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原高速公路路面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昌让[1](2021)在《路基差异性沉降控制技术及其效果分析》文中提出文章依托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分析了扩建工程实施的重难点,从特殊路基处理、低填浅挖路基处理以及常规填方段路基三个方面研究了路基拼宽关键技术,并通过拼宽路基沉降数据跟踪监测,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
谈彤[2](2019)在《公路改扩建技术在甘孜州干线公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路基拓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而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公路改扩建工程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降低不均匀沉降是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拓宽技术的关键。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成功技术为基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确定改扩建方案的办法,针对山区改扩建路工程相似性和特殊性,结合工程实例,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依据山区公路工程的特点和工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剖析了山区公路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基本特点;研究在不同拓宽宽度及拓宽方式、不同填土高度和新老路基不同刚度模量比等工程条件下拓宽路基的沉降特点及其不均匀沉降规律;同时考虑山区地形地貌特点,探讨了山区平缓路段和斜坡路段在不同工程条件下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区别;研究了从新老路基结合处的破损理论出发,探讨了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常见病害;结合瓦九路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例,探讨了山区公路改扩建方案的选择及施工过程控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性。
艾润涛[3](2018)在《高速公路加宽的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对高速公路进行加宽处理,不仅有利于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而且有助于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在阐述高速公路加宽处理方式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公路加宽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新老路基拼接、填料的选择、路面的处理等,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案例详细介绍各关键问题的处理措施,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等,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加宽的施工技术。
秦兴涛[4](2018)在《基于青银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新旧路基衔接施工工艺》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高速公路网已逐步完善,随着时间发展部分道路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高速改扩建工程日益增多,本文简要阐述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旧路基衔接的施工工艺,并结合青银高速改扩建项目施工情况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新旧路基衔接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从而为今后类似高速公路新旧路基衔接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于营[5](2017)在《基于过程控制理念的改扩建工程路面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过程控制。河南连霍高速洛三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里程数大,技术难度高,在建设初期项目公司即树立了高度的质量意识,根据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基于过程控制理念的路面质量管控办法,显着提高了路面施工质量。
刘青[6](2017)在《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公路是支持和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基础设施,然而农村既有公路的建设水平及养护水平相对干线公路有很大差距,且农村公路常常处于超负荷使用的状态,导致公路出现破损及病害现象,各项使用性能也逐步退化,对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公路管理部门更准确地对农村既有公路的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以指导公路养护工作,对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的评价方法以及养护维修措施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农村公路及其使用性能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分析。系统梳理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及国内外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农村调研实际,对农村公路常见的病害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归纳出农村公路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2)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参考现有《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评价内容及其指标体系,结合农村既有公路存在的病害,在分析了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等的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及其标准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指标值的确定做了详细说明。(3)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的研究。通过对定性及定量评估方法各自特点及其适用性的归纳分析,结合农村公路破坏的特点,构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模型。特别地,权重的确定采用了更符合农村公路破坏特点的变权重模型,在未确知有理数确定常权权重的基础上构造变权模型,以调研实例为背景,通过计算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4)农村既有公路养护措施研究。以农村公路路基与路面为对象,研究了农村区域路网内既有公路的养护决策技术,在养护需求分析及养护措施选择的基础上,阐述了公路管理部门进行公路养护的决策流程,并针对常见的农村公路典型病害类型,提出了相关养护措施,为相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提供了参考。对农村既有公路的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的研究,有利于公路管理部门在整体上对农村既有公路的使用性能进行把握与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吴顺祺[7](2016)在《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早期修建的沥青路面现已逐渐进入养护维修阶段,沥青路面建设高速发展的背后所带来的养护维修任务亦逐渐增多,如何对养护维修中所产生的大量路面铣刨料(RAP料)进行有效的再生利用便成为现下公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调研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再生技术,对厂拌热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优势及难点进行分析。对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念、流程及再生混合料性能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优化了依托工程沥青混合料热再生配合比设计方案,确定了 RAP料掺量为30%,提出了配合比设计的控制要点。对RAP料的回收、处理与储存到再生设备、拌和与铺筑对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控制RAP料离散性、提高再生质量与施工稳定性的措施。并从厂拌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摊铺速度以及材料的检验、过程抽检等多方面对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影响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性能、施工路面平整度及耐久性的关键环节。最后以山东省省道244养护工程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和检验。研究表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论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该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以后的技术推广积累了经验。
吕新娓[8](2012)在《黄土地区公路拓宽工程路面拼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的改扩建越来越多,但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毕竟不是新建公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在黄土地区还比较薄弱,因此开展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拓宽的研究势在必行。本论文以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依托工程,通过工程调查分别对拼接前旧路面的稳定性、老路面的整治利用,新老路面的拼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对老路面的病害调查结果,对原有路面的结构层的破损程度正确判断,钻芯取样结果若各结构层固结良好,可以对原路面进行加强后保留;若原路面结构层出现松散,不成块时,则应铣刨掉原路面再重新铺筑新路面,并对路面的施工标高进行调整。其次,对老路面的整治利用时,要根据原有路面的稳定性评价结果,对原路面的病害进行处治,老路面的铣刨料经过厂拌冷再生利用可作为新建路面的底基层和硬路肩的材料。老路面的铣刨要分层铣刨,铣刨料分类堆放。再次,利用ANSYS软件建模对新老路面不同拼接方式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对新老路面以台阶错缝的拼接方式、以一定斜坡坡度的拼接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确定新老路面的拼接采用台阶错缝的方式优于其他拼接方式。开挖台阶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取台阶宽度为30cm。最后,结合依托工程西潼高速改扩建详细说明新老路面的拼接技术,新老路面的拼接采用台阶错缝的拼接方式,并根据实际工程采用不同铣刨方案。为了使新老路面可以很好的形成一个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的整体,在基层顶部铺筑玻纤格栅以加强新旧路面结构层之间的粘结。
张作海[9](2009)在《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在建筑材料、结构组成、施工技术和建设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更好的控制工程质量,特开展路基路面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控制我国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质量,特别是提高施工和管理水平。主要针对西汉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填石路堤质量控制、沥青路面试验检测、完善和提高评定标准及进一步加强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四个方面。就填石路堤而言,主要从填石路堤施工方法和压实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常用的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各种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对土石混填路堤,根据填料的特殊性,提出了依据荷载作用下填料空隙率发生变化的压实度检测方法。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在材料和施工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沥青路面质量指标检测方面,大多使用传统方法,效率低、准确性差。对当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我国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文中简称《检评标准》)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中关于分项工程划分、数理统计方法、短路基质量评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更有利于质量评定的分项工程划分方法,从数理统计的角度上确定了短路基最小抽样频率。针对我国目前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政府监督工作的职能问题展开了研究。从它们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工程施工,探索性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路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措施。
左珅[10](2008)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迅速发展,为适应和谐社会快速发展对道路交通的需求,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进入蓬勃高速发展时期。除了新建一批高速公路,原有的高速公路也面临不能适应交通快速需求而需要加宽以及施工中的交通安全保障的问题。考虑到高速公路处于拉动国民经济起到交通运输大动脉的影响作用,奏响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运输畅通、交通安全乐章,谱写边改扩建边通行的方案符合国家既节约增效又和谐发展的要求主题,是保证和谐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健康发展的主旋律。文中系统地总结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交通流特性。根据改扩建过程特点,并结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归纳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尤其改扩建过程中的交通安全设施,提出适应于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的安全设施设计设置。对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措施进行研究,总结出可行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同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运用灰色理论对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保障措施应用进行了安全评价。对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措施工程实例分析,是依托郑漯高速公路许昌段改扩建作业区工程实例,对改扩建工程主要从作业区交通流特性、改扩建过程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应用、交通安全设施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了安全分析评价,提出处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能为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交通运输安全保障问题提供措施,为安全设施设置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道路的安全科学评价奠定基础。
二、新原高速公路路面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原高速公路路面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路基差异性沉降控制技术及其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特征分析 |
2 施工重难点分析 |
3 路基拼宽关键技术分析 |
3.1 特殊路基段处理措施 |
3.1.1 3m以下软土层 |
3.1.2 3m以上满足沉降规范软土层 |
3.1.3 3m以上未满足沉降规范软土层 |
3.2 低填浅挖路基段处理措施 |
3.3 常规填方路基段处理措施 |
4 路基沉降监测 |
5 结语 |
(2)公路改扩建技术在甘孜州干线公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公路改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路基沉降计算 |
1.2.2 扩宽路基不均匀沉降指标与标准 |
1.2.3 新老路基的联合处理技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原因及常见病害 |
2.1 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
2.1.1 新老路基的自身变形差异 |
2.1.2 新老路基的固结和沉降差异 |
2.1.3 扩建路基结合强度不足 |
2.2 山区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的常见病害 |
2.2.1 路基破坏 |
2.2.2 挡防结构破坏 |
2.2.3 路面破坏 |
2.2.4 路面整体性能下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形式和方案的选择 |
3.1 高速公路改扩建总体规划 |
3.1.1 扩容方式与扩建方式比较分析 |
3.1.2 沪宁高速公路改扩建总体规划选择研究 |
3.1.3 京石高速公路改扩建总体规划研究 |
3.2 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及其实现形式 |
3.2.1 单侧拼接 |
3.2.2 单侧平面分离 |
3.2.3 两侧拼接 |
3.2.4 两侧分离 |
3.2.5 组合形式 |
3.3 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3.3.1 扩建方案选择模型 |
3.3.2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其他工程拼接技术 |
4.1 路基拼接技术 |
4.1.1 特殊路基设计 |
4.1.2 路基拼接设计 |
4.2 路面结构技术 |
4.2.1 路面结构研究 |
4.2.2 老路面改建利用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路改扩建实用技术在省道215线康定瓦泽至九龙县城段工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施工组织措施 |
5.2.1 路基土石方 |
5.2.2 桥梁工程 |
5.2.3 涵洞及排水工程 |
5.2.4 路基防护工程 |
5.2.5 路面工程 |
5.3 扩宽路基的压实及搭接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速公路加宽的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速公路加宽方式 |
2 高速公路加宽施工的关键问题 |
2.1 新老路基拼接 |
2.2 加宽施工的准备工作 |
2.3 选用填料 |
3 高速公路加宽的施工技术 |
3.1 原路基的清理 |
3.2 地基处理 |
3.3 沉降控制及处理 |
3.4 地基碾压 |
3.5 路面处理 |
4 结语 |
(4)基于青银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新旧路基衔接施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难点 |
2 施工简述 |
3 工艺流程 |
4 管控要点 |
5 结语 |
(5)基于过程控制理念的改扩建工程路面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量身定制质量控制实施办法 |
2 加强施工工艺控制 |
2.1 水稳基层搭接 |
2.2 沥青面层搭接 |
3 深化、细化标准化建设要求 |
4 坚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4.1 加强日常施工巡查 |
4.1.1 水稳基层施工巡查 |
4.1.2 沥青面层施工巡查 |
4.2 提高工地试验室管理 |
4.3 开展月度履约考核 |
5 实体质量检测 |
5.1 水稳基层芯样完整性 |
5.2 面层压实度与厚度 |
5.3 面层平整度 |
6 结语 |
(6)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调研及公路病害分析 |
2.1 农村公路相关概念 |
2.1.1 农村公路分类、特点及作用 |
2.1.2 农村公路结构组成 |
2.1.3 农村公路使用性能 |
2.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调查研究 |
2.2.1 农村既有公路调研简介 |
2.2.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调研分析 |
2.3 农村既有公路病害分析 |
2.3.1 农村既有公路路基病害分析 |
2.3.2 农村既有公路路面病害分析 |
2.3.3 农村特殊地基状况及病害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模型 |
3.1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3.1.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
3.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2.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2.2 路基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2.3 桥隧构造物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3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1 未确知有理数法确定常权权重 |
3.3.2 变权重法确定综合权重 |
3.4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模型 |
3.4.1 集对分析评价法基本原理 |
3.4.2 建立指标集对评价分级标准集 |
3.4.3 确定指标体系的联系度 |
3.4.4 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及养护措施研究 |
4.1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需求及对策分析 |
4.1.1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需求分析 |
4.1.2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对策分析 |
4.2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 |
4.2.1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排序 |
4.2.2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路段确定 |
4.3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措施 |
4.3.1 路面典型病害养护措施 |
4.3.2 路基典型病害养护措施 |
4.3.3 特殊路基养护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公路概况 |
5.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 |
5.2.1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5.2.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2.3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
5.3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及养护措施 |
5.3.1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技术状况 |
5.3.2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 |
5.3.3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措施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1:农村调研汇总 |
附录 2:指标权重调查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1 国外沥青路面再生研究进展 |
1.2.2 国内沥青路面再生研究进展 |
1.3 沥青路面再生方法 |
1.3.1 厂拌热再生法 |
1.3.2 现场热再生法 |
1.3.3 现场冷再生法 |
1.3.4 厂拌冷再生法 |
1.4 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选择 |
1.5 厂拌热再生技术的优越性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2.1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探讨 |
2.1.1 设计理念 |
2.1.2 设计流程 |
2.1.3 RAP掺量的影响条件 |
2.2 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实例 |
2.2.1 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及配合比优化设计软件 |
2.2.2 再生混合料实验室配合比设计 |
2.2.3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研究 |
3.1 原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与处理 |
3.1.1 原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 |
3.1.2 RAP材料的破碎与筛分 |
3.1.3 原沥青路面材料回收的储存以及质量保障 |
3.2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
3.2.1 沥青混合料再生的生产过程 |
3.2.2 生产组织 |
3.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碾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施工控质量控制 |
4.1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
4.1.1 材料的质量标准 |
4.1.2 材料的检验 |
4.1.3 废旧沥青混合料回收时的要求 |
4.1.4 RAP材料的存储、破碎、筛分的要求 |
4.1.5 再生混合料的拌合的要求 |
4.2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 |
4.2.1 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控制选择 |
4.2.2 摊铺温度要进行控制 |
4.2.3 摊铺的宽度要求 |
4.3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注意事项 |
4.3.1 温度要求 |
4.3.2 接缝控制 |
4.3.3 平整度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
5.2.1 依托工程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5.2.2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 |
5.3 再生沥青混合料前场压实度及温度控制 |
5.4 再生沥青混合料红外跟踪观测 |
5.5 依托工程厂拌热再生路面施工情况 |
5.6 厂拌热再生法的效益分析 |
5.7 厂拌热再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5.7.1 材料质量保证 |
5.7.2 安全保证 |
5.7.3 环保保证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黄土地区公路拓宽工程路面拼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拼接前老路面稳定性分析 |
2.1 依托工程概况 |
2.2 原路面破损状况调查结果及评价 |
2.2.1 原路面病害的类型 |
2.2.2 调查方法 |
2.2.3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
2.2.4 老路面的破损状况评价 |
2.3 原路面钻芯取样测试结果及评价 |
2.3.1 试验方法 |
2.3.2 路面结构层综合评价 |
2.4 原路面强度测试结果及评价 |
2.4.1 调查方法 |
2.4.2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
2.4.3 原路面强度汇总结果及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拼接前老路面的整治处理技术 |
3.1 老路面整治处理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1 室内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2 试验段概况及观测方案 |
3.2 老路面整治利用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
3.2.1 改扩建工程老路面常见病害整治技术 |
3.2.2 老路面利用技术 |
3.2.3 不同改扩建断面形式路段旧路基路面整治利用方案 |
3.3 本章小结 |
4 新老路面不同拼接方式的受力分析 |
4.1 路面拼接形式 |
4.2 拼接路面有限元分析 |
4.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4.2.2 不同拼接方式的受力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新老路面的拼接技术 |
5.1 加宽方式的选择 |
5.2 施工前的准备 |
5.2.1 清除老路硬路肩遗留物 |
5.2.2 复测定线确定路面施工标高 |
5.3 新老路面拼接技术 |
5.3.1 老路面铣刨技术 |
5.3.2 新老路面拼接技术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填石路堤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沥青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公路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理及工程监督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填石路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2.1 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控制 |
2.1.1 填石路堤的概念 |
2.1.2 填石路堤施工控制 |
2.1.3 土石混填路堤施工控制 |
2.2 填石路堤(含土石混填)压实质量控制 |
2.2.1 填石路堤常用压实控制方法 |
2.2.2 各种压实质量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及完善措施 |
2.2.3 土石混填路堤压实度检测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沥青路面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
3.1 沥青路面弯沉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
3.1.1 落锤式弯沉仪(FWD)简介 |
3.1.2 落锤式弯沉仪与贝克曼梁的试验对比分析 |
3.2 沥青路面厚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
3.2.1 探地雷达(GPR)检测的基本原理 |
3.2.2 GPR检测及数据处理 |
3.2.3 现场试验分析 |
3.3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
3.3.1 摩擦测试车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
3.3.2 摩擦系数测试车与摆式仪工效对比 |
3.3.3 现场试验抗滑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建立 |
3.4 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
3.4.1 平整度测试车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
3.4.2 平整度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建立 |
3.4.3 平整度测试车和连续平整度仪工作效率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标准研究 |
4.1 《检评标准》修订综述 |
4.1.1 《检评标准》制定与发布 |
4.1.2 04版《检评标准》内容分析 |
4.2 完善验收阶段沥青路面压实标准的方法 |
4.3 施工质量评定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 |
4.3.1 检测数据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 |
4.3.2 确定短路基质量评定最小抽样点数的方法 |
4.4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方法研究 |
4.4.1 从数据处理角度进行分项工程划分 |
4.4.2 不同的评定规则对评定结果的影响 |
4.4.3 工程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强和完善公路工程监理和监督工作可行性研究 |
5.1 公路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的联系与区别 |
5.2 加强和完善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可行性研究 |
5.2.1 我国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5.2.2 完善我国公路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 |
5.3 加强和完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可行性研究 |
5.3.1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及意义 |
5.3.2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5.3.3 完善我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对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
1.2.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
1.3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1.3.1 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1.3.2 车的因素 |
1.3.3 驾驶员的因素 |
1.3.4 交通环境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交通流特性分析方法 |
2.1 施工前高速公路交通特性 |
2.1.1 交通流特性 |
2.1.2 车流运行特性 |
2.1.3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
2.2 施工期间高速公路交通特性 |
2.2.1 施工区道路特性 |
2.2.2 施工区驾驶员特性 |
2.2.3 施工区交通流特性 |
2.2.4 施工区通行能力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运行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
3.1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
3.1.1 为保障边施工边通车,主线施工拟定了三个方案 |
3.1.2 107 国道驻马店地区服务水平 |
3.2 施工区车辆限速 |
3.2.1 限速值的确定 |
3.2.2 高速公路车速控制 |
3.3 大货分流 |
3.4 提高施工区安全的其他措施 |
3.4.1 施工人员安全 |
3.4.2 夜间施工的安全 |
3.5 道路线形设计(IHSDM 道路安全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道路安全设施 |
4.1 安全护栏 |
4.1.1 护栏的设计条件 |
4.1.2 护栏的设置原则 |
4.1.3 护栏设置要求 |
4.1.4 新型护栏设计 |
4.2 交通标志标线 |
4.2.1 交通标志 |
4.2.2 道路交通标线 |
4.3 防眩设施 |
4.4 路侧安全 |
4.4.1 路侧安全设计 |
4.4.2 施工区的路侧安全设计 |
4.5 道路施工安全设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交通安全评价 |
5.1 施工区微观交通仿真 |
5.2 安保措施分析评价 |
5.2.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5.2.2 改扩建工程交通安全微观评价 |
5.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2.4 安全评价模型 |
5.3 灰色理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
5.3.1 指标的筛选 |
5.3.2 指标的确定 |
5.3.3 评价标准的确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及下一步工作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新原高速公路路面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路基差异性沉降控制技术及其效果分析[J]. 刘昌让. 西部交通科技, 2021(07)
- [2]公路改扩建技术在甘孜州干线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 谈彤. 长安大学, 2019(01)
- [3]高速公路加宽的施工技术[J]. 艾润涛. 山西建筑, 2018(09)
- [4]基于青银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新旧路基衔接施工工艺[J]. 秦兴涛.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01)
- [5]基于过程控制理念的改扩建工程路面质量控制[J]. 于营.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06)
- [6]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研究[D]. 刘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7)
- [7]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吴顺祺.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5)
- [8]黄土地区公路拓宽工程路面拼接技术研究[D]. 吕新娓. 西安工业大学, 2012(07)
- [9]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张作海. 长安大学, 2009(12)
- [10]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D]. 左珅. 长沙理工大学, 2008(12)
标签: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论文; 地基沉降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路面基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