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典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月[1](2021)在《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高促甲状腺素血症及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及围产期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4周、符合纳入标准的420例早产相关资料。分别分析其中确诊高促甲状腺素血症(HT)组和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THOP)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将HT组、THOP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相关围产期高危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做多因素分析,以明确早产儿HT及THOP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20例早产儿,其中HT组115例,THOP组55例,对照组250例。将HT组依据促甲状腺激素(TSH)值分为6.0≤TSH<10.0m U/L,10.0≤TSH<20.0m U/L两亚组。6.0≤TSH<10.0m U/L亚组未给予甲状腺激素治疗,72%的研究人群在生后2月内甲功恢复正常,93.3%的研究人群在生后4月内甲功恢复正常,余患儿在生后1年内甲功恢复正常。10.0≤TSH<20.0m U/L亚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治疗,87.5%的研究人群在生后1年内成功停药。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胎龄、孕母患甲状腺疾病、小于胎龄(SGA)为早产儿H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胎龄、机械通气时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为早产儿THO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大多数6.0≤TSH<10.0m U/L的HT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可1年内自行恢复正常,但仍需密切随访。2.对于10.0≤TSH<20.0m U/L且给予治疗的HT早产儿,选择停药时机时需综合考虑。3.对于给予治疗的THOP早产儿,选择停药时机时需综合考虑。4.早产儿胎龄越小、孕母患甲状腺疾病、SGA,是患HT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儿胎龄越小、机械通气时间越长、PS使用率越高,越容易患THOP。做好产前及围产期管理,减少小胎龄早产儿的发生率、积极筛查及干预孕母甲状腺疾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降低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发生。
陈治江[2](2021)在《不同胎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水平与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作用的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基础代谢的重要激素,并对个体的发育、智力的成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早产儿的出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各器官发育较足月儿迟缓,因此常常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且早产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不全,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导致早产儿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水平的不足不仅会影响新生儿体格发育,还会影响神经发育,若是未进行及时治疗加以纠正,将会造成不可逆伤害,导致患儿身材矮小以及智力低下,增加家庭以及社会负担。因此,及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并予以治疗及对症处理,对于患儿体格以及神经发育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然而,目前临床研究者对于早产儿治疗多专注于对于患儿救治,较少关注早产对于患儿器官功能以及生长发育影响。另外,由于早产儿的特殊性,很难确定早产儿在不同疾病状况、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甲状腺素水平,并且不同胎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差异以及其对新生儿体格、神经发育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探究了不同胎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水平与体格发育、神经发育之间关系。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动态监测检验不同胎龄早产儿在生后第7天及第14天的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对第7天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值与生长发育以及神经发育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了解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特点以及其水平与生长发育以及神经发育之间的相关性,为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HOP)诊断标准的建立寻求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并为选择干预的最佳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10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差异分为3组:A组(28~31+6周组)、B组(32~33+6周组)、C组(34~36+6周);选取同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7~40周)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新生儿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且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四组均测定生后第7天及14天清晨抽取静脉血1.5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TSH、FT3、FT4),由专科人员对所以入选新生儿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及神经行为测定,并比较甲状腺功能、体格发育以及神经发育情况,分析甲状腺功能与体格发育、神经发育相关性。数据统计:本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体格发育指标水平、神经发育指标水平为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两两比较,配对资料采取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出生后第7天及第14天A、B、C三组FT3、FT4显着降低(P<0.05);A组FT3、FT4水平显着低于B、C两组(P<0.05),B组FT3、FT4水平显着低于C组但高于A组(P<0.05),C组FT3、FT4水平显着A组、B组(P<0.05);出生后第7天及第14天TSH四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C三组出生后第7天FT3、FT4水平低于出生后第14天(P<0.05);出生后第7天及14天A、B、C三组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出生后7天及14天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3)早产儿出生体重、身长以及头围指标明显较足月儿降低;胎龄越小体格发育指标水平越低;(4)A、B、C组生后矫正胎龄至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A组显着低于B组、C组两组(P<0.05);B组显着低于C组;(5)FT3、FT4与体重、身长、头围以及神经发育评分呈正相关(P<0.05);TSH与体重、身长、头围,神经发育指标评分无相关性。结论:(1)不同胎龄早产新生儿甲状腺功能T3、T4水平显着下降,且胎龄越低下降越明显;随着早产儿的发育,甲状腺功能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2)早产新生儿体格发育水平低于足月产新生儿,且胎龄越小体格发育越差;(3)早产儿神经发育水平低于足月产新生儿,且胎龄越低其神经发育越差;(4)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水平与生长发育以及神经发育相关。
罗春伟[3](2020)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发育障碍,合成或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新生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落后,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成年后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CH发病率都有上升的趋势。CH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还与其父母的生活习惯、孕母妊娠情况、居住环境相关,但目前对CH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基于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数据,了解2011年-2017年河南省CH患儿检出率情况;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探讨新生儿CH发生的关联因素,尤其是孕母年龄与CH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数据,分析2011年-2017年新生儿CH检出率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由该中心确诊的CH患儿作病例,按照1:1比例匹配同性别、出生日期不超过30d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在全部、男性、女性病例对照分析CH相关的新生儿、孕母及父亲的相关因素,并作亚组分析。对孕母年龄,分别按连续性变量、有序分类变量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H风险的关联,作P-trend检验、亚组分析;并通过限制立方样条分析探讨孕母年龄与CH关联的量效关系。结果1.2011年-2017年河南省CH患儿的检出率分别为38.01/10万、42.83/10万、44.04/10 万、49.13/10 万、51.80/10 万、53.20/10 万、53.30/10 万。2.用于成对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CH患儿、对照共843对;其中男性患儿387对,女性患儿456对。在全部病例和对照对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母生育年龄高[以21~岁组为参照,<21~岁组、26~岁组、31~岁组、≥35岁组OR调整(95%CI)分别为 0.29(0.06,0.52)、2.72(1.87,3.98)、6.85(4.14,11.34)、7.71(4.17,14.27)],居住在农村[OR调整(95%Cl)=1.87(1.15,3.11)],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 调整(95%CI)=7.26(2.13,24.75)],有甲醛接触史[OR 调整(95%CI)=3.38(1.19,9.58)],有射线接触史[OR调整(95%CI)=7.07(3.66,21.15)],有孕期用药史[OR调整(95%CI)=7.59(3.25,17.72)],孕母学历低[OR调整(95%CI)=5.27(3.13,8.88)]、非母乳喂养[OR调整(95%CI)=3.25(1.67,6.53)]、孕母孕期使用黄体酮类保胎药[OR调整(95%CI)=0.17(0.06,0.43)]、父亲年龄[OR调整(95%CI)=1.32(1.24,1.40)]与CH发病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男性、女性病例对照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全对象一致;亚组分析结果与CH发病关联与总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3.孕母年龄与CH限制立方样条分析显示,随着孕母年龄的增加,新生儿发生CH的风险也在增加,且在男性新生儿与女性新生儿中基本一致。结论1.2011年-2017年河南省新生儿CH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6-2017年检出率为53.9/10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2.患儿黄疸史、家族史、孕母生育年龄高、居住在农村,非母乳喂养、孕期甲醛接触史、射线接触史、用药史及学历低与CH的高风险相关。3.孕母年龄是CH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加,CH发生的风险逐渐增加。
明丹[4](2019)在《新生儿及母亲临床特征对新生儿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及母亲临床特征对新生儿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排除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更为准确、可靠地应用足跟血促甲状腺素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筛查。为确定进一步研究方向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共计9936例,经家属同意签字后常规行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筛查。本研究纳入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新生儿206例,同期1:1随机抽取足跟血TSH初筛阴性的新生儿20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初筛方法参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新生儿出生后予充分哺乳,生后37天内,常规无菌操作采取新生儿足跟血,滴于专用滤纸片上,血斑完全渗透滤纸,然后血片由专人负责收取,并送至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检测。血片标本TSH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TSH≥9mIU/L视为初筛阳性,此时筛查中心立即通知我院,再次采取该患儿足跟血进行复查。若复查后TSH仍≥9 mIU/L,则视为可疑的CH,予以召回进行静脉血甲状腺功能检测。其方法为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离心后收集血清,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南:当TSH升高,FT3、FT4降低时,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当TSH升高,FT3、FT4正常时,诊断为高促甲状腺素血症(Hyperthyrotropinemia,HT)。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胎龄、体重)行Shapiro-Wilk检验正态性,若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分类资料(性别、母亲妊娠期合并症)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新生儿及母亲临床特征对新生儿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新生儿共206例,阳性率为2.07%,TSH平均(10.07±1.58)mIU/L。对2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TSH初筛阳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277±536.60)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生体重(t=2.08;P<0.05),而新生儿的性别、胎龄、是否早产及过期产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TSH初筛阳性组中低出生体重儿比例为16.99%,明显高于对照组(5.83%;χ2=12.14,P<0.05),而2组中巨大儿所占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4.37%vs 6.80%;χ2=0.59,P>0.05)。2.TSH初筛阳性新生儿的母亲孕期合并症前三位为:妊娠期贫血72例(34.95%)、妊娠期糖尿病56例(27.18%)、甲状腺疾病22例(12.62%),其中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1例(5.3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例(4.3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0.97%)。对照组新生儿母亲合并妊娠期贫血64例(31.07%)、妊娠期糖尿病41例(19.90%)、甲状腺疾病12例(5.83%),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1.46%),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例(3.8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0.49%)。对2组新生儿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初筛阳性组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比例(5.34%)明显高于对照组(1.46%),并且甲状腺功能所测定的TSH水平更高,FT3和FT4水平更低(P<0.05)。而两组母亲合并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母亲的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3.206例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新生儿中,最后确诊CH 8例,检出率为1/1242,198例新生儿复查足跟血TSH正常。确诊患儿静脉血TSH平均(13.53±4.11)mIU/L,FT3平均(2.20±0.23)pmol/L,FT4平均(6.20±2.53)pmol/L。这8例确诊患儿的出生体重虽然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仍低于复查正常组(P<0.05);确诊患儿的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比例为37.50%,明显高于复查正常组(4.04%),并且甲状腺功能所测定的TSH水平更高,FT3和FT4水平更低(P<0.05)。对CH组与复查正常组的新生儿比较:其性别、胎龄、母亲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及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影响TSH初筛和确诊结果,在临床筛查时应特别注意。2.为防止新生儿暂时性TSH升高所带来的筛查假阳性,对TSH初筛阳性患儿,有必要再次测定甲状腺功能。
吕高洁[5](2018)在《新生儿足跟血、脐血甲状腺素水平与孕母甲减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新生儿足跟血、脐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孕母甲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生的5590例新生儿足跟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新生儿脐血及孕母产前7天内静脉血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5590例,其中云南户籍(可在本院行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者)5130例,4592例完成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筛查率为89.51%;14例新生儿足跟血TSH>10mIU/L,筛查阳性率为3.052‰;其中双胞胎71对,孕母共计4571例,327例孕母孕期发现甲状腺功能减低,患病率为7.2%;134例符合脐血采集的纳入标准,成功采集脐血40例,采集率为29.85%。孕母甲减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无显着影响(P>0.05)。脐血TSH与新生儿足跟血TSH之间、脐血TSH与孕母产前7天内静脉血TSH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脐血TSH与足跟血TSH之间、脐血TSH与孕母产前7天内静脉血TSH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TT4与孕母前7天内静脉血TT4之间、脐血TG与孕母前7天内静脉血TG之间、脐血TGAb与孕母产前7天内静脉血TGAb之间、脐血TPOAb与孕母前7天内静脉血TPOAb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脐血TT3与孕母前7天内静脉血TT3之间、脐血FT3与孕母前7天内静脉血FT3之间、脐血FT4与孕母前7天内静脉血FT4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在FT4正常组和异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SH、TGAb、TPOAb正常组和异常组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有甲减孕母产前7天内静脉血TSH、FT4特定值或正常值范围等分区间分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完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筛查的依从性好。孕母甲减经过治疗后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孕母产前FT4异常可能增加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患病风险,孕母产前将FT4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即可保障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水平。
阎亚琼[6](2016)在《山西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山西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CH患儿治疗效果,为CH患儿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山西省CH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回顾性调查过去2004年10月1日-2014年9月31日年山西省11个地市119个县区新生儿CH的筛查情况。筛查的新生儿共计3248791例。新生儿出生72 h后采足跟血,滴在制成的滤纸干血片上,采用酶免疫荧光法分析测定血中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TSH切值≥9.05uIU/ml者,电话召回进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TSH、FT4(free thyroxine)值,确诊CH病例填写《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表》并进行治疗。登记表内容包括出生年月、性别、居住地、确诊时间、母孕期的情况、家族史等资料。结果运用Excel 2003、SPSS 16.0等软件进行统计。第二部分:山西省CH治疗效果分析1.选取2004年10月-2014年9月在山西省新筛中心确诊的412例CH患儿(其中2011-2014年CH病例除外长治市、晋城市、大同市、朔州市、运城市),根据《新生儿筛查规范(2010版)》,患儿诊断暂时性CH、永久性CH。2.记录患儿在6月龄、1岁时的身高、智商值、血常规、血锌、尿碘、超声骨强度、骨龄值,分析患儿的体格、智力发育及微量营养素缺乏情况。3.随机抽取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体检的6月、1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CH患儿治疗后的效果。4.针对2010.10.1-2014.9.30确诊的231例CH患儿,采用查阅病例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表》的方式收集相关因素,按定期随访治疗分为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两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运用excel2003、spss16.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山西省ch流行病学特征分析1.2004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山西省筛查新生儿1323846例。2005年筛查率为5%,2014年上升为92.38%,平均筛查率为40.75%。初筛阳性人数3193例,召回人数2669例,召回率83.9%。确诊ch人数577例,检出率为1/2294。各地市检出率不等,其中吕梁市最高1/1374,朔州市最低1/3833。2.ch检出率随时间波动,以5月、6月检出率最低,从9月到12月逐渐升高。第二部分:山西省ch治疗效果分析1.暂时性ch患儿在6月、1岁时的发育商与正常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永久性ch患儿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暂时性ch患儿、永久性ch患儿与正常组儿童在1岁时的骨强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月ch患儿29.2%(50/171)营养性贫血,79.3%(119/150)锌缺乏;1岁患儿19.5%(26/133)碘缺乏,23.7%骨强度不足,13.8%(23/168)患儿骨龄异常。4.定期随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tsh值正常(x2=59.87,p=0.000)、血清ft4值正常(x2=6.47,p=0.01)、路途近(x2=14.40,p=0.00)、母亲文化高(x2=8.27,p=0.02)、甲低患儿(x2=4.20,p=0.04)是定期随访治疗依从性高的有利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sh值(or=17.135)、路途近(or=1.692)、甲低诊断(or=4.028)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山西省CH检出率1/2294,部分地区筛查率较低,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我省出生人口素质。2.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H最有效的措施,需对永久性CH患儿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其智能水平。3.针对路途远、母亲文化低、诊断为高TSH血症患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提高CH患儿定期随访治疗的依从性,更好的促进CH患儿的生长及智能发育水平。4.在随访治疗CH期间,应关注CH患儿微量营养素的监测。
张李霞,高平明[7](2012)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及治疗随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佛山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病率、分布特点及治疗随访情况,以促进佛山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更好开展。方法分析佛山市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筛查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筛查阳性病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确诊病例按疾病诊疗常规进行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筛查169 530例新生儿,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73例,发病率1/2322,确诊年龄为10~30天,平均14.5天,发病患儿以暂住人口所生子女居多,以禅城及南海两区居多,确诊者立即开始治疗,并定期至筛查中心进行随访。结论通过新生儿筛查可早期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并早期进行治疗随访,减少患儿智力低下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杨宇红[8](2011)在《梅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是常见的引起儿童智能与体格发育低下的内分泌疾病,通过对梅州地区2006至2009年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探讨梅州地区CH的发病率及发病因素,使患儿得到尽早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对103455例新生儿进行CH筛查,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左右,从其脚后跟采三滴血滴于专用的滤纸上,制成干血滤纸标本,送实验室后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法(fluor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FEIA),检测血斑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值,对筛查可疑阳性患儿进行召回取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3、T4、和TSH浓度;以T3、T4低于正常、TSH水平高于正常者确诊为CH患儿。对CH患儿父母召回进行问卷调查,寻找其发病因素。对新生儿CH筛查个案信息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进行CH筛查的103455例新生儿中,确诊CH患儿63例,发病率为1:1642,男性33例,女性30例;男女发病率比例约1:1。梅州市CH发病率与全国发病率1:3009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显着性(x2=23.0310,P=0.0000);梅州市CH发病率与广东省多个城市进行比较,明显高于广州市和湛江市,差异有显着性,(P=0.0000,P=0.0004)。梅州市区与各县发病率进行比较,兴宁、蕉岭、五华、丰顺、大埔CH发病率高于市区(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广东省梅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市区外发病率高。提示该地区应进一步提高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的覆盖率及筛查率,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新生儿筛查知识。新生儿筛查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智力低下,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汪小霞,高莉莉[9](2010)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0例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并与有类似表现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TSH、T3、T4)后确诊,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患儿确诊后通过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的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临床医生应详问患儿病史及体格检查,减少误诊。
孟云,张秋菊,孙琳,张展[10](2007)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及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认识水平,探讨分析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出生72h后新生儿足跟末梢血制成滤纸干血斑中的促甲状腺素(TSH)含量,将TSH值≥10μIU/ml的新生儿判定为可疑阳性并召回确诊,确诊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中总甲状腺素(T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并结合甲状腺素扫描及膝关节摄片等作出判断。确诊患儿立即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使血中T4达到正常高值水平,并定期随访、观察患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状况。结果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在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共筛查新生儿283301例,确诊患儿83例。其中74名患儿确诊为先天性甲低,9名患儿确诊为代偿性甲低(高TSH血症)。83例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59例,嗜睡76例,少哭或哭声低下78例,吸吮力差65例,腹胀、便秘45例,皮肤粗糙31例,面色苍白33例,脐疝29例,前囟较大34例,特殊面容2例,发育迟缓3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引起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及复杂性,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而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做到甲低早诊断、早治疗的最有效措施。
二、不典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典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胎龄≤34周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
2 THOP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
3 我院胎龄≤34周HT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
4 早产儿HT及THOP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5 早产儿HT、THO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 影响早产儿HT、THOP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 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再评估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优势 |
4 本研究的展望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不同胎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水平与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研究报告 |
2.1 研究背景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3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3)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CH关联因素分析的研究设计 |
2.2.2 筛查方法 |
2.2.3 问卷调查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2011-2017年CH患儿检出率 |
3.2 新生儿CH关联因素 |
3.2.1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本特征 |
3.2.2 关联分析 |
3.2.3 亚组分析 |
3.3 孕母年龄与CH关联的进一步分析 |
3.3.1 Logistic回归分析 |
3.3.2 亚组分析 |
3.3.3 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 |
4 讨论 |
4.1 河南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状况及现状 |
4.2 新生儿CH关联因素分析 |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感性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致谢 |
(4)新生儿及母亲临床特征对新生儿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足跟血标本采集 |
1.4 足跟血TSH初筛检测方法及标准 |
1.5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确诊方法及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足跟血TSH初筛阳性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 |
2.2 足跟血 TSH 初筛阳性新生儿的母亲临床资料分析 |
2.3 足跟血 TSH 初筛阳性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 |
3 讨论 |
3.1 胎儿甲状腺生理及出生后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 |
3.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筛查 |
3.3 新生儿因素对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
3.4 母亲因素对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
3.5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升高的处理 |
3.6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新生儿足跟血、脐血甲状腺素水平与孕母甲减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山西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山西省 2005-2014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流行病学特征 |
1 对象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山西省 2004.10.1-2014.9.30 CH筛查的基本情况 |
2.2 山西省11地市CH分布情况 |
2.3 确诊CH病例时间分布情况 |
2.4 CH居住地、性别分布情况 |
2.5 CH患儿父母文化程度 |
2.6 CH父母年龄分布情况 |
2.7 CH父母职业分布情况 |
2.8 CH患儿母亲孕期情况 |
2.9 CH治疗的概况 |
3 讨论 |
3.1 山西省CH发病率情况 |
3.2 山西省CH患儿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治疗效果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体格发育情况 |
2.2 智能发育情况 |
2.3 影响定期随访治疗的单因素分析 |
2.4 影响定期随访治疗的多因素分析 |
2.5 CH患儿的营养状况 |
3 讨论 |
3.1 CH患儿体格发育情况 |
3.2 CH患儿智能发育情况 |
3.3 CH患儿治疗依从性分析 |
3.4 CH患儿营养状况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8)梅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资料来源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CH筛查的基本情况 |
3.2 CH发病率的比较 |
3.3 CH的治疗随访情况 |
4 讨论 |
4.1 CH发病情况 |
4.2 梅州市CH发病率分析 |
4.3 CH筛查覆盖率 |
4.4 CH的治疗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及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标本采集 |
1.3 筛查方法 |
1.4 确诊方法 |
1.5 治疗和随访 |
1.6 临床表现 |
2 结果 |
2.1 CH的发病率 |
2.2 治疗与预后 |
2.3 误诊疾病 |
3 讨论 |
3.1 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 |
3.2 甲低临床表现与预后 |
四、不典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月.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不同胎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水平与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相关性分析[D]. 陈治江. 长江大学, 2021
- [3]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 罗春伟. 郑州大学, 2020(02)
- [4]新生儿及母亲临床特征对新生儿促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D]. 明丹.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新生儿足跟血、脐血甲状腺素水平与孕母甲减相关性分析[D]. 吕高洁.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6]山西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D]. 阎亚琼.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7]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结果及治疗随访分析[J]. 张李霞,高平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01)
- [8]梅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研究[D]. 杨宇红. 暨南大学, 2011(07)
- [9]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0例误诊分析[J]. 汪小霞,高莉莉.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0(10)
-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及诊断分析[J]. 孟云,张秋菊,孙琳,张展. 医药论坛杂志, 2007(17)
标签: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论文; 新生儿筛查论文; 甲状腺论文; 足跟血论文; 新生儿重症监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