料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改
第三章 汉译英中语句主次信息区分问题案例分析
    3.1 短语层面
        3.1.1 漏译主要信息
        3.1.2 多译次要信息
    3.2 句子层面
        3.2.1 弱化主要信息
        3.2.2 强化次要信息
第四章 汉译英中主次信息区分问题的翻译对策
    4.1 深入理解原文
    4.2 强化表达能力
    4.3 活用翻译方法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及《邓选》日译本相关情况综述
    2.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研究
        2.1.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2.1.2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2.1.3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日本的研究现状
    2.2 中央文献中译外研究
    2.3 多译本对比研究
    2.4 《邓选》的中译外研究
    2.5 《邓选》日译本相关情况研究
        2.5.1 《邓选》中文版出版情况
        2.5.2 《邓选》日译本出版情况
        2.5.3 《邓选》日译本译者研究
        2.5.4 小结
    2.6 同形词研究
        2.6.1 同形词的界定与分类
        2.6.2 同形词的先行研究
        2.6.3 同形词翻译研究现状
第三章 《邓选》日译本同形词受众问卷调查
    3.1 本文的同形词语料
    3.2 日译本同形词受众问卷调查
        3.2.1 问卷调查概要
        3.2.2 问卷的选词标准
        3.2.3 问卷的题目设定
        3.2.4 问卷的调查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受众问卷调查的同形词日译研究
    4.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意差
        4.1.1 译为非同形词更易理解
        4.1.2 译为同形词更易理解
    4.2 问卷调查结果没有显示有意差
    4.3 小结
第五章 《邓选》日译本同形词译法分析
    5.1 同形词翻译方法的分类
    5.2 具体译例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的总结
    6.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6.3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旨
附录 I 风媒社译本译者访谈记录
附录 Ⅱ 《邓选(1975—1982 年)》卷日译本同形词译文对比
附录 Ⅲ 受众问卷调查表
附录 Ⅳ 受众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附录 Ⅴ 受众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附录 Ⅵ“《邓小平文选》日本版出版纪念会”的相关照片资料
附录 Ⅶ 胡耀邦同志为祝贺《邓小平文选》在日本出版所作的题词
博士期间科研及获奖

(10)科技英语中否定句的汉译方法探究 ——以《联合舰队维修手册》第五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翻译任务阐述
    2.1 翻译任务背景
    2.2 翻译文本分析
    2.3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3. 科技英语及否定句介绍及其分类
    3.1 否定句的定义
    3.2 否定句的类型
    3.3 前人研究情况
    3.4 科技英语特点及其否定句翻译难点
        3.4.1 科技英语特点
        3.4.2 否定句翻译难点
4. 科技英语中否定句翻译实例分析
    4.1 意义否定句的翻译
        4.1.1 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
        4.1.2 含有否定意义的介词
        4.1.3 含有否定意义的词缀
    4.2 双重否定句的翻译
    4.3 含比较级的否定的翻译
5.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四、浅谈汉译英中否定意义的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汉译英中词组的处置原则[J]. 宋倩倩. 海外英语, 2021(11)
  • [2]《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陈则安.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中国自驾游发展报告2017-2018》(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刘湘. 湘潭大学, 2020(02)
  • [4]英语显性否定与隐性否定汉译中的词汇提取研究[J]. 侯敏,卢植.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5]《经律异相》所引北传四阿含经与其原经异文研究[D]. 李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方梦之译学思想研究 ——“一分为三”方法论的视角[D]. 孙吉娟. 上海大学, 2020(03)
  • [7]“第三码”再解析——基于自建语料库CONTEC的汉译英简化共性量化研究[J]. 凌征华,林泽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8]汉译英中语句主次信息区分问题与对策 ——以文博资料翻译为例[D]. 张慧霞. 山西大学, 2019(02)
  • [9]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D]. 崔亚蕾.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9(02)
  • [10]科技英语中否定句的汉译方法探究 ——以《联合舰队维修手册》第五卷为例[D]. 李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