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压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苏梅贵[1](2021)在《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临床氧化应激指标SOD、CysC、Hcy及TBIL在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病程阶段中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防治本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及眼科住院的确诊为T2DM且合并NPDR的气阴两虚型患者266例,分为三组:轻度NPDR组65例、中度NPDR组128例、重度NPDR组73例,选取300例不合并NPDR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查阅四组患者住院电子病历,收集一般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等)、临床氧化应激指标(SOD、CysC、Hcy、TBIL)、眼科资料、中医四诊资料。观察四组间数据资料的变化,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比较DR各期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BMI,结果显示:四组间的年龄、BMI、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病程达到8年时DM患者可能出现DR,且随着病程的逐年增长,DR病情也随之加重。2.DR各期和对照组血压比较结果显示:四组患者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SBP、DBP均无统计学意义。3.DR各期和对照组血糖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R各期的FBG和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1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DR病情发展不断上升。4.DR各期和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R各期的TG、LDL-C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C、HDL-C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DR各期和对照组临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R各期的SOD、Hcy、CysC、TBIL均有统计学差(P<0.05),随着DR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SOD、TBIL呈下降趋势,CysC、Hcy呈上升趋势;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D(sr=-0.481)、TBIL(sr=-0.372)与DR各期和对照组均呈负相关(P均=0.000);CysC(sr=0.568)、Hcy(sr=0.480)与DR各期和对照组均呈正相关(P均=0.000)。7.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血压、HbA1c、FBG、SOD、CysC、Hcy、TBIL、TG、LDL-C均与DR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HbA1c、FBG、Hcy、血压、病程、CysC、TC、LDL-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SOD、TBIL是DR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1.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SOD、CysC、Hcy、TBIL、TC、LDL-C密切相关,其中SOD、TBIL是DR的保护因素。2.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OD、CysC、Hcy、TBIL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的潜在指标。
贾琼[2](2020)在《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血清炎症因子NF-κB、MCP-1、TNFα的干预作用,从炎症机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基础降糖、降压、降脂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效应指标:视力、眼底、肾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以及炎症因子NFκB、MCP-1、TNFα指标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的波动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本试验拟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80例,最终完成73例,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血压、血糖、血脂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HAblc和各项血脂水平均未见明显波动,P>0.05,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视力及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眼底出血、渗出较治疗前均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对照组眼底出血较前有所减轻(P<0.05),但眼底渗出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T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对于eGFR,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hUTP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对eGFR的改善情况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F-κB、MCP-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值分别为0.014、0.015、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评价:本试验过程中,有受试组的2例患者出现腹泻,停药1周后自行好转,未见其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芪明颗粒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王宇朋,王萍,李虹伟[3](2017)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由于冠心病等疾病生存率的提高,老年患者,特别是年龄>75岁的患者已成为AHF的主要发病人群。老年AHF无论是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还是诊治、预后等方面都具有很多不同之处[1]。目前,对老年AHF的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1临床特征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的AHF患者临床特征不同
王志强[4](2016)在《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收集阿克苏地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HICH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现况及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该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健康指导、住院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阿克苏地区兵团第一师医院、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乌什县人民医院、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拜城县人民医院、库车县人民医院、阿拉尔市人民医院7家医疗机构在2010-2014年住院且经头颅CT证实的1573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住院患者的性别、族别、发病季节;HICH知识知晓;家族性脑出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病情况;血肿量、发病至专科治疗时间、入院时住院患者情况、入院后治疗情况、治疗结果及影响治疗结果的其他因素。采用Epi Data 3.02进行数据独立双份录入,进行一致性检查和逻辑核查,对不一致和有错误的内容核对后,更新并锁定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分类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基于二项分布,采用确切概率法估计率的95%CI。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克苏地区157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中男性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6:1;汉族住院患者中男性484例,女性354例,男女比例为1.37:1,维吾尔族住院患者中男性360例,女性375例,男女比例0.96:1,提示维吾尔族女性的发病人数反而比男性高,汉族和维族男女构成比不同。本组住院患者发病年龄集中于4079岁之间,60岁以上发者略多于60岁以下住院患者。汉族60岁以下为439例(52.4%),维吾尔族328例(44.6%),汉族所占比例高于维吾尔族。夏季发病508例,占32.3%最高,其次是秋季发病379例,占24.1%;HICH预后因素分析在年龄、族别(汉族、维族)、HICH知识知晓、家族性脑出血病史、血肿量、发病至专科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族别、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知识知晓率、出血量、发病至就诊时间是HICH的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在阿克苏地区根据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特点加强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应急绿色通道建设、临床治疗时的指标观察,有助于改善住院患者的短期预后,降低HICH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李晓喆[5](2016)在《针刺太冲穴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我国2010年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及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高血压研究新进展中指出,近50年国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到现在为止我国高血压病的患者总数已经逾越国外达到2亿人,呈现出大约每十个成人中就有二人患有高血压病的严峻状况。在众多患病人群中,大多数以轻、中度高血压为主,比例大约占90%以上,这其中轻度高血压患者约占60%左右。目前国内高血压患病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患病几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伴随年龄增加而上升;②患病率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往往绝经期前女性的患病率略微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就会迅速升高并超过男性;③有明显的地域性,由南到北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高;④有一定的种族差异,不同民族间高血压患病率也不同;⑤多盐多脂饮食、肥胖与超重、饮酒与经常性紧张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⑥患者的自身患病知晓率低于50%,接受治疗的比率低于40%,高血压合理控制率甚至低于10%,这与患者的经济程度和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本实验的立题依据来源于经穴特异性的假说,即认为,腧穴的治疗作用体现在局部针刺得气后,通过腧穴部位或人体整体状态,借助于针刺补泻手法,将信息传递到人体的高级中枢——脑,脑作为神明之腑,整合正邪盛衰的信息和针刺的治疗作用,进而发挥经穴的治疗效应。小脑参与调节心血管功能活动。当通过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嘴侧部时,能够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症状,如引起动脉压明显的升高,心律异常改变,心率增加,从这个顶核升压反应中可以推断出通过某些途径小脑会影响血压的变化,小脑亦存在与心血管功能活动相关的神经元;近年来较多证据证明,中枢系统的整合作用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内分泌因素亦会影响血压波动,如肾上腺素、垂体分泌激素等;同时,肾功能的状态对人体水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影响血压情况。近年来,人们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常见病的影响逐渐重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增加了叠加血压、血脂、血糖代谢失常的患病率。延髓是为呼吸、消化、心跳活动的中枢,与小脑解剖位置相近,神经纤维相互链接,或存在作用类似的神经元,在调节肌紧张等功能协同作用。我们认识到,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血糖调节受损的病理环节中各有相互重合的部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常常相互影响,根据临床对照、试验数据的查阅,调节血压的效应可归纳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目的:我国的患高血压病的病人数量增加迅速,在未能理想地控制血压波动和幅度的前提下,很多病患在高血压基础上发展成更为严重的疾病,合理的控制血压、平稳血压波动能够大幅度降低严重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中药、针灸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相关症状方面应用广泛,针刺治疗高血压时根据中医辨证发现临床症状与肝、肾功能,阴虚、风动等病因相关,在此基础上最常使用的腧穴为太冲穴。基于经穴特异性的思考,经穴作用通过针刺后在脑部不同脑区电、生理活动的发生,继而影响人体生理、病理反应,起到经穴的治疗作用。为验证这一假说,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针刺后检测相关脑区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中经穴治疗疾病的规律,以此验证经穴特异性的理论,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选用SHR大鼠5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1只,分别为曲泉组,模型组,太冲组,非穴组,冲阳组。另取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组。前7日每日针刺一次,模型组和正常组只抓取不针刺,其余4组相应针刺曲泉穴、太冲穴、非穴和冲阳穴。结束针刺后将小鼠取材,获得小脑组织;将小脑组织经过双向电泳和质谱检测后获得蛋白表达结果。结果:通过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比对分析,共监测出364个表达差异的蛋白点,具体如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56个,下调的蛋白点有36个;曲泉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15个;太冲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4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90个;非穴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39个;冲阳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的蛋白点有7个,下调的蛋白点有60个。各组间卡方检验X 2=22.151,p=0.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利用美国ABI4800 MALDI-TOF-TOF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根据结果搜索NCBI数据库,共鉴定出36个差异斑点蛋白,如下所示:模型组与Wistar组相比,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8个蛋白点,分别为B03、B08、B19、B31、B38、B41、B45、B49。B03(甘氨酸-tRNA连接酶)、B08(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B19(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B31(NADH脱氢酶[辅酶]1 a-亚复合亚基10,线粒体)、B38(甘油-3-磷酸脱氢酶[NAD(+)],细胞质)、B41(胆绿素还原酶)、B45(单磷酸肌醇)、B49(Metaxin 2)。模型组与Wistar组相比,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7个蛋白点,分别为A01、A02、A10、A12、A21、A22、A23。A01(胞浆10-甲酰脱氢酶)、A02(单向复合物亚基mic60(片段))、A10(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A12(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A21(肌醇多磷酸-1-磷酸)、A22(前列腺素还原酶-2)、A23 (NADH脱氢酶[辅酶]1(?)-亚复合亚基10,线粒体)。曲泉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检测出1个蛋白点,C02(Protein Sf3a3)。曲泉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检测出1个蛋白点,D01(突触结合蛋白)。太冲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8个蛋白点,分别为F14、F15、F18、F23、F28、F33、F35、F47。F14(核糖核蛋白)、F15(Protein Tom112)、F18(Protein Usp14)、F23(V型质子ATP酶亚基B,脑亚型)、F28(Protein Sept4)、F33(膜联蛋白)、F35(转录激活蛋白-α(片段))、F47(过氧化物酶)。太冲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3个蛋白点,分别为E20、E31、E43。E20(钙网蛋白)、E31(Protein Setd7).E43(Hsp90 co-chaperone Cdc37);非穴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1个蛋白点,H01(Thimet寡肽);非穴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4个蛋白点,分别为G10、G11、G24、G39。 G10(Group specific component)、G11(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G24(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7)、G39(Uncharacterized protein);冲阳组小脑区表达上调蛋白鉴定结果:共1个蛋白点,J01(Thimet寡肽);冲阳组小脑区表达下调蛋白鉴定结果:共2个蛋白点,分别为109、131。I09(Endophilin-B2)、131(血影蛋白α链,非红细胞1)。分别检索36个蛋白点的功能,结果表明,A01:胞浆10-甲酰脱氢酶,在调节细胞内叶酸池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在肿瘤细胞的抗增值过程中发挥功能;A02:MICOS complex subunit Mic60(Fragment),是单向复合物Mic60的组成部分,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大分子复合物,在维持界堵联合处能量代谢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线粒体内外膜间的接触点;A10: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此酶在催化蛋白质的折叠过程与免疫反应中共同发挥作用;A12: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同上;A21:Inositol polyphosphate-1-phosphatase,肌醇多磷酸-1-磷酸,已有研究报道INPP 1基因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人类大肠癌的发生有关;从肥大细胞,以及因血压高灌注造成的心室肥大组织中,都可发现其高水平前体;月经稀发、肥胖症、频繁神经功能紊乱等病中INPP 1表达也有显着增高。A22:Prostaglandin reductase 2,前列腺素还原酶2,其过度表达可抑制PPARG的转录活性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A23: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1 alpha subcomplex subunit 10, mitochondrial,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链NADH脱氢酶亚基配件(复合物Ⅰ),一般认为其与呼吸作用无关,复合物1作用体现在将电子从NADH转移到呼吸链上,酶的即刻电子受体是泛醌。B03:Glycine--tRNA ligase (Fragment),甘氨酸-tRNA的连接酶(片段),催化甘氨酸的附件成为tRNA(甘氨酸);并且可以产生AP4A四磷酸,后者作为通用的多效性信号分子,通过将2个ATP直接缩合,参与细胞调控途径;B08: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司A10的功能;B19: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同A10的功能;B31: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 1 alpha subcomplex subunit 10, mitochondrial,司A23的功能。B38: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NAD(+)], cytoplasmic,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NAD(+)],细胞质:在酶学领域,该酶催化化学反应sn-甘油-3-磷酸+NAD+(?)磷酸甘油+NADH+H+。改酶归属于氧化还原酶家族,参与甘油磷脂代谢;B41:Biliverdin reductase A,胆绿素还原酶,可在正常条件下的所有组织中发现,尤常见于肝脏和脾脏的网状巨噬细胞中。BVR通过减少第二和第三吡咯环之间双键转化为单键,促进了胆绿素像胆红素的转变。近年来认为BVR在调节葡萄糖代谢、细胞生长及细胞调往中发挥作用。B45:Inositol monophosphatase 1,肌醇单磷酸酶1,负责为磷脂酰肌醇和多磷脂酰肌醇的合成提供单磷酸肌醇,并且与锂在脑部的药物学代谢有关;B49:Metaxin2,参与蛋白质到线粒体内的运输。C02:Protein Sf3a3,重组蛋白人类剪切因子3a。D01:Syntaxin-binding protein 1,突触结合蛋白,可能通过GTP结合蛋白共同作用于调控突触囊泡的对接与融合。在神经传递与突触结合时必不可缺,在突触小泡一对一融合时,该蛋白参与其融合机制的发生,它决定某个突触可以与哪些突触融合,或与哪些突触不融合,在测定胞内聚变反应的特异性可以发挥作用。F14:Hnrpk protein,核糖核蛋白,似乎影响mRNA的前处理和mRNA代谢和转运的其他方面。具有不同核酸结合性质;F15:Protein Tom112、F18:Protein Usp14,此二者未有发现;F23:V-type proton ATPase subunit B, brain isoform,V型质子ATP酶亚基B,脑型;为液泡ATP酶外周V1复合物的非催化亚基。V-ATP酶负责酸化多种在真核细胞胞内隔室。F28:Protein Sept4,未有明显发现;F33:AnnexinA7,膜联蛋白A7,钙-磷脂结合蛋白,功能为促进膜融合,并参与胞吐过程。F35: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protein Pur-alpha(Fragments),转录激活蛋白-α(片段),推测其为一种转录激活点,位置可能特异性结合于c-Myc基因上游PUR部分富含嘌呤的单链,通过其相似性,可在DNA复制的开始和重组过程中可以发挥作用;F47:Peroxiredoxin-2,过氧化物酶-2,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调节过程,通过减少硫氧还原蛋白提供的相似物来减少过氧化物的量。该酶不能从谷氧还原蛋白那里接受电子,在消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时,该酶起到了重要作用。亦认为其可能通过调节过氧化氢的细胞内浓度,进而参与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信号级联。G10:Group specific component,特殊基团成分蛋白;G11: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神经丝蛋白轻多肽,神经丝蛋白包括3种中间丝蛋白,根据其维持神经元口径的不同分为L型、M型和H型:G24:Protein phosphatase 1 regulatory subunit 7,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7,为蛋白磷酸酶1的调节亚基,可以调节蛋白磷酸酶1的活性;G39:Uncharacterized protein.H01:Thimet oligopeptidase,Thimet寡肽,参与不多于20个神经肽氨基酸残基的代谢,并参与细胞质肽链的降解。还可参与降解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和产生淀粉样片段。109:Endophilin-B2未有发现;131:Spectrin alpha chain, non-erythrocytic1,血影α链,非红细胞1,为胞衬蛋白,可能参与细胞分泌过程,与钙调蛋白呈现出钙依赖性的交互协同作用,因此在细胞膜处可以作为钙依赖转运的候选蛋白载体。J01:Thimet oligopeptidase,同H01的作用。结论:1.太冲穴作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治疗肝经疾病的优势,这是其经穴特异性的基础特性,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降压效果与其他穴位对照具有明显差异。2.通过将小脑组织蛋白电泳、质谱分析后,发现太冲穴组针刺后小脑区蛋白表达点上调明显多于曲泉组、冲阳组及非穴组,提示降压效应的发生与小脑活动有相关性,太冲穴加强小脑蛋白表达与其他对照穴位相比有差异。3.SHR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参与调节遗传信息代谢、抗肿瘤细胞增生、能量代谢与免疫应答的蛋白表达下降,由此推断SHR大鼠血压升高或与遗传信息的改变、脑区能量不足与免疫缺陷病有关,且SHR大鼠相较正常大鼠,其肿瘤患病率、代谢病、免疫功能缺陷易感性升高。4.针刺太冲穴后促使小脑组织蛋白表达发生差异性变化,其中已经分析出的差异蛋白点功能包括促进代谢产物如过氧化物的消除,加快遗传信息转化,催化神经元能量代谢、促进神经再生等,符合高血压小脑组织微环境改变,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假说提供佐证。
宁田海,佟金[6](2015)在《《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文中认为说明:1本索引按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2在第1个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以后依次类推。在第1个汉字音同字不同的情况下,按笔划多少排列。3在关键词相同的情况下按发表先后顺序排列。4以英文为首的词,按第1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居文中关键词之前。5在第1个英文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依次类推。6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王蕴强[7](2015)在《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各国患病率高达10%20%。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引起高血压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肾衰、心衰等。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为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稳定血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有单一用药,也有联合用药。高血压患者一般需终生服药。由于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及维持机制呈多重性,故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而单一药物血压控制率较低,副作用较大,故目前推荐一线药物的小剂量联合应用,并认为运动、减重、合理膳食、减轻精神压力等非药物疗法,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用量,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基础疗法。本文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郭涛[8](2013)在《什么是全面、健康的血压管理》文中研究说明
韩璐[9](2009)在《新疆维族长寿老人动态血压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与及血液激素、生化指标的检验来探讨新疆维族长寿老人的血压变化的特点及对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自然长寿老人(≥90岁)和106例(65-70岁)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检测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脂、血糖、胰岛素、血尿酸等水平。结果:(1)长寿组的24h-SBP、夜间SBP、夜间DBP、24h平均脉压、24hSBP平滑指数、24hDBP平滑指数、24hSBP变异及24hDBP变异的水平均低于老年组(P>0.05);长寿组的24h-DBP、白天SBP及白天DBP水平低于老年组(P< 0.05);长寿组的24h脉压指数水平略高于老年组( P> 0.05)。(2)长寿组的AT-Ⅱ水平高于老年组,而ALD则低于老年组(P< 0.05)。(3)长寿组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均低于老年组,而长寿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均高于老年组,除空腹血糖外均有显着性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维族长寿老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并未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非杓型血压比率较高,血压变异性和脉压变化均无显着性差异,血压波动符合生理性节奏性波动;长寿老人随着增龄而出现AT-Ⅱ增高、ALD降低的变化特点;长寿老人的血脂等代谢性指标都偏于正常,低于老年组,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可能都是促进新疆维族老人长寿的部分因素。
张裕[10](2021)在《热身方式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比较12名优秀二线自行车运动员4周内应用两种不同热身方式,身体机能在冲刺间歇训练和高强度耐力训练中的变化,探讨(1)与常规热身相比,限制血流训练的热身方案,对随后冲刺间歇训练或高强度耐力训练运动表现的影响;(2)限制血流热身方法与常规热身相比,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变化;从而评价运动员对不同运动方式的适应性,间接指导运动员根据运动项目特点,选择合理的热身方式或热身强度。研究方法:通过跟踪记录12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4周热身训练情况。第1周、第2周12名运动员分别完成常规热身和限制血流热身后的10s间歇训练和5min高强度耐力训练。第3周和第4周,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n=6);完成交叉实验,热身与训练内容与前2周一致。收集每周高强度训练前不同热身方式过程中限制血流时(加压)股四头肌肌氧含量及总血红蛋白;热身结束后心率、乳酸及恢复心率;以及随后5min高强度耐力运动和10s冲刺间歇运动输出功率、运动心率和蹬踏力等运动表现指标;再通过数理统计法对相关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与常规热身相比,250mmhg捆绑压初始静态时和最初6min低强度运动(捆绑状态)时,股四头肌肌氧含量差异具有显着。不同热身方案运动各阶段心率变化显着,血乳酸没有显着性差异。但6-20min总乳酸差值有显着变化,10s冲刺间歇训练加压组血乳酸显着偏低。在对不同热身方案运动结束后心率恢复比较分析发现,30-90s心率恢复没有显着差异。但120s心率恢复有显着性差异,加压组恢复较慢。(2)与常规热身相比,12人测试和交叉测试结果均显示:采用限制血流热身方案后,运动员10s冲刺间歇训练运动表现中,最大功率Ppeak(w)和平均功率Pave(w)均有显着增加,p<0.05。(3)而12人测试和交叉测试种5min高强度耐力训练运动表现分析,平均功率Pave(w)、蹬踏力F(N)、最大心率HRmax(bpm)、肌氧Sm O2(%)和血红蛋白HHb等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没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包含限制血流250mmhg压力,持续6min的热身运动方案对二线自行车运动员无运动损伤,且促进10s冲刺间歇训练的运动表现。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在加压后都有显着的增加。提示加压热身可以提升运动员高爆发项目训练水平。而对5min高强度耐力训练各项指标均如蹬踏力、输出功率和心率等,均没有显着性差异。提示加压热身对此耐力型项目没有明显促进。(2)热身运动过程中血管压力变化对心血管系统及机体代谢有一定的影响。与常规热身相比,限制血流热身后ΔBLC的减少,120s恢复心率减弱、解除捆绑后肌肉氧含量短暂上升。
二、血压研究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压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与分期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2 临床资料收集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收集情况 |
3.2 DR各期与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病程比较 |
3.3 DR各期与对照组血压水平比较 |
3.4 DR各期与对照组血糖水平比较 |
3.5 DR各期与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 |
3.6 DR各期与对照组临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
3.7 DR各期与对照组临床氧化应激指标相关性分析 |
3.8 DR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关于DR的认识 |
1.1 DR的病理改变 |
1.2 DR的发病机制 |
1.3 DR的危险因素 |
2 临床氧化应激指标与DR |
2.1 DR与SOD |
2.2 DR与CysC |
2.3 DR与Hcy |
2.4 DR与TBIL |
3 祖国医学关于DR的认识 |
3.1 病名 |
3.2 病因病机 |
3.3 辨证论治 |
3.4 SOD、CysC、Hcy、TBIL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基于氧化应激途径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案设计 |
2.2 治疗方案 |
2.3 合并用药与禁止用药 |
2.4 不良事件观察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基础治疗情况 |
3.3 两组对视力及眼底的影响 |
3.4 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 |
3.5 两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3.6 两组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3.7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MCD的认识 |
1.1 DR、DKD的病理改变 |
1.2 DR、DKD的发病机制 |
1.3 NF-κB、TNFα、MCP-1与DR、DKD的相关性研究 |
1.4 DR与 DKD的相关性分析 |
1.5 西医对DR、DKD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MCD的认识 |
2.1 病名及病因认识 |
2.2 病机认识 |
2.3 治法探讨 |
3 芪明颗粒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
3.1 组方分析 |
3.2 现代药理研究 |
4 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MCD眼肾损害患者的疗效分析 |
4.1 对视力、眼底病变的影响 |
4.2 对肾功能的影响 |
4.3 芪明颗粒对炎症因子及中医证候的影响 |
4.4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特征 |
2 分类 |
2.1 心脏衰竭 |
2.2 血管衰竭 |
3 病因及诱因 |
3.1 高血压 |
3.2 糖尿病或高血糖 |
4 临床表现 |
4.1 症状 |
4.2 体征 |
5 诊断 |
5.1 快速评估 |
5.2 实验室检查 |
6 治疗 |
6.1 急诊处理 |
6.1.1 氧疗和药物治疗 |
6.1.2 无创正压通气 (NPPV) |
6.2 住院治疗 |
6.3 出院前评估 |
7 预后 |
8 展望 |
(4)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相关标准 |
2.研究内容 |
2.1 资料收集 |
2.2 数据采集及分析 |
结果 |
1.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
1.1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住院患者的性别、民族分布情况 |
1.2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
1.3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季节分布 |
1.4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
1.5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至入院的距离和时间 |
1.6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至入院的距离和时间 |
1.7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手术方式 |
1.8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治疗结果 |
2.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预后与一般特征相关性分析 |
2.1 根据住院患者预后情况分组,两组住院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比较 |
2.2 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短期预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讨论 |
1.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1 阿克苏地区HICH住院患者的民族、性别分布分析 |
1.2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分析 |
1.3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季节分布分析 |
1.4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出血部位分布分析 |
1.5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至入院的距离和时间分析 |
1.6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
1.7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手术方式分析 |
1.8 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治疗结果分析 |
2.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预后与一般特征相关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5)针刺太冲穴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 |
1.1.1 交感神经功能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
1.1.2 免疫因素与高血压发病机理 |
1.1.3 内分泌系统病变与高血压发病机理研究 |
1.1.4 内皮素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
1.2 中医针灸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治疗 |
1.2.1 高血压病的中医辩证思路研究 |
1.2.2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 |
1.3 选取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研究 |
1.4 小脑与调节血压相关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2.1 动物实验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材料 |
2.1.3 实验步骤 |
2.1.4 取材 |
2.2 大鼠小脑组织2-DE实验 |
2.2.1. 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 |
2.2.2 一向等点聚焦 |
2.2.3 二向SDS-PAGE |
2.2.4 染色 |
2.2.5 图像分析 |
2.2.6 质谱前处理 |
2.2.7 质谱检测 |
2.3 实验结果 |
2.3.1 蛋白定量结果 |
2.3.2 二维电泳实验结果 |
2.3.3 图像分析两两比较结果 |
2.3.4 质谱鉴定结果 |
2.4 讨论 |
2.4.1 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 |
2.4.2 小脑在中枢调节血压过程中的作用 |
2.4.3 差异斑点蛋白功能 |
2.4.4 Wistar组与模型组蛋白表达差异 |
2.4.5 曲泉组、冲阳组、非穴组蛋白表达差异 |
2.4.6 太冲组与模型组对照蛋白表达的差异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与不足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6)《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A |
阿霉素 |
阿司匹林 |
阿托伐他汀 |
Angio Light系统 |
Apelin-APJ系统 |
B |
白蛋白 |
白藜三醇 |
白细胞介素8 |
半乳糖凝集素3 |
比伐芦定 |
吡哆胺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标志和徽章 |
并发症 |
病理学,临床 |
病例报告 |
病例对照研究 |
C |
C反应蛋白质 |
侧支循环 |
超声检查,介入性 |
超声心动描记术 |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
晨峰血压 |
成纤维细胞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
抽吸 |
除颤器,植入型 |
触发,活动 |
磁共振成像 |
雌激素 |
刺激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促甲状腺素 |
催乳素 |
存活率 |
D |
大动脉炎 |
代谢综合征 |
丹参酮 |
胆红素 |
蛋白激酶类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
导管插入术 |
导管消融术 |
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 |
登革热 |
低钠血症 |
低温 |
抵抗素 |
碘 |
电刺激 |
电极,植入 |
电生理学 |
动脉导管未闭 |
动脉僵硬度 |
动脉炎 |
动脉粥样硬化 |
动作电位 |
对比剂肾病 |
对比研究 |
多导睡眠监测仪,便携式 |
多柔比星 |
多态性,单核苷酸 |
多中心研究 |
E |
二级预防 |
二甲双胍 |
二尖瓣狭窄 |
F |
泛素蛋白连接酶类 |
方法 |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
放射性核素显像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
肺栓塞 |
肺炎 |
缝隙连接蛋白类 |
氟伐他汀 |
妇女 |
腹膜透析 |
G |
钙化 |
肝素 |
感染 |
干扰素诱导剂 |
干细胞 |
高甘油三酯血症 |
高血压 |
高血压,肺性 |
高血压,妊娠性 |
高血压,足细胞 |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
Gensini积分 |
骨桥蛋白 |
GRACE评分 |
冠状动脉 |
冠状动脉斑块 |
冠状动脉闭塞 |
冠状动脉疾病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 |
冠状血管 |
冠状血管痉挛 |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灌注成像 |
光密度测定法 |
过敏反应 |
H |
核纤层蛋白A型 |
Hep G2细胞 |
红细胞 |
红细胞生成素 |
呼吸障碍 |
华法林 |
环匹阿尼酸 |
患病率 |
磺达肝癸钠 |
J |
肌,平滑,血管 |
肌钙蛋白 |
肌联蛋白 |
肌细胞,心脏 |
基因 |
基因表达调控 |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激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急诊 |
疾病特征 |
脊髓损伤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类 |
间隔封堵器 |
减阻剂 |
健康行为 |
降钙素 |
降血脂药 |
交感神经 |
交感神经切除术,化学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
颈动脉损伤 |
颈动脉狭窄 |
静脉血栓形成 |
局部血流 |
巨噬细胞 |
K |
抗凝药 |
抗心律失常肽10 |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
可降解 |
L |
老年人 |
雷米普利 |
雷帕霉素 |
类风湿性 |
冷 |
离子通道 |
利伐沙班 |
利拉鲁肽 |
利钠肽,脑 |
利钠肽,重组 |
利肽素 |
连接蛋白43 |
连接蛋白类 |
流行病学 |
硫化氢 |
螺杆菌,幽门 |
氯吡格雷 |
氯化钙 |
M |
门控血池显像 |
免疫学 |
N |
那屈肝素 |
脑啡肽酶 |
脑血管意外 |
内皮,血管 |
内皮缩血管肽1 |
内皮细胞 |
内向整流钾通道 |
NF-k B |
尼古丁 |
尼加拉瀑布样T波 |
年度报告 |
年龄因素 |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
脓毒症 |
P |
培哚普利 |
评论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
葡萄糖代谢障碍 |
葡萄糖耐量试验 |
普罗帕酮 |
Q |
气候 |
气囊扩张术 |
憩室 |
前列地尔 |
前列腺素E2 |
前瞻性研究 |
青少年 |
QT延长综合征 |
曲美他嗪 |
缺血 |
缺氧 |
缺氧诱导因子1 |
R |
桡动脉 |
人参皂甙类 |
RNA干扰 |
S |
3D打印 |
肾动脉狭窄 |
肾疾病 |
肾素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肾小球滤过率 |
肾脏 |
肾脏功能衰竭,慢性 |
生活质量 |
生物多样性 |
生长分化因子15 |
室间隔缺损 |
嗜铬细胞瘤 |
受体,血管紧张素 |
输血,预后 |
栓塞和血栓形成 |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顺应性 |
死亡率 |
随访研究 |
T |
糖尿病 |
糖尿病,2型 |
糖尿病血管病变 |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体外循环 |
体重 |
替米沙坦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
T淋巴细胞 |
同型半胱氨酸 |
Turner综合征 |
T细胞 |
W |
外科手术,微创性 |
危险管理 |
危险性评估 |
危险因素 |
微RNAs |
微循环 |
围手术期并发症 |
维生素E |
维生素K |
尾加压素 |
胃肠出血 |
5-羟葵酸 |
X |
西洛他唑 |
吸烟戒断 |
细胞保护 |
细胞凋亡 |
细胞结构 |
细胞生理过程 |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
细胞增殖 |
纤维蛋白原 |
氙气 |
腺苷三磷酸 |
腺嘌呤核苷酸类 |
相关血管 |
缬沙坦 |
心导管插入术 |
心电描记术 |
心动过速,室上性 |
心动过速,室性 |
心动过速,折返性 |
心房颤动 |
心房颤动,持续性 |
心房重构 |
心肺复苏术 |
心肌 |
心肌病 |
心肌病,肥大性,家族性 |
心肌病,肥厚性 |
心肌病,酒精性 |
心肌病,扩张型 |
心肌病,限制性 |
心肌肥厚 |
心肌梗死 |
心肌疾病 |
心肌缺血 |
心肌细胞 |
心肌纤维化 |
心肌消融术 |
心肌血管重建术 |
心肌炎 |
心肌营养素1 |
心肌再灌注损伤 |
心理学 |
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室性 |
心率变异性 |
心内膜炎 |
心肾综合征 |
心室电风暴 |
心室功能障碍,左 |
心室功能障碍、右 |
心室室壁瘤 |
心室重构 |
心血管畸形 |
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事件 |
心血管造影术 |
休克,心原性 |
心脏瓣膜成形术 |
心脏瓣膜疾病 |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
心脏传导阻滞 |
心脏功能试验 |
心脏破裂,梗死后 |
心脏起搏器,人工 |
心脏缺损,先天性 |
心脏室壁瘤 |
心脏外科手术 |
心脏移植 |
心脏再同步化 |
信号传导 |
性别特性 |
性别因素 |
胸腺肽α1 |
血沉 |
血管 |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
血管活性肽 |
血管疾病 |
血管内膜 |
血管舒张 |
血管再狭窄 |
血流储备分数,心肌 |
血流动力学 |
血栓 |
血栓栓塞 |
血栓形成 |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
血小板减少 |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血小板增多 |
血压 |
血压变异性 |
血脂异常 |
Y |
压力 |
烟草 |
盐酸小檗碱 |
氧化性应激 |
药物毒性 |
药物疗法 |
药物洗脱球囊 |
夜间 |
伊伐布雷定 |
胰岛素抗药性 |
遗传变异 |
遗传学 |
乙酰半胱氨酸 |
婴儿 |
婴儿,新生 |
应激 |
有机磷化合物 |
右美托咪定 |
右心室 |
预测 |
预后 |
预激综合征 |
鸢尾素 |
晕厥,血管迷走性 |
炎症 |
Z |
载脂蛋白类 |
再灌注损伤 |
再同步化治疗 |
藏红花苦素 |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
扎考比利 |
诊断 |
诊断,鉴别 |
震波治疗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正压呼吸 |
支架 |
支架内再狭窄 |
脂蛋白类,HDL |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 |
脂联素 |
治疗结果 |
肿瘤坏死因子类 |
昼夜节律 |
主动脉 |
主动脉,胸 |
主动脉瓣狭窄 |
主动脉弓 |
主动脉瘤 |
主动脉瘤,胸 |
主动脉内气囊泵 |
主动脉狭窄,瓣膜上 |
转化生长因子α |
转化生长因子β1 |
装置取出 |
子痫 |
自主神经系统 |
综述 |
总结性报告 |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
左卡尼汀 |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
左西孟旦 |
左心耳封堵术 |
左心室重构 |
(7)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的意义 |
2 发病机制 |
2.1 神经机制 |
2.2 外周的自主性调节机制 |
2.3 高血压病常见的危险因子 |
3 现代降压药物的治疗原则及降压治疗的目标 |
3.1 现代降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
3.2 降压治疗的目标 |
4 单一药物治疗 |
4.1 β受体阻滞剂 |
4.2 噻嗪类利尿剂 |
4.3 非噻嗪类利尿剂 |
4.4 钙离子拮抗剂 (CCB) |
4.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4.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
5 联合用药 |
5.1 联合用药原则 |
5.2 联合用药方案 |
6 中医治疗方法 |
6.1 中医药物治疗 |
6.2 中医推拿针灸治疗 |
7 西医结合推拿治疗 |
8 特殊人群的降压治疗 |
8.1 老年高血压 |
8.2 妊娠高血压 |
8.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
8.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9 高血压病的治疗误区 |
(9)新疆维族长寿老人动态血压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1.2 分组 |
2. 研究内容 |
2.1 体重指数的测定 |
2.2 血压的测定 |
2.3 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的测定 |
2.4 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热身方式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训练实验法 |
1.3.3 数理统计法 |
1.3.4 逻辑分析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热身在体能性项目比赛和训练中的重要性研究 |
2.1.1 热身活动的定义 |
2.1.2 热身运动的作用和类别 |
2.1.3 热身对比赛和训练效果的影响 |
2.2 加压训练与运动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
2.2.1 加压训练的含义 |
2.2.2 加压训练增强肌肉力量的生理机制分析 |
2.2.3 加压训练提升肌肉耐力的生理机制分析 |
2.2.4 限制血流训练中加压压力的选择 |
2.3 限制血流热身训练对运动员各项身体数据的变化影响 |
2.3.1 限制血流热身训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研究 |
2.3.2 运动员对不同适应压的研究进展 |
2.3.3 限制血流训练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2.4.1 国内有关于限制血流训练的相关研究现状 |
2.4.2 国外有关于限制血流训练的相关研究现状 |
2.5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方案 |
3.1 实验对象 |
3.2 实验流程 |
3.3 实验内容与流程 |
3.3.1 基本运动能力实验室测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热身方案下肢肌氧含量、运动心率及恢复心率比较 |
4.1.1 加压后静态肌氧含量变化 |
4.1.2 不同热身方案中最初6min低强度运动下肢肌氧含量变化 |
4.1.3 不同热身方案运动各阶段心率和血乳酸变化 |
4.1.4 不同热身方案运动结束后心率恢复比较分析 |
4.2 不同热身方案运动后10s冲刺间歇训练运动表现差异 |
4.3 不同方案热身运动后5min高强度耐力训练运动表现差异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血压研究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D]. 苏梅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芪明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D]. 贾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3]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王宇朋,王萍,李虹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2)
- [4]阿克苏地区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D]. 王志强. 石河子大学, 2016(05)
- [5]针刺太冲穴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 李晓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J]. 宁田海,佟金. 中国循环杂志, 2015(12)
- [7]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 王蕴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5(06)
- [8]什么是全面、健康的血压管理[A]. 郭涛. 玉溪市基层医师常见心血管疾病培训班(第一期)论文集, 2013
- [9]新疆维族长寿老人动态血压与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D]. 韩璐.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10]热身方式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D]. 张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