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歌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一些体会

多声部歌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一些体会

一、在多声部演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几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田阳[1](2019)在《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以平凉市广成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合唱艺术独具魅力,是集趣味性和严谨性为一体的,需要多数人参与并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的艺术。合唱与校园密切相连,校园是合唱推行的主要场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学生爱国运动往往伴随着振奋人心的歌唱活动。合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材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推进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观察发现,学校音乐课堂合唱歌曲的教学存在很大问题,少数班级虽然积极开展了合唱教学,但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和声声部不重视,和声声部教学存在不准确,甚至部分教师直接越过和声声部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主旋律声部简单的齐唱,造成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缺失。因此,是否高度重视合唱教学,能否高效的完成教材合唱作品的完整演唱,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及音乐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本论文从绪论和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绪论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广成学校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现状调查。通过对学校、教材的分析确定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访谈、教学实践的调查方法,获取所需信息和数据,综合分析小学音乐课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论文的针对性和合理性。第二章是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现状分析。通过现状分析得出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是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摸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已达到通过音乐课合唱教学吸引学生课堂参与、激发学生合唱兴趣,普及学生合唱知识、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从而归纳总结与小学音乐课堂相适应的合唱教学理论和高效完成教材合唱作品完整演唱的教学方法。第四章是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发展思考。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遵循继承和发展的原则,坚持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所总结出的课堂合唱教学方法,能普及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教师的课堂合唱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才。

申欢欢[2](2019)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音乐是生活情感的一种情感再现,它不仅能带给人们听觉享受,还能够陶冶情操,加强心灵交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内容,从素质教育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普及合唱的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此论文的研究主要是以小学高年级合唱课中的教与学作为切入点,针对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现状以及课上教学对策等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其中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是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手段。参照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阐述了当前开展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的现状与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动机与目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四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简述了小学合唱特点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分析,以及如何选择合唱曲目;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介绍了小学合唱艺术教育在学校开展的现状,分析了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问题;第四部分为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反思,针对学生课上学习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探讨了合唱教学的途径与方式,进而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合唱兴趣与音乐的能力、素养;第五部分是个案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设置一些有趣、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来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合唱时所出现的问题。力求学生能够真正喜爱这种歌唱形式,懂得与人合作,让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个班级团体当中的一员应该有集体的荣誉感和团结的信心,因为合唱艺术一个人完不成,必须是一个团体的共同努力。而音乐课中的合唱就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授课制而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材当中的内容为主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和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班级合唱的核心思想——合作、团结,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包耘赫[3](2018)在《《交响》办刊研究》文中认为学报作为一所高校的学术窗口,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各高校在学术上的成就与积累。《交响》作为西安音乐学院的学报,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几十年的办刊过程中大量地追踪与发表了相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根据不同时期主编的变化,其办刊方针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放眼世界”,《交响》一直都在与时俱进。目前国内关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的研究并不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交响》的历史渊源、引文分析和音乐美学等方面,本文从音乐编辑学角度出发对《交响》142期实体刊物进行的整体性研究,因此本论题具有写作空间和价值。从1982年创刊传承至今,在《交响》三十余年的办刊历程中,逐渐沉淀出以深入挖掘、传承陕西地方和西北区域音乐文化传统为立足点,积极追踪音乐学术热点,热情关注音乐教育和实践成果,努力培养学术新人的办刊特点,在不同的办刊时期都编发有享誉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无论对内对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音乐学术界认同度较高的理论期刊。各个时期历任主编都在工作中强调“学报是学校学术窗口”的作用,从研究栏目的设计,到学术活动的跟踪,从教师成果的及时发布,到学生习作的精心修改和编发,无不看重本校这片学术园地的生态维护和果实凝结。为此,在几十年来西安音乐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中形成的标志性成果中,诸如西安鼓乐研究、长安乐派研究、秦派民乐研究、陕西作曲家创作群体研究、陕北音乐文化研究、陕西地方戏曲研究等不同领域,都浸透有学报《交响》的影子,甚至有些理论概念、观念的沉淀、形成与发扬都离不开《交响》的助推作用。同时《交响》也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学术生态网,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学报了解并学习到一些音乐资讯和理论知识,可以从学报中找到补充自身认识与研究的切入点,学报为他们提供了文献资料,学报给很多人的创作、研究开启了思路,《交响》真正成为了多向交流、全方位覆盖的思想与理论碰撞平台。

周逸群[4](2018)在《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以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音乐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促进政策,到蓬勃发展的校外音乐教育机构,再到热情参与的家长和儿童,共同将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置于聚光灯下。在诸多的音乐教育形式中,合唱作为学习与实践音乐的良好形式,在塑造儿童对世界的整体知觉,培养儿童的空间感、变化感以及对各种抽象事物的把握及领悟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效果。本文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校外童声合唱领域,以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中部地区代表城市长沙为例,选择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历程及其在长沙市童声合唱中的定位与意义,探究合唱团经历对团员的影响。通过分析十余个代表性校外童声合唱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得出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存在的外部与内部问题,并推及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中。为针对性解决以上问题,笔者从外部与内部两个角度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文章正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四个章节及结语,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选题缘由、研究基础及研究的重点;第一至第四章分别为合唱艺术发展概述及校外童声合唱理论基础,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的概况、发展历程及意义,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的发展纵览、比较研究与问题分析,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开展的主要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对策建议。

李梓郡[5](2017)在《新时期以来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76-201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民族歌剧自开山之作《白毛女》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于世人面前。她不仅在中国歌剧领域内开创了自己发展的格局,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时代精神与美学特质的艺术道路。其汇集传统戏曲调式音乐,兼用板腔变化体式与主题贯穿手法进行综合创作,在表演实践上形成了东方写意性与西方写实性的辩证统一。她融合西方“美声”唱法与中国戏曲声腔独有的表现手段,以多元唱法兼善的演唱技巧为元素,以中国民族多样性表演艺术为本体,借鉴西方表演艺术经验和理念,从而创立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包容开放的现代歌剧艺术形式。在至今7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这种新型歌剧始终坚守民族表演艺术的特色,在艰辛地探索中不断获得发展与壮大。尤其是在上世纪的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间里,中国民族歌剧从历经“文革”极左政治的严重干扰而停滞不前,到伴随改革开放国策下的文艺观念与创作思想的大解放,民族歌剧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西方艺术思潮大规模涌入之后,中国歌剧传统重又面临着新的危机,当《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歌剧模式即将走向衰微、逐渐边缘化之时,以歌剧《党的女儿》为标志,重启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1996年至2006年的十年时间里,在市场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与学院派三种力量的交互作用下,中国歌剧开始涌现井喷之势,歌剧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样态。一方面流行音乐剧迎合民众的新趣味成为时代的音乐艺术主潮;另一方面出自学院派的专家和学生渐次成长,并开始以其审美趣味引导社会对高雅艺术的接受;同时还应该看到,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对中国歌剧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制约力,在国家的倡导与推动下,艺术家必须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歌剧绽放出一朵鲜艳的奇花——《野火春风斗古城》,她的出现具有了某种历史的必然性。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中国民族文化复兴的思潮渐起,文化格局出现新气象,伴随民族意识的觉醒,保护、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渐趋强烈,从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立场上明确并回归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艺术家们纷纷重排《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等民族歌剧优秀剧目,经典回归的舞台一时成为求新和重构的试验场,具有挑战精神的艺术家开始探索“洋为中用”与“古为今用”、“辩证取舍”与“推陈出新”的关系,他们在新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改进和重塑,终使民族歌剧在新世纪重现丰姿、大放异彩。本文针对民族歌剧演出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现状,采取跟踪调查和文献梳理的方式,并以彭丽媛、孔德成、戴玉强和雷佳等新一代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的实践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他们在各自表演中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和重塑,从而挖掘和呈现其独具特色的表演手法与艺术风格。从对于上述艺术家的表演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可以看出,民族歌剧从实践到理论经历着怎样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他们一方面需要借鉴西方戏剧表演的“声、台、形、表”,另一方面则要融合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这些艺术家不仅为当今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也为歌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探索基础。通过对民族歌剧领域相关着述的深入解读分析,以及与表演艺术家、理论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尝试以新的视域和角度探索与总结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及相关理论。在借用“文化碰撞理论模式”分析中西歌剧(戏剧曲艺)艺术的结构关系中,可以看出“文化碰撞论”在概括、揭示民族歌剧生成的文化背景,分析艺术家在表演实践中形成的写实与写意辩证统一和多元演唱技法兼备兼善等问题上,所具有的阐释优势和理论意义。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与歌剧艺术市场需求之间的失衡,真正能够胜任民族歌剧高度综合性要求、担纲其主演的艺术家寥寥无几,而绝大部分从业者,皆因表演或歌唱存在明显弱项或缺项而难以胜任角色的要求,会“歌”不会“演”、会“演”不会“歌”的现象日趋普遍,且音色类型多显现为千篇一律的“学院派”声音。本文不仅对此进行了调研,而且做了细致地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唯有接通历史与现代、传统与西方、市场与受众等关键环节,才能真正走上符合民族歌剧发展规律的道路,才能真正打造出民族歌剧艺术健康发展的“产业链”。民族歌剧的艺术生命和美学魅力才会持久显现,长远发展。希冀以本课题探索性的研究,为民族歌剧的表演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理论视角和可资参考的艺术思路。

王昕[6](2016)在《秦皇岛市小学合唱的调查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唱教学作为现今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对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活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实践中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丰富的艺术审美,加强了深刻的心理体验。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的音乐教学一直处于附属地位。现今,在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推动下,音乐合唱教学也逐渐的突显出了自身的地位,在学生的艺术实践中展现出了提升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趣的功能和作用。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智慧创造的音乐形式尤其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受到集体歌唱的力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歌唱中体会到合唱艺术独特的魅力。秦皇岛地区的各个小学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合唱教学的艺术实践,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情操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塑造。在学校的支持、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之下,秦皇岛地区小学合唱教学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深化,产生显着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城市的小学合唱教学开展实践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笔者从秦皇岛地区四所小学的合唱教学实况入手,就现在该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开展策略,以对秦皇岛地区小学合唱教学的开展进行更有效的深化改革,从而促进合唱教学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绪论部分是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内容的阐述。第一章是对秦皇岛地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开展现状及意义的总结。通过对四所小学合唱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归纳出了合唱教学对学生综合音乐能力、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的优势。第二章是对秦皇岛地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是校领导对合唱教学重视度不够、教师的合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合唱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实际不符、合唱教学模式亟待改革这几个方面。第三章是在结合上一章节秦皇岛市小学合唱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转变观念增强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根据教学实际完善教材内容、完善合唱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这五个方面的策略改进。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赵芳健[7](2009)在《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篇研究内蒙古钢琴文化的历史和理论的论文,主要以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发展历史为研究方向。本文以内蒙古地区的社会历史为背景,以内蒙古的两所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艺术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发展进程为主体,结合内蒙古钢琴文化的主要历史材料,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历史发展的特征,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一、钢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二、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酝酿与形成三、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发展历程本文基本呈现了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发展历史。为从事钢琴演奏、教学、理论研究和创作的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阿娜[8](2001)在《在多声部演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说明在一部完整的歌剧中,包括了各种演唱形式,如独唱、合唱、重唱等,而其中的重唱、合唱都是多声部的,它在歌剧中地位是很重要的。

二、在多声部演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几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多声部演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以平凉市广成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综述
    2 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广成学校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现状调查
    1.1 学校概况,教材分析
    1.2 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
        1.3.1 问卷调查
        1.3.2 访谈调查
        1.3.3 课堂教学实践
    1.4 调查结果
        1.4.1 问卷调查结果
        1.4.2 访谈调查结果
        1.4.3 课堂教学反思
第二章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2.1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教师现状
        2.1.1 学校合唱教学缺失
        2.1.2 音乐教师教学现状
    2.2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学生现状
        2.2.1 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浅薄
        2.2.2 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2.2.3 小学生声音训练难度大
        2.2.4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淡漠
    2.3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硬件现状
        2.3.1 学校音乐教学重视程度
        2.3.2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难度大
        2.3.3 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利于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第三章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
    3.1 加强小学音乐课合唱基础能力训练
        3.1.1 以班级为单位,以音乐课为手段,合唱训练常态化
        3.1.2 重视乐理教学
        3.1.3 加强学生识谱、音准、节奏训练
        3.1.4 训练学生歌唱状态、呼吸和发声方法
        3.1.5 加强学生多声部配合训练
    3.2 培养兴趣,丰富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形式
        3.2.1 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3.2.2 根据学生音乐素质选材
        3.2.3 展示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合唱伴奏方式
        3.2.4 创新教学,每堂课都作为演出形式训练
    3.3 对学校管理层面合理建议
        3.3.1 提升教师合唱训练与指挥能力
        3.3.2 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3.3.3 加强学校音乐硬件建设
    3.4 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3.4.1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
        3.4.2 利用优势平台展示教学成果
第四章 广成学校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发展思考
    4.1 普及合唱知识
    4.2 教学相长
    4.3 择优选拔团员
    4.4 培育栋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2)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1.研究意义
        2.创新之处
    (五)概念界定
一、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概述
    (一)小学合唱教学的特点
        1.小学合唱组建便捷的特点
        2.小学合唱教学灵活的特点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小学高年级音乐教材合唱曲目选择的原则
        1.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曲目
        2.选择能够扬长避短的曲目
        3.选择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曲目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课堂实践
        1.教师的教学模式传统
        2.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3.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二)学生对合唱的认知及兴趣
        1.学生参与合唱的途径单一
        2.学生缺乏合作观念
        3.学生偏爱流行音乐
三、提高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1.通过聆听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和声的好奇
        2.通过合作游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的合唱基础训练
        1.发声训练
        2.气息的运用
        3.训练中的“吐字”“咬字”
    (三)在合唱训练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1.弱化音高的节奏训练
        2.采用卡农式的合唱训练
        3.运用符合小学生的语言教学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5.加以乐器辅助培养合作默契
    (四)小学高年级音乐能力的形成
        1.音乐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2.音程、和弦的音准构建
        3.节奏感的构建
四、小学高年级的两个合唱作品教学
    (一)合唱《歌声与微笑》教案
        1.《歌声与微笑》的歌曲分析及教学内容
        2.实践课堂中的教学重点及训练手段
    (二)合唱《红河谷》教案
        1.《红河谷》的歌曲分析及教学内容
        2.实践课堂中的教学重点及训练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小学高年级音乐课的实践研究调查(学生)
附录二:音乐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交响》办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音乐期刊
    第一节 音乐期刊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普通期刊
        二、核心期刊
    第二节 音乐院校学报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交响》的办刊缘起
    第一节 《延安歌声》时期
        一、《延安歌声》办刊前身及缘由
        二、《延安歌声》的编辑特点分析
    第二节 《交响》时期
        一、更名与复刊
        二、《交响》办刊三十余年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交响》的编辑实践与特色
    第一节 《交响》的编辑实践分析
        一、编辑主体的历史更替
        二、不同时期作者群的形成与发展
        三、专题栏目的内容设置
    第二节 《交响》的编辑特色分析
        一、办刊方针的变化与调整
        二、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变化
        三、读者定位及其拓展
        四、外部装帧设计的进步
第四章 《交响》重要栏目的代表性文论评析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栏目
        一、西安鼓乐
        二、敦煌乐谱研究
        三、西北区域音乐及其秦派民乐研究
    第二节 音乐史研究栏目
        一、中国音乐史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二、西方音乐史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第三节 大学生研究生学术园地
        一、研究选题的多样性分析
        二、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982 年--2016 年《交响》目录汇总
致谢

(4)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以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二、研究基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
        (一)校外童声合唱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二)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推动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第一章 合唱艺术及校外童声合唱的理论基础
    一、合唱艺术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一)西方合唱表演形式的演变与发展概述
        (二)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概述
    二、童声合唱艺术的发展脉络及现状概述
        (一)童声合唱的概念界定
        (二)西方童声合唱的发展及代表团体
        (三)中国童声合唱的发展与现状概述
    三、中国校外童声合唱的定义及分类
    四、校外童声合唱的作用与优势
        (一)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二)合唱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三)校外童声合唱教育的优势
第二章 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的概况、发展历程及意义
    一、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的概况与发展历程
        (一)总体概况
        (二)发展历程
    二、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的定位及意义
        (一)小杜鹃合唱团在长沙市童声合唱教育中的定位
        (二)小杜鹃合唱团在长沙市童声合唱教育中的意义
        (三)小杜鹃合唱团对长沙市音乐教育的影响
    三、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对团员的深远影响
        (一)团员在团情况概述
        (二)合唱团经历对团员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的发展纵览、比较研究与问题分析
    一、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纵览
        (一)1960-1995年:时代变革打下坚实基础
        (二)1995-2008年:厚积薄发迎来发展高峰
        (三)2008-2018年:百花齐放新团不断涌现
    二、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的分类比较研究
        (一)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二)管理及教学制度对比分析
        (三)合唱团特色对比分析
    三、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合唱团稳定性不强,个人对合唱团发展存续影响较大
        (二)合唱指挥年龄断层较明显,后续进修提升机会不足
        (三)缺乏系统、完整的合唱教材,教学内容延续性较弱
        (四)合唱团比赛与展示机会有限,团员人数增长缓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一、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方面
        (二)内部方面
    二、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外部方面
        (二)内部方面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一: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自编教材
    附录二: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团员调查问卷
    附录三: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前团长陈威廉老师访谈录
    附录四: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团员访谈录
    附录五: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相关负责人访谈录
    附录六:长沙市校外童声合唱团基本情况比较图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时期以来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76-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说
        一、中国歌剧
        二、中国民族歌剧
        三、民族歌剧表演艺术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方法
第一章 新时期以来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发展概述
    第一节 复苏与继承(1976—1996)
        一、文艺思想的解放
        二、西方表演思潮的深入影响
        三、多元探索之《党的女儿》
    第二节 借鉴与融合(1996—2006)
        一、正歌剧表演艺术的经验
        二、音乐剧表演艺术的经验
        三、表演蓄积的释放——《野火春风斗古城》
    第三节 创新与发展(2006—2016)
        一、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与民族歌剧复排简况
        二、《江姐》——红岩精神的当代诠释
        三、《白毛女》——延安文艺的当代重构
        四、《小二黑结婚》——“山药蛋派”的当代传承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
    第一节 传统戏曲“唱念做”的融合借鉴——孔德成表演艺术
        一、在《白毛女》中的表演及“杨白劳”形象塑造
        二、在《白毛女》中的歌唱艺术
        三、孔德成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高素质“民美戏”的自由转换——彭丽媛表演艺术
        一、在《党的女儿》中的表演及“田玉梅”形象塑造
        二、在《党的女儿》中的歌唱艺术
        三、在其他歌剧中的经典演绎
        四、彭丽媛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贡献
    第三节 舞台表现的高度“生活化”——戴玉强表演艺术
        一、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表演艺术
        二、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歌唱艺术
        三、“杨晓冬”舞台形象的塑造
        四、在其他歌剧中的经典演绎
        五、戴玉强对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
    第四节 “写实”原则下的综合技术运用——雷佳表演艺术
        一、在《白毛女》(2015版)中的表演艺术
        二、在《白毛女》(2015版)中的歌唱艺术
        三、用声音塑造人物
        四、在其他歌剧类型中的经典演绎
        五、雷佳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
    第五节 其他着名演员的表演艺术
        一、黄华丽:“民美并蓄”的“杨母”
        二、吴碧霞:“中西合璧”的“小芹”
        三、程桂兰:“多元兼善”的“玉梅”
        四、表演艺术新锐的涌现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民族歌剧表演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 民族歌剧表演三个初创理论的概述
        一、文化碰撞理论模型及中西歌剧(戏曲曲艺)艺术碰撞论
        二、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写实写意辩证统一论
        三、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多元演唱技法兼善论
    第二节 同源与借鉴——与戏曲结缘
        一、“唱”——“多声腔”的参与
        二、“念”——民族式的“宣叙”
        三、“做”——写意式的表演
    第三节 趋同与吸收——容括西方歌剧质素
        一、“声”——用“声音”塑造角色
        二、“台”——用“潜台词”构思角色
        三、“表”——用“体验”接近角色
    第四节 求同与存异——建构表演理论的基本路径
        一、以戏曲声腔诠释人物性格
        二、以体验演说表达人物情感
        三、以虚实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第四章 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第一节 艺术审美朝向对受众的引导
    第二节 一度创作——作曲家的使命
    第三节 二度创作——表演本质的提高
        一、“表演基础”歌唱的确立
        二、“动词核心”情感的捕捉
        三、“歌剧总谱”思维的建立
    第四节 “尝试”——接通的意义
        一、培养模式的接通
        二、院团创演的接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秦皇岛市小学合唱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秦皇岛地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开展现状及意义
    第一节 秦皇岛地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第二节 秦皇岛地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意义
        一、合唱教学充实了音乐教育的丰富形式
        二、合唱教学加强了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能力
        三、合唱教学提升了学生分析音乐作品能力
        四、合唱教学拓展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第二章 秦皇岛地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校领导对合唱教学重视度不够
    第二节 小学生合唱基础能力较弱
        一、小学生歌唱水平、合唱能力不足
        二、小学生缺乏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小学生缺乏合唱体验及成功经验
        四、小学生的演唱和声感不强
    第三节 教师的合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一、任课教师合唱能力待提升
        二、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缺乏
        三、任课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合唱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实际不符
        五、合唱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第三章 秦皇岛地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开展策略
    第一节 转变观念增强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视
    第二节 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合唱能力
        一、加强歌唱技巧教学提高音乐素质
        二、多维度教学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第三节 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四节 根据教学实际完善教材内容
        一、根据学生水平选择合适作品
        二、科学系统的编排教材内容
        三、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乐器辅助教学
    第五节 完善合唱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钢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钢琴的传入
    二、中国早期钢琴专业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章 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酝酿与形成
    一、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产生前的概况
    二、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萌芽与诞生
第三章 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初期(1956 年---1966 年)
    二、停滞时期(1966 年—1975 年)
    三、全面发展时期(1976--1993 年)
    四、新的征程(1994 年---2006 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在多声部演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以平凉市广成学校为例[D]. 田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2]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实践研究[D]. 申欢欢. 渤海大学, 2019(12)
  • [3]《交响》办刊研究[D]. 包耘赫. 西安音乐学院, 2018(11)
  • [4]区域性校外童声合唱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以长沙市小杜鹃合唱团为例[D]. 周逸群. 上海音乐学院, 2018(01)
  • [5]新时期以来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76-2016)[D]. 李梓郡.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5)
  • [6]秦皇岛市小学合唱的调查与研究[D]. 王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4)
  • [7]内蒙古钢琴专业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D]. 赵芳健.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06)
  • [8]在多声部演唱教学中做钢琴艺术指导的几点体会[J]. 阿娜. 内蒙古艺术, 2001(0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