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波法在裂缝桩检测中的应用

反射波法在裂缝桩检测中的应用

一、反射波法在断裂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1](2020)在《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改进及无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水泥搅拌桩技术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之一。由于地质地层环境的复杂性,难以预测的水泥土流变特性及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都使得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进行了改进,并对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于水泥搅拌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水泥与软土的相互作用主要分为三个过程:(1)水泥与软土中的水发生水解和水化作用;(2)软土中的黏土矿物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反应;(3)离子析出后的硬化反应。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诸多,包括土体的工程性质、水泥土的掺入比、水泥土的龄期、水泥标号及类型等。其中土体的工程性质与水泥掺入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施工中应重点分析考虑。(2)基于PH-5D搅拌桩机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设备改进,新型设备可根据打桩时钻杆下降的电流值可判断土层的软硬情况,调整不同深度的喷浆压力,避免了浆液的浪费,也能保证软弱土层不会因为钻进速度过快导致喷浆量不足。通过在搅拌桩机上安装的传感器结合物联网技术形成了施工智能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的远程监测。(3)将新型化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应用于某航道整治工程软基处理项目,结合钻孔取芯、标贯试验、静载试验对改进后搅拌桩的成桩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施工设备的改进及智能化监测的应用,新型水泥搅拌桩机施工的水泥搅拌桩较常规水泥搅拌桩芯样完整性较高、桩身强度更大、离散性更小,能达到设计极限承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4)通过室内试验、现场测试对反射波动测法、电阻率法、地质雷达法等三种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于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反射波动测法既可通过时域曲线识别桩体缺陷,又能根据波速判断桩体强度,是一种比较好的无损检测方法,但在测试过程中,需针对性的优化测试方法,且要求测试人员具有较高的时域曲线分析能力。电阻率法通过建立视电阻率与桩芯强度的计算模型,可利用现场测井中电阻率值评价桩身强度,是一种实用的定量检测方法。地质雷达只能简要识别桩基位置,但对桩基缺陷及完整性无法识别,不适用于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

梁竟松[2](2020)在《基桩低应变数值模拟及缺陷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大量采用桩基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桩基检测技术,其中低应变反射波作为一种常用的基桩动测技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实践中。相较于其他的检测方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测点广、快速、方便、经济等诸多优点,是现在桩基质量检测的主要形式。但是低应变反射波法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实用技术,在理论与应用中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有许多局限性。桩基检测过程中定性检测远远不够,定量分析对于基桩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现状及发展历史、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对桩土间的相互作用在考虑阻尼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弹性作用,建立了桩土间相互作用的新数学模型。分析了初始条件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端承桩、摩擦桩,摩擦端承在瞬态激振时的桩顶位移响应和速度响应。利用UG软件建立桩土实体模型,采用ANSYS/LS-DYNA程序求解桩顶瞬态激振时的速度响应,通过对桩长、缺陷位置的计算,验证桩土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能够对基桩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基于MATLAB平台,根据桩土间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编制了基桩定量分析程序,利用模型曲线与实测曲线的拟合来对基桩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某工地实际工程桩进行分析处理,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程韶琨[3](2020)在《地基检测及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而如今我国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同样建筑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全过程工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的工程管控模式成为了现在工程管理与咨询的重要发展趋势。全过程工程咨询就是由岩土勘察、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测企业利用其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模式,并且由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一体化的管理,并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实施一个工程当中全过程咨询的全部或部分任务。本文主要围绕地基础检测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全面阐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概念、内容、特点及相关理论,指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与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区别。2.系统地介绍了现有地基基础检测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论述。3.分析了传统模式下各参建方的相互关系,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首次提出了地基基础检测在全过程当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补充与指导作用——全过程工程前期对项目的决策立项能够给出指导性参考,同时能够为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给出补充性依据;(2)铰接作用——在全过程工程施工管理阶段有效衔接对已完成施工部位进行验收和提出问题并指导下一步施工方案调整与优化的作用;(3)支撑作用——在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验收阶段,地基检测作为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对“施工产品”的合格验收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4)保障作用——全过程工程管理渗透到建筑产品的使用运营阶段,在该阶段当中地基检测技术作为判断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黎佳宾[4](2020)在《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桥梁基桩检测工程中,弹性波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具有设备简便、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能大面积普查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现场实测工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来分析弹性波法在川南城际铁路基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首先对弹性波法基桩检测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以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为案例,研究了波形曲线的三种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通过介绍混凝土灌注桩中出现的常见缺陷类型,以及不同缺陷的弹性波反射规律,为后续的实测波形曲线判读提供参考。通过总结桩身完整性的判定等级和方法,并分析不同等级桩的处理措施,从而为后续的工程检测项目提供指导作用。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缺陷曲线类型的情况,为实际波形数据的解读提供参考作用,通过运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在参考现场基桩各种参数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桩土模型。介绍了数值模拟中模型的创建、激振荷载的模拟以及网格的划分等几个关键步骤,并为保证模拟的成功,对模型做了优化处理。通过创建不同桩径大小、不同位置的桩顶接收点及不同桩周土的模型,分析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创建了缩径、扩径及离析等典型的突变型缺陷出现在不同位置、不同竖向尺寸及不同横向尺寸(或不同砼模量大小)的模型,以及桩身整体渐缩/渐扩、局部减缩/渐扩等几种渐变型缺陷模型的波形曲线变化情况。最后介绍了弹性波法基桩检测现场所用仪器设备的选择及其工作原理,为保证现场采集到有效的数据,列举了检测前需要做的的准备事项,如场地资料的收集、桩头的处理、仪器参数的设置及传感器的安装等。通过以川南城际铁路基桩检测现场采集到的完整桩和几种典型缺陷桩的数据为案例,分析其曲线变化特征,并结合其他验证资料,对波形曲线进行准确的判读,为实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向子明[5](2020)在《基于模糊理论的大直径桩基声波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桩基础工程在整个工程中的地位显得日益显着。而在桥梁工程方面,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加,桥梁桩基直径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大直径桩基的缺陷检测技术尤为重要。桩基础是桥梁工程的运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受上部结构所受荷载,并传递至地下较深处承载性能好的土层,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工艺和现场施工机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桩身易出现各种缺陷,从而影响结构整体的安全和使用。而桩基础的质量是整个工程的根本,若桩基础完整性不达标,极有可能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在桥梁桩基施工完成之后的缺陷检测及检测手段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否快速、准确、高效率的探测出桩身缺陷的位置及程度是选取检测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发射法两种检测方式分别对桩基础进行完整性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桩身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具体介绍了常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检测方式,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2)引入模糊数学的概念,构件模糊综合判别模型,从数值上更加直观的分析桩身缺陷并判别桩基的完整性等级。(3)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对实际工程进行检测,依照检测结果定性的分析缺陷类型及程度,并将超声波透射法的检测结果与模糊综合判别法相结合,对各声参数进行模糊综合判定,将定性的经验分析定量化,多方位综合考虑对桩身完整性等级进行评判。

王丹[6](2019)在《广州南沙港铁路桥梁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性波无损检测作为常用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工程检测中,它以简化的一维线弹性杆件波动方程为理论基础,以波阻抗的改变表现出的波形上的变化为判据,由检测人员依据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判定。在实际检测之前,操作人员会建立大量的缺陷桩模型,并依据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解释与研究。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前人对它数值模拟方面的探讨常仅限于简化的“桩-土”模型,或是“锤-桩-土”模型,即桩周土和桩端土分别为两种不同的材料,模拟锤击激振载荷,甚至做出尼龙锤的模型,用ABAQUS/Explicit、ANSYS/LS-DYNA、FLAC3D、PIT-S或者COMSOL Multiphysics等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将其结果通过骄佳软件前处理、MATLAB、Surfer 13等软件进行处理并绘制成图。本文主要结合南沙港铁路项目,严格遵循1号桥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基桩的尺寸和参数作为ABAQUS/Explicit数值模拟的选取模型,以数据处理中的路径选择及输出频率选取为参照对象,讨论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采样间隔的设置的合理性;对在不同的输出时间点的数据的精准程度进行讨论,进而引申至实际检测中,对设置设备的采样间隔的合理性进行建议;在复杂地质条件和简化后的简单地质条件下的同根完整基桩的速度时程曲线图,讨论了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于曲线的影响性;以缩径桩的缺陷部位的直径为变量,以断裂桩的断裂部位为变量,最后分析推断了模拟得到的曲线不能完全贴合实际检测情况的可能性原因。其次,以南沙港铁路1号桥墩的某根基桩作为讨论对象,对其同时做了弹性波检测及声波透射检测,进而讨论了两种方法的利弊。最后,以28号桥墩的全桥布置图、施工钻孔地质柱状图为前提,在对其选择了合适的检测方法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并绘制出缺陷判定图。最后总结得到了弹性波反射法快捷、简便、直观、不受场地限制,因而在大多数实测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常囿于被测桩的桩长和桩径,因弹性波在桩身中传播时会发生能量的衰减,使得接收信号较为微弱,使得判断其缺陷较为困难,因而选择使用声波透射进行检测以证实。而声波透射法虽然检测精度高,在数据处理中,反映缺陷段更加直观,不受基桩尺寸的限制,但其成本较高,因而常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实际检测中。

刘浩[7](2019)在《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纵向振动理论及其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应力波速是基桩动态测试的重要因素,由于土体的存在,成桩后桩身视波速明显低于其材料波速,现有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无法反映这一现象,为此,本文拟利用附加质量模型研究土体质量对管桩动力特性的影响,该模型可以考虑土体质量和桩土之间振动相位差对基桩动力特性的影响。桩顶高频干扰对桩身完整性检测造成严重干扰,现有研究对桩顶高频干扰的形成机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同时,也没有给出消除高频干扰影响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解析方法研究了低应变测试过程中高频干扰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消除高频干扰的有效方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首先,将附加质量模型应用于桩与土塞的动力相互作用,推导出了考虑环向波动效应的管桩纵向振动解析解,研究了土塞、桩设计参数和入射脉冲宽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基于附加质量模型和环形虚土桩模型,利用矩阵传递方法求得了考虑土塞效应和缺陷处桩土相互作用的缺陷管桩纵向振动解析解。阐明了管桩低应变测试过程中高频干扰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一种消除桩顶高频干扰的有效方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基本思路如下:在与冲击点成90度夹角的弯曲振动中性面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加速度传感器,然后将两个对称布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同步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得清晰的桩顶速度响应曲线。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具有较高的缺陷检测精度,可以有效的检测桩顶附近微小缺陷。然后,考虑土体连续性和附加质量边界,建立了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研究了桩侧土附加质量效应对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附加质量模型推导了桩中应力波速解析解,研究了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机理。理论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本文推导的应力波速解析解不仅可以应用于低应变领域,还可以用于打桩过程基桩应力波速的预测。最后,利用广义附加质量模型,从能量角度研究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规律。主要结论可以总结为:(1)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研究了土塞效应对大直径管桩动态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考虑环向波动效应的管桩纵向振动频域解析解;然后,利用傅立叶逆变换得到半正弦脉冲激振力作用下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最后,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土塞、桩设计参数和入射脉冲宽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通过本文解的反演曲线与现有理论解的反演曲线、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测试曲线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和计算精度。分析表明:土塞效应会导致管桩视波速和平截面假定的适用性降低;当考虑土塞效应时,随着桩身泊松比增大,壁厚和弹性模量的减小,管桩视波速降低程度逐渐增大,平截面假定在管桩中的适用性也随之降低;土塞效应会使桩端反射信号的宽度增大。(2)为研究管桩低应变测试过程中高频干扰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测试方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在与冲击点成90度夹角的弯曲振动中性面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将两个对称布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同步信号进行叠加以获得清晰的桩顶速度响应信号。基于附加质量模型和环形虚土桩模型,利用矩阵传递方法求得了考虑土塞效应和缺陷处桩土相互作用的管桩纵向振动解析解。通过与模型试验中不同测试角度的速度响应曲线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利用参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双速度对称叠加法的适用性,主要结论可以总结为:桩顶高频干扰是由弯曲振动模态和复合波在桩顶的传播共同导致的,其中,由非对称冲击力导致的弯曲振动模态是高频干扰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部分高频干扰可以在不增大入射脉冲宽度的情况下,利用双速度对称叠加法有效消除。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具有更高的缺陷检测精度,可以有效的检测桩顶附近微小缺陷。(3)由于土塞效应,管桩成桩完成后视波速较难预测。基于附加质量模型推导出了管桩视波速解析解,通过与Winkler模型的视波速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分析了附加质量模型参数、管桩设计参数和入射脉冲宽度对视波速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常见管桩的附加质量模型参数组合,阐明了土塞对管桩视波速的衰减机理。研究表明,管桩含土塞段视波速随着桩身单位长度质量的减小而减小,与桩身材料阻尼和材料纵波波速无关。管桩含土塞段视波速随着入射脉冲宽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然而,入射脉冲宽度变化对无土塞填充段管桩视波速基本上没有影响。(4)建立了考虑土体连续性和附加土体边界的广义附加质量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考虑桩侧土和土塞的附加质量效应,其基本思路为:将土体按照与桩壁的距离划分为原状区和扰动区。在桩土振动过程中,原状区土体保持静止不动,扰动区土体作为附加质量参与桩身振动。在扰动区引入土体径向非均匀模型,分析管桩振动能量在土体中的传播边界,以此边界作为附加土体的边界。附加质量土体通过Voigt模型和Winkler模型分别与桩壁和原状区土体连接在一起。基于建立的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研究了土体对管桩纵向振动的影响,主要结论可以总结为:桩侧土也会导致管桩视波速衰减;桩侧土和土塞的附加土体边界建议分别设置为0.3倍的桩外、内半径。随着桩土接触面积的增大,管桩视波速和桩端反射信号幅值逐渐降低。桩身单位长度质量是决定桩端反射信号强度的重要因素,而桩身材料纵波波速对桩端反射信号强度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5)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推导了考虑桩侧土附加质量效应的管桩应力波速解析解。通过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证明了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应力波速解析解不仅可以应用于低应变领域,还可以用于打桩过程基桩应力波速的预测。土体的存在会使桩中应力波度随着入射脉冲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当入射脉冲宽度超过某一值时,桩中应力波速逐渐趋于一稳定值,不再受入射脉冲宽度的影响。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的应力波速计算值与其速度响应反演值基本上相同,速度响应曲线与应力波速曲线协调性较好。基于Winkler模型的应力波速计算值与其速度响应反演值不一致,速度响应曲线与应力波速曲线不协调,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用于管桩应力波速评估。(6)当桩位于地表时,桩身应力波速等于其材料纵波波速。然而,当桩安装完成后,其应力波速低于其材料纵波波速。桩身应力波速随着桩身单位长度质量的降低和入射脉冲宽度的增大而减小。质量和频率(入射脉冲宽度)都与应力波的能量有关,单位长度桩身质量越小,入射脉冲宽度越大,桩中波动能量越小。因此,桩身视波速降低率可能与波动能量有关。利用广义附加质量模型,从能量角度研究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规律。研究发现:桩中应力波速与桩身单位长度质量正相关,与质点振动频率成正比,应力波速与质点振幅无关。

熊文峰[8](2018)在《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桩基础是深基础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桩基础作为隐蔽性工程,质量不易把握,特别是在岩溶地区,桩基缺陷率则更高。因此加强施工中质量管控、施工后质量检测,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昌赣铁路项目某工区桩基工程检测工作,选取该标段某特大桥7号桩(缺陷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软件模拟其在一定位置深度的情况下的混凝土不连续、离析、空洞等缺陷,得到频域和时域的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出病害位置处的波形传播规律与特征。对该桩实测采集波形,根据测试所得参数,结合理论推导,对该典型桩进行缺陷分析和判断,给出了缺陷位置理论计算值;并将低应变实测曲线与第四部分缺陷桩基ABAQUS数值模拟曲线做了对比,两者的缺陷计算结果差值在许可范围内,得出数值模拟值与理论分析值、实测计算值是一致的。结合现场钻芯法结果,证实了该桩身上部缺陷的类型和位置。最后针对该问题,通过注浆加固补强,对其再次取芯,进行抗压强度实验,经复检后合格。并利用该段的检测数据,回溯施工记录,分析了桩基产生缺陷的原因,给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在该段其它岩溶地段桩基的处理过程中进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进度。研究结果为岩溶地段桩基的完整性检测和缺陷处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曹坤[9](2018)在《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桩缺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不断增加,桩基础具有高强、载荷大、应用广泛等优点,常被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当中,但是,桩基础属于地下工程,容易受到施工方法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许多质量问题,从而降低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建筑物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危机。因此,还需加进完善基桩完整性检测的研究工作。本文在低应变反射波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室外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基桩缺陷的判别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通过建立完整桩、典型缺陷桩、两种缺陷桩、三种缺陷桩和变径桩模型进行桩基检测试验,对检测波形进行分析,验证了典型缺陷桩桩身应力波传播反射规律,并且总结了多种缺陷桩和变径桩桩身应力波传播规律以及缺陷位置的判别方法。(2)在试验检测波形的基础上,应用基桩动测仪配套软件对原始波形进行数字滤波和小波滤波分析,总结出更容易判别缺陷类型和位置,接近理论波形的滤波方法。(3)引入分形理论计算了完整桩、一种缺陷桩、两种缺陷桩和三种缺陷桩检测波形曲线的分形维数,得出了桩身存在的缺陷种类与其检测波形曲线的分形维数具有相关性。(4)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模型进行低应变动测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以及试验检测的结果。

刘静[10](2018)在《基于ANSYS的在役桥梁桩基无损检测方法及检测波形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工程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分支,在交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作为支撑桥梁结构的桥梁桩基础稳定性则直接关系到整座桥梁的稳固与安全。受施工水平、施工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在役桥梁桩基础往往会出现缩颈、扩颈、断裂、离析等多种病害缺陷,为保证桥梁正常运行,对在役桥梁桩基础完整性的检测工作已成为当今桩基检测行业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桩基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了该方法在在役桥梁桩基础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在役桥梁桩基础模型并对低应变反射波桩基检测方法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对该模型检测时的最佳激振位置及传感器安装位置;结合MATLAB软件提出一种在役桥梁缺陷桩基检测波的处理分析方法,为在役桥梁桩基础检测的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应力波理论对低应变反射波桩基检测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中桩基检测得到的不同类型波形曲线,对不同缺陷下桩基检测波形曲线的判定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之后在役桥梁桩基完整性检测的波形曲线判定奠定了基础。(2)应用ANSYS1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在役桥梁完整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对高承台桩基和低承台桩基两种情况下的低应变检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承台顶端激振及墩柱一侧激振两种激振方式的特点。同时,对不同传感器安装位置下得到的X、Y、Z三个不同方向的速度时程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找出最佳分析波形,以此确定出最佳检测激振位置及传感器安装位置,提高桩基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3)对在役桥梁缩颈桩基进行低应变检测模拟,确定出其检测信号波形曲线受干扰波影响严重的特点,对此提出一种信号分离的方法对在役桥梁缺陷桩基检测波形曲线进行处理分析。结合MATLAB软件及之前的模拟结果,对信号分离法进行模拟验证,确定了其在在役桥梁缺陷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可行性,为在役桥梁桩基检测分析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反射波法在断裂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射波法在断裂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改进及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1.2.2 水泥搅拌桩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基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2.1 水泥与软基作用机理
    2.2 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改造及工程应用
    3.1 智能化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
        3.1.1 智能打桩系统
        3.1.2 智能监测系统
        3.1.3 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
    3.2 工程概况
        3.2.1 地质构造
        3.2.2 工程地质条件
        3.2.3 水文地质条件
        3.2.4 软基处理方式
    3.3 工程应用效果评价
        3.3.1 标准贯入试验
        3.3.2 钻孔取芯试验
        3.3.3 静载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损检测用于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4.1 反射波动测法
        4.1.1 测试方法
        4.1.2 试验方案
        4.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电阻率法
        4.2.1 测试方法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地质雷达法
        4.3.1 测试方法
        4.3.2 试验方案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几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桩低应变数值模拟及缺陷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历程
        1.2.2 国内研究历程
        1.2.3 基桩检测技术
        1.2.4 低应变反射波法
        1.2.5 定量检测方法
    1.3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
    2.1 基桩的纵向波动方程
        2.1.1 基本假设
        2.1.2 一维线性波动方程
        2.1.3 线性波动方程的解答
    2.2 弹性波在桩身的传播规律
        2.2.1 波阻抗概念
        2.2.2 弹性波的反射和透射
    2.3 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本原理
    2.4 基桩瞬间激振响应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基桩完整性检测数值模拟
    3.1 有限元软件
        3.1.1 ANSYS与LS-DYNA软件
        3.1.2 ANSYS/LS-DYNA分析
    3.2 建立基桩模型
        3.2.1 尺寸、单元选取、网格划分
        3.2.2 土体边界、桩土接触及加载
    3.3 常见基桩数值分析
        3.3.1 完整桩
        3.3.2 桩底沉渣
        3.3.3 缩径桩
        3.3.4 扩径桩
        3.3.5 断桩
        3.3.6 多缺陷桩
    3.4 本章小结
4 缺陷定量分析
    4.1 缺陷量化原理
    4.2 拟合模型的建立
        4.2.1 基桩数学模型
        4.2.2 激振力
        4.2.3 影响因素等效
        4.2.4 拟合模型的建立
    4.3 测试信号处理
        4.3.1 小波分析
        4.3.2 数字滤波
    4.4 定量反演解释
    4.5 应用效果分析
    4.6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4.7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及发表文章

(3)地基检测及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全过程工程咨询政策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
        1.2.1 工程咨询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1.2.3 地基基础检测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概论
    2.1 全过程工作咨询的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2.1.2 建设业主的需要
        2.1.3 工程咨询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2 全过程工作咨询的概念
    2.3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内容
        2.3.1 项目决策阶段
        2.3.2 项目勘察设计阶段
        2.3.3 项目招标阶段
        2.3.4 项目施工建设阶段
        2.3.5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2.3.6 项目运营维护阶段
    2.4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特性
    2.5 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的意义
    2.6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与传统工程建设模式的区别
    2.7 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工程总承包关系
        2.7.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工程总承包的不同之处
        2.7.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工程总承包之间的联系
    2.8 本章小结
3 地基基础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3.1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概述
    3.2 建筑工程地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3.3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内容以及检测范围
        3.3.1 地基工程检测内容
        3.3.2 地基工程检测分类
    3.4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方法
        3.4.1 静载试验
        3.4.2 声波透射法
        3.4.3 低应变法
        3.4.4 高应变法
    3.5 本章小结
4 传统管理模式下各参建方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
    4.1 工程项目各参建方的作用
        4.1.1 建设单位
        4.1.2 勘察设计单位
        4.1.3 施工单位
        4.1.4 监理单位
        4.1.5 检测单位
    4.2 各参加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4.3 工程案例
    4.4 本章小结
5 地基检测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
    5.1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勘察设计起着补充与指导的作用
    5.2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施工起着承前启后铰链作用
    5.3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竣工验收提供资料的支撑作用
    5.4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后期正常运营提供保障作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桩动测技术国内外的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桥梁基桩弹性波法检测的基础理论
    2.1 弹性波法检测的基本原理
        2.1.1 弹性波法的假设条件
        2.1.2 一维杆件波动方程
        2.1.3 杆件波动方程的求解
        2.1.4 波阻抗不同分界面传播的反射与透射规律
    2.2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2.1 桩身波速及其缺陷位置的确定
        2.2.2 实测波形信号的处理
    2.3 桩身不同缺陷反射规律及完整性判定
        2.3.1 常见基桩类型存在的质量问题
        2.3.2 常见不同缺陷类型弹性波反射规律
        2.3.3 桩身的完整性判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性波法测桩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3.1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的介绍
    3.2 显式动力分析方法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
        3.3.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3.3.2 激振荷载的模拟
        3.3.3 网格的划分
    3.4 影响数值模拟速度曲线的因素
        3.4.1 桩半径大小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4.2 桩顶接收点位置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4.3 桩周土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5 完整桩数值模拟的验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缺陷类型基桩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缩径桩
        4.1.1 缩径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1.2 缩径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1.3 缩径缺陷横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2 扩径桩
        4.2.1 扩径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2.2 扩径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2.3 扩径缺陷横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3 离析桩
        4.3.1 离析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3.2 离析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3.3 离析处砼模量大小的影响
    4.4 阻抗渐变型缺陷数值模拟及分析
        4.4.1 桩身整体渐变
        4.4.2 桩身局部渐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的工程应用及其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现场检测技术
        5.2.1 现场检测原理
        5.2.2 所用的仪器设备
        5.2.3 检测前的准备事项
    5.3 现场采集的实测数据分析
        5.3.1 完整桩
        5.3.2 缩径和扩径类桩
        5.3.3 桩底沉渣
        5.3.4 其他类型缺陷
        5.3.5 其他波形有问题的验证桩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基于模糊理论的大直径桩基声波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桩基础发展概述
    1.2 大直径超长桩基
        1.2.1 大直径超长桩基的发展
        1.2.2 大直径超长桩基的定义及特点
    1.3 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进展
        1.3.1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进展
        1.3.2 动测法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进展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传统声波基桩检测技术概述
    2.1 基桩类型
    2.2 基桩常见缺陷
    2.3 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反射法的原理
        2.3.1 基本声学原理
        2.3.2 超声仪及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原理
        2.3.3 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本原理及现场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桩基完整性综合判别方法
    3.1 模糊数学的原理
        3.1.1 模糊集合
        3.1.2 确定隶属函数
        3.1.3 F集贴近度
        3.1.4 识别原则
        3.1.5 综合评判模型
    3.2 基桩完整性模糊评判法
        3.2.1 单根桩桩身完整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3.2.2 确定隶属函数
        3.2.3 确定权重
第四章 某高速公路大直径超长桩基完整性检测分析
    4.1 两种检测方法的异同
        4.1.1 两种检测的相同点
        4.1.2 两种检测的不同点
    4.2 实际工程的检测结果
        4.2.1 工程概况
        4.2.3 检测数据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广州南沙港铁路桥梁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基本理论
    2.1 弹性波法在基桩中的传播原理
        2.1.1 一维线弹性杆件波动方程的建立
        2.1.2 一维线弹性杆件波动方程的波动解
        2.1.3 直杆中波的传播
        2.1.4 波在杆件截面发生变化时的传播
        2.1.5 杆件摩阻力作用
        2.1.6 反射波法测定桩身质量的基本原理
        2.1.7 波在三维介质中的传播
    2.2 基桩检测常用方法分类及检测原理
第3章 常见基桩病害类型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ABAQUS软件介绍及正演流程
        3.1.1 ABAQUS软件简介
        3.1.2 正演模拟计算流程
        3.1.3 计算模型的选取
    3.2 弹性波法检测完整桩的数值模拟
        3.2.1 部件建立及其属性装配
        3.2.2 部件装配及节点集和参考点的添加
        3.2.3 计算模型的输出设置
        3.2.4 设置边界条件及载荷
        3.2.5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3.2.6 计算模型的相互作用
        3.2.7 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弹性波检测缺陷桩的数值模拟
        3.3.1 缩颈桩的数值模拟
        3.3.2 断桩的数值模拟
        3.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应用实例
    4.1 广州南沙港铁路工程概况
    4.2 工程地质条件
    4.3 方法比选
        4.3.1 低应变动力检测法
        4.3.2 声波透射检测法
        4.3.3 应用实例及分析
    4.4 弹性波法经济效益与应用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纵向振动理论及其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和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2.1 桩-桩侧土的动力相互作用
        1.2.2 管桩-土塞的动力相互作用
        1.2.3 波在桩身传播过程中的三维效应
        1.2.4 缺陷桩检测理论
        1.2.5 桩中应力波传播机理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土塞效应对大直径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数学模型和基本假设
        2.2.1 理论模型
        2.2.2 基本假设
    2.3 桩土耦合振动方程及求解
        2.3.1 桩侧土的振动方程
        2.3.2 管桩和土塞的振动方程
        2.3.3 桩土系统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2.3.4 管桩纵向振动的解
    2.4 合理性验证
    2.5 参数分析
        2.5.1 桩侧土性质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2.5.2 接收器位置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2.5.3 桩身设计参数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2.5.4 入射脉冲宽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2.6 土塞对管桩视波速的影响
        2.6.1 土塞对桩顶入射信号的影响
        2.6.2 土塞对桩端反射信号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在大直径管桩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数学模型和基本假设
        3.2.1 理论模型
        3.2.2 基本假设
    3.3 桩土耦合振动方程及求解
        3.3.1 管桩的振动方程
        3.3.2 桩土系统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3.3.3 桩土耦合振动方程的解
    3.4 合理性验证
    3.5 参数分析
        3.5.1 管桩设计参数对双速度对称叠加法适用性的影响
        3.5.2 接收器与激振点之间的夹角对双速度对称叠加法效果的影响
        3.5.3 入射脉冲宽度对双速度对称叠加法效果的影响
    3.6 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在缺陷桩检测中的应用
        3.6.1 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对桩顶附近缺陷的检测效果
        3.6.2 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对桩身微小缺陷的检测效果
        3.6.3 双速度对称叠加法对桩端附近缺陷的检测效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视波速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模型及数学推导
        4.2.1 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视波速解析解
        4.2.2 基于Winkler模型的管桩视波速解析解
    4.3 附加质量模型与Winkler模型的比较
    4.4 附加质量模型参数组合研究
    4.5 管桩视波速敏感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桩侧土附加质量效应的管桩纵向振动理论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
        5.2.1 理论模型
        5.2.2 基本假设
    5.3 桩土耦合振动方程及求解
        5.3.1 管桩的振动方程
        5.3.2 桩土系统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5.3.3 管桩纵向振动的解
    5.4 附加土体边界研究
        5.4.1 桩侧土径向非均匀模型
        5.4.2 径向圈层划分数量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4.3 施工硬化范围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4.4 施工软化范围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5 Voigt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5.6 广义附加质量模型、Winkler模型和Novak模型的比较分析
    5.7 分析与讨论
        5.7.1 土塞和桩侧土密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7.2 管桩密度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7.3 管桩材料纵波波速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7.4 管桩壁厚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7.5 管桩单位长度质量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7.6 桩土接触面积对桩顶速度响应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应力波传播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6.1 引言
    6.2 数学模型和基本假设
        6.2.1 基于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应力波速解析解
        6.2.2 基于Winkler模型的管桩应力波速解析解
    6.3 管桩应力波速与速度响应协调性研究
    6.4 应力波速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6.4.1 打桩过程参数反演分析
        6.4.2 广义附加质量模型理论应力波速与实测值的比较
        6.4.3 Winkler模型理论应力波速与实测值的比较
    6.5 应力波参数分析
    6.6 基于能量原理的桩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
        6.6.1 波动能量
        6.6.2 振动幅值对桩中应力波速的影响
        6.6.3 入射脉冲宽度对桩中应力波速的影响
        6.6.4 桩身单位长度质量对桩中应力波速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工作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桩基及其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1.2.1 桩基及施工技术发展
        1.2.2 桩基检测技术发展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岩溶地区桩基特点及常见质量缺陷
    2.1 岩溶地区概述
    2.2 桩的特点、作用及分类
        2.2.1 桩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2.2 桩的分类
    2.3 常见质量缺陷
        2.3.1 沉管灌注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2.3.2 冲、钻孔灌注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2.3.3 人工挖孔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2.3.4 预制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检测理论分析
    3.1 低应变检测概述
    3.2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本原理
        3.2.1 一维波动方程
        3.2.2 杆件一维波动方程的解答
        3.2.3 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
    3.3 数据分析
        3.3.1 波速确定
        3.3.2 缺陷位置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缺陷桩基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ABAQUS软件模型的建立
        4.1.1 分析模块简介
        4.1.2 主要步骤
        4.1.3 接触面设置
        4.1.4 参数设置和有限元模型
    4.2 缺陷桩基的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
    5.1 该标段岩溶地区钻(冲)孔桩概况
        5.1.1 设计概况
        5.1.2 地质及水文情况
        5.1.3 气象特征
    5.2 低应变法初测
        5.2.1 检测仪器的选配
        5.2.2 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5.2.3 缺陷桩的实测过程、数据及分析
    5.3 钻芯法验证
        5.3.1 芯样钻取、采集规定
        5.3.2 评判标准
        5.3.3 取芯验证过程及结论
    5.4 低应变实测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对比
    5.5 质量缺陷处理
    5.6 桩基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
        5.6.1 回填法
        5.6.2 注浆法
        5.6.3 钢护筒跟进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主要实践经历
致谢

(9)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桩缺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 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桩测试系统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低应变反射波法理论基础
    2.1 弹性杆件的波动方程
        2.1.1 波动方程的建立
        2.1.2 波动方程的解答
    2.2 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特征
        2.2.1 不同阻抗面上应力波的反射、透射
        2.2.2 不同截面应力波传播特征
    2.3 桩基缺陷的常见类型
    2.4 数字滤波和小波滤波基本原理
        2.4.1 数字滤波的基本原理
        2.4.2 小波滤波基本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研究与波形分析
    3.1 低应变反射波法实验研究
        3.1.1 实验材料的参数
        3.1.2 模型实验方案与制作
        3.1.3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3.2 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3.2.1 完整桩分析
        3.2.2 缩径桩分析
        3.2.3 扩径桩分析
        3.2.4 离析桩分析
        3.2.5 断桩分析
        3.2.6 离析缩径桩分析
        3.2.7 离析夹泥断裂桩分析
        3.2.8 变径桩分析
    3.3 不同数字滤波和小波滤波对波形的分析
        3.3.1 完整桩检测波形滤波分析
        3.3.2 扩径桩检测波形滤波分析
        3.3.3 三种缺陷桩检测波形滤波分析
    3.4 引入分形理论对波形的分析
        3.4.1 引入盒维数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桩低应变检测数值模拟分析
    4.1 引言
        4.1.1 ABAQUS/Explicit简介
        4.1.2 ABAQUS/Explicit求解步骤
    4.2 基桩低应变检测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ABAQUS建模条件准备
        4.2.2 基桩有限元模型
    4.3 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ANSYS的在役桥梁桩基无损检测方法及检测波形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桩基础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桥梁桩基础及低应变检测法相关理论
    2.1 桩基础概念及病害类型
    2.2 应力波基础理论
    2.3 低应变桩基检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在役桥梁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检测模拟
    3.1 ANSYS有限元应用简介
    3.2 在役桥梁模型建立
    3.3 在役桥梁桩基低应变检测模拟
    3.4 桩基最佳激振及检测位置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在役桥梁缺陷桩基检测信号分析方法研究
    4.1 在役桥梁缩颈桩基检测模拟
    4.2 在役桥梁缺陷桩基检测信号分析方法
    4.3 信号分离法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反射波法在断裂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改进及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 王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基桩低应变数值模拟及缺陷定量分析[D]. 梁竟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3]地基检测及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研究[D]. 程韶琨. 郑州大学, 2020(02)
  • [4]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 黎佳宾.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基于模糊理论的大直径桩基声波检测技术研究[D]. 向子明.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广州南沙港铁路桥梁桩基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D]. 王丹.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7]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的管桩纵向振动理论及其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D]. 刘浩. 中国地质大学, 2019
  • [8]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D]. 熊文峰.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0)
  • [9]基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桩缺陷研究[D]. 曹坤. 河北大学, 2018(01)
  • [10]基于ANSYS的在役桥梁桩基无损检测方法及检测波形分析研究[D]. 刘静.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