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学的比较研究

直肠癌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学的比较研究

一、直肠癌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萍[1](2021)在《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及多期增强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

沈浮[2](2020)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对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对鉴别直肠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且术前接受3T磁共振高分辨T2加权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T2WI)的141例直肠占位性病变患者。在高分辨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VOI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之后采用最小绝对收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值降维,选择对鉴别病灶良恶性有价值的特征。使用降维后的特征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80%)与测试集(20%)进行机器学习,与病理信息建立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4种分类器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和95%置信区间。采用De 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差异。结果:共纳入141例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52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3.2±11.3岁。经组织病理证实,良性病灶24枚,恶性病灶123枚。共提取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得到与良恶性鉴别相关的特征8个。LR、RF、DT、KNN四种分类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2,0.779,0.590,0.733。其中LR分类器测试集的AUC为0.802,敏感度为76.4%,特异度为75.3%,95%置信区间为0.633-0.887,较其他三种模型有更好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价值,有助于辅助临床制定治疗决策。第二部分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对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接受3T磁共振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I)的165例直肠癌患者。记录详细的术后病理报告结果。在高分辨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VOI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之后采用最小绝对收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值降维,选择出对不同病理信息最有价值的特征。使用降维后的特征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80%)与测试集(20%)进行机器学习,分别与相关的病理信息建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4种分类器模型,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95%置信区间。采用De 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差异。结果:纳入165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56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7.5±8.8岁。提取得到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与病理特征相关的分类有:T分期、N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降维得到与T分期相关的特征15个,与N分期相关的特征10个,与分化程度相关的特征9个。LR、RF、DT、KNN四种分类器模型对T分期、N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判别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RF的AUC分别为:0.813(95%置信区间:0.667-0.933,敏感度:73.3%,特异度:72.2%),0.741(95%置信区间:0.593-0.874,敏感度:67.1%,特异度:75.0%),0.778(95%置信区间:0.534-0.982,敏感度:40.0%,特异度:96.4%),比其他三种分类器模型有更好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可以用于术前判断直肠癌的T分期、N分期以及病理分化程度,对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价值,有助于辅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第三部分基于磁共振T2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期间,在上海长海医院经病理证实,新辅助治疗前后均接受3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直肠癌患者。记录详细的术后病理报告结果。在患者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两次检查的高分辨T2WI图像上分别手动勾画病灶(VOI前及VOI后)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分析。分别采用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算法及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降维,选择出对术后病理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及病理完全反应(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有价值的特征。将降维后的特征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80%)与测试集(20%)进行机器学习,分别建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四种分类器模型,获得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95%置信区间。采用De 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差异。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临床获益。结果:最终纳入80例直肠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报告疗效良好组(TRG 0-1)29例(36.25%),疗效不良组(TRG 2-3)为51例(63.75%),p CR组15例(18.75%),非p CR组65例(81.25%)。LASSO算法得到3个与TRG分组相关的特征,11个与p CR相关的特征,PCA法重新组合分别选取前6个和前5个最能代表整个组学特征矩阵的新特征。TRG分类中RF分类器测试集的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分类器(P<0.05),p CR分类中KNN模型较其他三种模型有更好的诊断效能(P<0.05)。LASSO算法的临床获益大于PCA。结论: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可以用于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疗效的准确评估,从而辅助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决策。

胡熹白[3](2020)在《3.0T MR高分辨T2WI及DWI对直肠癌T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性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高分辨力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以及DWI表观扩散系数(ADC)预测直肠癌病理分级、腺癌亚型的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术前均未经新辅助放化疗(CRT)治疗并接受3.0TMR高分辨T2WI及DWI检查的直肠癌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31±12.58岁,其中术后病理T1期6例,T2期9例,T3期27例,T4期6例;其中非粘液腺癌43例(中分化33例,高分化7例,低分化3例),粘液腺癌5例;手术方式:Dixon手术30例,Miles手术15例,Hartmann手术2例,姑息手术1例。回顾性分析术前MR图像,由两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进行阅片诊断,分别运用高分辨力T2WI、DWI及高分辨力T2WI联合DWI三种检查方法分别对直肠癌进行T分期,最终达成一致诊断,以术后病理T分期作为金标准,评价三种方法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两名高年资医师在DWI序列ADC映射图中选择直肠癌目标感兴趣区域(ROI)并重复三次测及平均ADC值,并取两者测量的平均值。分析其在非粘液腺癌、粘液腺癌及非粘液腺癌(高、中、低分化)中的差异及诊断价值。2.使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高分辨力T2WI、DWI及高分辨力T2WI联合DWI诊断T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使用配对χ2检验对以上三种检查方法结果差异进行两两比较。使用Kappa检验分别对三种检查方法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ICC检验与Bland-Altman图评估两名测量者之间对于肿瘤平均ADC值测量的一致性。对于样本资料平均ADC测量值运用Kolmogorov-Smirnov检测其正态性,Levene统计量检测方差齐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评估非粘液腺癌组、粘液腺癌组中平均ADC值的差异,并绘制平均ADC值对粘液腺癌诊断ROC曲线。使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来评价非粘液腺癌组中不同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三组间平均ADC值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以上组与组间的差异进行评价。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以术后病理T分期为金标准,高分辨T2WI检查对于直肠癌T1,T2,T3和T4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3.75%,81.25%,79.16%和93.75%;kappa值=0.572。DWI检查对于直肠癌T1,T2,T3和T4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9.58%,83.33%,77.08%和83.33%;kappa=0.481。高分辨T2WI联合DWI检查对于直肠癌T1,T2,T3和T4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3.75%,87.5%,87.5%和93.75%;kappa=0.704。高分辨力T2WI诊断结果与DWI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549)。DWI诊断结果与MR高分辨力T2WI结合DWI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16)。MR高分辨力T2WI诊断结果与MR高分辨力T2WI结合DWI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p=0.125)。2.两名高年资医师在平均ADC值测量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观测者间差异,ICC=0.752,p<0.05。48例直肠癌患者中,非粘液腺癌组43例(高分化7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3例),粘液腺癌组5例。非粘液腺癌平均ADC值为(0.848±0.123)×10-3mm2/s,粘液腺癌为(1.068±0.186)×10-3mm2/s,高于非粘液腺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6,p=0.001),以平均ADC值≥0.985×10-3mm2/s作为阈值,诊断粘液腺癌的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80%,ROC曲线AUC值为0.851,p=0.011。高分化非粘液腺癌平均ADC值为(0.927±0.082)×10-3mm2/s,中分化为(0.843±0.123)×10-3mm2/s,低分化为(0.723±0.037)×10-3mm2/s;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5,p=0.047),高、中分化组两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680,p=0.101),高、低分化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7,p=0.006),中、低分化组两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626,p=0.113)。结论:3.0T MR高分辨力T2WI联合DWI检查对于评估直肠癌术前T分期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单一DWI序列对评估直肠癌T分期价值有限。两者联合是目前直肠癌术前诊断T分期的重要方法。DWI平均ADC值对粘液腺癌和非粘液腺癌、非粘液腺癌病理分化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王子[4](2020)在《IVIM定量参数联合DWI形态学特征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效能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定量参数对直肠腺癌T分期及其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形态学特征对直肠腺癌肌层外突破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本院6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测量IVIM参数,包括肿瘤内真实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病理结果中肿瘤是否突破固有肌层,将T分期分为未突破组(T1、T2期)和突破组(T3、T4期);比较不同T分期及不同分组间的IVIM参数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对DWI图像上肿瘤外缘是否存在高信号突起进行评估,计算DWI形态学特征在诊断肌层突破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绘制ROC曲线,比较联合IVIM参数及形态学特征与单独使用IVIM参数在诊断直肠腺癌肌层外突破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确诊,T1期8例、T2期18例、T3期16例、T4期18例,不同T分期的平均 ADC 值、D 值、D*值及 f 值分别为(1.16±0.14)x10-3 mm2/s、(0.98±0.11)x10-3 mm2/s、(44.9±14.86)x10-3 mm2/s、32.41%±8.39%;(1.09±0.14)x10-3 mm2/s、(0.95±0.06)x10-3 mm2/s、(50.1±21.33)x10-3 mm2/s、25.04%±7.97%;(1.09±0.07)x10-3mm2/s、(0.94±0.06)x10-3mm2/s、(56.9± 17.95)x10-3 mm2/s、24.66%±8.05%;(0.98±0.06)x10-3 mm2/s、(0.84±0.07)x10-3 mm2/s、(51.8±18.60)x10-3 mm2/s、22.93%±5.26%;其中ADC值、D值、f值在各分期间存在统计学差异,ADC值、D值的p值均<0.001,f值的p值为0.031,并且ADC值、D值与T分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5和-0.537。其中未突破组26例,突破组34例。未突破组和突破组的平均ADC值、D值、D*值及 f 值分别为(1.11±0.10)x10-3 mm2/s、(0.96±0.07)x10-3 mm2/s、(48.5±19.34)x10-3 mm2/s、27.3%±8.7%;(1.04±0.08)x10-3 mm2/s、(0.89±0.08)x10-3 mm2/s、(54.2±18.2)x10-3 mm2/s、23.7%±6.7%。其中ADC值、D值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3、0.001。未突破组中,24/26例DWI显示肿瘤外缘不存在高信号突起;突破组中,29/34例肿瘤外缘存在高信号突起。该征象在诊断突破组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5%、92%。将D值和DWI形态特征纳入联合诊断logistics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AUC值(0.921)高于单独使用D值(0.727)。结论IVIM定量参数ADC、D、f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癌的T分期。ADC值、D值以及DWI肿瘤外缘的高信号突起可以辅助鉴别直肠癌是否突破固有肌层;D值联合DWI形态学判断肿瘤是否突破固有肌层效能更高。

叶大林[5](2020)在《经直肠三维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评估中低位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直肠癌指发生于肠道内并且距肛门边缘15cm以内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目前认可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直肠癌术式之一。直肠癌的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是较为公认的用于预测局部复发的最重要的单一指标。在直肠癌中,CRM阴性的手术切除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切除前直肠系膜筋膜(Mesorectal Fascia,MRF)状态与手术切除后的CRM密切相关。在直肠癌手术前,通过评估MRF状态来预测CRM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直肠癌分期、淋巴结分期以及MRF状态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经直肠超声(Endorectal ultrasound,ERUS)。其中,高分辨率薄层MRI是目前肠癌局部分期及MRF状态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经直肠三维超声(Three Dimensional Endorectal ultrasound,3D-ERUS)是近年应用于直肠癌术前MRF状态评估的影像学方法。研究证明,3D-ERUS在直肠癌分期,淋巴结分期及MRF状态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3D-ERUS与MRI应用于MRF的临床价值是近年来研究关注的热点。虽然有研究认为3D-ERUS与MRI应用于MRF评估的临床价值都很高,但是许多研究中没有排除术前放化疗的患者,并且缺乏针对两种检查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此外,多项研究表明放化疗可能会降低影像学评估MRF的准确性。研究目的分析3D-ERUS与MRI应用于评估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累及MRF的相关性以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第一部分3D-ERUS与MRI应用于MRF评估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诊断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51例。所有入组的患者都在我院进行术前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查及MRI检查,能获得完整的影像学资料。经直肠超声检查仪器使用PRO Focus 2202(BK Medical,Peabody)超声扫描仪。MRI采用(Ingenia;Philips Healthcare,Andover)扫描仪。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术前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研究者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分别用3D-ERUS和MRI测量并记录肿瘤的T分期、肠周淋巴结、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单位:cm)、所占肠壁的方位(12钟点记录),肿瘤浸润最深部位与MRF之间的最短距离(单位:mm)。研究者独立地进行测量并且对彼此的测量结果互盲。双定量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MRI和3D-ERUS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3D-ERUS与MRI应用于MRF评估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诊断的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有41例。所有入组的患者都在我院进行术前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查及MRI检查,能获得完整的影像学资料、手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后一周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和BMI。MRI与3D-ERUS所需观察并记录的项目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界、范围、距肛缘的距离(cm)、肿瘤T分期、肠周淋巴结、MRF定性诊断结果。直肠癌手术后,记录所有患者的病理结果,包括病理学TNM分期及CRM定性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ERUS和MRI应用于MRF评估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入组的患者共有51例,平均年龄为(61.8±12.5)岁,其中男性23名,女性28名,中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边缘5.1-10cm)34例,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边缘≤5cm)17例。3D-ERUS和MRI关于测量距离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960(P<0.001)。2.共纳入了41例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包括中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边缘5.1-10cm)患者27例,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0cm)患者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2±12.9)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2例。在一致性分析中,3D-ERUS与病理的kappa值为0.627(P<0.001);MRI与病理的kappa值为0.600(P<0.001)。3D-ERUS诊断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累及MRF的准确性为85.4%,敏感性为72.7%,特异性90.0%,阳性预测值为72.7%,阴性预测值为90.0%,约登指数为62.7%。MRI诊断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累及MRF的准确性为82.9%,敏感性为81.8%,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为64.3%,阴性预测值为92.6%,约登指数为65.1%。在配对卡方检验中,3D-ERUS与MRI的P值>0.05。3D-ERUS与MRI的kappa值为0.600(P<0.001)研究结论3D-ERUS与MRI应用于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累及MRF的评估具很强的相关性。3D-ERUS与MRI应用于未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累及MRF的评估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且一致性好。在诊断直肠癌累及MRF方面,3D-ERUS可能具有与MRI互补的临床应用前景。

邵珣[6](2020)在《Revolution 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探究MRI与Revolution CT在形态学上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效能。2.通过能谱成像,分析能谱参数与直肠癌术前不同TN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将病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探讨不同能谱参数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共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所有患者在术前两周内先后进行MRI及Revolution CT扫描。其中MRI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横断位DWI扫描以及多期增强扫描。CT扫描范围覆盖了从膈面到耻骨联合水平,先进行平扫,随后行两期增强扫描,获取图像后进行重建并行多平面重建。由两位具有5年以上胃肠道肿瘤成像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根据直肠癌病灶及淋巴结的形态学标准对图像进行评估并进行TN分期。结合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TN分期进行对比分析,计算MRI与CT的T和N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术前直肠癌TN分期。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1约至2019年3月共7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所有患者使用Revolution CT进行扫描,在120 kVp的管电压下进行了一次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从膈面到耻骨联合水平。增强在GSI能谱模式下进行双期增强扫描,80kVP和140 kVp的高低管电压间瞬时切换。使用GSI General对获得的动脉期、静脉期数据进行分析,观察记录直肠癌病灶及淋巴结的IC、W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Z,然后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组,N0期的患者即纳入非淋巴结转移组,N1或N2患者纳入淋巴结转移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直肠癌不同TN分期的IC、W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Z进行分析、对有意义的参数再用LSD-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间相应的能谱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各能谱参数绘制ROC曲线并确定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界值,计算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76例患者中,其中49名为男性,27名为女性。年龄范围32-88岁,平均年龄65.3岁。术后病理显示T1期6例,T2期21例,T3期40例,T4期9例。N分期:N0期54例,N1期11例,N2期11例。MRI对T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82.9%(63/76);CT对T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66.7%(57/76),CT的总体准确性低于MRI且统计学有差异(P=0.031)。MRI对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76.3%(58/76);CT对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为77.6%(59/76),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54名N0期患者被分到非淋巴结转移组,将11名N1和11名N2期患者纳入淋巴结转移组。不同T分期在动脉期和静脉期WC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T分期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期IC、能谱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Z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动静脉期T1和T2分期的各能谱参数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T1与T3、T1与T4、T2与T3、T2与T4及T3与T4在动静脉期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Z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分期之间的IC、WC、能谱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Z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除外N1与N2在动静脉期各能谱参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N0与N1及N0与N2在动静脉期各参数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淋巴结转移组的IC、WC、有效原子序数Z及能谱曲线斜率在动静脉期均低于淋巴结转移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有效原子序数Z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应的界值分别为8.7和8.91,AUC为0.89和0.96,敏感性均为86.36%,特异性分别为80.77%和94.23%。研究结论1.RevolutionCT与MRI在形态学上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MRI优于Revolution 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直肠癌N分期中无统计学差异。2.能谱多参数成像在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价值。

张朝赫[7](2020)在《MRI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敏感性的多因素研究目的: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术前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经成为了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标准治疗策略。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存在,中低位LARC的新辅助治疗疗效差异较大。新辅助治疗疗效与患者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准确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对诊疗决策的合理制定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基线状态下临床、血生化检查指标与中低位LARC的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系,探讨预测中低位LARC术前新辅助治疗敏感性的临床相关因素,以指导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性地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经肠镜活检证实的189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收集其基线状态下的临床、血生化检查参数:年龄、性别、新辅助治疗方案、病灶最大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环周程度,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直肠癌的TNM分期、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以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所有入组患者均行标准新辅助治疗后接受TME手术,以术后病理证实的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作为新辅助治疗敏感性判断标准进行分组:新辅助治疗疗效良好组(TRG1-2),新辅助治疗抵抗组(TRG3-5)。2.MRI评估新辅助治疗前所有入组的直肠癌患者均行标准的MRI增强扫描,扫描设备:Siemens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T1WI和T2WI、矢状位T2WI、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序列。所有患者影像学评估均由两位分别具有5年与10年临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完成。评估内容包括: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环周程度、CRM、EMVI、肿瘤的TNM分期。3.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年龄、肿瘤最大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环周程度、CRM、EMVI、CEA、CA199水平以及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均采用χ2检验;然后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新辅助治疗后TRG 1:56例(29.6%),TRG 2:57例(30.1%),TRG 3:38例(20.1%),TRG4:21例(11.2%)TRG 5:17例(9%),其中59.7%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疗效显着(TRG1+TRG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前肿瘤最大径、血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RM、EMVI肿瘤M分期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P=0.037,OR=3.879)、CEA(P=0.008,OR=2.175)、CRM(P=0.007,OR=0.117)是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新辅助治疗前肿瘤最大径、CEA水平、CRM状态是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以指导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及相关辅助治疗策略的制定;新辅助治疗前肿瘤越大、CEA高水平、CRM阳性、往往预示着新辅助治疗疗效不佳。第二部分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预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目的:直肠癌属于高度异质性肿瘤,肿瘤异质性导致其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患者对于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疗效也存在明显差异。精准评估肿瘤的异质性、预测其生物学特性是临床研究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像组学使医学影像的定量化信息挖掘成为了可能,它可以将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可视化,从而获取肿瘤的整体信息,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序列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中的价值,建立中低位LARC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模型,以指导LAR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地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治疗后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共纳入189例。所有入组患者均于新辅助治疗前4周内行盆腔MRI增强扫描,MRI扫描序列同前。2.图像分割:将所有入组病例MRI扫描序列(Axis T1WI+C、Axis T2WI,Sag T2WI)导入ITK-sanp软件,由两位影像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逐层手动分割得到3D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3.特征提取:基于Matlab 2018a编程对分割后的直肠癌病灶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共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计算组内组间相关系数(Inter-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影像组学特征鲁棒性;依据术后病理TRG分级将入组患者分组并添加影像组学标签:新辅助治疗敏感组(TRG1-2)和新辅助治疗抵抗组(TRG3-5)。通过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 RMR)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降维。分别基于三个机器学习分类器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相邻K空间(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筛选出最佳算法。使用融合分类器(Ensemble Classifier,EC)输出最佳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拟合临床相关因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绘制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以校正并验证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机器学习分类器中RF模型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效能,验证组的ROC曲线(95%CI 0.892-0.997;AUC=0.830,敏感度:0.909,特异度:0.879)。Axis T1WI C+和Sag T2WI两序列中的30个影像组学特征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在验证组中拟合了新辅助治疗前CEA水平和肿瘤最大径的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显示了更加出色的预测效能:AUC=0.949(95%CI 0.892-0.997;敏感度:0.909,特异度:0.879)。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证实了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MRI影像组学标签可以作为新的生物标学志物在治疗前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进行个体化预测,联合临床相关因子(CEA与肿瘤最大径)构建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可以为诊疗决策的合理制定,实现患者最大治疗收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损伤提供重要依据。

李杰[8](2019)在《多模态MR成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多模态MR成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技术应用及最佳疗效评估指标研究目的:探索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与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体积测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并分析、比较不同的研究结果,寻找最佳的多模态MR指标来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2015.9-2018.12月间T3、T4期直肠癌患者共92例。所有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及接受手术治疗前进行两次MR检查,其中扩散加权序列包括两组b值组合,分别为b(0,800)s/mm2和b(0,1000)s/mm2。在MR图像上,测量肿瘤新辅助治疗前、后的体积及ADC值。以术后的病理肿瘤退缩分级为标准,将入组病人分为两组。病理肿瘤退缩分级(1-2)的患者为good responder组,病理肿瘤退缩分级(3-5)的患者为poor responder组,比较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及ADC值相关指标在这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比较ADC值相关指标在b=(0,800)s/mm2及b=(0,1000)s/mm2时的差异性。最后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于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诊断效能。结果:共有92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good responder组共37人,poor responder组共55人。在good responder组及poor responder组中,b=(0,1000)s/mm2时测量的ADC值明显高于b=(0,800)s/mm2时测量的ADC值。在good responder组与poor responder组中,ADC值增长率在b=(0,800)s/mm2和b=(0,1000)s/mm2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肿瘤ADC值、ADC增长值在b=(0,800)s/mm2和b=(0,1000)s/mm2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DC值增长率(b=0,800 s/mm2)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面积为0.957,截断值为29.10%。ADC值增长率(b=0,1000s/mm2)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截断值为28.67%。ADC增长值在b=(0,800)s/mm2及b=(0,1000)s/mm2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66。肿瘤体积降低率曲线下面积为0.726。结论:通过ADC值增长率来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并可以筛选出对新辅助治疗应答良好的患者,同时避免两种常用不同b值组合(0,800 s/mm2与0,1000 s/mm2)对于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影响。第二部分DWI、DCE-MRI和T2WI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索多模态MR图像在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中的价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2015.9-2018.12月间T3、T4期直肠癌患者共92例。入组病例在接受手术前3天内行MR检查。应用不同MR序列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进行mrT分期并与病理pT分期对照,计算不同MR序列评估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并用kappa检验分析两者的一致性。计算不同MR序列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侵犯直肠系膜筋膜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共有92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1人,女性31人。高分辨率T2WI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的准确率为50.0%,Kappa值为0.252。高分辨率T2WI联合DWI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的准确率为58.7%,Kappa值为0.303;DCE-MR图像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的准确率为82.6%,Kappa值为0.78。HR-T2WI联合DCE-MR评估直肠系膜筋膜是否受侵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8%和96.3%;HR-T2WI联合DW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6%和72.8%;HR-T2W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4.5%和64.1%。结论:DCE-MR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mrT分期的准确性最高,并与病理pT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是目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的最佳序列。DCE-MR联合HR-T2WI评估直肠系膜筋膜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准确的围手术期信息。

吴玉珍[9](2019)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分化的多模态磁共振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采集等多模态扫描综合运用,与术后病理作对比,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的指导和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经术后病理确诊并分期的直肠癌患者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轴位T1WI、T2WI基础上加行轴、冠、矢三平面高分辨磁共振扫描(HR-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DCE)。以HR-MRI、DCE-MRI所得影像资料为基础进行T分期,以DWI经后处理自动生成的ADC图计算病灶感兴趣区ADC值,通过对靶区的连续快速采集信号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分析直肠癌的TIC类型,测量癌肿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达峰时的信号强度(signal peak,SP)和信号强化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ER),后综合对比分析。分别计算采用HR-MRI、DCE-MRI、HR+DCE-MRI的影像T分期与病理T分期相对比,得出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术前影像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直肠癌病理T分期/分化的ADC值、动态曲线半定量参数的差异性;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9例患者术后病理T分期:T12期21例,T3期48例,T4期10例;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15例、中分化56例、高分化8例;上段21例,中段25例,下段33例。2、HR-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如下: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12期)87.34%、76.19%、91.38%、76.19%、91.38%,(T3期)82.28%、83.33%、80.65%、86.96%、75.76%,(T4期)94.94%、90.00%、96.65%、75.00%、98.51%。DCE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如下: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12期)82.28%、71.43%、86.21%、65.22%、89.29%,(T3期)78.48%、81.25%、74.19%、82.98%、71.88%,(T4期)96.20%、80.00%、98.55%、88.89%、97.14%。HR结合DCE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如下: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T12期)93.67%、85.71%、96.55%、90.00%、94.92%,(T3期)92.41%、93.75%、90.32%、93.75%、90.32%,(T4期)98.73%、100.00%、98.55%、90.91%、100.00%。3、直肠癌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期越晚,说明肿瘤浸润程度越深,ADC有减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直肠癌的动态曲线表现为速升-平台/缓降或速升-速降-缓降型;随着分期增高,肿瘤浸润程度加深,TTP有缩短趋势,SP、ER无差异;分化越低,恶性度越高,TTP越短,SP、ER有增高的趋势,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却对分化有预测价值。结论:(1)HR-MRI是直肠癌术前T分期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方法中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联合DCE可明显提高诊断性能。(2)DWI在直肠癌形态学上可更清晰地凸显肿瘤的轮廓,ADC从分子水平上评价直肠癌的恶性程度。(3)动态曲线的走行对直肠癌的诊断有帮助,TTP在直肠癌的T分期、分化上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价值。(4)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分化的综合评价,为临床术前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和较为可靠的指导价值。

曾强[10](2019)在《影像解剖形态学及功能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胃癌术前T分期影像形态学比较研究胃癌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胃癌发病率排第5名,排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前列腺癌后面,死亡率高居第3,仅次于肺癌及结直肠癌。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3名,占10.6%,死亡率排第2名,占13.6%。目前,胃癌治疗手段个体方案呈多样化,但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通过影像手段进行精准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可以为临床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情况,延长患者生命。近些年来,临床上常用超声胃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胃癌术前分期。超声胃镜检查过度依赖操作医师,计算机断层成像又有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不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近年快速成像技术发展迅速,使得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于胃部肿瘤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方案让每个胃癌患者全部完成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胃镜检查三项检查的报道罕见。目的:为精准治疗提供精准诊断依据,对比研究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胃镜三种方法进行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分析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胃镜检查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胃癌术前分期合理的检查方案。方法: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从2016年8月到2018年10月,共计126例经内镜胃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均完成超声胃镜、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三项检查,最终96名患者进入研究对象。超声胃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均由专业的医师或技师操作,由2位18年以上经验的腹部放射医师对工作站重建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期诊断,分期参考标准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胃癌TNM分期指南、分期征象及拟定的MRI分期征象;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将MRI、CT、EUS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不同病理分期MRI、CT、EUS分期准确率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MRI、CT、EUS分期准确率的关系及组内差异。结果:1纳入MRI、CT、EUS三项成像检查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对象共计96名患者,男性69名,女性27名,平均年龄达60岁;发生在胃窦34名,胃底贲门29名,胃体33名;高分化为2名,中分化为41名,低分化53名:腺癌为66名,印戒细胞癌21名,粘液腺癌8名,管状腺癌1名;病理T1期有19名,T2期有15名,T3期有10名,T4a期有46名,T4b期有6名;2三项成像手段分期的准确率及对比情况EUS总体准确率51.04%,CT总体准确率70.84%,MRI总体准确率83.33%;与病理T分期比较,Kappa值分别为0.3,0.57,0.77,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度一致性诊断价值;MRI在T1期、T2期准确率73.68%、66.67%,明显高于CT及EUS分期准确率。T4a、T4b期MRI、CT准确率分别高达89.13%、91.30%,100%、100%。3三项成像手段分期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CT分期在不同发病部位准确率有差别(p<0.05),MRI在不同组织学分型分期准确率有差别(p<0.05),CT、EUS在不同病理T分期的准确率有差异(p<0.05);MRI及CT在上部胃癌分期准确率达86.2%、89.66%,中、下部胃癌MRI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8.79%、85.29%,明显高于CT的准确率63.63%、61.76%及EUS的准确书48.48%、55.88%;分化程变越高,MRI准确率越高,中高分化达89.47%,不同分化程度组内MRI准确率高于CT及EUS准确率;T1期准确率73.70%,明显优于CT、EUS,进展期T4a和T4b的MRI准确率和CT准确率差不多高,达90%以上;MRI对于粘液腺癌分期准确率高达100%,高于对其它组织学分型分期准确率。结论:EUS对早期T1和T2的检查准确率较低,存在较明显的高估分期,到T3和T4a分期准确率有所上升;CT成像对早期T1和T2的检查准确率不高,在T3期准确率出现提升,对T4a和T4b期准确率较高,超过90%;MRI成像在早期胃癌T1期和T2期达到73.68%、66.67%,明显优于CT、EUS准确率。对于进展晚期T3期、T4a期、T4b期准确率90%、89.10%、100%;MRI成像对上、中、下部胃癌准确率明显优于CT、EUS,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21%、78.79%、85.29%;MRI成像在不同分化度分期准确率明显优于CT、EUS;MRI对于不同组织学分型胃癌分期敏感,粘液腺癌分期准确率高达100%,印戒细胞癌分期准确率为71.40%,均明显优于CT、EUS。第二部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胃癌术前分期、预后定量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大家对它的临床价值有了共识。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单指数模型功能成像,能够提供总体水分子弥散信息。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是双指数模型功能成像,可以得到3个结果参数,可以更好的获得肿瘤组织水分子单纯弥散信息及灌注信息等。近几年开始应用腹部脏器的研究,但是应用胃部肿瘤的研究报道鲜见。目的:通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定量研究在胃癌术前T、N分期及分化程度中的价值,确定侵犯浆膜结构、淋巴转移及分化程度的IVIM参数的诊断阈值。定量研究IVIM参数与胃癌预后因子(HER-2、Ki67)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从2016年10月到2018年8月共计130名经内镜胃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并完成IVIM序列成像,最终98名患者进入研究对象。将IVIM序列数据导入软件针对肿瘤ROI区域进行后处理,生成参数f值、D值、D*值;对不同T分期、N分期的IVIM参数f、D、D*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侵犯浆膜、淋巴转移、分化程度、HER2阳性表达等二分类数据进行ROC分析、两样本t检验;IVIM参数f、D、D*值与Ki67相关性分析。结果:1.纳入MRI、CT、EUS三项成像检查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纳入研究对象为98名患者,男性65名,女性33名,平均年龄达61.9岁;中高分化有30名,低分化有68名;病理T分期中T1期有14名,T2期有14名,T3期有10名,T4a+b期有60名。病理N分期中N0期有37名,N1期有19名,N2期有18名,N3期有24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评分为0分有44名,评分为1分为19名,评分为2分为15名,评分为3分为7名。有85个病灶进行ki67免疫蛋白标志。2.IVIM参数D值在不同病理T分期胃癌病灶有统计学意义,T4期D值与T2期、T3期、T4期D值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T4期均值分别为1.432× 10-3mm2/s,1.225×10-3mm2/s,1.154×10-3mm2/s,0.9468× 10-3mm2/s。T 分期越高,D 值越小。参数D值判断侵犯浆膜有统计学意义,诊断阈值1.1074×10-3mm2/s;IVIM参数f值在不同病理N分期胃癌病灶有统计学意义,IVIM的参数D值判断淋巴转移有统计学意义,诊断阈值1.1739×10-3mm2/s;3.IVIM参数D*值鉴别分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化参数D*值更高,诊断阈值0.0152mm2/s;IVIM参数D*值在HER2不同级别评分有统计学意义,评分级别越低,D*值越高;参数D值与Ki67蛋白表达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IVIM参数D值可以定量分析胃癌术前T分期等级;D值对于鉴别胃癌是否侵犯浆膜有临床价值,D值<1.1074×10-3mm2/s时,可以诊断为侵犯浆膜,准确率为85.71%;不同N分期的f值也不同。D值<1.1739×10-3mm2/s时可以诊断淋巴转移;不同分化度的D*值有差异,分化越低,D*值越高,D*>0.01516时可用于诊断低分化胃癌;HER-2不同评分级别D*值有差异,HER-2阳性的癌灶D*值更低,D*值<1.516×10-2mm2/s时可以诊断HER-2阳性;D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IVIM参数定量分期可以成为胃癌术前分期替代方法。

二、直肠癌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癌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 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对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磁共振高分辨T2 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对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磁共振T2 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组学在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3)3.0T MR高分辨T2WI及DWI对直肠癌T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性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影像学检查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直肠癌预后因素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图片说明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IVIM定量参数联合DWI形态学特征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检查方法
    3. 图像处理和分析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不同T分期直肠癌HR-T2WI图像形态及信号
    2. 肌层突破组及未突破组的HR-T2WI及DWI图像表现
    3. 不同T分期及不同分组间IVIM参数的比较
    4. IVIM参数联合DWI形态学特征对肌层外突破的诊断效能
讨论
    1. DWI形态学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意义
    2. IVIM-DWI参数特点
    3. IVIM-DWI参数在直肠癌不同T分期比较
    4.IVIM-DWI定量参数联合DWI形态学的诊断效能
    5. 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模态MRI在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经直肠三维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评估中低位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点
    2.直肠癌的治疗
    3.直肠系膜筋膜的重要性
    4.磁共振成像评估直肠系膜筋膜
    5.经直肠超声评估直肠系膜筋膜
第一部分 3D-ERUS与 MRI应用于MRF评估的相关性分析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3 研究对象入组流程图
        1.2.4 检查仪器与参数
        1.2.5 观察项目
        1.2.6 图像分析
        1.2.7 统计处理
    1.3 结果
        1.3.1 患者基本情况
        1.3.2 相关性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部分 3D-ERUS与 MRI应用于MRF评估的诊断价值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3 检查仪器与参数
        2.2.4 手术治疗
        2.2.5 观测记录
        2.2.6 图像分析
        2.2.7 统计处理
    2.3 结果
        2.3.1 患者基本情况
        2.3.2 一致性分析
        2.3.3 对比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6)Revolution 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MRI与Revolution CT在形态学上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价值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方法
    2.3 图像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2.5 结果
    2.6 讨论
第三章: 能谱CT多参数成像诊断术前直肠癌TN分期及鉴别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的可行性
    3.1 研究对象
    3.2 检查方法
    3.3 淋巴结分组
    3.4 统计学分析
    3.5 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不足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多模态影像学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MRI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敏感性的多因素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2.3 MRI扫描参数
        2.4 临床特征
        2.5 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肿瘤退缩程度
        3.2 新辅助治疗疗效单因素分析
        3.3 新辅助治疗疗效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预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MRI扫描
        2.3 新辅助治疗与病理分级
        2.4 临床特征
        2.5 评价标准
        2.6 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2.6.1 图像分割
        2.6.2 影像组学特征筛选
        2.7 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构建
        2.7.1 机器学习
        2.7.2 模型的构建
        2.8 模型验证
        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图像分割
        3.2 临床特征
        3.3 不同机器学习分类器诊断效能比较
        3.4 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效能
        3.5 影像组学模型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多模态MR成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多模态MR成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技术应用及最佳疗效评估指标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入组标准
        3 排除标准
        4 新型辅助放化疗方案
        5 扫描设备及扫描方法
        6 MR图像后处理
        7 病理学肿瘤退缩分级评价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 pTRG 分级
        2.新辅助治疗前、后肿瘤体积
        3 新辅助治疗前、后 ADC 值相关指标
        4 肿瘤体积及 ADC 值相关指标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诊断效能
        5 肿瘤体积下降率与 ADC 值下降率的相关性
    讨论
第二部分 DWI、DCE-MRI和 T2WI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入组标准
        3 排除标准
        4 新型辅助放化疗方案
        5 扫描设备及扫描方法
        6 MR评估直肠癌T分期标准
        7 病理 T 分期标准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多模态MR图像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比较
        3 多模态MR图像评估直肠癌侵犯直肠系膜筋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缩略词表
致谢

(9)直肠癌术前T分期/分化的多模态磁共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检查方法
        2.2.2 扫描序列
    2.3 资料分析
        2.3.1 直肠癌分期标准及病理诊断
        2.3.2 HR-MRI及CE-MRI的图像分析
        2.3.3 DWI图像分析
        2.3.4 DCE图像分析
        2.3.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运用HR、DCE、HR+DCE-MRI功能成像与病理T分期的准确性比较
        3.2.1 HR-MRI诊断与病理T分期诊断性能的比较
        3.2.2 DCE-MRI诊断与病理T分期诊断性能的比较
        3.2.3 HR+DCE-MRI诊断与病理T分期诊断性能的比较
    3.3 直肠癌不同病理T分期、病理分化程度ADC值的比较
        3.3.1 不同病理分化程度ADC值的比较
        3.3.2 不同病理T分期ADC值的比较
    3.4 DCE的半定量参数与直肠癌术前T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的比较
        3.4.1 不同病理分化程度DCE半定量参数值的比较
        3.4.2 不同病理T分期DCE半定量参数值的比较
4 讨论
    4.1 HR-MRI、DCE及两者相结合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方面的诊断价值
    4.2 ADC的原理和在直肠癌T分期/分化的诊断价值
    4.3 DCE的原理及半定量参数与病理T分期/分化的相关性探讨
    4.4 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对直肠癌诊断的价值和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影像解剖形态学及功能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胃癌术前T分期影像解剖形态学比较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超声内镜成像检查
        2.1 超声内镜检查设备及器材
        2.2 超声内镜检查方法及步骤
        2.3 超声内镜成像诊断参考标准
        2.3.1 正常胃壁在EUS下显示五层结构
        2.3.2 胃癌超声内镜(EUS)分期征象
        3 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
        3.1 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设备及器材
        3.2 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方法及步骤
        3.3 计算机断层成像(CT)设备扫描原理及图像处理
        3.4 计算机断层成像胃癌分期征象(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4 磁共振成像检查
        4.1 磁共振成像检查设备及器材
        4.2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法
        4.2.1 MRI成像检查前准备
        4.2.2 MRI成像检查序列参数
        4.2.2.1 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
        4.2.2.2 脂肪抑制序列(Dixon)
        4.2.2.3 弥散加权成像(DWI)
        4.2.2.4 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3D-flash,VIBE)
        4.2.2.5 动态增强方法
        4.3 磁共振成像胃癌分期征象(参考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5 病理分期诊断标准
        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2 超声内镜成像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
        3 计算机断层成像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
        4 磁共振成像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
        5 EUS、CT、MRI三种成像方法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比较结果
        5.1 三项成像检查方法一致性检验结果
        5.2 不同病理分期下三项成像检查方法比较分析结果
        6 EUS成像、CT成像及MRI成像检查方法T分期的影响因素
        7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1 EUS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结果探讨
        2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探讨
        3 磁共振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探讨
        4 MRI成像、CT成像、EUS成像技术胃癌术前分期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定量研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磁共振成像检查
        2.1 磁共振成像检查设备及器材
        2.2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方法及步骤
        2.2.1 MRI成像检查前准备
        2.2.2 MRI成像检査方法及序列参数
        2.2.2.1 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
        2.2.2.2 脂肪抑制序列(Dixon)
        2.2.2.3 弥散加权成像(DWI)
        2.2.2.4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2.2.2.5 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3D-flash,VIBE)
        2.2.2.6 3D-VIBE动态增强方法
        3 磁共振成像胃癌分期征象(参考胃癌AJCC/UICC第8版TNM分期)
        4 图像后处理
        5 病理诊断标准
        5.1 HER-2诊断标准
        5.2 胃癌组织KI-67结果评价
        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2 胃癌不同的T分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结果
        3 胃癌不同的N分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结果
        4 胃癌不同的病理分化程度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
        5 胃癌HER-2不同评分级别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定量研究
        6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与胃癌Ki67蛋白表达相关性
        7 MRI分期与IVIM参数D值定量分期准确性比较结果
        8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1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原理
        2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胃癌T、N分期的应用
        3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胃癌病理分级探讨
        4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胃癌预后相关研究探讨
        5 T4期的磁共振分期与IVIM参数D值定量分期准确率的探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个人简历
致谢

四、直肠癌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及多期增强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D]. 王雪萍. 新乡医学院, 2021
  • [2]基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D]. 沈浮.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3]3.0T MR高分辨T2WI及DWI对直肠癌T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性的应用研究[D]. 胡熹白. 皖南医学院, 2020(04)
  • [4]IVIM定量参数联合DWI形态学特征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效能研究[D]. 王子. 苏州大学, 2020(02)
  • [5]经直肠三维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在评估中低位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的诊断价值研究[D]. 叶大林.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6]Revolution 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邵珣. 江苏大学, 2020(02)
  • [7]MRI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D]. 张朝赫.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多模态MR成像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李杰. 青岛大学, 2019(07)
  • [9]直肠癌术前T分期/分化的多模态磁共振评价[D]. 吴玉珍.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影像解剖形态学及功能成像在胃癌术前分期及预后的临床应用[D]. 曾强. 厦门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