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内酯豆腐的研制

芦荟内酯豆腐的研制

一、芦荟内酯豆腐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巍巍,郑小锋,袁子晗,孙郡启,于思文[1](2020)在《蔬汁内酯豆腐的制备工艺优化》文中提出以大豆为原料,在对内酯添加量进行实验预估基础上,通过添加紫甘蓝汁、南瓜汁制作出独具果蔬清香和风味的蔬汁内酯豆腐.通过探究果蔬汁的添加量对内酯豆腐感官质量的影响,逐步确定内酯豆腐的果蔬汁优化添加量,最终得出的豆乳最优化配方为:豆水比例为1∶9,果蔬汁与水比例为1∶5,紫甘蓝汁与水比例为1∶6,南瓜汁与水比例为1∶8,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为0.30%.得到的感官评定结果最优,且卫生指标完全符合国家食品食用安全标准.最优化添加量下制得蔬汁内酯豆腐口感细腻,软硬适宜,色泽美观,成型状态较好,美味独特,同时可增加对特殊人群的需求选择,为今后果蔬制品研发和豆腐产品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李妍,孙巧珍,董基[2](2016)在《肇实内酯豆腐制备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肇实和大豆为主要原料,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凝固剂制备豆腐。以豆腐的感官评分和干基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大豆∶水=1∶5 g/m L,肇实打浆料水比为1∶15 g/m L,豆浆与肇实浆液混合比例为8∶2 m L/m L,GDL用量为0.30%,于85℃保温40 min凝固,冷却成型后得成品。成品肇实内酯豆腐呈米白色,具有豆香味和肇实味。

秦春艳[3](2016)在《历史时期中国豆腐的生产发展与地域空间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时期豆腐的生产发展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豆腐的生产发展和空间分布研究也属于历史地理研究的范畴。豆腐自西汉时期产生以来到清代末年,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生产已经遍布了历史时期中国的广大地域空间。在历史上,豆腐产生于今安徽省淮南市,经过汉代、明代和清代三个时期的逐步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皖西、豫东、鲁西为核心的豆腐中心区——“鲁豫皖豆腐生产三角发源地”。从宋代开始,豆腐生产开始从这个豆腐生产核心区向各个区域大规模的传播。豆腐生产向各个地区发展传播的具体情况是:西汉至宋代,向华东地区传播;东汉至宋代,向华北地区传播,宋代至明代,向南方地区传播;元代至清代,向东北地区传播,明代至清代,向西北地区传播。各地区在各自传播的主要年限之外,在其余各时期也存在着豆腐生产传播的现象。从豆腐生产的传播路径上来说,可以分为三条路径:南传路线、北传路线和西传路线。南传路线主要是指宋代时豆腐生产从发源地带向南方地区传播;北传路线主要是指元明时期豆腐生产从发源地带向东北地区传播;西传路线主要是指汉唐宋时期豆腐生产从发源地带向华北地区传播和明清时期在这条线上继续向西北地区传播。这三条路线共同促进了豆腐生产在历史时期的中国的空间发展。在豆腐生产传播过程中,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民南迁、少数民族内迁、移民实边和民族融合等因素,也是促进豆腐生产快速、跨区域传播的一些特殊原因。从时空分布上来说,豆腐生产从汉代开始逐渐在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布开来;唐宋时期,豆腐生产逐渐在南方地区和华东地区再一次扩展;元明时期,豆腐生产开始出现在了东北地区;明清时期,豆腐生产也逐渐发展到了西北地区。其中,宋代和清代是豆腐生产较快发展的时期,宋代时期发展较快的是南方地区的豆腐生产,清代时期是腐生产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空间上来看,豆腐生产总体上呈现出遍布各个地区、各个地方的态势,但也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地区差异。究其原因,是各地区的民族存在着不同的生产生活习惯。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传统的农耕区和畜牧区,这两大经济区的人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也是历史时期豆腐生产在空间分布上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制作工艺上看,豆腐生产在泡豆和点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泡豆的时长与水温有关。所以,在泡豆时长上,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点浆上,豆腐产生之初,使用的凝固剂是盐卤,从明代开始出现了以石膏点豆腐的记载,从而在历史上形成了北方以盐卤点豆腐为主,南方以石膏点豆腐为主的现象。一些特殊地区还存在着交叉使用点浆剂的现象,如四川、湖南、湖北和江淮一点使用山矾叶;山西使用醋酸或醋淀;浙江、陕西使用酸浆;贵州、川南等地使用硫酸镁(硫苦、苦盐)等。不同的制作工艺也形成了不同的豆腐生产区,“南、北豆腐”两个豆腐生产区初步形成于明代时期。豆腐生产丰富了古代先民的饮食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豆腐饮食文化。在豆腐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从宋代开始各种豆腐制品不断推陈出新,多种豆腐制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各地区在豆腐菜品的烹饪方式上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豆腐在养生、医药和日常生活方面的价值从宋代开始就逐渐被人们发现,尤其是豆腐在医药治病方面的价值,在明清时期人们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豆腐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人们食药双用的食品,在豆腐食用的方式上在各地也各有特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豆腐饮食文化。

孙洪彦[4](2015)在《从水虿中提取壳聚糖及壳聚糖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文中认为背景壳聚糖具备很多独特的功效和特性,在食品、医药、环保、功能材料、农林业、轻纺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当前,壳聚糖工业化生产的原料的主要来源是虾、蟹壳,从虾、蟹壳中提取的壳聚糖钙含量较高,重金属离子不易脱除,很难生产出高纯度的壳聚糖。然而昆虫作为自然界的生物类群,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和可再生的特性,其体壁中含有丰富的壳聚糖,是很值得开发的一种壳聚糖原材料。从蝇、蚕等昆虫中提取壳聚糖的研究发现,昆虫体壁中壳聚糖含量比较高,所提取的壳聚糖钙和重金属的含量低、纯度高、质量好,提取过程中对酸、碱消耗少,生产成本低。研究课题主要是以水虿作为原料提取壳聚糖,确定壳聚糖提取的最佳试验条件,根据所提取壳聚糖的得率,确定其制备的最佳试验条件,为今后规模化生产昆虫壳聚糖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理论依据,促进昆虫壳聚糖在食品和新领域的应用。目的实验采用酸碱法从水虿中提取甲壳素,进而得到高纯度的壳聚糖;将提取的壳聚糖应用于内酯豆腐的加工和新产品固齿牙膜贴中;通过工艺论证,对固齿牙膜贴进行工艺设计,以便为投入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酸碱法提取水虿中的甲壳素,并通过对水虿甲壳素进行脱乙酰化反应得到壳聚糖。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水虿甲壳素和壳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将提取的水虿壳聚糖应用于内酯豆腐的加工中,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壳聚糖海带内酯豆腐和壳聚糖苦瓜内酯豆腐的最佳配方;将水虿壳聚糖应用于中药固齿牙膜中,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固齿牙膜贴的最佳配方;针对固齿牙膜贴的工艺流程进行论证及物料衡算。结果采用酸碱法提取水虿中的甲壳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蛋白质脱除的最佳参数为NaOH浓度为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无机盐脱除的最佳参数为HCl浓度为14%、常温、反应时间为50min。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水虿甲壳素提取壳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3h。实验获得水虿甲壳素的得率为28%,壳聚糖的得率为21%;壳聚糖应用于内酯豆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配方和工艺参数为:GDL添加量为0.25%,海带汁添加量为10%,壳聚糖添加量为0.01%,加热凝固温度为70℃;壳聚糖应用于固齿牙膜贴,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凝胶型固齿牙膜贴的最佳工艺配方和工艺参数是壳聚糖溶液为67%,明胶溶液为22%,固齿牙膜液为11%,加热烘干时间为2.5h;课题针对固齿牙膜贴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论证及相关的物料衡算。结论通过对水虿壳聚糖提取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实验获得水虿甲壳素的得率为28%,壳聚糖的得率为21%;实验获得壳聚糖内酯豆腐最佳工艺参数为GDL添加量为0.25%,海带汁添加量为10%,壳聚糖添加量为0.01%,加热凝固温度为70℃;实验获得固齿牙膜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壳聚糖溶液为67%,明胶溶液为22%,中药固齿牙膜液为11%,加热烘干时间为2.5h;课题经过工艺论证和物料衡算可知,固齿牙膜贴具有投入实际生产的意义。

郭丽萍,王凤舞,李永库[5](2014)在《绿茶内酯豆腐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以大豆、干茶叶为主要原料,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凝固剂,研制绿茶内酯豆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豆浆浓度、豆浆与茶汁的混合比例、GDL添加量及凝固温度对绿茶内酯豆腐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浆浓度为料水比1∶5,豆浆和绿茶汁的混合比例为8∶2,加热凝固温度为90℃,GDL添加量为0.20%时,绿茶内酯豆腐的品质最好,制得的豆腐呈浅黄色,口感细腻爽滑,具有绿茶特有的清香。

程秀玮,魏玮[6](2014)在《薏米内酯豆腐的研制及其质构分析》文中认为根据内酯豆腐制作的基本工艺,在原料中添加薏米,制作出含有薏米风味和营养的内酯豆腐。以薏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内酯添加量和凝固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薏米内酯豆腐的最佳制作工艺为薏米与大豆混合比例1∶4,内酯添加量0.25%,凝固温度85℃,并利用质构仪对该优化条件下制作的薏米内酯豆腐进行质构检测(TPA),其硬度为318.45,弹性为0.945,回复性为0.231,黏附性为0.569。结果表明,在该优化条件下制作的薏米内酯豆腐表面平整、断面光滑、质地均匀、口感细腻,具有薏米独特风味和营养。

张苏勤,张宁,冯彩平,郑立红[7](2013)在《枸杞菜营养内酯豆腐的研制》文中认为以枸杞菜汁为营养素,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大豆为原料,研制出枸杞菜营养内酯豆腐.通过单因素试验来测定枸杞菜汁的添加量、豆浆出品率以及葡萄糖酸-δ-内酯的加入量对枸杞菜营养内酯豆腐品质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枸杞菜营养内酯豆腐的最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枸杞菜营养内酯豆腐的最佳配方为:枸杞菜汁与豆浆的体积比为1∶9,大豆出浆量为4kg,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酸-δ-内酯的添加量为豆浆质量的0.2%.

姚妙爱,周玉东[8](2011)在《芹菜内酯豆腐制作工艺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以大豆和芹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芹菜内酯豆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保健作用。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芹菜豆腐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大豆与水质量比为l:5,豆浆与芹菜汁质量比为4:1,GDL用量为0.27%,凝固温度为95℃,凝固时间为30min。制作出的芹菜豆腐呈浅绿色,凝固状态好、保水性好、弹性好、质地细嫩,具有纯正豆香味及芹菜特有的风味。

李湘利,刘静,胡彦营,冯磊[9](2010)在《红香椿内酯豆腐生产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以红香椿和大豆为原料,以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红香椿豆腐的加工工艺条件,讨论了香椿提取液添加量、豆浆浓度、凝固剂用量、凝固温度与时间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香椿提取液添加量为15.0%时,按豆浆浓度(豆∶水=1∶5)添加0.30%的葡萄糖酸-δ-内酯,在90℃下凝固35 m in后冷却即可得到浅绿而有光泽、凝固性和保水性好、口感细腻,具有典型香椿香气和豆香的红香椿豆腐。

赵海雯[10](2010)在《花色豆腐开发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豆腐因其丰富营养和保健功能,深受人们喜爱。综述了花色豆腐的开发现状,并对今后豆腐工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芦荟内酯豆腐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荟内酯豆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蔬汁内酯豆腐的制备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仪器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果蔬汁的制备
        1)紫甘蓝汁的采集工艺
        2)南瓜汁的采集工艺
        1.3.2 蔬汁内酯豆腐制备
        1.3.3 操作要点
        1)清洗与浸泡
        2)制备果蔬汁
        3)磨浆
        4)过滤
        5)煮浆、加凝固剂
        6)注模、成型
        1.3.4 感官评价评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酯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2.2 紫甘蓝汁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2.3 南瓜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3 结语

(2)肇实内酯豆腐制备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工艺流程
        1.3.2 豆浆的制备
        1.3.3 肇实浆液的制备
        1.3.4 豆水比、豆浆和肇实浆液混合比例的确定
        1.3.5 凝固剂用量的确定
        1.3.6 肇实内酯豆腐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1.3.7 肇实内酯豆腐感官评价
        1.3.8 乳清析出量的测定
        1.3.9 干基得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肇实打浆料水比的确定
    2.2 豆水比、豆浆和肇实浆液混合比例的确定
    2.3 凝固剂用量的确定
    2.4 肇实内酯豆腐工艺参数优化
3 结论

(3)历史时期中国豆腐的生产发展与地域空间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1.时间界定
        2.区域界定
        3.豆腐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六.预期目标
第一章 豆腐的产生
    一.豆腐产生的材料
        1.大豆
        2.石磨
        3.凝固剂
    二 .豆腐的创造者及其产生时间
    三 .豆腐制作工艺
第二章 豆腐生产在各区域的生产发展状况
    1.华东地区(西汉——宋代)
    2.华北地区(东汉——宋代)
    3.南方地区(宋代——明代)
    4.东北地区(元代——清代)
    5.西北地区(明代——清代)
第三章 豆腐生产的地域空间分布状况及差异分析
    一.豆腐生产的起源地域和总体分布状况
        1.豆腐的起源地域——鲁豫皖豆腐生产三角发源地
        2.豆腐生产的总体分布状况及特点
    二 .豆腐生产的空间传播路线
    三 .豆腐生产技术、食用方法的地区差异
        1.豆腐生产技术的地区差异
        2.各地区豆腐食用特点的差异
第三章 豆腐生产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
    一 .豆腐生产形成空间差异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1.自然原因对豆腐生产空间发展的制约
        2.豆腐生产空间差异形成的社会原因
    二 .豆腐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豆腐生产对饮食习俗的影响
        2.豆腐的产生对医药技术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从水虿中提取壳聚糖及壳聚糖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的意义
    2 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2.1 壳聚糖简介
        2.1.1 壳聚糖的基本性质
        2.1.2 壳聚糖的药理作用
        2.2 壳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新进展
    3 现阶段壳聚糖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3.1 壳聚糖作为果蔬保鲜剂
        3.2 壳聚糖作为抗氧化剂
        3.3 壳聚糖作为果汁的澄清剂
        3.4 壳聚糖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
    4 壳聚糖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展望
        4.1 壳聚糖来源的多样化
        4.2 壳聚糖作为天然防腐剂
        4.3 壳聚糖在内酯豆腐中的应用
        4.4 壳聚糖在面食加工方面的应用
    5 论文相关内容
    6 论文总结论
第二章 水虿提取壳聚糖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甲壳素的提取
        2.1.1 蛋白质的脱除
        2.1.2 无机盐的脱除
        2.2 壳聚糖的制备
    3 分析与讨论
        3.1 蛋白质的脱除
        3.1.1 NaOH 浓度对蛋白质脱除的影响
        3.1.2 反应温度对蛋白质脱除的影响
        3.1.3 反应时间对蛋白质脱除的影响
        3.1.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无机盐的脱出
        3.2.1 HCl 浓度对无机盐脱除的影响
        3.2.2 反应时间对无机盐脱除的影响
        3.3 壳聚糖的制备
        3.3.1 壳聚糖标准曲线
        3.3.2 不同反应条件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
        3.3.3 定量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一种海带内酯豆腐及其制备方法
    1 材料与仪器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工艺流程
        2.1.1 海带汁的制备工艺流程
        2.1.2 海带内酯豆腐的制备工艺流程
        2.2 工艺操作要点
        2.2.1 海带汁的制备
        2.2.2 海带内酯豆腐的制备
        2.3 产品质量标准
        2.3.1 感官指标
        2.3.2 理化指标
        2.3.3 卫生指标
        2.4 感官评定标准
    3 分析与讨论
        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海带汁用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3.1.2 GDL 用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3.1.3 壳聚糖用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3.1.4 蹲脑温度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3.2 海带内酯豆腐的配方优化设计
    4 苦瓜内酯豆腐及其制备方法
        4.1 工艺流程
        4.1.1 苦瓜浆的制备工艺流程
        4.1.2 苦瓜内酯豆腐的制备
        4.2 苦瓜内酯豆腐的配方优化设计
    5 小结
第四章 一种方便使用的固齿牙膜贴及其制备方法
    1 材料与仪器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中药壳聚糖牙膜的工艺流程
        2.1.1 凝胶型固齿牙膜贴的工艺流程
        2.1.2 无纺布型固齿牙膜贴的工艺流程
        2.2 工艺操作要点
        2.2.1 壳聚糖溶液的制备
        2.2.2 固齿牙膜液制备
        2.2.3 凝胶型的牙膜贴制备
        2.2.4 无纺布型的牙膜贴制备
        2.3 产品质量标准
        2.3.1 感官指标
        2.3.2 理化指标
        2.3.3 卫生指标
    3 分析与讨论
        3.1 单因素实验
        3.1.1 成膜物质的选择
        3.1.2 壳聚糖与柠檬酸最佳配比剂量的选择
        3.1.3 壳聚糖与明胶的最佳剂量配比的选择
        3.2 固齿牙膜贴配方的优化选择
    4 小结
第五章 固齿牙膜贴的工业化生产设计
    1 生产工艺流程
        1.1 生产工艺基本原则
        1.2 壳聚糖中药牙膜工艺流程
    2 工艺流程说明
        2.1 原材料
        2.2 中药的研磨
        2.3 固齿牙膜粉的熬制
        2.4 固齿牙膜原液的离心
        2.5 固齿牙膜液的调配
        2.6 固齿牙膜液的浓缩
        2.7 固齿牙膜液与成膜物质混合
        2.8 模具成型
        2.9 杀菌
        2.10 成品
        2.11 产品质量标准
    3 物料衡算
        3.1 中药固齿原液的制备率
        3.2 中药固齿牙膜原料成分表
        3.3 物料衡算
        3.3.1 100 L 中药配制的物料衡算
        3.3.2 100 kg 中药固齿牙膜的物料衡算
        3.3.3 物料衡算小结
        3.4 成本核算
        3.4.1 原料成本
        3.4.2 成本计算
    4 主要设备选型
        4.1 设备选择的原则
        4.2 设备选型
    5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5)绿茶内酯豆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工艺流程
    1.4 操作要点
        1.4.1 泡豆
        1.4.2 磨浆、煮浆
        1.4.3 绿茶汁的制备
        1.4.4 加凝固剂
        1.4.5 加热保温
    1.5 单因素实验
    1.6 正交实验设计
    1.7 评定指标
        1.7.1 感观评定标准
        1.7.2 凝胶强度的测定
        1.7.3 析水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1.1 豆浆和茶汁比例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2.1.2 豆浆浓度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2.1.3 GDL添加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2.1.4 加热凝固温度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2.2 正交实验结果
3 结论

(6)薏米内酯豆腐的研制及其质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薏米豆浆制备的工艺流程[5-8]
        1.2.2 操作要点
        (1)精选大豆、薏米。
        (2)浸泡。
        (3)磨浆。
        (4)煮浆。
        (5)点浆。
        (6)凝固。
        1.2.3 薏米豆腐品质感官评价
        1.2.4 薏米豆腐质构分析检测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薏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薏米豆腐品质的影响
    2.2 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对薏米豆腐品质的影响
    2.3 凝固温度对薏米豆腐品质的影响
    2.4 薏米内酯豆腐制作工艺参数的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2.4.1 正交试验设计
        2.4.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4.3 薏米内酯豆腐的质构分析检测[11-12]
3 结论

(7)枸杞菜营养内酯豆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素实验
    2.2正交试验
3结论

(8)芹菜内酯豆腐制作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原辅料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1.3 检测方法
2 工艺流程
    2.1 芹菜汁制作工艺流程
    2.2 芹菜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
    2.3 操作要点
3 结果与分析
    3.1 芹菜汁添加量的确定
    3.2 豆浆浓度与芹菜汁豆腐成型性的关系
    3.3 GDL添加量与芹菜汁豆腐成型性的关系
    3.4 凝固温度与芹菜汁豆腐品质的关系
    3.5 凝固时间与芹菜汁豆腐品质的关系
    3.6 芹菜汁豆腐工艺参数优选
4 结果与讨论

(9)红香椿内酯豆腐生产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工艺流程
    1.4 操作要点
        1.4.1 香椿提取液的制备
        1.4.2 豆浆的制备
        1.4.3 煮浆与配料
        1.4.4 凝固与成型
    1.5 试验方法
        1.5.1 香椿提取液添加量的选择
        1.5.2 豆浆浓度的确定
        1.5.3 凝固剂添加量和成品质量的关系
        1.5.4 凝固温度的选择
        1.5.5 凝固时间的确定
        1.5.6 红香椿豆腐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
    1.6 分析测试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椿提取液添加量对内酯豆腐品质的影响
    2.2 最适豆浆浓度的确定
    2.3 凝固剂添加量的选择
    2.4 红香椿内酯豆腐凝固温度的选择
    2.5 凝固时间的确定
    2.6 红香椿豆腐生产工艺的优化
3 讨论
    3.1 香椿提取液添加量与内酯豆腐质量的关系
    3.2 影响红香椿内酯豆腐凝胶形成的因素

四、芦荟内酯豆腐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蔬汁内酯豆腐的制备工艺优化[J]. 杨巍巍,郑小锋,袁子晗,孙郡启,于思文.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肇实内酯豆腐制备工艺优化[J]. 李妍,孙巧珍,董基. 粮油食品科技, 2016(06)
  • [3]历史时期中国豆腐的生产发展与地域空间分布[D]. 秦春艳. 西南大学, 2016(12)
  • [4]从水虿中提取壳聚糖及壳聚糖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D]. 孙洪彦.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5]绿茶内酯豆腐的研制[J]. 郭丽萍,王凤舞,李永库.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19)
  • [6]薏米内酯豆腐的研制及其质构分析[J]. 程秀玮,魏玮.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11)
  • [7]枸杞菜营养内酯豆腐的研制[J]. 张苏勤,张宁,冯彩平,郑立红. 吕梁学院学报, 2013(02)
  • [8]芹菜内酯豆腐制作工艺的优化[J]. 姚妙爱,周玉东. 农业机械, 2011(05)
  • [9]红香椿内酯豆腐生产工艺的研究[J]. 李湘利,刘静,胡彦营,冯磊. 大豆科学, 2010(06)
  • [10]花色豆腐开发研究概述[J]. 赵海雯.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2)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