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荷斯坦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利,孙东晓[1](2021)在《奶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良种是奶业生产的基础,在现代奶业发展策略中,抓好奶牛品种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是首要工作。2000年以来,我国奶业在数量、质量和产值上都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年全国牛奶总产量为3440万吨,全国荷斯坦牛平均年单产达到8300千克,较2008年的单产增加了3500千克,增长了73%。从统计数据看,过去10年全国奶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但牛奶总产量保持稳定,主要是依靠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和育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胜利,孙东晓[2](2021)在《奶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中研究指明奶牛良种是奶业生产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奶牛种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国内外荷斯坦牛育种历程。荷斯坦牛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奶业生产中都占有主导地位。1985年,我国培育成功"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目前已初步构建了遗传改良技术体系,性能测定规模不断扩大,基因组选择技术得到应用,优秀种牛自主培育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新一轮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提升我国奶牛核心种源的自主供种能力。
农业农村部[3](2021)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农种发[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单位: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推进畜禽种业发展,2008年以来,我部陆续发布实施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有力推进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丰富百姓"菜篮子"提供了有力支撑。
采编部,王旭[4](2021)在《推进我国畜禽种业发展》文中研究说明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推进畜禽种业发展,200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实施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有力推进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丰富百姓"菜篮子"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4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提出未来15年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明确了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
孙伟[5](2021)在《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对优质种公牛培育和良种母牛快速扩繁的迫切需求,创新集成了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研制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与新产品,为解决高产奶牛扩繁速度慢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包括种用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与遗传评估、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及精液受精与受胎能力相关性分析。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主要围绕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与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关键技术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创新集成了高效的奶牛种用胚胎生产与ET关键技术流程,使每头供体牛平均生产体内胚胎6.6枚,比行业平均水平(5枚)高32.0%;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为45.0-58.6%、产犊率为38.4-55.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利用全基因组检测结合奶牛DHI技术,集成了种公牛遗传-生产性能对比育种评价体系。不同月龄青年公牛生长发育关键指标,与行业标准相比,体重和睾丸周径均高于行业标准平均水平,并筛选出遗传品质优秀的种公牛154头,其中育种综合指数GTPI(General Total Performance Index)≥2600指数的种公牛35头、占比22.7%;AI配种的种母牛一、二和三胎次305天产奶量与商品母牛相比分别提升了823.0 kg、1374.5 kg和976.7 kg,表明全基因组检测遗传评估与生产性能实际表型值的显着关联性。3、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AI受胎率对比分析显示,同一头种公牛精液的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高度关联,证明IVF可作为新的繁殖性状评价指标纳入奶牛种公牛育种评价体系,据此把种公牛受精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正常受精率(Normal fertility bulls:45-60%)、较高受精率(Higher fertility bulls:61-80%)、高受精率(Highest fertility bulls:>80%)。4、探究异种动物的精子(山羊、绵羊和鹿)对于奶牛X精子的受精推流效果表明,选择山羊精液受精推流最佳,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使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70%,并确定新产品的标准为:100万分离X精子混合100万山羊精子,该产品可以保持平均56.2%的AI情期受胎率和94.6%的性控准确率。5、添加抗氧化剂VE、SOD、CAT可以明显提升奶牛分离X精子的活力,特别是奶牛性控冻精的体外存活时间由原来的4-6 h延长到8-10 h,该产品的AI受胎率总体提升了5-10%,为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芳,刘欢,王相根,赵戬,高腾云,张增博[6](2014)在《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效果分析》文中提出奶牛是一种世代间隔长(34年)、繁殖率低(每年1胎,每胎1头)的畜种,利用目前的人工授精(AI)育种体系,由于大规模后裔测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遗传进展也受到限制。因此,探索一套高效、快速的良种繁育扩繁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花花牛集团牧业有限公司在总结了国内外常规奶牛繁育技术和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河南省奶牛繁育工作的现状,形成了一套荷斯坦良种奶
刘芳,龙华平,高然,何忠伟[7](2012)在《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对我国多年来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行回顾,并对六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继而指出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出建立资金投入机制、畜禽良种质量监督和管理运行机制、畜禽良种保护和培育机制等保障机制的建议。
郑可可,孙涛,张小玲,刘文浩,王洪,薛光辉[8](2012)在《国内外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就是如何培育选择和使用优秀种公牛的一系列育种措施。本文主要简述了奶业发达国家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建设和完善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出了建议。
孔学民,唐国策,缪冬梅,院萍[9](2011)在《新疆大地上的现代畜牧业之歌》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业在国家、自治区和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进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畜牧业"六大体系"建设,加快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努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全区畜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大力支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正确领导下,兵团奶牛、生猪产业快速发展,养羊业平稳增长,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蓬勃兴起,对拉动兵团畜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畜牧业生产方式及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了全面系统地展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畜牧系统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促进自治区和兵团畜牧业发展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本刊特设了《新疆大地上的现代畜牧业之歌》专题,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舆论环境,并开辟一个全国各地相互交流的平台。
李会民,王如钧,杨静,杨旭艳,赵燕[10](2011)在《加大奶牛遗传改良力度 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大理州奶业发展情况和奶牛良种存在问题,阐述了加大奶牛遗传改良的必要性,提出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的对策。
二、中国荷斯坦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荷斯坦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奶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论文提纲范文)
一、奶牛种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
1. 国外荷斯坦牛的育种历程。 |
2. 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的培育。 |
3. 奶牛育种工作的特点。 |
二、国内外现代奶牛育种发展情况 |
1. 国外奶牛育种发展情况。 |
2. 我国奶牛育种发展现状。 |
三、问题与差距 |
1. 奶牛繁育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
2. 奶牛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不强。 |
3. 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亟待提高。 |
4. 奶牛良种快速扩繁技术效率低。 |
5. 奶牛冷冻精液产品的质量监管不完善。 |
四、“十四五”奶牛种业发展方向 |
1. 夯实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 |
2. 加强奶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 |
3. 开展奶牛核心群选育和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的研究。 |
4. 建立全国奶牛大数据育种平台和遗传评估中心。 |
5. 加强奶牛良种扩繁和推广工作,培育国内一流奶牛种业企业。 |
6. 开展地方奶畜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 |
7. 建立种牛和遗传物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
(2)奶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奶牛种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
1.1 国外荷斯坦牛的育种历程 |
1.2 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的培育 |
1.2.1 引进、杂交改良的初级阶段 |
1.2.2 有计划地杂交和横交固定阶段 |
1.2.3 选育提高阶段 |
1.3 奶牛育种工作的特点 |
2 国内外现代奶牛育种发展情况 |
2.1 国外奶牛育种发展情况 |
2.1.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日趋完善 |
2.1.2 新的分子育种技术不断应用于育种实践 |
2.1.3 育种目标更加趋于平衡育种 |
2.1.4 以集团化大型育种公司为核心的育种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
2.2 我国奶牛育种发展现状 |
2.2.1 初步构建了奶牛遗传改良技术体系 |
2.2.2 奶牛个体性能测定规模不断扩大 |
2.2.3 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得到应用 |
2.2.4 优秀种牛自主培育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
2.2.5 奶牛重要性状功能基因挖掘与鉴定取得进展 |
3 问题与差距 |
3.1 奶牛繁育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
3.2 奶牛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不强 |
3.3 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亟待提高 |
3.4 奶牛良种快速扩繁技术效率低 |
3.5 奶牛冷冻精液产品的质量监管不完善 |
4“十四五”奶牛种业发展方向 |
4.1 夯实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 |
4.2 加强奶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 |
4.3 开展奶牛核心群选育和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的研究 |
4.4 建立全国奶牛大数据育种平台和遗传评估中心 |
4.5 加强奶牛良种扩繁和推广工作,培育国内一流奶牛种业企业 |
4.6 开展地方奶畜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 |
4.7 建立种牛和遗传物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
(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 |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咨询委员会名单 |
各畜种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 |
(4)推进我国畜禽种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 |
一、基础与要求 |
二、思路与目标 |
三、技术路线 |
四、主要任务 |
1.完善生产性能测定体系。 |
2.强化种源基地建设。 |
3.加强育种科技创新。 |
4.规范遗传材料监管。 |
5.健全生物安全防控。 |
五、保障措施 |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 |
一、基础与要求 |
二、思路与目标 |
三、技术路线 |
四、重点任务 |
1.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
2.完善肉牛育种基础工作。 |
3.加快肉牛育种技术创新。 |
4.深化肉牛联合育种体系。 |
5.加强遗传资源创新利用。 |
6.强化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
五、保障措施 |
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 |
一、基础与要求 |
二、思路与目标 |
三、技术路线 |
四、重点任务 |
1.加强育种体系建设。 |
2.完善性能测定体系。 |
3.提升育种自主创新能力。 |
4.加强遗传资源开发利用。 |
5.加强羊种源垂直传播疫病净化。 |
五、保障措施 |
(5)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奶牛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
1.1.1 人工输精技术 |
1.1.2 MOET育种技术 |
1.1.2.1 胚胎移植国内外应用情况 |
1.1.2.2 胚胎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1.2.3 胚胎移植技术前景 |
1.1.3 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 |
1.1.3.1 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情况 |
1.1.3.2 体外受精技术存在的问题 |
1.1.3.3 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前景 |
1.1.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
1.2 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分子辅助标记 |
1.2.2 全基因组选择 |
1.2.2.1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1.2.2.2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
1.2.2.3 基因组选择的应用 |
1.2.3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
1.2.3.1 动物克隆操作技术 |
1.2.3.2 动物克隆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
1.2.3.3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影响种公牛培育的种用胚胎质量及受胎率相关因素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供体母牛选择 |
2.2.2 实验材料 |
2.2.2.1 仪器与设备 |
2.2.2.2 主要试剂耗材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试剂配制 |
2.2.3.2 超数排卵处理 |
2.2.3.3 供体牛人工授精 |
2.2.3.4 牛胚胎采集和鉴定 |
2.2.3.5 牛胚胎冷冻保存 |
2.2.3.6 牛体外胚胎生产 |
2.2.3.7 牛胚胎解冻和移植 |
2.2.3.8 妊娠检查 |
2.2.4 实验数据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影响奶牛种用胚胎生产因素的研究 |
2.3.1.1 奶牛不同性别X/Y冷冻精子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比较 |
2.3.1.2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性控冻精对体外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
2.3.1.3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体内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
2.3.2 奶牛种用胚胎移植效果的比较 |
2.3.2.1 不同季节对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
2.3.2.2 不同月龄受体母牛对胚胎移植效果比较 |
2.4 讨论 |
第三章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受精能力检测在奶牛育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试剂的配制 |
3.2.3.2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测定 |
3.2.3.3 全基因组检测 |
3.2.3.4 DHI测定方法 |
3.2.4 实验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生长发育研究 |
3.3.1.1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指标分析 |
3.3.1.2 青年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遗传评估 |
3.3.2 核心种母牛全基因组检测及其生产性能研究 |
3.3.3 种公牛精液AI受胎率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研究 |
3.3.3.1 常规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3.3.2 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3.3.3 常规与性控冷冻精液AI受胎率与参配奶牛胎次的影响 |
3.3.3.4 常规和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及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1.1 药品试剂及耗材 |
4.2.1.2 器材设备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原精的准备 |
4.2.2.2 染色处理 |
4.2.2.3 精子分离操作 |
4.2.2.4 精子分离平衡和冷冻保存 |
4.2.2.5 产品质量检测 |
4.2.2.6 输精时精液处理 |
4.2.3 实验数据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及品质影响 |
4.3.1.1 山羊、鹿和绵羊异种精子对牛精子辅助受精推流作用效果比较 |
4.3.1.2 奶牛高效性控冷冻精液新产品与常规性控冻精受胎率及性别比例研究 |
4.3.2 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冻精品质的影响 |
4.3.2.1 添加V_E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2.2 添加SOD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2.3 添加CAT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3 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内外育种同行企业比较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体系主要内容 |
1.1 优良核心群母牛遗传选育体系 |
1.2 荷斯坦奶牛MOET育种体系 |
1.3 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保障体系 |
2 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体系主要特点 |
3 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体系推广效果 |
3.1 良种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
3.2 良种供体母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胚胎生产情况 |
3.3 优秀受体母牛的同期发情、妊娠和分娩情况 |
3.4 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体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4 讨论与结论 |
(7)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回顾 |
1.1 畜禽遗传资源不断丰富 |
1.2 畜禽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加强 |
1.3 畜禽供种能力不断提高 |
1.4 畜禽良种推广应用不断增加 |
1.5 畜禽良种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逐步形成 |
2 六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 |
2.1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
2.2 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
2.3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
2.4 家禽良种繁育体系 |
2.5 绵山羊良种繁育体系 |
2.6 其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
3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重品种引进, 轻品种培育 |
3.2 畜禽良种繁育结构体系不合理 |
3.3 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
4 健全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
4.1 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资金投入机制 |
4.2 建立畜禽良种质量监督和管理运行机制 |
4.3 建立畜禽良种的保护和培育机制 |
(8)国内外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奶业发达国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概况及发展历程 |
2 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奶牛存栏量大、良种覆盖率低 |
2.2 DHI测定体系不完善 |
2.3 种公牛后裔测定工作进展慢 |
2.4 优秀奶牛遗传物质长期依赖进口 |
3 如何建设和完善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
3.1 开展母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 工作 |
3.2 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 |
3.3 有计划地引进应用奶业发达国家优秀遗传物质 |
3.4 开展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
3.5 开展种公牛后裔测定工作 |
四、中国荷斯坦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张胜利,孙东晓. 中国畜牧业, 2021(15)
- [2]奶牛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张胜利,孙东晓. 中国乳业, 2021(06)
- [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06)
- [4]推进我国畜禽种业发展[J]. 采编部,王旭. 中国畜牧业, 2021(11)
- [5]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伟. 内蒙古大学, 2021(10)
- [6]荷斯坦良种奶牛选育及快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效果分析[J]. 李芳,刘欢,王相根,赵戬,高腾云,张增博.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24)
- [7]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J]. 刘芳,龙华平,高然,何忠伟. 中国畜牧杂志, 2012(12)
- [8]国内外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概况[J]. 郑可可,孙涛,张小玲,刘文浩,王洪,薛光辉. 中国奶牛, 2012(07)
- [9]新疆大地上的现代畜牧业之歌[J]. 孔学民,唐国策,缪冬梅,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1(15)
- [10]加大奶牛遗传改良力度 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J]. 李会民,王如钧,杨静,杨旭艳,赵燕. 中国奶牛,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