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VC设计模式在性能管理客户端中的设计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楚清[1](2021)在《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能够对人们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此类疾病患病后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又极易突然发病,且致死率较高,病情发作后的最佳救治时间十分有限。若依赖于传统方式,前往医院使用特定的医疗器械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后,再对数据进行人工诊断与分析,实时性差且成本较高。当前可穿戴设备能够为人们提供近乎无感的生理数据采集服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远距离人体健康监护系统的不断发展,研发能够满足生理参数远程实时监测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健康数据服务平台领域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研究了针对海量健康数据的存储方案,完成了平台所包含的健康数据管理系统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开发测试及部署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了健康数据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实现架构。本文采用B/S模式搭建健康数据服务管理系统,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活动管理、设备数据、设备地图、设备告警、日志监测等多个系统模块,实现了登录鉴权、数据范围设置、健康数据的可视化、健康状况异常告警等功能,方便对于用户的生理指标进行集中监护,能够及时地对于用户的异常健康状态进行告警和及时处置。2.研究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设计了关系型数据库与时序数据库混合存储方案。针对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系统处理实时性要求高、用户规模庞大等特点,本文将海量健康数据存储至时序数据库中,使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得到妥善存储,提高了健康数据的实时存储、检索能力,使系统的健康数据实时处理得以实现。3.研究了实时消息推送技术,实现了实时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研究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协议,基于跨平台技术进行移动客户端部分的开发,利用蓝牙对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并通过HTTP传输至服务器端,实现了数据从短距离到远程的中继传输。4.完成了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开发,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优化和部署。本文搭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能够为多个场景下的日常监测及健康保健需求提供技术支撑。经测试,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功能完备、可靠性高、安全性强、时延低、故障率低、平台无关性等优良的性能。
谢牡赣[2](2021)在《大白菜的性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安定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若想进行现代化,必然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在农业采集数据方面,国内大多数的方式通过纸和笔手写到纸质材料上,随后再填写到Excel表格中,有着数据采集麻烦、数据处理困难的缺点,没有实现全面现代化。本文主要设计并实现一款大白菜的性状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对大白菜的材料信息和性状数据进行管理、填写、上传、查询。其中,该系统的客户端通过Android实现,后端通过SSM框架实现,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方便快捷地采集大白菜的性状数据。本文首先分析大白菜性状数据采集系统的具体内容和参与者角色,对用户、材料、性状数据、权限、系统等对象的管理用例的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进行整理。在系统网络设计部分,对Android客户端与PC端、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的作业和部署方式进行设计。在软件层次架构设计部分,以MVC设计模式为基础,将大白菜性状数据采集系统划分为页面交互层、业务控制层、数据持久层、基础服务层,对视图展示、业务处理、数据操作等过程的交互方式和核心技术进行设计。在数据库设计部分,对不同功能模块的数据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在功能使用和运转过程中参与的数据实体、实体间关系及属性,完成数据库E-R图和数据表的设计。在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以Java编程语言为基础,利用SSM框架技术和MVC设计模式对用户登录注册、用户权限管理、材料信息管理、性状数据填写、历史记录查询等模块的类图、方法、数据库表引用过程进行描述设计,使设计成果能够匹配大白菜的性状数据采集过程。系统测试时,对服务器和客户端硬件及软件环境进行部署,面向大白菜的性状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用例和性能指标开展测试工作,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模块的核心用例均功能完善,能够完成对应的业务内容。而且,系统性能指标也满足正常业务运行的要求,运行效果良好。
龙烁[3](2020)在《基于JavaEE的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计算机技术的急速发展和普及让数字资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使得传统出版企业开始向数字媒体企业转型。面对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变革,发展数字化资源是战略的核心。但是,如何提高图书、报刊等资源的数字转化效率一直没有形成完善的解决方案,这也成了限制出版企业壮大的瓶颈。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基于JavaEE的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信息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绩效管理、操作员功能等5个主要部分组成,采用客户端/服务端(Client/Server)架构。客户端只需负责用户交互、数据呈现等基础工作。较为复杂的功能,例如新建和分配加工任务、工作数据存储等则交给服务端去处理。客户端框架由Java编写,页面的实现则用到了 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服务端由Spring、SpringMVC以及Hibernate框架组成,并使用Docker进行全自动化部署,方便迁移和管理。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文引入Nginx实现了服务端的负载均衡设计。基于JavaEE的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的后台架构具有高并发、易扩展的特性。经过系统功能性、压力性测试分析,基于IP绑定的负载均衡策略相比于传统轮询、加权轮询策略能更好的符合业务需求,在数据加工的业务场景下吞吐量增加约15%,并且减小了系统构建难度,实现了系统的高稳定性。对于系统安全性方面,本文使用了 URL和tooken检验机制,对请求进行过滤,去掉某些危险字符,并核对tooken参数是否正确,有效的防止了 XSS、CSRF攻击。相比于无任何防护的情况,请求响应时间仅增加了 10%。建成后的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图书资源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管理繁重、混乱的难题,提高了资源数字化效率,是对数字出版的一次巨大突破,对国家财政投入较小出版企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刘诗扬[4](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停车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市民购买私家车,城市内部规划的停车场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普通驾驶人员日常固定行驶范围限制,一但超出固定行驶区域,驾驶人员依然面对在不熟悉区域停车难,停车不方便的问题,造成大量隐蔽停车场空闲车位浪费以及车辆路边违章停放的现象。因此对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多个城市内多个停车场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方便驾驶人员在手机上解决所有出行停车问题成为解决该现象的关键点。“互联网+”以及结合工业4.0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的政策出台,标志着未来物联网、云计算、云平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值制造、机器人等关键行业将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并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一背景下,针对上述大城市停车场问题以及关键点,结合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一套可应用于多城市多停车场的基于云平台智能停车统一管理系统。本论文设计的智能停车系统包括以地磁传感器为基础的智能停车场监测硬件,用于硬件采集数据云端上传的服务器交互协议,对多个城市多个停车场管理的B/S端程序,以及对外开放访问接口的C/S端停车场服务器实时分析程序与停车场服务器后端数据接口API程序。服务器端采用J2EE技术,以Tomcat作为多个分布式服务器架设程序,使用Haproxy中间件进行多个服务器负载均衡,memcached作为缓存,使用Postgres作为RDBMS,Mong DB作为No SQL进行所有停车场数据存储。通过服务器上运行的分析、管理、接口程序,管理者、客户、开发人员可以方便进行停车场管理、停车场使用、二次停车系统开发等功能。经过室外测试与实地停车场试验,本论文设计的基于云平台智能停车系统工作正常,使用稳定,并能满足设计使用需求。
葛琪[5](2019)在《电力系统多网络监控平台的开发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增大,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分布广泛,产生了大量的部署、配置和管理工作。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复杂,容易产生各种网络和设备的安全故障,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统一性的管理工具。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企业需要开发电网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来保障网络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科学管理。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实际需要情况下提出课题研究的。本文根据电力系统多网络监控平台软件实现整个流程,文章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指出电力企业在网络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套电力系统多网络监控平台实现对网络的实时监控。然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指明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对系统开发采用的核心技术进行说明,主要包括ASP.NET、C#、JSON、Bootstrap、MySQL等目前比较成熟、先进的技术。通过UML分析了系统功能用例和业务流程,确定了系统建设的功能构成和操作过程,多方面考虑系统设计对性能方面的要求。重点从整体上设计系统的多层次应用结构,对系统使用的核心技术构成和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集成方面设计了系统部署架构。通过功能结构图和E-R图设计,可以确定系统功能模块构成,指出了涉及的实体对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实现对故障、性能、安全、配置、计费等各种业务的管理,并通过UML建模语言描述了设计过程。最后编码实现了相关功能,开展了多方面的测试工作。本课题研究的电力系统多网络监控平台,可以对电力系统中各类通信网络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实现了电力系统网络监控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集中监控,提高了监控效率和处理故障的及时性,为企业节省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因此,系统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姚诗琪[6](2019)在《基于Android的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增长迅速。但铁路运输行业呈现低迷状态,其亟需进行管理方式的升级,加强货运现代化建设,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中,优化发货方式、提供拼货方案和实现货物运输状态的即时查询,是改进铁路货运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针对现在的发展现状,设计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就以上提出的问题,本课题开发了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首先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出发,详细分析了国内外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对移动客户端在铁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以Android Studio作为客户端的开发平台,采用嵌套的布局方式,通过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和交互,实现数据动态信息的显示。在分析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客户端功能模块进行描述,并对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处理进行设计。再次,基于功能模块的分析,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将客户端设计为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APP应用。针对拼货装载问题,构建拼货装载优化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将结果推送给客户端。最后,完成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并进行兼容性、功能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以达到预期。该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满足了铁路货运系统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便于对货物运输情况进行随时查询,同时也为管理者提供了信息化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而且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温增栋[7](2016)在《电信网络性能数据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电信业己呈现由垄断性经营到多家运营商并举的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竞争已迫使电信运营商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如果运营商想要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优良的服务,设计并实现一套实时高效、灵活、可靠的性能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设计并实现网管性能子系统,为网络正常运行奠定基础,具有比较好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本文为某电信公司设计了一套性能管理子系统,本文工作为:对电信性能管理系统的整体需求进行分析,阐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进行概要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层次的设计、系统主要模块和功能的设计,以及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重点是系统层次设计,具体功能包括周期事务管理功能、业务忙时管理功能、数据查询功能以及性能监管功能设计,含有软件流程图以及类与方法的设计等。整个系统分为三层:持久层、业务逻辑层、展现层。在实现表现层的时候引入了标准的MVC体系。在系统模块的设计中,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开发。下面的层次可以向上层屏蔽全部的具体操作,层次之间以接口进行交互,实现最终的调用。对系统的实现进行阐述,含有软件实现界面以及核心代码等。整体开发框架为MVC,结合此设计理念,规划出软件的整体结构。系统上线之后,电信网络性能管理事务均平移到网络平台上,节约了人力物力,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各类数据实现了高度共享,增强了电信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核心竞争力。
窦伟超[8](2016)在《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导致了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对时间观念和办事效率的要求更高。同时,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了解公交何时到站的需求日益增大。生活类应用虽不断增多,但少有一款能够真正解决市民出行难的应用,实时公交信息的获取来源也需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公交电子站牌”转变为支持实时公交信息查询功能的手机应用。实时公交的普及必然能够在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避免时间浪费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的实现,需要以LBS和手机地图等技术为基础。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WIFI成为人们上网的重要途径,并正在公交车上实现普及。利用LBS可以对行驶中的公交车辆精确定位,实现对车辆位置的实时监控。利用手机地图提供的强大的地图显示功能,实现在手机上动态显示公交车辆的位置。目前百度、高德、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公司都能够提供强大的地图服务,为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和动态车辆跟踪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本系统将LBS技术、Android客户端开发技术以及百度地图技术三大热点技术相结合,通过用户主动参与收集公交数据并实时上传分享,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跟踪,并通过百度地图提供的地图和公交线路数据,将实时数据展示给用户。考虑到应用前期用户量比较少所造成数据的不完整问题,项目分两个阶段完成:前期通过调用第三方现有实时公交数据接口为用户展示数据并积累用户量,同时激励用户收集公交数据,为后期开发提供数据支持;后期将会考虑通过用户上传公交位置数据实现功能完善的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论文首先介绍了实时公交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移动客户端应用开发的三个相关技术:MVC设计模式、Android中的SQLite数据库以及百度地图Android SDK。在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和非功能需求分析之后,最终确定了系统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的实现上,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工作,实现了通过调用第三方实时公交数据为用户提供公交车辆到站信息以及静态公交信息的查询。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站点/线路收藏功能以及下车提醒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完成了公交数据的收集和上传功能,并实现了公交车辆和公交线路的配对,为后期通过用户主动参与上传公交位置数据实现功能完善的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打下基础。论文结尾对全文做出了总结,指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马俊[9](2014)在《紫园小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用户角度出发,围绕实现EPON系统最优性能与最佳操作的目标,主要对EPON系统中的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包括OLT的整体架构、主要业务模型、设备管理系统等,并针对上行带宽的分配算法做出研究与改进。本文通过对小区的用户数目和业务需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由于小区所需改进的稳定带宽要求,和宽带与电话业务的大量需求。本规划采用了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线接入技术。通过成熟的EPON技术接入,和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达到预期的接入目的,满足了小区用户的基本业务需求。合理的IP分配和良好的网络保护为EPON接入的正常运营与维护奠定了稳定的运行基础。在系统功能方面,本系统实现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模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能较好的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提供信息化支持以及系统的检测和管理。在技术方面,本系统采用了主流的B/S三层体系架构,利用Struts2表现层框架和Hibernate持久层框架对系统进行了清晰的层次划分,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重构性和可维护性,达到了一定的技术领先性。此外,本系统充分的利用了Ajax技术,使得B/S系统同时兼有了C/S系统用户体验的优点。在参与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中,本人深刻意识到了软件过程的重要性,以及软件分层的优点和框架所带来的诸多好处。通过本文,将自己对设计模式及框架的理解做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并总结了如何进行基于框架的系统开发。
白雪娇[10](2014)在《基于J2EE技术MVC模式B/S结构的直放站网管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用户数量激增,大量的直放站设备被采用。然而,伴随着近几年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如由于设备厂商、类别、型号复杂多变,数量众多,导致管理困难等;这些促使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关注直放站网络管理平台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基于J2EE技术以及MVC模式,设计并开发了直放站网络管理平台,其具有多层次、分布式以及扩展性强的优点。该网管整体采用B/S架构,利用Spring框架对复杂的J2EE API提供简单封装层,降低API的使用难度,实现上下层相互独立的目的,从而让代码解耦和,以实现MVC三层松耦合设计模式。 Hibernate则起到完善Spring对JDBC的对象封装以及数据持久化的作用。该直放站网络管理平台具有以下优点:(1)丰富网络管理系统功能,让其承载更多的业务;(2)增强网管系统的易用性,使管理变得更为方便快捷;(3)实用性,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使用者的维护成本;(4)增加网络容量;(5)兼容性,可以兼容不同公司,不同设备类型和型号的直放站管理;本文设计的网管系统,使用B/S模式,克服了C/S模式网管的诸多不足之处。仿真数据表明:该网管系统显着提高了多业务能力,增加了网管的容量,改善了网络管理质量;该网管系统兼容电信行业多种多样的业务平台。
二、MVC设计模式在性能管理客户端中的设计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VC设计模式在性能管理客户端中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健康数据服务平台概述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
2.2.1 系统基本功能 |
2.2.2 信息管理功能 |
2.2.3 设备数据详情功能 |
2.3 技术设计分析 |
2.3.1 系统构建技术 |
2.3.2 数据存储技术 |
2.3.3 实时消息传输技术 |
2.3.4 跨平台技术 |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健康数据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健康数据服务平台整体设计 |
3.2 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
3.3 数据模型设计 |
3.3.1 系统基本功能数据模型设计 |
3.3.2 核心业务功能数据模型设计 |
3.3.3 时序数据库设计 |
3.4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
3.4.1 系统权限功能设计与实现 |
3.4.2 系统其他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
3.5 信息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5.1 集体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5.2 活动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 健康数据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1 设备数据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2 设备告警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3 设备地图功能设计与实现 |
3.6.4 设备日志功能设计与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4.1 移动客户端整体结构 |
4.2 可穿戴设备概述 |
4.2.1 可穿戴设备使用方法 |
4.2.2 数据传输协议 |
4.3 核心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1 设备绑定功能设计与实现 |
4.3.2 设备测量功能设计与实现 |
4.3.3 健康数据近距离传输设计与实现 |
4.3.4 健康数据远程通信传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1 系统部署 |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测试方案 |
5.2.2 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
5.2.3 移动客户端功能测试 |
5.2.4 系统性能评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期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内成果目录 |
附录 |
(2)大白菜的性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客户端技术 |
2.1.1 四大组件 |
2.1.2 网络加载 |
2.1.3 图片加载 |
2.2 后端开发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周境与数据流分析 |
3.1.1 系统的周境 |
3.1.2 第一层数据流分析 |
3.1.3 第二层数据流分析 |
3.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材料信息管理功能(PC网页端) |
3.3.2 材料信息管理功能(移动客户端) |
3.3.3 性状数据采集功能(移动客户端)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运行时质量 |
3.4.2 非运行时质量 |
3.5 系统运行和维护方式分析 |
3.5.1 独立平台运行方式 |
3.5.2 云平台运行方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结构设计 |
4.2 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2.1 服务器端的设计 |
4.2.2 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 |
4.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E-R图设计 |
4.3.2 用户管理数据库表的设计 |
4.3.3 材料信息数据库表的设计 |
4.4 性状采集数据库表的设计 |
4.4.1 串联不同观测时期数据库E-R设计 |
4.4.2 性状基本特征数据库表的设计 |
4.4.3 八个观测时期数据库表的设计 |
4.4.4 材料植株编号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
5.1 开发环境与工具 |
5.2 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用户登录注册功能 |
5.2.2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
5.2.3 材料信息管理功能 |
5.2.4 性状数据管理功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ndroid端的设计与实现 |
6.1 开发环境与工具 |
6.2 总体的类图设计 |
6.3 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6.3.1 材料信息创建功能 |
6.3.2 性状数据填写功能 |
6.3.3 性状数据复制功能 |
6.3.4 性状数据缓存功能 |
6.3.5 历史记录查询功能 |
6.4 Android端界面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Android端的测试 |
7.1 Android端主要界面展示 |
7.1.1 主页面和用户中心 |
7.1.2 性状数据采集 |
7.1.3 历史记录 |
7.2 Android端功能测试 |
7.2.1 测试环境 |
7.2.2 基于需求的测试用例 |
7.3 性能测试 |
7.4 开发与测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8.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JavaEE的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目标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目标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2.1 JavaEE技术现状及框架选择 |
2.1.1 JavaEE技术现状 |
2.1.2 JavaEE框架选择 |
2.2 MVC设计模式 |
2.3 Spring、SpringMVC框架 |
2.4 Hibernate框架 |
2.5 MySQL数据库 |
2.6 FTP服务器 |
2.7 Nginx负载均衡技术 |
2.8 Docker技术 |
2.9 前端技术 |
2.9.1 HTML、CSS、JavaScript技术 |
2.9.2 Easy-UI前端插件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系统后台设计架构 |
3.2.2 负载均衡设计架构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1 基础数据管理设计 |
3.3.2 系统信息管理设计 |
3.3.3 生产过程管理设计 |
3.3.4 绩效管理设计 |
3.3.5 操作员模块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3.4.1 E-R模型设计 |
3.4.2 数据表设计 |
3.4.2.1 用户信息表 |
3.4.2.2 工序信息表 |
3.4.2.3 工序链管理表 |
3.4.2.4 角色-工序关联表 |
3.4.2.5 任务信息表 |
3.4.2.6 任务工序管理表 |
3.4.2.7 工作产量表 |
3.4.2.8 资源服务器管理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后台框架实现 |
4.1.1 Spring框架实现 |
4.1.2 SpringMVC框架实现 |
4.1.3 Hibernate框架实现 |
4.2 系统业务模块实现 |
4.2.1 系统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
4.2.1.1 服务器管理实现 |
4.2.1.2 系统管理实现 |
4.2.2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实现 |
4.2.2.1 登录账号管理实现 |
4.2.2.2 用户账号管理实现 |
4.2.2.3 角色权限管理实现 |
4.2.2.4 工具管理实现 |
4.2.2.5 工序、工序链管理实现 |
4.2.3 生产过程管理功能实现 |
4.2.3.1 任务管理实现 |
4.2.3.2 工作管理实现 |
4.2.3.3 质检实现 |
4.2.4 操作员功能实现 |
4.2.4.1 操作员任务实现 |
4.2.4.2 历史记录实现 |
4.2.4.3 工具展示实现 |
4.3 数据库模块实现 |
4.4 负载均衡模块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的测试 |
5.1 系统功能性测试 |
5.1.1 测试环境 |
5.1.2 功能性测试 |
5.1.2.1 用户登录测试 |
5.1.2.2 工具管理测试 |
5.1.2.3 工序管理测试 |
5.1.2.4 用户管理测试 |
5.1.2.5 加工任务管理测试 |
5.1.2.6 质检测试 |
5.2 系统可靠性测试 |
5.3 系统安全性测试 |
5.3.1 XSS攻击防范 |
5.3.2 CSRF攻击防范 |
5.3.3 安全性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1.1 论文创新点 |
6.1.2 主要工作内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停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 研究意义及项目依托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智能停车场云平台设计 |
2.1 设计概述 |
2.2 云平台负载均衡服务器架构设计 |
2.2.1 集群调度软件选择 |
2.2.2 数据库及缓存选择 |
2.3 云平台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2.3.1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原则 |
2.3.2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
2.4 云平台开发架构设计 |
2.4.1 云平台开发设计架构选择 |
2.4.2 服务器开发框架选择 |
2.5 云平台数据库设计 |
2.5.1 数据库分表要求 |
2.5.2 数据库分表设计 |
2.6 系统服务器交互协议设计 |
2.6.1 上行数据协议 |
2.6.2 下行数据协议 |
第三章 智能停车场云平台实现 |
3.1 智能停车场服务器搭建 |
3.1.1 私有云服务器搭建 |
3.1.2 公有云服务器搭建 |
3.2 停车场设备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
3.2.1 云平台停车场设备管理模块界面 |
3.2.2 实现流程 |
3.2.3 相关开放API接口 |
3.3 停车场概况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
3.3.1 云平台停车场概况管理模块界面 |
3.3.2 实现流程 |
3.3.3 相关开放API接口 |
3.4 停车场支付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
3.4.1 云平台停车场支付管理模块界面 |
3.4.2 实现流程 |
3.4.3 相关开放API接口 |
3.5 后台统计分析功能模块实现 |
3.5.1 后台统计分析模块界面 |
3.5.2 实现流程 |
3.5.3 相关开发API接口 |
3.6 停车场订单及用户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
3.6.1 停车场订单及用户管理模块界面 |
3.6.2 实现流程 |
3.6.3 相关开放API接口 |
第四章 智能停车场云平台测试 |
4.1 API接口程序测试 |
4.2 Web端平台管理程序测试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电力系统多网络监控平台的开发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的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
2.1 ASP.NET技术 |
2.2 Json技术 |
2.3 Bootstrap技术 |
2.4 C#技术 |
2.5 MySQL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网络管理模式分析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3.3 系统功能用例分析 |
3.4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3.5 性能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
4.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4.4 系统物理部署设计 |
4.5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2.1 系统登录模块 |
5.2.2 故障管理模块 |
5.2.3 配置管理模块 |
5.2.4 性能管理模块 |
5.2.5 计费管理模块 |
5.2.6 安全管理模块 |
5.2.7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配置 |
6.2 测试概述 |
6.3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
6.3.1 数据完整性测试 |
6.3.2 功能测试 |
6.3.3 性能测试 |
6.3.4 非功能性测试 |
6.4 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Android的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移动客户端在铁路的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与分析 |
2.1 移动互联网与Android系统优势分析 |
2.2 服务器端相关技术 |
2.2.1 MVC三层架构设计模式 |
2.2.2 数据交互的研究 |
2.3 数据库MySQL分析 |
2.4 客户端相关技术 |
2.4.1 Android系统架构及基本组件 |
2.4.2 移动客户端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功能描述 |
3.1 拟解决的问题 |
3.2 系统整体架构分析 |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
3.5 移动客户端功能模块划分 |
3.6 移动客户端主要功能模块描述 |
3.6.1 发货及拼货模块 |
3.6.2 物流查询功能模块 |
3.6.3 发货订单管理模块 |
3.6.4 拼货订单管理模块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拼货装载问题研究 |
4.1 问题描述分析 |
4.1.1 拼货装载问题描述 |
4.1.2 拼货优化概述 |
4.2 拼货装载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参数 |
4.2.1 中途站停车时间 |
4.2.2 班列编组辆数 |
4.2.3 条件假设 |
4.2.4 相关参数 |
4.3 装载问题模型构建 |
4.3.1 目标函数 |
4.3.2 约束条件 |
4.4 模型求解 |
4.4.1 遗传算法概述 |
4.4.2 拼货装载遗传算法设计 |
4.5 算例演示及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5.1 系统的结构设计 |
5.2 服务器端模块设计 |
5.2.1 服务器与移动客户端通信设计 |
5.2.2 服务器与移动客户端数据处理设计 |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1 数据库表设计 |
5.3.2 E-R模型构建 |
5.4 客户端模块设计 |
5.4.1 主界面设计 |
5.4.2 用户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5.4.3 发货及拼货功能模块设计 |
5.4.4 支付功能模块设计 |
5.4.5 物流查询功能模块设计 |
5.4.6 发货(拼货)订单管理模块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客户端系统实现与测试 |
6.1 移动客户端实现 |
6.1.1 主界面的实现 |
6.1.2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
6.1.3 发货及拼货功能的实现 |
6.1.4 支付功能的实现 |
6.1.5 物流查询功能的实现 |
6.1.6 发货订单管理的实现 |
6.1.7 拼货订单管理的实现 |
6.2 移动客户端系统测试 |
6.2.1 系统测试概述 |
6.2.2 客户端兼容性测试 |
6.2.3 客户端功能测试 |
6.2.4 系统性能测试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键程序代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电信网络性能数据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J2EE架构 |
2.2 基于MVC的体系 |
2.3 Hibernate架构 |
2.4 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整体需求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周期事务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2.2 业务忙时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2.3 性能责任管理需求分析 |
3.2.4 性能监管者管理需求分析 |
3.2.5 统计分析管理需求分析 |
3.2.6 性能监控通报管理需求分析 |
3.3 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构架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3.1 周期事务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3.2 业务忙时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4.3.3 性能责任管理模块设计 |
4.3.4 性能监管者管理模块设计 |
4.3.5 统计分析模块详细设计 |
4.3.6 性能监控通报模块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周期事务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 业务忙时管理模块实现 |
5.3 性能责任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性能监管者模块的实现 |
5.5 统计分析模块的实现 |
5.6 性能通报模块的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的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移动客户端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 |
2.1 MVC设计模式 |
2.1.1 概念 |
2.1.2 框架介绍 |
2.1.3 MVC的优缺点 |
2.2 ANDROID中的SQLITE数据库 |
2.2.1 SQLite简介 |
2.2.2 SQLite在Android中的使用 |
2.3 百度地图ANDROID SDK |
2.3.1 百度地图API |
2.3.2 Android定位SDK |
2.3.3 其它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移动客户端的需求分析 |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1 任务概述及系统目标 |
3.1.2 LBS开发平台的调研与选取 |
3.1.3 用户群体分析 |
3.1.4 基本功能性需求 |
3.1.5 其它功能性需求 |
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开发环境需求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移动客户端的概要设计 |
4.1 系统整体架构 |
4.2 ANDROID客户端模块设计 |
4.3 ANDROID客户端界面设计 |
4.4 客户端控制层概要设计 |
4.4.1 公交数据采集功能的概要设计 |
4.4.2 公交信息查询功能的概要设计 |
4.4.3 下车提醒功能的概要设计 |
4.4.4 数据通信模块的概要设计 |
4.5 客户端模型的概要设计 |
4.5.1 数据库表结构分析 |
4.5.2 数据库更新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移动客户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0 MVC设计模式在公交系统开发中的运用 |
5.1 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5.1.1 数据库操作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 下车提醒功能算法的研究 |
5.2.1 Android Service基础以及其在系统中的运用 |
5.2.2 下车提醒功能的实现 |
5.3 实时车辆模块数据展示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
5.3.1 网络数据请求与xml解析 |
5.3.2 实时车辆数据的请求与展示 |
5.4 实时数据收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实时车辆与公交线路对应关系的实现 |
5.4.2 公交数据的收集上报的实现 |
5.4.3 用户激励措施的探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移动客户端的测试 |
6.1 系统兼容性测试报告 |
6.1.1 百度移动云测试平台简介 |
6.1.2 应用程序基本信息 |
6.1.3 测试说明 |
6.1.4 测试结果 |
6.2 系统深度性能测试报告 |
6.3 实时车辆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
6.4 下车提醒功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及建议 |
7.3 研究生期间的工作 |
7.3.1 参加过的项目 |
7.3.2 完成的工作 |
7.3.3 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紫园小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PON技术的概念 |
1.3.2 FTTH技术的概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 |
2.1 基于MVC模式的Struts2框架 |
2.1.1 软件分层及其优缺点 |
2.1.2 MVC模式介绍 |
2.1.3 Struts2框架介绍 |
2.2 B/S开模模式 |
2.3 基于ORM的数据持久化与Hibernate框架 |
2.3.1 持久层来源和ORM |
2.3.2 Hibernate框架 |
2.4 Hibernate与Struts2整合 |
2.5 ORACLE数据库 |
2.5.1 Oracle数据库的特点 |
2.5.2 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
2.5.3 ORACLE数据库安全技术 |
2.6 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
2.6.1 硬件运行平台 |
2.6.2 软件运行平台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概述 |
3.2 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 |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1 经济可行性 |
3.3.2 技术可行性 |
3.4 EPON网管系统需求功能的分析 |
3.4.1 拓扑管理 |
3.4.2 配置管理 |
3.4.3 故障管理 |
3.4.4 性能管理 |
3.4.5 安全管理 |
3.5 总体思路原则 |
3.5.1 标准性原则 |
3.5.2 先进性和可靠性原则 |
3.5.3 可扩展性原则 |
3.5.4 安全性原则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PON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方案设计与比较 |
4.2.1 系统体系架构模式比较 |
4.2.2 方案确定 |
4.3 系统客户端的设计 |
4.4 系统服务端的设计 |
4.5 系统采集端的设计 |
4.6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PON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实现 |
5.1 系统软硬件配置 |
5.1.1 软件环境 |
5.1.2 硬件体系结构 |
5.2 系统主界面 |
5.3 拓扑管理子系统 |
5.4 配置管理子系统 |
5.5 故障管理子系统 |
5.6 性能管理子系统 |
5.7 安全管理子系统 |
5.8 系统安全分析 |
5.8.1 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与检验 |
5.8.2 网络中的存取控制 |
5.8.3 数据加密 |
5.8.4 防火墙技术 |
5.8.5 故障处理 |
5.9 系统运行维护策略的设计 |
5.9.1 日常运行管理 |
5.9.2 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
5.9.3 系统维护 |
5.9.4 系统修改 |
5.10 Log4j日志工具应用 |
5.11 Hibernate配置数据库连接 |
5.12 分页公共组件 |
5.1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评价 |
6.1 系统测试的作用和意义 |
6.1.2 系统应用流程 |
6.1.3 系统测试方法 |
6.1.4 测试结果评价 |
6.3 系统安全性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工作总结 |
7.2 系统展望 |
7.3 系统上线运行情况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J2EE技术MVC模式B/S结构的直放站网管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网络管理平台的发展趋势 |
1.3 网络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
1.4 本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J2EE 平台及相关技术 |
2.1 J2EE 平台介绍 |
2.1.1 J2EE 概述 |
2.1.2 J2EE 技术架构 |
2.1.3 J2EE 优点 |
2.2 MVC 和 SSH 技术 |
2.2.1 MVC 技术实现 |
2.2.2 SSH 技术 |
2.3 消息推送技术 |
2.4 其他相关技术介绍 |
第3章 网管需求分析 |
3.1 网管功能需求 |
3.1.1 需求概述 |
3.2 网管工作原理 |
3.3 网管运行环境分析 |
3.3.1 开发环境 |
3.3.2 运行环境 |
第4章 网管系统设计 |
4.1 网管整体设计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思想 |
4.1.3 总体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3 功能设计 |
4.3.1 任务功能设计 |
4.3.2 通信功能设计 |
4.3.3 日志功能设计 |
4.4 类图设计 |
第5章 网管功能实现 |
5.1 用户管理模块 |
5.2 任务模块 |
5.2.1 性能管理 |
5.2.2 轮询管理 |
5.2.3 远程升级管理 |
5.3 数据通信模块 |
5.4 日志模块 |
5.5 测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
四、MVC设计模式在性能管理客户端中的设计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楚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大白菜的性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谢牡赣.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JavaEE的数字标准化加工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 龙烁.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停车系统[D]. 刘诗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5]电力系统多网络监控平台的开发与实现[D]. 葛琪.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6]基于Android的铁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D]. 姚诗琪.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7]电信网络性能数据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温增栋. 南昌大学, 2016(06)
- [8]实时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 窦伟超.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9]紫园小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D]. 马俊.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10]基于J2EE技术MVC模式B/S结构的直放站网管设计与研究[D]. 白雪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