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错牙合牙列缺损中的应用

正畸治疗在错牙合牙列缺损中的应用

一、正畸治疗在牙列缺损伴错畸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凌云[1](2020)在《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错■畸形伴牙列缺损行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牙齿功能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 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美观度等指标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56. 23±1. 62)分,对照组为(79. 66±2. 0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牙齿固定评分、软垢指数、牙菌斑附着指数等指标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单一口腔正畸治疗比较,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咀嚼功能和言语功能,提升牙齿美观度,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吴海龙[2](2019)在《正畸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n=25)使用修复治疗,观察组(n=25)使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43.42±3.45)分、(42.46±4.51)分、(45.43±3.25)分,对照组分别为(36.78±3.41)分、(33.46±3.46)分、(37.40±3.22)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68.00%,以上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刘永召[3](2019)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咬合评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治疗中应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咬合评分的影响。方法:取2017-01~2018-01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74例开展研究与观察,以入院时间奇偶性作为分组依据,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37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修复治疗,实验组治疗方案: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牙齿恢复时间、牙齿整齐程度及咬合评分、治疗费用、不良结局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治疗效果、牙齿整齐程度及咬合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牙齿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短(P<0.05);治疗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少(P<0.05);不良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治疗,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显着,既可提高牙齿整齐程度及咬合评分、缩短牙齿恢复时间,又可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丰玉太[4](2019)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燕子山矿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直接进行口腔修复治疗, 观察组在口腔修复治疗前先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评分及恢复时间、咀嚼效率及恢复时间、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X线投影测量指标,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8/40), 高于对照组的85.00%(32/40)(χ2=3.914, P<0.05)。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8.49±1.56)分、咀嚼效率(83.94±12.66)%, 均高于对照组的(7.18±1.45)分、(70.12±13.57)%(t=3.890、5.445, 均P<0.05);观察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17.19±5.41)d、咀嚼效率恢复时间(20.81±4.87)d, 均短于对照组的(24.37±7.02)d、(27.54±6.95)d(t=5.124、5.016, 均P<0.05)。观察组菌斑指数(1.14±0.36)分、龈沟出血指数(1.96±0.64)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1.51±0.40)分、(2.73±0.87)分(t=4.348、4.509, 均P<0.05)。观察组SNA角(71.24±4.98)°、SNB角(72.85±1.07)°, 均小于对照组的(76.59±5.40)°、(74.13±1.39)°(t=4.606、4.615, 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114,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 低于对照组的17.50%(χ2=5.000, 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患者口腔修复前先进行正畸治疗, 可有效提高其口腔修复效果, 有利于提高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效率, 改善其牙列情况和颌面畸形情况, 使患者更加满意, 且安全可靠, 不良反应少。

魏德增,张新美[5](2019)在《分析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前牙缺失伴错畸形患者80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牙齿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修复体形态、颜色等和对应比例匹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修复体大小、颜色、形态和对应比例匹配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牙缺失伴错畸形患者实施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能达到较好的美观效果,促进修复体功能良好恢复,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应用。

郭沪,范建芬[6](2018)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临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筛选应用实验性研究,常规组采用传统修复治疗方案,研究组实施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跟踪两组患者修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两组咬合评分。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66.67%,与研究组91.67%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咬力测试评分为(69.52±5.69),常规组咬力测试评分为(56.89±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实施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显着,患者的咬力大大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玉伟[7](2018)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手指额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修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正畸与修复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有效各40例、19例,总有效率93.65%,无效4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69.84%,显效、有效、无效分别23例、21例和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9例咬合关系理想、53例牙齿排列整齐、57例前牙覆合覆盖理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理想,建议推广,但治疗费用较高。

林纲强[8](2018)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错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接受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接受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评价、治疗后外观情况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对修复效果的满意率为82.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牙覆()及覆盖良好率、后牙咬()良好率、牙齿整齐度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效果突出,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柏珍[9](2016)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牙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畸形患者中随机抽取12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牙列缺损伴牙畸形,并知情同意。将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正畸+修复)与对照组(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疗程。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8.4%(61/62)、75.8%(47/62),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伴牙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单纯修复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且能缩短患者疗程,促使其尽快康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翁宁[10](2016)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60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术后统计2组牙齿情况(咬合关系、牙齿排齐情况、前牙覆合覆盖率)、治疗效果、满意度、治疗费用及术后1年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结果观察组咬合关系、牙齿排齐情况、前牙覆合覆盖率分别为80.0%、86.7%、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8.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着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和治疗费用分别为80.0%、(8 067.6±394.5)元,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2 211.7±251.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分别为0.13±0.08、5.16±1.42,显着低于对照组的0.66±0.17、6.49±1.63(P<0.05)。结论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畸形、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患者满意度高,但花费较高。

二、正畸治疗在牙列缺损伴错畸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畸治疗在牙列缺损伴错畸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功能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固定评分、软垢指数、牙菌斑附着指数比较
3 讨论

(2)正畸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见表2)
3 讨论

(3)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咬合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牙齿恢复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2.3 牙齿整齐程度及咬合评分比较
    2.4 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
    2.5 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5)分析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畸形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体形态、大小、颜色和对应比例匹配率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6)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临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筛选标准
    1.3 方法
    1.4 临床指标观察
    1.5 临床指标判定[3]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跟踪随访治疗效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咬力测试评分比较
3 讨论

(7)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牙齿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8)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错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价
        1.3.2 咀嚼功能评价
        1.3.3 治疗后外观评价
        1.3.4 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外观指标比较
    2.3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2.4 两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9)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6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牙齿情况比较
    2.2 2组疗效比较
    2.3 2组满意度、治疗费用比较
    2.4 2组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比较
3 讨论

四、正畸治疗在牙列缺损伴错畸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效果[J]. 郑凌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10)
  • [2]正畸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吴海龙.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30)
  • [3]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咬合评分的影响[J]. 刘永召.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04)
  • [4]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丰玉太. 中国基层医药, 2019(08)
  • [5]分析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畸形的临床疗效[J]. 魏德增,张新美.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01)
  • [6]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临疗效观察[J]. 郭沪,范建芬.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27)
  • [7]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效果观察[J]. 刘玉伟.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24)
  • [8]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错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J]. 林纲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8)
  • [9]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关柏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4)
  • [10]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60例分析[J]. 翁宁. 中华全科医学, 2016(11)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