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化疗联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鸣[1](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彭月[2](2021)在《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是高人源化型的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与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CCRT)相比,联用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有更明显的优势,尼妥珠单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疗中使用早已在2009年中国版NCCN指南中明确推荐。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IC)能够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无失败生存率,甚至可提高总生存时间。2019年NCCN指南将TPF新辅助化疗方案后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一线治疗选择,2020年将TPF及GP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I级推荐。本研究旨在评价TPF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加或不加尼妥珠单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短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72例来自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头颈肿瘤科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且EGFR(+~+++)的III-IVa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均执行相同剂量的TPF新辅助化疗方案共2周期(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静脉滴入,d1、顺铂,25mg/m2,静脉滴入,d1-3、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入,d1-5,每3周执行一次)。所有患者完成2周期TPF新辅助化疗后2周采用根治性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处方计量为:PGTVnx:69.96-73.92Gy/2.12-2.24Gy/33f,PGTVnd:69.96Gy/2.12Gy/33f,PTV1:60.06Gy/1.82 Gy/33f,PTV2:50.4Gy/1.8Gy/28 f,对鼻咽癌危及器官的限量和计划评价以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group,RTOG)0225为标准,照射方法为1次/天,5次/周,共33次。两组患者在调强放疗的同期接受顺铂单药化疗(顺铂80mg/m2m2,静脉滴入,分3天执行,每3周重复,执行2周期),观察组在调强放疗期间加用尼妥珠单抗(200mg,静脉滴入,每周1次,共6次)靶向治疗。客观有效性以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调强放疗不良反应以RTOG评分标准评价,化疗不良反应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第4.02版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version 4.02,NCI CTCAE 4.02)评价。近期疗效使用卡方检验进行评估,1年生存指标曲线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差异性检验使用log-rank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特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KPS、性别、肿瘤分期(T期)、淋巴结分期(N期)、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EGFR强弱程度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近期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CR率分别为(80.6%vs66.7%,P=0.388),ORR率为(94.4%vs 91.7%,P=1.000),DCR率为(97.2%vs 97.2%,P=1.000)。3、生存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PFS率分别为(94.4%vs88.9%,P=0.406),1年OS率分别为(97.2%vs 97.2%,P=0.992),1年LRFS率分别为(100%vs 100%,P=1.000),1年DMFS率分别为(94.4%vs 91.7%,P=0.649)。4、亚组生存分析:T4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PFS率分别为(93.8%vs 85.7%,P=0.439),1年OS率分别为(100%vs95.2%,P=0.383),1年LRFS率分别为(100%vs 100%,P=1.000),1年DMFS率分别为(93.8%vs 90.5%,P=0.706)。N3患者,观察组患者的1年PFS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2.9%vs 71.4%,P=0.167),两组患者1年OS率分别为(92.9%vs 92.9%,P=0.979),1年LRFS率分别为(100%vs 100%,P=1.000),1年DMFS分别为(92.9%vs71.4%,P=0.167)。5、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出现发热、过敏、皮疹等尼妥珠单抗相关性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对1-2级血红蛋白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6.2%vs 69.5%),无重度贫血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和对照组1-2级白细胞减少分别为(72.2%vs69.4%),3级白细胞减少分别为(2.8%vs 0.0%),无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两组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5.6%vs 8.4%),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2.8%vs 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1-2级血小板减少分别为(5.6%vs 11.1%),3级血小板减少分别为(2.8%vs 0.0%),无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非血液学毒性:两组为轻度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vs 100%),无重度消化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两组肝毒性1-2级发生率分别为(27.8%vs 38.9%),无3-4级肝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两组1-2级放射性皮炎分别为(97.2%vs 100%),3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8%vs 0.0%),两组均无4级放射性皮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两组1-2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83.3%vs 86.1%),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16.7%vs 13.9%),两组均无4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1-2级发生率分别为(19.5%vs13.9%),无3-4级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753);鼻咽黏膜坏死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6%vs 11.1%,P=0.674)。结论:TPF新辅助化疗后同期放化疗加用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短期疗效可观,有提高CR率趋势,对于N3患者,有改善1年PFS和DMFS的趋势,未增加毒副反应,有待扩大数据研究,追踪长期生存结果。
邱文龙[3](2021)在《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题目: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TING在头颈部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和信号通路目的:TMEM173基因是一种先天免疫调节基因,由TMEM173编码的蛋白STING是先天免疫信号产生的重要辅助因子,作为胞质DNA的传感器,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虽然它对多种癌症的肿瘤治疗和预后都有影响,但对头颈部鳞癌(HNSC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旨在探讨TMEM173在HNS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与HPV P16/CDKN2A基因的互相作用关系,以及TMEM173对免疫和其他通路的调节作用。材料和方法:用于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TCGA数据集。利用GEPIA、Reactome Pathway Database、KM plotter Database、UCSC Xena browser 和 cBio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 Database等在线分析工具分析TMEM173基因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MEM173在HNSCC组织中的过表达并不显着,但它在HPV阳性HNSCC中表达高于HPV阴性HNSCC。TMEM173的表达可募集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此外,TMEM173参与多种功能调控,其表达受p16/CDKN2A基因、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TMEM173的高表达与HNSCC患者良好的总生存(OS)相关(HR=0.72,p=0.021)。结论:TMEM173促进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募集,TMEM173的高表达预测了 HNSCC患者良好的OS,有望成为预后预测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第二部分: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题目1:利用Nomogram风险分层评估术后放射治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目的:原发性腮腺鳞癌是腮腺恶性肿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腮腺鳞癌的大部分预后指标和治疗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小型回顾性研究获得。目前腮腺鳞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建议术后放疗(PORT),但术后辅助放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有待基于风险分层模型的进一步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利用SEER数据库,回顾性队列分析1975年至2016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腮腺鳞癌患者。患者分为手术+放疗组(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非放疗组)。基于5年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并采用校准曲线(calibrationplot)、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估模型的准确性。Cox回归模型评价PORT的临床价值。结果:共581例腮腺鳞癌纳入研究,其中放射治疗组403例(69.4%),非放射治疗组178例(30.6%)。在72个月的中位随访中,共310例(53.4%)死亡发生,其中非放疗组106例(59.6%)死亡,放疗组204例(50.6%)死亡。经校准曲线(calibration plot)、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测后,与其他分期系统相比,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在OS分层和临床决策方面更准确、更有用。根据Nomogram评分和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包括中低风险组和中高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三个风险层级。放疗能显着改善中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HR=0.638,95%CI=0.482-0.844,P=0.002),而对于低风险组(HR=1.168,95%CI=0.329-4.140,P=0.810)和高风险组(HR=0.891,95%CI=0.550-1.444,P=0.639)患者,术后放疗没有改善其总生存。结论:年龄、T分期和阳性淋巴结数量是5年OS的独立因素。腮腺鳞癌的Nomogram预后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对腮腺鳞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层,筛选受益于PORT的患者,提示该模型可作为PORT的临床决策参考,避免过度治疗。题目2:放疗和化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腮腺恶性肿瘤,放疗(RT)和化疗(CT)对腮腺鳞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利用SEER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1975年至2016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患者被分为5组:单纯手术组(Salone)、术后放疗组(PORT)、术后放化疗组(S+CRT)、根治性放疗组(RT)、根治性放化疗组(CRT)。根据Cox多因素分析获得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倾向评分匹配(PSM)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我们确定了 2324名符合条件的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1172名患者具有明确的分期。中位随访107个月,术后患者的生存期优于非手术患者。术后辅助放疗(PORT)显着提高了术后患者的OS(HR=0.778,95%CI=0.652-0.927,P=0.005)。在基于年龄、T分期、N分期的风险分层分析中,高危组中接受PORT的患者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的患者(41.1 vs.27.4,P=0.002),而化疗并不能改善生存。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的OS优于单纯放疗组的患者(HR=0.778,95%CI=0.652-0.927,P=0.005),年龄、T分期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经PSM调整后,根治性放化疗(CRT)的患者与单纯放疗(RT)的患者相比,其OS和CSS均有显着差异。结论:PORT可显着提高术后患者的OS。未手术的患者中,CRT组的OS优于RT组,根据风险分层选择治疗方案对患者是可行和有效的。第三部分:鼻咽癌预后分析题目:鼻咽癌的预后和风险模型的构建目的: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即使是临床分期相同的鼻咽癌患者,其总生存期(OS)也可能不同,单纯依靠TNM分期评估预后并不完善。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更为全面、准确的预后评估模型,对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的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收集了 2003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初诊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诊疗信息:初诊年龄、T分期、N分期、EB病毒DNA(EBV DNA)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吸烟史、酗酒史,并且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都接受了根治性放射治疗。主要研究重点是总生存率(OS),次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和远处无转移生存期(DMFS)。基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获得的OS的独立预后因素,我们构建了预后风险模型,并将患者分为四个风险级别。通过C指数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plot)评估风险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采用Kaplan-Meier 法表现各个风险组的 OS、PFS、LRPFS 和 DMFS,并用 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1872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374名(73.4%)是男性,中位年龄为47岁(范围4-82岁)。基于Cox多因素分析获得的六个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T分期、N分期、吸烟史、EBVDNA和LDH,我们构建了非转移性鼻咽癌的预后风险模型。预后风险模型在对预后(OS、PFS、LRPFS和DMFS)的预测方面显着优于第八版AJCC TNM分期系统。我们构建的风险模型的OS、PFS、LRPFS和DMFS的校正曲线与实际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优于第八版AJCC TNM分期系统。根据预后风险模型,患者被分为四个风险等级:风险组1(0-1个风险因素),风险组2(2个风险因素),风险组3(3个风险因素),风险组4(4-6个风险因素)。四个风险分层的OS(P<0.001)、PFS(P<0.001)、LRPFS(P<0.001)和 DMFS(P<0.001)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四个风险组的OS和PFS,组间差异明显。四个风险组的5年OS分别为92.5%,85.5%,80.1%,59.1%,(P<0.001),5 年 PFS 分别为 86.7%,79.9%,69.4%,52.1%(P<0.001)。结论:四个风险组的患者在生存预后和疾病控制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差异。通过该模型,肿瘤学家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提出更加合理化的临床决策。
高敏洁[4](2020)在《老年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与青壮年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对比分析,探讨老年鼻咽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预后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的诊治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7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接受IMRT根治性放疗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97例鼻咽癌患者,将≥60岁患者归为老年组,共34例,<60岁患者归为青壮年组,共63例。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性别、首发症状、病程、TNM临床分期、合并疾病、放疗剂量、联合化疗与否、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放化疗中断和减量情况。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上的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al survival,CSS)及无治疗失败生存率(failure free survival,FFS),Log-rank方法检验差异并且作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老年与青壮年鼻咽癌患者在病理、性别、TNM分期、病程、首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老年患者确诊鼻咽癌时合并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壮年患者(52.9%vs 27.0%,P=0.011),最常见疾病的为高血压(44.3%)、糖尿病(17.6%)及脑卒中(8.8%),两组患者在合并疾病的严重程度上比较没有差异(ACE-27=2~3,22.2%vs 23.5%,P=1.00)。(2)治疗模式及耐受性:老年与青壮年鼻咽癌患者的累计放疗剂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老年患者中接受化疗的患者比例低于青壮年,分别为85.3%和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另外,老年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更高比例的放疗中断(41.2%vs 22.2%,P=0.049)及化疗减量(41.4%vs 16.1%,P=0.009)。(3)生存率的比较:老年组3年OS、CSS和FFS分别为63.9%、71.6%和64.3%,均显着低于青壮年组的96.6%、96.6%和84.5%(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OS、CSS和FFS三者的独立预后因素。(4)老年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通过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老年鼻咽癌患者OS、CSS和FFS三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ACE-27分级是OS的预后因素。另外,联合化疗对OS、CSS具有积极的预后意义。结论(1)老年鼻咽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与青壮年患者相同,确诊时合并疾病比青壮年患者多。(2)老年鼻咽癌患者与青壮年一样能够耐受根治性放疗,治疗上主要的障碍是联合化疗的使用。(3)诊断时的年龄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诊断年龄越大,预后越差。(4)老年鼻咽癌患者主要的影响预后的因素是合并疾病的ACE-27分级和TNM分期。
李雪雅[5](2019)在《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T3-4/N+)鼻咽癌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4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由于发病部位隐蔽,70%以上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早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单纯放疗,中晚期患者采用放化疗联合,但仍有约2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008年,美国NCCN指南推荐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2012年国内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发现辅助化疗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带来明显的呕吐、黏膜炎等毒副反应。随后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将患者的5年远处转移率降低7%,5年总生存率提高6%。2018版NCCN指南已将诱导化疗方案从持续8年的3级证据上升至2A级证据推荐用于局部中晚期患者(T3-4/N+)的治疗。目的:观察103例T3-4或N+初诊无远处转移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探讨影响中晚期鼻咽癌的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初治无远处转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103例,其中,男性70例(78%),女性30例(32%);平均年龄45岁(15-66岁);T 1、T 2、T3和T 4期患者分别为17例(16.5%)、22例(21.4%)、27例(26.2%)、37例(35.9%),N 0、N 1、N 2和N 3期患者分别为6例(5.8%)、28例(27.2%)、50例(48.5%)和19例(18.4%);II期12例(11.7%),Ⅲ期43例(41.7%),Ⅳ期48例(46.6%);鼻咽原发灶平均体积43.58cm3,治疗前有83例(87.4%)患者EB-VCA-IgA阳性,其中EB-VCA-IgA测定值(S/C.O)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17例(39.5%),下降26例(60.5%),37例治疗后未复查;治疗前全组血红蛋白平均值136g/L(79-158g/L),治疗后血红蛋白下降93例(90.3%),平均下降25g/L(1-67g/L);平均放疗时间46.3天,中位放疗时间45天(42-66天)。所有患者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序贯调强放射治疗同步铂类单药化疗,诱导化疗方案以TP方案(紫杉醇+顺铂)为主,占79.6%(82/103),同步化疗为奈达铂或顺铂单药。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期间记录急性不良反应,诱导化疗后、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评估肿瘤缓解情况,治疗后随访生存情况及远期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Kaplan-Meier方法分析总生存率(OS)、无失败生存率(FFS)、局部及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Lon-rank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近期疗效:诱导化疗后鼻咽部原发灶总有效率(RR)为79.6%,颈部转移淋巴结RR77.3%,治疗结束后鼻咽部原发灶RR为98.1%,颈部转移淋巴结为100%。2)全组生存情况: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随访率90.6%。全组3年OS、FFS、LRRFS、DMFS分别为80.2%、75.1%、93.0%、84.5%,全组5年OS、FFS、LRRFS、DMFS分别为69.8%、69.6%、88.8%、84.5%。3)各临床分期生存情况:II期、III期、IV期的5年OS分别为83.3%、74.7%、68.5%,FFS分别为91.7%、65.4%、61.7%,LRRFS分别为100%、94.4%、79.0%,DMFS分别为90.0%、83.7%、82.9%。4)治疗失败情况:发生治疗失败21例(20.3%),局部区域治疗失败8例(7.8%),其中鼻咽原发灶复发3例(14.3%),区域淋巴结复发5例(23.8%);远处转移治疗失败13例(61.9%),以骨转移最多见。5)单因素分析:年龄≥50岁是3年及5年FFS(P=0.021,P=0.011)的不良预后影响因素;T3-4是3年OS(P=0.015)、3年及5年FFS(P=0.006,P=0.002)及3年、5年LRRFS(P=0.024,P=0.039)的不良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是3年OS(P=0.050)、3年FFS(P=0.048)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期越高,预后越差;GTV体积≥40cm3是5年OS(P=0.024)、3年及5年FFS(P=0.028,P=0.011)、DMFS(P=0.007)的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前EB-VCA-IgA阴性是5年LRRFS(P=0.045)的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有降低3年LRRFS的趋势;诱导化疗周期数增多,有提高DMFS的趋势(P=0.078)。6)多因素分析:年龄是5年FFS(P=0.027)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T分期是5年FFS(P=0.006)、3年LRRFS(P=0.024)、5年LRRFS(P=0.04)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GTV体积是5年DMFS(P=0.01)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7)毒副反应: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能为患者所耐受。远期不良反应为口干、听力下降、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均为1-2级,均未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结论:1)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取得较好的临床结果,II期、III期、IV期的5年OS分别为83.3%、74.7%、68.5%,FFS分别为91.7%、65.4%、61.7%,LRRFS分别为100%、94.4%、79.0%,DMFS分别为90.0%、83.7%、82.9%;急性毒副反应可以接受,未发现严重的远期并发症。2)中晚期鼻咽癌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年龄≥50岁、T3-4、临床分期为晚期、鼻咽原发灶GTV体积≥40 cm3。3)增加诱导化疗周期数有望降低中晚期鼻咽癌的DMFS。4)EB-VCA-IgA阳性者的LRRFS更高,治疗后EB-VCA-IgA检测值下降者似乎有较好的生存获益,提示治疗前后EB-VCA-IgA检测值变化可能可以用于预测鼻咽癌的预后。
周敬淳[6](2019)在《DCE-MRI,DWI及血清氨基酸在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调强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采用定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方法,测定鼻咽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加调强放疗前后各定量参数值(Ktrans、Kep、Ve)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以期探讨DCE-MRI及DWI在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调强放疗疗效评价以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30例经病理科诊断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加调强放疗,在新辅助化疗加调强放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与DCE-MRI各参数(Ktrans、Kep、Ve)及DWI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相关性;比较诱导化疗加放疗前后DCE-MRI各参数(Ktrans、Kep、Ve)及DWI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并比较不同疗效以及不同预后患者治疗结束时各参数的差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氨基酸浓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1)放化疗前,鼻咽癌肿瘤区DCE-MRI各参数(Ktrans、Kep、Ve)及DWI表观扩散系数(ADC)高于健侧翼外肌。除II期与Ⅲ期的Kep,Ⅲ期与Ⅳ期间的AD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间Ktrans、Kep、Ve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临床分期、T分期与Ktrans呈正相关,与ADC呈负相关。Ⅲ期与Ⅳ期间的AD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放化疗后的Ktrans、Kep、Ve值均低于放化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的ADC值高于放化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完全有效者有6例,部分有效者有17例,稳定者有7例,未出现恶化者,有效率为76.67%。根据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DCE-MRI各定量参数及ADC值的改变计算其变化百分率(Percentage change):(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X 100%,不同疗效患者的DCE-MRI各定量参数及ADC值变化百分率(K(PC)trans、Kep(PC)、Ve(PC)、ADC(PC))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4)在随访过程中,放化疗后复发者有3例,复发肿块的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复发肿块的DWI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值为(0.91±0.06)×10-3mm2/s;无复发者的大多数DWI呈等、稍高信号,少数呈稍低信号,ADC值为(1.29±0.21)×10-3mm2/s,复发者与无复发者的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采用液相色谱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20种氨基酸代谢产物。治疗后鼻咽癌患者血液中天冬氨酸、苏氨酸、瓜氨酸、鸟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比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牛磺酸、丝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明显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丙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放化疗前,牛磺酸、苏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瓜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与鼻咽癌肿瘤区DCE-MRI参数Ktrans呈正相关(P值均<0.05)。牛磺酸、谷氨酸、缬氨酸和半胱氨酸与DCE-MRI参数Kep呈正相关(P值均<0.05)。谷氨酰胺、缬氨酸与DCE-MRI参数Ve呈正相关(P值均<0.05)。谷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与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呈正相关(P值均<0.05)。脯氨酸与Ktrans和Kep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放化疗后,缬氨酸与Ktrans呈正相关(P=0.032)。瓜氨酸与Ktrans呈负相关(P=0.006)。丝氨酸和甘氨酸与Kep呈正相关(P值均<0.05)。甘氨酸、亮氨酸与Ve呈正相关(P值均<0.05)。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与ADC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1)通过定量DCE-MRI及DWI测量Ktrans、Kep、Ve及ADC值,能够反映出正常组织结构与鼻咽癌病灶间的差异,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及周围组织。Ktrans和ADC可以区分鼻咽癌的早期与晚期,能够很好地对鼻咽癌临床分期进行诊断。(2)通过放化疗治疗后Ktrans、Kep、Ve值均明显降低,ADC值明显升高,有效率达76.67%,说明放化疗对鼻咽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另外,放化疗的疗效越好,则定量DCE-MRI各参数及ADC值的变化百分率越高,因此可以通过各参数的变化百分率来评价放化疗的临床疗效。(3)定量DCE-MRI可基本反映鼻咽癌放化疗后的局部变化情况,对鼻咽癌的复发具有重要诊断价值。DWI能够从分子水平提供病变的特征信息,结合DWI与ADC值能够为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4)定量DCE-MRI及DWI可以从不同的病理生理学角度,对鼻咽癌的放化疗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为临床鼻咽癌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5)血清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鼻咽癌患者的放化疗效果和血清代谢图谱变化的关系,检测氨基酸对于了解鼻咽癌患者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王教成,张相国,张群功,丘全胜[7](2018)在《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粤北人民医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集中在ⅠⅡ度,观察组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减少的概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过程中,予患者行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疗效,但同时亦增加贫血、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学毒副作用的概率。
覃莉[8](2017)在《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高发于中国华南地区,其每年的发病率为30/10万。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目前,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为同步放化疗,特别是随着调强放射技术(IMRT)的推广和应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得到显着提高。但是,现阶段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患者的TNM分期,基于解剖部位和颅内神经是否受到侵犯的TNM分期系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不足之处。多个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鼻咽癌的原发肿瘤体积可能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肿瘤复发率的预后因素之一,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添加进TNM分期系统,可能会进一步完善TNM分期系统。但是尚缺乏前瞻性研究结果来支持这一理论。另一方面,鼻咽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约有13.8%的鼻咽癌患者是老年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而对于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通常是遵循常见年龄的患者人群的治疗原则,因此这些治疗原则未必适用于老年患者。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相比,在常见年龄的患者中,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更能显着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肿瘤复发时间,该治疗方案在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很少有报道。本研究的目的为:1、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与预后的相关性;2、回顾性分析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1、对收集的来源于广西6个不同诊疗中心的249患者的肿瘤体积进行测量,然后采用ROC曲线对249例患者的生存时间、肿瘤局部区域复发时间和肿瘤远处转移时间的肿瘤体积的最佳临界值进行研究,同时分析T分期、N分期、肿瘤体积、性别和年龄等多个不同因素与患者生存率、肿瘤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肿瘤远处转移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及肿瘤体积与TNM分期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2、将收集的190例接受了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或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进行倾向得分匹配。然后比较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组间总的和单项3级和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有差异以及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患者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总的生存时间、特异性肿瘤生存时间、肿瘤复发时间以及肿瘤远处转移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1、ROC曲线结果显示33 mL是肿瘤体积的最佳临界值。肿瘤体积小于33 mL患者的5年生存率(86.1%比70.5%,P值等于0.006)、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88.5%比72%,P值等于0.002)、5年肿瘤无远处转移率(85.1%比70.5%,P值等于0.009)以及肿瘤的完全缓解率(79.9%比63.8%,P值等于0.007)上与肿瘤体积大于等于33 mL患者相比,存在显着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和N分期与局部区域晚期鼻咽患者的生存时间(风险值分别是1.012和2.516,P值分别是0.002和小于0.012)、肿瘤复发时间(风险值分别是1.014和4.221,P值分别是0.001和小于0.001)和肿瘤远处转移时间(风险值分别是1.009和3.398,P值分别是0.011和小于0.003)存在显着关联,T分期、年龄和性别因素与上述时间周期不存在关联。在多因素分析中,两个因素仍然与患者的生存时间(风险值分别是1.011和3.856,P值分别是0.001和小于0.005)、肿瘤复发时间(风险值分别是1.011和2.322,P值分别是0.004和小于0.02)和肿瘤远处转移时间存在显着关联(风险值分别是1.008和3.222,P值分别是0.026和小于0.004)。2、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患者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相比,在5年总生存率(73.3%比62.8%,P值等于0.281)、5年特异性肿瘤生存率(77.9%比68.6%,P值等于0.179)、5年治疗失败率(71.1%比65.3%,P值等于0.415)、5年局部区域肿瘤无复发率(81.4%比76.7%,P值等于0.55)和5年肿瘤无远处转移率(79.9%比74.4%,P值等于0.524)上无显着改善。3级和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累计发生率在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患者中是31.1%,而其在同步放化疗组患者中是18.7%,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值等于5.59×10-6)。特别是贫血发生率(9.3%比1.2%)、淋巴细胞减少症发生率(31.4%比14%)和口腔炎发生率(54.7%比37.2%)在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同步放化疗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034、0.011和0.032)。结论:1、肿瘤体积和N分期与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肿瘤远处转移率之间存在关联。2、33 mL是肿瘤体积是划分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3、肿瘤体积联合TNM分期能提高预后系统的精确性。4、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不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和肿瘤远处转移率。5、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将增加老年患者3级和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琦琪,史尚雨宸,信亚晨,王侠[9](2022)在《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65岁)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65岁)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7年02月我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初次经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的45例患者作为IMRT组。用成组匹配的方法(匹配条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T分期、N分期、合并症)选取同期经IMRT/化疗(chemotherapy, CT)治疗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5例,作为IMRT/CT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IMRT/CT组和IMRT组鼻咽部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2.2%,淋巴结区完全缓解率为76.5%和73.0%。IMRT/CT组和IMRT组1年、3年OS分别为91.1%和88.9%、71.1%和68.9%,1年、3年PFS分别为82.2%和77.8%、64.4%和57.8%。IMRT/CT组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呕吐、黏膜炎人数明显高于IMR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IMRT并不能明显改善老年(≥65岁)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且增加了治疗相关的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单独的IMRT可能是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一种低毒性的有效治疗方法。
陆小玲,林华明,麦大海,黎昌国,黄毅超,李文,江璧锋[10](2022)在《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对血清EGFL7水平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水平、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2020年初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进行同步放化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血清EGFL7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不良反应。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放化疗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鼻咽部原发灶、颈部淋巴结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4.99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GFL7及SOD水平均降低,NO、MDA均升高,且实验组血清EGFL7、N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2、3.945、5.364、2.422,P<0.05);两组口腔黏膜炎、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7、5.315,P<0.05),两组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血清EGFL7和氧化应激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可耐受。
二、放化疗联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化疗联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法 |
1.2.1 调强放疗 |
1.2.2 化疗 |
1.2.3 靶向治疗 |
1.3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近期疗效 |
2.3 生存分析 |
2.4 亚组分析 |
2.5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尼妥珠单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部分 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题目: 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TING在头颈部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和信号通路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 题目1: 利用Nomogram风险分层评估术后放射治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附表 |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 题目2: 放疗和化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鼻咽癌预后分析 题目: 鼻咽癌的预后和风险模型的构建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腮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和预后分析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IMRT技术下鼻咽癌预后和失败模式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老年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老年鼻咽癌的临床特点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老年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及耐受性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老年鼻咽癌预后及影响因素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老年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致谢 |
(5)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T3-4/N+)鼻咽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DCE-MRI,DWI及血清氨基酸在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调强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鼻咽癌放化疗及影像学疗效评价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7)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液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鼻咽癌的肿瘤体积预测生存期的研究 |
1.1 前言 |
1.2 研究对象及其治疗方案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结果 |
1.6 讨论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回顾性研究 |
2.1 前言 |
2.2 研究对象及其治疗方案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结果 |
2.6 讨论 |
2.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鼻咽癌综合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9)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65岁)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放疗方法及靶区勾画 |
1.2.2 外照射剂量、计划实施及危及器官限量 |
1.2.3 化学治疗 |
1.3 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
3 讨论 |
(10)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对血清EGFL7水平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放化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
2.2 两组血清EGFL7水平比较 |
2.3 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2.5 两组远期预后比较 |
3 讨论 |
四、放化疗联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D]. 彭月. 吉首大学, 2021
- [3]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D]. 邱文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老年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高敏洁.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5]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T3-4/N+)鼻咽癌的临床观察[D]. 李雪雅.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DCE-MRI,DWI及血清氨基酸在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调强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周敬淳. 暨南大学, 2019(03)
- [7]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J]. 王教成,张相国,张群功,丘全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3)
- [8]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D]. 覃莉.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9]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65岁)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 王琦琪,史尚雨宸,信亚晨,王侠. 现代肿瘤医学, 2022(07)
- [10]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对血清EGFL7水平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 陆小玲,林华明,麦大海,黎昌国,黄毅超,李文,江璧锋. 热带医学杂志, 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