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牙烤瓷修复所致牙周炎的临床治疗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恒瑜[1](2020)在《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OTM)模型,研究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情况,探讨正畸牙移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正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设空白对照组,0 g加力组,50 g加力组,100 g加力组,通过正畸镍钛拉簧建立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模型,每组分为4亚组——分别于1、3、7、14 d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测定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 RNA基因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龈及龈沟液的Caspase-3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半定量及定位检测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及牙槽骨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CR结果显示: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表达量均随牵引力值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5)。0 g加力组ICAM-1的m RN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Caspase-3及Survivin的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50 g加力组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浓度变化趋于同步,初始呈时间依赖性,至第7 d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01),至第14 d时,Survivin mRNA、ICAM-1 m RNA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基本同对照组,组间无差异(P=0.392,P=0.157,P=0.185);100 g加力组的上述三分子均提前于第3 d到达峰值,第3 d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至第14 d时,Survivin m RNA、ICAM-1 m RNA及Caspase-3 mRNA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41,P=0.036,P=0.000)。Caspase-3及ICAM-1的近中侧mRNA浓度及变化幅度皆大于远中侧m RNA浓度及变化幅度,而Survivin反之。(2)ELISA结果显示:Caspase-3及ICAM-1的蛋白表达量同样随牵引力值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5)。0 g加力组ICAM-1的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Caspase-3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50 g加力组的Caspase-3及ICAM-1的蛋白浓度变化呈时间依赖性,至第7 d时达到峰值(P<0.05);100 g组两者趋势出现差异,Caspase-3浓度逐渐上升,一直持续至第14 d,组间差异仍明显(P=0.007<0.01),ICAM-1提前于第3 d出现峰值,第14 d末时蛋白浓度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611>0.05);(3)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显示:Caspase-3、ICAM-1在静息正常牙周组织中存在表达,而Survivin为低表达,蛋白变化趋势基本同ELISA结果。100 g加力组的大鼠牙周组织中,牙根较50 g加力组明显粗糙不平,Caspase-3的蛋白浓度及升高趋势远高于50 g加力组,且牙髓腔成牙本质细胞中的ICAM-1蛋白含量较50 g加力组明显增高。Survivin蛋白浓度在50 g加力组时,于第7 d到达高峰;在100 g加力组时,峰值提前于第3 d,随后降至第14 d,此时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Survivin、Caspase-3及ICAM-1共同参与正畸牙移动的牙周组织改建过程,Caspase-3主要参与近中压力侧的细胞凋亡,Survivin参与远中张力侧的牙周组织新生,两者共同维护牙周改建的动态平衡。(2)Survivin、Caspase-3对机械力刺激反应较ICAM-1明显,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和偏态分布特点。(3)力值的增加促进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过度表达,50 g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作用更佳,100 g作用力下Caspase-3与Survivin两者间表达失衡,提示牙周组织吸收风险。
邱晓慧[2](2020)在《不同机械处理对牙根表面理化性质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口腔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口腔开放复杂的微环境中细菌极为丰富。其中,牙结石由大量的口腔细菌、蛋白质以及最主要的磷酸钙矿物盐组成。它会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甚至牙齿脱落。因此,清除牙结石进行菌斑控制对口腔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菌斑控制的常用方法有机械性和化学性两种,而机械性菌斑控制手段效果较为确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机械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使用器械主要包括超声刮治,手工刮治及喷砂处理。牙根生物界面的清洁和理化性质对牙周组织的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机械处理手段对牙根表面理化性质及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去除牙石,了解牙根界面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指导临床操作。方法将因重度牙周病拔除的、牙根表面有牙结石的牙齿随机分为4组处理:U组(超声刮治)、U+H组(超声刮治+手工刮治)、U+S组(超声刮治+喷砂)和U+H+S组(超声刮治+手工刮治+喷砂),无牙结石而拔除的牙作为B组(空白对照)。使用三维表面光学轮廓仪测量不同处理下牙根表面粗糙度,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根表面微观结构,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测量牙根表面的唾液接触角度,来反映样本表面的润湿性。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在牙根表面培养1天的细胞形态,使用CCK-8法,观察细胞在第1、4天的增殖情况,推测细胞活力。结果三维表面光学轮廓仪对牙根表面形貌和粗糙度进行了表征,各组间粗糙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不同的机械处理对牙根表面形态有明显的改变。对照组(B组)未处理的根面、U组和U+H+S组处理的根面不规则、粗糙。在U处理下,根表面有许多凹坑和裂纹。在U+H处理下是粗糙但划痕较整齐的表面特征。经U+S处理后,根面基本光滑。唾液接触角度(SCA)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处理的牙根表面润湿性不同,但均保留亲水特性(<90°)。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扫描电镜(SEM)下发现hGFs可以粘附在牙根表面,牙根表面形貌的改变对其形态有很大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发现不同处理下牙根表面均无细胞毒性,第4天,处理后的样品细胞存活率高于空白对照组,U和U+H+S处理后的样品细胞存活率较其他处理有显着提高。结论不同机械处理方法对牙根表面的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包括粗糙度、表面形态和润湿性。此外,生物学结果表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的行为(即细胞附着、形态、排列和增殖)受牙根表面粗糙度、微观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刮治、手工刮治、喷砂联合治疗能有效去除牙石,调节细胞反应,促进牙周组织愈合。
姚立敏[3](2020)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在3年以上随访时间内,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 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电子检索的补充。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8月。使用Endnote软件导入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文献的初步筛选,随后获取经初步筛选的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全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数据提取表进行文献的数据提取,最终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局为种植体失败率,次要结局为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结果】通过检索得到1 632篇文献,最终12项报道了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所有研究的随访时间均为3年或3年以上。共计纳入1 357名接受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涉及5 596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和轴向种植体均为2 798颗。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上无显着差异(RR=1.24,95%CI:[0.85,1.83],P=0.27)。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之间也无显着差异(MD=0.01,95%CI:[-0.04,0.05],P=0.81)。【结论】随访3年以上,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和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两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因此,联合应用轴向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共同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的All-on-4种植修复方案是安全可靠的。未来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的高质量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佐证。第二部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和(或)下颌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回访,进行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术后5年回访时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不同倾斜角度的倾斜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丧失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尺寸、种植体植入方向、种植体植入颌骨、种植体植入位点的拔牙创愈合情况、对颌牙情况以及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针对上述因素对All-on-4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共收集26例病例资料,涉及120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60颗,轴向种植体60颗。(2)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总体5年存留率为98.33%,倾斜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96.67%,轴向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100%,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3)负载5年后,倾斜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6±0.98)mm,轴向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1±0.7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4)按照倾斜角度将倾斜种植体分为三组(25°30°,30°35°,35°40°),三组之间种植体存留率(P=0.441)及边缘骨丧失量(P=0.982)均无统计学差异。(5)在单因素分析中,种植体植入颌骨(P=0.041)和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P<0.001)是影响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两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P=0.001,β=0.309)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6)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生物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00)。【结论】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具有相似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25°至40°范围内倾斜角度的变化不会影响远端种植体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All-on-4种植修复中远端倾斜种植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负载5年临床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远端种植体倾斜角度,缩短悬臂梁长度有利于维持All-on-4种植修复长期稳定临床效果。
刘佳妮[4](2020)在《牙冠延长术在前牙区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术后牙周组织恢复情况以及最终修复效果来评价数字化导板指导下牙冠延长术在前牙区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行前牙美学区牙冠延长术的12名患者65例患牙(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18~45岁)。根据患者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使用数字化手术导板分为导板使用组(实验组)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2组。术后3个月记录牙周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龈缘位置)。全瓷修复体修复后进行红色/白色美学评分表评价,修复体边缘位置与术前设计数字化拟合,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美学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随访3~18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记录。实验组术后平均牙冠高度为(6.26±0.91mm),对照组为(5.35±0.53mm),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的龈缘位置变化量为(0.47±0.4mm),小于对照组(0.93±0.76mm),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达到良好的牙周状况,牙周探诊深度(2.08±0.49mm),探诊出血指数(0.23±0.13),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最终修复体的龈缘位置跟术前美学设计位置基本吻合,取得了很好的龈缘形态和软组织恢复情况。红白美学评分均值大于7分。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评价达到75%。结论:前牙区牙冠延长术可以为修复提供足够的牙冠高度,术中使用数字化导板可取得良好的牙周软组织恢复状况、稳定的龈缘位置以及预期设计的美学修复效果。
田丹[5](2020)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数字微笑设计的使用为日常临床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作为诊断蜡型和口内诊断饰面的起点,在牙科医生、患者和技师中作为一种客观而有效的沟通工具在文献中被广泛报道。目的:本文针对临床中遇见的前牙美学修复病例进行报告,使用数字化微笑设计、诊断蜡型和诊断饰面三者联合应用修复,探索以结果为导向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意义,规范美学修复流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6例,拍摄一系列美学照片,使用EZDSD软件分析其存在的美学问题,根据标准的美学参数进行DSD设计,生成模拟的最终效果图,将设计完成的DSD模拟效果传送至加工厂,按照设计制作诊断蜡型,翻制硅橡胶导板,将其形态通过硅橡胶导板直接复制在患者口内制作诊断饰面,进行口内预告,使患者直观的看到修复后的效果,通过与患者沟通、修改并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采用贴面或全瓷冠进行修复。采用Kay牙齿美学分类及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修复体(形态、颜色、功能)、面部整体效果及医患沟通的满意度,评估最终的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中术前有1例为ClassⅣ,2例ClassⅡ,3例ClassⅢ,经过仔细的美学设计及规范的临床操作,其中5例术后达到ClassⅠ,术前为ClassⅣ的患者因拒绝正颌治疗术后仍为ClassⅣ,但通过修复手段尽量掩饰其美学缺陷,达到患者可接受的美学修复效果;6例患者对修复后修复体(形态、颜色、功能)及医患沟通的满意度为100%,5例患者对面部整体效果表示满意(83.3%),仅有1例患者表示尚能接受,均未表示出不满意。结论:以结果为导向的前牙美学修复能够加强医、患、技三者的沟通,提高治疗的可预测性及患者满意度,保证了修复效果。
李一颖[6](2019)在《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一期唇裂手术中联合应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术后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类,根据患儿术后1周1年恢复情况,拍摄患儿正面、仰面照片,选择10名专业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患儿的术后唇形态、鼻形态、鼻底形态进行主观评价,满分各为5分,总分均50分,每个患儿的满分为150分。通过照片测量16例患儿健、患侧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高度及宽度,鼻的长度及宽度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对称比来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6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口鼻腔瘘及鼻底凹陷,鼻翼塌陷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儿术后一周复诊的主观评价结果:唇形态的平均得分为46.375,得分最高的为50分,最低分为42分;鼻形态的平均的分为46.06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3分;鼻底形态的平均分为46.125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0分,16例患儿中总分在141145分的共3例,146150分的共3例;术后1年16例复诊患儿中唇形态主观评价的平均分为44.9分,得分最高的为48分,得分最低的为40分;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31分,得分最高的为46分,最低为38分;鼻底形态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44分,最高得分为47分,最低为38分,总得分在141145分的共1例,总分在146150分的为0。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为0.79±0.15、鼻孔宽度对称比为0.86±0.17,相比术后1周的鼻底宽度比值1.04±0.25、鼻孔宽度比值1.08±0.18对称比变小;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的对称比为1.62±0.48、鼻孔高度比1.44±0.17,相比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比1.10±0.22、鼻孔宽度比1.03±0.19增大。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0.53±0.24,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24±0.25;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1.16±0.74,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51±0.43;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鼻小柱高度对称比、鼻的长宽比、鼻孔宽度比、高度比与术前的各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与术前的鼻底宽度比值呈正相关(r=0.64,P=0.007),与鼻的长宽比呈负相关(r=-0.65,P=0.006)。结论: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修复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不仅可以减少口鼻腔瘘的发生,还能严密封闭鼻底裂隙,恢复鼻底形态,并保持良好的鼻翼外形及鼻孔对称性。
张艳[7](2019)在《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效果,探讨Er:YAG激光是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为临床工作中针对弯曲根管消毒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含中度弯曲(10-20°)牙根的磨牙62颗,含重度弯曲(25-40°)牙根的磨牙62颗,总计124颗离体磨牙纳入实验,分别记为A、B组。所有离体牙常规开髓,复合树脂封闭非研究根管口及根尖孔,使用K锉将弯曲根管疏通至20#,TFA机用镍钛器械预备至25#,06锥度,高压蒸汽灭菌。将粪肠球菌标准菌株(Ef ATCC-29212)接种于弯曲根管内,培养4周,成功建立粪肠球菌感染弯曲根管模型。从A、B组中各随机抽取8个样本作为检测A、B组根管壁表面细菌数的参考线,将A、B组中的剩余样本随机分为5个子组(A1、A2、A3、A4、A5,B1、B2、B3、B4、B5,n=10),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1、B1组:PIPS-Er:YAG激光+5.25%NaCIO;A2、B2组:超声荡洗+5.25%NaCIO;A3、B3组:PIPS-Er:YAG激光+NS;A4、B4组:根管冲洗器+5.25%NaCIO;A5、B5组:根管冲洗器+NS。处理结束后,从各子组中随机抽取2个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剩余8个用于检测根管壁表面的细菌数。最后采集各组样本处理后根管壁表面的细菌进行培养计数,参照基线样本计算各组的清除率,采用SPSS2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的细菌清除效果。结果:A组的清除率均高于B组的清除率;A、B组内两两比较,除1组和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差异显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2组根管清理效果明显优于3、4、5组。结论:Er:YAG激光本身对粪肠球菌没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但它可以显着增强NaCIO对于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对于中、重度弯曲根管而言,Er:YAG激光和超声对于粪肠球菌的清除效果相当。
张载宇[8](2019)在《牙周致病菌对全身骨密度影响的表型研究&病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牙周炎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与全身系统性疾病有紧密联系,且研究证明牙周致病菌入血,引起一系列反应,可导致多种全身疾病。有学者通过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得出结论牙周炎与骨质疏松症二者之间的相关度极高。本文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牙周致病菌入血后导致的全身骨质变化。方法:将18只SD大鼠(雌性,16周龄)分为:对照组(WT)9只与牙周炎(PD)组9只,将实验组大鼠在全麻后用丝线进行牙周结扎,定期提取牙周结扎丝、全血、血清进行PCR和ELISA检测,PCR用以检测结扎丝和血液中的牙周致病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来检测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并通过Micro CT扫描分析、HE染色、TRAP染色检测全身骨质情况。结果:SD大鼠的牙周炎模型,造模成功,P.g、A.a、F.n细菌入血,实验组全身炎症介质水平IL-6、TNF-α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GP水平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CTX-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cro CT、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全身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性SD大鼠可检测出有牙周致病菌P.g、A.a、F.n,进入全身血循环,引起IL-6、TNF-α升高,CTX-1水平增高,可能与全身骨密度降低有一定关联。
邱曼菲[9](2019)在《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扩大牙半切除术后修复的适用范围,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从而增加下颌磨牙牙根的保存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口腔修复科的被诊断为适合行下颌磨牙半切除术的病例,共23例(下颌第一磨牙19例,下颌第二磨牙4例,共23颗患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在3377岁,平均年龄56岁。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签订知情同意书。23颗患牙在行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半牙切除术,并对未行根管治疗或根管治疗不完善的保留牙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待病变区牙槽骨吸收稳定及牙龈愈合后,对患牙进行桩核、冠桥、覆盖义齿等修复。随访观察324个月,采用成功、失败判断其临床效果。成功:咀嚼功能良好,无食物嵌塞等问题,患者满意;修复体稳固,边缘密合,邻接良好,无松动脱落等现象;保留牙根无明显松动,周围牙龈无明显红肿或退缩,无明显牙周袋;X线片显示保留牙根牙周膜间隙正常,根尖无透射影,病变拔牙区牙槽骨密度增加。失败:患者自觉患牙明显不适,咀嚼功能差,出现食物嵌塞等问题,患者不太满意;修复体松动脱落;牙根松动或暴露,牙龈红肿或退缩,深牙周袋;X线片显示保留牙根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根尖低密度透射影,病变拔牙区牙槽骨明显吸收。结果:23颗患牙在经过半牙切除术及根管治疗术,牙周组织恢复正常后行桩核,冠桥,覆盖义齿等不同修复,随诊324个月后23颗患牙22颗成功,成功率达95.65%,表现为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边缘密合,固位良好,牙龈无红肿、退缩,无明显牙周袋,保留牙根无明显松动,X线片显示保留牙根牙周膜间隙正常,无根尖阴影,病变区牙槽骨密度增加。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满意。1颗患牙失败,修复三个月后出现咬合痛,经检查发现创伤,牙根I°松动,X线示牙周膜间隙增宽,经调后逐渐恢复。结论: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采用桩核,冠桥,覆盖义齿等不同修复方法均能延长牙根的使用寿命,减少牙槽骨吸收并提高患者咀嚼功能。
马琳惠[10](2019)在《多学科联合治疗前牙美学问题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以病例汇报的形式,针对临床上遇到的复杂前牙美学问题,从美学修复的基本原则出发,为患者制定综合性美学治疗方案,达到符合患者个性化的理想美学效果,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从而完善美学治疗思路和规范多学科治疗流程。方法:选取5例2016年9月-2018年9月以期望改善前牙美观为目的,于大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存在前牙区美学缺陷的患者。其中包括原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基牙为残根伴继发龋无法保留;原修复体破损伴牙龈曲线不协调;前牙错畸形伴牙体形态不良;原修复体不美观、牙龈曲线不协调伴露龈笑。治疗过程中涉及正畸、牙体牙髓、牙周、种植等不同学科的口腔医师共同参与执行。修复流程:1、首先充分了解患者的美学期望并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作出系统的诊断。2、采集术前资料,包括制取患者上下颌牙列研究模型和拍摄数码照片,对患者进行美学分析,邀请不同学科口腔医师进行会诊讨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需求,共同制定美学治疗方案。3、向患者交待多学科治疗流程,患者知情同意后,以美学修复设计为导向进行相关学科的治疗。4、相应科室的治疗期间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进展,并在治疗完成后根据患者现有的口腔情况进行修复治疗,应用口腔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设计,在石膏模型上制作诊断蜡型,在患者口内翻制诊断饰面或临时修复体,调改至达到患者的美学要求并记录下来。5、戴入过渡性修复体,待患者对临时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适应后,复制临时修复体的形态,计算机设计辅助完成最终修复体的制作。6、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评估美学治疗效果。定期复查。结果:5名患者各自存在不同的前牙区美学缺陷问题,基于美学修复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手段,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对最终修复效果满意。结论:1.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理念,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学科医师的专业优势,从而使美学修复效果更加理想,为临床涉及前牙美学修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不仅依赖于良好的美学设计,还需要精准的美学表达和实现。口腔数字化技术在美学修复流程中的应用,使美学诊断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快捷,从而使美学设计得到精准的表达和实现,为美学修复创造了更理想的条件。
二、前牙烤瓷修复所致牙周炎的临床治疗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牙烤瓷修复所致牙周炎的临床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仪器、材料与实验试剂 |
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3 实验分组 |
4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 |
5 动物处死及样本采集 |
6 实验方法 |
6.1 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法) |
6.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
6.3 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法) |
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建立 |
2 RT-PCR mRNA检测结果 |
2.1 不同力值下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表达情况 |
2.2 不同时间点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mRNA表达情况 |
3 ELISA蛋白检测结果 |
3.1 不同力值下牙周组织中Caspase-3、ICAM-1 的蛋白表达情况 |
3.2 不同时间点牙周组织中Caspase-3、ICAM-1 的蛋白表达情况 |
4 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4.1 HE染色结果 |
4.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讨论 |
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改良 |
1.1 降低装置脱落率 |
1.2 力值的准确施加 |
2 不同正畸力对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 的影响 |
3 不同加力时间对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 的影响 |
4 Survivin与 Caspase-3 互为抑制基因在OTM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
5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的适宜力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
病例报告一(正畸——上颌缺牙、下颌前突的单颌拔牙矫治) |
病例报告二(正畸——前突、上颌尖牙缺失的拔牙矫治)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三(正畸——双颌前突的拔牙矫治) |
病例报告四(正畸——双颌前突的拔牙矫治) |
病例报告五(正畸——双颌前突的拔牙矫治)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六(正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 III 类错合)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七(正畸——重度拥挤的非拔牙矫治)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八(正畸——种植钉推磨牙向后的二次矫治)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九(正畸——骨性 II 类 III°深覆合的隐适美二次矫治)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修复——不良修复体重新制作)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一(修复——高嵌体修复根管后治疗牙)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二(儿牙——右下后牙区根管治疗联合间隙管理)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三(粘膜——疑似梅毒相关性阿弗他溃疡)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四(牙周——慢性牙周炎) |
病例报告十五(牙周——慢性牙周炎)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六(牙体——根管治疗) |
病例报告十七(牙体——根管治疗)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八(口外——粘液腺囊肿)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十九(口外——阻生齿拔除)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不同机械处理对牙根表面理化性质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不同机械处理手段对牙根表面理化性质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试剂与材料设备 |
1.1 主要试剂和材料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样本的收集 |
2.2 样本机械处理 |
2.3 牙根表面粗糙度检测 |
2.4 牙根表面微观形态检测 |
2.5 牙根表面润湿性检测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不同机械手段处理下牙根表面的粗糙度 |
2 不同机械手段处理下牙根表面的微观形态 |
3 不同机械处理手段下牙根表面的润湿性 |
讨论 |
第二章 :不同机械处理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试剂与材料设备 |
1.1 主要试剂和材料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hGFs的原代培养 |
2.2 hGFs来源鉴定 |
2.3 细胞的粘附与形态 |
2.4 细胞增殖检测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
2 细胞粘附及形态 |
3 细胞增殖活性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20 例临床病例 |
病例1:被动萌出异常(APE1型B亚型)美学冠延术 |
病例2:被动萌出异常(APE1型A亚型)美学冠延术 |
病例3:牙龈退缩(游离龈移植术+结缔组织移植术) |
病例4:牙龈退缩(结缔组织移植术) |
病例5:角化龈不足(游离龈移植术) |
病例6: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GTR) |
病例7: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手术(PAOO) |
病例8:根分叉病变 |
病例9:牙冠延长术联合即刻临时修复(ITCL) |
病例10:龋病 |
病例11:楔状缺损 |
病例12:慢性根尖周炎 |
病例13:牙髓炎 |
病例14:根管再治疗 |
病例15:扁平苔藓 |
病例16:慢性唇炎 |
病例17:牙体缺损 |
病例18:牙体缺损 |
病例19:皮脂腺囊肿伴感染 |
病例20:面部肿物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3)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All-on-4 的概念及优缺点 |
1.2 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
1.3 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评价 |
1.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比较All-on-4 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总结 |
致谢 |
附录 临床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四 |
参考文献 |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病例六 |
参考文献 |
病例七 |
参考文献 |
病例八 |
参考文献 |
病例九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 |
4. 主要参考文献 |
(4)牙冠延长术在前牙区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器械和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2.4 治疗过程 |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结果 |
3.1 临床牙冠高度(Crown Length,CL) |
3.2 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 |
3.3 牙周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 |
3.4 红白美学评分(PES/WES) |
3.5 修复体龈缘位置拟合情况 |
3.6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
4 讨论 |
4.1 牙周恢复状况 |
4.2 术后修复效果 |
5.总结 |
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 |
1 病例一 |
2 病例二 |
3 病例三 |
4 病例四 |
5 病例五 |
综述 牙冠延长术在前牙区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以结果为导向的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材料与设备 |
3.修复流程 |
3.1 初次就诊 |
3.2 二次就诊 |
3.3 三次就诊 |
3.4 四次就诊 |
(三)结果 |
1.Kay美学评估 |
2.患者满意度 |
(四)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一) |
病例报告(二) |
病例报告(三) |
病例报告(四) |
病例报告(五) |
病例报告(六) |
(五)讨论 |
1.前牙美学再修复治疗 |
2.非金属美学修复材料 |
3.牙冠延长术 |
3.1 适应症 |
3.2 禁忌症 |
3.3 手术目的 |
3.4 手术流程 |
3.5 术后修复时机 |
(六)结论 |
(七)参考文献 |
综述 美学分析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1 病例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2 评价方法 |
3 测量指标及计算公式 |
3.1 标记点标注 |
3.2 测量长度标注 |
3.3 研究指标(单位 mm) |
3.4 计算公式 |
4 检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主观评价结果 |
2 客观评价结果 |
讨论 |
1 异位解剖结构 |
2 评价方法 |
3 手术效果影响因素 |
4 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优势 |
5 术后效果的比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 |
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2 样本离体牙 |
方法 |
1 体外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 |
2 实验分组及处理 |
3 采集试样和细菌培养计数 |
4 扫描电镜观察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细菌培养计数 |
2 扫描电镜观察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8)牙周致病菌对全身骨密度影响的表型研究&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SD大鼠体重统计结果 |
3.2 SD大鼠牙周炎模型构建 |
3.3 SD大鼠血液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
3.4 SD大鼠血清ELISA检测 |
3.5 SD大鼠Micro CT检查结果 |
3.6 SD大鼠标本切片染色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致谢 |
(9)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方法 |
3.术后修复步骤 |
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多学科联合治疗前牙美学问题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病例四 |
病例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前牙烤瓷修复所致牙周炎的临床治疗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ICAM-1的表达作用研究[D]. 刘恒瑜. 青岛大学, 2020(01)
- [2]不同机械处理对牙根表面理化性质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邱晓慧. 青岛大学, 2020(01)
- [3]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比较[D]. 姚立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4]牙冠延长术在前牙区修复中的应用[D]. 刘佳妮. 浙江大学, 2020(02)
- [5]以结果为导向的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D]. 田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D]. 李一颖. 青岛大学, 2019(02)
- [7]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张艳. 青岛大学, 2019(02)
- [8]牙周致病菌对全身骨密度影响的表型研究&病例报告[D]. 张载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下颌磨牙半切除术后不同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D]. 邱曼菲.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多学科联合治疗前牙美学问题病例报告[D]. 马琳惠.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