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牙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欣宇[1](2021)在《种植固定义齿邻面接触松紧度与食物嵌塞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定量化测量种植固定义齿邻面接触松紧度,研究邻面接触松紧度对食物嵌塞发生的影响。2.探讨种植固定义齿发生垂直型食物嵌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医生早期解除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50例。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与口腔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患者是否出现食物嵌塞等相关信息。问卷调查主要是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特征和发生食物嵌塞的位置及时间;口腔检查主要对患者的种植固定义齿邻面接触关系、种植修复区咬合情况和种植固定义齿邻牙松动度进行相关检查。邻面接触关系包括邻面接触区位置、邻面接触区形态、邻面接触松紧度大小、邻面外展隙大小;咬合情况检查包括有无对颌充填式牙尖、不均匀磨耗、咬合接触异常、邻牙松动度等。邻面接触松紧度的测量采用金属成形片测量法和传统牙线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口腔检查及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用金属成形片测量法与传统牙线法分别测量种植固定义齿邻面接触松紧度,对测量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金属成形片测量法与传统牙线测量法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6,P<0.001)。2.50颗种植固定义齿,与邻近天然牙有100个接触面,其中食物嵌塞发生率为48%(48/100)。用金属成型片测量邻面接触松紧度,食物嵌塞组的邻面接触松紧度平均为0.92±0.77N,无食物嵌塞组的邻面接触松紧度平均为3.68±0.55N。因为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食物嵌塞组与无食物嵌塞组在邻面接触松紧度上呈现显着差异(Z=-4.750,P<0.001)。3.采用卡方检验对食物嵌塞的发生在性别、年龄、义齿位于的颌位、牙位及义齿邻面位点上的差异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食物嵌塞的发生在年龄、性别、颌位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物嵌塞的发生在牙位上、邻面位点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磨牙区发生食物嵌塞的可能性显着高于前磨牙区,近中面发生食物嵌塞的可能性显着高于远中面。4.对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发生影响因素的检查结果,进行Pearsonχ2检验,结果显示:食物嵌塞的发生在邻面接触松紧度、邻面外展隙形态、邻面接触区的位置、对颌有无充填式牙尖、磨耗情况、邻面接触区的位置、咬合接触情况、邻牙松动情况上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嵌塞的发生在邻面接触区的形态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进一步对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发生影响因素的检查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邻面接触是否紧密、对颌是否为充填牙尖为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即邻面接触松紧度为食物嵌塞发生的保护因素(P<0.001,OR=12.893,95%CI:4.168-39.886),邻面接触程度越紧,发生食物嵌塞的可能性越小;对颌充填式牙尖为食物嵌塞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OR=0.176,95%CI:0.050-0.632)。结论:1.在排除其他影响食物嵌塞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化测量邻面接触松紧度,研究合理的邻接力范围,能够为个性化设计种植修复体的邻面接触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2.邻面接触松紧度是种植固定义齿是否发生食物嵌塞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紧密的邻面接触能有效的预防食物嵌塞。本研究中未发生食物嵌塞的种植固定义齿邻接面松紧度平均为3.68±0.55N,该数值范围目前可以作为参考,但仍需要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3.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的发生在牙位上、邻面位点上存在差异,即磨牙区较前磨牙区易发生食物嵌塞,近中面较远中面易发生食物嵌塞。4.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除独立影响因素邻接松紧度外,邻面接触的位置异常,外展隙大小的异常均会影响食物嵌塞的发生。但也不能忽视咬合情况,其中对颌充填式牙尖、磨耗不均匀、邻牙松动、咬合接触异常等情况也会影响食物嵌塞的发生。
林雨彤[2](2021)在《基于有限元方法对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病例报告》文中提出有研究表明,根管治疗会导致牙齿结构的丧失并影响牙体的抗折性能。不可修复性根折的发生是造成桩核冠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桩核冠修复后牙齿的生存率与牙齿在牙弓中的位置、桩核的材料、桩的长度与直径等因素息息相关。对于中重度缺损或存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牙而言,铸造桩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钴铬合金因其耐腐蚀、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口腔临床修复中常用的铸造桩材料。口腔生物力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其中,有限元法可将复杂的口腔系统转化为计算机数据模型,模拟口腔内牙齿受力情况,并对桩核进行优化设计。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钴铬金属铸造桩的长度及直径进行更加详细、全面地分组,在特定载荷下,观察牙根Von Mises应力的大小结合应力云图分布情况,从而获得钴铬金属铸造桩核修复下颌前磨牙最优的长度、直径方案,以期为临床修复提供依据,以减少根折的发生。方法:选取一颗符合标准因正畸减数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保留2mm的冠方牙体组织行桩道预备。通过CBCT扫描获得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运用Mimics Research 20.0、Geomagic Studio 12和Abaqus6.14软件构建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及不同长度及直径的钴铬金属铸造桩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颌第一前磨牙在口内的受力情况对模型加载载荷。分析比较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及应力云图的变化,得出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范围。结果:1、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的成功构建。2、当钴铬金属铸造桩的直径不变时,牙根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随着桩长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变化趋势;当钴铬金属铸造桩的长度不变时,牙根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随着桩直径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其中,当钴铬金属铸造桩的直径为3.0mm长度14.0mm时,牙根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最小,为73.70Mpa;当钴铬金属铸造桩直径为2.0mm长度为8.0mm时,牙根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最大,为84.34Mpa,变化幅度为14.44%。当桩长为12mm-14mm(约为根长的69.4%-80.9%)桩直径为2.6mm-3.0mm(约为牙根颊舌径的32.5%-37.5%)时,牙根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在73.7.Mpa-78.82Mpa之间波动,相对较小。3、牙根的外表面应力分布云图显示:牙根颊舌向的应力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位于舌侧以及颊侧的根1/3处,其次为颊侧颈1/3处;近远中向应力分布相对较为均匀。牙根横断面应力分布云图显示:牙根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于牙根外表面;当钴铬金属铸造桩直径不变时,随着桩的长度增加,牙根横断面应力分布云图最强的应力等级(对应于用红色、橙色、黄色标记的表面积)的区域分布逐渐减小,而最低强度的应力等级(对应于从绿色到深蓝色标记的表面积)的区域分布逐渐增大,甚至成为主导;当桩的长度不变直径变化时,应力分布模式不发生改变。4、在钴铬金属铸造桩的直径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桩长度的增加,桩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随之增加。在桩长不变的条件下,桩的直径改变桩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变化无明显规律。桩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与桩的长度相关性更为显着。其中,当钴铬金属铸造桩的直径为2.0mm长度8.0mm时,牙根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最小,为172.9Mpa;当钴铬金属铸造桩直径为2.4mm长度为14.0mm时,桩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最大,为366.9Mpa,变化幅度为112.2%。结论:1、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的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牙根的舌侧及颊侧颈部及根尖1/3牙体外表面。因此,在根管治疗以及后续桩核冠修复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保留舌侧及颊侧颈部及根尖1/3牙体组织,从而降低根折的风险。2、使用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时,桩长约为根长的69.4%以上时,在保证4mm根尖封闭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桩长以此增加桩的固位;桩的直径约为牙根颊舌径的32.5%-37.5%时,牙根承载应力最小;有利于保护牙根,减少根折的发生。3、牙根的Von Mises应力变化趋势与钴铬金属铸造桩Von Mises应力变化趋势相反,提示:随着桩的长度增加,钴铬金属铸造桩的承载力增加,牙根承载力显着降低;钴铬金属铸造桩承担了主要应力载荷约为牙根承担应力载荷的2-3倍。故临床上对于牙根较薄弱的患牙建议使用铸造桩修复。
王雪松,后军,韩晓兰,薛浩伟,林苇[3](2020)在《CAD/CAM氧化锆无饰瓷全冠与铸造纯钛冠的后牙修复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CAD/CAM制作的氧化锆无饰瓷全冠与传统铸造纯钛冠在临床后牙冠修复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98例患者104颗后牙单冠修复体,按照患者选择的修复材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牙行常规全冠牙体预备后,研究组采用无饰瓷的氧化锆全冠修复,对照组行铸造纯钛金属全冠修复,结合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和Barnes修复体评价标准对两组修复体戴牙时邻接恢复效果进行评级。结果研究组修复体的解剖外形、边缘适合性、接触区位置合格率与对照组修复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修复体邻接关系力度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修复体(P<0.05)。结论两种修复体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相较于传统的纯钛铸造冠,后牙牙体缺损行数字化制作的氧化锆全冠修复更能有效地恢复患牙与邻牙的邻接关系。
范冬冬[4](2020)在《单颗后牙缺失种植修复后发生食物嵌塞的相关因素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单颗后牙缺失种植修复后影响食物嵌塞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我种植小组因单颗后牙缺失就诊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48名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临床检查评估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与天然邻牙的食物嵌塞情况。然后,运用影像学手段评估种植固定义齿与天然邻牙的邻间隙状况。最后,测量相关数据、并用SPSS 24.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3个人(68.75%)的种植固定修复义齿和天然邻牙间存在食物嵌塞,修复义齿近中、远中食物嵌塞率差异不大,其中近中食物嵌塞率为43.75%,远中食物嵌塞率为45.26%;上颌食物嵌塞率大于下颌(上颌食物嵌塞发生率为66.7%,下颌食物嵌塞发生率为42.2%,表5),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游离端较非游离端发生食物嵌塞的比例更高(游离端修复体食物嵌塞发生率为64.71%,非游离端为59.38%),P值>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相关数据测量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示:水平距离1、间隙面积1、间隙面积2与食物嵌塞的发生之间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比较评估影像学方法结果示:基线1情况下的ROC曲线图形面积大于基线2情况下的ROC曲线图形面积,且在基线1情况下时P值<0.05,而基线2情况下时P值>0.05,表明基线1情况下测量的数据较基线2情况下测量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结论:引起单颗后牙缺失种植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上下颌骨、骨质、种植牙在牙弓内的位置、水平距离1、间隙面积1、间隙面积2的大小等都可能会对种植牙食物嵌塞的发生产生影响。在某种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减小水平距离1,增大间隙面积1、间隙面积2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植牙食物嵌塞的发生。
吴梅子[5](2020)在《不同长度和直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临床病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牙齿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严重缺损残根残冠得到治疗保留。桩核冠修复系统已成为目前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多用于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无法为冠方修复体提供良好固位的牙齿。但是行桩核冠修复后的患牙根折时有发生,导致根折的原因很多,如桩核的种类、桩核的设计、临床操作不当等。因此,在临床选择桩核冠修复系统时,合适的桩核材料,合理的桩核修复设计,以减少患牙的应力集中和提高牙体缺损患牙的抗折力,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牙进行桩核冠修复后,关于剩余牙体组织在咀嚼等功能运动时的应力大小及分布,一直是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多数研究表明:纤维桩的弹性模量较传统铸造金属桩相比,与牙本质更接近,受力时缓冲作用强。而且纤维桩的临床操作简洁,患者就诊次数减少,因此纤维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成品纤维桩修复下颌前磨牙抗折性的相关研究中,对于纤维桩直径、长度的研究中存在分组相对单一或较少的情况,本研究对桩长度、直径进行详细的实验分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患牙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应力分布,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纤维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以达到最佳的远期效果,实现个性化治疗并减少纤维桩折裂的发生。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成品纤维桩的长度、直径对下颌前磨牙修复后抗折性的影响,通过精细分析不同长度和直径的成品桩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得出成品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最优长度和直径设计,为临床纤维桩核冠修复时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期为实现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选择因正畸拔除,符合王惠芸关于中国人牙齿测量平均值的完整下颌第一前磨牙一颗,体外完成根管治疗,保留2mm的冠方牙体组织后其余冠方组织截去,行桩道预备、树脂核修复、全冠预备。实验牙环氧树脂包埋固定,CBCT数据扫描,获得牙齿的三维动态图像。其次将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软件Mimics,在Mimics软件中,通过软件中阈值的选择和勾画,生成3D模型。再将模型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软件,最后拟合曲面得到相对光滑的有限元模型。以IGES格式将处理光滑的模型导入Abaqus中,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不同长度、直径纤维桩、牙槽骨以及0.2mm的牙周膜,最后对模型各部分进行网格划分,形成包含全瓷冠、成品纤维桩、0.2mm牙周膜、牙槽骨等在内的有限元模型。实验模型各部分属性定义为连续的、均质及各向同性。对纤维桩长度、直径进行分组,观察研究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加载方式为静态加载。加载点位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功能尖的舌斜面,加载力150N,与牙体长轴呈45°角进行斜向加载,模拟咀嚼力。观察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大小和应力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桩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桩核冠模型中包括全瓷冠、纤维桩、树脂核、牙胶尖、牙根等部分。牙槽骨为30mm3的正方体,包括骨皮质和骨松质,牙周膜外层2mm为松质骨,其余为皮质骨,牙槽嵴顶的高度位于釉牙本质界下方2mm处;0.2mm厚度牙周膜,较为精确的建立了不同长度和直径桩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长度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时:随着纤维桩直径的增加,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表现出不明显的变化,其中纤维桩直径为1.4mm,约为根径宽度的1/3,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小。相同直径下:随着纤维桩长度的增加,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表现出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趋于稳定。其中纤维桩长为12-15mm,约根长的3/5-4/5,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小。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基本一致,颊舌侧颈部1/3处的Von Mises应力峰值较高且集中,桩与牙本质交界面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随着纤维桩长度和直径的不断增加,纤维桩的Von Mises应力峰值不断增高,但桩的Von Mises应力峰值明显的低于牙根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应力主要集中在桩底端。结论:一、纤维桩核冠修复后,桩与牙本质交界面应力分布均匀,可明显降低根折发生。二、Von Mises应力最主要集中在牙根颊舌侧的颈1/3处,因此在桩核冠预备过程中,尽量多的保留颊舌侧的牙体组织。三、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最优的直径为1.4mm,约为根颈宽度的1/3。最优的长度是12-15mm,约为根长度3/5-4/5,因此为了增加桩的固位,在保证4mm封闭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桩长度。
梁培培[6](2019)在《铸瓷高嵌体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隐裂牙是导致牙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隐裂牙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隐裂牙的存留率。本文通过探讨面牙尖全覆盖式E-max铸瓷高嵌体用于隐裂牙的临床修复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选择铸瓷高嵌体修复隐裂牙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实验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因咬合不适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预防科的28例隐裂牙。患牙存在较长时间咬合不适、龙胆紫染色阳性、侧向叩痛明显等症状,排除其他龋源性牙体牙髓病变,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22颗活髓牙,6颗因牙隐裂后期发展为不可复性牙髓炎或是根尖周炎的患牙。采用3shape口内扫描仪扫描基牙,自凝塑料行全冠临时修复。在E-max铸瓷高嵌体戴入的第1周、6个月和12个月后复诊。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机构(USPHS)评价标准对铸瓷高嵌体修复效果进行评分,并对铸瓷高嵌体的完整性、边缘染色、继发龋、面磨损、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2个月复诊时1例高嵌体崩瓷、2例边缘密合性较差和染色、2例面轻度磨损。2.经统计分析发现修复体完整性、边缘着色、继发龋、修复体磨损、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面全覆盖式E-max铸瓷高嵌体临床效果观察以及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修复铸瓷高嵌体修复隐裂牙的短期临床效果好,可有效缓解隐裂带来的咬合不适和防止裂纹的继续加深,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观察。
邱曼菲[7](2019)在《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扩大牙半切除术后修复的适用范围,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从而增加下颌磨牙牙根的保存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口腔修复科的被诊断为适合行下颌磨牙半切除术的病例,共23例(下颌第一磨牙19例,下颌第二磨牙4例,共23颗患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在3377岁,平均年龄56岁。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签订知情同意书。23颗患牙在行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半牙切除术,并对未行根管治疗或根管治疗不完善的保留牙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待病变区牙槽骨吸收稳定及牙龈愈合后,对患牙进行桩核、冠桥、覆盖义齿等修复。随访观察324个月,采用成功、失败判断其临床效果。成功:咀嚼功能良好,无食物嵌塞等问题,患者满意;修复体稳固,边缘密合,邻接良好,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保留牙根无明显松动,周围牙龈无明显红肿或退缩,无明显牙周袋;X线片显示保留牙根牙周膜间隙正常,根尖无透射影,病变拔牙区牙槽骨密度增加。失败:患者自觉患牙明显不适,咀嚼功能差,出现食物嵌塞等问题,患者不太满意;修复体松动脱落;牙根松动或暴露,牙龈红肿或退缩,深牙周袋;X线片显示保留牙根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根尖低密度透射影,病变拔牙区牙槽骨明显吸收。结果:23颗患牙在经过半牙切除术及根管治疗术,牙周组织恢复正常后行桩核,冠桥,覆盖义齿等不同修复,随诊324个月后23颗患牙22颗成功,成功率达95.65%,表现为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边缘密合,固位良好,牙龈无红肿、退缩,无明显牙周袋,保留牙根无明显松动,X线片显示保留牙根牙周膜间隙正常,无根尖阴影,病变区牙槽骨密度增加。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满意。1颗患牙失败,修复三个月后出现咬合痛,经检查发现创伤,牙根I°松动,X线示牙周膜间隙增宽,经调后逐渐恢复。结论: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采用桩核,冠桥,覆盖义齿等不同修复方法均能延长牙根的使用寿命,减少牙槽骨吸收并提高患者咀嚼功能。
张桂红,曹卫彬[8](2018)在《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全冠修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修复后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如急性或慢性龈炎、牙龈缘或冠边缘变色、食物嵌塞、崩瓷等,其中食物嵌塞是最常见的全冠修复后并发症之一,它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咬合压力的作用,牙龈退缩,导致食物碎块或纤维楔入相邻牙的牙间隙内。固定义齿修复中,食物嵌塞占失败病例的17.5%[1],季楠[2]对120例后牙全冠修复的病人随访
张桂红[9](2018)在《328例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和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修复科5年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该病的基本特点,并初步探讨该疾病临床相关因素,以期为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和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历资料,按照制定的病例排除标准,排除掉不合格病历共纳入328例。查阅并记录以下相关信息:年龄、性别、民族、全冠修复体牙位、邻牙有无缺损、有无牙龈萎缩、磨耗程度以及全冠修复体材质、形态等,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8例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例,平均年龄53.28±4.60岁,发病高峰年龄区间40-59岁。病因构成比主要为牙周组织疾病,占16.3%;基牙或邻牙松动,占11.68%;以及邻牙邻面龋,占11.07%,人均病因数为1.5。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病因构成无显着差异(P>0.05)。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例数在不同牙间隙的分布情况:嵌塞间隙总体构成比较高的为左下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占8.47%;其次是右下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占8%;左上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占8%;右上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占7.53%;左下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占7.06%;右下第一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占6.82%;右上第一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占5.88%;左上第一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占5.65%。右上侧切牙与尖牙间以及左下中切牙与侧切牙嵌塞间隙数量最低,均为0.94%。三型嵌塞中混合型食物嵌塞所占比例最高,为58.12%,其次是垂直型食物嵌塞,为25.18%,最少发生的嵌塞类型是水平型食物嵌塞,为16.71%。在60岁以上年龄组水平型食物嵌塞构成比显着增多。各年龄组食物嵌塞类型总体构成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材质全冠修复体嵌塞类型总体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男女构成比无明显差异,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区明显多于前牙区。病因多样且复杂,全冠修复体与邻牙接触不良与食物嵌塞的发生关系密切。发生在60岁之前的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因种类数增加,而60岁以后病因种类数又有所下降。此病最常发生于磨牙间,其次是前磨牙与磨牙间。全冠修复以单侧混合型及垂直型最多见,远中面多于近中面。各年龄组嵌塞类型构成比有明显不同。
韩轶臻[10](2017)在《后牙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短期疗效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后牙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修复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的短期疗效,评估根管治疗后行这两种不同的修复方式一年期间的4个方面的疗效,即:修复体外形完整性、牙周健康状况、食物嵌塞、修复体边缘密合度,以期为临床上后牙根管治疗后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收集2014年0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的120例因龋病引起牙髓炎而需要做根管治疗术的门诊患者。入组的120例患者,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35.9岁;患牙120颗,其中磨牙68颗,前磨牙52颗;上颌牙58颗,下颌牙62颗。患牙行根管治疗后行牙周基础治疗,并在牙周基础治疗一周后行修复治疗,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随机分配为2组进行修复治疗,其中铸瓷高嵌体组60例,男32例,女28例;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60例,男34例,女26例。120例患者修复治疗后按照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分别从修复体外形的完整性、牙周健康、食物嵌塞和修复体边缘密合度4个方面,评价对比这两种修复方式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4个方面的具体评价指标如下:(1)修复体外形的完整性方面分四级:A代表修复体完整性良好,B代表修复体外形有小的缺损,并不影响使用,C代表修复体有折断,D代表修复体脱落;(2)牙周健康状况方面分三级:A代表牙周健康无炎症,B代表轻度牙周炎症,C代表牙周炎症明显,探诊牙龈出血,可探及牙周袋;(3)食物嵌塞方面分二级:A代表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未见食物嵌塞,B代表与邻牙邻接关系较松,存在食物嵌塞;(4)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方面分三级:A代表边缘密合良好,不能用探针检测到间隙,B代表探诊探有间隙,但探针无法进入,C代表探诊有间隙,探针可进入。结果比较铸瓷高嵌体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在修复体外形完整性、食物嵌塞、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这三项评价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周健康的评价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外形完整性方面,12个月内随访修复体折断情况,铸瓷高嵌体组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折断率均为5%。从修复体脱落率分析,铸瓷高嵌体组脱落率为7%,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脱落率为13%。随访12个月牙周健康情况分析,铸瓷高嵌体组的所有病例牙周组织均健康,达100%,而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牙周健康,无炎症的患者仅为82%。结论1.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从修复体完整性、食物嵌塞、边缘密合度这三方面短期疗效相同,在牙周健康方面铸瓷高嵌体明显优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2.就修复体外形完整性中的脱落情况而言,钴铬金属烤瓷全冠比铸瓷高嵌体更容易脱落。
二、后牙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牙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种植固定义齿邻面接触松紧度与食物嵌塞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与病例收集 |
2.设备与材料 |
3.研究方法 |
4.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食物嵌塞的发病率及出现食物嵌塞时间的分布情况 |
3.牙线测量法及金属成形片测量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
4.食物嵌塞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金属成形片测量邻面接触松紧度 |
2.种植固定义齿邻面接触关系与食物嵌塞的相关性 |
3.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的牙位分布 |
4.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的邻面位点分布 |
5.种植固定义齿咬合因素与食物嵌塞的相关性 |
6.种植固定义齿出现食物嵌塞的时间差异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种植固定义齿发生食物嵌塞病因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有限元方法对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
(一)前言 |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所需的器械、软件及设备 |
2.2 实验样本的获取 |
2.3 实验试件的制备 |
2.4 实验模型的建立 |
2.5 实验分组 |
2.6 实验条件假设 |
2.7 实验各部件的力学参数 |
2.8 边界条件及力学加载条件 |
2.9 主要应力分析指标 |
(三)结果 |
3.1 成功构建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后下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 |
3.2 不同长度及直径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桩的受力情况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病例报告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CAD/CAM氧化锆无饰瓷全冠与铸造纯钛冠的后牙修复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患者的选择与分组 |
2材料与设备 |
3治疗方法 |
4修复体试戴和临床疗效评价 |
5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4)单颗后牙缺失种植修复后发生食物嵌塞的相关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探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不同长度和直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有限元方法分析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优化方案 |
材料和方法 |
1.实验材料、设备和软件 |
1.1 样本来源 |
1.2 实验设备及软件 |
2.方法 |
2.1 实验牙CBCT数据获取 |
2.2 三维几何模型生成 |
2.3 定义各部分材料、边界条件及力值加载 |
2.4 实验设计 |
3.观察指标 |
结果 |
1.三维有限元模型 |
2.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受力 |
3.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最优桩直径、长度设计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病例报告 |
参考文献 |
综述 桩核冠修复后牙齿折裂原因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铸瓷高嵌体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2 临床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3.1 病例纳入标准 |
2.3.2 病例排除标准 |
2.4 实验设备 |
2.5 实验方法 |
2.5.1 确诊隐裂牙 |
2.5.2 知情同意 |
2.5.3 比色 |
2.5.4 牙体预备 |
2.5.5 取模 |
2.5.6 戴牙 |
2.6 修复体评价标准 |
2.7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修复体完整性 |
3.2 边缘染色情况 |
3.3 继发龋/边缘密合性 |
3.4 面磨损情况 |
3.5 邻接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修复方式的选择 |
4.2 高嵌体肩台设计 |
4.3 高嵌体修复材料选择 |
4.4 粘接系统的选择 |
4.5 临床中高嵌体修复常见问题分析 |
4.5.1 崩瓷或是修复体的折裂 |
4.5.2 食物嵌塞 |
4.5.3 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较差 |
4.6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5章 结论 |
5.1 实验结论 |
5.2 实验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一 |
病例报告二 |
病例报告三 |
病例报告四 |
病例报告五 |
(7)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3.术后修复步骤 |
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物嵌塞分类 |
1.1 垂直型嵌塞 |
1.2 水平型嵌塞 |
1.3 混合型食物嵌塞 |
2 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 |
2.1 全冠与邻牙或全冠与修复体之间无接触或接触不良 |
2.2 全冠形态不良 |
2.3 咬合面边缘嵴高度不一致 |
2.4 咬合面磨耗 |
2.5 对颌牙因素 |
3 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防治措施 |
3.1 全冠接触点的处理 |
3.2 邻牙接触点的处理 |
3.3 邻牙或基牙的松动问题 |
3.4 全冠形态问题的处理 |
3.5 重度磨耗、排列紊乱及牙齿伸长的处理 |
4 小结 |
(9)328例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历资料来源 |
1.2 病历资料采集方法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后牙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短期疗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实验对象的收集 |
1.2 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实验方法 |
1.4 修复体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铸瓷高嵌体组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修复体外形完整性比较分析 |
2.2 铸瓷高嵌体组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
2.3 铸瓷高嵌体组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食物嵌塞状况比较分析 |
2.4 铸瓷高嵌体组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状况比较分析 |
3 讨论 |
3.1 修复体外形完整性 |
3.2 修复体与牙周健康的关系 |
3.3 修复后食物嵌塞问题 |
3.4 修复体边缘密合度 |
3.5 修复后牙体情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后牙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种植固定义齿邻面接触松紧度与食物嵌塞的相关性研究[D]. 孙欣宇.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有限元方法对钴铬金属铸造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病例报告[D]. 林雨彤.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CAD/CAM氧化锆无饰瓷全冠与铸造纯钛冠的后牙修复效果评价[J]. 王雪松,后军,韩晓兰,薛浩伟,林苇.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04)
- [4]单颗后牙缺失种植修复后发生食物嵌塞的相关因素探究[D]. 范冬冬.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不同长度和直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临床病例报告[D]. 吴梅子.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铸瓷高嵌体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观察[D]. 梁培培. 南昌大学, 2019(01)
- [7]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D]. 邱曼菲.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8]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及防治研究进展[J]. 张桂红,曹卫彬. 实用老年医学, 2018(04)
- [9]328例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病例的回顾性分析[D]. 张桂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9)
- [10]后牙根管治疗后铸瓷高嵌体与钴铬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短期疗效的比较研究[D]. 韩轶臻.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