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法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法

一、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程渊博[1](2022)在《一种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土体结构的特殊性,在较重荷载的作用下,如不进行地基处理往往会有较大的附加沉降,严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以洛阳市洛龙区东西霍屯棚户区工程改造项目为载体,对项目浅基坑高层住宅区域采用复合地基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得出采用复合地基能够有效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且施工方便切实可行。

胡波[2](2019)在《软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南宁市振林锦绣园工程项目,对软土地基上的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针对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夯实水泥土成桩的工艺重点,对其施工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

饶迁根[3](2014)在《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法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技术评估》文中认为目前,在高速公路工程中涌现了很多软土地基加固技术,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针对近年来(2011年)所出现的一种新型软基加固技术—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并依托广州市南沙开发区黄榄高速T2标段的工程案例,对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艺流程、技术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评估与探讨。本文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1.结合现有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要点,阐述了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成孔方法、水泥土混合料夯填工艺、桩头处理方法、土工格室加筋垫层铺设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与施工要点。2.进行了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大比例模型试验,探讨了加筋材料、加筋位置对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与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复合地基对比模型试验,分析了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优越性;依托实际工程,针对钉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进行了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长期沉降观测,探讨了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可靠性。3.依托实际工程,进行了高速公路软基加固工程中多种技术的经济指标评价,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对初步拟定的五种技术:水泥土搅拌桩法、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法、碎石桩法、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技术的经济合理性。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夯实水泥土楔形桩成桩的施工简便,可有效的抵御桩孔的垮塌风险,能明显地提高成桩率,具有较好工程适用性与可靠性;铺设土工格室能适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发展趋势;2)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的承载能力大于纯碎石垫层;土工格室铺设位置对加筋垫层的承载性状有一定影响,土工格室越靠近垫层底面的地基承载力越高,且能较好地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土工格室加筋垫层能较好地满足高速公路软基加固的要求;3)在工程地质条件、水泥掺量、桩长、桩体体积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高于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前者的沉降值明显小于后者的沉降值,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技术体现出较强的技术优越性;4)在现场试验段的长期沉降观测中,钉形水泥土搅拌桩的各层土最终的沉降量均比夯实水泥土楔形桩的各层沉降量大,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技术可靠性;5)根据明确的各经济、技术、环境因素的指标,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原理对比分析,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经济合理性要优于其他四种预选方案。

雒成焱[4](2013)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性状研究》文中指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因其施工方便、质量易控制、加固效果好、造价低廉,被工程界广泛应用。目前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深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其承载力与沉降,对以后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了夯实水泥土桩的加固机理、几个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模式与方法,认为沉降计算时应考虑成桩过程对下卧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一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研究了建造过程中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通过分析沉降曲线发现,在沉降缝处的沉降值大于其他部位,提出了设计和施工时的解决办法;沉降曲线呈台阶状,经分析是由于褥垫层的作用和群桩异步发挥作用所致。文中采用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对单桩静载试验的沉降做了预测研究。拟合了部分试验点的沉降曲线,得出对于单桩静载试验采用双曲线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其沉降,当影响沉降的外界因素较多时,则应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及时引入新信息,可得到较准确的预测值。对比了单桩静载试验的沉降与实际施工时的沉降,详细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得出单桩静载试验时荷载在1.5m深时衰减为11.9%,而本建筑物作用下在30m深时才衰减为11.9%的结论。研究了桩间土挤密效果的评价方法,得出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规定的取样位置取样,可以反映该类工程中桩间土的挤密效果,而且较经济。从理论上分析了低应变应用于水泥土桩检测的可行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四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和褥垫层厚度对它的影响。得出水泥土褥垫层不宜过厚也不宜过薄,介于300mm-500mm为宜。

韦伟[5](2012)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与公路建设对建筑用地面积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工程都要建在较软弱的地基土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就是对以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的软弱地基土进行处理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其投资少,施工速度快,已在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应用。随着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也暴露出了很多技术问题和缺陷,这就需要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作更多方面的研究以适应实际发展需要,来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应用。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者开始使用有限元软件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建模分析。但是笔者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很多模型都是基于平面应变理论展开分析,对模型的假设和建立都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群桩复合地基研究的较少,因而本人以为有必要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作更多的研究。本论文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一些概念作了介绍,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和计算方法的研究,并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和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进行建模分析。分别变换复合地基的桩长,桩径,面积置换率,地基土参数,褥垫层参数和桩的数量,研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随之变化的规律。并使用单桩复合地基模型的分析方法与一实际工程的载荷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李军方,徐铁生[6](2012)在《夯实水泥土桩在砂层中塌孔的处理》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根据水泥土桩进入砂层的长度不同,采用不同施工方法解决了夯实水泥土桩在砂层中塌孔问题,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了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郭忠贤[7](2010)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饱和黏土及粉土地基中带垫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目前的设计主要参考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由于垫层的设置及桩体材料强度的限制,其承载及变形特性既不同于软土地区不带垫层搅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又不同于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因此研究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荷载作用下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特征,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技术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法具有施工设备简单、造价低、施工方便快捷的优点,适合于多层及小高层建筑地基的加固处理,应用前景广阔。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系统的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方面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系统性的现场试验:进行了不同桩长、不同桩体强度夯实水泥土单桩的载荷试验,不同桩长单桩、四桩复合地基以及不同面积置换率的九桩复合地基及相应天然地基载荷试验。试验测试内容包括:载荷板荷载与变形的测试,载荷板垫层下不同区域桩、土压力的测试,不同深度桩体应力的测试,桩、土表面变形的测试,桩间土分层沉降。特别是针对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特点,提出了一种测定桩身应力与变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夯实水泥土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变形特性,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的桩体荷载传递性状,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土荷载分担特性、桩土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总结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及变形规律。2理论研究:首先以荷载传递法结合Mindlin解的Geddes公式,通过理论计算进一步探讨夯实水泥土桩的荷载传递及变形特性。其次,基于试验结果的分析,考虑垫层设置及夯实水泥土桩的压缩性,提出了一种适合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模式,以桩、土和垫层的变形协调为基础,建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理论分析方法,并提供计算桩土应力比的理论解析解。比较试验和计算结果,本文提出的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对确定复合地基的荷载分担作用具有指导意义。分析了桩长、垫层模量、桩侧摩阻力、桩间土压缩模量、桩体强度等对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特性,桩、桩间土应力分布特性,中性点位置,桩体上刺入垫层的刺入量大小等的影响。3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针对于带垫层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以上述理论为基础,联合Mindlin解和Boussinesq解,研究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地基土的应力分布特性,提出应力分布的简化计算模型,并根据大量载荷试验资料给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模量的确定方法,提出应力调整法和应力模量调整法计算沉降的新方法,并根据实际工程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方法的可靠性。4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基于大量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资料,采用模糊统计试验的方法得到了以沉降率为基础的复合地基失效准则的隶属函数,研究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模糊随机可靠性问题,并计算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目前设计水准的可靠指标。

孟顺祥,孟祥宝,王洪磊[8](2009)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事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夯实水泥土桩的方法处理地基,具有经济、工期短和效果明显等优点。某小区水泥土桩载荷试验结果表明,四栋住宅楼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远低于设计要求。从勘察资料、桩设计和现场施工各环节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产生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

姜伟,张兆强,刘金云[9](2009)在《CFG桩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饱和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CFG桩和夯实水泥土桩联合复合地基的特点,论述了复合地基方案选择、地基设计和施工技术,并使用该复合地基处理饱和软土地基工程。现场施工检验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地基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

李川[10](2009)在《水泥土挤密桩在黄土隧道基底加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出口明洞段基底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水泥土挤密桩在黄土隧道基底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在对水泥土强度影响因素及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泥土挤密桩的作用机理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然后通过数值方法对水泥土挤密桩加固黄土隧道基底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进而分析了水泥土挤密桩的承载能力及其变形特性;最后给出了函谷关隧道出口明洞段基底加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通过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影响水泥土强度的因素有:水泥掺入比、水泥强度等级、土的种类、夯击能以及养护龄期等;夯实水泥土受压后表现为脆性劈裂破坏。(2)水泥土挤密桩的作用机理有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在桩基施工完成后,在这两种作用共同作用下提高地基承载能力。(3)采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地基后,地基沉降得到了显着改善;整个地基的沉降曲线表现为边缘小,中间大的碗状曲线。(4)在整个加固区域内,边桩桩身应力基本上是沿深度递减;桩的侧阻和端阻的发挥程度与桩土之间的相对位移有关,并且桩侧阻力的发挥先于桩端阻力。(5)桩间土与水泥土挤密桩共同承担荷载时,荷载按地基材料的压缩模量大小进行分配,表现为基底下应力向桩上集中从而使复合地基中的应力重新分配,一般情况桩间土应力比相应深度处桩身应力小。(6)随着桩长的增加,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减小;桩土应力比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大,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7)阐述了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函谷关黄土隧道基础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经处理后的隧道明洞基础,承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黄土的湿陷性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
2 夯实水泥土+CFG复合地基设计
    2.1 夯实水泥土桩与CFG桩施工工艺
    2.2 夯实水泥土+CFG复合地基的设计
    2.3 夯实水泥土+CFG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3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4 复合地基可行性分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 结语

(2)软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施工特点
    2.1 土质条件
    2.2 地基承载力
    2.3 处理深度
3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要点
        3.2.1 施工准备
        3.2.2 测量放样与桩位布设
        3.2.3 成孔
        3.2.4 混合料的配制
        3.2.5 夯实成桩
        3.2.6 试验与检测
4 质量控制措施
    4.1 成桩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4.2 混合料性能指标的控制
    4.3 桩径及桩长的控制
    4.4 成桩过程的质量控制
    4.5 施工关键控制措施
5 结语

(3)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法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技术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状况
        1.2.1 工程技术评估的研究现状
        1.2.2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2.3 楔形桩及其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3 工程项目的技术评估
        1.3.1 技术的概述
        1.3.2 技术评估的原则
        1.3.3 技术评估的程序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高速公路软基加固技术的现状分析
    2.1 高速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岩土工程问题
    2.2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软土地基
    2.3 公路工程软基常用加固方法
    2.4 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程序和对策
        2.4.1 地基处理选用的原则
        2.4.2 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对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法
    3.1 概述
    3.2 夯实水泥土楔形桩施工
        3.2.1 夯实水泥土桩沉桩工法
        3.2.2 施工准备
        3.2.3 桩材制备设计与要点
        3.2.4 桩体施工
    3.3 加筋垫层施工技术
    3.4 复合地基质量检验
    3.5 施工环境影响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技术价值评价
    4.1 概述
    4.2 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工作性状模型试验
        4.2.1 试验概述
        4.2.2 试验数据分析
    4.3 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
        4.3.1 试验概述
        4.3.2 试验数据分析
    4.4 工程试验段对比分析
        4.4.1 试验场地工程概况
        4.4.2 试验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应用的经济价值评价
    5.1 概述
    5.2 工程概况
    5.3 拟定地基处理方法的工程造价
        5.3.1 工程造价分析依据
        5.3.2 工程造价分析表
    5.4 拟定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期
        5.4.1 施工工期的编制依据
        5.4.2 常见地基处理法施工工期的对比
    5.5 拟定地基处理方法的环境影响
    5.6 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软基处理方案
        5.6.1 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
        5.6.2 确定各拟选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5.6.3 对比较数据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5.6.4 确定参考数据列
        5.6.5 关联度计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湿陷性黄土地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复合地基
        1.1.1 复合地基概念
        1.1.2 复合地基的发展现状
    1.2 湿陷性黄土
        1.2.1 黄土概述
        1.2.2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征
    1.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要求及方式
    1.4 夯实水泥土桩研究现状
    1.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一般设计规定
    1.6 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机理研究
    2.1 夯实水泥土桩加固地基机理
    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物理力学参数
        2.2.1 面积置换率
        2.2.2 桩土应力比
        2.2.3 复合压缩模量E_cs
    2.3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3.1 复合地基沉降机理
        2.3.2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式
        2.3.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研究
        3.2.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3.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原理及方法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施工阶段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研究
        3.3.1 沉降观测方案
        3.3.2 沉降观测结果与分析研究
    3.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研究
        3.4.1 沉降预测模型
        3.4.2 单桩静载试验沉降预测
    3.5 本章小结
4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与检测技术
    4.1 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
        4.1.1 施工机具
        4.1.2 施工工艺
    4.2 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检验
        4.2.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4.2.2 桩间土挤密效果检测研究
        4.2.3 桩身压实效果检测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夯实水泥土桩数值分析
    5.1 有限单元法
        5.1.1 有限单元法概念
        5.1.2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过程
    5.2 ABAQUS有限元软件
        5.2.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5.2.2 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步骤
    5.3 夯实水泥土桩模型的建立
    5.4 夯实水泥土桩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5)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复合地基
        1.2.1 复合地基概述
        1.2.2 复合地基发展概况
        1.2.3 复合地基研究概述
    1.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概述
        1.3.1 夯实水泥土桩的工程性质
        1.3.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历史发展概述
        1.3.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和计算理论
    2.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概述
        2.1.1 夯实水泥土桩的化学作用机理
        2.1.2 夯实水泥土桩的物理作用机理
        2.1.3 夯实水泥土桩的加固作用机理
        2.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机理
        2.1.5 桩土共同工作机理
    2.2 常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2.2.1 应力比法计算公式
        2.2.2 面积比法计算公式
        2.2.3 圆弧分析法计算公式
    2.3 夯实水泥土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2.3.1 桩侧阻力的性状研究
        2.3.2 桩端阻力的性状研究
    2.4 地基土承载力计算方法
        2.4.1 普朗德尔公式
        2.4.2 太沙基承载力公式
        2.4.3 斯开普顿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
        3.2.1 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3.3 ABAQUS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3.3.1 ABAQUS 程序功能介绍
        3.3.2 ABAQUS 的模块划分和计算流程
    3.4 复合地基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3.4.1 屈服破坏准则
        3.4.2 流动法则
        3.4.3 硬化规律
        3.4.4 复合地基的弹塑性本构方程
    3.5 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
        3.5.1 模型各部件几何尺寸的确定
        3.5.2 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的选取
        3.5.3 单元的选择
        3.5.4 网格的划分
        3.5.5 边界条件的确定
        3.5.6 接触属性的选择
        3.5.7 计算步骤的设计
    3.6 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计算结果及分析
        3.6.1 地应力平衡情况
        3.6.2 施加荷载后的应力位移变化情况
        3.6.3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3.6.4 单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确定
        3.6.5 桩长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
        3.6.6 桩径和面积置换率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
        3.6.7 天然地基土参数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
        3.6.8 褥垫层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夯实水泥土桩群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夯实水泥土桩四桩和九桩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各部件几何尺寸的确定
        4.2.2 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的选取
        4.2.3 单元的选择
        4.2.4 网格的划分
        4.2.5 边界条件的确定
        4.2.6 接触属性的选择
        4.2.7 计算步骤的设计
    4.3 夯实水泥土桩群桩复合地基计算结果及分析
        4.3.1 地应力平衡情况
        4.3.2 施加荷载后的应力位移变化情况
        4.3.3 群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4.3.4 桩数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值模拟与载荷试验结果对比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2.1 工程地质条件
    5.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程设计
    5.4 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结果
    5.5 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结果
    5.6 数值模拟与静载荷试验结果对比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夯实水泥土桩在砂层中塌孔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场地地质条件
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施工
4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效果检测
5 结语

(7)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文献综述
        1.2.1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发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夯实水泥土单桩承载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2.1 试验概况
        2.1.1 场地及土层地质条件
        2.1.2 试验内容
        2.1.3 试验原理及方法
        2.1.4 试验数据的整理
    2.2 试验结果分析
        2.2.1 Q-s 曲线及承载力特性
        2.2.2 桩的轴力分布特征
        2.2.3 桩长和水泥掺入比对单桩荷载传递的影响
    2.3 桩的侧摩阻力分布特征
        2.3.1 平均摩阻力沿深度的变化
        2.3.2 摩阻力与相对位移的关系
        2.3.3 夯实水泥土桩侧摩阻力取值的研究
    2.4 夯实水泥土桩身压缩变形特征
        2.4.1 桩身压缩量的计算
        2.4.2 夯实水泥土桩身压缩的分布及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夯实水泥土单桩性状分析
    3.1 引言
    3.2 数值计算原理
        3.2.1 荷载传递函数及参数的选取
        3.2.2 夯实水泥土桩的应力应变关系
        3.2.3 计算方法
    3.3 夯实水泥土桩的荷载传递特性
        3.3.1 Q~s 曲线与桩长l 的关系
        3.3.2 Q~s 曲线与桩端土压缩模量E_b 的关系
        3.3.3 Q~s 曲线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
        3.3.4 桩端阻力、位移与桩身压缩
    3.4 夯实水泥土桩临界桩长的确定
        3.4.1 夯实水泥土桩承载机理
        3.4.2 夯实水泥土桩临界桩长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研究
    4.1 试验原理和方法
        4.1.1 试验概述
        4.1.2 试验仪器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
    4.2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性
        4.2.1 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原则
        4.2.2 单桩复合地基的p-s 曲线及承载力
        4.2.3 四桩复合地基的p-s 曲线及承载力
        4.2.4 九桩复合地基的p-s 曲线及承载力
        4.2.5 桩长与面积置换率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4.2.6 垫层刚度对桩顶反力与破坏模式的影响
        4.2.7 复合地基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讨论
    4.3 复合地基中桩、桩间土荷载分配特性
        4.3.1 载荷板下桩间土反力分布
        4.3.2 桩、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分析
        4.3.3 复合地基中桩、桩间土荷载分担比
        4.3.4 复合地基中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程度
        4.3.5 桩体应力集中系数μ_p 和桩间土应力减小系数μ_s
    4.4 复合地基桩荷载传递规律
        4.4.1 桩身轴力分布
        4.4.2 桩长对桩身轴力传递的影响
        4.4.3 不同试验桩数对桩身轴力传递的影响
        4.4.4 桩身侧摩阻力分布
        4.4.5 桩长对桩身侧摩阻力分布的影响
        4.4.6 承台板对桩身侧摩阻力的影响
    4.5 竖向荷载作用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
        4.5.1 天然地基变形特性
        4.5.2 夯实水泥土单桩和复合地基变形特性
        4.5.3 复合地基中桩、土变形特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理论计算方法
    5.1 引言
    5.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承载特性及变形状态
    5.3 理论计算模型的建立
        5.3.1 复合地基的典型受力单元
        5.3.2 基本假定
        5.3.3 夯实水泥土桩及桩间土的本构模型选取
        5.3.4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
    5.4 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计算
        5.4.1 桩、土平衡及变形协调方程
        5.4.2 加固区桩间土及桩压缩量的计算
        5.4.3 桩土应力比的计算方法
        5.4.4 实例
    5.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解
        5.5.1 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
        5.5.2 桩土应力比的计算方法
        5.5.3 实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6.1 基本算例
    6.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6.2.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6.2.2 复合地基的桩、桩间土应力分布特性
        6.2.3 中性点的位置
    6.3 桩土应力比n 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6.3.1 桩土应力比n 与桩长的关系
        6.3.2 桩土应力比n 与垫层模量E_c 的关系
        6.3.3 桩土应力比n 与下卧层模量E_b 的关系
        6.3.4 桩土应力比n 与桩、土模量E_p、E_s 的关系
        6.3.5 桩土应力比n 与面积置换率m 的关系
    6.4 各因素对垫层上刺入量的影响
        6.4.1 上刺入量Δ_s与桩长的关系
        6.4.2 上刺入量Δ_s与垫层模量E_c 和下卧层模量E_b 的关系
        6.4.3 上刺入量Δ_s与土层压缩模量E_s 和桩模量E_p 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7.1 复合地基沉降模式分析
        7.1.1 基本假定
        7.1.2 桩、土垫层相互作用分析
        7.1.3 单桩复合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7.1.4 群桩复合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7.2 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特征
    7.3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7.3.1 应力调整法
        7.3.2 应力模量调整法
        7.3.3 沉降计算实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载荷试验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
    8.1 模糊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模糊可靠度分析的数学模型
    8.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失效的模糊性及其隶属函数
    8.3 模糊随机可靠度的计算
        8.3.1 随机变量λ的概率密度函数
        8.3.2 荷载随机量的统计分析
        8.3.3 总安全系数下复合地基失效的模糊可靠度计算
    8.4 计算实例及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本文的主要工作
    9.2 主要结论
    9.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9.4 进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勘察与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资料
    1.1 勘察资料
        1.1.1 勘察概况
        1.1.2 工程地质条件
        1.1.3 勘察结论与建议
    1.2 夯实水泥土桩设计与施工
        1.2.1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2) 置换率m计算
        3) 布桩
        1.2.2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
        1.2.3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中的检验
        1.2.4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2.5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后补载荷试验
2 影响水泥土桩质量的原因分析
    2.1 勘察资料质量分析
    2.2 水泥土桩设计资料分析
    2.3 水泥土桩施工过程影响质量因素分析
        2.3.1 水泥土桩施工材料选择
        1) 土料选择
        2) 水泥检验
        2.3.2 桩孔施工
        2.3.3 材料加工
        1) 最优含水量
        2) 配合比
        3) 土料粒径
        2.3.4 夯实机具选择和性能
        1) 夯锤质量与落距
        2) 夯锤形状
        2.3.5 夯实成桩
        1) 孔底夯实
        2) 填料与夯实
    2.4 桩体夯实效果检验
        1) 环刀取样检查桩体质量
        2)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器检查桩体质量
3 造成水泥土桩质量事故的原因与防止对策
    3.1 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原因
    3.2 防止发生质量事故的对策
4 结语

(10)水泥土挤密桩在黄土隧道基底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泥挤密桩在基础加固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1 关于黄土及其湿陷性
        1.2.2 关于水泥土挤密桩
        1.2.3 水泥挤密桩在基础加固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水泥土挤密桩的优点及应用范围
        1.3.1 水泥土挤密桩的优点
        1.3.2 水泥土挤密桩的应用范围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泥土挤密桩的作用机理及理论计算方法
    2.1 水泥土强度影响因素与变形特征分析
        2.1.1 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2.1.2 桩身及水泥土的变形破坏形式分析
    2.2 水泥土挤密桩的作用机理
        2.2.1 水泥土挤密桩的化学作用机理
        2.2.2 水泥土挤密桩的物理作用机理
    2.3 水泥土挤密桩的设计计算
        2.3.1 桩孔布置原则和要求
        2.3.2 桩径、桩距和排距设计
        2.3.3 水泥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范围
        2.3.4 水泥土挤密桩的填料和压实系数
        2.3.5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2.3.6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泥土挤密桩加固黄土隧道基底的数值模拟分析
    3.1 复合地基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理论基础
        3.1.1 屈服准则
        3.1.2 流动法则
        3.1.3 硬化规律
    3.2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3.3 数值模拟概况
        3.3.1 依托工程概况
        3.3.2 围岩及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指标的选取
        3.3.3 计算荷载及施工过程实现
    3.4 桩长3m的DK277+920断面数值分析
        3.4.1 计算模型及计算工况
        3.4.2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3.5 桩长6m的DK278+060断面数值分析
        3.5.1 计算模型及计算工况
        3.5.2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土挤密桩加固黄土隧道基底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工程地质特征
    4.3 水文地质特征
    4.4 水泥土挤密桩加固隧道基底的设计
    4.5 水泥土挤密桩的施工技术
        4.5.1 施工前准备工作
        4.5.2 施工用材料
        4.5.3 机具设备与施工过程
        4.5.4 施工注意事项
    4.6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4.6.1 施工质量控制
        4.6.2 检验方法
        4.6.3 地基处理后检验结果
    4.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四、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研究[J]. 程渊博. 河南科技, 2022(01)
  • [2]软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胡波. 建筑施工, 2019(07)
  • [3]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法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技术评估[D]. 饶迁根. 湖南工业大学, 2014(07)
  • [4]湿陷性黄土地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性状研究[D]. 雒成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5]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研究[D]. 韦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4)
  • [6]夯实水泥土桩在砂层中塌孔的处理[J]. 李军方,徐铁生. 山西建筑, 2012(13)
  • [7]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 郭忠贤. 北京工业大学, 2010(01)
  • [8]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事故分析[J]. 孟顺祥,孟祥宝,王洪磊. 施工技术, 2009(S2)
  • [9]CFG桩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饱和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J]. 姜伟,张兆强,刘金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02)
  • [10]水泥土挤密桩在黄土隧道基底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 李川. 西南交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