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洗剂治疗阴道炎35例临床观察

中药洗剂治疗阴道炎35例临床观察

一、中药洗剂治疗阴道炎35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妙丽[1](2021)在《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在本病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2.观察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文献资料,按照纳排标准,收集中药内服治疗VVC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常用内服中药治疗VVC的用药特点。2.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1片/次,单次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抗菌汤。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复发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纳入33个研究,共3922例受试者。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西药相比,在真菌转阴率、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症候积分、阴道瘙痒、白带异常、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IFN-γ水平、IL-6水平、IL-8水平、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一/二/三/六个月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明显(P<0.05);在显效率/好转率、症状体征总积分、外阴瘙痒改善时间、TNF-ɑ水平和IL-4水平方面疗效相当(P>0.05)。纳入文献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以补气健脾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见,疏肝、凉血、活血单药出现频率亦较高。2.疗效观察:(1)转阴率:试验组转阴率为74.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7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P<0.05),试验组“阴部瘙痒”、“倦怠嗜睡”、“纳少便溏”、“中医次症”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带下质地”、“中医主症”、“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中医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疗效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中医主症”、“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面色(?)白或萎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6)复发:三个月后,试验组复发4.8%,对照组复发17.4%,差异不明显(P>0.05)。(7)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Meta分析提示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比常规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规范化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临床VVC常用中药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多配伍疏肝理气药、活血凉血药。2.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取得较高的真菌转阴率和较低的远期复发率,能明显改善早期及远期的中医证候。3.相比克霉唑阴道片,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在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早期/远期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远期中医主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4.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确切,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王浩,程玲,丁永芬,赖娟,庄威,徐先敏,朱旭华,史梅莹,魏萌,邓博雅[2](2020)在《中医药治疗外阴及阴道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阴道炎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属于中医学"阴痒"、"带下病"的范畴。其具有临床发病率高、甚则影响工作生活的特点,主要症状表现为带下量多、颜色异常、伴有异味、阴道黏膜充血、外阴灼热感、外阴及阴道瘙痒、甚或痒痛难忍,坐卧不宁,少数会伴有全身症状[1]。有研究表明,阴道炎与生活、卫生习惯关系密切,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共用浴盆、浴巾、嗜食辛辣油腻、常游泳、泡

黄坤艳[3](2020)在《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比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并归纳总结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用药,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供理论支撑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Cochrane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后的全部文献加载入EndnoteX9软件查重,后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利用Excel2019软件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利用Cochrane协作评估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最后采用Revman5.3.5软件对文献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合并出效应值后比较,当疗效指标纳入文献≥10篇时作漏斗图分析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9篇随机对照试验,2777例研究对象,均无显着发表偏倚,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1)假丝酵母菌转阴率[OR(95%CI)=3.15(2.60,3.82),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42(3.32,5.87),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下注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39(3.04,6.34),P<0.00001]、热毒蕴结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5.29(2.87,9.74),P<0.00001]及脾虚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3.56(1.81,7.00),P=0.0002]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3月后中医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95%CI)=0.22(0.16,0.3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23(﹣1.64,﹣0.8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VVC症状总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00(﹣1.72,﹣0.27),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药降低IL-4[SMD(95%CI)=﹣4.03(﹣5.64,﹣2.95),P<0.00001]、IL-6[SMD(95%CI)=﹣2.98(﹣4.02,﹣1.94),P<0.00001]水平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意义。(7)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OR(95%CI)=0.66(0.35,1.24),P=0.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纳入文献证型以湿热下注证为主;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总结: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中医药能提高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能够降低VVC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和VVC症状体征积分,降低IL-4、IL-6水平。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着优势。通过归纳本组研究全部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用药,发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证型是湿热下注证,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

马留璐[4](2020)在《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客观指标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参菊洗剂熏洗外用联合克霉唑栓纳阴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克霉唑栓纳阴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停药3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乳酸杆菌定量以及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并评估停药1月后的复发率。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57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两组实际完成率分别为93.3%、96.7%。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乳酸杆菌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VC临床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VC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更佳。4.阴道清洁度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转为Ⅰ、Ⅱ度者(89.3%)高于对照组(65.5%)。5.乳酸杆菌定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定量转为中少量和大量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转为中少量和大量者(85.7%)高于对照组(62.1%)。6.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真菌学检测均为阳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停药1月复发情况比较:停药1月复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停药1月复发率(11.1%)显着低于对照组(34.6%)。结论:1.运用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有效降低患者VV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显着。2.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可改善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清洁度及阴道乳酸菌定量,有利于阴道微生态平衡。3.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预防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效果优于单一克霉唑栓用药。4.参菊洗剂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致病菌生长、减轻炎症效应有关。

张慧[5](2019)在《益阴方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肝肾阴虚型)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阴方联合甲硝唑阴道凝胶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肝肾阴虚型)对于局部体征、全身症状(主证+次证)的改善,证明其临床疗效。客观评价益阴方联合甲硝唑阴道凝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肝肾阴虚型)提供临床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山西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肝肾阴虚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0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益阴方联合甲硝唑阴道凝胶,对照组给予甲硝唑阴道凝胶,各组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局部体征、全身症状,记录VSH(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局部体征)、中医证候(主证+次证)评分、安全性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治疗后VSH积分、中医证候主证积分、次证积分、总积分、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治疗后局部疗效、全身疗效,使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主证积分、次证积分及总积分、VSH积分、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两组组间VSH积分、中医证候主证积分、次证积分及总积分、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内中医证候主证积分、次证积分及总积分、VSH积分、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积分均降低;从VSH疗效判定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局部体征方面疗效更明显;从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全身症状方面疗效更明显。(3)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阴方联合甲硝唑凝胶改善萎缩性阴道炎(肝肾阴虚型)局部体征和全身症状更有优势。(2)益阴方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肝肾阴虚型)安全性好,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思路。

葛桂枝[6](2019)在《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参黄洗剂是基于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多年的经验方,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开发参黄洗剂用于阴道炎的预防及治疗,对处方中的君药苦参及黄柏有效成分提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洗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实验对提取次数、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四个单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用两种指标性成分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干膏得率为检测指标,综合评分筛选出参黄洗剂提取的最佳工艺。在醇沉工艺中以浓缩后所提药液量、醇沉浓度、醇沉温度、沉淀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洗剂的最佳配制工艺条件。2用薄层色谱法对参黄洗剂中的苦参中的苦参碱、黄柏中的小檗碱、大黄中的大黄酚等成分鉴别。3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洗剂项下的要求,分别检查洗剂的pH值、微生物限量及装量等项目。4用高效液相法来测定参黄洗剂中指标性成分苦参碱及小檗碱的含量,用以确定制剂的质量标准。5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考察参黄洗剂的初步稳定性,三批样品进行9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及6个月加速试验考察,检查该品种性状、鉴别、pH值、微生物限度及含量。结果1正交试验筛选的工艺条件为提取2次,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h,料液比1:10(g·mL-1),煎煮两次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将2次提取后的提取液浓缩至1000mL,醇沉浓度60%,室温条件下醇沉,时间24小时。2在薄层色谱鉴别对主要药材进行了考察,结果苦参、小檗碱、大黄酚均找到合适方法,鉴别方法得当,结果准确且阴性无干扰。3 pH值、微生物限量、装量等均符合2015版药典通则洗剂项下的规定。4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实验验证两种指标性成分在色谱柱:EclipseXOB-C18(5μm,4.6×150mm),柱温:30℃;流动相:乙腈--1%磷酸溶液(pH6.8,80:20);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0.8mL/min,分离度良好,方法可靠。5初步稳定性考察中三批样品在模拟上市包装下,分别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下放置6月、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放置9月,各项结果与0月对比,其外观性状、pH值、样品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稳定性实验合格。结论本实验完成了对参黄洗剂制备工艺提取及制备,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患者使用方便,为参黄洗剂在临床进一步开发研究及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做好铺垫。另外,本实验完善了质量标准,建立了洗剂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鉴别,确定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稳定可靠,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时间及资源问题,未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及临床试验,本结果可作为后续研究依据。图28幅;表21个;参83篇。

王红兰[7](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郭恬颖[8](2018)在《参柏康洗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参柏康洗液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出膏率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对参柏康洗液的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及成型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工艺验证,最终确定了参柏康洗液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参柏康洗液中苦参、蛇床子、山银花、土茯苓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参柏康洗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及蛇床子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参柏康洗液最佳制备工艺为:将组方药味加12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90分钟,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药液比为1.5:1,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小时,过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入苯甲酸钠,加水至规定量,调节药液使其达到pH4.06.0之间,分装,即得。建立了参柏康洗液中苦参、蛇床子、山银花鉴别方法,图谱斑点圆整清晰,分离度及重现性良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参柏康洗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苦参碱浓度在0.0307mg/ml0.2765mg/ml、氧化苦参碱浓度在0.0273mg/ml0.2455mg/ml、盐酸小檗碱浓度在0.0775mg/ml0.6973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5%101.99%,RSD为2.28%2.9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参柏康洗液中蛇床子素含量测定方法:蛇床子素对照品浓度在0.22641.132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30%,RSD为1.67%。结论所建立的制备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用于参柏康洗液的提取纯化;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稳定可靠,可对参柏康洗液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陈雅慧,张芳,李盼盼,师伟,傅春升[9](2017)在《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常用妇科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妇科中药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目前临床使用较广泛的妇科中药制剂有片剂、胶囊剂、栓剂、洗剂等。此外,凝胶剂、喷雾剂、膜剂近年来发展迅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加强妇科中药制剂的研究,对减轻患者痛苦、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深远的意义。

刘一婷[10](2017)在《参菊洗剂联合甲硝唑治疗湿热下注型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参菊洗剂治疗湿热下注型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从阴道微生态菌群角度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关客观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确诊的湿热下注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参菊洗剂)和对照组(洁尔阴洗液)各45例。10天为一疗程,共用药一疗程。分别于一疗程后、停药1月后、停药2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并检测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及乳酸杆菌的数量、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结果:1.中医证候总疗效: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有效率为81.39%,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有效率为75.00%,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0,P>0.05)。2.中医症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好转。治疗后两组患者带下量、异味、带下色质、腹痛、小便短赤症状积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苦口腻、头身困重、渴不欲饮、胸胁胀痛症状积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瘙痒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3.观察指标总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观察指标总积分为4.16±1.289;治疗后对照组观察指标总积分为4.50±1.532,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9,P>0.05)。4.阴道清洁度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阴道清洁度均由Ⅲ度、Ⅳ度降低为Ⅰ度、Ⅱ度,治疗后积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4,P>0.05)。5.乳酸杆菌数量评分: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数量评分为0.56±0.666;治疗后对照组乳酸杆菌数量评分为0.64±0.650,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5,P>0.05)。6.阴道菌群密集度: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均由Ⅳ级变为Ⅱ级、Ⅲ级,治疗后积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1,P>0.05)。7.PH值:观察组用药后有6例患者PH值仍高于4.4,其余37例患者PH值均降为正常;对照组用药后有10例患者PH值高于4.4,其余34例患者PH值均降为正常。经x2检验,两组用药后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5,P>0.05)。8.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观察组用药后有2例患者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评分为2分;对照组用药后有3例患者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评分为2分,其余患者治疗后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均转为阴性,评0分。经x2检验,两组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用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9,P>0.05)。9.停药一月后、停药两月后复发情况:观察组停药一月后复发率为16.27%,对照组停药一月后复发率为31.82%,经x2检验,两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47,P<0.05)。观察组停药二月后复发率为25.58%,对照组停药二月后复发率为36.36%,经x2检验,两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27,P<0.05)。结论:1.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湿热下注证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外用参菊洗剂联合口服甲硝唑片,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及观察指标,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2.参菊洗剂联合甲硝唑片预防滴虫性阴道炎复发效果优于洁尔阴洗液联合甲硝唑片。3.参菊洗剂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致病菌生长、减轻炎症效应、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二、中药洗剂治疗阴道炎35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洗剂治疗阴道炎3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估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纳入文献用药特点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讨论
        3.2 纳入文献质量讨论
        3.3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4 异质性讨论
        3.5 发表偏倚讨论
        3.6 敏感性讨论
        3.7 用药特点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VVC的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祖国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3 对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4.4 对扶正抗菌汤的方药分析
        4.5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6 结果分析与探讨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带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医药治疗外阴及阴道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湿邪为患
    1.2 肝经蕴热
    1.3 肝肾亏虚
    1.4 心肾不交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法
        2.1.1 补肾利湿法:
        2.1.2 健脾祛湿法:
        2.1.3 调肝化湿法:
    2.2 外治法
        2.2.1 外洗法:
        2.2.2栓剂:
        2.2.3 外用散剂、膏剂:
    2.3 内服联合外治法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2.5 针灸治疗
3 小结

(3)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选择及检索方案
    1.2 各数据库检索方案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5 资料提取
    1.6 文献的质量评价
    1.7 结局指标
    1.8 统计分析
        1.8.1 确定效应量
        1.8.2 异质性检验
        1.8.3 敏感性分析
        1.8.4 亚组分析
        1.8.5 森林图
        1.8.6 发表偏倚检验
2.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情况与纳入情况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2.2.1 样本量
        2.2.2 诊断标准
        2.2.3 干预方案
        2.2.4 疗效标准
        2.2.5 疗程、随访及不良反应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有效性评价/Meta分析结果
        2.4.1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
        2.4.2 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2.4.3 不同证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2.4.4 治疗3 个月后复发率
        2.4.5 中医证候积分
        2.4.6 VVC症状体征积分
        2.4.7 细胞因子水平
        2.4.8 不良反应
    2.5 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规律
3.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VVC的认识
        3.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3.1.2 症状及体征
        3.1.3 诊断方法
        3.1.4 不同类型VVC的治疗
    3.2 纳入研究的特点分析
    3.3 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3.4 总结Meta分析结果
    3.5 部分研究结局异质性来源的分析
    3.6 敏感性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验
    3.8 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规律分析
    3.9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3.9.1 优点
        3.9.2 不足
4.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研究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类型
        2.2 分组方法
        2.3 干预措施
        2.4 指标检测
        2.5 疗效评定
        2.6 记录不良反应并制定相关应对方案
        2.7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3.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VVC临床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 临床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
        3.10 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清洁度比较
        3.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比较
        3.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比较
        3.13 两组患者治疗前乳酸杆菌定量比较
        3.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定量比较
        3.1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定量转为中少量和大量比较
        3.16 两组患者真菌学转阴比较
        3.1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18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19 两组患者停药1 月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临床所用治疗药品解读剖析
        1.1 参菊洗剂
        1.2 克霉唑栓药物机理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临床疗效分析
        2.2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2.3 乳酸菌定量及阴道清洁度疗效分析
        2.4 VVC评分比较分析
        2.5 真菌学转阴情况分析
        2.6 两组患者停药1月复发情况比较
        2.7 参菊洗剂治疗VVC的疗效机理分析
        2.8 安全性分析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3.2 展望
        3.3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
    附录二 :评分表
    附录三 :妇科联检报告单
    附录四 :不良反应记录及安全评价表
综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病原体与发病机制
        1.3 传播途径及诱发因素
        1.4 VVC的西医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2.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医概述
        2.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病机
        2.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辨证论治
        2.4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5)益阴方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肝肾阴虚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VSH评分量表
附录 C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致谢
作者简介

(6)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参黄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提取工艺单因素分析实验结果
        1.2.2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1.2.3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1.2.4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单因素分析实验
        1.2.5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正交试验
        1.2.6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验证实验
    1.3 讨论
        1.3.1 提取工艺中单因素的选择
        1.3.2 正交试验的选择
    1.4 小结
第2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薄层色谱实验结果
        2.2.2 成品检查项目结果
        2.2.3 含量测定结果
        2.2.4 稳定性试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3.1 原料及辅料的质量标准(草案)
    3.2 药品质量标准(草案)
    参考文献
第4章 综述临床常见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4.1 临床阴道炎的分类、诊断标准
        4.1.1 临床常见阴道炎的类型
        4.1.2 西医诊断标准
        4.1.3 中医诊断标准
    4.2 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4.2.1 细菌性阴道炎
        4.2.2 老年性阴道炎
        4.2.3 念珠菌性阴道炎
        4.2.4 滴虫性阴道炎
    4.3 参黄洗剂的组方设计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8)参柏康洗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制备工艺研究
    1.1 仪器与试药
    1.2 工艺路线设计及预实验
    1.3 提取工艺研究
    1.4 纯化工艺研究
    1.5 成型工艺研究
    1.6 中试研究
    1.7 小结与讨论
2 质量标准研究
    2.1 质量标准研究
    2.2 原料药的质量标准
    2.3 质量标准草案
    2.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治疗细菌性等阴道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服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
    1.1 片剂
    1.2 胶囊剂
    1.3 口服液
    1.4 糖浆剂
    1.5 丸剂
    1.6 颗粒剂
2 外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
    2.1 栓剂
    2.2 凝胶剂
    2.3 洗剂
    2.4喷雾剂
    2.5 膜剂
    2.6 软膏剂
    2.7 透皮贴剂、巴布膏剂
    2.8 阴道用片剂
    2.9 阴道用胶囊剂
3 结语

(10)参菊洗剂联合甲硝唑治疗湿热下注型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与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药品来源
        2.4 疗效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不良反应记录
        2.7 统计学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3.2 临床疗效结果
        3.3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中医学对滴虫性阴道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2 参菊洗剂选用依据
        2.1 参菊洗剂方解分析
        2.2 现代药理研究
        2.3 参菊洗剂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2.4 参菊洗剂与洁尔阴洗液比较
    3 结果分析
        3.1 中医证候总疗效分析
        3.2 中医症状分析
        3.3 观察指标总积分分析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分析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数量评分分析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菌群密集度分析
        3.7 PH值结果分析
        3.8 停药一月后、停药两月后复发情况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分组编码表
    附录2 临床观察表
文献综述 滴虫性阴道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滴虫性阴道炎的研究概况
        1.1 滴虫性阴道炎的历史沿革
        1.2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
        1.3 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方法
        1.4 滴虫性阴道炎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滴虫性阴道炎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学对湿热下注型滴虫性阴道炎的认识
        2.2 近代以前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
        2.3 滴虫性阴道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3 滴虫性阴道炎与阴道微生态环境
        3.1 阴道微生态系统概述
        3.2 阴道微生态失衡与滴虫性阴道炎
        3.3 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四、中药洗剂治疗阴道炎35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D]. 吴妙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药治疗外阴及阴道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王浩,程玲,丁永芬,赖娟,庄威,徐先敏,朱旭华,史梅莹,魏萌,邓博雅. 湖北中医杂志, 2020(09)
  • [3]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D]. 黄坤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 马留璐.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益阴方治疗萎缩性阴道炎(肝肾阴虚型)的疗效观察[D]. 张慧.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葛桂枝.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 [8]参柏康洗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郭恬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J]. 陈雅慧,张芳,李盼盼,师伟,傅春升. 中成药, 2017(09)
  • [10]参菊洗剂联合甲硝唑治疗湿热下注型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D]. 刘一婷.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9)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