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中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讨

一、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锦旗[1](2021)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对地方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入手,进而阐明完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我国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指出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数字化资源利用与共享机制等,从而分析出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利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再次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利用情况进行总结。0引言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等迅猛发展,

邓娟[2](2021)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家园和精神纽带。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图书馆作为保存和传播文化的场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进一步了解省级公共图书馆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本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可视化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态势分析法,对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从宏观维度把握图书馆的非遗保护工作,聚焦于非遗数据库资源的建设和非遗文化的推广活动两个视角,对图书馆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展开具体论述。首先采用网络调查法,对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非遗数据库资源进行调研。具体而言就是登录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从非遗数据名称、资源展示方式、检索方式以及开放程度等方面对非遗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然后利用归纳总结、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图书馆在非遗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次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搜索得到的涉及“非遗”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文信息,对图书馆开展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进行研究探讨。这部分研究先对推文量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选择将2020年的相关文章作为这部分的研究内容。本研究剔除了相关度不高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利用Python工具和UCINET软件,对整理归纳的文本信息进行词云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主要针对相关活动的形式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合作关系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出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如下:不重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而且对于图书馆自身在非遗保护实践中的定位不清晰;非遗保护工作数字化程度低;阅读推广活动零散,未形成非遗文化阅读品牌优势;非遗保护服务缺乏创新;合作交流少。然后针对上述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寻找优秀的实践案例,借鉴其成功实践,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之处。接着利用swot分析法对图书馆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战略分析。最后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发展路径,即图书馆要明确其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开展非遗数字人文服务;打造图书馆的“非遗”文化品牌,提升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影响力;加强交流合作;开设非遗专题馆。

毛瑞瑞[3](2020)在《关于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文中认为如今,我国许多的党校图书馆依然是以纸质书籍为媒介,传播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纸质书籍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具有不易携带和做笔记较困难等缺点。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便快捷,也使得电子图书走进人们的视野,继而引出了我国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正文着重探究了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弊端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仅供参考。

赵晶,王文刚[4](2019)在《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下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探究与启示——以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资源计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图书馆数字化政策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保障。本文以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资源计划"为例,借助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从读者个人选择、图书馆经济人假设和图书馆非市场经济交易模式三个角度,对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进行解读,以期从新的理论视角加深对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的认知,并为当前我国新时代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张国蓉[5](2019)在《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成为必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因此关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备受关注。文章主要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与服务创新。

刘争[6](2019)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浅论数字化特色资源的建设》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图书馆推进数字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对图书馆自身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现状及特点,对数字化特色资源建设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向晴[7](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马秀秀[8](2019)在《古籍再生性保护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的重视,人们对古籍保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国家开展相关古籍保护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发达,古籍再生性保护作为古籍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目前的古籍再生性保护主要以实践作为发展支撑和研究重点,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试图辨析古籍的再生性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梳理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手段,并通过对古籍再生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和展望。全文共分为引言和四个章节。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国内外有关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的内容。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古籍的再生性如何界定,梳理了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总结了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以影印出版、缩微技术、古籍数字化为代表的古籍再生性保护手段,分别回溯了各自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优势与不足及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第三章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探讨当今古籍再生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认为再生性保护需要以统一适用的标准、持续稳定的经费及先进的技术作为有效保障,也需要具有高度的统一领导和积极的合作意识的有力推动。第四章对未来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陈汝模[9](2019)在《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倡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亟需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化,各学科领域对于海丝文献资源的需求迫切程度日益加深,为满足用户群体对海丝文献资源的迫切需求,实现海丝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建设不仅具有现实意义,相应的也成为长期保存以及二次创新的重要之举。为此,文章以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概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具体从数据库建设、信息门户建设、其他海丝数字资源开发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现今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所取得成果。并剖析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助力于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以及福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方法以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以分析归纳法为辅。首先,系统、全面论述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包括数字化的内容、特征、原则,再接着论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其次,全面分析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分别从数据库建设、信息门户建设、其他海丝数字资源开发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最后,对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提取共性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期对其建设有所助益。

李晓楠[10](2018)在《2007—2017年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汉文古籍数字化情况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古籍数字化是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与古籍整理、文献保护与利用、文化传承紧密相关。在不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今天,古籍数字化是其中最快捷、最重要、最有效的传播渠道。其中,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大陆地区古籍的主要收藏单位,在我国的古籍数字化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2007-2017年即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十年间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情况做基础调研,调研对象是汉文古籍,通过调研对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情况和公众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需求进行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调研对目前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为公共图书馆下一步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基础材料,为数字化工作提出有益建议。

二、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2 完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我国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 数字化资源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
    3.2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原则
    3.3 循序渐进的原则
    3.4 系统性原则
    3.5 特色化原则
4 数字化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机制
    4.1 强化地方图书馆数字化馆藏资源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2 参加文献联合采购,开展订购协作重要文献资源联合采购
    4.3 加强网络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资源
5 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利用的不足之处与解决方案
    5.1 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利用的不足之处
        5.1.1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问题
        5.1.2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经费短缺问题
        5.1.3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人才短缺问题
        5.1.4 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硬件条件限制问题
    5.2 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利用的一些解决方案
        5.2.1 我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2.2 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要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5.2.3 数据传输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保障
6 结语

(2)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1.2.2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叉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2.1.1 概念内涵
        2.1.2 特点和价值
    2.2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研究
    3.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3.2 图书馆非遗数据库资源建设现状调研
    3.3 图书馆非遗数据库资源建设调研结果
        3.3.1 后续更新管理差
        3.3.2 可视化展示功能弱
        3.3.3 检索功能弱
        3.3.4 访问不便
    3.4 图书馆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现状调查
    3.5 图书开展非遗宣传推广活动的调研结果分析
        3.5.1 图书馆开展非遗活动的表现形式分析
        3.5.2 图书馆开展非遗活动的时间分析
        3.5.3 图书馆合作开展非遗活动的网络关系分析
    3.6 图书馆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3.6.1 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6.2 非遗保护工作数字化程度低
        3.6.3 未形成非遗文化阅读品牌
        3.6.4 非遗保护工作缺乏创新
        3.6.5 馆际之间交流合作程度不紧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杭州图书馆的“西湖传说”项目的保护案例
    4.2 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文脉”地方文献阅读品牌案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省级图书馆非遗保护工作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2 劣势分析
    5.3 机会分析
    5.4 威胁分析
    5.5 SWOT战略分析结果
    5.6 小结
第6章 省级公共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探讨
    6.1 明确角色定位
    6.2 开展非遗数字人文服务
        6.2.1 运用高科技手段建设高水平非遗数据库
        6.2.2 融合前沿数字人文技术增强用户体验
        6.2.3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非遗资源的利用率
    6.3 打造“非遗”文化品牌
        6.3.1 打造非遗文化阅读品牌
        6.3.2 打造非遗文创品牌
        6.3.3 打造“图书馆+非遗+旅游”的服务模式
    6.4 加强交流合作
    6.5 开设非遗专题馆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关于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为什么要加强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
    (一)数字化图书馆是党性教育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二)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可促进党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
    (三)传统的图书馆模式阻碍了党校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党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显露出的问题
    (一)缺少应有的资金支持
    (二)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
    (三)图书资源的建设不够系统规范
    (四)图书馆服务水平较低,服务不规范
四、加强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一)需要领导重视和资金支持
    (二)抓紧培养数字化图书馆技术人员
    (三)购置先进硬件设施,提供安全网络环境
    (四)完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五、结束语

(4)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下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探究与启示——以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资源计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要素
    1.1 个人主义方法论
    1.2 经济人假设
    1.3 非经济市场交易模式
2 个人解构: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的读者选择
    2.1 同一性数字化政策的读者选择
    2.2 差异性数字化政策的读者选择
3 经济人假设: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的成本选择
    3.1 数字化政策的资源利用成本选择
    3.2 数字化政策的管理成本选择
4 非经济市场交易模式: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的规则选择
    4.1 版权人的交易收益
    4.2 图书馆的交易代价
5 对我国图书馆数字化政策制定的启示
    5.1 以读者为本:实现数字化政策制定的动力提升
    5.2 合作共享:实现数字化政策成本的利益均衡
    5.3 平等互利:实现数字化政策交易的良性互动

(5)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内涵
2 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3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四大特点
4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既存问题分析
    4.1 数字化基础建设不完善
    4.2 图书馆管理模式陈旧落后
    4.3 馆员及读者的数字化素养不高
    4.4 数字资源安全保护不到位
5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优化对策
    5.1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5.2 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实效
    5.3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馆员和读者的数字化素养
    5.4 增强版权意识,确保资源安全
6 结语

(6)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浅论数字化特色资源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1.1 数字化图书馆的现状
    1.2 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2 图书馆数字化特色资源建设措施
    2.1 特色数据库建设
        2.1.1 随书光盘数据库建设。
        2.1.2 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
    2.2 网络数据库建设
    2.3 文献资源共享建设
    2.4 网络导航系统建设
    2.5 专题化虚拟馆藏建设
3 结语

(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古籍再生性保护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与意义
    一、古籍再生性的界定
    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
    三、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
        (一) 再生性保护是保护古籍文献原始资源的重要手段
        (二) 再生性保护可以使古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 再生性保护可以使古籍资源得到深入发掘
第二章 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类型与手段
    一、影印出版
        (一) 古籍影印
        (二) 古籍影印的方式
        (三) 古籍影印出版的发展历程
        (四) 古籍影印出版的优势与不足
        (五) 古籍影印的意义
    二、缩微技术
        (一) 古籍缩微
        (二) 缩微技术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
    三、古籍数字化
        (一) 古籍数字化技术
        (二) 古籍数字化发展历程
        (三) 古籍数字化的优势与不足
        (四) 古籍数字化的意义
第三章 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现实问题
    一、理念层面
        (一) 统一标准
        (二) 合作意识
    二、操作层面
        (一) 统一领导
        (二) 经费支持
第四章 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发展方向
    一、资源主体间的交流合作
    二、网络资源整合平台
    三、再生性保护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中文文摘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概述
    2.1 福建海丝文献概述
    2.2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概述
    2.3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基础
    2.4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三章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3.1 福建海丝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
        3.1.1 福建公共系统图书馆中的海丝数据库调查与研究
        3.1.2 福建省高校系统图书馆中的海丝数据库建设现状
    3.2 福建海丝主题的信息门户网站建设现状
    3.3 福建其他形式的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3.3.1 福建海丝数字资源网上展览建设
        3.3.2 海丝题材的动漫、电影等文艺精品创作
        3.3.3 海丝题材的网络游戏开发
第四章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1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特点
        4.1.1 海丝数字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资源分布不均衡
        4.1.2 海丝数据库内容来源类型呈现多元化
        4.1.3 海丝数据库表现形式单一化
        4.1.4 海丝数据库内容格式日臻完善统一
        4.1.5 海丝数据库的主题方向广泛
    4.2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区域分布
第五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5.1 海丝数字资源更新滞后,用户服务能力较弱
        5.1.1 海丝数字资源更新维护机制不合理
        5.1.2 海丝数字资源为用户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5.2 资源开发力度有限,海丝数字资源特色化羸弱
        5.2.1 海丝数字资源的开发流于表面
        5.2.2 海丝数字资源的创新性不足致使特色价值无法显现
    5.3 海丝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发不均衡,传播、共享体系建设不完善
        5.3.1 海丝数字资源建设开发失衡严重
        5.3.2 海丝数字资源传播、共享体系有待加强
    5.4 海丝数字资源协同联合机制较弱,资源呈现内容同质化严重
        5.4.1 管理缺位致使协同联合机制不健全
        5.4.2 海丝数字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第六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现状的发展策略
    6.1 保障资源更新与维护机制常态化,推动用户泛在化服务体系建设
        6.1.1 实现海丝数字资源的定期更新,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性
        6.1.2 切实把握用户真实需求,提升资源的用户黏度
    6.2 加大海丝数字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海丝数字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6.2.1 强化数字化主体的开发能力,提升用户群体的信息素养
        6.2.2 推进海丝数字资源的创新力度,延长海丝数字资源的价值链
    6.3 建立健全现代传播体系,完善海丝数字资源的共享体系
        6.3.1 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扶持开发薄弱地区
        6.3.2 借助互联网渠道,推广海丝数字信息资源
    6.4 加大跨区域协调合作纵深维度,全面提升数字资源有序整合力度
        6.4.1 逐步打破资源分布的区域隔阂,不断深化协调合作纵深维度
        6.4.2 全面运用各类整合方式,实现海丝数字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2007—2017年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汉文古籍数字化情况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古籍及古籍数字化的概念
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三、国内古籍数字化的学术研究 第一章 调研背景
一、汉文古籍数字化建设现状
    (一)国外
    (二)国内
二、我国国家政策与规划之下的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情况
一、公共图书馆汉文古籍数字化现状概述
    (一)华北地区
    (二)东北地区
    (三)华东地区
    (四)中南地区
    (五)西北地区
    (六)西南地区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
    (一)国家图书馆
    (二)江苏省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
    (三)大连市图书馆
三、公共图书馆购买的商业化古籍数据库
    (一)书同文公司古籍数据库
    (二)爱如生公司古籍数据库
    (三)中华经典古籍库
四、图书馆与商业古籍数据库对比——以“中华古籍资源库”与“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为例 第三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古籍数字化产品调查分析
一、基本信息
二、古籍需求
三、古籍数字化产品的用户体验 第四章 调研成果总结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开辟了我国古籍保护的新方式
    (二)有助于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三)有利于我国的文化繁荣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顶层设计,共建共享不足
    (二)缺乏统一标准,对象选择不一
    (三)国家投入不均,相关法规不全
    (四)专业人员不足,开发水平有限
三、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一)依托国家政策,积极服务大众
    (二)实现整体调控,建立统一标准
    (三)提升开发质量,突出文献特色
    (四)争取资金支持,建立人才梯队
    (五)建立共享机制,实现效能最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自建古籍数据库一览表 附录二 :古籍数字化产品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报告 后记

四、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应用[J]. 梁锦旗.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12)
  • [2]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邓娟.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关于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讨[J]. 毛瑞瑞. 传媒论坛, 2020(24)
  • [4]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下俄罗斯图书馆数字化政策探究与启示——以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资源计划”为例[J]. 赵晶,王文刚.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9(09)
  • [5]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J]. 张国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09)
  • [6]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浅论数字化特色资源的建设[J]. 刘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08)
  • [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8]古籍再生性保护初探[D]. 马秀秀.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9]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D]. 陈汝模.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2007—2017年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汉文古籍数字化情况调研[D]. 李晓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03)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