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师的行为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1](2021)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进一步推行。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以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用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是否科学以及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教师问卷中教师选用讲授、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均高,其中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且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学生问卷中学生反映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高,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低。结合访谈记录与课堂观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再次,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其教育改革理念的不足;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差异。综上,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学校阻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分别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其次,学生应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再次,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建立教师监督机制,进行多方求证;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最后,社会要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蒋春柳[2](2021)在《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呈现出较多新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在各素养上的达成水平。学业质量标准提出后,成为了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目标是对教育总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单元教学目标的细化和落实,是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与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而教学目标陈述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最后言语化环节,是目标具体化的表现。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恰当陈述和落地实施对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业质量导向下教学目标的恰当陈述是学业质量标准达成的关键一步。遗憾的是,目前一线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的陈述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行为主体定位错误、目标陈述缺乏可行性和测量意识以及教学目标脱离教学主体游离于学生需要之外等。目标陈述中此类问题的存在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影响了教学目标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在陈述上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理念的影响,也有教学设计操作实践存在的误区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拟对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教学目标的规范性陈述进行一些探讨。本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意义,明确本文的研究起点。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辨析。理清学业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陈述等相关概念,理解其内涵,并阐明进行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当前教学目标陈述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通过对搜集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材料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目标陈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恰当归因,思考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陈述,为优化教学目标陈述提供思路。第四部分为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与原则。主要阐释教学目标的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阐明科学陈述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评”的指导作用,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陈述原理,提出科学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第五部分是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教学目标陈述策略。此部分是本文的主体。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和陈述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实习和实践的观察和反思,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设计和陈述的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历史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的优化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语。概括本文的基本结论,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本课题研究进一步研究做出思考。
郭睿婷[3](2021)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低段绘本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绘本作为儿童文学中一种十分独特的体裁,它运用了语言和绘画两种媒介来创造文学世界,这一图文合奏的儿童文学形式与一般的纯文本阅读相比更适合低学段的孩子。生动的图画,简洁的文字,能大大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仅要与文字对话,还要与图画对话,同时要与文字和图画共同生成的故事对话,这使得学生的阅读过程更为复杂,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等。因此,绘本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很大的价值。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主要由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组成。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是我国2001年开展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的新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众多文献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把绘本阅读与多元智能理论作了合理结合,并以云南省昆明市两所优质小学:H小学和L小学的低段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调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一线教师是如何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涉及到多元智能理论;第三,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程度如何。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由于课业繁重,课内学习时间有限,学校对课外阅读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很少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尽管多数教师充分肯定了绘本阅读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等多方面限制,只能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2.部分一线教师认为绘本难度较低且易懂,简单的图画阅读无需专门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完全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可以在课后独立完成阅读,这样的观念导致了部分教师很少开展绘本阅读课。3.很多老一辈教师没有学习过多元智能理论,年轻的教师在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学习过,但缺乏把多元智能理论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意识。依据研究的结论,笔者根据低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能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绘本教学课堂,并提岀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策略:看图说话,训练表达,培养言语—语言智能;提问激趣,启发思考,培养逻辑—数学智能;趣味读图,巧用色彩,培养视觉—空间智能;触摸“机关”,角色扮演,培养身体—运动智能;合作学习,演情景剧,培养人际交往智能;学习自然,走进自然,培养自然智能;创设情景,熏陶感染,培养音乐智能;欣赏自我,树立理想,培养自我认知智能。总而言之,笔者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具体的课例设计,综合利用绘本阅读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八大智能。虽然绘本阅读教学并不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但它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多元智能理论更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两者的结合具有创新性意义。教师在使用绘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针对《课程标准》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方面内容展开训练,还能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多元智能的概念借以培养或强化学生的某种智能,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其文学素养,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可谓一举数得。
刘金金[4](2021)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17年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以及2019年高中语文教材的翻新,对语文教学新思考、新观念的研讨势在必行。中国古代散文中具有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篇章布局、思想内涵等文学知识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与古人沟通的纽带,也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古代散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古代散文学习存在抗拒或畏难的心理。现阶段如何解决学生对古代散文学习的逃避心理,继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论文将2017年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古代散文教学实践和师生古代散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结果相结合,针对当前古代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及新的教学思路,希望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学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论文立足实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高中古代散文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对古代散文主题和写作技巧的教学不够重视、古代散文教学评价方式有待更新。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和新要求,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第一,依据2017年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第二,教师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第三,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课标、教材、课外书籍和媒体等教学资源;第四,确定完善的语文学习监督评价体系。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本论文在最后结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确定并执行古代散文教学策略,以2019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下册教材为教学依托,设计了两种不同主题,不同选文编排方式的单元教学设计,具体说明“语文学习任务群”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金春花[5](202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文中研究说明任何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学校水平的实施,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只有通过对学校水平的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切实的考察才能得出结论。本研究以2016年9月开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变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学校水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实施成败的真实变量,确定各变量对课程实施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力图探索成功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为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的修订提供借鉴和决策依据。本研究以J省C市的四所小学为个案,对经历“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教师、校长进行调查研究的同时,考察实际课堂教学。收集资料主要采用深度访谈、课堂观察、文件收集等方式。研究发现,学校水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呈现如下特征:第一,课程实施者们对课程必要性的认同度高,对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呈现出较高的认同度。但是对文件课程的认同度不高,从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到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异议及困惑。第二,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课程认识之间存在不一致,虽然在访谈过程中表明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起点,但是多数课堂教学都体现了权威主义、教师中心、输入的价值单一等特征。第三,课程实施环境不尽如人意,与较高的课程目标定位相比,课程实施环境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条件性资源的匮乏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小科文化的制约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复杂,既有政府的教育投入、地方教育行政的作为、学校基建的设计思路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文化、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发现,影响学校层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因素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课程改革本身的因素对课程实施的影响较大,课程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较低、“道德与法治”课程文本存在不确定因素等,对教师的课程认同感和改革适应性具有消解的影响;学校内部因素中校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决定“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教师信念和教师知识是制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深度的关键因素,教师对学科价值的信念、对学生的信念、对教学的信念、教师自身的信念等对教师做课程决策都起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地方教育行政、大学等对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给予的物质资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智力上的资源支持也不尽如人意,这些学校外部的因素制约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本研究的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五个方面的建议,包括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修订课程方案,完善教材编写;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课程实施走向深入;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快学科教师专业化进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刘璐[6](2021)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碎片化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新课程倡导了整本书阅读。笔者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后发现,整本书阅读在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作为一个任务群出现,已经把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规定得清楚明了,教师进行教学也更加容易;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只是在教学建议和阅读量中有所涉及,没有明确的实施体系,这就给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便成为当下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因此笔者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确立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本论文的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围绕论题从理论层面对整本书阅读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阐释。首先,明确了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概念。继而明确了初中语文新课程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一,区分文类文体,积累自己的阅读体验;二,学生学会运用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三,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接着对整本书阅读进行阐释,从而明确了整本书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最后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名着导读部分的分析,发现整本书阅读贯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始末,因此证明了本论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第二部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存在阅读量少、阅读时间短,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缺少阅读反馈等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不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少指导以及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第三部分,为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简爱》为例,探索性地提出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一,立足教材,设计名着导读学习活动;二,粗读感知文本,积累阅读体验。具体做法是:借助影视化作品,获取初步感知;借助“做批注”,监控学生完成课外自读原着任务。三,通过课堂导读,集中指导精读方法。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作品内容结构;指导学生从故事入手,把握并理解人物形象。四,组织专题学习活动,进入文本深读;五,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再现文本。
陈诚[7](2021)在《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其对教学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初中学生的情绪较为多变和敏感,及时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引导他们做情绪的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初中阶段关注和重视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当今多元文化在各国盛行起来,学生不得不接触外国文化。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接触到外国文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外国文学作品是他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公立初中学校--板溪中学作为调查对象,立足于该校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情况,对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价值,并探索实施情感教育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第一章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梳理,分析了外国文学作品对广大初中生具有的情感教育价值,尤其是对农村初中生特有的情感教育价值。第二章对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学生、教师和学校层面探究问题的成因。第三章是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策略。本章基于农村实情,结合外国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教育价值进行实践,最后从教师、学生和学校层面探讨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的改善策略。
杨莹[8](2021)在《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指出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社会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被我国大力倡导,更被落实在基础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中。那么中学语文课程应该如何实施劳动教育呢?为此本文提出“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这一论题开展研究。本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围绕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展开理论论述。首先,在廓清了一般意义劳动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语文劳动教育的内涵。语文劳动教育是指利用语文课程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加强学生对劳动行为的理解和体悟,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认同感,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以此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价值观。其思想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强调对劳动行为的理解和体悟;重视对劳动价值认同感的培养;劳动教育渗透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由此推论出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劳动观与劳动价值观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劳动教育的内容直接进入中学语文课程。继而,笔者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的编写意图都指向对学生进行正确劳动观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最后又通过对中高考作文命题的分析,得出作文题目直接体现语文劳动教育思想导向,主要考察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与理解的结论。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思想客观的渗透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第二部分,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来了解劳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情况。发现主要存在学生的劳动观点较差、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劳动教育脱节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缺失劳动教育内容的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方面是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理性认识有失偏颇,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缺少挖掘拓展。第三部分,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语文劳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下几点渗透策略:一、深入品味劳动教育课文的语言,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价值;二、开展语文主题交流研讨,感受和弘扬劳动精神;三、组织体验父母职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四、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张雨珂[9](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文中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兼具人文性及工具性,这种学科特殊性决定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智力进行培养,更要对学生德育素养进行培育。为了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渗透德育进行了此次研究。研究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德育内容,并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深度挖掘,对课外德育内容不断扩展,力求将德育在教学各个环节加以渗透。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语文德育文献的分析,参照对一线的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理论进行实践研究。用问卷调查数据科学分析对课程德育渗透理论进行佐证,最终得出对小学语文教学及德育渗透间内在联系规律最为理性的认识,并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本文通过对部分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关于问卷问题的想法,通过对教师回答进行相关了解与分析,找出目前小学生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时所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到教师对于小学课堂中德育渗透方面的基本想法后,选择部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更深入的访谈,通过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对语文教师的想法进行了解,并在访谈过后对教师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为促进小学语文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实践运用提供了帮助。首先,要提高一线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其次,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德育修养,才能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好的德育渗透;一些教师由于缺少相关教学经验,在德育渗透方面略显吃力,在对这一方面内容了解后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其中效果最显着的也是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提高德育素养的方法莫过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通常来说教学资历较少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提高,但是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养的目的,例如,让资历较少或者授课方式不成熟的教师多去一些有资历教师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在课下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培训活动,来帮助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并将书中的德育渗透素材进行归纳。同时,教师应当对课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模块中进行德育渗透,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识字教学,拼音教学中德育渗透,只有通过这些教学模块进行德育渗透,才能在未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邢燕[10](2018)在《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为中心》文中认为本研究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典诗歌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概念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实践验证法、调查研究法等,对苏教版高中教材、新课程标准、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等内容进行研读。首先,探讨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研究的价值及意义,分别从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的地位、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价值两个维度入手分析。接着,列举古典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教师古典诗歌教学层面存在的问题、学生古典诗歌学习层面存在的问题、古典诗歌教学的客观环境三个方面。最后,探寻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为中心的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其中一个策略是“语码联想”法解读策略:其一,对“语码”术语的概念界定;其二,对“联想”术语的概念界定;其三,“语码联想”法例证解析(“夕阳”语码联想)。另一个策略是“感发”式解读策略:其一,对“感发”式解读策略的概念界定;其二,解读“感发”式解读策略运用的具体方法;其三,分析“感发”式解读策略对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意义。
二、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师的行为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师的行为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缘起 |
1.新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 |
2.着眼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选用现状 |
3.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有着直接关联 |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探究的必要性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教学方式的研究 |
2.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创新之处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一)教学方式 |
1.教学方式的定义 |
2.教学方式的分类 |
(二)语文教学方式 |
(三)教师教学方式选用 |
二、研究设计 |
(一)提出研究假设 |
(二)选取研究对象 |
1.问卷调查对象 |
2.访谈调查对象 |
3.课堂观察对象 |
(三)确定研究内容 |
(四)设计调查问卷 |
1.调查问卷的编制 |
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3.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五)编制访谈提纲 |
1.教师访谈提纲 |
2.学生访谈提纲 |
三、调查结果 |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高 |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1.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讲授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
2.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均值得分低 |
四、分析与结论 |
(一)分析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频率最高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本研究假设不符 |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差异显着 |
(二)结论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教育理念的不足 |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性差异 |
五、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问题分析 |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 |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 |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 |
(四)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
(五)农村学校阻碍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
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改进建议 |
(一)教师层面 |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 |
2.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 |
3.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二)学生层面 |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
2.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 |
(三)学校层面 |
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 |
2.建立教师监督机制,积极进行多方求证 |
3.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 |
4.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 |
(四)社会层面 |
1.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 |
2.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新课改中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制定要求 |
2.相关学科研究的启示 |
3.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陈述仍存在诸多不足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意义与创新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意义 |
3.创新之处 |
一、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辨析 |
(一)理论基础 |
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
3.有效教学理论 |
(二)相关概念辨析 |
1.学业质量标准 |
2.教学目标 |
二、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机械地按照五大核心素养进行陈述 |
2.行为主体仍以教师为中心 |
3.目标陈述单一 |
4.目标陈述笼统、抽象,缺乏测量意识 |
5.目标陈述缺乏整体性 |
6.目标陈述缺乏明确指向 |
(二)问题成因分析 |
1.缺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 |
2.对于教育及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学习不够 |
3.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研究不足 |
4.对教学目标陈述缺乏足够的重视 |
三、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与原则 |
(一)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
1.利于教学目标导学、导教、导测评功能的有效发挥 |
2.利于学业质量标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 |
(二)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原则 |
1.主体性原则 |
2.整体、全面性原则 |
3.层次性原则 |
4.具体性原则 |
5.普适性原则 |
四、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策略 |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陈述策略 |
1.坚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陈述 |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陈述 |
(二)指向历史学业质量水平的整体性陈述策略 |
1.基于学业水平要求对学年和学期目标进行阶段性陈述 |
2.结合学年和学期目标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序列化陈述 |
(三)基于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系统性陈述策略 |
1.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陈述 |
2.结合历史课程内容要求的分解、组合陈述 |
(四)基于学业水平表现特征的具体陈述策略 |
(五)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任务型教学目标陈述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1.着作类 |
2.期刊类 |
3.学位论文类 |
附录 |
附录1:某大型历史教学网站《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
附录2:某大型历史教学网站《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
附录3:广西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
致谢 |
(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低段绘本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和教学的重要目标 |
二、绘本阅读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绘本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绘本 |
二、阅读教学 |
三、绘本阅读教学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例分析法 |
第五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绘本阅读在小学低段语文课程中的价值与意义 |
第一节 绘本阅读在小学低段语文课程中的价值 |
一、绘本阅读有利于语文课程中的识字教学 |
二、绘本阅读能够提高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技能 |
三、绘本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写话的活水源头 |
四、绘本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的良好延伸 |
五、绘本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有益的综合性学习 |
第二节 绘本阅读在小学低段语文课程中的意义 |
一、绘本阅读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
二、绘本阅读能唤醒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
三、绘本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共情能力 |
第三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一节 多元智能理论总述 |
第二节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低段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绘本阅读教学应坚持学生立场 |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绘本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 |
第四章 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准备 |
一、调查目的的确定 |
二、调查方法的制定 |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 |
四、教师访谈样本的选取 |
五、研究资料的收回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学校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 |
二、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涉及多元智能理论的现状 |
三、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现状 |
第三节 绘本阅读教学问题归因分析 |
一、现阶段学习任务繁重 |
二、对绘本价值认识不足 |
三、缺乏相关理论指导 |
第五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语文低段绘本阅读教学的建议 |
第一节 生动讲述,训练言语语言智能 |
一、看图说话,讲述故事情节 |
二、写话训练,强化口语表达 |
第二节 思考补白,发展逻辑数学智能 |
一、提问激趣,进行启发式教学 |
二、弥补空白,鼓励思考探究 |
第三节 动手设计,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
一、趣味读图,创设空间变化 |
二、巧用色彩,丰富视觉效果 |
第四节 剧情演绎,培养身体运动智能 |
一、巧设机关,运用多感官进行阅读 |
二、角色扮演,调动全身心参与阅读 |
第五节 合作学习,开发人际交往智能 |
一、开展合作学习,领悟友情真谛 |
二、表演情景剧,增加友情体验 |
第六节 开阔眼界,发展自然智能 |
一、感悟生命,增长自然知识 |
二、放飞天性,感受自然精彩 |
第七节 品图文韵律,培养音乐节奏智能 |
一、谱写七彩音符,探索音乐世界 |
二、创设音乐情境,感悟音乐真谛 |
第八节 三省吾身,培养自我认识智能 |
一、了解悦纳自我,培养独立个性 |
二、进行理想教育,培养美好品格 |
第六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 |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教学目标 |
五、教学过程 |
第二节 课例分析 |
一、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
二、将多元智能理论与绘本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
三、以多样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和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三节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1.“语文学习任务群”相关研究 |
2.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二)选题意义与价值 |
(三)研究方法 |
一、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
(一)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 |
1.教师古代散文教学现状 |
2.学生古代散文学习现状 |
(二)高中古代散文教学问题及成因 |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
二、推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性 |
(一)“学习任务群”在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 |
(二)“学习任务群”对统编教材的革新 |
1.古代散文选文篇目 |
2.古代散文编选特点 |
(三)“学习任务群”突破古代散文教学的局限 |
1.突破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局限 |
2.突破教学内容“重言轻文”的局面 |
3.突破不同文本教学课时不均的局限 |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策略 |
(一)培养提升核心素养 |
1.增强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 |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3.训练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
4.培养学生主动传承文化的意识 |
(二)科学设计教学计划 |
1.学期教学计划 |
2.单元教学计划 |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
1.精准对照课标资源 |
2.高效利用教材资源 |
3.鼓励阅读课外书籍 |
4.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 |
(四)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
1.全面的监督体系 |
2.合理的评价体系 |
四、“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设计 |
(一)古代散文单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为例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设计 |
(二)混合文体单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为例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5)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课程 |
(二)课程实施 |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理论研究 |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研究 |
(二)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的研究 |
(三)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
(四)课程实施的程度研究 |
三、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
(一)有关德育课程设计的研究 |
(二)有关德育课程实施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资料的收集方法 |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三、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问题 |
第三章 教师领悟的课程:如何“看”道德与法治课程 |
一、对课程价值的认识 |
(一)课程的关键价值:培养价值观 |
(二)课程的关键价值:培养品德和行为习惯 |
二、对课程目标、内容的看法 |
(一)对课程目标的看法 |
(二)对课程内容的看法 |
三、对课程变革的关注 |
(一)对课程改革背景的认识 |
(二)对教材编写依据的认识 |
(三)对“道德与法治”与“品德与生活”区别的看法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文件课程与领悟课程,在价值认识层面存在差距 |
(二)对文件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对运作课程的关注度较高 |
(三)对课程变革的关注度较低 |
第四章 教师运作的课程:如何“做”道德与法治课程 |
一、对课程内容的处理 |
(一)内容调适决策 |
(二)内容创新决策 |
二、对课程资源的处理 |
(一)忠实于国家课程标准及课程理念 |
(二)忠实于拓展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 |
(三)课程资源的创生性开发 |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和采用 |
(一)“澄清价值Ⅰ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
(二)“澄清价值Ⅱ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
(三)“体验实践模式”的设计与采用 |
四、学生学业评价的做法 |
(一)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
(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决策 |
五、分析与讨论 |
(一)课程内容的处理呈现的特征 |
(二)课程资源的处理呈现的特征 |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采用呈现的特征 |
(四)学生学业评价的实施呈现的特征 |
第五章 学校内部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影响 |
(一)课程规划影响学科地位和学科发展的高度 |
(二)条件性资源的供给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 |
二、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
(一)教师信念决定课程实施的深度 |
(二)教师知识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三、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 |
(一)小科文化对专业身份认同的影响 |
(二)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三)人际关系对教师心理环境的影响 |
第六章 学校外部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一、地方教育行政的影响 |
(一)地方教育行政的角色与作为 |
(二)培训缺位与对专业援助的期待 |
二、社区、家长的影响 |
(一)社会对课程的评价 |
(二)家长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第七章 文件课程因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影响 |
一、文件课程的设计及特征 |
(一)课程性质 |
(二)价值目标 |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
(四)课程的要求 |
二、文件课程及教材的影响分析 |
(一)文件课程的影响 |
(二)教材的影响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一、本研究的结论 |
(一)学校水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特征 |
(二)归因 |
二、推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 |
(一)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德育的重要价值 |
(二)修订课程方案,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 |
(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促进课程实施走向深入 |
(四)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地位和专业化水平 |
(五)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
三、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校长访谈提纲 |
三、访谈实录 |
四、课堂观察表 |
后记 |
(6)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碎片化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二)语文新课程倡导整本书阅读 |
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一)促进初中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
(二)为初中一线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整本书阅读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
一、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基本阐释 |
(一)阅读释义 |
(二)对阅读教学的基本阐释 |
二、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区分文类文体,积累自己的阅读体验 |
(二)学生学会运用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
(三)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多读书,读整本的书 |
三、对整本书阅读的阐释 |
(一)我国近现代教育家倡导阅读“整本书” |
(二)“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内涵 |
四、整本书阅读在现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与分析 |
(一)在“名着导读”模块中呈现 |
(二)名着导读模块编写意图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简介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情况 |
(二)学生的经典名着阅读情况 |
(三)教师的名着导读教学情况 |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时间短 |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三)学生缺少阅读反馈 |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教师不重视整本书阅读 |
(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少指导 |
(三)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以《简爱》为例 |
一、立足教材,设计名着导读学习活动 |
(一)案例1:《简爱》名着导读学习活动设计 |
(二)案例分析 |
二、粗读感知文本,积累阅读体验 |
(一)借助影视化作品,获取初步感知 |
(二)借助“做批注”,监控学生完成课外自读原着任务 |
三、通过课堂导读,集中指导精读方法 |
(一)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作品内容结构 |
(二)从故事入手,把握并理解人物形象 |
四、组织专题学习活动,进入文本深读 |
(一)案例6:《简爱》专题学习活动——思考爱的真谛 |
(二)案例分析 |
五、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再现文本 |
(一)案例7:《简爱》爱情故事情节再现活动 |
(二)案例分析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 |
附录3 学生课本剧表演剧本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梳理及其情感教育价值 |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梳理 |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价值 |
第二章 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三章 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策略 |
第一节 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的实践 |
第二节 改善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社会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
(二)劳动教育被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新课程体系之中 |
二、研究意义 |
(一)加强语文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 |
(二)推动语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 |
三、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研究综述 |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研究 |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研究概述 |
一、劳动教育概念阐释 |
(一)一般意义的劳动教育 |
(二)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 |
二、语文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
(一)语文劳动教育基本界定 |
(二)语文劳动教育思想内涵 |
1、强调对劳动行为的理解和体悟 |
2、重视对劳动价值认同感的培养 |
3、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
三、劳动教育与中学语文课程的关系 |
(一)劳动观与劳动价值观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 |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直接进入中学语文课程 |
四、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呈现与分析 |
(一)选文的主题体现了对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的培养 |
(二)选文的主题体现了对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 |
五、劳动教育思想在语文中高考试卷命题中的呈现与分析 |
(一)作文题目直接体现了语文劳动教育思想导向 |
(二)语文中高考作文命题意图分析 |
六、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劳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情况简介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对日常劳动所持态度的情况 |
(二)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情况 |
(三)学生日常参加劳动的情况 |
(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受劳动教育情况 |
三、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的了解少且流于表面 |
(二)教师对劳动教育与语文课程关系缺乏学理性认识 |
(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淡化劳动教育内容 |
四、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的劳动观点较差 |
(二)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劳动教育脱节 |
(三)中学语文教学缺失劳动教育内容 |
五、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归因 |
(一)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的理性认识有失偏颇 |
(二)教师对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缺乏挖掘拓展 |
第三章 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
一、深入品味劳动教育课文的语言,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价值 |
(一)案例1:《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实施 |
(二)案例分析 |
1、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增加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主人公的劳动快乐 |
3、教师通过分析语言上升文章主旨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
二、开展语文主题交流研讨,感受和弘扬劳动精神 |
(一)案例2:主题交流研讨之“弘扬劳动精神”教学设计与实施 |
(二)案例分析 |
1、选择渗透同样劳动教育思想的课文开展主题交流研讨 |
2、主题交流后组织写作,帮助学生将劳动精神内化为自身品格 |
三、组织体验父母职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
(一)案例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劳动”活动设计与实施 |
(二)案例分析 |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组织劳动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2、借助恰当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
四、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
(一)案例4:劳动教育主题课文教学的布置作业环节展示 |
(二)案例分析 |
1、选文向原着延伸,加深对劳动意义的认识 |
2、向媒介阅读延伸,正确理解劳动精神 |
3、向劳动人物传记延伸,深入理解劳动价值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情况调查(教师访谈) |
附录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
附录4 主题交流研讨之“弘扬劳动精神”教学设计 |
附录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劳动”活动设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析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语文教学 |
(二)德育 |
(三)德育渗透 |
四、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三)教育性教学思想 |
(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五、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
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 |
二、语文学科的优势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及内容、途径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
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原则 |
二、以小见大联系生活的原则 |
三、巧借材料融德于文的原则 |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
一、民族精神教育 |
二、理想信念教育 |
三、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 |
四、遵纪守法教育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
二、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
三、把握作文写作,激发学生思想情感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三、实施过程 |
四、信效度分析 |
第二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结果分析 |
一、学生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总体状况 |
(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态度 |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的效果 |
二、教师问卷的内容及结果分析 |
(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总体状况 |
(二)教师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态度 |
(三)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状况 |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的成绩 |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五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
二、语文教师德育意识的淡薄 |
三、师德素养的养成机制不完善 |
四、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准确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策略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渗透能力的要求 |
一、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
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
三、博览群书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 |
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找寻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 |
一、根据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内容 |
二、根据课程特点准确定位德育目标 |
三、依据课标精神适时适度进行德育 |
第三节 立足课堂在教材文本中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
一、紧扣文本题眼,开启学生情感共鸣 |
二、抓住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
三、分析人物形象,深化学生情感领悟 |
第四节 聚焦课堂在教学模块中定位德育渗透的关键点 |
一、拼音拼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
二、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
四、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
第五节 把脉课堂在情境创设中探索德育渗透的兴趣点 |
一、播放音频,听觉上激趣入情 |
二、播放视频,视觉上激趣融情 |
三、演示课件,感官上激趣动情 |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设计案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准备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 |
第二节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
六、随堂作业 |
七、板书设计 |
第三节 教学反思 |
一、本课阅读中的德育渗透 |
二、本课习作中的德育渗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概念阐释 |
三、理论支撑 |
四、研究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一节 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地位 |
一、古典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高考对古典诗歌有效性的要求 |
第二节 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的价值 |
一、传承民族文化 |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
三、提升审美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一、教学理念僵化,专业素养不足 |
二、教学模式程式化,教学效益低下 |
三、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安排不合理 |
第二节 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一、鉴赏素养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
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
第三节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客观环境问题 |
一、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排并不尽如人意 |
三、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功利单一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苏教版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语码联想”法解读策略 |
一、“语码”作为术语的概念界定 |
二、“联想”作为术语的概念界定 |
三、“语码联想”法例证解析(“夕阳”语码联想) |
第二节 “感发”式解读策略 |
一、“感发”式解读策略的概念界定 |
二、“感发”式解读策略运用的具体方法 |
三、“感发”式解读策略对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后记 |
四、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师的行为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D]. 刘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研究[D]. 蒋春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低段绘本阅读教学研究[D]. 郭睿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研究[D]. 刘金金.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 ——学校水平的特征与归因[D]. 金春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刘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农村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D]. 陈诚.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8]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研究 ——基于K市五所小学的调查[D]. 张雨珂. 喀什大学, 2021(07)
- [10]高中古典诗歌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为中心[D]. 邢燕. 苏州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