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无污染葡萄(绿色食品)的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童[1](2020)在《烟台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能吃饱饭”的低层次需求,逐渐提升到“吃饭要吃的好”。绿色食品相比较一般食品而言,提倡绿色、无污染。绿色食品不仅在环保性上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保持了食品原本的营养价值。同时在种植、采摘等流程中更倾向于绿色环保,有效的降低了农药的使用,从而使得食品安全性更有保障,因此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能够了解当前城市居民对于绿色食品的购物习惯,本文以烟台市作为案例,从而分析烟台市人民的绿色食品的购买习惯,并对此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从而了解烟台市居民的绿色消费的相关习惯。在研究中,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消费行为理论等多种研究理论,并且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对烟台市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婚姻、教育背景等多因素进行分析,并经过实证分析和统计学分析以及定量分析法进行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发现,烟台市部分居民对于绿色食品的了解程度根据被调查者的收入、年龄、学历等影响因素有很大关系。同时烟台市居民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也受很多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制约,比如被调查者的购买意愿、对绿色食品的了解程度等。最后在本文的对策建议中,基于二大维度进行了对策建议,包括政府建议、企业建议等。其中对于政府建议而言,就要从政策和宣传两个方面进行入手,从而让更多消费者逐渐了解和接受绿色食品。从企业维度而言,就要通过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绿色食品逐渐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从而在消费层次上帮助消费者逐渐塑造食用绿色食品的习惯。此外,也需要对于相关的绿色食品的法律法规也要尽快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通过立法层面来支持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食品的行业发展中来。而且在政府层面上,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对于那些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也要给予坚决的打击,从根本上扞卫真正做绿色食品的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企业建议上,就需要让企业从人才的培养、引进上下大力气,让企业有更多的资源能够在绿色食品的种植、加工上不断创新,能够生产更多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同时也要在行业进行一定的扶持,比如帮助企业提高管理和经营能力等,从而更好地保障这些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崔萌[2](2019)在《北京挂甲峪地区土壤重金属和硒元素的评价》文中提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已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北京市挂甲峪地区作为北京桃主产区之一,对该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的调查至关重要。通过采集挂甲峪地区主要农用地表层土壤(0~20 cm)样品122份,对土壤Hg、As、Cd、Cr、Pb和Se元素总量进行测定。运用地统计学和多元统计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全量、空间结构特征、来源及污染评价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Hg、As、Cd、Cr 和 Pb 的全量平均值分别为 0.04、10.47、0.17、80.66和22.48 mg/kg,变异系数在16%一29%之间。Se的含量平均值为0.30 mg/kg,86.88%的调查点处于足硒及以上水平,其中有20.49%的样点处于富硒土壤水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As和Se元素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含量存在差异,其余4种重金属元素不存在差异。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中,6种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2)空间结构特征表明,Hg、As、Cr元素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Hg、Cr元素的最佳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Cd元素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Cd和Pb元素为中等空间相关性,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Se元素的空间相关性弱,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Pb与As元素全量高的地方以岛状集中在中部低海拔区,Cr元素含量较高区分布在东南角和西南角等高海拔区。Hg和Cd元素在西北地区含量较低,在西南角和东部都有着较高的分布。Se元素整体上呈北西向带状分布,高硒土壤的空间分布较集中。(3)相关性分析发现,海拔分别与Hg、Cd、Cr、Se元素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分别与As、Pb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40.12%,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5.74%,分别由Pb、As、Cr元素和Hg、Cd元素组成。溯源分析表明,Pb与As、Cr、Hg、Se元素主要受土壤母质、地形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显着。Cd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受土壤母质、地形等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等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4)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以北京市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更能准确反映调查区重金属的积累情况,As和Cd元素的单因子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Hg和Pb元素的单因子污染等级为尚清洁,Cr元素的单因子污染等级为中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尚清洁。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平均值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其余元素平均值为轻度生态危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81.84,属于轻度生态危害。Cr的地累积指数平均值为0.91,处于轻度-中度污染,其余4种元素处于无污染程度。(5)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参照,更能体现农业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其中,Hg、As、Cd、Cr、Pb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为安全等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属于清洁,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处于轻度生态危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轻微风险,地积累指数均处于无污染程度。挂甲峪地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大部分保持自然背景水平,适宜作物生长,存在富硒土壤。
李艳丽[3](2019)在《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农业是一种利用高耗能来换取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模式,化学农业的鼎盛危害了生态环境,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经济及技术弱点不断显露,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地、水和农产品残留物质超标;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型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和量同时提出要求。为此,国家提倡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由粗放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八五”规划中提出“绿色食品”的理念,绿色农产品日益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追逐的目标,绿色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有望成为跨越因资源和环境危机而导致的增长极限限制的有效途径,因此,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转型和推进是新时期高品质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实现“全域型绿色农业”,逐步解决农业困境。吉林省范围内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具备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过渡的条件,以吉林省农户为调查样本,在样本域内存在绿色农产品数量少,规模小,增速缓,且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转型生产程度低、退出转型频率高的问题,由此以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为指导建立“动因-条件-转型过程-效益评价”作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行为的分析框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现状、动因和初始条件,以可测量的内外动因要素指标为依据,采纳灰色局势决策分析法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明确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的最优效果测度,结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特点优化农户转型生产决策行为模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和COX模型分析样本域内的农户生产实践中转型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AHP-FCE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户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转型前后的综合效益双重比较,分别为剔除补贴要素的效益比较和不同转型阶段的效益比较。研究发现转型初期(3年转换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规模、速度和稳定生产的关键,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对农户转型后的综合效益提升作用明显,为探索推进农户生产转型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参与度,为政府的供给侧改革如何在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补充建议,以便有限的政府资源发挥最大的配置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研究以国内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为基础,从吉林省范围内选取常规农户和绿色生产农户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同全国横向比较,同时比较二者的优势,采用统计描述法分析农产品供需市场呈现的主要矛盾,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导致绿色农产品消费供需市场呈现出两大矛盾:第一、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理念重大转变导致现阶段农产品供需市场的矛盾已经从需求快速增长和供应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渐转化为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与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健康绿色消费需求增长同绿色农产品供给价格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从理论意义上肯定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转型的积极意义,而从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来看,转型升级的土地和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以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作为参照,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并未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的优势,其转型升级的规模和速度尚不理想。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农户总体数量少、转型速度缓慢,且农户退出转型的频率和比例较高。2.以农户行为改变理论为依据,设可测量的内部要素指标和外部要素指标为决策目标,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农户生产行为的最优模式进行效果测度,测度结果分别明确了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的最优测度效果。从行决策结果和列决策结果,从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分析结果来看,均显示绿色农产品生产是农户生产决策的最佳选择,而结合吉林省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户生产规模和转型速度均不理想,与效果测度的结果不完全匹配,因此,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及转型进程还取决于转型具备的初始条件。3.根据转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的三要素为依据建立政府、市场和农户的研究框架,发现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具备相对有利的转型初始条件。从生产者市场来看,基础条件比较完善、主体数量充足且规模经营适度,配套设施条件相对完备,从农田灌溉到水利设施以及通电通讯和交通等方面都能够良好的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进展迅速,为农业转型提供便利条件;从政府支持政策角度来看,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覆盖面逐渐增加,为实现转型拓宽了道路;而消费者市场比较复杂,消费决策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走访调研和因子分析法提取和分析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发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提升空间大;绿色农产品的预期消费潜力巨大;有待增加购买渠道并提高绿色农产品购买便利度。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四组要素中三个要素即:性价比因子、安全性因子和消费者认知因子均可通过生产者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推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是关键,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建立的基础。4.以农户行为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农户个体层面和农业生产体制层面分析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过程,结合农户生产转型决策的特点优化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决策模型,发现成本收益为导向的经济要素是农户转型决策的关键,而农户转型生产实践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判断其影响因素时,经济要素并非显着性因素。从理论层面分析成本收益的关系是转型的基本要素: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农户对某项生产活动是否可行的衡量标准是成本收益的关系,农户个体决策行为的集合最终导致农户整体生产模式的转型,本文以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为依据探讨绿色农产品生产决策评估过程,采用成本最小法或是收益最大法确定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将宋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优化为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行为研究模型;从农业生产体制层面看,农业生产的转型属于渐进式的局部转型,在不同的生产制度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受扶持政策的影响较大,有利于降低农户经营成本的扶持政策可以增加农户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参与度。农户对成本收益的衡量标准和预期结果差异性较大,实际生产中农户对自然条件的评估多为不确定的情况,因此,结合实践分析农户生产决策过程中各要素的影响,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保留5组有效变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中信息的可获得性、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生产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证难易程度、农户的风险意识与抗风险能力,而农户生产决策理论中与成本收益相关的经济要素在农户转型实际生产中却并无显着性,这取决于农户的特殊性和生产过程的差异性,转型后已趋于稳定的农户基本为企业或政府支持型农户,抗风险能力、转型技术支持、供销信息获取力较强,因此,成本收益关系明显,此类农户平均单位成本明显优于单位收益,而未转型农户基于单纯的市场价格考虑,由此表现出在样本域内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中经济要素并无显着性。5.通过农户转型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发现: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全域性转型的关键。农户生产转型后的绩效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衡量,本文以此建立普通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转型的绩效进行初步评价发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提高转型后农户综合效益指标的关键要素,同时,转型初期(即3年期内)的经济效益是农户转型速度和规模的关键,也是农户转型后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退出转型频率高低的关键。本文采用AHP-FCE分析法发现在农户转型初期的3年内,经济效益下降明显,这阻碍了农户参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对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形成制约,农户在转型前后对绿色农产品经济效益的预期和关注度差异较大,也是农户决定是否继续坚持转型的重要原因,3年期内的农户经济效益对农户转型速度和转型规模具有转折性意义。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农户转型升级后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初期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农户转型规模和速度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农户转型后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本文以绿色农业生产为研究背景,采用微观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常规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生产转型是否能够解决或缓解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两大问题,通过转型经济理论研究视角分析生产转型的条件、过程如何,转型后的绩效评估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本研究的选题突破以往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研究重点定位在对吉林省农户从常规农产品生产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行为决策问题的剖析上,农户转型决策过程及转型绩效综合评价的结论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行政策制定、合理配置政府资源、选择政策扶持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议。第二,本文的研究可能丰富转型经济研究的内容。本文以转型经济研究范式为研究框架,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进行剖析,以速水佑次郎提出的农业发展三要素为参考,结合陈圭武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将政府、市场和农户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三大参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优化绿色农户转型理论模型,建立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思路:即转型动因——转型初始条件——转型过程——转型绩效评价作为农户生产转型问题研究框架。
饶悦[4](2018)在《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色食品的出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调控下,绿色食品产业能够不断推动农业发展,形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河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秦皇岛市农业局和秦皇岛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结合宏观和微观研究方式,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的调查与研究。2017年秦皇岛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到23家,认证产品达81个。其中以蔬菜水果为主的种植业企业13家,认证产品57个;以葡萄酒、淀粉等加工为主的加工业企业7家,认证产品19个;以食用菌、干果为主的其他企业3家,认证产品5个。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以绿色植保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到位和农药肥料等化学品使用管理不规范等为主,针对秦皇岛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发展“绿色+植保”、“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等为主的创新模式。通过秦皇岛市绿色食品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案例分析,提出了秦皇岛市应以加强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合理施用为主,同时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开发功能性产品、保健食品,开展精深加工;加强龙头企业的创建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绿色食品品牌意识,创建名优特品牌为辅的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战略。
韩晶[5](2018)在《农业企业绿色食品认证意愿研究 ——基于天津市102家企业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众对绿色、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部分农业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大的产量和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农业投入品,致使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正在不断的受到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发受到关注,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健康农产品的品牌,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的关注,且最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需要农业企业积极认证,这样可以规范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使其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生产,同时,可以保护绿色食品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各级政府的市场监管。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认证绿色食品的情况并不乐观。因此,研究企业认证意愿对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分析我国和天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及企业认证现状,利用头脑风暴法,与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并分析影响企业绿色食品认证意愿的因素。利用鱼骨分析法梳理影响企业认证意愿因素,并做出假设。根据已确定的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研,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并从企业基本特征、企业领导者特征、企业对食品安全的现状认知和企业认证情况方面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随后,建立回归模型,将农业企业绿色食品认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变量定义,并对企业规模、企业品牌建立情况、企业运营模式、领导者年龄、领导者学历水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对绿色食品认证的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程度、政府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作用以及行业内获认证的企业数量这11个变量做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运营模式、消费者认知及需求程度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程度对企业认证意愿有显着的影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分别从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增强企业绿色食品认证意愿,从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赵君君[6](2018)在《天津市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推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时,我国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并提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这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赋予新的内涵、提出新的要求。最近几年以来,伴随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但因为消费者关于绿色食品的认识不足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存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且不利于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与完善。众所周知,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推进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乃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加强关于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行为的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针对天津市消费者关于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开展研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全国及天津市绿色食品近十年期间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对天津市消费者的绿色食品购买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详细分析了认知水平、购买情况、支付意愿、信任程度、购买行为特点、购买习惯及评价六个方面,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经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绿色食品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速度变缓;(2)天津绿色食品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发展态势不乐观;(3)天津市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支付意愿较高;(4)了解和购买绿色食品有多渠道多路径,愿意进行购后分享;(5)确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显着因素和一般因素。其中,极显着因素有支付意愿、是否相信权威机构、价格是否合理;一般显着因素有是否知道三种食品的区别、绿色食品标志、家庭月收入、年龄、溢价接受程度。最后从政府、企业、消费者方面提出建议,包括:(1)政府应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大力推动社会组织与行业协会发展、做好社会宣传工作、积极拓展合作对象;(2)企业应树立自监自管的思想意识、拓展销售和宣传的途径、创新营销策略;(3)消费者应自觉主动了解绿色食品、利用多样化平台分享、学会正确自主维权。
黄莹,景金泉,毛久庚,马建宏,杜娟,肖旭[7](2018)在《南京市3种果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文中提出为掌握南京市果园(桃园、梨园和葡萄园)土壤重金属(Cu、Pb、Cr、Hg、As、Cd)分布特征,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168─2008)和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13),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不同果园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Pb、Cr、Hg、As、Cd的含量都未超过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土壤重金属含量限值。但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桃园、梨园和葡萄园土壤重金属Cu、葡萄园土壤的Cd、Hg和Cr,以及桃园土壤的As单项污染指数大于0.7,但小于1,已接近绿色食品产地土壤污染警戒线。桃园土壤Cr单项污染指数在超过土壤污染警戒线的果园占总样品的12%。从内梅罗污染指数来看,桃园、梨园和葡萄园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98、0.70和0.7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别为尚清洁、清洁和尚清洁。因此,南京市果园日常生产中应监测和控制土壤环境中的Cu、Cd、Hg和As含量,将重金属Cr作为严控的土壤污染物。
刘涛[8](2014)在《昌黎地区绿色食品级酿酒葡萄标准化生产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本文论述了绿色食品酿酒葡萄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并对我国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绿色产品标准化生产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依照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生产要求,以酿酒葡萄优势产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酿酒葡萄的习性和种植要求,对环境、葡萄园建设、土壤肥水等做了标准化的规定,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原料的安全和优质,为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可靠原料,使种植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基地环境中的大气、土壤、灌溉用水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探讨了不同种类有机肥、不同耕作方式、不同产量水平对葡萄品质的影响,并以一家葡萄酿酒企业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综上所述,针对我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区——昌黎产区,建立了国内比较完善的绿色食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冯艳之[9](2012)在《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警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球都纷纷开始研究生态化农业,追求没有污染、安全的食品。国外出现了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等,我国的绿色食品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于90年代产生。唐山市的绿色食品在人们逐步改变食品消费观念及国家对绿色食品的政策支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唐山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唐山”,并且公布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绿色标志产品等现状与规划目标,这对唐山市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发展的依据,是唐山市绿色食品发展的机遇。本文从绿色食品的研究背景入手,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本文研究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产业生态学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首先将唐山市与天津、烟台2个地区作比较,对比得出唐山市绿色食品在河北省总体较好但是远远落后于国内的发展较快地区,同时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赋予了一个地区具有的特色农产品,唐山市应该抓住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特色食品。然后根据唐山市目前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当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唐山市优势是生物资源丰富、地理交通区位良好、原料基地的基础较好、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劣势是绿色食品深加工落后、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不够、特色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够、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等。从当前建设生态唐山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机会来看,唐山市应该建设绿色食品生态产业园,建设绿色食品产业体系,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的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需要发展的重点工程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需要重点发展的工程包括:绿色食品加工体系在技术、品牌和装备上的创新,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支撑工程、绿色粮油基地现代化建设工程、绿色蔬菜与食用菌品种创新工程、绿色畜牧业生态养殖工程、绿色水产品生态养殖与新品种引进工程等。最后根据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唐山市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要加快培养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好原料基地,树立唐山市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大力发展唐山市绿色食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等等。
台州市人民政府[10](2012)在《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台政发[201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和有关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二五"期末前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二、无公害、无污染葡萄(绿色食品)的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无污染葡萄(绿色食品)的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烟台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3.2 选题的实践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 |
1.6.1 技术线路图 |
1.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分析 |
2.1.1 绿色食品概念 |
2.1.2 有机食品 |
2.1.3 无公害农产品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2.2.1 绿色价值理论 |
2.2.2 消费者绿色需求理论 |
2.2.3 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
2.3 影响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的因素 |
2.3.1 社会文化因素 |
2.3.2 绿色教育因素 |
2.3.3 消费者自身因素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3.1 烟台市绿色食品消费调查问卷 |
3.1.1 问卷设计 |
3.1.2 数据来源 |
3.2 城镇居民对绿色食品的统计分析 |
3.2.1 样本特征统计性描述 |
3.2.2 城镇居民对绿色食品的消费特征统计分析 |
3.2.3 城镇居民对绿色食品的认知行为统计学分析 |
3.2.4 烟台居民对绿色食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结论 |
第4章 烟台市消费者绿色食品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实证分析方法 |
4.1.1 因子分析方法 |
4.1.2 logistic回归模型 |
4.2 消费动机的因子分析 |
4.2.1 信度检测 |
4.2.2 效度检验 |
4.2.3 因子分析结果 |
4.3 回归分析 |
4.3.1 因变量 |
4.3.2 自变量 |
4.4 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回归结果 |
4.4.1 多重共线性诊断 |
4.4.2 模型适用性检测 |
4.4.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绿色食品认知水平 |
5.2.2 树立居民正确的家园意识和环保责任意识 |
5.2.3 根据不同特征的消费群体实施针对性的策略 |
5.2.4 加强绿色食品的监督管理 |
5.2.5 完善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关于烟台市城镇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的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北京挂甲峪地区土壤重金属和硒元素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 |
1.2.2 主要农业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结果 |
1.2.3 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及来源解析研究 |
1.2.4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样品处理与分析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1 土壤重金属和硒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
2.3.2 土壤重金属评价方法 |
3 土壤重金属空间结构特征及来源解析 |
3.1 土壤重金属的统计特征分析 |
3.1.1 土壤重金属全量比较 |
3.1.2 不同海拔高度间土壤重金属全量比较 |
3.1.3 不同土地利用间土壤重金属全量比较 |
3.2 土壤重金属的空间结构特征 |
3.3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解析 |
3.3.1 相关性分析 |
3.3.2 土壤重金属主成分分析 |
3.4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3.4.1 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 |
3.4.2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 |
3.4.3 地积累指数评价 |
3.5 小结 |
4 硒的空间变异特征及来源解析 |
4.1 土壤全硒元素的统计特征分析 |
4.1.1 不同利用方式间土壤全硒含量比较 |
4.1.2 不同海拔高度间土壤全硒含量比较 |
4.1.3 土壤全硒含量特征 |
4.2 土壤硒元素的空间变异分析 |
4.2.1 空间结构特征 |
4.2.2 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征 |
4.3 小结 |
5 讨论 |
5.1 土壤重金属来源 |
5.2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
5.3 土壤硒元素来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3)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评述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
2.1 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
2.2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
2.3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动因分析 |
3.1 内部动因分析 |
3.2 外部动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初始条件分析 |
4.1 农产品生产方面 |
4.2 农产品消费方面 |
4.3 政府政策方面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决策过程分析 |
5.1 农户决策行为理论 |
5.2 个体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
5.3 制度层面的农户绿色转型的决策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 模型构建 |
6.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
6.3 变量筛选 |
6.4 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后的综合效益评价 |
7.1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
7.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 |
7.3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促进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对策建议 |
8.3 本文的创新 |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1.1.2 国际国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
1.1.3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
1.1.4 河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定义 |
1.3.2 国外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发展研究 |
1.3.3 国内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发展研究 |
1.4 研究意义 |
1.4.1 更好解决三农问题 |
1.4.2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 |
1.4.3 居民对高品质生活和食品安全的追求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发展情况及问题 |
2.1 秦皇岛市基本情况 |
2.1.1 区位优势 |
2.1.2 气候优势 |
2.1.3 交通优势 |
2.1.4 旅游资源优势 |
2.2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
2.3 秦皇岛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机遇 |
2.3.1 内部机遇 |
2.3.2 外部机遇 |
2.4 秦皇岛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存在的问题 |
2.4.1 绿色植保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到位 |
2.4.2 农药肥料等化学品使用管理不规范 |
2.4.3 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
2.4.4 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差 |
2.4.5 品牌意识淡薄,缺少名优特品牌 |
第三章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发展模式 |
3.1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主要发展模式 |
3.2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发展的创新模式 |
3.2.1 绿色+植保模式 |
3.2.2 绿色+科技创新模式 |
3.2.3 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
3.2.4 绿色+旅游模式 |
3.2.5 绿色+电商模式 |
3.2.6 绿色+名优特品牌模式 |
第四章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发展思路和战略对策 |
4.1 总体发展思路 |
4.2 战略对策 |
4.2.1 加强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对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的影响 |
4.2.2 规范农药化肥在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施用 |
4.2.3 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
4.2.4 开发功能性产品、保健食品,开展精深加工 |
4.2.5 加强龙头企业的创建和辐射带动能力 |
4.2.6 提高绿色食品品牌意识,创建名优特品牌 |
4.3 案例:绿色食品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 |
附录二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
附录三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13) |
附录四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13) |
致谢 |
(5)农业企业绿色食品认证意愿研究 ——基于天津市102家企业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企业 |
2.1.2 无公害农产品 |
2.1.3 绿色食品 |
2.1.4 有机食品 |
2.1.5 绿色食品认证 |
2.1.6 企业认证意愿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驱力还原论 |
2.2.2 目的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有限政府 |
第三章 绿色食品发展及企业认证现状 |
3.1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及企业认证现状 |
3.1.1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3.1.2 我国企业关于绿色食品的认证现状 |
3.2 天津市绿色食品发展及企业认证现状 |
3.2.1 天津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3.2.2 天津市企业关于绿色食品的认证现状 |
第四章 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 |
4.1 问卷设计 |
4.1.1 企业认证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
4.1.2 研究假设 |
4.1.3 样本选取及问卷设计 |
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1 企业基本特征 |
4.2.2 企业领导者特征 |
4.2.3 企业对食品安全现状的评价 |
4.2.4 企业认证情况及意愿 |
4.3 实证分析 |
4.3.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
4.3.2 模型回归分析 |
4.3.3 结果分析 |
4.4 结论 |
第五章 推动企业认证绿色食品的对策建议 |
5.1 企业层面 |
5.1.1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加强公平竞争意识 |
5.1.2 增强可追溯实施意识,提高产品信息透明度 |
5.1.3 加大企业绿色科技研发力度,提升绿色食品标准化水平 |
5.1.4 创新企业运营模式,将精准扶贫与绿色食品发展相结合 |
5.2 政府层面 |
5.2.1 完善绿色食品法律法规 |
5.2.2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
5.2.3 完善绿色食品认证机制 |
5.2.4 加大绿色食品认证宣传力度 |
5.3 消费者层面 |
5.3.1 加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 |
5.3.2 提高消费者的法律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天津市绿色食品企业名录 |
附录3 天津市绿色食品产品名录 |
附录4 图表清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天津市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2.1.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1.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相关概念 |
2.2.2 相关理论 |
第三章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 |
3.1 关于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分析 |
3.1.1 各级政府加大绿色食品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 |
3.1.2 绿色食品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
3.2 天津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3.2.1 构建起绿色食品监管体系 |
3.2.2 绿色食品总体发展态势不乐观 |
第四章 天津市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行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 数据来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调查问卷试调研 |
4.1.3 样本构成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1 消费者的认知情况 |
4.2.2 消费者的购买情况 |
4.2.3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
4.2.4 消费者的信任程度 |
4.2.5 购买行为的特点 |
4.2.6 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评价 |
第五章 天津市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变量定义与赋值 |
5.2 信度分析 |
5.3 单因素分析 |
5.3.1 单因素统计分析 |
5.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
5.4 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政府方面 |
6.2.2 企业方面 |
6.2.3 消费者方面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图表清单 |
附录2—调查问卷 |
附录3—天津绿色食品品牌名录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南京市3种果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土样采集与制备 |
1.2 测定方法 |
1.3 污染评价标准与方法 |
1.3.1 污染评价标准 |
1.3.2 污染评价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南京市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差异 |
2.2 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2.2.1 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2.2.2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3 讨论 |
4 结论 |
(8)昌黎地区绿色食品级酿酒葡萄标准化生产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绿色食品概述 |
1.1.2 酿酒葡萄发展概况 |
1.2 国内外标准化生产发展概况 |
1.2.1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概况 |
1.2.2 绿色食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1.2.3 酿酒葡萄绿色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概况 |
1.3 小结 |
第二章 昌黎地区绿色食品酿酒葡萄基地环境评价 |
2.1 产地环境研究 |
2.1.1 引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环境监测结果 |
2.1.4 土壤质量标准及评价 |
2.2 葡萄园建设原则探讨 |
2.3 土壤肥水管理研究 |
2.3.1 土壤类型、肥力概况 |
2.3.2 土壤肥力评价 |
2.4 标准化制度的建设 |
2.5 小结 |
第三章 绿色食品酿酒葡萄主要栽培技术研究 |
3.1 不同种类有机肥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3.1.1 引言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2 不同耕作方式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3.2.1 引言 |
3.2.2 材料与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不同亩产量水平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
3.3.1 引言 |
3.3.2 材料与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4 经济效益评价 |
3.4.1 引言 |
3.4.2 基本假设 |
3.4.3 结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4.2 关于标准化生产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食品安全问题的促使 |
1.1.2 国际大环境下影响下产生 |
1.1.3 “绿色壁垒”带来的挑战 |
1.1.4 国际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更好的解决了三农问题 |
1.2.2 满足追求高品质生活水平居民对绿色食品的追求 |
1.2.3 是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农业的要求,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
1.3 国内及国外绿色食品产业研究 |
1.3.1 国外的绿色食品产业研究 |
1.3.2 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研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理论依据 |
2.1 需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理论依据 |
2.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2.1.2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
2.1.3 产业集群理论 |
2.1.4 产业生态学理论 |
2.2 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产业理论 |
2.2.1 绿色食品的概念 |
2.2.2 绿色食品产业化 |
第三章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唐山和烟台、天津比较 |
3.1 我国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
3.2 唐山市与天津、烟台地区绿色食品发展比较 |
3.2.1 作比较选取天津、烟台的原因: |
3.2.2 绿色食品发展情况比较 |
第四章 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
4.1 绿色食品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
4.2 唐山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 SWOT 分析 |
4.2.1 唐山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 |
4.2.2 唐山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劣势 |
4.2.3 唐山市绿色食品品产业发展的机遇 |
4.2.4 唐山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面临的挑战 |
第五章 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工程建设 |
5.1 总体发展思路 |
5.2 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重点工程 |
5.2.1 创建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
5.2.2 绿色食品加工体系创新 |
5.2.3 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支撑工程 |
5.2.4 绿色粮油基地现代化建设工程 |
5.2.5 绿色蔬菜与食用菌品种创新工程 |
5.2.6 绿色畜牧业生态养殖工程 |
5.2.7 绿色水产品生态养殖与新品种引进工程 |
第六章 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
6.1 唐山市政府要发挥其管理、服务作用 |
6.1.1 从政策上继续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
6.1.2 政府组织创建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建立绿色食品生态产业园 |
6.2 龙头企业要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同时要与其他企业分工、协作 |
6.2.1 唐山市龙头企业要形成规模 |
6.2.2 龙头企业要与中小型企业加强合作 |
6.2.3 建立专门的绿色食品龙头型营销企业 |
6.3 唐山市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建设有核心价值的产品 |
6.4 唐山市绿色食品加工业需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
6.5 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
6.6 大力开发和规范绿色食品市场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7.1 本文主要的结论 |
7.2 文章存在的缺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四、无公害、无污染葡萄(绿色食品)的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烟台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美童.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2]北京挂甲峪地区土壤重金属和硒元素的评价[D]. 崔萌.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3]农户向绿色农产品生产转型的研究 ——基于吉林省农户样本的分析[D]. 李艳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安全调查与研究[D]. 饶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01)
- [5]农业企业绿色食品认证意愿研究 ——基于天津市102家企业的调查[D]. 韩晶.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6]天津市消费者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研究[D]. 赵君君.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7]南京市3种果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 黄莹,景金泉,毛久庚,马建宏,杜娟,肖旭.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2)
- [8]昌黎地区绿色食品级酿酒葡萄标准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 刘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4(03)
- [9]唐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冯艳之.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10]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