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错配修复基因系统与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申现锋[1](2021)在《hMS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以40~50岁居多。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95%,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PTC最为多见,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但局部淋巴结转移较早。FTC较为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近年来研究发现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系统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NA复制或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 MMR)可以导致基因突变,突变的不断积累就会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联。hMSH2是第一个被分离的人类DNA错配修复基因。该基因与细菌的Mut S同源,位于人类二号染色体短臂上。现有研究表明错配修复基因hMSH2能够移动初级模板在DNA重复序列滑动时产生的插入-缺失环(insertion-deletion loop,IDL),纠正逃脱校正读码的单碱基错配,以预防自发突变的堆积,并保证DNA复制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微卫星不稳定在滤泡状癌中的研究较少,两者的对比研究更少。另外,基因突变是肿瘤新抗原产生的主要原因,携带d MMR的肿瘤,突变积累越多,新抗原越多,引起抗肿瘤免疫的潜力就越大。研究发现d MMR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比例高达63%,是含有d MMR最高的一种癌症。这也给甲状腺癌的免疫治疗带来潜在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hMSH2在PTC和FTC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hMSH2在两者中表达的差异和意义,以期揭示其与癌症发生发展、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收集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25例临床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8例诊断为滤泡状癌患者的术后癌组织,以及患者年龄、性别、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TG含量等病例信息。2.手术切除的肿瘤样品,一半用于制备蜡块,一半立即在液氮中保存用于提取总RNA。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MSH2在其中的表达水平。3.进行hMSH2免疫组化评分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比滤泡状癌组织中hMSH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25例PTC组织中hMSH2 m 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18例FT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TC的hMSH2强阳性率显着高于FTC组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PTC的hMSH2主要在甲状腺癌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上表达,细胞核不表达,FTC的hMSH2在甲状腺癌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上均有表达。2.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hMSH2免疫组化评分等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25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显着高于18例FTC患者,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FTC患者远处转移显着高于PTC患者,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hMSH2免疫组化评分PTC患者高于FTC,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3.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hMSH2免疫组化评分与临床分级和中央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TC患者中hMSH2免疫组化评分与临床分级(r=0.428,P=0.033)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r=0.533,P=0.026)呈正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比滤泡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水平高,分布与滤泡状癌不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hMSH2免疫组化评分与临床分级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该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郭源[2](2020)在《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PMS2缺失及MMR功能状态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同时对随访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探讨MMR功能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共1560例。根据错配修复蛋白缺失判断MMR功能状态。分别将4种错配修复蛋白和MMR功能状态与结直肠癌的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相关性。2.对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并出院的结直肠癌患者,动态跟踪,完成3年随访,随访资料完善者491例。将结直肠癌患者3年总预后与肿瘤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完成研究。结果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LH1蛋白缺失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SH2蛋白缺失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脉管侵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SH6蛋白缺失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神经侵犯和脉管侵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MS2蛋白缺失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神经侵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MR功能状态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神经侵犯和脉管侵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LH1和PMS2蛋白缺失密切相关(P?0.05);患者发病年龄与MSH2和MSH6蛋白缺失密切相关(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神经侵犯和脉管侵犯与MMR功能状态密切相关(P?0.05)。2.随访资料完善的491例患者中。dMMR结直肠癌患者69例,3年总生存率71.0%;pMMR结直肠癌患者422例,3年总生存率为57.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3年总预后与MMR功能状态、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和神经侵犯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R功能状态、肿瘤生长部位和神经侵犯与患者3年总预后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1.错配修复蛋白MLH1和PMS2缺失是影响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风险因素;MMR功能状态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神经侵犯和脉管侵犯密切相关。2.dMMR结直肠癌患者3年预后比pMMR结直肠癌患者好,且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MMR功能状态可以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总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贾祯贤[3](2020)在《MSH2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及肺癌发生和预后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MSH2(Mut S homolog 2)是错配修复系统中的核心基因,具有识别错配、参与DNA修复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MSH2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并研究该基因启动子区SNPS对肺癌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第一章:我们通过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关于MS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肿瘤易感性相关文献。Meta分析使用R语言中的“meta”程序包进行。第二章:运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析不同肿瘤细胞MSH2 m RNA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20对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SH2 m RNA表达,配对t检验分析其表达差异。病例对照研究包括7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700例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和Taqman探针技术,分别对rs6757310和rs1863332变异进行基因分型。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的分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各遗传变异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第一章:本研究对2个MSH2遗传变异(rs2303425,rs2303428)进行了meta分析。其中,MSH2 rs2303425纳入的8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在共显性模型(CC:TT)和隐性模型(CC:CT+TT)中,CC基因型均显着增加了肿瘤的易感性,其OR(95%CI)分别为:1.45(1.101.91)(P=0.01)和1.44(1.101.89)(P=0.01)。第二章:在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中,相比于其他癌种,MSH2 m RNA在肺癌细胞中表达较低。RT-q PCR结果显示MSH2 m 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MSH2 rs6757310和rs1863332变异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相关。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MSH2 rs6757310CC与吸烟者肺癌易感性相关(吸烟:OR=3.30,95%CI=1.109.88,P=0.03;累计吸烟量>30(包/年):OR=5.67,95%CI=1.2425.90,P=0.03)。根据肺癌病理类型分层,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MSH2 rs6757310 CC可增加肺鳞癌发病风险(OR=2.09,95%CI=1.044.21,P=0.04)。MSH2 rs1863332 GG基因型仅在老年人中引发更高的肺癌易感性(OR=1.56,95%CI=1.112.20,P=0.01)。生存分析显示,MSH2 rs6757310 CC基因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31个月,低于CG基因型(MST为61个月)和GG基因型(MST为45个月)患者(P=0.02)。MSH2 rs1863332 GG基因型患者MST为19个月,低于GT基因型(MST为39个月)和TT基因型(MST为48个月)患者(P=0.02)。结论MSH2 rs2303425遗传变异可能增加肿瘤易感性;MSH2基因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MSH2 rs6757310和rs1863332遗传变异可能增加肺癌易感性并导致肺癌患者预后不良。图17幅;表14个;参189篇。
李越[4](2019)在《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顺铂敏感性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来源的恶性肿瘤,每年的发病率大约为22.7/10万,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关于子宫内膜癌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却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在合并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中,子宫内膜癌的累积终生风险率为40%至60%,子宫内膜癌常常是患有Lynch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中最早发病的肿瘤之一,这类子宫内膜癌也被称为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Lynch syndrome related endometrial carcinoma,LS-EC)。这类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了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的缺失或失活,具有遗传易感性。MMR基因是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中分离到的一组遗传易感性基因,MMR基因的表达与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及疾病预防有密切相关性,针对M M R基因的检测是筛查Ly n c h综合症相关性子宫内膜癌人群的有效方法之一,早期MMR基因的筛查对Lynch综合征及其近亲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术后辅助治疗非常重要。顺铂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线抗癌药物,在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当顺铂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时,细胞内的DNA会与顺铂相结合并与之产生交联,使DNA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功能丧失,并且能够阻止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种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但是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种类的肿瘤细胞对顺铂药物出现耐药性,顺铂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耐药性的产生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是与DNA修复能力的增强,P53基因的突变及DNA错配修复能力缺陷有关。MMR基因主要功能是在复制后水平及时识别和修正错误,从而保持DNA复制的完整性,其中的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可能会导致错配修复功能发生缺陷,最终导致肿瘤发生。然而,MMR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在本研究中,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等技术检测Ishikawa和RL95-2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PMS2、MSH6的表达水平,在相同浓度的顺铂作用下,应用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检测Ishikawa及RL95-2细胞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此外,本研究通过特异性的上调或下调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LH1的表达水平,观察经不同处理的Ishikawa或IL95-2细胞对顺铂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进一步深入探讨顺铂耐药性产生的潜在作用机制,同时建立子宫内膜癌的裸鼠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验证,研究表明错配修复基因的检测可能具有预后预测价值,而且,MLH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一个全新的靶点,此外,这项研究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实现基因靶向治疗的可能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顺铂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目的:1.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R L95-2中MLH1、PMS2和MSH6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2.通过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shikawa和RL95-2细胞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研究方法:1.应用 RT-PCR 检测 Ishikawa 和 RL95-2 细胞中 MLH1、PMS2、MSH6 的基因表达水平。2.应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Ishikawa 和 RL95-2 细胞中 MLH1、PMS2、MSH 6的蛋白表达水平。3.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的Ishikawa和RL95-2细胞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处理后的Ishikawa和RL95-2细胞的凋亡率。研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RL95-2对不同浓度顺铂药物的敏感性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4.应用GraphPad Prism 6.01版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两组或三组之间的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RL95-2 细胞中 MLHI,PMS2,MSH6 呈高表达,Ishikawa 细胞中 MLH1,PMS 2,MSH6呈低表达,二者中MLH1、PMS2、MSH6的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检测到在相同的0,5,10,15,20,25umol顺铂化疗药物浓度梯度下Ishikawa和RL95-2细胞对顺铂的IC50值分别为2.5umol和82.6umol/ml(P<0.05)。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shikawa相比,RL95-2细胞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更高。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shikawa和RL95-2细胞在无顺铂诱导下培养72h时细胞的凋亡率,无顺铂作用下RL95-2细胞凋亡率为15.61%,Ishikawa为13.32%,二者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加入5umol的顺铂药物72小时后检测到RL95-2细胞的凋亡率为51.18%,Ishikawa细胞的凋亡率为18.79%(P<0.05).二者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相同顺铂浓度作用下,与Ishikawa细胞相比,高表达错配修复基因的RL95-2细胞对顺铂更为敏感,细胞凋亡率更高。研究结论:1.MLH1,PMS2,MSH6在RL95-2细胞中呈现基因及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在I shikawa细胞中则为基因和蛋白水平的低表达。2.在相同的顺铂浓度梯度作用下Ishikawa和RL95-2细胞的活性和凋亡率存在显着差异,RL95-2细胞对顺铂更为敏感,细胞凋亡率更高,结果表明,M LH1,PMS2,MSH6表达的水平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癌对顺铂的敏感性。第二部分MLH1通过激活MLHl/c-Abl信号通路增强子宫内膜癌对顺铂的敏感性研究目的:1.上调或下调Ishikawa和/或RL95-2中的MLH1的表达,分别于处理前后检测Ishikawa和RL95-2细胞的顺铂敏感性的变化。2.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深入研究ML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MLHl/c-Abl信号传导通路在增强子宫内癌顺铂敏感性方面的具体参与机制。3.应用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细胞凋亡的检测、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分析不同处理前后Ishikawa和RL95-2细胞功能方面发生的变化,建立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验证MLH1与顺铂敏感性的关系。研究方法:1.设计并合成不同的针对于MLH1的siRNA片段,并成功转染至RL95-2中,选择效果最优的siRNA片段特异性下调RL95-2中MLH1的表达。2.构建腺病毒载体即ADV-MLH1,成功感染Ishikawa,特异性上调Ishikawa中的MLH1。3.采用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流式细胞学检测及hoechst33258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Ishikawa和RL95-2经过不同处理后顺铂敏感性发生的变化。4.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LH1/c-Abl凋亡信号通路中信号蛋白c-Abl,bd-2,caspase-9,caspase-3和PARP在顺柏作用下的Ishikawa和IL95-2中的表达5.建立裸鼠模型实验,ADV-MLH1特异性上调Ishikawa中MLH1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了Ishikawa在上调MLH1的表达后对顺铀敏感性的变化情况。6.统计学方法同第一部分。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选择了MLH1的4个位点设计合成MLHl-siRNA,并分别转染至R L95-2中,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各组的干扰效果,证实siRN A-1832的干扰效果最佳,干扰率达到了80%以上。2.成功构建特异性MLH1腺病毒载体(ADV-MLH1),并成功感染Ishikawa,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了其特异性上调MLH1的效果,证实MLH1的上调效果达到了80%-90%。3.将MLHl-siRNA-1832成功转染至RL95-2中,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结果发现特异性下调MLH1的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在药物作用72小时时,实验组顺柏药物的IC50值由2.5umol/mL上升至15umol/mL,细胞活性明显增高,细胞毒性显着下降(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实验组(siMLHl+CDDP)的细胞凋亡率为12.9%,阴性对照组(siMLHl-NC+CDDP)细胞凋亡率为36.9%;空白对照组(RL95-2+CDDP)细胞凋亡率为48.3%,结果显示,与RL95-2+CDDP和siMLHl-NC+CDDP组相比,siMLHl+CDDP组细胞的凋亡率显着下降(P<0.05)。hoechst33258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iML H1+CDDP组的凋亡小体比RL95-2+CDDP和siMLH 1-NC+CDDP组的凋亡小体明显减少,siMLHl+CDDP组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4.将特异性腺病毒载体ADV-MLH1感染Ishikawa细胞,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上调MLH1后,与对照组相比,在给药后72小时,MLH1上调组细胞顺铀的IC50值由82.6umol/mL下降至12.5umol/mL,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毒性显着增加(P<0.05)。MLH1上调实验中Ishikawa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实验组(ADV-MLH1+CDDP)的细胞凋亡率为28.3%,阴性对照组(ADVNC+CDDP)细胞的凋亡率为15.4%;空白对照组(Ishikaw a+CDDP)组细胞的凋亡率为18.8%,结果显示,与ADV-NC+CDDP组和Is hikawa+CDDP相比,ADV-MLH1+CDDP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hoechst33258免疫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DV-MLH1+CDDP组的凋亡小体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上调MLH1的Ishikawa中检测到c-Abl蛋白的表达增加,通过光密度测定法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顺铂药物分别作用48和72小时,在ML HI上调的Ishikawa细胞中检测出c-Abl蛋白分别增加了1.6倍和2.0倍(P<0.05);Cleaved caspase-3增加了2.3倍和2.5倍(P<0.05)。Cleaved PA RP在顺铂药物诱导48小时增加了1.68倍(P<0.05),在顺铂持续作用72小时时增加了2.2倍(P<0.05)。Bcl-2蛋白显示出随着顺铂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当特异性下调RL95-2细胞中MLH1的表达时,以上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出相反的趋势。6.建立裸鼠模型实验,进一步研究MLH1对顺钼诱导的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ADV-NC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在实验30天时增加至763土11.2.0 m m3,而ADV-MLH1实验组的肿瘤体积为203.6±8.7 mm3,实验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上调MLH1的表达可显着提高Ishikawa对顺铂的敏感性;下调MLH1的表达可显着降低RL95-2对顺铂的敏感性。2.MLH1可能是通过激活MLH1/c-Abl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增强子宫内膜癌对顺怕的敏感性。3.ML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可能在促进顺钼诱导的细胞凋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机制的发现更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MLH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点,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纪佳胤[5](2019)在《基因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护理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分析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2.分析MMR蛋白表达与缺失在子宫内膜癌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年龄MMR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为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提供依据。3.分析MMR蛋白表达与缺失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为预后的判断和随访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2.对11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石蜡块标本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MMR蛋白表达的检测。3.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表达阳性在代谢指标上的差异,包括血压(SBP、DBP),糖代谢(FBG),脂代谢(TC、TG、HDL、LDL),蛋白质代谢(TP、ALB、PA),肝功能指标(ALT、AST、GGT)。4.比较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表达阳性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包括病理类型、淋巴转移、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浸润深度。结果1.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缺失情况。共纳入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3例因标本量不足未完成检测,实际完成检测107例。其中,MMR蛋白表达阳性84例(78.50%),一种或多种MMR蛋白表达缺失23例(21.50%)。在MMR蛋白表达缺失亚型中,MLH1和PMS2联合表达缺失14例(13.08%)、MSH2和MSH6联合表达缺失5例(4.67%)、MSH6表达缺失2例(1.87%)、MLH1表达缺失1例(0.93%)、PMS2表达缺失1例(0.93%)。MMR蛋白表达缺失及表达阳性,在一般情况(年龄、绝经、BMI、恶性肿瘤家族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年龄段子宫内膜癌MMR蛋白表达在代谢指标的差异。在56-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缺失组ALB低于阳性组(P<0.05);在61-6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缺失组PA显着低于阳性组(P<0.05)。在其他年龄阶段的代谢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3.子宫内膜癌MMR蛋白表达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MMR蛋白表达缺失(23例)中,淋巴转移4例(17.39%),无淋巴转移19例(82.61%);MMR蛋白表达阳性(84例)中,淋巴转移3例(3.57%),未有淋巴转移81例(96.43%)。缺失组的淋巴转移发生率显着高于阳性组(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23例)中,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20例)的组织分化程度:高级别G1型4例(20.00%)、中级别G2型13例(65.00%)、低级别G3型3例(15.00%);MMR蛋白表达阳性(84例)中,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75例)组织分化 G1、G2、G3 分别为 45 例(60.00%)、20 例(26.67%)、10 例(13.33%)。缺失组与阳性组在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失组G1显着低于阳性组(P<0.01),G2显着高于阳性组(P<0.01)。缺失组与阳性组在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的比较上无显着差异(P>0.05)。缺失组的病理分期Ⅰ期显着低于阳性组(P<0.05)。结论1.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为21.50%,MMR蛋白表达缺失亚型中,以MLH1和PMS2共同表达缺失为主。2.MMR蛋白表达与代谢相关,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差异。在56-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缺失组ALB偏低;在61-6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缺失组PA偏低。对于56-60岁、61-65岁的MMR蛋白缺失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饮食护理中,需加强蛋白摄入。3.MMR蛋白表达缺失更易发生淋巴转移。其中内膜样癌的病理分级,MMR蛋白缺失的病理分级较高。MMR蛋白表达缺失子宫内膜癌患者需加强随访,特别是淋巴转移的观察。
惠奕[6](2019)在《BEST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ER2、Ki-67、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间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结肠癌(colon cancer,CC)与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BEST4蛋白表达的意义,并分析BEST4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2)检测结肠癌组织中HER2、Ki-67、DNA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BEST4蛋白与HER2、Ki-67、DNA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间的相关性;(3)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BEST4相关差异显着基因,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对差异显着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预测BEST4可能参与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99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病例组)与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BEST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结肠癌与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BEST4蛋白表达的差异情况;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块部位、肿块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资料,分析BEST4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2)IHC检测199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HER2、Ki-67、DNA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分析在结肠癌中BEST4蛋白与HER2、Ki-67、DNA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3)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R语言软件及生物信息学工具。结果:(1)BEST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2.90)显着高于在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1.86)(P=0.001),且BEST4蛋白的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术后TNM分期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随着BEST4表达的增高,TNM分期越趋于晚期(P=0.010),此外,分析结果显示BEST4蛋白的高表达与肿块部位有相关性,随着BEST4表达的增高更易在右半结肠发生肿瘤,相反,BEST4低表达人群易在左半结肠发生肿瘤(P=0.032);与淋巴结转移也有显着相关性,随着BEST4蛋白表达的增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反,BEST4低表达者淋巴结转移概率较低(P=0.023)。(2)BEST4蛋白与HE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r=0.139);BEST4蛋白与错配修复蛋白提示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呈负相关性(P=0.011,r=-0.180);BEST4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28,r=-0.086)。(3)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EST4蛋白与离子运输、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药物代谢和视黄醇代谢等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结论:(1)BEST4蛋白在结肠癌中与肿瘤发生部位、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相关。(2)在结肠癌的疾病发展中,BEST4与HER2、错配修复蛋白具有协同作用。(3)生物信息学结果提示BEST4蛋白可能参与了药物代谢,为BEST4在结肠癌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
李欢[7](2019)在《hMSH6、hPMS2和SATB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排在第五位,其死亡率排在第三位。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EB病毒感染、遗传、理化、饮食、表观遗传修饰等因素均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及应用其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与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密切相关,MSI可直接或间接引起相关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最终诱发癌变。微卫星(Microsatellites,MS)是重复的短串联DNA序列,当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缺陷或突变时,微卫星序列容易出现复制错误进而导致MSI。错配修复基因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基因,其功能是修复DNA复制或损伤时发生的错误,如碱基错配、缺失以及插入等,在维持DNA信息传递的保真度中发挥重要作用。MMR基因的缺陷或异常改变可引起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以及突变的积累,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MMR基因缺陷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机制,在其他肿瘤如子宫内膜癌、肺癌和胃癌中也发现MMR基因的缺陷参与肿瘤的形成。错配修复基因hMSH6和hPMS2是修复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基因,可启动细胞的错配修复过程。已有研究学者提出h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可能在胃的实体型低分化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在胃黏膜组织中检测h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浸润性胃癌的早期鉴别。富含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2,SATB2)是新发现的与核基质附着区结合的转录因子,SATB2蛋白在基因重组、染色质重构以及细胞分化中等多个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探索其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潜在作用的热点。有研究表明SATB2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癌、胃癌、骨肉瘤等。对于SATB2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目前的文献表明SATB2即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因子,也可以作为致癌因子,究其原因可能是SATB2蛋白在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细胞中其能调节不同的下游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有研究显示在胃癌中SATB2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并因此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新靶标。然而SATB2蛋白具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其相关的机制或途径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有研究报道,在结直肠癌中SATB2表达的缺失更容易在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肿瘤中观察到,在胃癌中是否也存在SATB2蛋白表达缺失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肿瘤相关?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起着协同抑或完全不相关?目前MMR基因hMLH1、hMSH2蛋白在胃癌中研究较多,并证实了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hMSH6和hPMS2蛋白具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二者之间有无关联等目前尚未见明确研究报道,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hMSH6、hPMS2以及SATB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三种蛋白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促进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材料和方法】1.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云南省昆明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病理诊断部行胃癌根治术并最终诊断为胃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50例非癌胃黏膜石蜡包埋标本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0例实验标本中hMSH6、hPMS2和SAT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在高年资的病理医生指导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hMSH6、hPMS2和SATB2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计数资料?2检验,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进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MSH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1 hMSH6蛋白在100例胃癌组织中9例表达缺失,缺失率为9%(9/100)、在50例非癌黏膜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缺失率为0%(0/50),比较hMSH6蛋白在胃癌组织与非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P=0.029)。1.2 hMSH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P=0.493)、年龄(P=0.355)、分化程度(P>0.999)、肿瘤大小(P=0.727)、脉管癌栓(P>0.999)、淋巴结转移(P=0.112)、浸润深度(P=0.098)、临床TNM分期(P=0.469)均无统计学相关。2.hPMS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1 hPMS2蛋白在100例胃癌组织中有14例表达缺失,缺失率14(14/100)、在50例非癌黏膜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缺失率为0%(0/50),比较hPMS2蛋白在胃癌组织与非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2 hPMS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P=0.780)、年龄(P=0.454)、分化程度(P=0.601)、肿瘤大小(P>0.999)、淋巴结转移(P=0.162)、浸润深度(P=0.628)、脉管癌栓(P>0.999)均无统计学相关;而与胃癌的临床TNM分期(P=0.007)相关(P<0.05)。3.SAT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1 SATB2蛋白在100例胃癌组织中有11例阳性表达,阳性率11(11/100)、在50例非癌黏膜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阳性率为0%(0/50),比较SAT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与非癌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3.2 SATB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P=0.356)、年龄(P=0.793)、分化程度(P=0.950)、肿瘤大小(P=0.442)、淋巴结转移(P=0.595)、临床TNM分期(P>0.999)、脉管癌栓(P=0.893)均无统计学相关;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P=0.026)相关(P<0.05)。4.胃癌组织中hMSH6、hPMS2和SATB2三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胃癌组织中hMSH6和hPMS2蛋白表达成正相关;胃癌组织中SATB2蛋白的表达与hMSH6、hPMS2蛋白表达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胃癌组织hMSH6和hPMS2蛋白均存在表达缺失的现象,而在非癌黏膜组织中表达正常,提示hMSH6和h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hMSH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hMSH6的表达缺失可能与胃癌的进展无关;h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仅与肿瘤TNM分期有统计学相关,提示hPMS2的表达缺失可能与胃癌的进展有关。3.SATB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非癌黏膜组织,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统计学相关,提示SATB2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4.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hMSH6和hPMS2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胃癌组织中hMSH6和hPMS2蛋白的表达与SATB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冯强[8](2019)在《微卫星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蛋白与结直肠癌疗效相关性及预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全球高发肿瘤,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能够修复基因的突变及错配,在细胞复制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维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但如果DNA复制中发生的错误不能被MMR修复,也就是说错配的修复基因功能有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dMMR),会引发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有研究显示dMMR/MSI-H是提示Ⅱ期CRC患者预后更好的标志物之一,但是与此同时,研究显示该类患者不能从5-FU单药的辅助化疗中获得益处。在实际临床操作中,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仍以奥沙利铂+5-FU或希罗达方案为主,如我们熟悉的FOLF0X或XELOX等方案。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5-FU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会改变dMMR/MSI-H患者对5-FU的敏感性,尤其是加入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迄今为止,MSI与具体化疗方案相关的疗效相关性数据仍较少。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中MMR蛋白的表达及MSI表达情况,进一步验证MMR蛋白表达与MSI是否一致。分析MSI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通过针对不同MSI及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观察其疗效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130例结肠直肠癌肿瘤组织标本MMR蛋白进行检测,以了解其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PCR)法检测肠癌组织中MSI的情况,分析MSI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MMR蛋白表达与MSI分型的一致性。同时通过针对不同分期,不同MSI及不同化疗方案的患者,观察及对比其不同的无复发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从而观察不同的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的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MMR蛋白的表达比率为73.1%(95/130),MSI=H表达的检出比率为23.8%(31/130)。MMR的表达与MSI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01)。MSI分型与年龄(P=0.639)、性别(P=0.378)、部位(P=0.418)、分化程度(P=0.286)、分期(P=0.225)无明显相关性。根据生存分析提示:FOLFOX4化疗方案中MSI-H组人群的复发时间要小于非MSI-H组人群,而在XELOX方案化疗组及未治疗组中均未看到MSI-H及非MSI-H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结论:1.MMR蛋白表达水平与MSI状态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免疫组化方法可用作一线筛查。2.MSI-H患者病情如需化疗,XELOX方案相对更适合。
韩亚男[9](2019)在《hMSH3、hMSH2基因多态性和环境交互作用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肝癌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引起的复杂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尚未得到有效治疗。本研究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3和hMSH2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环境交互作用对肝癌易感性的影响,从遗传学和环境层面寻找肝癌的易感因素、为分子标志物的确定、早期诊断和临床治愈提供重要的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三甲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乙肝感染患者和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ABI生物公司的SnapShot技术对hMSH3和hMSH2基因15个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Excel2007构建数据库;SPSS17.0和MDR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χ2检验分析单因素影响,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叉生分析、logistic回归及多因子降维MDR法分析交互作用影响。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各198例,在年龄、HBV感染时长、饮酒史、吸烟史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2 hMSH3rs1428030、rs1805355、rs181747和hMSH2rs2303428等10个位点均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定律(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hMSH3rs1428030位点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4%、54.5%、6.1%和45.5%、37.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0.001);病例组hMSH3 rs1805355位点GG、AG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4%、54.5%和6.1%,对照组基因型频率为45.5%、37.9%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0.001);病例组hMSH3rs181747位点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8%、59.1%和6.1%,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0%、37.9%和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P<0.001);病例组hMSH2 rs2303428位点TT、CT和CC各基因型频率为33.3%、56.1%和10.6%,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8.5%、37.9%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01);3调整年龄、HBV感染时长、饮酒和吸烟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MSH3rs1428030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患HBV-HCC的可能性为携带AA基因型的0.39(95%CI:0.160.93)倍;hMSH3rs1805355位点携带AG和A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BV-HCC的风险为GG基因型的2.84(95%CI:1.176.89)倍和4.17(95%CI:1.7010.21)倍;hMSH3rs181747位点携带AG基因型的个体患HBV-HCC的可能性为携带AA基因型的2.05(95%CI:1.173.61)倍;hMSH2 rs2303428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性模型和超显性模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4基因-基因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显示hMSH3rs1428030和rs1805355存在两因素基于相乘模型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P<0.05);多因子降维(MDR)法结果表明各位点间无基因-基因交互作用;5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叉生分析和相乘模型均表明,HBV感染时长与4个位点多态性之间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相乘模型也显示饮酒与hMSH2rs2303428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吸烟和hMSH3rs1805355、乙肝感染时长以及饮酒之间存在基于相乘模型的4阶交互作用;多因子降维MDR法显示HBV感染时长、hMSH3rs181747和hMSH2rs2303428 3因子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检验样本准确性为71.97%,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0.00%,可以认为HBV感染时长、hMSH3rs181747和hMSH2rs2303428在HBV-HCC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交互效应值为6.67(95%CI:1.6526.89)。结论1 hMSH3 rs1428030、rs1805355、rs181747和hMSH2 rs2303428基因多态性与HBV-HCC易感性相关;2 hMSH3 rs1428030和rs1805355相乘模型交互作用与HBV-HCC易感性相关;3有HBV感染史、饮酒史、吸烟史和hMSH3 rs1428030、rs1805355、rs181747、hMSH2 rs2303428位点缺陷的个体,可以增加HBV-HCC的发病风险;4 meta分析表明,可以认为群体中hMSH2rs2303428位点CC和CT基因型为肿瘤的危险因素。图10幅;表24个;参116篇。
李宇阳[10](2019)在《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对唐山地区LS相关性结直肠癌筛查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PCR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标本中4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hMSH6及hPMS2)表达缺失情况及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IHC法作为Lynch综合征初筛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MMR蛋白的表达,分析错配修复蛋白在CRC中的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其中的17例(13例MMR蛋白缺失、4例正常)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对比分析两种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42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总缺失率14.04%,其中单独hMLH1蛋白缺失率10.33%(25/242),hPMS2蛋白缺失率11.16%(27/242),hMLH2蛋白缺失率1.2%(3/242),hMSH6蛋白缺失率1.2%(3/242)。hMLH1与hPMS2共同缺失率9.50%(23/242),hMSH2与hMSH6共同缺失率0.83%(2/242)。统计分析显示:在不同性别组中,hMLH1男性患者中缺失率为5.37%(13/242),女性患者缺失率为4.96%(12/242)(P=0.890);hPMS2在男性患者缺失率为5.79%(14/242),女性患者缺失率为5.37%(13/242)(P=0.872);hMSH2、hMSH6在男性患者缺失率均为0.41%(1/242),女性患者缺失率均为0.83%(2/242)(P=0.450);统计分析显示,性别与MMR缺失均无显着差异性。在不同年龄组中,hMLH1在<65岁的患者中缺失率为4.13%(10/242),≥65岁的患者缺失率为6.20%(15/242)(P=0.957);hPMS2在<65岁的患者中缺失率为3.71%(9/242),≥65岁的患者缺失率为7.44%(18/242)(P=0.421);hMSH2、hMSH6在<65岁的患者中缺失率均为0.83%(2/242),≥65岁的患者缺失率均为0.41(1/242)(P=0.359);统计分析显示,年龄与MMR缺失均无显着差异性。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组中,hMLH1在转移患者中的缺失为3.30%(8/242),无转移的患者中的缺失为7.02%(17/242)(P=0.485);hPMS2在转移患者中的缺失为3.30%(8/242),无转移的患者中的缺失为7.85%(19/242)(P=0.319);hMSH2、hMSH6在转移患者中的缺失均为1.24%(3/242),无转移的患者均为0(P=0.056);统计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MMR蛋白缺失均无显着差异性。在肿物大小组别中,hMLH1在<5cm的患者中缺失为0.83%(5/242),≥5cm的患者中缺失为8.26%(20/24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hPMS2在<5cm的患者中缺失为2.48%(6/242),≥5cm的患者中缺失为8.68%(21/24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hMSH2与hMSH6在<5cm的患者中缺失均为(0/242),≥5cm的患者中缺失均为1.24%(3/242),无显着差异性(P=0.098)。在不同分化程度组别中,hMLH1在高分化患者中缺失为0.21%(5/242),中低分化患者缺失为0.83%(20/24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43);hPMS2在高分化患者中缺失为0.21%(5/242),中低分化患者缺失为9.10%(22/24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34);hMSH2、hMSH6在高分化患者中缺失均为0.41%(1/242),中低分化患者缺失均为0.83%(2/242),二者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740)。在不同部位分组中,hMLH1在左半结肠患者中缺失为0.21%(6/242),右半患者缺失为0.83%(19/242),差异无显着性(P=0.058);hPMS2在左半结肠患者中缺失为0.21%(6/242),右半结肠患者缺失为9.10%(21/24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29);hMSH2、hMSH6在左半结肠患者中缺失均为0.41%(1/242),右半结肠患者缺失均为0.83%(2/242),无显着差异性(P=0.623)。17例行荧光PCR检测的标本中,13例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中有11例为MSI-H,2例为MSI-L。4例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正常的病例,其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MSS。采用Kappa法检验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72.1%)。MSI高频不稳定状态(MSI-H)与部位及分化程度有关(P=0.034),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与性别(P=0.307)、年龄(P=1.000)、大小(P=0.057)、淋巴结转移(P=0.600)无关,差异均无显着性。结论(1)hMLH1与hPMS2、hMSH2与hMSH6常表现为两两协同表达缺失,且以hMLH1、hPMS2蛋白表达缺失更为常见。(2)hMLH1、hPMS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缺失更多见于右侧、分化程度差及瘤体较大的腺癌患者。(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与荧光PCR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免疫组化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作为Lynch综合征的初筛方法。图5幅;表7个;参66篇。
二、人类错配修复基因系统与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类错配修复基因系统与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hMS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化型甲状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一 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PMS2 缺失及MMR功能状态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实验方案及统计学方法 |
2.1 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 |
2.2 实验试剂 |
2.3 免疫组化检测步骤 |
2.4 结果判定 |
2.5 统计学方法 |
附图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结直肠MMR功能状态与患者3 年预后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MSH2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及肺癌发生和预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MSH2 基因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meta分析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文献检索 |
1.1.2 文献筛选 |
1.1.3 数据提取 |
1.1.4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MSH2 基因的SNPs选取 |
1.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
1.2.3 Meta分析结果 |
1.3 讨论 |
1.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MSH2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及预后关系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随访调查 |
2.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1.4 提取R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
2.1.5 外周血DNA提取 |
2.1.6 SNP筛选 |
2.1.7 基因分型 |
2.1.8 统计学分析 |
2.1.9 数据库分析 |
2.1.10 质量控制 |
2.2 实验结果 |
2.2.1 MSH2 mRNA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 |
2.2.2 MSH2基因遗传变异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2.2.3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 |
2.2.4 MSH2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
2.2.5 MSH2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层分析 |
2.2.6 肺癌患者生存资料 |
2.2.7 MSH2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3章 综述 错配修复基因与癌症研究进展 |
3.1 研究背景 |
3.2 MMR系统概述 |
3.3 MMR对癌症治疗的影响 |
3.4 MSH2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
3.5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 |
3.6 MSH2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 |
3.7 MSH2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
3.8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4)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顺铂敏感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顺铂敏感性的相关性 |
背景与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第二部分: MLH1通过激活MLH1/c-Abl信号通路增强子宫内膜癌对顺铂的敏感性 |
背景与目的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第三部分 综述:错配修复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Ⅰ |
英文论文Ⅱ |
(5)基因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护理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错配修复蛋白概述 |
1.1 MMR蛋白分类及功能 |
1.2 MMR蛋白检测方法 |
2. MMR蛋白表达 |
2.1 MMR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病率的关系 |
2.2 MMR蛋白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 |
3. 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的代谢 |
3.1 MMR蛋白表达缺失与CRC的代谢指标及饮食管理 |
3.2 MMR蛋白表达缺失与EC的代谢及饮食管理 |
4 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随访管理 |
4.1 MMR蛋白表达缺失与CR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随访管理 |
4.2 MMR蛋白表达缺失与E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随访管理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样本量计算 |
1.5 伦理审查 |
2. MMR蛋白的检测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判定 |
3. 纳入分析的因素 |
3.1 一般资料 |
3.2 代谢指标 |
3.3 病理特征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MMR蛋白在EC中的表达 |
3. MMR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代谢指标的差异 |
3.1 MMR蛋白表达在代谢指标的差异 |
3.2 不同年龄段MMR蛋白表达在代谢指标的差异 |
4. MMR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
4.1 病理类型 |
4.2 淋巴转移 |
4.3 组织分化程度 |
4.4 病理分期 |
4.5 浸润深度 |
第四章 讨论 |
1. MMR蛋白在EC中的表达 |
1.1 一般情况 |
1.2 MMR蛋白在EC中的缺失率 |
1.3 MMR蛋白表达的主要缺失类型 |
2. MMR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代谢指标的差异及护理 |
2.1 MMR蛋白表达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护理 |
2.2 MMR蛋白表达与其它代谢指标 |
3. MMR蛋白表达与E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随访管理 |
3.1 |
3.1.1 病理类型 |
3.1.2 淋巴转移、分化程度 |
3.1.3 病理分期、浸润深度 |
3.2 对MMR蛋白表达缺失EC患者的随访管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癌与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表 |
致谢 |
(6)BEST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ER2、Ki-67、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间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BEST4在结肠癌及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样本 |
1.2 实验用仪器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 实验步骤 |
1.5 BEST4的染色定位及判读标准 |
1.6 统计分析方法 |
2. 实验结果:BEST4在结肠癌与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2.1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2 结肠癌形态学特点观察 |
2.3 BEST4蛋白在结肠癌与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2.4 BEST4蛋白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 |
3. 讨论 |
3.1 BEST4在结肠癌与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中表达的探讨 |
3.2 BEST4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的探讨 |
第二部分 结肠癌患者BEST4蛋白与HER2、Ki-67及错配修复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样本:同第一部分 |
1.2 实验仪器:同第一部分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同第一部分 |
1.5 HER2、Ki-67、错配修复蛋白的染色定位及判读标准 |
1.6 统计分析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结肠癌组织中BEST4蛋白与HER2的相关性 |
2.2 结肠癌患者BEST4蛋白与Ki-67的相关性 |
2.3 结肠癌患者BEST4蛋白与错配修复蛋白(MMR)的相关性 |
3. 讨论 |
3.1 结肠癌中BEST4与HER2相关性的探讨 |
3.2 结肠癌中BEST4与Ki-67相关性的探讨: |
3.3 结肠癌中BEST4与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
第三部分 结肠癌中BEST4蛋白互作蛋白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结肠癌中BEST4蛋白互作蛋白的KEGG富集分析 |
2.2 差异显着基因的GO功能注释 |
2.3 GO分析结肠癌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 |
2.4 KEGG通路富集分析BEST4差异基因 |
2.5 BEST4相关编码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Bestrophin家族特点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7)hMSH6、hPMS2和SATB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表Ⅺ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病理组织标本 |
1.2 所选病例的标准 |
2.实验试剂 |
2.1 主要试剂 |
2.2 其他试剂 |
2.3 相关试剂配制方法 |
3.实验仪器与设备 |
3.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其他仪器与设备 |
3.3 硅胶载玻片制作 |
4.实验方法和步骤 |
4.1 实验方法 |
4.2 HE染色步骤 |
4.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临床病理资料 |
2.hMSH6、hPMS2和SATB2 在胃癌组织和非癌黏膜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2.1 hMSH6 蛋白的表达情况 |
2.2 hPMS2 蛋白的表达情况 |
2.3 SATB2 蛋白的表达情况 |
2.4 hMSH6或hPMS2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总体缺失情况 |
3.hMSH6、hPMS2和SATB2 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1 hMSH6 蛋白表达缺失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2 hPMS2 蛋白表达缺失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3 SATB2 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4.胃癌组织中hMSH6和hPMS2 蛋白表达缺失之间的相关性 |
5.胃癌组织中SATB2和hMSH6、hPMS2 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
讨论 |
1.胃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
2.DNA错配修复蛋白hMSH6和hPMS2 研究结果的讨论 |
3.SATB2 研究结果的讨论 |
4.hMSH6、hPMS2 表达与SATB2 表达之间关系的讨论 |
5.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微卫星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蛋白与结直肠癌疗效相关性及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tract |
前言 |
一、材料和方法 |
1. 标本来源 |
2. 实验试剂及其药品 |
3. 实验仪器 |
4. 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MMR蛋白表达结果 |
2. MMR蛋白表达和MSI表达相关性 |
3 MSI表达水平与临床病例特征关系 |
4. MSI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 |
讨论 |
1. MMR蛋白表达结果 |
2. MMR蛋白表达和MSI表达相关性 |
3. MSI表达水平与临床病例特征关系 |
4. MSI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hMSH3、hMSH2基因多态性和环境交互作用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实验方法 |
1.1.4 质量控制 |
1.1.5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基线特征 |
1.2.2 单因素分析SNP与 HBV-HCC |
1.2.3 多因素分析SNP与 HBV-HCC |
1.2.4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HBV-HCC |
1.2.5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HBV-HCC |
1.3 讨论 |
1.3.1 基线资料与HBV-HCC |
1.3.2 SNP与 HBV-HCC |
1.3.3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HBV-HCC |
1.3.4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HBV-HCC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hMSH2rs2303428 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文献检索 |
2.1.2 纳入排除标准 |
2.1.3 文献质量评价 |
2.1.4 数据提取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2 纳入研究质量评估 |
2.2.3 meta分析结果 |
2.2.4 发表偏倚的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综述 错配修复基因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
3.1 MMR基因与肿瘤的发病机制 |
3.1.1 MM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
3.1.2 MMR基因多态性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
3.1.3 MMR对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频率的影响 |
3.1.4 MMR蛋白功能缺陷 |
3.1.5 其他机制 |
3.2 MMR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关系 |
3.2.1 hMSH2 与肝癌的关系 |
3.2.2 hMSH3 与肝癌的关系 |
3.2.3 其他MMR基因与肝癌的关系 |
3.3 错配修复基因与肝癌易感性研究趋势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件A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调查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集 |
(10)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对唐山地区LS相关性结直肠癌筛查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仪器 |
1.1.3 实验试剂 |
1.1.4 实验方法及步骤 |
1.1.5 结果判读 |
1.1.6 林奇综合征筛查流程图 |
1.1.7 统计分析 |
1.2 实验结果 |
1.2.1 MM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
1.2.2 MMR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1.2.3 四种MMR蛋白缺失表达的相关分析 |
1.2.4 MSI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1.2.5 MSI及 MMR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
1.2.6 免疫组化法与荧光PC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
1.3 讨论 |
1.3.1 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3.2 免疫组化法和荧光PCR法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与Lynch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系 |
2.1 错配修复蛋白 |
2.2 MMR蛋白与微卫星不稳定 |
2.3 MMR蛋白与Lynch综合征相关性肿瘤 |
2.3.1 Lynch相关性结直肠癌 |
2.3.2 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 |
2.3.3 Lynch综合征相关性卵巢癌 |
2.3.4 Lynch综合征相关性尿路上皮癌 |
2.4 Lynch综合征的临床筛查指标 |
2.5 Lynch综合征的检测 |
2.6 Lynch综合征的治疗 |
2.7 Lynch综合征的预防 |
2.8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人类错配修复基因系统与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hMS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 申现锋.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2]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郭源.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3]MSH2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及肺癌发生和预后关系研究[D]. 贾祯贤.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顺铂敏感性相关性研究[D]. 李越. 山东大学, 2019(03)
- [5]基因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护理意义[D]. 纪佳胤. 苏州大学, 2019(02)
- [6]BEST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ER2、Ki-67、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间的关系研究[D]. 惠奕. 苏州大学, 2019(02)
- [7]hMSH6、hPMS2和SATB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李欢. 大理大学, 2019(01)
- [8]微卫星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蛋白与结直肠癌疗效相关性及预后的研究[D]. 冯强. 苏州大学, 2019(04)
- [9]hMSH3、hMSH2基因多态性和环境交互作用与肝癌易感性的研究[D]. 韩亚男.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3)
- [10]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对唐山地区LS相关性结直肠癌筛查的临床应用[D]. 李宇阳.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