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企业成功的经营谋略(论文文献综述)
罗谭斌[1](2018)在《A瓷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陶瓷企业既拥有转型升级的重大发展机遇,又面临市场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保持可持续发展,是陶瓷产业必须深入思考的战略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A瓷业有限公司从乡镇改制企业起步,既面临着中小实体经济的发展困难,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挑战,在传统密集劳动型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以企业战略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利用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详细地分析了A瓷业有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客观地总结了其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得出A瓷业有限公司机会大于风险,在瓷业市场中存在升级发展的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A瓷业有限公司的愿景和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提出A公司应该抓住外部机遇,发挥优势资源,选择细化产品定位、线上线下相集合、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以及差别化的经营战略。为保障战略顺利实施,提出从行业资源、人才建设、产品创新、管理营销、品牌创建等多项保障措施。最后,对A瓷业有限公司战略研究,得出如下启示:传统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分析企业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王晓丹[2](2016)在《我囯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保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促使越来越多的外贸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产业间抑或产业内的全球分工也越来越常见,越来越精细。尤其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也愈加明显,亟需做出调整或改变。另外,多年来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一直处在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夹缝中生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环境下,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严峻形势,其生产经营越来越步履维艰!如何帮助它们尽快摆脱困境,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培育并打造一大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经济体,不仅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调研结果表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尽管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试图改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依然存在着需要着力解决的诸多问题或制约因素,例如,当前的外贸管理体制落后,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市场准入难,以及企业融资困难,信息缺乏等。笔者认为,若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除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自身需要“苦练内功”以外,更需政府的强力介入,即亟需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以彻底改变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被动局面,切实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笔者选择《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保障机制研究》为论文题目,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基础理论),通过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机制需求及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的分析,最终提出促进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框架及对策,以期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供学界理论研究参考。本文内容共有五部分构成:第一章内容是“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意义和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基于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概念的界定,首先论证了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意义,其次阐述了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相关理论。第二章内容是“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这一部分首先阐述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其次归纳总结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特点,最后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制约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因素。第三章内容是“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这一部分,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实践,归纳出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四章内容是“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对保障机制的需求分析”。这一部分基于保障机制概念及功能的阐述,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对保障机制的需求。第五章内容是“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原则、框架和对策建议”。这一部分,首先阐释了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其次设计出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最终提出了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陆雅铃[3](2012)在《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基于中国3家互联网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文中提出互联网行业巨大的财富创造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无数创业者和实业家投身其中,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逐渐将行业发展的局限和风险暴露出来。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要求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并不明显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需要关注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所带来的自生能力,另一方面网络用户规模急剧膨胀以及网民需求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互联网行业现状,对互联网企业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网民需求的准确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关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轨迹,采用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已有成功案例的探讨,来寻求互联网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无论对于互联网行业内需要继续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还是对于刚进入市场并亟需寻求发展机遇的中小型企业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以现有的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文的基本理论框架,通过对互联网企业的经营特点的把握,借鉴目前互联网企业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材料收集与分析,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从机会层面来讲,创业时机和项目选定对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影响巨大;从资源层面来讲,资金能力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因素,而专注的产品策略、关注客户需求则有利于挖掘凝聚于核心领域的附加值,但是创新的作用则要根据不同的创新和企业类型而定,另外品牌推广在互联网企业创业初期和新产品推出时的作用不可小觑;从团队层面看,判断力、坚持力、敢于冒险和知人善用则是互联网企业领导者最应该具备的四个特质。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更为直观的理论架构,然后从互联网行业的视角探讨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并通过关注企业不同阶段的环境、经营特点的差异性,将时间跨度因素纳入到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探讨中来,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探索性思考,同时提供可重复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孙国翠[4](2011)在《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山东省服务业创业女性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发展为妇女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世界范围内的女性创业活动日益活跃,女性创业现象也引起了政府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据GEM女性创业发展报告(2007)统计显示,在41个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女性的创业活动指数已上升到第六位。虽然女性创业活动仅占我国创业活动的20.47%,但98%的女性企业家都非常成功(史清琪,2005)。因此,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广大女性为何选择创业以及如何取得创业成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山东省服务业的创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创业理论研究、女性创业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深度访谈,从个体和环境两个维度归纳出了六类影响山东省服务业女性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别为个性特质、人力资本、女性特质、环境因素、初创战略、创业动机。在此基础上基于行为动机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构建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模型,来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中,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各变量的子变量,并通过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从女性创业者个体创业实践层面,政府政策制定及创业教育层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本文以多个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际访谈,探讨了服务业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的来源与主要维度,提出了研究女性创业成功的整体框架。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对女性创业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现象描述阶段,国内目前没有检索到对女性创业成功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关于创业成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山东省服务业创业女性的现状,确定了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的主要维度有个性特质、人力资本、女性特质、环境因素、初创战略、创业动机。2.在探讨影响山东省服务业女性创业成功的因素时,基于女性视角,尝试挖掘影响女性创业的特异性因素,首次将女性特质和家庭支持纳入研究体系,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女性特质的维度结构,对女性创业的特异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女性特质和家庭支持是女性创业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在变量选取上所做出的尝试得到了支持,也同时证明了本研究变量选取的合理性。3.构建了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探讨了个性特质、人力资本、女性特质、环境因素、初创战略、创业动机与创业成功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借用行为动机理论中的“刺激—需要—行为—结果”的基本框架,对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构成并验证了其相互关系。结论将成为我国女性创业理论发展的有益补充,对女性创业的实践和政府政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本研究取得了针对女性创业研究的分类研究成果。本研究专门针对服务业创业女性展开调查,取得了基于特定行业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女性创业分类研究的理论基础。
王刚[5](2011)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提出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路径的选择决定事物的成败。路径的选择受事物本身以及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诸多因素影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可以对事物发展的路径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决定事物的前进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的国际化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间资金和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与之相配套发展的,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也越来越普遍。一百多年间,特别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放松对金融系统的管制和采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政策,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和实行资本输出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洲银行、三菱银行等一大批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经营范围涉及各国经济领域,形成一个跨国的经营网络,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和内容。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融合,将推动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由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同时,根据世贸组织对等互惠,政策信息透明的原则,许多外资商业银行也开始涉足我国经济领域,开展各项经营业务,我国金融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抵御风险和提高盈利,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的经营,符合当前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有必要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银行,在国际化发展中必须拥有清晰的国际化整体发展战略并有效地将其分解和具体化,要保持成长必须选择审慎缜密的发展路径而不是机会主义式抽签儿的方式和方法。根据银行国际化的内涵,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可以分解为机构国际化路径、业务国际化路径、管理国际化路径,机构国际化路径可以进一步具体分解为股权边界选择和区域市场选择,业务国际化可以进一步具体分解为业务选择和行业选择,管理国际化较为复杂,涵盖了融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多方而内容,考虑到本文研究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决策时面临的现实选择,这一部分多属于后续工作,不再做阐述。因此,本文根据商业银行国际化内容提取了银行家在进行国际化决策时不可回避必须考虑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具体来说,本文的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是指商业银行在总体国际化发展战略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完成跨国银行全球布局,从地理区域、行业选择、业务路径、股权边界14个维度进行考察。本文首先说明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概念,内容,形式和标准等,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将可能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按分析角度不同分为四类,一类是国际化动因理论,这类理论主要回答为什么商业银行要国际化的问题,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同样可为本文所研究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类是并购学理论,从企业扩张方式的角度进行的路径选择分析;一类是商业银行发展阶段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纳;最后一类是以战略经营的角度看待路径选择问题,即出于银行各种战略需要,以长期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了国际化路径选择。其次从当前国际金融体制和全球金融市场出发,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态度、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考察了在巴塞尔协议约束下各国对金融的监管和市场准入控制,进而从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这样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化路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银行国际化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要受到政治、对外经济交往、国际金融监管等诸多宏观因素影响,我们有必要将之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对全球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和国家金融战略有一个全而的了解,从而立足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寻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有效道路。同时,本文对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汇丰集团、三菱日联、瑞银集团、富国银行、美联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这11个大型金融集团的跨国发展之路,并通过与我国商业银行所处历史阶段、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对比,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发展之路。通过比较上述11家金融集团的国际化过程,这种研究在国内的比较研究中,也尚属首次。最后,本文总结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应遵循“本土化、市场化和阶段化”的原则,在业务,行业,地域和股权边界四个维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路径。在业务选择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机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把握这一良机,重点发展自身所特有的优势业务—人民币业务,并推荐了科技发展和业务创新在推动国际化业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行业选择方面,考虑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多余资本和盈利模式压力,如果发展业务多元化仍然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曲线临界点内,则应当采取多元化拓展战略,反之,随着业务和规模扩张,如果出现了妨碍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情况,如盈利能力不行,或是阻碍核心业务发展等情况,那么也要进行果断的剥离,商业银行应在不断地扩张和剥离中达到自身的平衡;在地域方面,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借鉴国际金融集团的发展经验,本分提出了“整合港澳资源,拓展亚太地区,进军非洲南美市场,最后挺进欧美发达市场”的区域路径目标;在股权边界选择方面,本文以Dunning的OLI模型为基础,加入了市场环境(M)这一层面,形成了OLIM分析模型,以此分析了我国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银行规模、国际化经验、地理距离、文化差异、银行业管制、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双边贸易额,东道国国际化程度及市场规模等,通过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来决定选择哪种方式。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对这4个维度作出抉择,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海外扩张具体项目的实施。而且这些路径的选择具有内在的联动性,互相施加影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整体战略,推动商业银行向着跨国银行的目标得以逐步实现。
王娜[6](2011)在《基于智本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一批有远见卓识的科研人员带头创办了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转变科技资源为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已使之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以知识型职员为主体的人才结构,确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不是资本,而是企业所拥有的人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才的配合,企业如何开发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管理人才以及留住人才则是影响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考察了智本管理及人才战略等相关理论。其次,分析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的特点,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智本管理模式的人才战略所具有的特征。再次,通过对发达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实践模式的比较研究,指出可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借鉴的成功经验。然后,重点分析了现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智本管理的人才战略面临的普遍问题,并结合S公司的人才现状运用相应的管理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论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智本管理的人才战略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通用的实施智本管理模式的人才战略措施。
李蓓[7](2010)在《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从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所以怎样让中小企业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成为政府和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在2003年以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确定以新疆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来讨论一下其发展战略选择和对策的问题。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介绍了中小企业的概况和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第三部分对新疆中小企业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全国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新疆各地州的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做了评价。第四部分根据新疆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新疆中小企业战略选择的思路。第五部分介绍了实施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张庆辉[8](2010)在《生态学视野中的大学战略管理》文中指出面对复杂变迁的外部环境,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大学的发展方向,以务实的行动提升组织的生命力,日益成为中国大学管理者的一致共识。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高校的“战略管理”活动仍然还停留在“战略规划”的层面和水平上,战略管理思想没有真正在大学管理者心中扎下根来,战略管理机制在大学管理实践中也并不完善。认识上的不足和方法上的缺失使大学战略管理的推进面临困境,因此,对大学战略管理的研究必须回到基本问题上来。生态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态世界观着眼于生态系统整体,强调全面联系的动态过程,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是一种整体性思维、价值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对大学战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将生态思维运用于大学战略管理反映了二者的相通性,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正确把握大学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获得更好的战略管理效果。深刻理解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是战略管理有效的基础。从生态学出发,大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战略生态环境系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发展。外部环境给大学成长提供机会,内部条件为大学成长提供保证。大学战略不再是既定的方案和指针,而是协调大学与环境关系的适应性机制;大学战略管理不再是一个“按图索骥”的静态行为,而是一个大学和环境不断对话的动态过程。具体的讲,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自身客观条件以及对所处生态位的认识与把握,通过运用战略协调自身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选择、扩展和跃迁自身基础生态位,以及使自己的实现生态位不断地接近基础生态位的动态过程。正确把握大学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战略管理有效的前提。当前,我国大学战略管理中渗入了太多的功利化思想和严重的政治化倾向,带来的是大学发展的扩张化和趋同化现象,大学战略管理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效率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对峙,这是对大学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和谐原则的背离。大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对战略管理中的专制主义因素加以改造,取决于如何对大学经营中的重商主义情结加以引导。论文指出,只有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为价值追求,坚持整体性的自我实现原则和价值性效率原则,才能使大学战略管理从谋略化的政治权术和功利化的效率工具走向科学化的管理艺术,切实符合大学组织的发展要求。把生态思维融入到战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是战略管理有效的保证。从生态学出发,大学战略规划不再是一个带有全盘计划性的“目标体系”,而是一种扎根于办学实践之中具有生命力的“生存逻辑”;大学战略实施不再是一系列程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围绕资源和目标进行利益协调与价值平衡的过程;大学战略评估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终结性的绩效评价,而是为了实现大学战略目标持续发挥作用的控制过程。论文指出,只有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才能制定出既符合大学实际又面向大学未来的行动路线图;只有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理念才能有效化解大学战略实施中的利益冲突与合作困境;只有运用“过程导向”的评估控制才能切实保证大学战略的合理规划、正确选择、顺利实施和适时调整。如果说大学在进化横切面上的战略管理是以系统化的规划和实施为本意,而在大学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中,战略管理则更多地融入了创新的灵魂。论文最后指出,中国大学面临的现实境遇要求大学战略管理活动应该致力于大学生存方式的整体性转换,致力于大学发展机制的动态性更新,通过“外修内养”策略来实现大学从当前战略向未来战略的转移。具体的讲,就是通过有意识的构造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空间,主动维持与外界的交换关系,使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得以自主发展;同时,促进大学文化的创新、管理结构的创新与学科能力的创新,自觉保持大学内部系统的动态平衡,避免官僚主义和组织惰性侵蚀肌体,从而实现大学的可持续成长。
彭璐[9](2010)在《基于熵原理的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创业活动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科技型创业者是科技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如何促进科技型创业者成长,成功转变为科技型创业家、企业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创业理论、创业家成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灰色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将物理学中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引入到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研究中来,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取了科技型创业者成长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熵权法验证了这些因素与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相关度。在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运用熵原理,从封闭和开放两个角度建立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数学模型和系统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验证了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熵模型的有效性,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对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将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分为了诞生、快速成长和稳定成长三个阶段。结合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熵模型,分析了科技型创业者成长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障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趋势。针对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障碍,提出了促进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对策,从克服“不良习惯”、促进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建立研发团队与管理团队互动协作的创业团队模式以及开拓社会关系网络四个方面促进科技型创业者成长。
宋振斌[10](2009)在《小型生产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创业研究已经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要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小型生产企业初创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小型生产企业创业所面临的困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但国内外对创业的系统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小型生产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目前经济危机下,小型生产企业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它是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同时,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创业发展的历程和经济热点,针对小型生产企业创业研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的基本结构分为六大部分:引言、文献综述、小型生产企业界定和相关创业理论、小型生产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分析、小型生产企业创业初期的战略及解困对策、研究结论及局限性。全文基于微观、企业内部视角、研究总结,特别是在创业管理的本土化问题上,通过引言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国内国际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小型生产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及对策的研究的课题;第三部分的理论和相关模型告诉我们创业是一个机会驱动和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平衡;第四部分的分析方法如“孙子兵法---经校所谋”、“SWOT”分析法和具体的案例分析等,对小型生产企业创业面临的困境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对阻碍小型生产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做了细致剖析;第五部根据剖析得出应对创业困境所采取的建设性对策。在第六部分提出了管理者要树立“企业成长要因势而变的创业之道,而创业者的战略思维和经营理念是创业成败的核心”之结论,同时也是小型企业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结合创业案例,拿出了具有可操作执行的对策和方案,力图能够起到抛砖引玉式的作用,并给创业者以有益的启迪和帮助。最后,本文提出了小型生产企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战略及解困对策,必须树立全新的战略思维,具备洞察和抢抓机会的意识,寻找“蓝海”中的机遇,对遇到的问题如何有效化解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业策略选择”、“因势而变”和“有效借助外力”是小型生产企业成功的生命线的观点。这些观点在本文案例分析中得到了验证。
二、小企业成功的经营谋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企业成功的经营谋略(论文提纲范文)
(1)A瓷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特色 |
1.4.1. 研究方法思路 |
1.4.2. 研究特色 |
第2章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
2.1. 中小企业概念界定和发展理论 |
2.2. 战略管理 |
2.2.1. 战略的概念 |
2.2.2. 战略管理的内涵 |
2.3. 发展战略 |
2.3.1. 竞争战略 |
2.3.2. 营销战略 |
2.3.3. 创新战略 |
2.4. 分析方法 |
2.4.1. PEST分析模型 |
2.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模型 |
第3章A瓷业有限公司外部环境整体分析 |
3.1. A瓷业有限公司的行业背景 |
3.2. A瓷业有限公司宏观环境的PEST模型分析 |
3.2.1 政治环境(P) |
3.2.2 经济环境(E) |
3.2.3 社会环境(S) |
3.2.4 技术环境(T) |
3.3. A瓷业有限公司中观环境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3.2 购买方议价能力 |
3.3.3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3.3.4 替代品的威胁 |
3.3.5 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3.4. A瓷业有限公司的行业市场分析 |
3.4.1 国内市场分析 |
3.4.2 国外市场分析 |
3.5. A瓷业有限公司的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4章A瓷业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A瓷业有限公司简介 |
4.2. 企业组织管理分析 |
4.3. 薪酬福利分析 |
4.4. 人力资源分析 |
4.5.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
4.6. 企业产品产能分析 |
4.6.1. 生产能力分析 |
4.6.2. 产品销售分析 |
4.7. 企业资源分析 |
4.8. 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
第5章A瓷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与保障 |
5.1. 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定位 |
5.1.1. 企业发展战略总方针 |
5.1.2. 企业战略定位 |
5.2. A瓷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 |
5.2.1. 经营战略 |
5.2.2. 职能战略 |
5.3. A瓷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保障 |
5.3.1. 政府层面 |
5.3.2. 企业层面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囯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标及路线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一)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概念的界定 |
(一)中小型企业 |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 |
二、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意义 |
(一)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的发展 |
(二)有助于吸纳劳动者就业以缓解社会压力 |
(三)有助于推进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程 |
(四)有助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 |
(五)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 |
三、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中的相关理论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相关理论 |
第二章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 |
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
(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分布现状 |
(二)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结构现状 |
(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进出口产品的现状 |
(四)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的市场现状 |
二、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
(一)机制的灵活性 |
(二)运营的新颖性 |
(三)经营的补充性 |
(四)产品的区域性 |
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一)内部制约因素 |
(二)外部制约因素 |
第三章 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一、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实践 |
(一)美国的实践 |
(二)日本的实践 |
(三)意大利的实践 |
(四)德国的实践 |
二、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
(一)理念的一致性 |
(二)目标的明确性 |
(三)主体的立体型 |
(四)客体的趋同性 |
(五)政策的有效性 |
三、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一)组织保障是促进发展的基础 |
(二)法律保障是促进发展的根本 |
(三)资金保障是促进发展的要素 |
(四)技术保障是促进发展的武器 |
(五)配套保障是促进发展的条件 |
第四章 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对保障机制的需求分析 |
一、保障机制概念的界定 |
(一)关于“保障”解析 |
(二)关于“机制”的解析 |
(三)保障机制的概念 |
(四)保障机制的功能 |
二、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对保障机制的需求分析 |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成长各阶段存在着对保障机制的需求 |
(二)政府有必要保障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 |
(三)建立保障机制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
第五章 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原则、框架和对策建议 |
一、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 |
(一)必须坚持法律引导规范发展的原则 |
(二)必须坚持均衡发展原则 |
(三)必须坚持直接间接支持相结合原则 |
(四)必须坚持分门别类的指导原则 |
(五)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
二、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 |
(一)保障体制框架 |
(二)保障制度框架 |
(三)保障过程框架 |
三、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
(一)促进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体制保障 |
(二)促进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
(三)促进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过程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3)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基于中国3家互联网企业的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一) 关键成功因素内涵 |
(二) 企业关键成功因素 |
(三) 文献评析 |
三、 理论框架 |
四、 研究方案设计 |
(一) 研究方法选择 |
(二) 案例研究过程 |
五、 案例内分析 |
(一) 案例 1:百度 |
(二) 案例 2:腾讯 |
(三) 案例 3:阿里巴巴集团 |
六、 跨案例分析 |
(一) 案例企业类型比较 |
(二) 互联网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异同比较 |
七、 结论、创新和展望 |
(一) 研究结论 |
(二) 创新之处 |
(三)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4)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山东省服务业创业女性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1.2.1 女性创业者 |
1.2.2 创业成功 |
1.2.3 作用机制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 |
1.5.2 定性研究 |
1.5.3 定量研究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创业理论研究回顾 |
2.1.1 创业及创业者的定义 |
2.1.2 创业者特质相关研究 |
2.1.3 创业动机相关研究 |
2.1.4 创业环境相关研究 |
2.1.5 创业成功相关研究 |
2.2 女性创业相关研究 |
2.2.1 女性创业者定义 |
2.2.2 女性创业者个体特征研究 |
2.2.3 女性创业者创业资本与资源获取的研究 |
2.2.4 女性创业者的创业环境相关研究 |
2.2.5 女性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相关研究 |
2.2.6 女性创业者的组织与战略因素相关研究 |
2.2.7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创业研究 |
2.2.8 中国女性创业现状及研究 |
2.3 女性创业研究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综合分析 |
3.1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框架 |
3.2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依据的相关理论模型 |
3.2.1 Gartner创业过程模型 |
3.2.2 Naffziger创业动机模型 |
3.2.3 Giessen-Amsterdam创业成功综合模型 |
3.3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综合分析 |
3.3.1 个性特质 |
3.3.2 人力资本 |
3.3.3 女性特质 |
3.3.4 环境因素 |
3.3.5 初创战略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构建及假设 |
4.1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质"的分析 |
4.1.1 界定访谈样本范围与访谈对象 |
4.1.2 访谈问卷设计 |
4.1.3 资料收集与结果处理 |
4.2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模型提出及相应假设 |
4.2.1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模型的提出 |
4.2.2 研究假设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研究设计及数据处理 |
5.1 问卷设计 |
5.2 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描述 |
5.2.1 数据收集 |
5.2.2 数据处理方法与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数据统计分析 |
5.3.1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5.3.2 因子分析 |
5.3.3 相关分析 |
5.3.4 回归分析 |
5.4 假设验证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构成 |
6.1.1 女性创业者个性特质要素结构 |
6.1.2 女性创业能力要素结构 |
6.1.3 女性特质要素结构 |
6.1.4 创业环境要素结构 |
6.2 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论关系 |
6.2.1 个性特质与创业动机形成和创业成功的关系讨论 |
6.2.2 人力资本与创业动机形成和创业成功的关系讨论 |
6.2.3 女性特质与创业动机形成和创业成功的关系讨论 |
6.2.4 创业环境因素与创业动机形成和创业成功的关系讨论 |
6.2.5 创业动机与创业成功关系讨论 |
6.2.6 初创战略与创业成功的关系讨论 |
6.3 管理实践启示 |
6.3.1 对潜在女性创业者的启示 |
6.3.2 对现有女性创业者的启示 |
6.3.3 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启示 |
6.4 本文的研究价值 |
6.4.1 理论价值 |
6.4.2 实践价值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的局限性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女性创业成功调查问卷 |
附录3 图目录 |
附录4 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际化理论研究 |
1.2.2 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研究 |
1.2.3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
1.2.4 国际化方式 |
1.2.5 国际化经营战略 |
1.2.6 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 |
1.2.7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商业银行国际化 |
2.1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概念 |
2.2 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 |
2.3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容 |
2.4 银行国际化的组织形式 |
2.5 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度量标准 |
2.6 本章小结 |
3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3.1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范畴 |
3.2 国际化动因理论 |
3.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3.2.2 垄断优势理论 |
3.2.3 内部化理论 |
3.2.4 客户追随理论 |
3.2.5 引导效应假说 |
3.2.6 并购学理论 |
3.3 发展阶段理论 |
3.3.1 盖迪商业银行国际化三阶段理论 |
3.3.2 英国迪肯教授Dicken的四个阶段 |
3.3.3 范洵服务银行业导向五阶段理论 |
3.4 经营战略理论 |
3.4.1 长期战略理论 |
3.4.2 参与银行体系重整假说 |
3.4.3 银行经营效益假说(分散风险说) |
3.4.4 交易成本理论 |
3.4.5 风险偏好理论 |
3.4.6 学习型对外投资理论 |
3.4.7 金融博弈理论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环境与体制 |
4.1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研究 |
4.1.1 现代国际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4.1.2 金融监管与多边协调机制 |
4.2 各国金融体制与监管概述 |
4.2.1 了解各国金融监管环境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必要性 |
4.2.2 金融监管理论对银行国际化方式选择的影响 |
4.2.3 东道国的金融监管内容 |
4.3 我国金融体制及"走出去"战略约束 |
4.3.1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 |
4.3.2 走出去初现端倪 |
4.3.3 我国金融市场特征 |
4.4 国内外宏观环境发展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
4.4.1 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为国际化扩张夯实了基础 |
4.4.2 国际金融一体化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
4.4.3 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提升 |
4.4.4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为金融机构组织模式调整提供了契机 |
4.4.5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和人民币区域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
4.5 本章小结 |
5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经验借鉴 |
5.1 全球金融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
5.1.1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
5.1.2 全球金融行业发展态势 |
5.2 国际大银行的跨国发展之路 |
5.2.1 业务国际化路径分析 |
5.2.2 行业路径分析 |
5.2.3 地理区域和目标市场分析 |
5.2.4 进入方式分析 |
5.3 案例分析 |
5.3.1 汇丰银行的国际化成长 |
5.3.2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并购荷兰银行的教训 |
5.4 经验与启示 |
5.4.1 国际大银行的成功经验 |
5.4.2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大银行的不同之处 |
5.4.3 走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国际化道路 |
5.5 本章小结 |
6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竞争力与影响因素 |
6.1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国际化水平 |
6.1.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格局 |
6.1.2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总体情况 |
6.1.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
6.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综合能力评述 |
6.2.1 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战略推进的初始条件 |
6.2.2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力不断增强 |
6.3 培育并拓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
6.3.1 世界领先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
6.3.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6.3.3 培育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
6.4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几大因素 |
6.4.1 外部因素 |
6.4.2 内部因素 |
6.5 本章小结 |
7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 |
7.1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原则 |
7.1.1 确定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战略 |
7.1.2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
7.2 区域选择路径 |
7.2.1 根据区位优势,实施合理的区位发展战略 |
7.2.2 分步骤、分阶段确立阶段性国际化重点区域 |
7.3 行业路径选择 |
7.3.1 我国金融机构实施综合化经营情况 |
7.3.2 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有选择性的配置行业结构 |
7.4 业务发展路径 |
7.4.1 业务类型 |
7.4.2 业务国际化选择原则 |
7.4.3 充分利用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
7.4.4 科技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
7.4.5 通过业务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
7.5 进入方式路径选择 |
7.5.1 银行国际化的三种进入方式 |
7.5.2 三种进入方式优缺点分析 |
7.5.3 基于OLIM理论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智本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现状 |
1、关于智本管理理论的研究 |
2、关于人才战略理论的研究 |
3、关于智本管理与人才战略相结合的研究 |
(三) 研究意义 |
1、理论研究意义 |
2、实践指导意义 |
(四) 研究内容 |
1、研究方法 |
2、本文结构 |
二、智本管理及人才战略的理论基础 |
(一) 智本管理的内涵特征 |
1、智力资本的结构 |
2、智本管理的界定 |
3、智本管理的特征 |
4、实施智本管理的目标——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发展 |
(二) 人才战略的内涵 |
1、人才的界定 |
2、人才战略的涵义 |
3、人才战略与智本管理的关系 |
(三) 人才战略的内容与选择 |
1、人才战略的细分 |
2、人才战略选择的分析过程 |
三、基于智本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的特征研究 |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战略分析 |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2、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特点 |
3、人才战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
4、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关注的重点 |
5、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目标 |
(二) 智本管理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的关系 |
1、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智力资本的源泉 |
2、人才战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智本管理的核心 |
(三)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智本管理的人才战略特征 |
1、人才战略要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平 |
2、人才战略要促进结构资本的形成 |
3、人才战略要注重顾客资本的维护 |
四、发达国家科技型企业人才战略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 |
(一) 发达国家企业人才战略比较 |
1、美国企业的人才战略 |
2、日本企业的人才战略 |
(二) 发达国家科技型企业的用人之道 |
1、柯达公司: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计划和职员培训体系 |
2、惠普公司:选人如选钻,尊重与信任 |
3、思科公司:股票共享 |
4、英特尔公司:工作调换——让职员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
(三) 美日企业人才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1、人才开发方面:培养为主,引进为辅 |
2、人才使用方面:重能力,敢提拔 |
3、留住人才方面:莫闲置,高待遇,重培训 |
五、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的现状考察 |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存在的普遍问题 |
1、忽视智力资本的价值 |
2、人力资本投入低,增值程度较低 |
3、高学历人才多,人力资本平均含量低并且流失严重 |
4、缺乏有效的智力资本管理机制 |
(二) 个案分析——S 公司实施智本管理的人才战略分析 |
1. S 公司背景 |
2. S 公司外部人才环境分析 |
3. S 公司内部人才现状分析 |
4. S 公司人才战略的选择 |
5. S 公司问题实施智本管理人才战略的初步构想 |
六、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基于智本管理的人才战略的实施对策 |
(一) 转变管理理念,秉承以智为本的智本管理新理念 |
1、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
2、正确认识人才的“不完美” |
3、正视人才的需求 |
4、正确地使用人才 |
(二) 坚持以智为本,注重企业人才的开发和使用 |
1、注重人才的引进,调整企业人才结构 |
2、加强人才储备,建立企业人才库 |
3、加强基础培训,增加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 |
(三) 坚持以智本管理为导向,创造留住人才的各种条件 |
1、知识入股 |
2、保护人才知识产权 |
3、给予高薪和福利 |
(四) 坚持智本管理模式的人才战略,推动企业智力资本的增值和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7)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二、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 |
(一) 中小企业概述 |
1、中小企业的界定 |
2、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
(二) 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
1、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义 |
2、企业发展战略的特征 |
3、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 |
4、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
三、新疆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
(一) 新疆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
1、新疆中小企业的现状 |
2、新疆中小企业的优势 |
3、新疆中小企业的劣势 |
(二)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评价 |
1、方法的选取和介绍 |
2、指标体系的选取 |
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计算过程 |
4、评价分析 |
(三) 新疆各地州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评价 |
1、指标选取和计算过程 |
2、评价分析 |
(四) 本章小结 |
四、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
(一)、新疆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
1、产业选择战略 |
2、市场补缺战略 |
3、经营特色战略 |
4、与大企业协作战略 |
5、"小而专 小而精"战略 |
6、可持续发展战略 |
(二) 借鉴我国东部沿海中小企业发展模式 |
1、苏南模式 |
2、温州模式 |
3、珠江三角洲模式 |
4、三种模式比较借鉴 |
五、实施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
(一)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扶持 |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为中小企业服务意识 |
2、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 |
(二) 注重产业引导,发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
1、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
2、建立中小企业集群 |
(三)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1、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
2、完善各种服务化体系 |
(四) 中小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
1、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实施现代企业制度 |
2、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定位,实施战略管理 |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8)生态学视野中的大学战略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的问题、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2 生态学及其对本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2.1 生态学及其学科的发展 |
2.2 生态学在本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学战略管理实质的生态学解读 |
3.1 大学的生物特性和进化逻辑 |
3.2 大学战略生态环境系统及其构成 |
3.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战略管理实质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学战略管理价值的生态学反思 |
4.1 大学战略管理价值取向的理性分析 |
4.2 无序竞争与大学战略管理价值取向的偏失 |
4.3 共生理念下大学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 |
4.4 本章小结 |
5 大学战略管理过程的生态学透视 |
5.1 战略规划:多方参与的系统设计 |
5.2 战略实施:利益协调与多目标的平衡 |
5.3 战略评估:持续作用的控制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6 动态战略管理与大学可持续成长的实现 |
6.1 动态战略管理与大学持续成长的关联 |
6.2 外修内养:中国大学可持续成长的基本路径 |
6.3 案例分析:战略管理与喻家山下的传奇 |
6.4 本章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的课题 |
附录2 我国大学战略管理实施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美国部分大学的愿景和使命陈述 |
附录4 国内部分大学的战略目标及时间表 |
(9)基于熵原理的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科技型创业者人力资本分析 |
2.1.1 科技型创业者的界定 |
2.1.2 科技型创业者人力资本的界定 |
2.1.3 影响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人力资本因素 |
2.2 创业者成长理论 |
2.2.1 创业者成长的界定 |
2.2.2 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界定 |
2.2.3 促进科技型创业者成长在科技创业中的作用 |
2.3 熵原理与科技型创业者成长 |
2.3.1 熵原理简述 |
2.3.2 熵原理应用于科技型创业者成长问题研究的适用性 |
第三章 基于熵原理的科技型创业者成长模型 |
3.1 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熵模型的设计原则与思路 |
3.1.1 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熵模型的设计原则 |
3.1.2 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熵模型的设计思路 |
3.2 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人力资本因素成长相关性分析 |
3.2.1 灰关联系数 |
3.2.2 熵权法 |
3.3 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熵模型的构建 |
3.3.1 封闭系统模型 |
3.3.2 开放系统模型 |
3.4 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熵模型的评价 |
第四章 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现状分析 |
4.1 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历程 |
4.1.1 科技型创业者诞生(1979—1985) |
4.1.2 科技型创业者的快速成长(1986—2005) |
4.1.3 科技型创业者的稳步成长(2006—) |
4.2 基于人力资本的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现状分析 |
4.2.1 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成就 |
4.2.2 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障碍 |
4.3 基于人力资本的我国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趋势分析 |
第五章 促进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的对策 |
5.1 克服“不良习惯” |
5.1.1 必须要克服事事亲为的习惯 |
5.1.2 必须要克服客观精确的衡量习惯 |
5.1.3 必须要克服“完全信息决策”的习惯 |
5.2 促进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 |
5.2.1 科技型创业者个人学习 |
5.2.2 科技型创业者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的提升 |
5.3 建立研发团队与管理团队互动协作的创业团队模式 |
5.3.1 研发团队与管理团队互动协作的创业团队模式 |
5.3.2 研发团队与管理团队互动协作的创业团队模式的优势 |
5.4 开拓社会关系网络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3.1 研究的局限性 |
6.3.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10)小型生产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理论依据 |
1.3 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价值及研究构架 |
1.4.1 研究价值 |
1.4.2 研究构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3 小型生产企业界定及相关创业理论 |
3.1 小型生产企业界定 |
3.2 创业理论架构 |
3.3 创业理论模型 |
4 小型生产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
4.1 主要困境 |
4.2 成因分析 |
4.2.1 创业初期困境成因 |
4.2.2 "孙子兵法---经校索谋"分析 |
4.2.3 "SWOT"分析 |
5 小型生产企业创业初期的战略及解困对策 |
5.1 全新的战略思维原则 |
5.2 困境的相关解决对策 |
5.3 案例验证 |
5.3.1 成功创业案例一 |
5.3.2 成功创业案例二 |
6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小企业成功的经营谋略(论文参考文献)
- [1]A瓷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罗谭斌. 南华大学, 2018(01)
- [2]我囯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保障机制研究[D]. 王晓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2)
- [3]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基于中国3家互联网企业的多案例分析[D]. 陆雅铃. 西南政法大学, 2012(04)
- [4]女性创业成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山东省服务业创业女性的实证研究[D]. 孙国翠. 山东大学, 2011(06)
- [5]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 王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11(10)
- [6]基于智本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研究[D]. 王娜. 四川师范大学, 2011(05)
- [7]新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对策研究[D]. 李蓓. 新疆大学, 2010(04)
- [8]生态学视野中的大学战略管理[D]. 张庆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9]基于熵原理的科技型创业者成长研究[D]. 彭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10]小型生产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宋振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