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误诊21例报告

尿道狭窄误诊21例报告

一、尿道狭窄误诊2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剑飞,沈鹤,陈超,邱建宏[1](2018)在《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对50例尿道狭窄患者行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分析研究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尿道狭窄复发率及术后疗效。结果 50例尿道狭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20 ml,平均15ml。手术时间为1545min,平均30min。术后出现轻度尿失禁1例,经过盆底肌功能训练恢复。无勃起功能障碍、尿外渗、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术后1、3、6个月行尿流率检查,4例患者最大尿流率小于10ml/s,考虑狭窄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2%。结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狭窄复发率低、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掌握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张逸仲[2](2016)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在尿道疾病的影像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在尿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尿道病变患者男性300例、女性300例,男性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前尿道(海绵体部尿道)、用实时三维分别经会阴部及腹部检查后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的尿道),女性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尿道及外阴、用实时三维分别经会阴部及腹部检查尿道,观察病变的情况,结合三维和高频超声结果,以及病史、临床试验和检验结果,作出定性诊断、定位观察、定量测定,以临床最终诊断、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或CT、MRI检查结果为标准作对照分析。结果:尿道全程显示率:男性组为96.34%(289/300),女性组100%(300/300),其中11例男性在尿道耻骨前弯和下弯的位置显示模糊。准确率:男性组(定性98.67%,定位69.33%,定量66%);女性组(定性99%,定位77.33%,定量74%)。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尿道,能完整显示女性尿道和大部分男性尿道的全程,对尿道疾病分类(分为先天性、异物性、缺失性、肿块性、狭窄性、炎症性、功能性的尿道疾病),通过超声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试验和检验结果,可以对尿道疾病在定性、定位、定量作出判断,能够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和新思路。

周毅,李恭会,阎家骏,沈翀,唐桂良,徐刚[3](2016)在《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处理尿道狭窄的临床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段进入膀胱,退镜后沿导丝置入输尿管扩张导管扩张,从F8开始依次扩张至F14F16。再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并通过扩张后的尿道狭窄段观察狭窄段长度及估计狭窄段离尿道外口的距离及有无偏离正道,观察完毕后退镜。F24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置入到达尿道狭窄段,并再次置入输尿管镜观察并调整球囊位置后固定球囊扩张导管,加压扩张后再用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留置F18F22导尿管8周后拔除并复查尿流率,拔管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时拔除尿管复查最大尿流率(Qmax)为13.329.9(17.7±3.2)ml/s,3个月后复查Qmax为15.230.8(19.8±3.9)ml/s,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排尿良好。结论: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可重复操作。

孙福祥,王洪福,曹亮,陈晓腾,尹凯,王俊龙,刘福云,齐炳辉[4](2014)在《尿道狭窄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诊断尿道狭窄的困难度较低,但容易被误诊为膀胱颈挛缩、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症、尿道异物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等。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有尿道扩张术、传统开放手术以及腔镜手术3种,其中,钬激光尿道狭窄切开术是较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切割精细、损伤小等特点,且复发率较低,但该方法亦存在视野欠清晰、组织辨别不清等弊端。该文对尿道狭窄诊断与主要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旨在为该病患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干雪峰,俞斌[5](2014)在《前列腺患者开放手术后导致尿道狭窄原因分析及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患者进行开放手术后导致尿道狭窄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处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2年6月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进行开放手术后导致尿道狭窄的前列腺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发生尿道狭窄的原因。结果:行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的13例患者的尿道狭窄发病原因包括膀胱颈创面狭窄(53.5%)、手术的时间(46.1%)、切除的前列腺重量(46.1%)、留置尿管的时间(61.5%)、留置尿管的材质(53.8%);行前列腺癌根治术11例患者的尿道狭窄发病原因包括前列腺的体积(54.5%)、患者的年龄(81.98%)、肿瘤的体积(63.6%)、包膜侵犯(54.5%)、淋巴结转移(72.7%)、精囊受累(45.4%)、肿瘤复发(45.4%)。结论:对于进行开放手术后导致尿道狭窄的前列腺患者,要详细分析其发病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李春光[6](2013)在《开放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传统开放性手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2年6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7例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患者。其中35例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狭窄段同时行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患者,为开放手术组,32例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的患者,为钬激光内切开组。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包括规范的术前、术后尿道镜、泌尿系造影、尿道动力学检查数据结果等),并结合与患者(或家属)面对面的咨询或电话咨询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费用、再狭窄等。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开放手术组和钬激光内切开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9.5±72.3min,45.3±23.8min,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2.6±64.9ml、23.1±10.5ml,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开放手术组和钬激光内切开组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分别为17.3±5.8h,11.4±4.1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9±4.3d、4.7±2.5d。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分别是14077.3±6188.3元,11426.4±2830.3元,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术后12个月内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开放手术组和钬激光内切开组分别为1例,10例;分别占2.9%和31.3%;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尿道狭窄长度≤1cm的患者术后12月内开放手术组再狭窄的发生率为0.0%,钬激光内切组再狭窄的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尿道狭窄长度>1cm、<2.5cm的患者术后12月内再狭窄发生率开放手术组为4.8%,钬激光内切开组为75.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4.术后均随访12个月,开放手术组35例患者,34例治愈,占97.1%,钬激光内切开组32例患者,22例治愈,占68.7%,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损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治疗狭窄长度≤1cm的单纯性及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尿道狭窄的患者。(2)开放性手术在狭窄长度>1cm的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明显地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3)开放性手术是治疗狭窄长度>1cm、<2.5cm的后尿道狭窄,尤其是复发性后尿道狭窄的最佳方法。

邱明星,龚百生,熊国兵[7](2010)在《中国儿童尿道损伤文献初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初步分析中国儿童尿道损伤(CUI)文献现状,为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循证医学原理与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截至2008年9月的CUI相关研究文献,采用JBI叙述性研究质量评价方法评估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以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研究文献的研究特征、研究质量、研究内容、病例特征、诊断及处理、结局评价及随访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CUI总文献量为266篇,与CUI研究相关文献共计91篇;84篇文献均为叙述性研究,61篇为病例分析,治疗性研究占大多数,总计80篇(95.24%);≥25例文献22篇;纳入研究大多数方法学质量较低,CUI以意外伤致骨盆骨折或骑跨伤为主;39篇文献(46.43%)采用尿道造影进行诊断,治疗多数侧重于CUI后期尿道修复重建或并发症的处理(23篇,占28.75%);仅17篇文献(20.24%)有客观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尿道造影(6篇)、尿动力学检测(9篇)、残余尿测定(7篇)等。18篇文献(21.43%)报道了术后随访,随访2个月至21年;并发症主要涉及尿道狭窄、尿瘘形成、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结论我国CUI相关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质量低,CUI的相关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张小明[8](2011)在《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影像学检查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目前治疗后尿道狭窄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与受伤时损伤及其以后狭窄的程度有关。后尿道狭窄手术治疗恢复时间长,容易出现再狭窄、尿道皮肤瘘等并发症。而术前正确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是制定手术方案的前提和手术成功的基础。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尿道造影即顺行和/或逆行尿道造影。近年来偶有报道采用超声前尿道成像,尤其是球部尿道成像多见;CT排泄性尿道成像和MR尿道成像。我们通过对以上四种影像学方法对诊断创伤性后尿道狭窄进行比较,并与术中检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更进一步评估后尿道狭窄程度,为制定精细的手术方案奠定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21例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年龄为18-65岁,平均32.3岁。均为创伤性后尿道损伤6月以上并发后尿道狭窄,检查前均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1周以上,入院前有17例在受伤时急诊已行尿道会师术。9例已行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所有患者已行知情同意。每一例患者均进行以下检查:1.常规尿道造影检查:顺行和逆行尿道造影,测量并记录后尿道狭窄长度,检查时间,了解有无并发症等;2.经直肠超声检查后尿道情况,从尿道外口注入生理盐水,注射时观察后尿道狭窄程度,测量并记录其狭窄长度、检查时间,并了解后尿道瘢痕及并发症情况;3.CT尿道成像:首先从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滴入稀释的泛影葡胺,直至患者出现强烈尿意时停止,再于前尿道舟状窝内置入气囊导尿管,注入气囊内生理盐水,固定好尿管以免滑出,再从前尿道导尿管内滴入上述浓度造影剂,当其停止滴入后再嘱患者排尿时行CT平扫,数据存盘并三维重建,测量尿道狭窄长度、检查时间及明确有无并发症等,同时快速成型建模,进行模拟手术;4.MR尿道成像检查:从前尿道注入无菌耦合剂,测量尿道狭窄长度、最大瘢痕直径及检查时间,并了解有无伴发症状。对四种检查方法所需检查时间、费用、方便性、副作用等进行比较,并把所获得尿道狭窄长度、有无伴发疾病与手术中所测量结果比较。结果常规尿道造影所需时间为(9.00±1.73) min,所需费用为一个基数,测量尿道狭窄长度(2.12±0.91)cm,检出伴随疾病情况:1例伴有憩室,1例尿道皮肤瘘,3例可疑瘘,7例尿道闭锁,1例假道;经直肠超声尿道造影所需时间为(7.42±1.47) min,所需费用为一个基数;所测尿道狭窄长度(1.99±0.99)cm,检出伴随疾病情况憩室1例,尿道皮肤瘘3例,膀胱结石2例,尿道结石1例,6例尿道闭锁;64排CT尿道成像所需时间(10.00±1.78) min,所需费用为三个基数,所测量尿道狭窄长度(1.91±0.74)cm,检出伴随疾病情况:1例伴有憩室,1例伴膀胱结石,1例伴尿道结石,尿道皮肤瘘3例,尿道直肠瘘1例,6例尿道闭锁,1例假道;所有病例均完成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进行术前规划及模拟手术;MR尿道成像所需时间(22.42±1.66) min,所需费用为四个基数,测量尿道狭窄长度(1.88±0.72)cm,检出伴随疾病:1例伴有憩室,尿道皮肤瘘3例,尿道直肠瘘1例,1例膀胱结石,5例尿道闭锁,1例假道。术中测量尿道狭窄长度(1.90±0.73)cm,检出伴随疾病:1例伴有憩室,尿道皮肤瘘3例,尿道直肠瘘1例,1例伴尿道结石,1例膀胱结石,5例尿道闭锁,1例假道。结论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常规尿道顺行和逆行造影是基本的检查和诊断方法,费用低,操作简单,超声尿道成像可实时成像,无放射线暴露,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对操作者有较高的要求,病人耐受性差;CT尿道成像病人耐受性好,可三维重建膀胱尿道与骨盆之关系,并可进行快速成型,可进行术前模拟手术设计,但放射线暴露较大,费用高;MRI尿道成像检查费用高,检查时间较长,下腹部周围有钢板者为禁忌,可准确了解后尿道狭窄极其周围组织情况,无放射线暴露。对于常规尿道造影存在疑虑或不清楚之处时则可酌情选用MR或CT尿道成像来进一步了解后尿道狭窄情况,也可选择超声尿道成像,从而为术前正确制定手术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群[9](2009)在《双极等离子电切与单极电切在治疗尿道狭窄中的对比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分为开放式手术与腔内手术两大类,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尿道狭窄的病人采取微创腔内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被视为泌尿外科的难题之一。我们回顾性的总结了1993年~2007年来尿道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了普通单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资料,对比了二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以进一步探讨尿道狭窄的方法改进和疗效观察。方法自1993年至2007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尿道狭窄病人56例,其中行普通电切组31例,双极等离子电切组25例。双极等离子电切组25例,均为男性,年龄21-78岁,平均36.8岁。病史6个月~18年,平均3.5年。25例中均接受尿道扩张治疗,效果均不能持久,排尿不能改善。后接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术后留置自制多侧孔尿管持续引流、冲洗。术后坚持随访,定期接受尿道扩张,检测尿流率。结果双极等离子电切组25例中,22例1次手术成功,3例2次手术成功。术后行持续尿道膀胱冲洗2周,尿管保留4~6周后拔除。拔管后尿道可顺利通过F18-24探条,最大尿流率Qmax在26(6±3)ml/s。均于拔尿管后每周行尿道扩张持续1~3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满意随访3~28个月,平均18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维持在25(8±3)ml/s左右,膀胱无残余尿。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尿道狭窄既避免了冷刀切开切除瘢痕不彻底,又减少了普通单极电切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结合术后应用多侧孔尿管减少炎性物质的影响,减少感染机会。治疗尿道狭窄具有高效、安全、并发症少、狭窄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法。

李大文,李恩春[10](2008)在《腔内治疗尿道狭窄近况》文中指出

二、尿道狭窄误诊2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道狭窄误诊2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结果
讨论

(3)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处理尿道狭窄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手术器材
    1.3手术方法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尿道狭窄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尿道狭窄的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尿道扩张术
    2.2 传统开放手术
        2.2.1 尿道成形手术
        2.2.2 尿道瘢痕切除对端吻合术
    2.3 腔镜手术
        2.3.1 直视下冷刀或加电切环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
        2.3.2 钬激光尿道狭窄切开术
3 展望

(5)前列腺患者开放手术后导致尿道狭窄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后尿道狭窄
        3.1.1 病因
        3.1.2 处理
    3.2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狭窄
        3.2.1 病因
        3.2.2 处理

(6)开放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综述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基本资料
    2.2 方法
    2.3 疗效评价及随访
    2.4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术中、术后各指标组间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后尿道损伤早期的治疗方式
    4.2 后尿道外伤及狭窄的延期手术治疗
    4.3 延期开放手术治疗与激光手术治疗的对比
    4.4 总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中国儿童尿道损伤文献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研究方法
        1.3.1 数据采集与评价
        1.3.2 评价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出情况
    2.2 研究特征分析
        2.2.1 年份分布
        2.2.2 研究者单位类别
        2.2.3 文献期刊分布
        2.2.4 文献研究类型
    2.3 研究质量分析
    2.4 研究内容分析
    2.5 病例特征分析
    2.6 诊断及处理分析
    2.7 结局评价分析
    2.8 并发症及随访分析
3 讨论
    3.1 CUI发病呈增长趋势
    3.2 机构间CUI研究不平衡
    3.3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占据学术权威
    3.4 CUI研究不平衡, 水平低下
    3.5 儿童损伤早期诊治重视不够
    3.6 疗效评价及随访不足
    3.7 本研究的局限与进一步研究提示

(8)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影像学检查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索引
Abstract
摘要
前言
病例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英文文章一
    参考文献
英文文章二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撰写发表文章

(9)双极等离子电切与单极电切在治疗尿道狭窄中的对比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腔内治疗尿道狭窄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尿道扩张术
    1.1 传统尿道扩张术的缺陷
    1.2 各种改良尿道扩张术的优缺点
2 冷刀内切开术
3 腔内尿道瘢痕的处理
    3.1 单纯冷刀内切开或联合电切术治疗尿道瘢痕
    3.2 双极等离子体切割系统的优点
    3.3 激光术
4 展望

四、尿道狭窄误诊2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J]. 张剑飞,沈鹤,陈超,邱建宏.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01)
  • [2]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在尿道疾病的影像学研究[J]. 张逸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02)
  • [3]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处理尿道狭窄的临床体会[J]. 周毅,李恭会,阎家骏,沈翀,唐桂良,徐刚.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6(01)
  • [4]尿道狭窄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孙福祥,王洪福,曹亮,陈晓腾,尹凯,王俊龙,刘福云,齐炳辉. 医学综述, 2014(12)
  • [5]前列腺患者开放手术后导致尿道狭窄原因分析及处理[J]. 干雪峰,俞斌.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05)
  • [6]开放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比较[D]. 李春光. 吉林大学, 2013(04)
  • [7]中国儿童尿道损伤文献初步分析[J]. 邱明星,龚百生,熊国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02)
  • [8]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影像学检查的对比研究[D]. 张小明.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9]双极等离子电切与单极电切在治疗尿道狭窄中的对比应用研究[D]. 杨群. 山东大学, 2009(04)
  • [10]腔内治疗尿道狭窄近况[J]. 李大文,李恩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0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