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情感障碍29例临床随访

分裂情感障碍29例临床随访

一、分裂情感性障碍29例的临床随访(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蝶[1](2021)在《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干预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的影响特点以及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为临床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方 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并获得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为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标准的35例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脱落8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脱落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方面相匹配。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用药组(简称单一用药组,14例)和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用药组(简称联合用药组,13例)。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试(WCST)、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分别对入组的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线和治疗8周的执行功能评估和精神症状评估。正常对照组只进行基线的WCST测试。所有评估均由经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完成。所有数据经IBM 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27例患者完成了整个试验(脱落8例,14例单用药和13例联合用药),29例健康对照完成了基线测试(脱落1例)。在基线,27例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者在性别(χ2=1.685,P=0.431)、年龄(F=0.422,P=0.657)和受教育程度(F=0.948,P=0.349)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基线执行功能存在明显损伤且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的WCST测试在6个维度上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RA:z=-5.60,P<0.01;RC:t=-6.47,P<0.01;RE:t=10.06,P<0.01;RCP:t=-9.63,P<0.01;RP:t=6.66,P<0.01;NRPE:t=9.49,P<0.01)。(2)病例组治疗8周后WCST测试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仍存在显着性差异(RA:z=-2.67,P<0.01;RE:z=-2.08,P<0.01;RCP:t=-2.64,P<0.01;RP:t=2.56,P<0.05;NREP:t=2.45,P<0.05)。(3)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和配对t检验显示病例组执行功能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在WCST测试的9个维度上存在明显改善(RA:z=3.58,P<0.01;CC:z=-3.99,P<0.01;RC:t=-4.26,P<0.01;RE:z=-4.19,P<0.01;RCP:t=-7.57,P<0.01;RFP:t=-8.12,P<0.01;RP:t=4.39,P<0.01;NREP:t=8.11,P<0.01;FM:z=-2.11,P<0.05)。(4)病例组用药后 PANSS 量表评分存在显着改善(阳性分:t=1.15,P<0.001;阴性分:t=6.35,P<0.001;一般精神病理分:t=11.90,P<0.001;总分:t=15.03,P<0.001)。(5)病例组治疗8周后,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执行功能测试存在统计学差异(RA:z=-2.01,P<0.05;CC:z=-2.14,P<0.05;RE:z=-2.39,P<0.05;RCP:t=-2.85,P<0.05;RFP:t=2.66,P<0.05;RP:t=2.84,P<0.01)。(6)经 8 周治疗,联合用药执行功能的改善值较单一用药执行功能的改善值在WCST的(RA:z=-2.34,P<0.05;CC:z=-2.17,P<0.05;RE:z=-2.57,P<0.05;RCP:t=-2.77,P<0.05;RFP:t=-3.69,P<0.01)5个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7)治疗8周后,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的PANSS量表减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8)在治疗8周后,对整个样本进行WCST执行功能测试成绩改善分和PANSS 阳性分和阴性分减分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执行功能改善分(z值和t值)与治疗相关的PANSS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减分值不存在显着相关性(所有P>0.05)。(9)为考察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对整体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显示未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性格以及吸烟情况是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 论](1)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伤情况;(2)执行功能损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独立、核心症状;(3)两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治疗可能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存在增效作用,而在治疗早期对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疗效方面可能无累积效应。

王婷[2](2021)在《精神分裂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结构关系的磁共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大量尸检、动物实验、脑脊液及血清学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患者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存在损伤,且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脑结构的改变,其损伤机制与免疫炎症密不可分,目前尚未在SCH人体中得到BBB损伤的直接证据,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可直接评估人体BBB通透性的新方法,本研究将应用DCE-MRI技术来检测SCH患者BBB的通透性,以探索SCH患者BBB通透性、脑结构、血清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 法]采集29例SCH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的DCE-MRI数据及3D结构磁共振数据。1.使用patlak模型计算每个体素的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来评估BBB通透性。2.使用Freesurfer软件包计算68个皮层脑区的厚度、表面积和体积,16个皮层下脑区的体积,50个丘脑亚区的体积。3.计算BBB受损脑区平均的Ktrans值与其结构指标的相关性,计算SCH患者全脑Ktrans值与临床资料、12种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 果]1.SCH患者双侧丘脑、右侧海马、左侧后扣带回的Ktrans值较健康对照显着增加。后续对丘脑亚区的探索性分析发现,SCH患者右侧枕中部(Pulvinarmedial,PuM)(η2=0.239,p=0.001)、枕侧部(Pulvinar lateral,PuL)(η2=0.216,p=0.001)的平均Ktrans值较健康对照显着增加。2.两组68个皮层脑区的脑结构比较:两组各脑区皮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CH患者左侧旁中央小叶、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额上回、颞上回、缘上回、岛回,右侧中央前回、岛回的表面积较健康对照减小(p<0.05,未校正);SCH患者左侧旁中央小叶、中央后回、额上回、颞上回、岛回,右侧岛回的体积较健康对照减小(p<0.05,未校正)。两组16个皮层下脑区体积的比较:SCH患者双侧侧脑室体积较健康对照增大(p<0.05,未校正),左侧伏隔核体积较健康对照减小(p<0.05,未校正),其余皮层下脑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50个丘脑亚区体积的比较:SCH患者右侧背外侧核(Laterodorsal,LD)体积较健康对照显着减小(η2=0.265,p<0.001),其余亚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SCH患者全脑、左侧丘脑、右侧丘脑的平均Ktrans值分别与其体积呈负相关(p<0.05);丘脑的左侧前外侧核(Anteroventral,AV)、后外侧核(Lateral posterior,LP)、PuM,右侧 AV、LP、腹前侧核(Ventral anterior,VA)、板内核(Intralaminar,IL)、PuM的平均Ktrans值分别与其体积呈负相关(p<0.05),其余丘脑亚区的平均Ktrans值分别与其体积无相关性。4.SCH 患者右侧舌回的Krans值与IL-1β(r=0.674,p<0.001)、IL-17A(r=0.665,p<0.001)呈显着正相关。[结 论]1.SCH患者的BBB通透性较健康对照增加,且通透性增加具有区域特异性,主要在双侧丘脑。后续对丘脑亚区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丘脑的BBB损伤并非均匀一致的,右侧PuM、PuL更为严重。2.SCH患者全脑、双侧丘脑、多个丘脑亚区的平均Ktrans值与其体积呈负相关,提示脑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破坏的BBB有关。3.SCH患者右侧舌回的Ktrans值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7A呈显着正相关,提示IL-1β、IL-17A与BBB损伤的相关性,支持精神分裂症BBB通透性改变的免疫炎症假说。4.SCH患者右侧LD体积较健康对照显着减小,提示LD结构改变在SCH病理生理学中的特殊性。这些发现有助于增加我们对SCH患者大脑损伤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的了解,同时也提示BBB通透性障碍可能是SCH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

蔡璐遥[3](2021)在《双相障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双相障碍是一组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特点。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是一直存在的,主要包括执行功能、注意、反应时间、记忆等损害,这些认知功能损害常常造成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但目前尚缺乏对于认知损害早期有效的生物标记物检测。而端粒作为反映细胞寿命的生物学标志物,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缩短,调节特定的细胞功能,防止受损或基因组不稳定细胞的复制,并根据细胞类型表现出不同的长度动态。端粒长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缩短,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有研究表明认知功能可能与端粒长度具有相关性。但关于端粒长度与疾病所致认知障碍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老年和痴呆人群。端粒缩短究竟是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后果或相关因素,目前还不清楚,关于双相障碍的端粒长度研究较少,研究结果总体上存在争议,端粒长度与双相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仅在近两年在国外有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分别对门诊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使用认知功能成套测来对解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对比白细胞端粒长度值与其相关性,以探究人群中双相障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认知功能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或将有利于疾病早期检测和早期治疗,进而延缓或改善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进展。方法:采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组织编制,北京回龙观医院团队翻译中文版并进行了信效度测试和评估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对30名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和30名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正常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评定内容包括7个认知维度: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及警觉、工作记忆、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认知。同时抽取患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使用PCR方法提取DNA测量端粒长度。对两组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采用SPSS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与正常人在认知功能及端粒长度上的差异,以及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失程度与端粒长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联系。结果: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的MCCB总分及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测验、数字序列和情绪管理得分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对双相障碍组认知功能得分与一般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双相障碍稳定期组受教育年限与言语记忆得分、空间广度得分、视觉记忆得分、持续操作得分、MCCB总分与呈线性正相关(R2=0.209,P=0.006<0.05;R2=0,114,P=0.038<0.05;R2=0.202,P=0.007<0.05;R2=0.529,P=0.003<0.05;R2=0.206,P=0.007<0.05)。对两组的端粒长度差异进行分析,Mann-Whiteny U统计量为227.000,Z=-3.297,P=0.001(双侧)<0.05,可以认为两组的端粒长度存在差异,对照组的端粒长度更长。将认知功能评估各项测试得分及总分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的端粒长度与符号编码得分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26<0.05),但在进一步的回归模型中提示端粒长度不能有效预测符号编码得分(P=0.080>0.05)。在进行年龄、性别等协变量控制后,对端粒长度及上述认知功能评估的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仍然提示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的端粒长度与认知评估得分之间无相关(P>0.05)。结论:在认知功能方面,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的MCCB总分及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测验、数字序列和情绪管理得分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和社会认知水平存在损害。在端粒长度方面,双相障碍稳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的端粒长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的端粒长度较健康对照组短。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的端粒长度与符号编码得分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但端粒长度不能有效预测符号编码得分。暂时未有可靠数据表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可以预测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

魏颖[4](2020)在《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现状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分析了中国西部某市现阶段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的流行及分布状况,重点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城乡接受药物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首发年龄和首次治疗年龄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进一步开展当地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防治和康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优化当地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原始数据来自中国西部某市精神卫生服务系统2011年8月至2019年6月登记在册管理的当地户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体检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管理;SPSS 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采用Power BI进行可视化图表制作。结果:1.研究对象的样本描述1.1患者的基本情况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多聚集在45-59岁(3356例),占比43.10%;男性(4264例)多于女性(3518例),占比分别为54.80%和45.20%;已婚患者(3511例)最多,占比45.10%;居住在城市的患者(4874例)多于农村患者(2908例),占比分别为62.60%和37.40%;汉族患者最多(7577例),占比97.40%;文盲及半文盲(2179例)最多,占比28.00%;农民患者最多(3375例),占比43.40%;以贫困患者为主(5453例),占比70.10%。1.2患者患病与治疗情况无两系三代精神病家族史患者较多(6948例),占比89.30%;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多(4459例),占比57.30%;患病时间为10年以下患者最多(2399例),占比30.80%;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较多(5477例),占比70.40%%;住院次数为0-1次患者最多(5834例),占比75.00%。2.患者的基本人口学数据分布及与患病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各年龄段罹患不同严重精神障碍的分布上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18岁及以下人群中,患病最高的是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8岁以上人群中,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最多;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态、不同居住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就业程度、不同经济状况患者罹患不同严重精神障碍的分布上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但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均最多。3.患者发病、治疗情况与患病情况的差异性分析不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患病时间长短、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接受药物治疗的机会等方面均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4.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的城乡间差异分析农村地区中,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年龄/年龄段、患病时间、住院次数在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城市地区中,婚姻、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经济状况、年龄/年龄段、住院次数在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城乡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5.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年龄和首次治疗时间的相关性将首次治疗时间转换为首次治疗年龄,和首次发病年龄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77,p<0.01,说明两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通过了显着性检验。6.严重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中国西部某市各地区间的发病情况各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1区患病数量最多(1961例),4区患病数量最少(3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区患病数量最多(1018例),4区患病数量最少(197)例。7.针对农村和城市分别观察罹患严重精神障碍的顺位情况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精神分裂症都是严重精神障碍排序的第一顺位。结论:在严重精神障碍各类疾病中我们关注的重点依然是精神分裂症,除了进一步研究其人口学特征、患病及治疗情况之外,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治疗年龄和首次发病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对这些数据深层次的整理分析,了解其患病特点,为进一步更好的完善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卫生防治体系,开展社区严重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徐小童,杨丽达,张晓莉,罗湖平,刘勇,王宏宇,白伟,曹俊翠[5](2017)在《34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特点,提出有效降低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司法鉴定科2016年16月鉴定的34例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例资料。结果肇事肇祸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47%,肇事肇祸案件案发地多与居住地一致占79.41%。肇事肇祸患者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6例(76.47%),双相情感障碍3例(8.82%),其他精神障碍5例(14.71%);无刑事责任能力12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7例;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29例,13例(44.83%)纳入社区管理,16例未纳入社区管理(55.17%)。结论男性青壮年、治疗不规律、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正式工作、家庭及社会支持差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主要肇事肇祸群体,且作案时多无诱发因素。

张益霞,张静,余杨文,李小松,梁永生,刘涛[6](2016)在《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贵州省2012-2014年死亡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死亡原因、民族、经济、文化、病程等相关信息导出,在数据整理后,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 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死亡患者中,男、女性分别为66.1%、33.9%。主要死于躯体疾病(47.0%)、其他原因(27.3%)、意外(13.1%)、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8.5%)、自杀(3.8%)、他杀(0.3%)。患不同类型重性精神疾病其病程不同(χ2=80.453,P=0.000),其中病程最长的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最短的是分裂情感性障碍。不同死因病程也有差异(χ2=52.614,P=0.000)。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率低,有56.7%的死者生前从未接受过相关治疗。不同类型重性精神疾病的平均年龄有差异(F=58.082,P=0.000)。结论本研究显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主要死于躯体疾病,需同时关注他们精神和躯体健康。

戴云飞[7](2015)在《中国精神科医师对于诊断系统的观点和分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国精神科医师对于精神障碍的正式分类,及其对诊断系统的整体观点和自然分类,并与全球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相应的观点和分类进行比较,为ICD-11在中国的引进和应用提供相关的依据和信息。【方法】结合ICD-11在全球的现场测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国际性ICD诊断系统在中国的适用性:1.将CCMD-3和ICD-10进行障碍与障碍一一对应的比较,分析两大诊断系统的分类情况。2.对290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成员进行关于诊断系统观点的网络问卷调查。3.全球517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包括62名中国参与者)根据其临床判断的相似度,对60张标有精神障碍名称的卡片进行聚类或分解,采用聚类分析统计形成的距离矩阵。【结果】1.CCMD-3与ICD-10的比较分析:(1)对于220个ICD-10具体的精神障碍,CCMD-3中200个障碍(90.9%)与其术语一致或者概念相同;(2)CCMD-3删除的障碍或亚型为20个(9.1%),主要包括分裂型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3)CCMD-3特别纳入或保留的障碍有7个,包括旅途性精神病、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和复发性躁狂症等。2.诊断系统问卷调查:(1)90.6%中国精神科医师常规使用正式的诊断系统,主要采用ICD-10(48.8%)或CCMD-3(39.3%);(2)中国精神科医师认为诊断分类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倾向于更简单的诊断系统,与全球的观点一致;(3)相对于全球样本,更多中国精神科医师认同严格的诊断标准(p<0.001),以及强调诊断系统跨文化的应用困难(p<0.005);(4)中国精神科医师评定ICD-10诊断分类的易用性和适用性良好(分别为0.74和0.73),均高于全球精神科医师(p<0.005)。3.ICD-11形成性现场测试:(1)中国和全球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自然的分类结构非常一致,此结构与ICD-10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2)在整体结构上,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全球专业人员将神经发育障碍与其他儿童期障碍分为两组,而中国精神科医师没有细分;(3)中国样本所有组的聚合力均高于或等于相应的全球样本,但两者各组聚合度的相关系数达0.892(p<0.001)。【结论】1.CCMD-3绝大多数障碍与ICD-10的术语或概念一致,其中特别纳入或删除的障碍目前可考虑接轨国际上的诊断归属。2.总体上,中国与全球精神科医师对于诊断系统的观点相当一致,但中国精神科医师更强调严格的诊断标准和诊断系统跨文化的适用性问题。3.无论采用何种诊断系统,中国和全球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自然的分类结构非常一致,而且更接近于ICD-11草案。4.中国精神科医师基本认可国际性ICD诊断系统在本土的适用性,对于ICD-11某些精神障碍跨文化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的现场测试验证。

李晓燕,李晓菊,罗捷,邓丽凤[8](2002)在《分裂情感性障碍29例的临床随访》文中认为

梅其一,陈康,陈宇辉,李益民,陈一鸣[9](1998)在《情感性精神障碍长期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方法 对14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和34例抑郁症住院病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出院后随访。结果 发现情感性精神障碍并非预后十分良好,68.3%的病人呈慢性化病程;平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78.85元/年/人;83.33%的病人存在社会功能缺陷。结论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并不十分乐观。治疗不应只局限于药物,须加强心理治疗,并给予病人社会支持。

白录东,王元勋,侯瑞华[10](1997)在《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文中研究指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白录东王元勋侯瑞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在CCMD-2中归于“民间健身术所引起的精神障碍”〈1〉,在CCMD-2-R中则具体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为了解其病情转归情况,本文对29例首次住我中心诊断为气功所...

二、分裂情感性障碍29例的临床随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裂情感性障碍29例的临床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1)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伤特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精神分裂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结构关系的磁共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精神分裂症丘脑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双相障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双相障碍与认知功能研究现状
    1.2 端粒长度与认知功能研究现状
2 研究问题与假设
3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流程
    3.4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人口学变量
    4.2 双相障碍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在认知功能上的比较
    4.3 双相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在端粒长度上的比较
    4.4 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与端粒长度的相关性
5 讨论
    5.1 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5.2 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端粒长度的改变
    5.3 双相障碍稳定期患者端粒长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5.4 本研究的缺点及不足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双相障碍与端粒长度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现状
    1.3 国外现状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伦理审核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样本描述
        3.1.1 患者的基本情况
        3.1.2 患者患病与治疗情况
    3.2 患者的基本人口学数据分布及与患病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3.2.1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3.2.2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3.2.3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婚姻状况分布情况
        3.2.4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住地分布情况
        3.2.5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族分布情况
        3.2.6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3.2.7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状况分布情况
        3.2.8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经济状况分布情况
    3.3 患者发病、治疗情况与患病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3.3.1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分布情况
        3.3.2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病时间分布情况
        3.3.3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状况分布情况
        3.3.4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次数分布情况
    3.4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的城乡差异分析
        3.4.1 农村和城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的影响因素显着性分析
        3.4.2 农村和城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5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年龄和首次治疗时间的相关性
    3.6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西部某市发病情况的热力图
    3.7 中国西部某市城乡间罹患严重精神障碍各类疾病的顺位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4.2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4.3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婚姻状况分布情况
    4.4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居住地分布情况
    4.5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族分布情况
    4.6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4.7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状况分布情况
    4.8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经济状况分布情况
    4.9 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族史相关情况
    4.10 城乡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服药及人口学分析
    4.11 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年龄与首次治疗时间之间的相关性
    4.12 严重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区域患病情况分析
第五章 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5.1 优点
    5.2 不足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34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鉴定资料
        2.2.1 作案地点
        2.2.2 案件性质
        2.2.3 被害人与肇事肇祸者关系
        2.2.4 肇事肇祸前有无诱发因素
        2.2.5 精神疾病史及治疗情况
        2.2.6 鉴定诊断及责任能力判定
        2.2.7 是否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
3 讨论

(6)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主要死亡原因
    2.3 死亡年龄分布
    2.4 疾病、死因与病程
    2.5 死亡患者的经济状况
    2.6 死亡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
    2.7 民族分布
    2.8 治疗情况
3 讨论

(7)中国精神科医师对于诊断系统的观点和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全称对照表
研究背景
    1 诊断系统的临床实用性
    2 诊断系统跨文化的适用性及其修订
    3 研究假设及意义
第一部分 CCMD-3 与ICD-10 的比较分析
    1 研究现状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流程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大类和三位字符编码水平
        3.2 四位和五位字符编码水平
        3.3 具体的大类和障碍对比
        3.3.1 器质性精神障碍
        3.3.2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3.3.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3.3.4 心境(情感)障碍
        3.3.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3.3.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3.3.7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3.3.8 精神发育迟滞和心理发育障碍
        3.3.9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
    4 讨论
        4.1 总体的异同点
        4.2 CCMD-3 特别纳入的障碍
        4.2.1 旅途性精神病
        4.2.2 文化相关综合征
        4.3 CCMD-3 特别删除的障碍或亚型
        4.3.1 边缘型人格障碍
        4.3.2 抑郁发作(中度)
        4.3.3 同胞竞争障碍
        4.4 CCMD-3 保留的障碍或概念
        4.4.1 复发性躁狂症
        4.4.2 周期性精神病
        4.4.3 神经症
        4.4.4 癔症
        4.4.5 同性恋
    5 结论
第二部分 中国精神科医师对于诊断分类的观点及其与全球的比较
    1 研究现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流程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样本的一般资料
        3.2 对于诊断分类系统的观点
        3.2.1 诊断系统最重要的目的
        3.2.2 合适的诊断类别数目
        3.2.3 诊断系统在非精神科医师人员中的应用
        3.2.4 严格的标准或宽松的指南
        3.2.5 严重程度
        3.2.6 功能状态
        3.2.7 维度部分
        3.2.8 抑郁症与不良生活事件
        3.2.9 与文化相关的问题
        3.3 关于ICD-10 诊断分类的情况
        3.3.1 ICD-10 诊断分类的使用
        3.3.2 ICD-10 诊断分类的易用性和适用性
        3.3.3 不满意或有问题的ICD-10 诊断分类
        3.3.4 去除或移到别处的ICD-10 诊断分类
        3.3.5 添加入ICD-10 的诊断分类
        3.3.6 受到歧视的ICD-10 诊断术语
        3.4 本国的精神障碍诊断系统
    4 讨论
        4.1 样本的一般资料
        4.2 对于诊断分类系统的观点
        4.3 诊断系统跨文化的适用性
        4.4 ICD-10 的临床使用、易用性和适用性
        4.5 有问题、应该去除或加入、以及受到歧视的诊断
    5 结论
第三部分 中国精神科医师对于诊断系统的自然分类及其与全球的比较
    1 研究现状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流程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样本的一般资料
        3.2 使用诊断系统的情况
        3.3 样本的分组情况
        3.3.1 参与者分组的数目
        3.3.2 参与者拒绝分组的情况
        3.4 样本的整体分类结构
        3.4.1 聚类分组
        3.4.2 聚合度
        3.5 诊断类别的熟悉程度、使用及去除情况
        3.5.1 中国和国际样本的比较
        3.5.2 中国组的具体情况
        3.5.3 国际组的具体情况
    4 讨论
        4.1 样本的一般资料
        4.2 分组情况
        4.3 分类结构
        4.3.1 整体分类结构
        4.3.2 具体精神障碍的归类
        4.4 不熟悉、从未使用和应该去除的障碍
    5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及主要学术活动

(9)情感性精神障碍长期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结果
    一、单因素分析
        1. 随访时一般情况:
        2.抑郁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差异见表3。
        3.出院后服药与否的差异见表4。
        4. 社会功能缺陷和非缺陷病人的差异见表5。
    二、多因素分析
        1. 持续病程
        2. 直接经济损失
        3. 社会功能缺陷
讨论
    一、慢性化
    二、直接经济损失
    三、社会功能缺陷

四、分裂情感性障碍29例的临床随访(论文参考文献)

  • [1]首次复发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损伤的研究[D]. 李梦蝶.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精神分裂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结构关系的磁共振研究[D]. 王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双相障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蔡璐遥.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中国西部某市严重精神障碍现状分析[D]. 魏颖. 兰州大学, 2020(01)
  • [5]34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J]. 徐小童,杨丽达,张晓莉,罗湖平,刘勇,王宏宇,白伟,曹俊翠. 安徽医学, 2017(06)
  • [6]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因分析[J]. 张益霞,张静,余杨文,李小松,梁永生,刘涛. 现代预防医学, 2016(22)
  • [7]中国精神科医师对于诊断系统的观点和分类研究[D]. 戴云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8]分裂情感性障碍29例的临床随访[J]. 李晓燕,李晓菊,罗捷,邓丽凤. 四川精神卫生, 2002(04)
  • [9]情感性精神障碍长期随访研究[J]. 梅其一,陈康,陈宇辉,李益民,陈一鸣. 上海精神医学, 1998(03)
  • [10]气功所致精神障碍29例随访[J]. 白录东,王元勋,侯瑞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06)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