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营养支持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孙耀琴,薛晓明,周波波[1](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的气流受限,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其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若患者在稳定期未能得到积极有效治疗,可使病情持续恶化进入COPD急性加重期,而致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耐力进行性下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病死率显着增高。因此在COPD稳定期的管理和治疗十分重要。现对近5年来的中西医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做如下报告。
马柳[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和临床相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种简易有效的评估方式对研究期间住院的慢阻肺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调查住院期间慢阻肺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营养不良对COPD患者机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阻肺病人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以便临床医生更有效的管理。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一病区住院的慢阻肺患者80例。入院后24小时内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按评估结果进行分组。MNA-SF值≥11分为营养正常组,MNA-SF值<11分为营养不良组。对不同营养状况的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体重指数(B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FEV1%、FEV1/FVC%、PEF%、MVV%)、动脉血气分析(p H、PO2、PCO2)、生化指标(ALB、PAB、HB、TG、TC、LC)、住院天数的比较,并探讨MNA-SF值与CAT评分、CRP、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结果:80例住院的COPD患者中营养正常组45人(56.25%),营养不良组35人(43.75%)。两组COPD患者之间性别及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的BMI、ALB、PAB、PO2、FEV1%、FEV1/FVC%、PEF%、MVV%较营养正常组低,而CRP、PCO2、呼吸衰竭人数构成比、CAT评分较营养正常组高,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 H、部分生化指标(HB、TG、TC、LC)、住院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NA-SF值与CAT评分、CRP、PCO2(r=-0.266、-0.226、-0.486,p<0.05)呈负相关,与FEV1%、FEV1/FVC%、MVV%、PEF%、PO2(r=0.379、0.334、0.286、0.284、0.313,p<0.05)呈正相关。结论:1.住院的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状况问题,本研究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3.75%。2.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呼吸衰竭的情况明显高于营养正常者。3.患者营养状况与CRP、CAT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密切相关,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对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疾病预后有帮助。
吴晓娜[3](2021)在《补元汤合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与许多因素相关的一种呼吸系统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存幸福指数。它给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给受影响的病人及其家属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目前对COPD的治疗仍然未研究出更加高效的方案,中医对COPD治疗可能存在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本次课题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服用中药补元汤合蠲哮汤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估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以及探讨补元汤合蠲哮汤的作用机理并对患有COPD稳定期患者肠道中的菌群服药后变化进行对比,初步探索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和受试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样本共60例,通过门诊或住院部收集方式,并将符合纳入及确诊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为单纯中药组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治疗,对照组为西药组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制定中医症状总积分表、m MRC评分、CAT评分、临床总疗效评定,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评分经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新鲜粪便,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补元汤合蠲哮汤对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临床慢阻肺CAT评分、呼吸困难的作用,且对中医症状(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腹胀、便秘)失衡有较好的调控效应。经过本课题研究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与单纯西药(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相比较;服用中药组的患者不论是中医症状评分还是CAT评分、m MRC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从30例对照组样本中得出:显效较少共1例,有效共22例,无效共有7例,经西医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7.6%。从30例实验组样本中得出,其中显效共6例,有效数最多共23例,而无效最少共1例,最后结果显示经补元汤合蠲哮汤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6%。由本次课题研究得结果来看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相比于单纯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疗效明显,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COPD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分析COPD稳定期患者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前后粪便中的差异菌群,两组样本相比,在门水平上的整体比较发现,两组菌门构成基本相同。经过对比发现肠道内的较用前丰度上升的菌门是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但比较用药前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的丰度在肠道菌群中是呈下降趋势。属水平上益生菌中的代表双歧杆菌丰度有所增加;Agathobacter、罗氏菌属(Roseburia)、Parasutterella丰度较用药前也增加,有些有害菌的丰度也存在减少的趋势如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大肠埃希菌科-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种水平上的菌如Bacteroides_vulgatus、Bacteroides_thetaiotaomicron等丰度增加;而屎肠球菌(Escherichia_coli)、Bacteroides-massiliensis等丰度减少。结论:1.补元汤合蠲哮汤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COPD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上有调整,通过本次课题的补元汤合蠲哮汤的运用发现能促进肠道有害物质的代谢、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周兰云,金益峰[4](2020)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治疗的COPD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营养液支持治疗, 观察组采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及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10.08±0.49)kPa]、血氧饱和度(SpO2)[(96.46±2.15)%]均高于对照组的(9.53±0.46)kPa、(95.04±2.08)%(t=5.670、3.289, 均P<0.05), 二氧化碳分压(PaCO2)[(6.42±0.27)kPa]低于对照组的(7.33±0.25)kPa(t=17.134, 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活量(FVC)[(3.03±0.52)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61±0.33)L]、呼吸峰值流速(PEF)[(0.54±0.08)]均高于对照组的(2.78±0.45)L、(1.42±0.31)L、(0.49±0.07)(t=2.519、2.907、3.259, 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12.45±1.32)g/L]、免疫球蛋白M(IgM)[(1.88±0.34)g/L]、免疫球蛋白A(IgA)[(2.68±0.47)g/L]均高于对照组的(11.66±1.28)g/L、(1.65±0.37)g/L、(2.38±0.45)g/L(t=2.977、3.171、3.194, 均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时间[(6.94±1.55)d]短于对照组的(8.73±1.41)d(t=5.919, 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91.67%)高于对照组(72.92%)(χ2=5.790, P<0.05)。结论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
陈远彬[5](2020)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目的:系统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相关的中医古籍条文,概述古代医家治疗慢阻肺的发展源流,以及挖掘和评价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方法:通过《慢阻肺中医病名调查问卷征询表》,确定慢阻肺相关的中医病名作为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源,检索出与慢阻肺可能相关的古籍条文。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筛选和梳理,总结慢阻肺在古代的发展源流,提炼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代证据。结果:1.通过中医病名检索出9770条古籍条文,最终纳入慢阻肺相关条文共3069条,出自公元206至1934年间的174本不同古代书籍。共筛选出185条与慢阻肺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条文中描述的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均与慢阻肺的表现较为吻合。2.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1173条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方剂,频数分析排名前5的是十枣汤、小青龙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常选用甘草附子汤和小青龙汤;以咳嗽或慢性咳嗽为主症,常选用十枣汤和小青龙汤;以痰多为主症,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和麻黄散。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人参、半夏和麻黄等药物。人参款冬花散、异功散和四君子汤是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代表性方剂。3.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78条不同的方剂,最常用的方剂是人参款冬花散,充分体现出古代医家采用“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的思想。频数分析结果提示与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相关的中药方剂,排名前10的中药方剂还包括有异功散和六君子汤,可见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在古代并不少见。4.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561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人参、半夏、肉桂、杏仁、五味子、陈皮、白术、桑白皮和麻黄。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陈皮、白术,提示慢阻肺的治疗较常使用健脾益肺类的中药。5.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173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杏仁、人参、款冬花、陈皮、桑白皮、半夏、五味子、罂粟、贝母和乌梅。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人参、陈皮、半夏,同样提示健脾益肺的中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较为常用。6.对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进行脏腑病机传变规律的分析,筛选出30条涉及脏腑定位的古籍条文。结果显示:慢阻肺脏腑相关的传变规律存在多种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脾肾传变模式。其中肺脾传变模式最为常见,肺脾之间的关联性强,提示治疗慢阻肺当从脾论治、肺病治脾或从肺脾论治、健脾益肺。结论:中医治疗慢阻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价值。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应以补益脾土为核心,通过调补后天之本,健脾益肺,以达到治肺之目的。古代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有据可循,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应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分级。方法: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 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honqing VIP,CQ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和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20年8月。纳入培土生金中药与安慰剂对比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生存质量、运动耐力、肺功能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参考GRADE系统对Meta分析中的研究证据质量进行汇总和分级。结果:1.纳入13项符合标准的RCT研究,合计1933例患者。研究大部分在中国实施,1项研究由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完成。6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期刊,7项发表在中国的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时间范围为2010-2020年。研究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12个月,纳入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I-IV级。2.方法学质量评估:10项研究报道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式和分配隐藏的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均对研究者和受试者进行了设盲,7项研究对结局评价者进行设盲。12项研究报道数据完整或者基线特征是均衡的,仅有1项研究报告了脱落率超过了20%。6项研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注册登记或在数据库中发表。3.急性加重事件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SMD=-0.82次,95%CI:-1.43,-0.20;I2=95%)、缩短慢阻肺急性加重持续时间(MD=-3.13天,95%CI:-4.15,-2.11;I2=2%),疗效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缩短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显着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26分,95%CI:-9.71,1.19;I2=89%),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8.07分,95%CI:-12.77,-3.37;I2=67%),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5.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降低CAT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0分,95%CI:-2.77,0.78;I2=74%),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2.64分,95%CI:-4.04,-1.24;I2=0%),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6.其它结局指标的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运动耐力、肺功能、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ODE指数等方面,培土生金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评估:10个研究对安全性进行了报道,总共报告不良事件357例,其中培土生金中药治疗组有168例,安慰剂治疗组有189例,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31,1.49;I2=65%)。不良事件和干预措施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培土生金中药疗法的安全性与安慰剂治疗相当。8.GARDE评价:培土生金中药疗法与安慰剂比较的整体证据质量为低到高,其中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证据质量:中)和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证据质量:高),而低至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在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改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等方面,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显着降低慢阻肺患者的SGRQ和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结论:中等至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疗法能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频次、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采用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潜在的治疗价值大。第三部分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目的:观察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提供高级别的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安慰剂颗粒治疗。导入期2周,完成中央随机化分配操作后,患者每日服用药物1剂,每周服药5天,连续治疗5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急性加重频次、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6WMT)、CAT评分、BODE指数等结局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1.入组和完成情况:在全国不同地区的6个研究中心共纳入284例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际完成病例276例,完成率97.18%。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的患者共276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38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8例;安慰剂组脱落19例。纳入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的患者共284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42例。2.基线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慢阻肺的疾病特征、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生存质量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采用末次观测值结转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LOCF)填补缺失数据,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安慰剂。4.慢阻肺急性加重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减少患者的年发生急性加重频次(P<0.01)、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P<0.05),并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P<0.01)。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频次、延缓首次急性加重时间、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疗效优于安慰剂。5.临床症状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显着降低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CAT评分(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6.运动耐力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增加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六分钟步行距离(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疗效优于安慰剂。7.BODE指数和Sp O2评估:FAS结果显示:比较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在不同访视时点的BODE指数和Sp O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BODE指数和Sp O2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8.肺功能变化评估:FAS结果显示:(1)比较舒张前的肺功能改变,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V4访视点FVC(L)的改善优于安慰剂治疗(P<0.05),而其它访视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2)比较舒张后的肺功能改变,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FVC(L)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舒张前和舒张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9.安全性评估情况: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结果显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与安慰剂在不良事件发生频次和例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的安全性好。结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改善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王仪雯[6](2020)在《补肺健脾法对肺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内脂素水平及营养状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肺健脾法脾法(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对肺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的内脂素水平、营养状态、肺功能、炎性指标、CAT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和治疗COP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76人,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38人、对照组(西药基础治疗)38人,比较二者治疗前后内脂素水平、营养状态、肺功能、炎性指标、CAT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运用软件SPSS 23.0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BMI、MAC、TP、ALB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P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MAC、ALB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WBC、NEU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FEV1、FEV1/FVC、I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程度上,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程度上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治疗前所有COPD患者的内脂素与BMI、TP、ALB、WBC、FEV1、FEV1/FVC、IC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BMI与内脂素、MAC、TP、ALB、WBC、FEV1/FVC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治疗后所有COPD患者的内脂素与BMI、MAC、TP、ALB、WBC、FEV1、IC、FEV1/FVC 呈正相关。BMI 与内脂素、MAC、TP、ALB、FEV1、FEV1/FVC、IC 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1.加用补肺健脾法(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比单用西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肺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内脂素可能参与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
廖泓懿[7](2020)在《参苓白术散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能量代谢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参苓白术散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能量代谢紊乱、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并进行评价,为参苓白术散治疗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新收治的60例肺脾气虚证需要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REE指导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合用参苓白术散方汤剂鼻饲;对照组则以温开水鼻饲,方法及频次同观察组。于治疗第1、3、5天的3个观察点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REE的变化;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和记录呼吸力学指标、营养生化指标;并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EN不耐受事件;同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并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并完成临床试验的患者共60人,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APACHE Ⅱ评分等病例一般资料和基础营养状态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0I、PCO2)、呼吸力学指标(MIP、RSBI)、静息能量消耗、营养状态指标(ALB、PA)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0I、MIP、ALB、P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REE、PCO2、RSB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其中REE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相较对照组,0I、MIP、PA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LB的升高程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PCO2、RSBI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EE相较对照组,随治疗时间推移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在EN不耐受事件发生率方面,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参苓白术散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对此类患者的能量代谢紊乱有积极的改善作用。2.参苓白术散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短期营养支持治疗中具有一定加强效果的作用并能有减少EN中出现不耐受情况的发生率。3.参苓白术散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姣姣[8](2020)在《吐纳回春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将吐纳回春功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早期肺康复中,评价吐纳回春功对AECOPD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促进吐纳回春功在AECOPD患者早期肺康复中的推广运用。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部收治的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8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上进行为期12周的吐纳回春功锻炼,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次要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后,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早期肺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运动耐力:组间对比,试验组治疗后6MWD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肺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肺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SGRQ评分: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SGRQ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期肺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m MRC分级:组间对比,治疗后两组m MRC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早期肺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CAT评分: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早期肺康复训练治疗后两组HADS评分: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HA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AECOPD患者住院期间早期进行吐纳回春功锻炼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2.对AECOPD患者在急性症状缓解后进行早期肺康复训练安全、可行。3.吐纳回春功是一种简便廉效的肺康复手段,值得广泛推广。
张洁[9](2020)在《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突出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的健康教育内容模块并结合“二八”法则,将关键要素置顶,形成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运用5W1H分析法对COPD健康教育指南、文献等进行内容分析,遴选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内容。(2)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三甲中医院呼吸科1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重要内容进行凝练、分组,提炼主题,以了解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现状及应用情况,补充完善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内容。(3)首先遴选10名专家,召开专家会议法,就以上基础形成的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方案(草案)进行论证,形成德尔菲专家咨询表,随后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计算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系数、判断系数、协调系数,统计分析各条目的变异系数,提取20%的内容作为关键内容,其余为一般内容,形成关键要素置顶的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结果:(1)经文献循证研究,共纳入3篇指南,18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5W1H分析法对指南及文献进行分析,整合归纳了如起居调理、饮食调理、情志调理、中医传统运动、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及其他(包括疾病病因、症状的认识,自我评估,识别和管理恶化的措施等)等6方面内容。(2)在质性研究中,共提炼出有关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现状的5个主题。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涉及药物使用、起居、饮食、呼吸功能锻炼、中医特色技术、情志调理、氧疗、戒烟等8个方面。(3)经专家会议及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了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4项具体内容。根据其均值评分,选取前20%的内容,形成了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关键内容(8项内容涉及起居、饮食、情志、运动、中医特色技术等5方面)及老年COPD关键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内容。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7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91.55%、91.05%,两轮专家咨询后各条目变异系数波动较小,均<0.3,其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的Kendall’s W分别为0.143、0.246、0.309,P值均<0.01,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构建了包含起居、饮食、情志、中医传统运动、中医特色家庭适宜技术等5方面调理内容的老年COPD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确定了方案中的关键要素,形成了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关键要素的确定经文献、访谈、专家会议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等过程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各条目内容变异系数等结果表明本方案的构建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与可靠性,方案条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何姣娜[10](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中医治疗本病常用的治法治则以及常用中药。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中医”、“中西医结合”、“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Dystrophy”、“Malnutrition”等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med等数据库搜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员根据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出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资料,最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结果:初步进行筛选后检索出相关文献的数量为385篇,排除重复文献183篇,阅读文章题目、摘要、正文等部分后,删除不相关文献159篇,严格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急性期文献17篇,针刺、食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文献4篇,无法获取原文或者资料无法提取的文献1篇,非随机临床研究3篇,最后纳入18篇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如下: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比单纯西医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有优势,有统计学差异{合并RR=1.25,95%CI为1.15-1.35,RR并假设检验Z=5.54,P<0.00001};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1.77,95%CI为1.3-2.15,WMD并假设检验Z=9.08,P<0.00001;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血清前白蛋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0.71,95%CI为0.44-0.98,WMD并假设检验Z=5.10,P<0.00001;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体重指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1.17,95%CI为0.96-1.39,WMD并假设检验Z=10.08,P<0.00001;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TSF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0.19,95%CI为0.01-0.38,WMD并假设检验Z=2.05,P=0.04;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营养不良TSF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0.64,95%CI为0.27-1.00,WMD并假设检验Z=3.44,P=0.0006;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FEV1(%)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4.13,95%CI为2.86-5.40,WMD并假设检验Z=6.36,P<0.00001;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FEV1/FVC(%)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1.96,95%CI为0.13-3.78,WMD并假设检验Z=2.10,P=0.04;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6分钟步行试验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合并WMD=65.45,95%CI为51.28-79.62,WMD并假设检验Z=0.05,P<0.00001。入选的18篇文献中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有以下8种:茯苓16例,白术13例,陈皮11例,甘草10例,半夏9例,党参8例,黄芪6例,人参4例。在纳入的18个研究[22-39]中,都提到“随机”的字样;其中有4个研究[23,25,28,29]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的;有4个研究[22,24,36]是按照前瞻性随机法分配的;1个研究[35]提及盲法和具体实施方案;1个研究[30.33.35]描述了脱落数并描述脱落后的数据分析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文献均描述了基线可比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在改善患者症状、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BMI、TSF、Mac、FEV1(%)、FEV1/FVC(%)、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但是本次纳入研究的文献资料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病例脱落报道等方面存在不足,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上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营养支持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营养支持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西医研究现状 |
2 中医药治疗现状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药辨证论治 |
2.2.1 从虚论治 |
2.2.1. 1 补益肺气 |
2.2.1. 2 调补肺肾 |
2.2.1. 3 补肺健脾 |
2.2.2 从痰瘀论治 |
2.3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
2.3.1 穴位贴敷 |
2.3.2 膏方治疗 |
2.3.3 针灸、埋线、穴位注射治疗 |
3 结语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和临床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补元汤合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慢阻肺中医治疗进展 |
1.中医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 |
2.中医对COPD辨证的认识 |
3.中医内治法对COPD的治疗 |
4.中医外治法治疗COPD |
4.1 针灸疗法 |
4.2 中药灌肠疗法 |
4.3 穴位贴敷疗法 |
4.4 健身气功疗法 |
综述二 慢阻肺与肠道菌群之间相关性 |
1.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
2.正常人肠道菌群 |
3.肺与肠道菌群的联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方法 |
4.实验结果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4.2 高通量测序 |
5 讨论 |
5.1 COPD全球现状及危害 |
5.2 COPD中医病因病机 |
5.3 肺与大肠的认识 |
5.4 肠道菌群导致COPD发生的机制 |
5.5 肠道中的优势菌群 |
5.6 肠道菌群对COPD疾病的影响 |
5.7 补元汤合蠲哮汤对COPD稳定期治疗立法思想 |
5.8 补元汤合蠲哮汤组方运用 |
5.9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5)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1.1 慢阻肺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影响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
1.1.3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点 |
1.1.4 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1.1.5 慢阻肺的药物治疗 |
1.1.6 慢阻肺的非药物疗法 |
1.1.7 慢阻肺西医治疗面临的难题 |
1.2 中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2.1 概述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分型 |
1.2.4 中医治法 |
1.2.5 中医治疗的优势 |
1.2.6 中医治疗面临的困境 |
1.3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
1.4 健脾益肺II号治疗慢阻肺的前期研究基础 |
第二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 |
2.1 中医古籍检索策略 |
2.1.1 确定检索词 |
2.1.2 检索方法 |
2.2 文献筛选方法和流程 |
2.2.1 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 |
2.2.2 筛选流程 |
2.3 古籍文献的研究结果 |
2.3.1 检索结果 |
2.3.2 高度相似的代表性条文 |
2.3.3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方剂 |
2.3.4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中药 |
2.3.5 慢阻肺脏腑相关的病机传变规律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检索策略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预设的结局指标 |
3.1.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3.1.6 偏倚风险评估 |
3.1.7 数据分析 |
3.1.8 GRADE评价系统 |
3.2 结果 |
3.2.1 检索结果 |
3.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
3.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4 培土生金中药疗法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评价结果 |
3.2.5 敏感性分析 |
3.2.6 安全性评价 |
3.2.7 GRADE 证据质量评价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设计 |
4.3 研究对象 |
4.3.1 研究人群 |
4.3.2 西医诊断标准 |
4.3.3 中医辨证标准 |
4.3.4 入选标准 |
4.3.5 排除标准 |
4.4 随机分组 |
4.5 盲法实施 |
4.6 样本量估算 |
4.7 治疗方案 |
4.7.1 干预措施 |
4.7.2 观察周期 |
4.8 观察指标与时点 |
4.8.1 主要结局指标 |
4.8.2 次要结局指标 |
4.8.3 安全性指标 |
4.9 不良事件 |
4.10 病例退出与研究中止标准 |
4.11 知情同意 |
4.12 数据录入与管理 |
4.13 统计分析 |
4.13.1 统计分析集 |
4.13.2 基线资料、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
4.14 研究结果 |
4.14.1 入组与完成情况 |
4.14.2 基线分析 |
4.14.3 研究对象使用药物情况和依从性分析 |
4.14.4 治疗前后SGRQ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5 治疗后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的组间比较 |
4.14.6 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的组间比较 |
4.14.7 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比较 |
4.14.8 急性加重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
4.14.9 治疗前后CAT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10 治疗前后6MWT的组间比较 |
4.14.11 治疗前后BODE指数的组间比较 |
4.14.12 治疗前后Sp O2 指标的组间比较 |
4.14.13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前)的组间比较 |
4.14.14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后)的组间比较 |
4.14.15 安全性评估 |
4.15 讨论 |
4.16 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补肺健脾法对肺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内脂素水平及营养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入组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3 数据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统计 |
4.2 观察指标统计 |
4.3 安全性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COPD的认识 |
1.1 COPD的流行病学特点 |
1.2 COPD的危险因素 |
1.3 COPD的西医治疗 |
2 中医学对COPD的认识 |
2.1 COPD在中医古籍中的相关记载 |
2.2 中医对COPD的治疗 |
3 内脂素 |
3.1 内脂素的发现及研究领域 |
3.2 内脂素与COPD |
4 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
4.1 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方药分析 |
4.2 现代应用研究 |
5 本研究结果分析 |
5.1 对营养状态指标的相关分析 |
5.2 对内脂素的相关分析 |
5.3 对炎性指标的相关分析 |
5.4 对肺功能的相关分析 |
5.5 对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 |
5.6 对内脂素、BMI及相关指标的相关分析 |
5.7 病例剔除与脱落 |
5.8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6 问题与展望 |
6.1 问题 |
6.2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补肺健脾法对肺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内脂素水平及营养状态的研究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表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参与课题 |
(7)参苓白术散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能量代谢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AECOPD及合并营养不良的认识 |
一、定义 |
二、流行病学 |
三、AECOPD的治疗原则 |
四、AE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对预后的影响 |
五、营养支持对AE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 |
第二节 中医学对AECOPD及合并营养不良的认识 |
一、COPD的中医病名及其病因病机 |
二、AE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病因病机 |
三、培土生金法治疗COPD合并营养不良 |
四、参苓白术散方义探析及联合EN的临床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入组及分组方法 |
三、治疗方案 |
四、观察指标 |
五、研究相关设备和材料 |
六、统计学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
二、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
三、安全性指标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AE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筛查与干预 |
一、AECOPD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方法 |
二、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及个体差异 |
三、参苓白术散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作用 |
四、参苓白术散对AECOPD患者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
一、治疗前病例资料分析 |
二、参苓白术散治疗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三、安全性资料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吐纳回春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设计类型与原则 |
2.1 研究设计类型 |
2.2 随机设计方法 |
3 研究仪器及材料 |
4 治疗方案 |
4.1 吐纳回春功锻炼方法 |
4.2 训练强度 |
4.3 注意事项 |
5 观察指标 |
5.1 病例基本资料 |
5.2 结局指标 |
6 伦理学 |
7 质量控制 |
8 不良反应及处理 |
9 数据处理 |
10 试验流程图 |
结果 |
1 基线分析 |
2 两组疗效比较 |
2.1 两组患者6MWD比较 |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
2.3 两组患者SGRQ评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CAT评分 |
2.5 两组患者mMRC分级 |
2.6 两组患者HADS评分比较 |
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肺康复可行性分析 |
2 早期肺康复干预时机 |
3 现代肺康复手段的局限性 |
4 中医传统功法在肺康复中的作用 |
5 吐纳回春功用于早期肺康复的理论基础 |
5.1 缩唇呼吸的作用 |
5.2 腹式呼吸作用 |
5.3 热身运动及改良版龟形功的作用 |
5.4 穴位按摩作用 |
6 观察指标的设定 |
6.1 运动耐力评估-6分钟步行距离(6MWD) |
6.2 肺功能评估-FEV1%、FVC%、FEV1/FVC |
6.3 生活质量评估-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 |
6.4 症状评估-英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 |
6.5 心理状态评估-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
7 锻炼时间及康复周期 |
8 研究结果分析 |
8.1 吐纳回春功对AECOPD患者运动耐力影响 |
8.2 吐纳回春功对AE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 |
8.3 吐纳回春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8.4 吐纳回春功对患者症状的改善 |
8.5 吐纳回春功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文献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相关概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文献回顾 |
2.2.2 半结构式访谈 |
2.2.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检索 |
2.3.2 半结构式访谈方法 |
2.3.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学原则 |
2.6 技术线图 |
3 结果 |
3.1 文献回顾情况 |
3.2 半结构式访谈情况 |
3.3 专家会议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情况 |
4 讨论 |
4.1 纳入文献分析 |
4.2 老年COPD中医健康教育开展现状及提高策略 |
4.3 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
4.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COPD健康教育方案的文献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资料与统计方法 |
1.1 纳入研究的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 |
1.5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1.6 统计分析 |
2 分析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入选文献的研究要点 |
2.3 入选文献的质量评价 |
2.4 研究统计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稳定期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认识 |
1.1 概念及病因病机 |
1.2 中医辨证分析 |
1.3 中医辨证治疗COPD合并营养不良 |
1.4 其他辅助治疗 |
1.5 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认识 |
2.1 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概念 |
2.2 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 |
2.3 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
2.4 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诊断 |
2.5 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治疗 |
2.5.1 营养支持治疗 |
2.5.2 基于 CGA 的干预措施 |
2.5.3 营养支持护理 |
3 研究过程存在不足及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基于培土生金理论治疗 COPD 合并营养不良的概况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营养支持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西医治疗进展[J]. 孙耀琴,薛晓明,周波波. 中医临床研究, 2021(17)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和临床相关分析[D]. 马柳.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补元汤合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D]. 吴晓娜.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周兰云,金益峰. 中国基层医药, 2020(24)
- [5]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陈远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补肺健脾法对肺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内脂素水平及营养状态的研究[D]. 王仪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参苓白术散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能量代谢的临床观察[D]. 廖泓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吐纳回春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D]. 王姣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老年COPD患者关键要素置顶法中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研究[D]. 张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Meta分析[D]. 何姣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