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racle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常见故障与恢复(论文文献综述)
陈柄任[1](2021)在《量子私密查询技术的可靠性研究》文中认为量子安全多方计算技术是安全多方计算与量子信息技术所衍生出的新型交叉学科。前者是计算机科学密码学下的热门研究领域,而后者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量子私密查询是量子安全多方计算问题的重要子问题之一,它主要解决如下问题:有一个服务商Bob拥有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包含两部分,输入与输出。该服务商的用户Alice想要在Bob的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她提交一个合法输入,并期望获得该输入的输出。查询方法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关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量子私密查询问题要求,在查询过程中,保证如下两个条件:(1)Alice隐私安全性:非诚实用户Bob在协议过程中无法获取Alice输入的信息。(2)Bob隐私安全性:非诚实用户Alice在协议过程中无法获取Bob数据库的其他信息。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量子私密查询协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安全可靠性,应用可靠性和通讯可靠性。安全可靠性研究量子私密查询协议是否满足其安全性定义,它包含安全性分析,构造攻击方案,提出改进协议等内容。应用可靠性研究在使用量子私密查询协议的应用中,量子私密查询协议是否具备满足当前应用的既定要求。量子私密查询协议本身定义是否存在局限性并是否有提升的空间。通讯可靠性研究在Alice和Bob间传输量子比特时,两者间的量子信道是否可靠。Alice和Bob间是否有可靠协议支持量子比特的重传以及如何阻止第三方Eve对量子比特的截获。本文主要贡献如下:(1)在安全可靠性上,对量子私密查询的重要应用安全两方私密距离计算进行密码学分析。用量子攻击手段瓦解安全两方私密距离计算协议的安全性。针对数据持有者与客户提出两种攻击方式,两个协议均可以使得作弊方以正概率获得对方隐私,且以0概率被发现。之后我们提出新的协议,它不仅能抵抗这两种攻击,而且使得原始协议更加公平。新协议可以保证协议的双方均获得最终距离。除此之外,新协议的消息复杂度与原协议维持在同一水平。(2)在应用可靠性上,本文拓宽了量子私密查询问题的局限性,提出新问题对称量子私密查询,可以使得双方均获知查询结果,应用于更多场景。证明量子私密查询问题无法达到无条件安全。此外,本文还提出了首个作弊敏感对称量子私密查询协议并从信息论角度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证明。最后我们根据对称量子私密查询协议提出了作弊敏感的量子比特承诺协议。(3)在通讯可靠性上,提出基于中继器的量子传输控制协议,它不仅可以应用于量子私密查询协议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需要传输量子比特的协议。该协议不仅在传输量子比特前用分布式量子资源预留协议保证每个节点有足够的量子资源(例如量子纠缠、量子操作或测量设备)来支持传输,也可以在传输错误(丢包、经典比特翻转、量子比特的比特翻转及相位翻转、量子纠缠发生退相干等)发生后进行重传。从这两个方面极大地提升传输可靠性。本文将这两个协议与基于中继器量子网络模型下的其他协议整合在一起,规定了量子包头格式与缓存区内算法,并在模拟仿真环境中进行了模拟。
刘静怡[2](2020)在《基于故障定位算法的停电恢复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当前,配电网普遍存在网络构架薄弱、设备老化、故障率高等问题。当配电网发生故障之后,多采用人工定位和人工排查的方式安排配电网抢修,严重影响配电网运行效率和用户用电需求。因此,本文结合栾城供电公司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对配电网故障定位和故障恢复算法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配电网停电恢复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应用研究。首先,从配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设计需求、技术需求三个方面对系统设计需求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满足的条件,确定了系统构架、故障定位、故障恢复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在图论基础上,引入有向分层拓扑技术,建立了基于有向分层拓扑的故障定位算法。其次,综合考虑负荷恢复程度、负荷不均衡度、电压偏移率、有功损耗四个指标,建立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故障恢复控制模型,引入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石家庄栾城配电网的实际工况,对基于有向分层拓扑的故障定位算法和基于网络重构的故障恢复算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同时进行了进一步的仿真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然后,从软件构架、硬件构建、功能构建、集成构建四个方面对停电恢复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Java体系将系统软件构架分为五个层次,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对硬件构架进行了设计,引入Spring和Hibernate模式对系统功能模型进行了层次化设计,采用接口适配器的形式实现与其它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设计;从核心功能设计、功能类结构设计、功能实现设计三个方面对系统功能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类结构设计理念对功能属性和方法进行了封装设计,采用标准建模语言对停电信息创建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设计,采用AT指令完成了信息封装的设计,可为供电企业停电恢复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最后,对停电恢复系统的实施以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停电恢复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重点从四个功能方面对当前已建成的配电网抢修联动系统进行了功能应用分析,证实了本文设计系统的有效性,可为供电企业配电网故障抢修与作业工作提供工作指导。
刘春华[3](2020)在《面向海量数据的公积金冲还贷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活跃,上海市公积金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老版公积金冲还贷业务管理系统主要由19家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委贷行)、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分头开发,系统权属纷杂,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较差,造成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公积金中心)很难对各类冲还贷业务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管;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公积金业务存在高并发交易、海量数据的特点,而老版公积金冲还贷业务管理系统基于sybase12.1平台,处理海量数据能力较弱,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冲还贷业务发展需求。因此建设基于海量数据、优化业务流程的新版还贷业务管理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从公积金冲还贷业务流程优化、系统的架构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实现与验证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在流程优化方面,实现公积金冲还贷受理业务的自动审核,并通过对业务模式的创新,创造性的提出了“空转”概念,即“转账目不转金额”的还款方式,其实质只扣除主贷人及参贷人的个人信息账,但资金不发生转出转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途资金带来的利息损失,进而完成对扣款、还款等流程的优化。在系统架构设计上,使用MAA(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Redis缓存技术,对系统架构进行重构设计,从而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并且从应用层面和数据库层面针对海量数据和超高并发做了设计优化和应用模块代码优化,通过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实时应用集群)技术实现高可用,并在应用层面对数据进行本地化处理,避免跨数据库实例Cache Fusion大量数据导致的性能瓶颈;通过Oracle Data Guard技术实现数据库水平扩展,将复杂查询分离到从库,从而降低主库的QPS(Queries-per-second每秒查询率)负载;通过Redis缓存用户静态数据,进而减少主库的访问请求压力。最后,分析研究了公积金冲还贷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重点阐述关键应用模块的性能优化与验证。本文研究的公积金冲还贷项目是上海市推进“互联网+”工程的重点项目,它的成功实施将为其他省市公积金中心或政府行业的信息系统改革发展提供参考。目前,公积金冲还贷业务管理系统已经上线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且一直运行平稳。该系统不但节省了专门从事银行数据检查及凭证补录校验工作产生的劳务费,而且大大节省了给委托机构的手续费用支出,充分实现了经济效益。此外,该系统还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降低了业务请求响应时间,提高了市公积金中心“为民服务”的能力。
杨楠[4](2020)在《汽轮机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智慧电厂成为能源企业未来趋势。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Intelligent Diagnosis and Health Management,IDHM)技术,更是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用以辅助提高电厂对设备运行、诊断、维护的效率。当前关于故障诊断与维修决策的相关研究繁多,且各有特点。另一方面,又缺乏针对复杂系统构建IDHM技术体系的研究。导致当前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能有效的被电厂认识和应用。由其是对汽轮机这类重大设备,其本身具有故障模式复杂、监测信息少、故障样本稀缺、诊断知识祭奠丰富等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运用IDHM技术解决传统问题,同时,灵活的运用经验知识使IDHM技术更具智慧。因此,本文立足于IDHM是辅助运维人员发现异常、排除故障、降低风险的初衷,以汽轮机组这类重大设备为例,在总结其故障诊断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利用经验知识和机器学习的IDHM关键技术研究。首先,结合汽轮机组故障诊断与维护过程中经验知识依赖性强、知识重用性高、知识数据非结构化等特点,基于设备树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方法,总结了故障机理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基于知识图谱和本体理论,对具有复杂关系结构的诊断知识,提出了故障诊断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并以核电汽轮机例,建立了故障诊断知识图谱。通过采用知识图谱对诊断知识进行存储和表达,减少了系统中知识数据的冗余,提高了IDHM系统对知识数据的管理效率。其次,在总结汽轮机故障诊断常用的状态数据故障特征的基础上,对趋势型征兆和频谱型征兆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与经验相结合的序列数据趋势特征量化方法,弥补了以往汽轮机故障诊断中对趋势型征兆识别方法的不足。基于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发生时,激振力在非线性系统中传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取振源方向的频谱识别方法,相比传统方法,频谱识别准确率得到较大提高。本文基于汽轮机故障机理知识开展的征兆识别方法研究,弥补了当前汽轮机故障诊断中对趋势型征兆和频谱识别的不足,有助于IDHM系统实现自动征兆识别,提高系统诊断效率。再次,为了弥补征兆识别方法存在误报率和漏报率的情况,以及机器学习方法无法进行知识推理,得到故障原因和维修建议的缺陷,本文对故障隔离、故障诊断和故障严重程度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图数据库搜索技术的故障隔离方法,以解决由于测点冗余、征兆信息过剩、诊断知识重用造成的诊断目标范围过大的问题。通过故障隔离,也极大的缩小了后续故障诊断的目标范围。为进一步推理故障发生可能性,在提出故障因果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将知识图谱中的故障诊断知识转化为可进行模糊推理的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诊断模型。基于在线征兆和人工排查信息实现了诊断系统与维修人员工作的交互式推理。为综合评估设备当前运行风险水平和优化故障排查顺序,提出了故障链严重程度计算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诊断网络中的可能故障链,使维修建议可在较少维修次数下快速降低设备运行风险水平。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核电汽轮机IDHM样机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开发了 IDHM系统的架构、数据仓库以及各主要功能,使各项技术在功能和数据流转方面得以有效的融合。通过样机系统的开发与测试,验证了本论文研究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彪[6](2019)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地,正是这些建设工程项目助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强有力地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城镇和农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这些规模巨大的工程项目能建设成功,少不了项目管理方精湛的管理技术和高超的管理能力。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往往具有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且建设内容繁多、涉及技术复杂、质量标准要求高、项目管理难度大等特点[1],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正是因为国内外的大多数建设工程项目都是在得益于信息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才顺利完成了其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越来越成熟,由于其具有成本低廉、资源利用效率高、安全稳定、应用易扩张、资源易管理等诸多优点,云计算技术被广泛用在互联网行业和软件服务行业,用以帮助企业解决传统数据中心模式下IT资源获取成本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与资源管理困难等问题。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帮助项目建设单位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通过一体化管理云平台对所有的项目建设任务进行统筹管理和调度,并协同项目各方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活动,促使项目建设工作合理、有序、高效地开展,能够有力地保障项目建设的成功;另外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项目建设单位能够方便快捷地从专业的云资源提供商那里以租用的方式获取到平台系统部署和运行所必需的软硬件资源,无须再购买昂贵的硬件服务器和软件工具。由于从云资源提供商那里获得软硬件资源的方式是资源租用的方式,因此只需按需购买和付费,当不再需要租用的软硬件资源时可以直接退租,这样的模式不仅节省了软硬件的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还提高了平台系统的上线效率。同时在云计算架构下,云操作系统可以自动地识别到每个服务器节点的负载情况,能够动态地、弹性地把计算资源分配给相关的服务器节点,实现所有服务器节点的负载均衡和计算资源的弹性伸缩,以保证整个平台系统平稳高效地运行,防止服务器节点因负载过重而崩塌或是因负载过轻造成资源闲置运行。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用于支撑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云平台研究现状及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一体化管理架构,明确了构建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的必要性,然后在论文的主要部分讲述了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在软件需求、系统设计、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并根据本论文研究经历和行业经验分析和总结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便于软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编码过程管控的方法。
周登极[7](2016)在《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理论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深,工业4.0的革命浪潮即将席卷而来。这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变革将带来一批全新的智能设备及智能化的设备管理技术,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协作机制。随着设备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设备的故障管理成为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智能化成为工业4.0时代下故障管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的本质是用数据获得知识。随着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眼下正是一个多源数据自动产生的时代,这也为开展智能故障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燃气轮机作为广泛应用于国防与能源工业的高新技术动力设备,设备复杂度高,故障种类繁多,且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开展智能故障管理难度大,收益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旨在充分挖掘与燃机相关的多源数据的价值,进行其智能故障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研究。首先,针对支撑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研究的数据获取技术,开展了三项研究:1)针对监测数据的获取,搭建了总体性能测试系统,进行了总体稳态性能测试、故障对总体性能影响测试、故障长期发展趋势跟踪,以支撑后续研究;2)针对仿真数据的获取,研究了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和部件建模方法,基于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建立了燃气轮机性能仿真模型,该模型对两台实际燃机的仿真误差均在1%以内;3)针对传感器测量的不确定性,进行了两项研究,即基于模型的数据调和与面向测量偏差的传感器故障诊断,应用这两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削弱测量不确定性,识别故障传感器并进行数据恢复。接着,对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进行了三项研究,即故障特征分析、故障状态评估和故障趋势预测。故障特征分析研究旨在将故障模式的危害性、后果、发展趋势等属性信息化,从而确定合适的维护策略。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理论为基础,对其两大分析工具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逻辑决断图进行改造:提出一种应用于故障管理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并确定待分析的故障属性与评价标准;建立一种基于故障知识库的维护策略逻辑决断模型,智能化地制定维护大纲。据此,提出动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设想,拓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应用范围的边界,并设计了一套动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分析方法,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显着提高视情维护的故障管理水平。故障状态评估研究旨在采用监测数据智能地定位故障部位、识别故障模式、评估故障程度,分别对基于模型与基于数据的两种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1)针对当下主要智能算法应用于基于模型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采用模拟退火-粒子群混合算法进行故障诊断。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出现局部最优解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全局搜索的速度;2)将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基于数据的气路故障诊断,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诊断框架。和神经网络的对比分析表明,诊断精度要求相同时,该方法需要的训练样本更少。故障趋势预测研究旨在将更多的数据引入常规的时序预测中,智能地预测燃机衰退性故障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两种新型预测模型:1)基于马尔可夫过程与关联分析的灰色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将同类设备的衰退性故障发展曲线应用于趋势预测,并能预测数据的波动性;2)基于故障概率密度的性能衰退趋势预测模型,该模型基于可靠性参数与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将同类设备的历史故障记录应用于故障特征参数的趋势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基于本文研究成果开发了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展了两项案例研究:1)针对突发性故障的分析。该案例中智能故障管理系统可以迅速监测到微小的压气机叶片击伤,及时避免故障危害扩大;2)针对衰退性故障的分析。该案例中智能故障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衰退性故障的发展趋势,在线完成维护任务排程,相较于定时维护,机组可以获得更佳的可用度与经济性。本文理论研究工作建立在与英国Cranfield University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方法验证与应用得到了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的大力支持。
刘英楠[8](2016)在《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理论基础》文中指出Oracle数据库系统在业务数量上比较大、对数据的储存空间也比较大,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数据库系统。它在运行上可以进行多种平台的操作方式,目前在我国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果要使数据库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数据应用范围上就要注意到,对数据的管理工作要进行实时的备份工作和恢复工作。文中,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含义,阐述了Oracle数据库在备份工作于恢复工作中的重要模式,不断进行讨论和分析。不仅避免了数据信息的丢失现象,也保证了数据库技术在信息时代中的建设地位。
陈泳钢[9](2016)在《面向现代制造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研究及实施》文中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深刻而长远的变化。信息技术与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在的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都都愈来愈高,人类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然而过分的依赖也伴随着潜在的危机,天灾,人祸等等突发事件都会使得花费巨资建立起来信息系统毁于一旦,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应对灾难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防微杜渐,建立容灾系统和灾难恢复流程体系,做到即便是灾难发生后,也能快速恢复信息系统并将损失降到最低,这项工作就是灾难备份与恢复工作。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针对制造行业提出完整的灾备建设解决方案,对本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和容灾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详细的叙述了灾难备份与恢复的基本概念和衡量指标,并对国内外的灾难恢复现状作了分析比较。随后对灾备中针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新一代的主流容灾技术的优缺点给出了阐述,紧接着又对于灾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分析。然后本文对于R公司作为一家现代制造行业中的关键业务如何和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作了逐一的介绍,在最后针对R公司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灾备中心建设方案包括网络架构设计,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恢复设计,数据异步复制等。在操作系统层,由于虚拟化的大规模使用,采用了VMWare站点恢复工具来做到虚拟机的数据恢复,同时在承载企业关键业务ERP的小型机灾备方面,使用了虚拟磁带库远端复制技术来恢复生产环境。在数据库复制层面,采用了存储底层复制技术将生产中心磁盘阵列以异步的方式同步到灾备中心容灾磁盘阵列。本文针对现代制造业的复杂的ERP系统和商业应用系统的整合灾备策略和架构设计上做了详细分析,并对恢复策略和恢复技术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刘云汉[10](2014)在《分布式系统时敏数据同步架构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世,在飞行途中将其摧毁成为战略防御的首选,如何搜索发现来袭目标,并对其精确识别、跟踪是完成时敏目标拦截的首要任务。当前,对目标的快速精准识别成为世界难题,通过对位于不同地域的不同预警探测装备采集到的大量信息做数据挖掘是识别目标的一种发展趋势。大量数据的精密分析需要数据库系统做支撑,设计并实现分布式的数据服务架构对提高大型探测装备的数据处理速度、实现变化数据的实时同步具有重要意义,为分布式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分布式时敏目标预警数据服务系统的功能,针对数据访问响应的实时性、重要数据的一致性、系统服务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等需求,开展了基于内存数据库的数据快速同步技术研究和基于数据库集群技术的系统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研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实现原理,采用基于TimesTen的数据复制技术实现了数据访问的实时响应和时敏数据的快速同步;采用OracleRAC架构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单节点故障时应用的透明切换和高并发访问下的负载均衡;通过TimesTen和Oracle RAC的结合可以获得业务和性能无限扩展的实时数据服务系统。本文还针对提出的基于TimesTen和Oracle RAC的分布式数据服务架构,在实验环境下,搭建系统原型,进行了必要的测试,实验证明基于TimesTen的数据同步模块能够满足时敏数据处理的时效性要求;基于Oracle RAC的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功能,能够保证系统提供不间断的数据服务,为项目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Oracle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常见故障与恢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racle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常见故障与恢复(论文提纲范文)
(1)量子私密查询技术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量子安全多方计算 |
1.2.2 私有信息检索 |
1.2.3 量子密码学分析 |
1.2.4 量子网络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量子信息技术简介 |
2.1 量子力学与线性代数 |
2.1.1 量子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 |
2.1.2 复合系统与张量积 |
2.1.3 量子门与酉变换 |
2.1.4 量子纠缠与贝尔态 |
2.1.5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
2.2 量子通讯技术 |
2.2.1 量子隐形传态协议 |
2.2.2 量子纠缠交换协议 |
2.2.3 基于中继器的量子网络技术 |
2.2.4 量子检错与量子纠错码 |
2.2.5 量子密钥分发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量子私密查询技术 |
3.1 基于Oracle门的量子私密查询技术 |
3.1.1 设计思路 |
3.1.2 协议步骤 |
3.1.3 安全性分析 |
3.2 基于QKD的量子私密查询技术 |
3.2.1 设计思路 |
3.2.2 协议步骤 |
3.2.3 安全性分析 |
3.3 延伸问题 |
3.3.1 应用:安全两方距离计算问题 |
3.3.2 应用:私密求交集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安全可靠性:安全两方距离计算的密码学分析 |
4.1 服务器破解协议-Double CNOT攻击 |
4.2 客户端破解协议——多点定位攻击 |
4.3 非对称性 |
4.4 新两方私密距离计算协议 |
4.4.1 协议目的 |
4.4.2 协议步骤 |
4.4.3 协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应用可靠性:对称量子私密查询协议 |
5.1 定义及模型 |
5.1.1 SQPQ定义及相关假设 |
5.1.2 Oracle型对称量子私密查询协议 |
5.1.3 QKD型对称量子私密查询协议 |
5.2 可行性分析 |
5.2.1 直接模型 |
5.2.2 反馈模型 |
5.3 三数据库检测协议 |
5.3.1 协议步骤 |
5.3.2 安全性分析 |
5.4 对称量子私密查询与量子比特承诺 |
5.4.1 时间差 |
5.4.2 量子比特承诺 |
5.4.3 SQPQ归约化QBC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通讯可靠性:量子传输控制协议 |
6.1 设计目的与原理 |
6.2 协议步骤 |
6.2.1 量子资源预留协议 |
6.2.2 纠缠分发 |
6.2.3 纠缠交换协议 |
6.2.4 基于纠缠的量子重传协议 |
6.2.5 量子隐形传态 |
6.3 其它相关协议 |
6.3.1 物理链路层协议 |
6.3.2 网络层协议 |
6.3.3 传输层协议 |
6.4 有限状态机 |
6.5 数据结构 |
6.5.1 包头格式 |
6.5.2 缓存区结构 |
6.6 模拟实现 |
6.6.1 实验环境 |
6.6.2 消息复杂度 |
6.6.3 吞吐量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工作 |
7.1.1 安全可靠性 |
7.1.2 应用可靠性 |
7.1.3 通讯可靠性 |
7.2 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故障定位算法的停电恢复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故障定位和抢修研究现状 |
1.2.2 配电网停电恢复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配电网停电恢复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1 栾城配电网现状及停电控制存在问题 |
2.1.1 栾城配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2 栾城停电控制存在问题 |
2.2 停电恢复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2.1 功能需求分析 |
2.2.2 非功能需求分析 |
2.3 停电恢复系统技术需求分析 |
2.3.1 系统构架技术需求分析 |
2.3.2 故障定位技术需求分析 |
2.3.3 故障恢复技术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电网故障定位和故障恢复算法研究 |
3.1 基于有向分层拓扑的故障定位算法 |
3.1.1 配电网图论基础 |
3.1.2 有向分层拓扑技术 |
3.1.3 故障定位算法 |
3.2 基于网络重构的故障恢复算法 |
3.2.1 故障恢复控制目标 |
3.2.2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故障恢复控制模型 |
3.2.3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3.2.4 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模型求解方法 |
3.2.5 去孤岛判据 |
3.3 算例仿真分析 |
3.3.1 故障定位算法工程算例分析 |
3.3.2 故障定位算法仿真分析 |
3.3.3 故障恢复算法工程算例分析 |
3.3.4 故障恢复算法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停电恢复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构架设计 |
4.1.1 软件构架设计 |
4.1.2 硬件构架设计 |
4.1.3 功能构架设计 |
4.1.4 集成构架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核心功能设计 |
4.2.2 功能类结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1 实现过程设计 |
4.3.2 信息指令设计 |
4.3.3 信息的封装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停电恢复系统的实施及应用分析 |
5.1 停电恢复系统的实施方案 |
5.1.1 总体建设和实施方案 |
5.1.2 当前建设情况分析 |
5.2 停电恢复系统的应用情况 |
5.2.1 故障单线图查看 |
5.2.2 故障消息反馈 |
5.2.3 提票及工作票查询 |
5.2.4 电网异常方式查看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面向海量数据的公积金冲还贷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章节安排 |
2 相关技术分析 |
2.1 统一建模语言UML |
2.1.1 UML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作用 |
2.1.2 UML的概念模型 |
2.2 Redis缓存技术 |
2.2.1 Redis数据持久化机制 |
2.2.2 Redis集群模式 |
2.2.3 Redis主要应用场景 |
2.3 Oracle MAA高可用性技术 |
2.3.1 Oracle RAC技术 |
2.3.2 Oracle Data Guard技术 |
2.4 Oracle分区表技术 |
2.4.1 Oracle分区的主要目的及特点 |
2.4.2 Oracle分区方法 |
2.4.3 索引分区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
3.1 系统业务分析 |
3.1.1 业务模式分析 |
3.1.2 业务需求分析 |
3.1.3 边界分析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3.2.1 系统用例分析 |
3.2.2 系统登录需求分析 |
3.2.3 冲还贷前台业务分析 |
3.2.4 冲还贷后台业务分析 |
3.3 系统性能需求及业务处理能力指标 |
3.3.1 数据量分析 |
3.3.2 性能需求 |
3.4 系统概要设计 |
3.4.1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3.4.2 系统的数据库架构设计 |
3.4.3 系统的拓扑图 |
3.4.4 系统的数据缓存设计 |
3.4.5 系统的数据库表设计 |
3.5 新老版应用系统比对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关键模块的实现 |
4.1 系统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4.1.1 外部系统的接口设计与实现 |
4.1.2 内部系统的接口设计与实现 |
4.2 系统登录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 系统前台业务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受理业务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2 终止业务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3 变更业务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 系统后台批处理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1 扣款管理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2 还款管理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关键应用模块的性能优化与验证 |
5.1 性能验证环境 |
5.2 性能验证工具RUNSTATS |
5.3 系统数据维护的优化 |
5.3.1 业务背景 |
5.3.2 对有定期清理数据的大表优化设计 |
5.3.3 大表分区前后性能比较 |
5.4 系统查询功能的优化 |
5.4.1 业务背景 |
5.4.2 对大表查询优化设计 |
5.4.3 应用优化验证前后性能比较 |
5.5 系统报表功能的优化 |
5.5.1 业务背景 |
5.5.2 优化思路 |
5.5.3 应用优化前后性能比较 |
5.6 系统的应用情况 |
5.6.1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展示 |
5.6.2 系统运行效果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及意义 |
6.2 展望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汽轮机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信息获取的研究现状 |
1.2.2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3 设备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诊断知识获取与表达 |
2.1 引言 |
2.2 故障机理分析方法与步骤 |
2.2.1 名词解释 |
2.2.2 设备树分析 |
2.2.3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
2.2.4 故障树分析 |
2.2.5 基于Neo4j的知识图谱构建 |
2.2.6 故障机理分析步骤 |
2.3 诊断知识图谱的建立 |
2.3.1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
2.3.2 类和实体属性定义 |
2.3.3 关系定义 |
2.4 核电汽轮机诊断知识图谱的构建 |
2.4.1 核电汽轮机设备树分析 |
2.4.2 汽轮机组故障机理分析 |
2.4.3 核电汽轮机诊断知识图谱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轮机典型故障征兆识别 |
3.1 引言 |
3.2 基于模糊矢量映射的序列数据趋势型征兆识别 |
3.2.1 模糊矢量空间映射 |
3.2.2 案例验证 |
3.3 基于独立元空间重构的频谱类征兆识别 |
3.3.1 频谱中的方向概念 |
3.3.2 独立元空间重构方法 |
3.3.3 案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知识图谱与贝叶斯网络的智能诊断与维修决策 |
4.1 引言 |
4.2 基于知识图谱确定性推理的故障隔离 |
4.2.1 Cypher查询语句 |
4.2.2 基于图数据搜索的故障隔离 |
4.2.3 案例测试 |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不确定性推理的故障诊断 |
4.3.1 贝叶斯网络的定义 |
4.3.2 BN诊断模型构建关键技术 |
4.3.3 基于联合树算法的BN推理 |
4.3.4 案例测试 |
4.4 基于故障链严重程度评估的维修决策 |
4.4.1 独立严重程度指标 |
4.4.2 故障链严重程度 |
4.4.3 与PM和传统CM的对比 |
4.4.4 实例测试 |
4.5 结论 |
第5章 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原型系统基本框架 |
5.3 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5.3.1 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存储设计 |
5.3.2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框架的征兆识别模块设计 |
5.3.3 基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推理的诊断推理模块设计 |
5.4 样机系统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6)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第2章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
2.1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内容及特点 |
2.2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作用与方法 |
2.3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架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台需求分析 |
3.1 平台总体需求 |
3.2 平台功能需求 |
3.3 平台非功能需求 |
3.4 设计约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台设计与开发 |
4.1 设计原则 |
4.2 技术路线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3.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3.2 系统部署架构设计 |
4.3.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3.4 系统微服务管理架构设计 |
4.3.5 业务应用微服务架构设计 |
4.3.6 数据存储与管理架构设计 |
4.4 系统安全设计 |
4.4.1 安全保障 |
4.4.2 安全策略 |
4.5 系统界面设计 |
4.6 设计管理 |
4.6.1 系统概要设计管理 |
4.6.2 系统详细设计管理 |
4.7 开发环境搭建 |
4.8 程序编码开发管理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理论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行业背景 |
1.1.2 技术背景 |
1.1.3 燃气轮机故障管理现状 |
1.1.4 小结 |
1.2 研究发展历程和现状 |
1.2.1 故障特征分析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2 故障状态评估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3 故障趋势预测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4 故障管理系统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5 小结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二章 燃气轮机总体性能测试及仿真研究 |
2.1 引言 |
2.2 燃气轮机总体性能测试 |
2.2.1 总体性能测试系统介绍 |
2.2.2 测试内容及步骤 |
2.3 燃气轮机总体性能仿真模型 |
2.3.1 工质热物理性质 |
2.3.2 部件模型 |
2.3.3 部件特性的修正方法 |
2.3.4 系统参数匹配 |
2.3.5 性能仿真模型验证 |
2.4 燃气轮机传感器数据调和 |
2.4.1 数据调和原理与功能 |
2.4.2 建模 |
2.4.3 方法评估与对比研究 |
2.5 燃气轮机传感器故障诊断 |
2.5.1 D-S证据理论 |
2.5.2 面向测量偏差的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
2.5.3 方法评估与对比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气轮机故障特征分析研究 |
3.1 引言 |
3.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
3.2.1 RCM的发展历史 |
3.2.2 RCM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原理 |
3.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
3.3.1 故障管理中的FMEA |
3.3.2 故障特征评价准则 |
3.3.3 应用实例 |
3.4 维护方式逻辑决断 |
3.4.1 逻辑决断图 |
3.4.2 基于知识库的维护逻辑决断模型 |
3.4.3 应用实例 |
3.5 动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 |
3.5.1 DRCM核心思想 |
3.5.2 一种简化的DRCM分析方法 |
3.5.3 应用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燃气轮机故障状态评估研究 |
4.1 引言 |
4.2 燃气轮机气路故障分析 |
4.3 基于模型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 |
4.3.1 衰退对部件及系统性能的影响 |
4.3.2 基于模型故障诊断的原理 |
4.3.3 常见的智能算法 |
4.3.4 基于SA-PSO混合算法的燃气轮机诊断方法 |
4.3.5 方法评估与对比研究 |
4.4 基于数据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诊断 |
4.4.1 支持向量机 |
4.4.2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气路故障诊断框架 |
4.4.3 方法评估与对比研究 |
4.5 基于工作状态的高温叶片损伤评估研究 |
4.5.1 一种综合故障损伤评估框架 |
4.5.2 方法验证与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燃气轮机故障趋势预测研究 |
5.1 引言 |
5.2 一种基于马尔可夫过程与关联分析的灰色预测模型 |
5.2.1 建模 |
5.2.2 方法评估与对比研究 |
5.3 一种基于故障概率密度的性能衰退趋势预测模型 |
5.3.1 故障概率密度分布获取 |
5.3.2 建模 |
5.3.3 方法评估与对比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应用案例 |
6.1 引言 |
6.2 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系统 |
6.3 突发性故障评估应用实例 |
6.3.1 问题描述 |
6.3.2 故障管理系统分析过程及结果 |
6.4 衰退性故障维护任务排程应用实例 |
6.4.1 问题描述 |
6.4.2 故障管理系统分析过程及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理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Oracle数据库的介绍 |
2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模式 |
2.1 脱机备份 |
2.2 联机备份 |
2.3 逻辑备份 |
3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研究 |
3.1 管理好备份中所需要的储存介质 |
3.2 设置好数据库的归档模式 |
3.3 备份多个控制文件 |
4 Oracle数据库的恢复 |
4.1 实例和崩溃恢复 |
4.2 介质恢复 |
(9)面向现代制造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研究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4 论文的组合安排 |
第二章 灾难备份与恢复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灾难概览 |
2.1.2 灾难备份与恢复概览 |
2.1.3 业务连续性计划概览 |
2.2 灾备建设的方法论 |
2.3 灾难备份与恢复的衡量指标 |
2.3.1 恢复时间目标 RTO – Recovery Time Objective |
2.3.2 恢复点目标 RPO – 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
2.3.3 恢复能力(容量)目标 RCO – Recovery Capacity Objective |
2.3.4 容灾半径 Disaster Recovery Radius |
2.4 灾难备份与恢复的等级划分 |
2.5 国内外灾备建设的发展和现状 |
第三章 灾难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研究 |
3.1 本地灾备 |
3.2 同城灾备 |
3.3 异地灾备 |
3.4 二地三中心模式 |
3.5 数据复制技术 |
3.6 灾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四章 R公司亚太区灾备中心的建设及其恢复过程研究 |
4.1 R公司简介和亚太区业务综述 |
4.2 现代制造业的灾备方案的特点 |
4.3 R公司核心基础架构和关键业务应用系统介绍 |
4.3.1 ERP 系统 |
4.3.2 人事信息系统 |
4.3.3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
4.3.4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
4.3.5 CustomBuy系统 |
4.4 R公司灾备中心的规划 |
4.5 R公司灾备系统的建设难点和相应研究工作 |
4.6 R公司灾备系统的架构设计 |
4.6.1 灾备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 |
4.6.2 灾备系统的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平台设计 |
4.6.3 灾备系统的数据复制架构 |
4.7 R公司灾备系统的恢复流程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10)分布式系统时敏数据同步架构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据同步架构发展现状 |
1.2.2 数据库同步技术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 |
2.1 内存数据库技术 |
2.1.1 内存数据库的发展 |
2.1.2 常见的商用内存数据库 |
2.2 数据库集群技术 |
2.2.1 RAC结构 |
2.2.2 RAC共享存储 |
2.2.3 集群环境的网络拓扑 |
2.2.4 高速缓存融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布式系统时敏数据同步架构的设计 |
3.1 设计思想与设计目标 |
3.2 数据服务系统的体系架构 |
3.3 架构设计 |
3.3.1 系统整体设计 |
3.3.2 基于内存数据库的实时同步模块 |
3.3.3 基于数据库集群的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TimesTen的实时同步模块的实现 |
4.1 节点间的数据同步 |
4.1.1 TimesTen之间的复制技术 |
4.1.2 TimesTen的复制策略 |
4.2 TimesTen与后端数据中心的数据同步 |
4.3 分布式预警系统时敏数据同步的实现 |
4.3.1 架构实现 |
4.3.2 配置实现 |
4.4 故障处理 |
4.4.1 日志挂起 |
4.4.2 节点故障恢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Oracle RAC的功能实现与性能优化 |
5.1 故障转移 |
5.2 负载均衡 |
5.2.1 连接负载均衡 |
5.2.2 面向业务的负载均衡 |
5.3 RAC的性能优化 |
5.3.1 数据库系统层面的性能调整 |
5.3.2 应用程序开发的考虑 |
5.3.3 数据分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测试和性能分析 |
6.1 基于TimesTen的同步模块的性能测试 |
6.1.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6.1.2 测试实验 |
6.1.3 与GoldenGate的性能比较 |
6.2 Oracle RAC的性能测试 |
6.2.1 实验环境的设计 |
6.2.2 故障转移测试 |
6.2.3 连接负载均衡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Oracle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常见故障与恢复(论文参考文献)
- [1]量子私密查询技术的可靠性研究[D]. 陈柄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基于故障定位算法的停电恢复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静怡.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3]面向海量数据的公积金冲还贷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春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汽轮机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杨楠.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设计与开发[D]. 刘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燃气轮机智能故障管理理论及方法研究[D]. 周登极.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理论基础[J]. 刘英楠. 科技视界, 2016(01)
- [9]面向现代制造业的灾难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研究及实施[D]. 陈泳钢.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10]分布式系统时敏数据同步架构的设计与实现[D]. 刘云汉.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