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论文文献综述)
刘岳[1](2010)在《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实践过程和逻辑 ——以农业特产税征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政策”是我们用以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核心概念。本文以征收农业特产税这一具体政策在山东A县D镇的实践过程为轴线,描述国家政策在农村地区充满“权益性行动”和“结构化”努力的实践图景,在对这一过程进行“理解性”分析的基础上,勾勒出基层政权对农村地区实施治理的轨迹和框架,展示了基层政权在赶超战略和压力型体制下,以特殊的方式理解国家政策,并且按照“名实分离”的改革逻辑采用种种策略和技术实施治理的过程。这种逻辑在转型过程中实质性推进了改革,但是也正是这种实践逻辑,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巨大混乱和治理危机。本研究对基层政权合法性进行了讨论,对税费改革以后的农村治理状况与治理逻辑作出了说明。在对农村税费改革前后的实践过程和实践逻辑的对比分析中,本研究认为,税费改革表明,国家没有能够充分意识到造成政策在农村地区实践过程中大量扭曲的根本性逻辑,没有试图以从整体上改变这种逻辑来解决农村问题,政策的实践逻辑并未有本质的变化,因此也就不一定能够取得预想的结果。改变农村混乱状况的根本途径不在于一味地指责、批评和惩罚基层政权和干部,而在于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整体上对国家“权益化”的治理方式和“变通”的改革逻辑进行彻底转变,避免因国家长期转移和积累到农村基层的矛盾“倒逼”到更高的层级,导致严重的更大范围的合法性危机的产生。最终的政策结果往往并不取决于当初政策制定时的理论预设和良好愿望,而在于某种逻辑在实践过程中对政策的修正程度,或者说在于实践本身。本研究提倡一种“政策过程”研究方法,使原先不可见的“过程”凸现出来,成为具有独立解释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方法上强调将自下而上的视角和自上而下的视角综合起来,强调由对文本形态的政策的研究转向对实践形态的政策的研究。
慕宇[2](2004)在《浅析我省农村税费改革》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我省根据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五年多来 ,我省的税费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 ,这些改革措施在解决旧的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本文就产生的这些问题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王智才,樊晓民,武永义,范勇,陈俊亚,亢彬,马联,杨芳玲[3](2004)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农村税费改革是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措施。从全国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这项改革运行平稳,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达到了中央提出的“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得到了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同时,改革试点中还暴露出一些亟待破解的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成效分析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
马昊[4](2004)在《对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几个新问题的思考》文中认为对农业税的性质和改革方向,农业税的计税面积、常年产量、计税价格,改革后的税负不均,农业特产税,乡村财力减少等五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对策。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2003)在《关于印发《辽宁省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等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配套文件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辽宁省农业特产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辽宁省农业税减免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村级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三年八月五日
汪名旵[6](2003)在《安徽改革农业特产税》文中指出●安徽在全国率先对农业特产税进行了改革,而催生此次改革的,是萧县和砀山的成功试点●安徽此次对农业特产税的改革,是将农业特产税改征为农业税而并非取消
于静波[7](2003)在《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农民的问题正以“增收难负担重”的现状凸现出来,成为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这是一个有几千年农业传统的国家向现代化平稳过渡阶段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低而不稳的收入与沉重的负担形成强烈反差。在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减轻农民负担就更为迫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及其配套体系的研究,为进一步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使农民负担具有透明性、确定性和可控性,从而解决现阶段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研究现阶段中国农村税费改革问题必须审视历史上重要的并税制改革的演进过程,从中找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本研究在对历史上的税费改革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后指出,这些改革最终都没有跳出“黄宗羲定律”,未能避免重回税赋繁重的窠臼。同时,对近年来我国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探索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指出其存在的制度缺陷。 我国农村税费制度创新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政治过程,那么研究农民负担问题就不能不把它置于深刻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本研究从宏观制度背景、传统分配体制积弊、农民负担的外部性、农民合作及反对成本、农业税收替代机制、税外负担的征收成本等方面对农民负担过重并日渐隐性化、复杂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农民对负担的承受能力,是分析判断农民负担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充从农民对负担的经济承受能力入手建立数学模型框架进行分析,并引入社会学“生存理性”的理论,对农民的心理预期及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判断,并确定一个现阶段农民在经济上能承受、心理上能认同的合理负担界限,并以安徽省为例,对农民的负税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研究在以安徽省为代表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业税制的不科学性,并对税改的基本框架和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总结,指出农村税费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的阀值,关键看能否逐步消除改革过程中的抗逆性影响。本研究在分析农村税费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条件下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行为选择的博弈框架。同时引入塞尔指标,运用大量的实证数据,对税费改革后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耕地水平农民群体的负担差异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制度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边际效用原则,对税费改革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福利状况进行评价,对改革的公平性及对农民规避不合理负担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摘要 农村税费改革不是简单的“并费为税”,而是一场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所触及和牵动的相关领域的改革内容十分广泛。这项改革能否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内容能不能得到相关配套措施的呼应和配合。本研究从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村债务治理以及村级民主政治的生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论证。 从历次农村税费改革的经验看,往往难以回避短期见效快、长期巩固难,改革启动易、防止异化难的问题。本研究在安徽省的试点实践基础上,对农村税费改革异化可能性及改革前景进行了基本判断,借鉴国外相关税费制度的经验和启示,引入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农村税费改革如何与若干重大问题相衔接与祸合。着重探讨了解决不同收入、不同消费偏好背景下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问题,提出“一事一议”的完善措施;如何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如何使税费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祸合相融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问题。最后依据农民负担区域性、层次性的特点,设计出现阶段及未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分步实施模式框架。 本研究的特点是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所构造的分析框架是同类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邵必明[8](2003)在《应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文中认为 《快讯》编辑部:笔者在农村调研时,不时听到农民和基层干部反映,国家现行的农业特产税政策不合理.强烈要求取消征收。农业特产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不要取消?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农业特产税应尽快取消,改征税额相对较低的农业税。一、政策制定:先天性缺陷。农业特产税是指对应税农业特产品生产和烟叶、牲畜应税产品收购所征收的税金。其计算公式为:产品实际收入(或收购金额)×适用税率。它开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初出台这一税种,出发点是平
朱守银,张海阳,阎辉[9](2003)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跟踪研究报告》文中认为 从2000年开始,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从点到面正逐步向前推进,包括乡村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配套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为了系统研究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笔者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政策、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把握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情况的基础
易晓兰,陈文军,曹少鹏[10](2003)在《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文中研究表明 为了切实按政策办事,坚决杜绝摊派行为,我区创新工作方法,对油茶林收入,水库、水塘养殖收入,桔柑等果业收入的农业特产税全面进行评产计征。评产计征工作的开展纠正了原来按人口或田亩摊派特产税的简单做法,把特产税据实征收落到了实处,群众对此非常满意。
二、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实践过程和逻辑 ——以农业特产税征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问题的提出——"政策不好还是干部不好" |
1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1.1 基本理论 |
1.2 文献综述和研究对象 |
2 农业特产税收缴的结构背景 |
2.1 "分税制+财政包干"——县乡财政背景 |
2.2 农业特产税的政策规定 |
3 农业特产税征收的基础条件 |
3.1 乡镇对村级精英的控制 |
3.2 农业特产税征收的重要逻辑起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4 征收农业特产税的策略与逻辑 |
4.1 税费平摊——不可缺少的监控手段 |
4.2 农业特产税征收的过程与技术手段 |
4.3 "上清下不清"——税收缺口的处理 |
5 基层干部的实践逻辑——"名实分离"的理解方式 |
5.1 "文本"的表述 |
5.2 "变通"的逻辑 |
6 对基层政权的合法性的讨论 |
6.1 日常的反抗 |
6.2 寻求"上面的光" |
7 结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D镇二00三年度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书 |
附录2 D镇2000年统筹税收任务 |
附录3 D镇2001年黄烟生产考核办法 |
附录4 中共D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其他文件 |
(2)浅析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
(7)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
问题的提出 二、 |
逻辑思路与内容安排 三、 |
可能的贡献与创新 第一章 |
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演进及其评价 一、 |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并税制改革 二、 |
黄宗羲定律及其启示 三、 |
新中国农业税制及农民负担状况考察 四、 |
近年来我国农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探索及其有效性分析 第二章 |
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理论分析 一、 |
宏观制度背景分析 二、 |
传统分配体制积弊分析 三、 |
农民负担的外部性分析 四、 |
农民合作及反对成本分析 五、 |
农业税收替代机制分析 六、 |
税外负担的征收成本分析 第三章 |
农民对税费负担的承受能力限度分析框架 一、 |
农民对负担的经济承受能力数学模型分析 二、 |
农民的生存理性与负担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 三、 |
农民负税能力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研究 一、 |
安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背景 二、 |
农村税费改革基本框架与主要成效 三、 |
农村税费改革的路径依赖及不同利益主体间行为选择的博弈 四、 |
不同类型负税主体税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五、 |
农村税费改革的效率与公平评价 第五章 |
农村税费改革配套体系研究 一、 |
乡镇机构改革及案例分析 二、 |
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及案例分析 三、 |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及案例分析 四、 |
乡村债务的治理及案例分析 五、 |
农村税费改革与村级民主政治的生成 第六章 |
农村税费改革难点剖析及其模式选择 一、 |
农村税费改革异化可能性及对改革前景的基本判断 二、 |
国外税费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三、 |
农村税费改革与若干重大问题的衔接与耦合 四、 |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模式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
(9)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跟踪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
(一)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
(二)试点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
(三)试点内容进一步拓展。 |
(四)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强。 |
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 |
(一)乡村撤并与机构改革和干部精简。 |
(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三)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三、主要成效 |
四、问题分析:政策检讨 |
(一)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进一步加强。 |
1.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村级组织行政倾向的进一步加强,有几点政策和体制性原因。 |
3.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的进一步加强,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
(二)农民税费尾欠和财政资金“刚性”结算双重挤压下的村级资金困境。 |
1.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组织面临巨大的资金困境。 |
2.村级组织面临资金困境,有其政策和体制性原因。 |
(三)农民的“税外”负担与对农村公共品成本的分摊。 |
1.不符合政策行为的具体表现。 |
2.这些现象的发生,有政策性原因,也有操作性原因。 |
五、基本判断:政策检讨 |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干部仍是“征收税费”的主要力量。 |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土地“税负平摊”和‘税负不公”问题没有解决。 |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支撑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
(四)农民负担有反弹的可能。 |
六、政策建议 |
(一)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 |
(二)配套改革要连动进行。 |
(10)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情况 |
二、主要作法 |
三、主要体会 |
四、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实践过程和逻辑 ——以农业特产税征收为例[D]. 刘岳.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2]浅析我省农村税费改革[J]. 慕宇. 甘肃农业, 2004(11)
- [3]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A]. 王智才,樊晓民,武永义,范勇,陈俊亚,亢彬,马联,杨芳玲.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 2004
- [4]对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几个新问题的思考[A]. 马昊. 统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04(总第21期)
- [5]关于印发《辽宁省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等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配套文件的通知[J].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3(17)
- [6]安徽改革农业特产税[J]. 汪名旵. 安徽决策咨询, 2003(05)
- [7]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体系研究[D]. 于静波.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8]应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J]. 邵必明. 中国经济快讯, 2003(10)
- [9]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跟踪研究报告[J]. 朱守银,张海阳,阎辉. 经济研究参考, 2003(40)
- [10]据实征收农业特产税[J]. 易晓兰,陈文军,曹少鹏.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