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论文阅读系列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苏宝盈[1](2021)在《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自媒体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读写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自媒体时代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自媒体时代下的资源和平台方便了教师构建和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自媒体中传播的大众文化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以及不良的写作习惯,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读写能力。面对自媒体时代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以及学生阅读和写作习惯、方式的变化,本研究以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重新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目标进行定位,并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容选择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研究。对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利用自媒体时代下的资源和平台来构建和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本研究认为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将阅读和写作做为整体,合理利用自媒体时代下的平台和资源去创设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来进行言语技能教学,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为读写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读写教学环境的情境性;读写教学过程的平等对话性。结合自媒体时代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此教学模式的特点,本研究将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为激发读写兴趣;立足于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为实现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教材和自媒体两方面来选择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容。一方面是从教材中发掘可以与自媒体有交集的读写结合教学内容。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认为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与自媒体有交集的内容有阅读鉴赏板块中的部分研讨与练习、部分文体和表达交流板块中的部分写作练习。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自媒体,扩充读写结合教学资源。教师首先要合理选择适合用来进行读写教学的自媒体平台。从技术操作层面和需求满足角度来说,本研究认为适合用来进行读写教学的自媒体有QQ、微信和微博。教师还要有效聚焦自媒体资源,例如,新闻热点资源和文化类综艺节目资源等,使这些自媒体资源成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本研究认为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分为四步:导入读写话题、阅读、写作和评价。这些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目标变化来适当增删和调整相关的步骤。最后,教师在构建和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避免在网络和信息技术世界里迷航;要避免在教学资源建设和认识上的偏差;要解决学生在众多网络信息资源里迷失的问题;要注意处理好此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的关系。
任双双[2](2021)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议论文写作是衡量高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议论文写作“难教”“难学”成为很多师生的共同心声,所以改变议论文写作现状,探索议论文写作的理论和实践就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围绕议论文“怎么写”“写什么”的主题,结合笔者所带班级多年的实践,具体展示学生写作现状,分析现状产生原因,有方法有策略地解决问题,分享成果。论文共计6章,按照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依次展开。绪论部分,包含选题的意义,学生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写作的要求及启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从逻辑学知识理论,西方写作理论和实践,语文学科写作,议论文写作程序四个方面展开,全面把握议论文写作现状。第1章界定相关概念,确定“议论文”及其三要素的内涵。第2章结合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实际情况论述积累素材的必要性,展示笔者引领学生积累运用素材训练的内容和过程。第3章具体表述高中生在运用论证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描述笔者具体做法,展示实际教学成果。第4章通过逆向思维、魔方六边法、段落名篇解读活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选取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文章立意。第5章教会高中生议论文的三种基本论证结构,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思路,有效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第6章从论证方式、高考命题形式角度展示学生议论文作品。
周超艳[3](2020)在《红河州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问题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一个将阅读内容反刍和思维加工深度拓展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备受重视。高中语文“以读促写”问题对策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云南作为边疆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高中语文教学和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论文以红河州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问题对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针对目前红河州金平县这种边疆落后地区的高中学生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方面探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以读促写、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力求探寻一条能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的路径,确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何文萍[4](2020)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作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议论文作为高中生主要训练的写作文体,因特殊的文体特点——说理性强,成为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然而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许多由思维能力薄弱而引起的写作问题,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笔者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探究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具体的研究内容由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相关概述。首先从“议论文”“主要环节”“思维训练”的概念界定出发,寻找议论文与学生思维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结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语文思维培育学以及写作思维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探寻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之间的关系,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笔者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选材剪材、谋篇布局等准备环节中有着大量的思维活动。第二部分,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来了解掌握当前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具体情况,发现现状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为本研究打好坚实的现实基础。笔者发现,一部分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但还是存在思维训练观念化、孤立化、无序化和模式化的问题,由此导致训练的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第三部分,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基本策略的探究。首先,针对当前思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思维训练目标明晰化、内容“微型化”以及方法过程化的训练策略要领。然后,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选材剪材、谋篇布局这三个准备环节中分别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基本策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教师的教学任务艰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成为教师们的期待。本研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从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准备环节——审题立意、选材剪材和谋篇布局入手,探究进行思维训练的基本策略。依托于学生写议论文的具体过程,不仅能够将思维知识与议论文写作知识密切联系,让先前无序、随意的思维训练依附于有计划的议论文教学而变得有序,还能使思维训练变得简明具体、容易操作。此外,本研究既重视学生思维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学生对思维方法的掌握,强调以策略学习带动能力的迁移。
程诗怡[5](2020)在《初中语文交际语境写作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运用文字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发展思维的过程,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写作教学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受传统写作教学理念的影响,过分强调线性写作,忽视情境写作。从而造成学生惧怕写作、不愿写作。于是,以交际为主要目的,针对某一话题与读者进行交流的交际语境写作,开始出现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但是大部分学者进行的是交际理论探讨下的案例研究,没有以此理论为导向开展科学、规范的实验研究。为此,笔者开展了初中语文交际语境写作实验研究,尝试建构实验模型,以期改良目前不景气的写作现状。功能语言学、建构主义理论及情境认知主义理论等多种理论,为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理论基础使交际语境写作逐渐发展成为继“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后的一种新型写作理论,也使笔者在构建写作模型时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基于研究现状、理论基础以及初中生的思维特点,笔者从写作教学实际出发,引入交际语境写作要素,提出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中,建构一种基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理论的实践模型,即“四环节五要素”的写作模型。本写作模型旨在让学生通过使用话题、目的、读者等交际要素分析写作题目,达到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写作兴趣的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选取一个学生相对熟悉并贴近其生活实际的交际语境,将写作话题融入其中,并明确此次写作任务;其次,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角色定位与读者类型,指导学生选取出恰当的文体;再次,引导学生在与交际诸要素的对话中构思写作内容并拟写作品;最后,反复修改、完善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按照上述写作模型,笔者在原本写作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果发现,两个班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实验班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写作成绩;实验班的写作兴趣、写作思路都明显优于实验之前。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验研究,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与积极性,降低了写作难度,拓宽了学生写作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了学生通过写作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白雪娇[6](2020)在《“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位一体”课型是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的重要创新点,这种课型设计加大了对阅读教学课型的区分度,将阅读教学课型明确地分为“教读课”、“自读课”和“课外阅读课”三种。这一创新对于改善当前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课型不清、教法不明”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整合导向”作为一种基于整合性教学内涵的教学思想,对于提升“三位一体”课型内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环节要素的整合性,开展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议论文具有语言准确、逻辑严密的文体特点,对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议论文教学实践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编写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随着统编语文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关于如何正确解读和践行其编写理念,更好地利用教材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当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整合思维,对“三位一体”课型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践行教材编写理念,发挥“三位一体”课型设计的优点。本文基于“整合导向”研究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希望能够改善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课型不清、教法不明”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和观点:第一、实施“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具有必要性。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议论文的选文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在编排上凸显出明显的注重综合实践性和“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性的特点。“三位一体”课型具有阅读教学精准化、阅读范围全面化、文本类型多样化、阅读能力提升化和语文知识体系化的特点,力图践行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解决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型不清、教法不明”问题,强调由单篇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更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开展“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顺应了统编语文教材的改变,符合教材编写理念,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质量。第二、由于学校和教师的多方面原因,导致当前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存在问题。在教学理念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议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议论文教学重点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大多数教师对“三位一体”课型的特点认识模糊,远远达不到有效地教利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整合性,教学资源选择随意,语文要素的教学缺乏梯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课型不清、教法不明”和“分数至上,评价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困难。第三、各个学校可根据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等客观因素的差异,采取“分课型教学”和“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两种模式,进行“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分课型教学,即“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教学策略、自读课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策略,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合教学策略。教读课的教学要践行“给方法”的理念,发挥导语和习题的作用,引入比较阅读文本,开展语文要素层递训练,注重阅读方法的习得。自读课的教学要落实“练方法”的理念,凸显提示和旁批的作用,训练学生批注能力,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聚焦阅读方法的应用。课外阅读教学要落实“验证方法”理念,利用阅读计划表格,开展主题阅读活动,阅读与积累相结合,课内外联动教学,切实提高阅读质量。“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应着眼于议论文的特点,以文体、论点、论证方法、主题和作者为中心,展开教学。第四、通过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的分析,当前的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资源和语文要素、教学方法上体现出一定的整合性,但是要注意教学目标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上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的明确。“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整合教学主题、整合语文要素、整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以打通课型之间的界限,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质量。本文在剖析“三位一体”课型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整合”思维,构建“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丰富当下对于“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的研究,为初中语文教师进行高效议论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彭博[7](2020)在《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语文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数占比最高,其时效性和命题走向直接影响着高中的作文教学。因此,本文尝试以2010—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试题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剖析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并把握其十年间的变化导向,在总结经验与依据中探讨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发,借此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论文除绪论外,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了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尚存的问题。解读了教师主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论的偏颇,并指出作文讲解和批改环节的粗略。同时,学生主体在接受作文教学时也存在作文言之无物,作文立意与思维呈现两难的窘境,考场作文仍发现套作、宿构的风险。此系列的问题为后续所得出的作文教学启发做铺垫。第二部分将视角直接对准近十年的高考作文选题的导向分析。具体从命题方式、话题内容、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近十年间选题的动态变化及成因说明。此外,把握高中作文随之牵引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两部分,究其利弊,意在寻求内核,把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以此改善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不足。第三部分着力阐释高考作文试题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启发。每一点都照应第一部分所发现的问题,借典型的“黑天鹅”命题突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倡导教师撰写“下水作文”和采取多元对话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进行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力求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增添作文内容和情感的真实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使用范围最广的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结合作文教学的现状,重点在于把握作文导向,总结归纳出改善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给高中语文工作和作文教学的带来新启示。
马彦[8](2020)在《1930年代开明书店国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写作”是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着写作教学质量,其科学编排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1930年代,各大书店争相编写国文教材。此时,开明书店有一大批有情怀、有智慧的编辑兼国文教员,为中学国文教材的编写努力。开明国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创新性,为后世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提供了借鉴。研究1930年代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的写作系统对语文教材史的梳理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当今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编写有重大的启示。本文分八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阐明研究意义;接着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理清研究现状,找到国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的突破口;然后介绍研究方法;最后对本文的核心概念作出界定。第二章从1930年代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主要影响编写开明国文教材的背景,从这些主要背景中探寻出对开明国文教材的编写的具体影响。第三章首先以1930年代民国时期主要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得到写作系统编写的三个维度,即文体分类、文法知识、作文练习;然后论述19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四套开明国文教材对写作系统的具体开发。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从文体分类、文法知识、作文练习三个方面,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语文教材文体分类、文法知识的演变;接着分析1930年代开明国文教材关于文体分类、文法知识的发展与丰富,作文练习的样态;最后分别论述文体、文法知识、作文练习对写作的作用,以及教材中文体、文法知识、作文练习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第七章根据开明国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观照后世,论述开明书店国文教材构建的写作系统的历史贡献。第八章根据历史结合当下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编写的现状,分析开明书店国文教材写作系统对当下的启示。
王英华[9](2020)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就被赋予极高的分值与比重,占语文总分的40%,占据着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质量和高考作文分数事关考生命运,高考作文命题也一直备受社会热议和教育界关注。本文将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梳理基础上,进行“考”“教”“写”一体化、系统化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高考作文的发展历程,把握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高考作文命题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视角,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以高考作文命题演变历程为切入点,在回顾分析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基础上,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作文命题划分为:高考恢复期(1977年-1979年)、高考变革期(1980年-1989年)、高考调整期(1990年-1998年)、课改实验期(1999年-2005年)、课改调整期(2006年—2014年)、课改深化期(2015年—2019年)六个阶段,并系统梳理总结各阶段高考作文命题突出特点。本文紧扣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命题形式、文体要求对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进行纵向、系统分析,并站在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理论前沿,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推断预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有效作文教学策略大胆探索,尝试构建“考”“教”互促、良性互动的体系。
麦鸣栩[10](2019)在《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文中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语文教育改革的推进,整本书阅读逐步成为语文教育的共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把“整本书阅读”列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随着整本书阅读走进课堂、走向课程化,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扩大阅读量、提升思维品质、丰富文化积累、提高审美鉴赏的重要阅读资源。这不仅是语文教学深化、推进的表现,更是一项有力的挑战。整本书阅读正在实现课程化,并逐步走进课堂、迈向教学,但总体上看,其推进还是比较缓慢。为更好地推进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文章对当前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把握其实践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优化策略。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文章发现教师在教学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重“量”轻“质”、重“形”轻“效”以及阅读教学形式化、粗放化等问题,而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不足,出现“伪阅读”、“浅阅读”、“被动阅读”的状况,使得整本书阅读无论是在教的方面还是学的方面都收效甚微。此外,出现教师教学整本书阅读有心无力、学生阅读整本书浅尝辄止的情况,意味着我们距离借助整本书阅读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目标越来越远了。纵观语文教学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留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阅读、写作教学课堂总是相互隔绝、互不往来,“读”与“写”的割裂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深究其原因,实是我们一直以来“重阅读”、“轻写作”的教学惯性使然。尽管我们会提及“读写结合”,但大多教师只熟知“以读促写”、只窥见“读”对“写”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写作对阅读同样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此可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以写促读”并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也即“写”对“读”所具有的促进意义还有待具体挖掘、探究。基于以上对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和“以写促读”的现状与意义的认识、针对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文章基于“以写促读”视角,提出构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此外,文章还从理论依据、模式自身优势以及现实需要三个方面分别展开阐述基于“以写促读”视角构建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文章具体论述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教师有效运用该模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方法、思路。语文教育研究依旧在不断的改革和推进之中,就目前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尚且十分严峻。再者,阅读教学不是单一的“读”的活动,阅读教学本身也承担着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任务。如何实现“读写结合”以及更好地围绕“读”实现“以写促读”等等,都需要加以重视并细致探讨,方可更好地作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二、议论文阅读系列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议论文阅读系列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一)自媒体时代 |
(二)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
二、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
(一)激发读写兴趣 |
(二)立足于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
(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五)提高媒介素养 |
三、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容选择 |
(一)从教材中发掘可以与自媒体有交集的读写结合教学内容 |
1.阅读鉴赏板块中部分研讨与练习 |
2.阅读鉴赏板块中部分文体 |
3.表达交流板块中部分写作练习 |
(二)充分利用自媒体,扩充读写结合教学资源 |
1.合理选择自媒体平台 |
2.有效聚焦自媒体资源 |
四、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
(一)导入读写话题 |
(二)阅读 |
(三)写作 |
(四)评价 |
结语:对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
(一)要注意避免在网络和技术世界里迷失的情况 |
(二)要注意资源建设和认识上的偏差 |
(三)要解决众多网络信息资源下学生的迷失问题 |
(四)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2)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学生现状及成因 |
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的要求 |
四.文献综述 |
(一)注重逻辑学知识的运用 |
(二)关注西方写作理论和实践 |
(三)从语文学科层面指导议论文写作 |
(四)关注议论文写作程序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议论文的内涵 |
(一)论点 |
(二)论据 |
(三)论证 |
二、写作的内涵 |
第二章 素材——多积累巧运用 |
一、学生现状及成因 |
二、如何积累素材 |
(一)设计主题 |
(二)素材的搜集方法 |
(三)展示平台 |
三、如何运用素材 |
(一)选用素材 |
(二)概括事例 |
(三)分析事例 |
四、小结 |
第三章 论证方法——多样灵活运用 |
一、学生现状及成因 |
二、论证方法的学习运用 |
(一)事实论证 |
(二)道理论证 |
(三)对比论证 |
(四)比喻论证 |
(五)类比论证 |
(六)因果论证 |
三、小结 |
第四章 立意——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
一、学生现状及成因 |
二、拓展思维准确立意 |
(一)逆向思维训练 |
(二)魔方六边法训练 |
(三)多角度解读训练 |
三、小结 |
第五章 谋篇布局——言之有序 |
一、学生现状及成因 |
二、基本论证结构 |
(一)并列式结构 |
(二)对照式(对比式)结构 |
(三)层进式结构 |
三、小结 |
第六章 作品展示——教学初见成效 |
一、按论证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
(一)立论文作品展示及作品思路分析 |
(二)驳论文展示 |
(三)小结 |
二、按高考命题形式展示学生作品 |
(一)命题作文 |
(二)话题作文 |
(三)材料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红河州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问题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需要 |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
(三)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的能力需要 |
(四)金平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以读促写”的现实需要 |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法 |
(三)观察法 |
(四)案例研究法 |
三、文献综述 |
(一)理论研究 |
(二)实践研究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以读促写 |
二、问题、对策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迁移理论 |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 |
第二章 红河州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现状与问题及原因探析 |
第一节 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读写倦怠,缺乏兴趣 |
二、教师教学中读写脱节 |
三、缺少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 |
第三节 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困难的原因探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校方面 |
第三章 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问题对策 |
第一节 在阅读中培养写作兴趣 |
一、巧抓学生兴趣点 |
二、课堂留白,寻找情感共鸣 |
三、关注民族文化,就地取材 |
第二节 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
一、充分挖掘教材文本,培养学生自觉积累的习惯 |
二、鼓励学生扩充阅读,积累素材 |
第三节 在阅读中领会写作技巧 |
一、揣摩课题,引导学生审题和拟题 |
二、关注课文结构顺序,教学生谋篇布局的方法 |
三、品味文本精彩语段,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
四、重视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过渡段的写法 |
第四节 在阅读中践行写作 |
一、模仿 |
二、扩写和缩写 |
三、续写 |
四、改写 |
五、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 |
第四章 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对策实施效果 |
一、总体效果 |
二、学生作文展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 |
二、期刊 |
三、学位论文 |
四、其他 |
附录 |
附录A: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高中生访谈提纲 |
附录D:高中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E:高中作文评分标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相关概述 |
1.1 核心概念界定 |
1.1.1 议论文 |
1.1.2 思维训练 |
1.1.3 主要环节 |
1.2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 |
1.2.1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1.2.2 语文思维培育学理论 |
1.2.3 写作思维学理论 |
1.3 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
1.3.1 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的关系总说 |
1.3.2 审题立意与思维训练 |
1.3.3 选材剪材与思维训练 |
1.3.4 谋篇布局与思维训练 |
第二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调查方法与实施 |
2.1.1 调查方法 |
2.1.2 调查实施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2.3 调查结论与反思 |
2.3.1 思维训练观念化 |
2.3.2 思维训练孤立化 |
2.3.3 思维训练无序化 |
2.3.4 思维训练模式化 |
第三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基本策略 |
3.1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要领 |
3.1.1 思维训练的目标明晰化 |
3.1.2 思维训练的内容“微型化” |
3.1.3 思维训练的方法过程化 |
3.2 审题立意环节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策略 |
3.2.1 审题立意与创造性思维 |
3.2.2 运用头脑风暴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
3.2.3 小结与反思 |
3.3 选材剪材环节中辩证思维的训练策略 |
3.3.1 选材剪材与辩证思维 |
3.3.2 运用例文比较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
3.3.3 小结与反思 |
3.4 谋篇布局环节中逻辑思维的训练策略 |
3.4.1 谋篇布局与逻辑思维 |
3.4.2 运用提纲指示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3.4.3 小结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5)初中语文交际语境写作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现状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的研究综述 |
1.2.3 国外的研究综述 |
1.2.4 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2 交际语境写作的理论依据与模型建构 |
2.1 理论依据 |
2.1.1 功能语言学理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1.3 情境认知理论 |
2.1.4 不同时期语文课标(大纲)中交际语境理念的呈现 |
2.2 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模型构建 |
2.2.1 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
2.2.2 模型的构建 |
3 初中语文交际语境写作实验研究 |
3.1 实验目的、变量与假设 |
3.1.1 实验目的 |
3.1.2 实验变量 |
3.1.3 实验假设 |
3.2 实验过程 |
3.3 实验准备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时间 |
3.3.3 实验模式 |
3.3.4 实验工具 |
3.4 模型实验 |
3.4.1 创设真实交际语境 |
3.4.2 明确语境写作任务 |
3.4.3 在语境要素对话中构思 |
3.4.4 拟写交际语境写作作品 |
3.4.5 完善交际语境写作作品 |
3.4.6 展示交际语境写作作品 |
3.4.7 结果与启示 |
4 初中语文交际语境写作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前测结果及分析 |
4.1.1 前测问卷结果分析 |
4.1.2 前测成绩结果分析 |
4.2 后测结果及分析 |
4.2.1 后测问卷结果分析 |
4.2.2 后测成绩结果分析 |
5 初中语文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验结论与建议 |
5.1 实验结论 |
5.1.1 交际语境写作能够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
5.1.2 交际语境写作能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
5.1.3 交际语境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5.2 实验建议 |
5.2.1 打造语文教师交际语境理论的学做合一 |
5.2.2 切实设计与调整语文写作任务 |
5.2.3 变革中考语文写作题目设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现状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概述 |
一、初中语文议论文选文情况 |
二、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的特点 |
三、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原则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现状调查 |
一、《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二、初中语文教师访谈情况 |
三、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二章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教学策略 |
一、突出导语习题,提升教学目标整合性 |
二、引入比较文本,增强教学资源整合性 |
三、展开层递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整合性 |
四、关注提问生成,注重教学方法整合性 |
五、注重阅读方法习得,贯彻教学评价整合性 |
第二节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自读课教学策略 |
一、凸显提示旁批作用,提升教学目标整合性 |
二、以训练批注能力为中心,增强教学资源整合性 |
三、发挥导学案作用,落实语文要素整合性 |
四、问题导向与组织引导结合,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性 |
五、聚焦阅读方法应用,贯彻教学评价整合性 |
第三节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
一、利用阅读计划表格,提升教学目标整合性 |
二、以主题活动为中心,增强教学资源整合性 |
三、阅读与积累相结合,落实语文要素整合性 |
四、课内外联动,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性 |
五、落实阅读质量,贯彻教学评价整合性 |
第四节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型整合教学策略 |
一、以文体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
二、以论点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
三、以论证方法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
四、以主题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
五、以作者为中心,开展“三位一体”课型教学 |
第三章 “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教读课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节选) |
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整合课教学设计 |
一、“三位一体”课型教学主题 |
二、“三位一体”课型语文要素 |
三、“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目标 |
四、“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资源 |
五、“三位一体”课型教学过程 |
六、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作文教学应试策略的探索 |
(二)以个人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思考谈高中作文教学 |
(三)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多角度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统计分析法 |
(二)文献研究法 |
(三)对比分析法 |
第一章 高中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
一、作文教学理论的严重偏颇 |
二、作文讲解和批改环节的粗略 |
第二节 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 |
一、缺乏知识储备,作文言之无物 |
二、作文立意与思维呈现的两难性 |
三、套作和宿构作文的模式化 |
第二章 近十年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导向分析 |
第一节 命题方式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
一、命题方式的变化 |
二、近十年命题方式的导向及成因 |
三、新材料作文的利弊分析 |
第二节 话题内容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
一、话题内容的分类 |
二、近十年话题内容的导向及成因 |
第三节 写作要求的变化与导向分析 |
一、近十年写作要求的变化与导向 |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利弊分析 |
第四节 评分标准的导向与利弊分析 |
一、等级评分制度的出现及成因 |
二、等级评分制度的导向及相关思考 |
三、等级评分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三章 高考作文导向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发 |
第一节 培养批判性思维,寻找“黑天鹅” |
一、形成独立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
二、寻找独特的“黑天鹅” |
第二节 鼓励多元互动与对话评价,撰写“下水作文” |
一、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作文 |
二、引入作文多元评价的手段 |
三、教师躬身实践,撰写“下水作文” |
第三节 文本解读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
一、提高教师知识素养和教学素养 |
二、促成学生知识运用的迁移 |
三、文本解读的多样化 |
第四节 感性与理性思辨的双重并行 |
一、接受历年高考作文真题的磨练 |
二、打破教学模式,着重日常的作文训练 |
第五节 情感求实和内容求诚的鼓励 |
一、展现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体意识 |
二、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正确传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1930年代开明书店国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核心概念 |
2 1930年代开明国文教材编写背景 |
2.1 实用主义倾向 |
2.2 白话文在教材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
2.3 课标成依据,审定制创造条件 |
2.4 逐步形成共识的语文教材编写理念 |
2.4.1 混合教科书 |
2.4.2 文体兼顾 |
2.5 教材编写者的写作观 |
3 1930年代国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版块与具体开发 |
3.1 1930 年代主要课程标准建构的写作系统框架 |
3.1.1 文体分类 |
3.1.2 文法知识 |
3.1.3 作文练习 |
3.2 1930 年代开明国文教材对具体写作系统的开发 |
3.2.1 《开明国文读本》写作系统的构建 |
3.2.2 《开明国文讲义》写作系统的构建 |
3.2.3 《国文百八课》写作系统的构建 |
3.2.4 《初中国文教本》写作系统的构建 |
4 1930年代开明国文教材文体分类的渐进 |
4.1 文体分类的历史演变 |
4.2 文体分类的发展 |
4.2.1 《开明国文读本》之文体分类 |
4.2.2 《开明国文讲义》之文体分类 |
4.2.3 《国文百八课》之文体分类 |
4.2.4 《初中国文教本》之文体分类 |
4.3 文体之用 |
4.3.1 文体为写作提供指引 |
4.3.2 文体丰富国文教材单元编排 |
4.3.3 文体编排逐步具有实用性 |
5 1930年代开明国文教材文法知识的渐进 |
5.1 文法知识的演进 |
5.2 文法知识的发展 |
5.2.1 《开明国文读本》文法知识内容梳理 |
5.2.2 《开明国文讲义》文法知识内容梳理 |
5.2.3 《国文百八课》文法知识内容梳理 |
5.2.4 《初中国文教本》文法知识内容梳理 |
5.3 文法知识之用 |
5.3.1 文法知识引导组织写作语料 |
5.3.2 文法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逐步实用 |
6 1930年代开明国文教材作文练习的渐进 |
6.1 作文练习的样态 |
6.1.1 《开明国文读本》的作文练习类别 |
6.1.2 《开明国文讲义》的作文练习类别 |
6.1.3 《国文百八课》的作文练习类别 |
6.2 作文练习之用 |
6.2.1 作文练习促进提高写作能力 |
6.2.2 作文练习编排的实用性 |
7 1930年代开明国文教材对中学写作系统建构的历史贡献 |
7.1 教学文体分类初步形成 |
7.2 写作知识短文的出现 |
7.3 以写作知识为中心的混合组织单元法 |
7.4 文法知识充实 |
7.5 写作系统编写的不足 |
7.5.1 作文练习渐行渐远 |
7.5.2 缺乏有效的作文指导 |
8 1930年代开明国文教材对中学写作系统编写启示 |
8.1 作文追求生活化,突出实用性 |
8.2 文体科学编排,有效呈现 |
8.2.1 重视文体教学 |
8.2.2 文体科学排列与呈现 |
8.3 语法知识有效编排 |
8.3.1 确定“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法教学内容 |
8.3.2 重视语法教学 |
8.3.3 语法知识合理呈现 |
8.4 写作知识有效呈现 |
8.4.1 注重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编写 |
8.4.2 写作知识呈现注重情境性 |
8.5 多样的作文练习方式综合提升写作能力 |
8.6 助力当下写作教材编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三 文献综述 |
(一)国内高考作文命题研究综述 |
(二)国内外高考作文命题对比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1977~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回顾 |
一 高考恢复期的作文命题,突出政治导向色彩(1977—1979年) |
二 高考变革期的作文命题,关注社会人生(1980—1989年) |
三 高考调整期的作文命题,注重道德评价(1990—1998年) |
四 课改实验期的作文命题,人本命题显现(1999—2005年) |
五 课改反思期的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2006—2014年) |
六 课改深化期的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2015—2019年) |
第二章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分析 |
一 高考作文命题内容特点及分析 |
(一)命题内容从政治挂帅、社会热点、道德评说,逐步聚焦人文思考。 |
(二)命题一直在谋求“窄”与“宽”的动态平衡 |
(三)命题内容由“限制”走向“开放” |
(四)命题要求由表象化日趋具象化 |
二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特点及分析 |
(一)高考作文命题类型演变及特点 |
(二)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特点及规律 |
三 高考作文命题文体特点及分析 |
(一)限定文体 |
(二)文体不限 |
(三)文体自选 |
(四)确定文体 |
(五)明确文体 |
第三章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分析 |
一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内容趋势及分析 |
(一)直面现实,关注社会热点 |
(二)独抒心灵,注重生活体验 |
(三)富含哲理,注重理性思辨 |
二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趋势及分析 |
(一)重视任务驱动型作文 |
(二)关注命题作文 |
三 全国卷高考作文文体倾向及分析 |
(一)注重文体特征已成共识 |
(二)应用文体写作不容忽视 |
(三)评述类文体命题或成热点 |
第四章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
一 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
(一)以“考”促“教”,发挥命题的导向作用 |
(二)以“考”促“学”,发挥命题的激励作用 |
(三)以“教”促“写”,发挥课堂的引领作用 |
二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
(一)改进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
(二)改进高中作文训练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2.1 重“量”轻“质”,整本书阅读收益少 |
2.2 重“形”轻“效”,整本书阅读教学形式化 |
第三章 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1 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3.2 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第四章 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4.1 明确具体写作任务,促进主动阅读 |
4.2 创设多种写作形式,深化阅读层次 |
4.3 反馈个性读写成果,提升阅读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议论文阅读系列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媒体时代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D]. 苏宝盈.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 任双双.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红河州金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以读促写”问题对策研究[D]. 周超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D]. 何文萍.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5]初中语文交际语境写作实验研究[D]. 程诗怡.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整合导向”下初中语文议论文“三位一体”课型教学研究[D]. 白雪娇. 鲁东大学, 2020(01)
- [7]高考作文试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以2010-2019年全国卷为例[D]. 彭博. 喀什大学, 2020(07)
- [8]1930年代开明书店国文教材写作系统研究[D]. 马彦.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D]. 王英华.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以写促读”视角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D]. 麦鸣栩. 广州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