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数控编程技术

浅谈现代数控编程技术

一、浅谈现代数控编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传勇,刘海川,张媛[1](2021)在《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在人工生产向机械生产转变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而这一趋势带动了机械制造加工行业的同步发展,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数控加工工艺逐步成熟。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加工精度,促进了数控加工目标的实现,对推进行业进步的意义重大。但现代数控编程技术作为数控加工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未来必将成为带动行业进步的关键技术。本文重点探析了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具体应用,对机械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

赵东旭[2](2021)在《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方孔具有转矩大、导向性好、传动平稳等特性,在汽车、石化、船舶以及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采用加工工艺和运动机构加工的方法虽然能够实现方孔的加工,但是存在加工精度较低、表面质量较差、刀具失效较严重、加工材料有局限性等问题。针对上述加工方法出现的问题,特种加工领域中的电火花和电解加工方法虽然可以在难加工材料上实现方孔的加工,但是仍然存在加工精度较低、电极损耗较严重、加工成本较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方孔的加工过程中如何实现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低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该方法是以勒洛三角形可在等宽正方形内旋转的运动特性为理论基础,以数控加工为手段,并结合运动轨迹仿真和方孔铣削实验,对方孔的加工原理、方孔加工新方法的可行性、刀具的运动轨迹以及方孔的形状精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以勒洛三角形自转与公转的复合运动可形成方形的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勒洛三角形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进而研究了勒洛三角形的运动规律,通过UG软件的CAE模块中的运动仿真功能进行模拟方形的形成过程,并基于该运动过程获得了运动模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勒洛三角形的运动规律。其次,以方孔的切削机理为依据,结合勒洛三角形的几何特性,设计并制造出了方孔的加工刀具,通过对数控加工的理论分析和铣削方孔的实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方孔加工新方法的可行性,针对刀具的运动轨迹提出了单因素研究变量,确定了螺旋铣孔的切削方式,并结合UG软件中的CAM模块中的数控加工编程功能,获得了数控铣削方孔的加工程序。然后,为了进一步研究刀具运动轨迹对方孔形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方法,通过UG/CAE软件创建了方孔刀具的运动模型,并结合勒洛三角形的运动形式和约束条件,利用Motion功能实现了刀具运动轨迹的仿真,通过ADAMS/Kinematics求解器计算出刀具运动模型在各个步骤的数据结果,将其与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方法相结合,进而得到了最优的刀具运动轨迹和数控加工程序。最后,针对方孔的理论形状精度进行定性的研究,利用二次元影像仪并结合图像检测软件,得到了方孔形貌的基础数据,通过对理论精度和实际误差的分析,揭示了导致其偏差的原因,根据实验数据所反映出的趋势,进而验证了仿真结论的可靠性,依据方孔的加工原理,得出了加工不同尺寸的方孔所对应的刀具轨迹数学通式,将其与所得到的结论相结合,进而完成了对不同尺寸方孔的刀具运动轨迹的探究。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以勒洛三角形几何特性为基础的数控铣削加工方孔新方法展开研究,建立了勒洛三角形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验证了方孔加工新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刀具轨迹对方孔形状精度的影响,得出了方孔加工最优的刀具运动轨迹,进而为方孔的加工方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为实现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的加工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江飞[3](2021)在《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现代数控编程技术是数控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CAD和CAPP等系统能够发挥效益的主要环节,实现了设计加工的自动化、加工精确化,并且提高了加工质量,降低了产品研发周期等。数控机床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关键技术也就是现代数控加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重视,能够对复杂的零件加工进行高效化处理,对零件加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控编程技术作为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在汽车制造、航空、机械制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数控编程技术展开论述,对其技术与应用进行分析。

牛鸣[4](2020)在《基于宏程序的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编写数控程序时,采用类似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中的函数和变量,会使程序在运行时更加灵活、在调试时更加便捷,从而实现普通数控程序无法完成的功能,能够极大的拓展手工编程领域。目前对于数控铣床上复杂零件的加工,虽然可以借助各种编程软件来生成加工程序,但生成的程序普遍较长且无法变通,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使用宏变量和宏指令编写的宏程序具有程序段数量少、占用内存小、通用性强、修改和编辑方便、加工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数控加工领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针对FANUC 0i MD数控铣床上复杂零件特征形面(凹圆柱面、椭圆弧面、抛物曲面)加工时的宏程序编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不同编程方式的使用优势、宏程序的数学算法及宏程序模型的建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采用球头铣刀对R面进行精铣时常出现加工表面刀路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采用Z向等分圆周角的分层铣削策略,以铣刀的球心为刀位点建立了刀具运动轨迹的宏程序模型,形成了采用Z向等分圆周角铣削拟合R面的宏程序数据库,节省了加工相似R面时的程序编辑和仿真效验。(2)为了提高球头铣刀Z向层铣拟合椭圆弧面和抛物曲面的加工精度,基于层铣拟合R面时采用Z向等分圆周角的原理,提出了使用椭圆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编辑宏程序来确定铣刀层加工的切点位置进而保证均化加工表面刀具运动轨迹的设想。根据球头铣刀层铣时刀位点(球心)始终在过切点的法线上并且与切点的距离恒为铣刀半径的原则,编辑出刀位点的宏程序模型,达到了层铣非圆公式曲面时均化刀具运动轨迹、保证加工表面精度的目的。(3)分别采用宏程序(G65调用命令方式)和CAXA编程软件对复杂零件特征形面进行加工,对比分析了加工精度、程序段数量和程序编辑效率。结果表明:在加工精度上,这两种加工方式没有区别,但加工后的刀纹方向不同;在程序段数量上,CAXA软件生成的程序比宏程序多,对应加工形面可多505~4597个程序段;在程序编辑效率上,若该特征形面只加工一次,则软件编程效率比宏程序高,若加工相似的特征形面,则宏程序的效率比软件编程高。应用宏程序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缩短编辑相似零件程序的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孙竹[5](2020)在《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培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充分体现了后备军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作为我国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在其发展中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其中,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岗位需求就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偏差,例如缺少通过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分析所得出来的与能力对接的课程总体与单元模块目标;缺乏匹配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能力模块内容。从宏观层面来看,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从微观层面来看,是由于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高端定位与具有学科化倾向的课程不统一造成的。本研究课题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进行中职数控专业主干课程《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旨在更好地促使学生所学专业能力有效过渡为岗位职业能力,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职责相衔接。本课题在对能力本位课程以及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辅助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数控一线生产岗位实际需求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其次,通过走访数控相关企业,了解数控市场人才需求,总结数控工作岗位群,并深入生产一线与行业骨干、一线员工进行密切交流归纳出数控铣床操作员岗位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进而在岗位一线实践专家的指导下,依据职责与任务转化为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接着对职业专项能力进行职业认知、通用能力、特定能力、关键能力、拓展能力五个能力维度的结构化分析,转化出课程总体目标和能力导向模块目标,确定匹配于五大能力模块的课程内容,进而完成课程内容组织关系分析,并以轮廓类零件编程与铣削为范例进行具体内容开发说明,最终形成课程内容实施路线及其评价方法;最后,本研究以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为例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出实施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内容的教学实施建议,为中职数控专业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鲍美琦[6](2020)在《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对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如何解决实践中问题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当于对人类综合性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综合性问题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人们需要具有能够跨领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普通教育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和考试为主要内容,与社会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故此,STEM理念下的教育体系脱颖而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STEM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知识、技术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新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对国内外STEM理念下书写的文章进行分析,掌握STEM理念的内涵所在,进一步地调查我国目前STEM理念的发展情况,寻找相关优秀案例并进行学习,特别是将一些精华部分且能够在中职学校的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上融入STEM理念的部分提取出来,最后尝试使用这些精华部分与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相结合进行案例设计。从理论知识来说,文章中主要以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为基础,系统性的对STEM理念进行研究,可以让STEM理念研究结果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从主观上来说,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的STEM理念下的文献进行学习,进行STEM理念的教学实践。从调查研究来说,通过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的调查和网络上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来看,中职学校更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探究能力,在中职学校课堂中引入和开展STEM理念,能彻底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将科学理念和工程理念进行完美结合。最后,基于STEM理念对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为后续STEM理念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的参考,使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发生一些转变。

杨子豪[7](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标准零件轮廓数控切割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垫片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不同形状、组合以及材质的垫片常会起到牢固密封以避免泄露、缓冲减震以减轻碰撞磨损、增大接触面积以防止连接松动等作用。某企业加工用于军用设备上的合成革垫片,同时该种材质的垫片在多种设备上均有使用,且大都为形状和大小差别较大的非标准零件。现阶段企业的员工采用的是先人工测量垫片安装位置的相关尺寸,然后在计算机上绘制图形后运用专门的切割设备实施合成革垫片的生产,这样的方式不仅效率低、无法保证加工精度,还需要操作者掌握测量与公差、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门技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培训开支。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来提升现有合成革垫片加工的效率与精度,为此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提出了一种结合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垫片数控加工的系统。对视觉系统中最主要的相机、镜头和光源的类型进行了选择,实现了针对实际需求的机器视觉硬件搭建;重新设计了垫片切割设备,较原设备实现了体积的减小和灵活性的增加;选用了MATLAB作为机器视觉算法开发的软件,为程序的编写和功能的集成提供了基础;使用张氏标定法实施系统标定以得到相机内外参数。其次,制定了图像处理模块的流程。其中的核心是图像中噪声的有效去除和图像分割,为了得到更好的去噪效果而对最小均方差滤波器进行了改进,为了更有效地分割图像中的目标与非目标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灰度的图像分割法,再结合经典的Canny算子实现了目标边缘的良好获取。再次,明确了垫片加工所用数控代码的生成途径。通过轮廓跟踪法对目标边缘点排序后进行边缘拟合,提取拟合边缘点的坐标信息编写LSP文件,通过AutoCAD完成LSP文件的加载并保存为DWG文件以完成边缘的矢量化,DWG文件可以被Mastercam读取并结合些许操作后实现数控加工代码的生成。最后,通过MATLAB不仅对垫片切割机的切割运动进行了仿真,还设计了操作界面。将拟合后边缘点坐标导入使用改进型D-H法建立的切割机模型中,运用机器人逆运动学实现切割过程的模拟,验证了设备结构的合理性和切割运动的可行性;综合垫片加工中的各操作,设计了一款操作界面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整个系统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韩金刚[8](2020)在《基于特征技术的木工数控编程研究及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征技术是CAD/CAPP/CAM集成的核心技术,通过将各个模块需要的参数信息封装到特征上,能够实现三者的最终集成。将特征技术应用到木工数控加工中,能够快速的实现木工数控编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编程难度。为了增强CAD/CAPP和CAM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木工数控快速编程的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特征技术的木工数控自动编程系统,它是在木工构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木工榫头特征的基本单元,并对基本单元进行划分和模块封装,从而实现数控自动加工。首先,本文对木工构件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木工构件的特征组合方法。通过对木工构件的特征分析,将特征分为简单特征和复合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特征分解方法。将木工构件中的榫头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榫头特征进行分类与特征信息分析,重点分析特征的数据结构。其次,分析了木工构件的加工工艺与刀具工艺,重点分析研究了刀具的使用情况。根据刀具类型的选择不同,每类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加工方法,其中以形切法和环切法为主,并对相应的刀路轨迹进行了规划设计。分析了木工构件特征的工艺过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CAD模块和CAM模块。再次,分析研究了木工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设计方法,并对系统涉及到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它包括坐标点转换算法、加工方向判别算法和计算定位边交点算法。分析了木工系统数据存储与输出方式,该系统以“*.xml”文件形式进行数据存储与输出,并采用XML语言进行编程,之后分析研究了木工机床仿真与后置处理方法。最后,以木工数控编程系统为开发目标,分析系统需求,设计系统框架与操作流程。利用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完成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特征功能、加工仿真和后置处理模块,设计完成木工数控自动编程系统整体功能;以某公司研制的木工数控机床为平台,木工坯料为加工工件,对系统各功能进行现场测试。

王必豪[9](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机械切削加工已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加工要求,以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为代表的适合加工高硬度材料、复杂工件的电加工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得出2018年电加工机床销售量比上年增加7.48%。但电加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线操作人才(电切削工)短缺的问题。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是解决电切削工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中职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课程是关键。但经过学校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现在中职学校的电加工课程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碎片化、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课程与企业相脱离的情况。同时电加工课程开发的研究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先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对《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进行课程开发。第一步,中职学校和企业调研。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师生进行调研,以明确电加工课程现状以及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顶岗实习,明确企业中电切削工的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步,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根据企业调研记录的具体工作任务,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帮助下归纳出电切削工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行动领域归纳。在行动领域归纳前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深入剖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工作过程,然后根据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的原则归纳出行动领域。第四步,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首先明确每个行动领域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然后对归纳出来的职业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明确形成该能力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资源及评价标准。最后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第五步,学习情境的设计。对《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并对设计的每个学习情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行分析。第六步,课程实施设计。以普适性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为依据,先对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过程和评价进行宏观设计,然后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微观设计。第七步,采用实验法对课程效果进行验证,并分析课程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本文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开发形成了《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明确了该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并以一个子学习情境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和了现有电加工课程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碎片化、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课程与企业相脱离的问题。同时丰富了中职学校电加工课程的研究,也为其他课程开发者提供了参考。

王悦[10](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国加快工业化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现状仍然存有弊端,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由长春市睿思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创新点一是以能力为主线,建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二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要相对接;三是过程性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通过对吉林省内三所中职学校和三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学校当前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为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阻碍,进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最后,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综合零件加工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说明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应用。

二、浅谈现代数控编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现代数控编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编程技术分析
2 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技术分析
    2.1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处理
        2.1.1 确定加工方案
        2.1.2 工具夹的设计和选择
    2.2 数字处理
    2.3 数控编程的方法
        2.3.1 手工编程
        2.3.2 自动编程
    2.4 后处理技术
3 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3.1 集成化
    3.2 智能化
    3.3 并行化
4 结语

(2)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方孔的加工工艺方法
    1.3 方孔的特种加工方法
    1.4 方孔的运动机构加工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勒洛三角形的运动规律
    2.1 勒洛三角形的介绍
    2.2 勒洛三角形运动轨迹分析
        2.2.1 勒洛三角形中心运动轨迹分析
        2.2.2 勒洛三角形顶点运动轨迹的分析
    2.3 勒洛三角形运动学分析
        2.3.1 UG/Motion运动仿真步骤
        2.3.2 勒洛三角形的运动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控铣削方孔的加工程序
    3.1 数控编程的简述
        3.1.1 数控编程的具体步骤
        3.1.2 数控编程的方法
    3.2 数控加工方孔的可行性分析
        3.2.1 方孔刀具的设计
        3.2.2 数控加工方孔的方法
    3.3 数控加工程序的制定
        3.3.1 刀具与工件坐标系的创建
        3.3.2 数控铣削方孔程序的编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方孔刀具运动轨迹的仿真研究
    4.1 UG NX软件的简述
    4.2 方孔刀具运动轨迹仿真模型建立
    4.3 方孔刀具的运动轨迹仿真
        4.3.1 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方法
        4.3.2 刀具轨迹半径对形状精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控加工方孔的实验研究
    5.1 方孔加工实验平台的搭建
        5.1.1 机床的选取
        5.1.2 刀具的制备
        5.1.3 工件的制备
        5.1.4 方孔的铣削实验
    5.2 方孔形状精度的分析及刀具轨迹的预测
        5.2.1 方孔形状精度的评价指标分析
        5.2.2 方孔刀具加工轨迹的预测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现代数控编程技术分析
2 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
    2.1 零件几何建模
    2.2 确立加工方案及参数
    2.3 刀具轨迹的生成
    2.4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
    2.5 后置处理技术
3 数控编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CAD模型的建立
    3.2 加工方案的确定
    3.3 数控加工仿真、检验、优化
4 结束语

(4)基于宏程序的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宏程序应用成果概述
    1.3 我国研究技术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编程方法的应用理论
    2.1 电脑软件程序编制的含义及特点
    2.2 数控手工程序编制的原理及特点
    2.3 宏指令编程的使用优势
    2.4 生产中选择最优编程方式的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宏程序的数学算法研究
    3.1 正多边形的衍生图形基点计算
        3.1.1 R倒角的图解分析
        3.1.2 C倒角的图解分析
        3.1.3 圆弧类连接的图解分析
    3.2 形位变化的公式曲线推导分析
        3.2.1 旋转椭圆的推导分析
        3.2.2 平移旋转抛物线的推导分析
        3.2.3 圆环正弦曲线的推导分析
    3.3 直线逼近的曲线节点计算机理
        3.3.1 等间距法节点计算
        3.3.2 等弦长法节点计算
        3.3.3 等误差法节点计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宏程序的模型推导研究
    4.1 宏程序应用基础
        4.1.1 变量与赋值
        4.1.2 算数与逻辑运算
        4.1.3 控制语句
        4.1.4 调用命令
    4.2 球面、柱面和斜面的宏程序模型推导研究
        4.2.1 外凸球面加工(球头铣刀)
        4.2.2 外凸圆柱面加工(球头铣刀)
        4.2.3 斜面加工(球头铣刀)
    4.3 过渡R面的宏程序模型推导研究
        4.3.1 圆柱顶部的倒R面加工(球头铣刀)
        4.3.2 斜面与平面过渡的R面加工(球头铣刀)
        4.3.3 圆柱面与平面过渡的R面加工(球头铣刀)
        4.3.4 球面与平面过渡的R面加工(球头铣刀)
    4.4 宏程序加工精度的控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控铣床复杂零件宏程序特征加工
    5.1 零件结构分析
    5.2 加工工艺分析
    5.3 数学算法分析
    5.4 加工难点分析
    5.5 编写加工难点程序
    5.6 宏指令编程与软件编程实现效果分析对比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5)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技术路线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研究内容
        2.研究创新点
二、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
        1.课程模块
        2.能力本位相关概念
        3.《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二)研究理论基础
        1.CBE课程理论
        2.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3.博比特的现代课程论
        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三)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理论范式
        1.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
        2.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协助团队
        3.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步骤
三、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
        2.问卷设计
    (三)调查信息的收集与数据分析
        1.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2.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3.企业调研情况分析
    (四)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1.课程存在问题
        2.问题解决途径
    (五)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四、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方案
    (一)数控工作岗位分析
        1.确定所要分析的数控岗位群结构
        2.明确数控铣床操作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
    (二)数控铣床操作员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1.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
        2.数控铣床操作员职业能力结构化分析
    (三)课程目标的确定与编制
        1.课程总体目标的确定
        2.能力导向下课程培养模块目标的确定
    (四)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及其关系分析
        1.课程内容的选择
        2.课程内容的组织
        3.课程内容组织关系分析
        4.知识本位课程内容与能力本位课程内容的对比
        5.课程内容开发范例
    (五)课程内容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内容的实施
        2.课程内容的评价
五、基于能力本位的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课堂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施前端分析
        1.教学条件准备
        2.教学指标分析
    (二)教学实施设计与分析
        1.资讯阶段
        2.计划阶段
        3.决策阶段
        4.实施阶段
        5.检查阶段
        6.评价阶段
    (三)教学实施相关建议
        1.增加教师教学监控力度,健全教师教学一线管理
        2.面向学生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能力成长过程
        3.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提高学生的行动力
        4.加强教学材料处理,促进师生教学互动的协调性
六、结论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四 数铣加工方向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五 数控行业企业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六 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教学设计
    附录七 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加工工作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6)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目标
        1.研究问题
        2.研究目标
    (三)国内外现状分析
        1.国外现状分析
        2.国内现状分析
        3.总结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案例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STEM理念概述
        1.STEM理念的概念
        2.STEM理念的基本原则
        3.STEM理念下教师角色作用
        4.STEM素养
    (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概述
        1.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介绍
        2.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设计思路
三、中职学校数控编程基础及操作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特点
        1.调查目的
        2.调查特点
    (二)调查对象分析
    (三)调查方式与处理方法
        1.调查方式
        2.处理方法
    (四)调查分析与结论
        1.调查分析
        2.调查结论
四、构建基于STEM理念下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
    (一)STEM理念与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关系
    (二)STEM理念融入到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相关特性
        1.情境性
        2.合作性
        3.自主性
    (三)STEM理念下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模式
        1.基本理念
        2.教育方向
        3.教育的重点
    (四)STEM理念下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五)STEM理念下教学案例设计
    (六)STEM理念下课堂情况
    (七)STEM理念下课程分析与小结
        1.课程分析
        2.课程小结
五、结论
    (一)论文研究结论
    (二)论文研究不足
    (三)论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7)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标准零件轮廓数控切割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机器视觉发展现状
        1.2.2 数字图像边缘提取
        1.2.3 数控编程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组成及标定
    2.1 硬件部分
        2.1.1 机器视觉设备
        2.1.2 数控切割设备
    2.2 软件部分
        2.2.1 机器视觉软件
        2.2.2 数控加工软件
    2.3 系统标定
        2.3.1 标准件标定法
        2.3.2 张氏标定法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非标准零件轮廓图像处理研究
    3.1 图像灰度化
    3.2 噪声去除
        3.2.1 均值滤波与中值滤波
        3.2.2 结合小波变换和改进型最小均方差滤波器的去噪法
    3.3 图像分割
    3.4 边缘检测
        3.4.1 Roberts算子
        3.4.2 Sobel算子
        3.4.3 Prewitt算子
        3.4.4 Laplacian算子
        3.4.5 LOG算子
        3.4.6 Canny算子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非标准零件轮廓数控加工代码的生成
    4.1 边缘提取
    4.2 边缘拟合
    4.3 位图转换
    4.4 数控加工代码生成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垫片切割运动仿真分析
    5.1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5.1.1 标准型D-H法
        5.1.2 改进型D-H法
    5.2 垫片切割运动仿真
        5.2.1 切割机建模
        5.2.2 垫片切割过程仿真
    5.3 本章总结
第6章 非标准零件轮廓数控切割系统设计与实验
    6.1 软件操作平台设计
    6.2 应用实验
    6.3 本章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特征技术的木工数控编程研究及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基于特征的数控编程技术研究现状
        1.2.2 木工数控编程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木工构件的特征分析
    2.1 木工构件的组合分析
        2.1.1 单特征组合
        2.1.2 多特征组合
    2.2 木工构件的特征分析
        2.2.1 简单特征
        2.2.2 复合特征
    2.3 木工构件的特征分解
        2.3.1 特征分解
        2.3.2 基础特征集
    2.4 木工构件的榫头特征分析
        2.4.1 榫头类型
        2.4.2 榫头特征
    2.5 木工构件的榫头特征信息描述
        2.5.1 特征信息
        2.5.2 面向对象的特征信息描述
        2.5.3 特征的数据结构规划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工构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特征描述
    3.1 木工构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3.1.1 工艺性分析
        3.1.2 加工工艺参数
    3.2 木工构件的刀具工艺分析
        3.2.1 刀具配置
        3.2.2 刀具参数
        3.2.3 刀具数据结构
        3.2.4 刀具使用分析
    3.3 木工构件的特征轨迹规划
        3.3.1 形切刀路轨迹
        3.3.2 环形刀路轨迹
        3.3.3 复合刀路轨迹
    3.4 木工构件特征的工艺过程描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工数控自动编程系统设计与算法规划
    4.1 木工系统功能模块规划与设计
        4.1.1 系统特征建模、特征树与特征数据关系
        4.1.2 系统特征与加工工艺规划
        4.1.3 系统特征参数化设计
    4.2 木工系统算法规划
        4.2.1 坐标点转换算法
        4.2.2 加工方向判别算法
        4.2.3 计算定位边交点算法
    4.3 木工系统数据存储与输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工数控机床仿真与数据处理算法研究
    5.1 木工机床的机构运动研究
        5.1.1 木工机床概述
        5.1.2 木工机床坐标系变换
        5.1.3 木工机床加工仿真分析
    5.2 后置处理算法
        5.2.1 后置处理计算
        5.2.2 格式转换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木工数控自动编程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开发原理
        6.1.1 Solid Works二次开发原理
        6.1.2 MFC与动态链接库
    6.2 系统的总体设计
        6.2.1 系统需求分析
        6.2.2 系统架构设计
    6.3 系统模块的实现
        6.3.1 文件管理模块
        6.3.2 系统设置模块
        6.3.3 特征模块
        6.3.4 加工仿真模块
        6.3.5 后置处理模块
        6.3.6 人机交互界面
    6.4 现场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工作过程
        2.典型工作任务
        3.课程开发
    (二)理论基础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
        2.情境学习理论
        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三、中职学校和企业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查问卷设计
    (四)调研数据分析
        1.教师访谈
        2.学生问卷
        3.企业问卷
    (五)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碎片化
        2.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
        3.课程与企业实际相脱离
    (六)研究的必要性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
    (一)具体工作任务记录
    (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三)行动领域归纳
        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2.行动领域确定
    (四)学习领域转换
        1.职业能力归纳
        2.职业能力分析
        3.确定学习领域
        4.课程目标
    (五)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的设计
        2.学习情境的分析
        3.课程内容与结构
    (六)课程实施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2.教学评价设计
        3.课程实施案例
        4.课程标准
五、《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地点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目的
    (四)实验方法
    (五)考核方案
    (六)考核数据
    (七)教师访谈
    (八)课程效果分析
        1.课程优点
        2.存在问题
        3.优化路径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研究工作总结
        2.研究过程中引发的思考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问卷及访谈提纲
    附件二 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一览表
    附件三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附件四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附件五 职业能力分析表
    附件六 对照班课程实施案例
    附件七 课程实施现场照片
    附件八 考核试卷
    附件九 《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后访谈提纲(教师)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中职学校
        2.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3.理实一体化
        4.课程开发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七)研究创新点
        1.能力培养为主
        2.教学内容改革
        3.考核多元化
    (八)研究成果形式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二)情境学习理论
        1.情境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2.情境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三)“做中学”理论
        1.“做中学”理论基本内容
        2.“做中学”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三)调研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四)调研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2.访谈调查结果
    (五)调研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2.提升教学效果
        3.贴合企业需求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能力本位原则
        2.情境学习原则
        3.学生中心原则
    (三)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3.课程目标
        4.课程内容
        5.考核评价
        6.教材资料
        7.实施建议
        8.教师建设
    (四)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条件
        3.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
        5.教学评价
五、综合零件加工实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六)教学内容
    (七)教学实施步骤
    (八)教学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四、浅谈现代数控编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分析[J]. 张传勇,刘海川,张媛.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7)
  • [2]基于勒洛三角形的方孔数控铣削加工新方法研究[D]. 赵东旭.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3]现代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分析[J]. 刘江飞. 内燃机与配件, 2021(03)
  • [4]基于宏程序的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研究与应用[D]. 牛鸣.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5]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D]. 孙竹.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D]. 鲍美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7]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标准零件轮廓数控切割系统研究[D]. 杨子豪.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8]基于特征技术的木工数控编程研究及系统开发[D]. 韩金刚. 广州大学, 2020(02)
  • [9]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D]. 王必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D]. 王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