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产业化发展初探

海藻产业化发展初探

一、条斑紫菜产业化发展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徐日升[1](2020)在《不同氮源对礁膜配子体生长与生化组分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礁膜(M.nitidum),是一种同时具备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大型经济海藻。目前,国内对影响礁膜配子体生长的适宜生态因子条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温、盐度和光照强度上,而氮、磷等营养盐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的研究较少,而且海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1)选择硝酸钠、硫酸铵和尿素作为3种不同氮源,通过设计不同Na NO3/KH2PO4、(NH4)2SO4/KH2PO4、CO(NH2)2/KH2PO4浓度比例,来探究不同氮源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的影响,为影响礁膜生长的生态因子研究作补充,从而完善礁膜的人工培养的生态参数,2)探讨在不同氮源的处理之下,藻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总蛋白等生化组分的变化,为提高礁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活性等附加值提供培养条件的参考。具体研究的结果如下:1、以Na NO3为氮源、KH2PO4为磷源,在不同氮(0、10、20、40、60、8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 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总蛋白。结果表明,藻体生长最适氮、磷浓度比值为20:1;且Na NO3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礁膜配子体生长率取得最大值(13.80%/d),Na NO3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的3种光合色素含量最高,Na NO3浓度为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a NO3浓度为8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2、以(NH4)2SO4为氮源、KH2PO4为磷源,在不同氮(0、5、10、20、30、4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 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总蛋白。结果表明,当(NH4)2SO4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0.5μmol/L时,藻体生长率最高(17.16%/d);(NH4)2SO4浓度为1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在(NH4)2SO4浓度为5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最高,(NH4)2SO4浓度为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H4)2SO4浓度为5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3、以CO(NH2)2为氮源、KH2PO4为磷源,在不同氮(0、5、10、20、30、40μmol/L)、磷(0.5、1、2μmol/L)浓度梯度下,室内培养礁膜配子体7 d,测定各处理组藻体的生长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总蛋白。结果表明,CO(NH2)2浓度为5μmol/L、磷浓度为0.5μmol/L时,藻体生长率最高(16.53%/d);CO(NH2)2浓度为3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在CO(NH2)2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最高,CO(NH2)2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CO(NH2)2浓度为4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4、综合讨论,硫酸铵作为氮源时,礁膜配子体生长最好,且当(NH4)2SO4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0.5μmol/L时,藻体生长率达到最大,人工栽培可选择硫酸铵作为适宜氮源;而当尿素作为氮源时,可有效提高礁膜的总蛋白和可溶糖含量,当CO(NH2)2浓度为40μmol/L、磷浓度为2μmol/L时,藻体总蛋白含量最高,CO(NH2)2浓度为20μmol/L、磷浓度为1μmol/L时,藻体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实际应用中,可选择尿素作为氮源,提高礁膜栽培产量的同时,还可为产品提高营养与药用价值,为礁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康新宇[2](2020)在《条斑紫菜幼苗对浒苔显微繁殖体抑制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潮显微繁殖体是指绿潮藻的孢子、配子、合子及显微个体的统称,研究表明其在有合适附着基质的条件下可以迅速附着萌发,江苏沿海辐射沙洲海区是我国重要的条斑紫菜养殖基地,条斑紫菜养殖面积近年来迅速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条斑紫菜养殖筏架主要由缆绳、竹架和养殖网帘组成,为绿潮藻的附着生长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附着基质,使其能够在苏北浅滩海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而根据江苏地区的紫菜养殖习惯,每年在3到4月间对养殖筏架进行拆除回收,其上固着生长的绿潮藻为早期绿潮漂浮提供了生物量。因此掌握源头海区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和固着绿藻分布特征以及防止紫菜养殖海区的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在筏架上的附着萌发对绿潮源头防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黄海绿潮早期显微繁殖体和养殖筏架区固着绿藻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调查,其次在室内对条斑紫菜幼苗与浒苔显微繁殖体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第三在海区创建了养殖缆绳条斑紫菜附苗抑制绿藻附着技术,取得了很好抑制效果,为绿潮的源头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第一,黄海绿潮早期显微繁殖体和养殖筏架区固着绿藻分布特征研究。通过2018年4-6月份对南黄海海区的船舶航次调查发现,在调查期间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在该海区内广泛分布,且各月份间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综合比较各月份的显微繁殖体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显微繁殖体的分布范围和紫菜养殖筏架区的范围高度一致,且在养殖活动结束后随漂浮绿藻北移,在调查月份,显微繁殖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在显微繁殖体种类鉴定中,优势种是曲浒苔,其次为浒苔和缘管浒苔。对养殖筏架区筏架固着绿藻的调查发现,各养殖筏架区固着绿藻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且外沙养殖筏架固着绿藻生物量要高于内沙,蒋家沙外沙和蒋家沙内沙绿藻组成主要以盘苔属绿藻为主,竹根沙、东沙、如东近沙中浒苔属绿藻为优势种,其中曲浒苔占比例最大,扁浒苔比例最少,仅在东沙检测到,在绿藻生物群落组成展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调查期间,该海区的温度上升而海水盐度则略有下降,均适宜绿潮藻显微繁殖体的萌发和藻体生长。第二,条斑紫菜幼苗与浒苔显微繁殖体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条斑紫菜幼苗对绿潮藻显微繁殖体附着萌发影响的室内实验发现,条斑紫菜幼苗对浒苔繁殖体附着萌发影响极显着(P<0.01),使用同样密度的显微繁殖体在空白的玻璃片和长有条斑紫菜苗的玻璃片上附着,空白玻璃片上浒苔大量附着萌发,而长有条斑紫菜的玻片上,仅有极少量浒苔繁殖体附着生长;通过将浒苔幼苗单独培养及与条斑紫菜叶状体混合培养,发现混合培养组浒苔幼苗的生长率及叶绿素光合参数都有明显的下降,说明条斑紫菜对浒苔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三,养殖缆绳条斑紫菜附苗抑制绿藻附着技术创建。在养殖海区进行试验发现,用条斑紫菜附苗可以起到减少筏架缆绳绿藻生物量的作用,进行条斑紫菜附苗处理的缆绳附着生长的绿藻生物量大大减少。试验所用的三种附苗方法中,缆绳直接育苗法可以起到很好的附苗效果,并能带来每根缆绳100 kg的条斑紫菜增产。育苗绳缠绕法如果控制好缠绕密度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增产的紫菜不易采收,通过浇淋壳孢子水来育苗这一方法在实际的试验条件下没有得到很好的育苗效果,但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可行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尝试。通过进一步的持续跟踪观察发现,在4月10日前后由于海区温度升高,紫菜开始衰老死亡,其抑制效果大大降低,此时应及时回收筏架。

胡忠妍[3](2018)在《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变得不平衡。许多人喜欢高能量和高营养的食物。这些食物大多是高蛋白高脂型,容易导致血液增厚,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科学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些疾病的危害。紫菜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因其富含蛋白质、多糖和维生素,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是出口创汇最多的品种之一。紫菜是中国沿海广泛栽培的重要经济海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江苏紫菜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在中国紫菜产业中占有有利的地位。由于藻类食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连云港本地的紫菜养殖业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场面,养殖户数量剧增,为顺应市场需求,连云港C公司计划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吸引国内外专家技术人才,在连云港建设一个条斑紫菜加工中心。该项目将致力于解决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和打造民间条斑紫菜品牌。本项目位于连云港赣榆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新项目。自然条件与区域优势相吻合,促进紫菜加工产业的快速扩张。紫菜加工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紫菜加工业的出现已逐步进入成熟阶段[1]。本论文以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为背景,用SWOT分析法,结合连云港C公司产品的战略发展定位,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在机遇,将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法和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公司项目投资决策中,从而提高连云港C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拟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积累连云港C公司对未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经验,并给公司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项目决策的依据。本论文主要从连云港C公司的市场需求、技术能力、组织架构、财务和风险等方面对本项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得出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结果。作为连云港C公司新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希望通过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为企业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的范本,并为相关的项目研究提供借鉴。

安健,陈百尧,路吉坤,郑义,唐兴本,伏光辉,张祖禹[4](2018)在《环境因子对条斑紫菜壳孢子放散和附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条斑紫菜是黄渤海沿海主要栽培种类,而江苏连云港是主产区,从苗种生产、海上养殖到紫菜加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商业化程度较高[1-3]。条斑紫菜壳孢子作为紫菜叶状体的苗源是人工育苗的关键,壳孢子的质量、放散的数量、附着效果直接影响到紫菜育苗效果,从而对紫菜苗种质量和养殖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开展对紫菜采苗期间,壳孢子放散和附着研究非常必要。2017年9月28日—10月20日,在连云港市

刘桃英,王志聪,胡月珍,张连军[5](2018)在《良好农业规范在条斑紫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理念、其在国内的发展及在条斑紫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在条斑紫菜养殖中推行GAP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建议。

盖珊珊[6](2017)在《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菌群特征及其与水体环境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紫菜(Pyropia)是人工栽培藻类中最具经济价值的海产作物之一,在全世界约有20亿美元/年的产值,约占整个海藻产业的2/3。中国是主要的紫菜生产国,年产量以干重计超过6万吨,其中条斑紫菜(P.yezoensis)品质优良、附加值高,是最重要的养殖种类。但由于产业化规模的扩大,紫菜病害问题也日益突显。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给育苗产业带来了损失,但对健康状态下的菌群结构及其发病后变化的认识还不足。本研究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和16S rRNA序列,比较健康和患病丝状体的细菌组成与变化。有1.6 Gb配对末端序列通过测序被得到,同时收集了第一个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高通量的细菌群落数据集。通过数据分析共识别出7,833种OTUs,比对为18个细菌门。与健康样本相比,黄斑病丝状体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显着增加。主坐标分析和UPGMA聚类均把健康和黄斑病丝状体分为不同的组,且与黄斑病组相比健康组样本的距离明显较小。这些结果表明健康贝壳丝状体保持着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而患病后的丝状体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健康和黄斑病样本组间差异显着的细菌属有39个,其中29个在健康样本中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本研究从菌群生态角度分析了健康贝壳丝状体微生物菌群结构、发病后菌群的变化及其对丝状体生长的潜在作用,将为丝状体在病害的检测和预防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培育贝壳丝状体是紫菜栽培中的关键步骤,但目前还没有对紫菜育苗池微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为了揭示育苗池水体微生态的时间及在丝状体黄斑病爆发时的相应变化,本研究沿时间梯度和健康状态,采集获得了共计18个水样并进行深度测序。分析16,760,224条16S rRNA序列表明核心微生物组由207个属构成。从五月到七月微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患病育苗池水样的细菌多样性显着高于健康组,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群落结构。在未发生病害的育苗池中,本研究观察到优势菌Sediminicola和Roseivirga的相对丰度随时间增加,在八月达到最大值,而Vibrio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和Polaribacter等其它细菌一起,Vibrio在发病的育苗池中大量增殖,并在换水处理后的康复组中回落,提示这些细菌可能与丝状体疾病状态关系密切。许多疾病关联菌与HCO3-浓度负相关而与pH值正相关。其它阴阳离子也显示出了季节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发现的这些细菌和理化因子变化,反映了春夏贝壳丝状体育苗池水体微生物群落演替的特征,可作为生物标记和环境信号,用于育苗池微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监测和预警。

孙雯[7](2016)在《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养殖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江苏省海安县在近年来的紫菜养殖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以全省1/6的养殖规模,创造出了全省1/5的产量和1/4的经济效益。紫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海安县政府部门解决了 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因此,研究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经营情况,并对所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扩大条斑紫菜产业发展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走访海安县16家条斑紫菜企业和部分条斑紫菜养殖户,形成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加工,比对国内外紫菜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国内外紫菜产业的发展经验,通过对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发展历程、生产规模、市场布局进行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条斑紫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研究笔者发现,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在紫菜养殖、加工方面存在种质老化、养殖技术传统、生态环境恶化、销路不畅、技术落后、投入不足、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地条斑紫菜种质创新能力不强、养殖人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条斑紫菜企业自身品牌意识不强、当地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笔者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控制养殖面积、提高科学养殖意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测;加快条斑紫菜企业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本文文选取海安县特色农业产品条斑紫菜,研究其可持续发展之路,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通过剖析当地条斑紫菜企业的经营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对策,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定量的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增加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本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促进条斑紫菜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刘泓泉[8](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顾晓慧[9](2014)在《紫菜对大鼠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对大鼠铅中毒的促排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紫菜是海洋藻类中的佼佼者,在我国黄海、渤海等海域均有分布,产量居世界第一。紫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包括优质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等。已有研究发现紫菜具有抗突变、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但是紫菜因富含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以及氨基、羧基、磷酸根、醛基、糖醛酸、羟基、硫酸根等活性基团,带有大量负电荷和较大的表面积,对于水域中的铅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2011年7月,第35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确定制定CAC亚洲区域紫菜标准,紫菜自身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养殖户、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此外,众多学者利用紫菜的成分组成和结构特点来对重金属等外源性物质吸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活体紫菜和非活体紫菜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络合、氧化还原和微沉淀等。但是关于非活性藻类在生物体内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尚无相关报道,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从紫菜自身出发,首先探讨了条斑紫菜和坛紫菜对大鼠肝脏、肾脏、抗氧化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影响;其次,在非活体紫菜对铅的体外吸附作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非活体紫菜对生物体内铅的促排作用。为进一步评价紫菜的食用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也为紫菜中铅限量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14只,以灌胃的方式喂食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紫菜,分组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条斑紫菜高剂量组(500mg/kg.bw.d);C组为条斑紫菜中剂量组(300mg/kg.bw.d);D组为条斑紫菜低剂量组(100mg/kg.bw.d);E组为坛紫菜高剂量组(500mg/kg.bw.d);F组为坛紫菜中剂量组(300mg/kg.bw.d);G组为坛紫菜低剂量(100mg/kg.bw.d)。实验持续30天,在实验第15天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第30天处死剩余大鼠。分别留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大鼠的肝脏、肾脏、粪便等组织和器官。每周称重,并记录实验期间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饮食、健康状况和中毒症状等。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血样与组织样品中Pb的含量,用试剂盒法测定抗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等肝脏功能指示性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等生化指标,探讨紫菜对大鼠生理机能的影响。本研究第二部分中以灌胃方式给Wistar大鼠同时喂食紫菜和铅溶液,探讨紫菜对铅中毒大鼠体内铅的促排作用。实验分为8组,每组14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铅对照组(5mg/kg.bw.d铅溶液);C组为条斑紫菜高剂量组(500mg/kg.bw.d紫菜+5mg/kg.bw.d铅溶液);D组为条斑紫菜中剂量组(300mg/kg.bw.d紫菜+5mg/kg.bw.d铅溶液);E组为条斑紫菜低剂量组(100mg/kg.bw.d紫菜+5mg/kg.bw.d铅溶液);F组为坛紫菜高剂量组(500mg/kg.bw.d紫菜+5mg/kg.bw.d铅溶液);G组为坛紫菜中剂量组(300mg/kg.bw.d紫菜+5mg/kg.bw.d铅溶液);H组为坛紫菜低剂量组(100mg/kg.bw.d紫菜+5mg/kg.bw.d铅溶液)。实验持续30天,在实验第15天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第30天处死剩余大鼠。测定指标及方法同上述实验,为了解紫菜对染铅大鼠体内铅的促排效果,以及紫菜对铅致大鼠的肝脏、肾脏及抗氧化系统损伤的缓解和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和坛紫菜能够维持和增强大鼠正常的生理机能,促进大鼠生长作用,增强抗氧化系统的功能的作用,其中坛紫菜高剂量组和坛紫菜中剂量组效果尤为突出。促排实验结果表明,紫菜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对低剂量短时铅暴露具有较好促排作用。条斑紫菜和坛紫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肝脏中铅蓄积的作用,对于低剂量短时间(14d内)铅接触具有较为明显的促排效果,且条斑紫菜优于坛紫菜,条斑紫菜低剂量组效果尤为突出;这两种紫菜均具有降低ALP、AST、ALT以及ALT/AST的含量或活性。综合各生化指标,各紫菜剂量组中,坛紫菜高剂量组效果最好。条斑紫菜和坛紫菜均能够明显降低肾脏铅含量,加强机体对铅的代谢,促进铅的排出。综合肝脏铅含量、肾脏铅含量、血液铅含量和粪便中铅含量数据,低剂量组的紫菜(条斑紫菜和坛紫菜)对染毒时间较短的大鼠肾铅的促排效果明显,对长时间染毒大鼠的剂量效果欠佳;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紫菜(条斑紫菜和坛紫菜)对染毒时间较长的大鼠的肾铅促排效果较好。对于肾铅的促排,低剂量的条斑紫菜和低剂量的坛紫菜有很好的效果,且条斑紫菜随着紫菜量的增加促排效果增强。

周伟[10](2014)在《龙须菜优良种质筛选及其固碳效能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龙须菜是大型海藻中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同时又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在我国年产干量超过10万吨。藻体可用于琼胶提取或作为鲍鱼的饵料,另外龙须菜还表现了改善富营养海洋生态环境的功能。到目前为止,有关新品种的筛选、碳汇评估、转录组和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信息,在其它藻类中已有大量的报导,然而在龙须菜中上述信息的研究仍是很有限的。对于新品种筛选,快速完成室内生活史无疑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为了确定龙须菜生活史各阶段的最佳生长条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四个环境因素及其四水平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影响果孢子放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和盐度,其最佳的放散条件组合为20℃、35盐度、15 μmol m-2s-1光照和8-14 h light/dark(L/D)光周期。盐度、光照和温度也显着的影响四分孢子放散,其最佳的放散条件是25℃、15mmol m-2 s-1光照、35盐度和8-14 h L/D光周期。对于孢子发育,温度具有显着影响,其余因素影响不明显。最佳的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发育条件分别为25℃、45 μmol m-2 s-1光照、12 h L/D光周期,25盐度和25℃、45 μmol m-2 s-1光照、30盐度、12 h L/D光周期。温度显着影响龙须菜能否成功受精,其余因素影响不明显((P>0.05)。其成功受精的最佳条件组合是25℃、30盐度、12 h L/D光周期和15-45 μmol m-2 s-1光照。在本研究中,相比自然条件,室内完成龙须菜整个生活史被缩减了 3-4月。基于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我们成功地探索出龙须菜的孢子育苗方法,这在减少目前龙须菜栽培所存在的生产问题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孢子释放可以持续7-10天,每日最高放散量达每克鲜重5.71×105个四分孢子和每个囊果1876个果孢子,其放散量可满足小规模栽培用。孢子密度明显地影响其生长的整个过程。当采孢子的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20个时,幼苗具有最高的增长速度和出苗率。水深变化亦对幼苗生长有显着的影响,当水深为0.5米时,幼苗的生长率高达185.53±27.83 μm/day。该结果可为规模化育苗培养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利用孢子育苗方法建立了龙须菜新品系选育的技术体系。通过自然海区的自然选择和实验室人工选择,成功地培育出龙须菜新品系“ZC”,其具有一些优秀的经济性状,如藻体细长、更快的生长速度、较高的耐温性、抗风浪和高的蛋白质含量。与本地物种相比,龙须菜“ZC”的产量、藻红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5%-30%、11%和12%。已在青岛的胶州湾,荣成俚岛,连江罗源湾及莆田市南日岛进行了示范栽培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潮间带礁岩生态系统和沿海生态系统中,龙须菜具有潜在的影响碳吸收和储存的能力。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调查了青岛湛山湾低潮带2011-8至2012-7的生物量、覆盖度和固碳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现存生物量和覆盖度随季节显着改变,而含碳量和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分别为35.1%和83.64%。此外,每月固碳量变化范围是0.67-47.03 g C m-2,其固碳量具有较高的增强潜力。我们还调查和分析罗源湾2011-10至2012-6的龙须菜栽培、生长、产量和固碳量。结果表明,其生长率和固碳量在秋、冬和春季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总的栽培时间为每年~234天,鲜重产量达9.54 × 106kg。预计每年江蓠碳移除量范围为1836.35吨-4554.98吨,平均每年3623.02吨。龙须菜能作为一种有效的碳汇,从海洋中移除大量的碳。龙须菜固碳实施中,近海岸栽培是主要的贡献者,其次是利用潮间带的野生资源辅助固碳。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我们进行了龙须菜的基因组扫描测序。经序列过滤后共得到18.70 Gb的数据,估计基因组大小为97 MB,组装成160,390条contigs,其N50为3.64 Kb。进一步组装共获取125,685 scaffolds,总长为81.17 Mb。基因组分析显示:48%的G+C含量,3490个预测基因,平均转录本长1,429 bp,基因编码序列长1,369 bp,外显子长1,008 bp,内含子长191 bp,平均每个基因有1.36个外显子。最初组装的scaffolds中,转座子构成基因组的54.64%。我们还开展了龙须菜的转录组分析。利用不同条件处理下的混合RNA构建的cDNA文库,共产生33,837,454 clean reads,组装得到17,985条unigenes,其平均长为1409 bp。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大约25.2%、22.7%、17.4%和19.3%的unigenes分别比对上Nr、KEGG、KOG和UniProt数据库。2064个已注释unigenes被分配到至少一个GO节点,共17,463个功能节点,其中生物过程占34.4%、细胞成分占33.1%、分子功能占32.5%。利用双向BLAST共获得4,086条注释的unigenes,其中94.6%被分配到6个主要类别包括289个KEGG通路。这些特征为阐明龙须菜遗传机理提供了基础。

二、条斑紫菜产业化发展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条斑紫菜产业化发展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氮源对礁膜配子体生长与生化组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礁膜概述
        1.1.1 礁膜的分类地位
        1.1.2 礁膜属海藻的研究价值
        1.1.3 礁膜属海藻的栽培与生态研究现状
    1.2 氮和磷营养元素对大型藻类生长影响研究概况
    1.3 氮和磷营养元素对大型藻类生理生化组分影响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不同硝酸钠、磷酸二氢钾浓度对礁膜配子体生长与生化组分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实验设计
        2.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不同浓度NaNO_3、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率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NaNO_3、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NaNO_3、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NaNO_3、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浓度NaNO_3、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率与光合色素的影响
        2.3.2 不同摩尔质量浓度NaNO_3对礁膜配子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摩尔质量浓度NaNO_3对礁膜配子体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3 不同浓度硫酸铵、磷酸二氢钾对礁膜配子体生长与生化组分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3.1.3 主要实验试剂
        3.1.4 实验设计
        3.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不同浓度(NH_4)_2SO_4、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率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NH_4)_2SO_4、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NH_4)_2SO_4、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NH_4)_2SO_4、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浓度(NH_4)_2SO_4、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率与光合色素的影响
        3.3.2 不同摩尔质量浓度(NH_4)_2SO_4对礁膜配子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摩尔质量浓度(NH_4)_2SO_4对礁膜配子体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4 不同浓度尿素、磷酸二氢钾浓度对礁膜配子体生长与生化组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4.1.3 主要实验试剂
        4.1.4 实验设计
        4.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不同浓度CO(NH_2)_2、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率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CO(NH_2)_2、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CO(NH_2)_2、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浓度CO(NH_2)_2、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浓度CO(NH_2)_2、KH_2PO_4 对礁膜配子体生长率与光合色素的影响
        4.3.2 不同摩尔质量浓度CO(NH_2)_2对礁膜配子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3 不同摩尔质量浓度CO(NH_2)_2对礁膜配子体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条斑紫菜幼苗对浒苔显微繁殖体抑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我国黄海绿潮暴发概况
    1.2 绿潮生态灾害的源头防控
        1.2.1 冷藏网技术
        1.2.2 酸处理技术
        1.2.3 防污涂料
        1.2.4 氧化除藻剂
        1.2.5 物理防控手段
    1.3 绿潮资源化利用
        1.3.1 浒苔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1.3.2 浒苔食品
        1.3.3 浒苔饲料
        1.3.4 浒苔肥料
        1.3.5 浒苔能源
    1.4 研究总结
第一章 绿潮发生早期源头海区显微繁殖体及养殖筏架区固着绿藻分布特征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区域及采样站位
        1.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1.2 数据分析
    1.3 结果分析
        1.3.1 2018年春季和2019年6月份南黄海绿潮显微繁殖体分布特征
        1.3.2 2018年春季南黄海绿潮显微繁殖体种类组成
        1.3.3 2018年4月紫菜养殖筏架区固着绿藻生物量
        1.3.4 2018年4月紫菜养殖筏架区固着绿藻种类组成
        1.3.5 2018年春季南黄海水温、盐度监测
    1.4 讨论
第二章 条斑紫菜幼苗与浒苔显微繁殖体相互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条斑紫菜对浒苔繁殖体附着萌发的影响
        2.3.2 条斑紫菜对浒苔幼苗生长率的影响
        2.3.3 条斑紫菜对浒苔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4 讨论
        2.4.1 条斑紫菜与浒苔种间竞争
        2.4.2 利用生物竞争防控绿潮暴发探讨
第三章 海区养殖缆绳条斑紫菜附苗抑制绿藻附着技术创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附苗方法
        3.1.3 缆绳紫菜幼苗覆盖率统计
        3.1.4 附着绿藻生物量统计
        3.1.5 紫菜产量统计
        3.1.6 养殖末期条斑紫菜与浒苔生物量对比
    3.2 实验结果
        3.2.1 不同附苗方式缆绳紫菜幼苗覆盖率
        3.2.2 缆绳固着绿藻生物量
        3.2.3 紫菜产量及成本核算
        3.2.4 养殖末期条斑紫菜与浒苔生物量对比
    3.3 讨论
        3.3.1 黄海绿潮的影响因素
        3.3.2 针对筏架绿藻的防控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可行性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概述
    2.1 可行性分析
        2.1.1 可行性分析基本概念
        2.1.2 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2.2 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项目评价
        2.2.1 项目周期及项目评价程序
        2.2.2 投资项目评价的内容及基本原理
3 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需求分析
    3.1 连云港C公司概况
    3.2 连云港C公司SWOT分析
        3.2.1 优势
        3.2.2 劣势
        3.2.3 机遇
        3.2.4 威胁
        3.2.5 分析结论
    3.3 国内外紫菜市场需求分析
        3.3.1 紫菜行业生命周期
        3.3.2 国内市场
        3.3.3 国外市场
    3.4 项目概况
    3.5 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述
4 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厂址条件分析
        4.1.1 条斑紫菜加工生产线选址条件
        4.1.2 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项目厂址选择
    4.2 原料及能源供应分析
        4.2.1 原料供应分析
        4.2.2 能源供应分析
    4.3 工艺技术和设备选型分析
        4.3.1 生产规模和物料
        4.3.2 生产工艺方案
        4.3.3 设备选型分析
    4.4 环境影响分析
        4.4.1 污染物防治措施
        4.4.2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4.5 能源利用分析
        4.5.1 能耗分析
        4.5.2 节能措施
        4.5.3 能源利用分析结论
5 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组织管理可行性分析
    5.1 项目实施
        5.1.1 项目实施原则
        5.1.2 项目实施计划
    5.2 实施保障措施
        5.2.1 项目组织结构
        5.2.2 项目管理规划
    5.3 组织管理与人员配置
        5.3.1 职工来源和培训
        5.3.2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 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经济可行性与风险分析
    6.1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1 投资估算内容和估算依据
        6.1.2 投资估算明细
        6.1.3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析
        6.1.4 资金筹措
    6.2 项目效益分析
        6.2.1 财务评价
        6.2.2 财务评价结论
    6.3 项目风险分析
        6.3.1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6.3.2 主要项目风险和应对措施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7.3 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环境因子对条斑紫菜壳孢子放散和附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准备
    1.2 温度变化对壳孢子放散的影响
    1.3 海水盐度变化对壳孢子放散的影响
    1.4 温度变化对壳孢子的附着的影响
    1.5 海水盐度变化对壳孢子附着的影响
2 结果
    2.1 温度变化对壳孢子放散的影响
    2.2 海水盐度变化对壳孢子放散的影响
    2.3 温度变化对壳孢子的附着影响
    2.4 海水盐度对壳孢子附着的影响
3 讨论

(5)良好农业规范在条斑紫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GAP的简述
2 GAP在条斑紫菜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2.1 GAP在条斑紫菜生产中的应用
    2.2 GAP应用于条斑紫菜生产的基本理念
3 在条斑紫菜养殖中推行GAP的重要意义
    3.1 完善条斑紫菜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3.2 更好地应对我国紫菜产业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
    3.3 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推动紫菜养殖产业GAP认证工作
4 GAP在条斑紫菜养殖中应用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提升消费者对GAP认证的了解
    4.2 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进行有机结合
    4.3 加大政府机构对条斑紫菜GAP认证的推动力度
    4.4 加大对条斑紫菜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6)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菌群特征及其与水体环境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综述
    1.1 栽培型紫菜的主要病害
    1.2 紫菜病害的研究方法
    1.3 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附生菌群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采集和处理
        2.1.2 DNA制备和 16S rDNA扩增
        2.1.3 文库质量控制和测序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测序数据量和覆盖度
        2.2.2 贝壳丝状体附生微生物组成
        2.2.3 贝壳丝状体菌群的alpha多样性
        2.2.4 贝壳丝状体菌群在样本间的聚类关系
        2.2.5 患病贝壳丝状体菌群的物种变化
    2.3 讨论
3 丝状体育苗池的微生态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贝壳丝状体培养条件
        3.1.2 育苗池水样采集
        3.1.3 理化因子测定
        3.1.4 总DNA抽提
        3.1.5 基因扩增
        3.1.6 高通量测序
        3.1.7 数据处理和统计
    3.2 结果
        3.2.1 数据量和测序覆盖度
        3.2.2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聚类
        3.2.3 细菌分类与群落组成
        3.2.4 群落动态和疾病相关变化
        3.2.5 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
        3.2.6 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
    3.3 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本文主要结论
    4.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4.3 本文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和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第二章 紫菜产业的发展
    2.1 基本概念
        2.1.1 紫菜
        2.1.2 条斑紫菜
    2.2 国外紫菜产业的发展
        2.2.1 国外紫菜产业发展历程
        2.2.2 国外紫菜产业发展政策
    2.3 国内紫菜产业的发展
        2.3.1 国内紫菜产业的发展历程
        2.3.2 国内紫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2.3.3 国内紫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 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经营现状
    3.1 海安县紫菜产业的发展
        3.1.1 海安县紫菜产业发展历程
        3.1.2 海安县条斑紫菜产业发展情况
    3.2 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生产规模
    3.3 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市场布局
    3.4 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的SWOT分析
        3.4.1 优势因素分析
        3.4.2 劣势因素分析
        3.4.3 机会因素分析
        3.4.4 威胁因素分析
        3.4.5 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SWOT分析结论
第四章 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种质老化,缺乏良种应用
        4.1.2 养殖传统,缺乏科学意识
        4.1.3 环境恶化,水质状况变差
        4.1.4 销路不畅,缺乏出口渠道
        4.1.5 技术落后,规模程度不高
        4.1.6 投入不足,科研力度不够
        4.1.7 人员问题,劳工结构不好
        4.1.8 行业问题,体系不够完善
    4.2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种质创新能力不强
        4.2.2 养殖技术不高
        4.2.3 环保重视程度不高
        4.2.4 品牌意识不强
        4.2.5 技术与市场不稳定
        4.2.6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4.2.7 缺乏专业人才
        4.2.8 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政策
第五章 促进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发展的对策
    5.1 重视条斑紫菜良种培育、应用和推广工作
    5.2 控制养殖面积,提高科学养殖意识
    5.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检测
    5.4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增加销售渠道
    5.5 加快条斑紫菜科技成果转化、完善销售市场
    5.6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争取早日全面进入国际市场
        5.6.1 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5.6.2 利用科研促进产业升级
    5.7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高层人才
    5.8 建立并完善条斑紫菜管理服务体系
        5.8.1 构筑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
        5.8.2 建立和完善紫菜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附件: 调查问卷
致谢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9)紫菜对大鼠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对大鼠铅中毒的促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铅的概况
        0.2.1 铅的污染
        0.2.2 铅的代谢
    0.3 我国的紫菜资源及其产业概况
        0.3.1 紫菜简介
        0.3.2 紫菜的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
        0.3.3 我国产业概况
    0.4 紫菜对铅的吸附
    0.5 紫菜含铅问题的探讨
    0.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紫菜对大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样品来源与制备
        1.1.2 实验材料配制
    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动物试验设计
        1.3.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1.3.2 实验动物分组
        1.3.3 给药方法
        1.3.4 样本取材
    1.4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1.4.1 试剂配制
        1.4.2 临床观察
        1.4.3 主要脏器系数测定方法
        1.4.4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方法
        1.4.5 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方法
        1.4.6 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方法
        1.4.7 大鼠粪便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
        1.4.8 大鼠全血样品铅含量的测定方法
        1.4.9 大鼠肝脏、肾脏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
    1.5 分析质量保证
    1.6 数据处理
    1.7 结果与分析
        1.7.1 大鼠 30 天喂养临床观察
        1.7.2 大鼠体重及体重增长率的测定结果
        1.7.3 大鼠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结果
        1.7.4 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1.7.5 指示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1.7.6 指示肾损功能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1.7.7 大鼠肝脏、肾脏、血液和粪便中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1.8 讨论
    1.9 小结
2 紫菜对大鼠铅中毒的促排作用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及制备
    2.2 主要试剂和设备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动物实验设计
        2.3.1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2.3.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3.3 给药方法
        2.3.4 样本取材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4.1 试剂配制
        2.4.2 临床观察
        2.4.3 主要脏器系数测定方法
        2.4.4 抗氧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4.5 大鼠粪便中排铅量的测定方法
        2.4.6 大鼠全血样品铅含量的测定方法
        2.4.7 大鼠肝脏、肾脏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
    2.5 分析质量保证
    2.6 数据处理
    2.7 结果
        2.7.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2.7.2 大鼠体重及体重增长率的测定结果
        2.7.3 大鼠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结果
        2.7.4 大鼠肝脏、肾脏、血液和粪便中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2.7.5 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2.7.6 指示肝损伤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2.7.7 指示肾损伤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2.8 铅染毒大鼠各指标和铅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8.1 大鼠脏器重量及系数与紫菜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2.8.2 大鼠各脏器铅含量与紫菜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2.8.3 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与紫菜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2.8.4 大鼠肝脏损伤指示性生化指标与紫菜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2.8.5 大鼠肾脏损伤指示性生化指标与紫菜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2.9 讨论
        2.9.1 实验动物和染毒方法的选择
        2.9.2 紫菜对大鼠体重及行为的影响
        2.9.3 紫菜对铅中毒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
        2.9.4 紫菜对铅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
        2.9.5 紫菜对铅中毒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9.6 紫菜对铅中毒大鼠体内铅的促排作用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3.1 主要研究结论
    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学术成果

(10)龙须菜优良种质筛选及其固碳效能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立项依据
    1 龙须菜的生物学特性
        1.1 分类地位及分布
        1.2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1.3 应用与研究价值
    2 龙须菜栽培历史与现状
        2.1 栽培历史与进展
        2.2 栽培现状与前景
    3 江蓠遗传育种方法与研究进展
        3.1 选择育种
        3.2 杂交育种
        3.3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3.4 突变育种
        3.5 基因工程育种
        3.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 环境因子对龙须菜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概述
        4.1 温度的影响
        4.2 光照的影响
        4.3 营养盐的影响
        4.4 盐度的影响
        4.5 二氧化碳(CO_2)和pH的影响
    5 海洋大型藻类固碳研究现状
        5.1 大气CO_2与海水中的“CO_2”
        5.2 无机碳吸收和光合生产力
        5.3 碳固定过程及固碳量评估
    6 DNA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6.1 测序种类及概述
        6.2 第二代测序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6.3 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和其功能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龙须菜生活史的培养条件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材料采集及预处理
        2.2 龙须菜四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区分
        2.3 正交设计及统计
        2.4 孢子放散的优化
        2.5 孢子发育的优化
        2.6 雌雄配子体成功受精的条件优化
    3 结果
        3.1 四分孢子和果孢子放散条件的优化
        3.2 孢子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3.3 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发育条件的优化
        3.4 雌雄配子体成功受精的条件优化
    4 讨论
第三章 龙须菜采孢子育苗途径探索与优良品系开发
    第一节 龙须菜采孢子育苗途径探索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实验藻体采集与准备
        2.2 附苗网帘制作及处理
        2.3 室内采孢子
        2.4 室内暂养与海区挂养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孢子的日放散
        3.2 网帘上附生孢子的形态学观察
        3.3 不同采集密度下孢子的生长差异
        3.4 不同水层中幼苗生长比较
        4 讨论
    第二节 龙须菜优良品系开发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优势藻体的采集及亲本群体的建立
        2.2 室内采孢子与紫外诱变
        2.3 海区培养与温度胁迫处理
        2.4 室内人工选择和优良品系的建立
        2.5 潜在良种和其规模化栽培
        3 结果
        3.1 亲本群体的建立
        3.2 室内采孢子与紫外诱变
        3.3 优良品系建立
        3.4 潜在良种的获得和其规模化栽培
        4 讨论
第四章 龙须菜固碳能力评估与分析
    第一节 湛山湾野生龙须菜生物量及固碳量调查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湛山湾区域概况
        2.2 生物量和覆盖度的测量
        2.3 含水量和总碳含量的计算与测定
        2.4 固碳量的计算与评估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现存生物量和覆盖度的季节性变化
        3.2 每月藻体含水量和总碳含量的变化
        3.3 固碳量分析
        4 讨论
    第二节 福建罗源湾龙须菜的栽培及其固碳量调查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研究位点
        2.2 栽培的调查与日平均生长速率的计算
        2.3 含水量、总碳和氮含量测定
        2.4 罗源湾龙须菜产量及固碳量评估
        2.5 我国栽培江蓠移除海水碳量的评估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罗源湾龙须菜的栽培
        3.2 栽培品种的含水量和碳、氮含量
        3.3 不同季节的生长速率、产量及固碳量
        3.4 我国江蓠历年产量、栽培面积及收获藻体的碳移除量
        4 讨论
第五章 基于NGS的龙须菜基因组扫描测序及其遗传特征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样品的准备
        2.2 总D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
        2.3 序列组装与分析
        2.4 重复序列的鉴定
        2.5 基因预测,注释和比较
        2.6 基因组的共线性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测序与从头组装
        3.2 GC含量和GC-depth分析
        3.3 基因组大小的评估
        3.4 重复序列
        3.5 基因的预测,注释和比较
        3.6 共线性分析
第六章 龙须菜转录组的De novo分析与特征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样品的准备
        2.2 RNA提取,cDNA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2.3 测序数据分析及从头组装
        2.4 Unigene的注释
        2.5 与基因组扫描数据的比较及可变剪切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RNA制备和质量检测
        3.2 测序分析和从头组装
        3.3 基因的功能注释
        3.4 GO功能分类
        3.5 KOG功能分类
        3.6 KEGG功能分类
        3.7 转录组与基因组扫描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第七章 总结及对后续研究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条斑紫菜产业化发展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氮源对礁膜配子体生长与生化组分的影响研究[D]. 徐日升.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2]条斑紫菜幼苗对浒苔显微繁殖体抑制效果研究[D]. 康新宇.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3]连云港C公司条斑紫菜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D]. 胡忠妍.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4]环境因子对条斑紫菜壳孢子放散和附着的影响[J]. 安健,陈百尧,路吉坤,郑义,唐兴本,伏光辉,张祖禹. 水产养殖, 2018(08)
  • [5]良好农业规范在条斑紫菜中的应用研究[J]. 刘桃英,王志聪,胡月珍,张连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1)
  • [6]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菌群特征及其与水体环境关系的研究[D]. 盖珊珊.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7]海安县条斑紫菜企业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D]. 孙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9]紫菜对大鼠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对大鼠铅中毒的促排作用研究[D]. 顾晓慧.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10]龙须菜优良种质筛选及其固碳效能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D]. 周伟.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