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汽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乙醇汽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乙醇汽油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春[1](2021)在《管道内油气燃爆动力学特性及抑爆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消费能源,消耗进程在不断加快,其燃烧所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缓解这种压力,更多的清洁能源如氢气、乙醇、LPG和乙醇汽油等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乙醇是一种可以用玉米、小麦、甘蔗等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可再生燃料。由于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在与汽油混合之后,可以促进燃烧、减少HC、CO和NOx的排放,因此乙醇汽油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替代能源之一。已有的关于乙醇汽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乙醇汽油的燃烧特性和尾气排放等方面,对其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爆炸特性的研究较少。然而,在乙醇汽油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一旦泄漏到受限空间内形成汽油蒸气,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开展油气爆炸实验研究能更好的了解事故发生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首先,本文通过自主搭建的小尺度爆炸模拟实验台和CF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确定了不同初始浓度、初始配比和初始温度下的乙醇汽油蒸气的爆炸特性参数,如火焰传播特性、爆炸超压变化规律等。通过实验确定了初始配比为10%的乙醇汽油的富氧和贫氧两种状态,且发现在1.0 mL时配比为10%的乙醇汽油的爆炸威力最大。其次,初始配比对乙醇汽油的爆炸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在1.0 mL时,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最大爆炸超压随混合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最大超压的发生时间随混合比的增加而减小;而在初始体积为1.8 mL时,火焰传播速度和最大爆炸超压先减小后增大,且在E10(乙醇含量10%)附近时爆炸超压最大。定性地确定了爆炸超压和爆炸声压的关系,随着初始混合比的增加,最大声压与超压的趋势几乎一致,因此,通过非接触测量的声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爆炸超压变化。其次,爆炸特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了解爆炸发生的机理,从而能够控制爆炸的发生或减轻爆炸所造成的危害。本章利用小尺度爆燃测试实验平台,对以七氟丙烷为代表的气体抑爆剂和以细水雾为代表的水基抑爆剂的抑爆过程进行了实验模拟,并对两种抑爆剂的抑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七氟丙烷能有效抑制乙醇汽油爆炸。当七氟丙烷的浓度从1%增加到10%时,1.0mL E10爆炸的最大超压降低幅度从30%左右变为60%以上。此外,随七氟丙烷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爆炸可以被完全抑制。当施加七氟丙烷抑爆时,观察到火焰颜色在七氟丙烷的作用下,由蓝色或黄色变为紫色。通过自主搭建的爆炸产物测试的GC-MS测试方法对爆炸的反应产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在抑爆后的产物中含有大量的含氮物质,说明紫色可能是在抑爆反应过程中CN自由基的光谱造成的。细水雾能够有效抑制乙醇汽油的爆炸。当细水雾浓度为160 g/m3时,乙醇汽油的最大爆炸超压下降了 52.3%;当细水雾施加浓度大于160g/m3时,爆炸被有效抑制;细水雾在抑爆过程中会使得火焰颜色从蓝色变为暗黄色。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本文通过大尺度实验装置对小尺度抑爆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由于小尺度腔体的限制,抑爆时施加的细水雾是动量很小的超细水雾,无法安装实际灭火喷嘴。为了加深对使用实际灭火喷头产生的细水雾对油气爆炸抑制过程的认识,利用大尺度爆炸腔体开展一系列的细水雾抑爆的实验测试,确定了不同细水雾施加位置、腔体约束条件、细水雾添加剂和雾特性对抑爆过程的影响。细水雾的施加位置对抑制爆炸有重大影响,当施加在腔体的前部位置(距离点火点1.5m)时,由于火焰传播速度慢,不能满足液滴破碎的要求,爆炸反而得到了强化;但是,在强约束条件下,当在腔体后端(离点火点6m处)施加水雾时,爆燃受到抑制,这是因为火焰的传播速度超过了液滴破裂所需的临界速度,韦伯数大于12,液滴发生了二次破碎。细水雾抑爆效果受腔体约束条件的影响,在弱约束条件下,由于爆炸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生泄压,因此在后端施加细水雾时对爆炸影响不大;而在强约束条件下,在后端施加细水雾则呈现出很好的抑爆效果。细水雾添加剂可以增强抑爆效果。与以往的小尺度实验结果类似,在大尺度爆炸试验中,含K2CO3添加剂的水雾与仅含水雾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爆炸强度。细水雾的雾特性对抑爆效果有重要影响。细水雾的粒径D32越小则意味着良好的抑爆效果。而且,细水雾的雾特性对抑爆效果的影响远大于使用K2CO3添加剂时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在保证水雾输送距离和喷雾强度的条件下,最好设计一个小液滴的水雾系统。

来飞[2](2020)在《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指出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强劲的发展潜力不仅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消费者们也开始关注,了解消费者对生物质燃料的偏好及观念有助于改变传统消费选择。当前国外关于生物质能源购买意愿的研究较多,涉及到使用方式、混合方式等,但国内关于生物质能源购买意愿的研究较为笼统,针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研究很少。购买意愿相对主观,与文化、地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购买意愿的研究对国内指导意义相对较小,需要在我国本土展开对乙醇汽油购买意愿的案例研究,以探究中国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态度、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研究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现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以此为依据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和营销策略提供支持,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空间,为政府制定乙醇汽油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最终实现生物质乙醇汽油生产和销售的良性循环。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发现北京市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受到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功能风险、财务风险和心理风险六个因素的影响,且重要程度排列为:功能价值(0.564)>情感价值(0.278)>社会价值(0.087);财务风险(-0.496)>功能风险(-0.364)>心理风险(-0.117);在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影响中,感知利得对消费者的影响要更为明显;(2)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和家庭汽车数量的消费群体特征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产品态度及购买意愿存在差异。女性对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年龄在18-25岁之间及55岁以上受访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要强烈一些;大学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认知更客观,购买意愿也相对较低;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意愿相对高于高收入群体;汽车数量越多的家庭更愿意体验购买生物质乙醇汽油。(3)本文提出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出发,就推动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产业发展及提升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提出建议。

魏昭[3](2020)在《发展乙醇汽油对炼油企业影响的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张佳[4](2020)在《全株木薯生物乙醇集成生产技术及生命周期评价》文中认为生物乙醇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车用液体燃料可以发挥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难以替代的作用。以木薯等作物生产乙醇存在着与人争粮、争地等发展困境,而以资源丰富的木薯秸秆等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却受到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及影响环境等因素制约,亟待开发低碳、清洁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因此,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包括木薯和木薯秸秆的全株木薯生物乙醇集成生产技术,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其能量效益、环境影响及发展潜力。分别设置不同的木薯乙醇、木薯秸秆乙醇及全株木薯乙醇的生产情景,采用Aspen Plus和Ga Bi完成了过程模拟及生命周期评价,初步确定了木薯及木薯秸秆生物乙醇生产技术的创新方向。通过比较不同原料的乙醇生产方案发现,与单一的木薯或木薯秸秆原料生产乙醇相比,全株木薯乙醇集成生产技术可实现木薯秸秆原料的低碳、清洁利用,有效地降低生产单位乙醇产品所需的原料种植占地、木薯原料投入及种植阶段的能耗,明显改善乙醇可再生性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产1000 L全株木薯乙醇所需的原料种植占地为0.29~0.31 hm2,不可再生输入能Einf=7832~10217 MJ,总净输入能Ein=14264~15002 MJ,净能量产率NER=1.41~1.49,可再生性Rn=2.07~2.71,全球变暖潜力GWP=1325~1642 kg CO2 eq.。优化了全株木薯乙醇集成生产技术,并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和产品配置三个角度分析与筛选了生物乙醇生产及利用方案。研究发现,以纤维C5糖发酵制备沼气为特征的WPC-I是较合适的全株木薯乙醇生产方案,减排效果显着,可再生性较高,全球变暖潜力GWP和能量产率NER受发酵效率变化的影响较低,分别为1553~1569 kg CO2 eq.和1.35~1.45,较高的秸秆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可再生性及减少环境排放。采用WPC-I方案生产乙醇并制备车用乙醇汽油E85是较合适的生物乙醇利用方案,该E85产品的净不可再生输入能Einf=13202 MJ,可再生性Rn=1.722,全球变暖潜力GWP=79.01 g CO2 eq./MJ,与标准汽油相比,可减少GWP约22%,且其可再生性和净能量产率优于木薯乙醇制备的车用乙醇汽油E85。本研究为木薯秸秆等废弃纤维素原料的低碳、清洁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为生物乙醇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突破提供指导,也可为国家制定相关生物乙醇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殷志敏,白晓宇,赵亚威,陈珏[5](2020)在《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推广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综述了石油基乙烯、煤基合成气和生物质三类原料制备乙醇的工艺技术,并对我国乙醇生产企业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绿色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出一些建议。

郑宇恒[6](2020)在《水蒸气对乙醇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爆震是传统发动机进一步提高热效率的主要障碍。现有众多研究表明,醇类和掺水燃烧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爆震倾向。与其他生物醇类燃料相比,乙醇易于制取,同时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更好的水溶性,无水乙醇的制取和保存相对困难。因此,含水乙醇正逐渐成为传统发动机替代燃料的研究热点。但是当前对于乙醇掺水的燃烧特性模型和试验研究仍不够全面,因此本文研究了水蒸气对乙醇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论文利用中国科技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热解试验平台,结合超声分子束取样技术、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以及自制的飞行时间质谱探测技术试验研究了含水乙醇热解产物的组分摩尔分数变化,分析水的加入对乙醇热解过程的影响;利用Co Flame程序,基于解耦法研究了常压条件下乙醇/空气同轴层流扩散火焰中10%水蒸气对火焰特性和碳烟生成的影响以及在乙醇火焰中40%水蒸气对乙醇火焰宏观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乙醇热解,水的加入降低了反应中CO和CH4的生成,但是也增加了C2H4的产生;在乙醇同轴火焰中加入10%水蒸气后,火焰的峰值温度和最大碳烟体积分数均降低;水蒸气通过稀释效应、化学效应、热力学效应和辐射效应影响火焰特性和碳烟生成,其中化学效应和稀释效应占主导地位;水蒸气的化学效应会改变O、H、H2和OH等组分摩尔分数,OH摩尔分数的增加促进了碳烟的氧化。水蒸气的化学效应也会影响苯(A1)、苾(A4)、C3H3和C2H2等碳烟生成中间产物的摩尔分数,降低了碳烟核心的成核速率和表面增长速率。而在乙醇火焰中加入40%水蒸气后,水蒸气通过密度效应、输运效应、热力学效应和化学效应影响预混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和乙醇火焰的着火延迟期。水蒸气的化学效应会改变CO、CO2、OH等组分的摩尔分数,OH摩尔分数的增加,促进了着火延迟期的缩短。

程艳,蒋晶[7](2019)在《乙醇燃料燃烧特性及其推广应用探析》文中认为针对石油资源紧缺的能源热点问题,研究分析乙醇燃料作为汽车发动机新型潜用能源的燃烧特性及优缺点。对比分析现有乙醇汽油与乙醇柴油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乙醇汽油燃料作为潜用燃料的优势及其推广应用的发展趋势,为乙醇燃料进一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陈曦,潘克西,李玥宁,李永浮,张配豪[8](2019)在《中国车用燃料乙醇流向与产业时空布局分析》文中认为在系统分析我国近20年来的车用燃料乙醇生产、汽油消费,以及玉米生产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就我国乙醇汽油未来可能的场景设置了高、中、低三种情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时空分析方法,模拟、仿真车用燃料乙醇生产企业选点及其供应区域。研究表明:短期内,玉米仍将是我国燃料乙醇生产的最主要原料,但由于玉米主产地与汽油主消费地在空间上的严重背离,建议不应对玉米等粮食乙醇设定过高的产量目标;纤维素乙醇受生产技术和工艺等因素制约,中短期内依然难以独立承担相关区域乙醇全覆盖的需求;煤基合成气来源充足,但鉴于环境治理的要求,建议应该严格控制生产规模,仅作为石油短缺的战略技术储备,在严格限定的区域内进行技术维新和运营维护。建议尽快布局乙醇汽车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及其配套的售后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因地制宜、分工明确的乙醇汽车发展路线图。

张建国[9](2019)在《M50甲醇汽油的理化性能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据国家生态环境部每年公示的年报显示,我国机动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了最大污染源之一,故寻找车用替代燃料早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城市已经普及了车用乙醇燃料,天津市于18年10月1日也已经开始推行乙醇汽油。相比乙醇,甲醇与其性能相似,且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被认为是极具前途的车用替代燃料之一。同时,甲醇燃料的普及同样会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以市面上普及的E10车用乙醇汽油配制的中高比例甲醇汽油M50作为研究对象,准备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内容简介如下:针对M50甲醇汽油的相稳定问题开展试验研究,试验主要从添加助溶剂方面开展试验研究,通过遇水抗相分离试验、低温抗相分离试验,同时结合试剂经济性,筛选出合适的助溶剂。结果表明,异辛醇与异丙醇按1:1复配作为助溶剂,助溶剂加入量为总溶液4%体积,助溶效果好。针对M50甲醇汽油的金属腐蚀问题开展试验研究,试验主要从添加抗金属腐蚀抑制剂,设计腐蚀试验,通过所选金属试片的质量变化率、扫描电镜、铜片标准色板对比等手段来探讨所选添加剂对金属缓腐蚀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用作抗金属腐蚀添加剂,效果良好。实验中把离子液体用于甲醇汽油金属腐蚀领域进行研究,是相对新颖的研究点。针对M50甲醇汽油的橡胶溶胀问题开展试验研究,首先通过浸泡试验研究所选橡胶对于E92乙醇汽油、M50甲醇汽油的适应性;其次通过最大质量变化率筛选出相对较好的溶胀抑制剂;最后通过浸泡试验、拉伸试验、热重试验,综合评价所选抑制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橡胶对于两种油品的适应性强弱不同;异丁醇作为抗橡胶溶胀抑制剂,添加量为总溶液2%体积,效果良好。针对M50甲醇汽油的高温气阻问题开展试验研究,通过饱和蒸气压试验与馏程试验,探讨乙基叔丁基醚用于M50甲醇汽油中对于其高温气阻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乙基叔丁基醚对于改善其高温气阻问题有明显效果。

马亚勤[10](2019)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也越来越大,石油的需求量也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汽车尾气的有害排放物是空气主要污染之一,因此各国制定了日渐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从而发动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乙醇是可再生资源,采用乙醇汽油作为混合燃料,对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和改善汽车常规污染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几点:首先,分析汽油机主要代用燃油的开发和应用、乙醇汽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采用不含硫的乙醇与普通汽油混合形成E10(乙醇占10%)、E15(乙醇占15%)、E20(乙醇占20%)三种不同比例的乙醇汽油,并分析了乙醇汽油主要的理化性质。其次,应用GT-Suite仿真计算软件建立不同比例的乙醇燃料库和LJ465Q发动机仿真模型并进行计算,通过进行汽油机台架试验,与实验测量对比,校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不同节气门开度以及在不同转速下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因素的显着性,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验证,最终得到最佳组合方案。研究表明:随着乙醇汽油组合比例的增大,缸内爆发力下降,扭矩减小,HC和NOx的排放量逐渐升高,CO明显降低;使用同一比例的乙醇汽油,随着节气门的增大,扭矩有所增大,HC和NOx的排放量减少,CO有所升高;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大,扭矩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HC逐渐减少,NOx的排放量有所上升,CO逐渐增大;经过对多个方案的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综合考虑发动机扭矩、HC、NOx以及CO的排放因素,含20%的乙醇汽油节气门开度为25%,转速为2000r/min为较佳组合方案。本文通过对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分析,一方面表明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代用燃料拥有良好的前景。另一面也为进一步完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综合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乙醇汽油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醇汽油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管道内油气燃爆动力学特性及抑爆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预混油气爆炸特性的研究现状
        1.2.1 油气爆炸理论
        1.2.2 油气爆炸的影响因素
        1.2.3 油气爆炸的研究现状
    1.3 爆炸抑制机理的研究现状
        1.3.1 惰性气体抑爆
        1.3.2 粉体抑爆
        1.3.3 细水雾抑爆
        1.3.4 其他抑爆措施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实验平台构建与研究方法
    2.1 小尺度爆燃测试实验平台
        2.1.1 可视化密闭爆炸管
        2.1.2 数据采集系统
        2.1.3 点火系统
        2.1.4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2.1.5 同步控制系统
        2.1.6 油气和抑爆剂施加系统
        2.1.7 循环系统
        2.1.8 实验工况及流程
    2.2 大尺度爆燃实验平台
        2.2.1 控制室
        2.2.2 物料准备及存储区
        2.2.3 爆燃主框体
        2.2.4 循环系统
        2.2.5 点火系统
        2.2.6 数据采集系统
        2.2.7 远程及同步控制系统
        2.2.8 细水雾施加系统
        2.2.9 实验工况及流程
    2.3 数值模拟实验
        2.3.1 CFD模拟软件介绍
        2.3.2 CFD模拟设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道中油气爆燃特性的研究
    3.1 初始体积对乙醇汽油爆燃特性的影响
        3.1.1 初始体积对火焰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1.2 初始体积对爆炸超压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2 初始配比对乙醇汽油爆燃特性的影响
        3.2.1 初始配比火焰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2.2 初始配比爆炸压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2.3 初始配比爆炸声压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3 初始温度对油气爆炸影响的模拟研究
        3.3.1 CFD模拟与小尺度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3.3.2 初始温度对油气爆炸超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抑爆剂对油气爆燃抑制的小尺度研究
    4.1 七氟丙烷对乙醇汽油爆燃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4.1.1 七氟丙烷对爆炸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4.1.2 七氟丙烷对爆炸压力特性的影响
    4.2 细水雾对油气爆炸影响的实验研究
        4.2.1 细水雾对爆炸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4.2.2 细水雾对爆炸压力特性的影响
    4.3 七氟丙烷和细水雾对乙醇汽油爆燃的抑爆对比分析
        4.3.1 七氟丙烷的抑爆机理分析
        4.3.2 细水雾的抑爆机理分析
        4.3.3 七氟丙烷和细水雾的抑制油气爆炸对比
    4.4 小结
第5章 油气爆燃抑制的大尺度验证
    5.1 大尺度条件下未施加细水雾时的爆炸特性
    5.2 弱约束条件下细水雾对油气爆炸的影响
    5.3 强约束条件下细水雾对油气爆炸的影响
        5.3.1 细水雾施加位置对爆炸的影响
        5.3.2 细水雾添加剂对爆炸的影响
        5.3.3 细水雾的雾特性对爆炸的影响
    5.4 大尺度条件下细水雾抑爆的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思路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生物质能源
        2.1.2 生物质乙醇汽油
        2.1.3 购买意愿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生物质能产业研究
        2.2.2 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述
3 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推广与现状
    3.1 国外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推广与现状
        3.1.1 美国生物质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借鉴
        3.1.2 巴西生物质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借鉴
        3.1.3 欧盟生物质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借鉴
    3.2 中国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推广与发展
        3.2.1 中国生物质乙醇汽油产业链现状
        3.2.2 现有产业模式
        3.2.3 各国政策对我国发展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市场的若干启示
    3.3 本章小结
4 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测度研究
    4.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4.1.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界定
        4.1.2 模型优势分析及建模步骤
    4.2 生物质乙醇汽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4.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4.2.2 变量分析及研究假设
        4.2.3 设计测量问项
    4.3 消费者对生物质乙醇汽油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研究对象
        4.3.2 数据获取
        4.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4 居民建议及意见
        4.3.5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4.3.6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4.3.7 人口统计变量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生物质乙醇汽油产业的政策和建议
    5.1 针对消费者层面的政策建议
        5.1.1 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
        5.1.2 广泛推进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宣传
        5.1.3 进一步为消费者和企业畅通互动交流渠道
    5.2 针对生产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5.2.1 拓宽企业原料供应渠道
        5.2.2 生产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5.2.3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3 针对政府层面的建议
        5.3.1 丰富财政支持手段
        5.3.2 重视创新技术研发
        5.3.3 健全乙醇汽油市场保障机制
        5.3.4 加强可再生能源宣传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生物质乙醇汽油购买意愿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全株木薯生物乙醇集成生产技术及生命周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全株木薯
    1.2 全株木薯原料生产乙醇技术
        1.2.1 木薯乙醇的生产技术
        1.2.2 木薯秸秆乙醇的生产技术
        1.2.3 多原料生产乙醇集成技术
    1.3 生命周期评价及应用
    1.4 化工过程模拟技术及应用
    1.5 选题依据、内容及意义
        1.5.1 选题依据及内容
        1.5.2 课题内容
        1.5.3 课题意义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化工过程模拟
        2.2.1 工艺条件
        2.2.2 模型构建
        2.2.3 能耗计算
    2.3 生命周期评价
        2.3.1 系统边界
        2.3.2 评价指标
        2.3.3 研究假设
    2.4 数据参考
        2.4.1 能量利用
        2.4.2 环境排放
    2.5 不确定性分析
第3章 木薯及秸秆乙醇生产技术及生命周期评价
    3.1 情景设置与工艺条件
        3.1.1 情景设置
        3.1.2 木薯乙醇生产工艺及条件
        3.1.3 木薯秸秆乙醇工艺及条件
    3.2 化工过程模拟计算
        3.2.1 模拟结果
        3.2.2 能量计算
        3.2.3 模型验证
    3.3 生命周期评价
        3.3.1 物质清单及模型
        3.3.2 能量清单与分析
        3.3.3 环境排放清单与分析
    3.4 不确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株木薯乙醇集成生产技术及生命周期评价
    4.1 情景设置及集成生产技术设计
        4.1.1 情景设置
        4.1.2 集成生产技术Ⅰ及条件
        4.1.3 集成生产技术Ⅱ/Ⅲ及条件
    4.2 化工过程模拟计算
        4.2.1 模拟结果
        4.2.2 能量计算
    4.3 生命周期评价
        4.3.1 物质清单及模型
        4.3.2 能量清单与分析
        4.3.3 环境排放清单与分析
    4.4 不确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物乙醇生产及产品方案潜力分析
    5.1 原料方案的影响
    5.2 工艺方案的影响
        5.2.1 发酵效率的影响
        5.2.2 秸秆利用率及发酵效率的协同影响
    5.3 产品方案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推广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燃料乙醇生产路线
    1.1 石油基乙烯水合法
    1.2 煤基合成气法
        1.2.1 醋酸加氢法
        1.2.2 醋酸酯化加氢法
        1.2.3 二甲醚羰基化法(见图2)
    1.3 生物质发酵法
        1.3.1 粮食乙醇
        1.3.2 非粮乙醇
        1.3.3 纤维素乙醇
    1.4 其他新型工艺路线
2 燃料乙醇推广现状及供需情况
    2.1 国内燃料乙醇发展潜在危机
    2.2 乙醇汽油推广现状
    2.3 乙醇汽油推广建议
3 结论与展望

(6)水蒸气对乙醇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1.2 替代燃料
        1.2.1 醇类替代燃料的研究现状
        1.2.2 含水乙醇对汽油机的影响
        1.2.3 含水乙醇对柴油机和定容弹的影响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乙醇加水的热解实验与计算研究
    2.1 乙醇/水热解实验工况
    2.2 热解试验装置与计算方法
        2.2.1 试验和测量装置介绍
        2.2.2 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2.2.3 热解实验中产物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
        2.2.4 数值计算方法与CHEMKIN-PRO软件介绍
    2.3 试验和模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蒸气对乙醇层流扩散火焰特性和碳烟生成的影响
    3.1 气相控制方程
        3.1.1 质量守恒方程
        3.1.2 动量守恒方程
        3.1.3 气相组分守恒方程
        3.1.4 能量守恒方程
    3.2 模拟方法
        3.2.1 数值计算的详细工况划分和具体参数设置
        3.2.2 数值计算的气相机理和碳烟模型
    3.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3.1 温度场和碳烟浓度场
        3.3.2 乙醇火焰燃烧过程的相关组分分布
        3.3.3 CO向CO_2的转化
        3.3.4 碳烟生成相关组分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蒸气对乙醇预混层流燃烧宏观特性的影响
    4.1 水的添加对乙醇层流火焰速度的解耦影响效应
        4.1.1 数值计算的详细工况划分
        4.1.2 数值计算的层流火焰模型验证
        4.1.3 水蒸气对乙醇层流火焰速度的解耦效应
        4.1.4 乙醇预混火焰燃烧过程的相关组分分析
    4.2 水的添加对乙醇着火延迟期的解耦影响效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乙醇燃料燃烧特性及其推广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乙醇燃料特性及应用现状
2 乙醇汽油燃烧特性分析
3 乙醇柴油燃料燃烧特性分析
4 乙醇燃料应用前景分析
5 乙醇汽油燃料应用推广建议

(8)中国车用燃料乙醇流向与产业时空布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前人研究与主要关注
    1.1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
    1.2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
    1.3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环境影响
    1.4 关于生物燃料乙醇的国际经验
    1.5 关于乙醇汽油的“全覆盖”
2 生物燃料乙醇、汽油、玉米的生产与消费变化趋势分析
    2.1 生物燃料乙醇产量从零起步,初期增长迅速
    2.2 汽车拥有量增长迅猛,汽油消费量随之快速上升
    2.3 玉米产量平稳增长,将是我国近、中期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主要原料
3 汽油消费与玉米主产地空间分析
    3.1 汽油主要消费地与玉米主产地总体呈空间背离格局
        3.1.1 汽油主要消费地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3.1.2 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及河南等区域
    3.2 乙醇汽油推广应用初期,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厂布局与玉米主产地高度重合
4 燃料乙醇生产厂布局及其供应区域情景分析
    4.1 情景设置
    4.2 低情景
    4.3 中情景
    4.4 高情景
        4.4.1 玉米燃料乙醇主要供应东北、蒙东、华中,以及华北和华东的部分区域
        4.4.2 纤维素燃料乙醇主要供应华南、西南,以及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区域
        4.4.3 煤基合成气乙醇主要供应华北、西北,以及华东和西南的部分区域
5 结论

(9)M50甲醇汽油的理化性能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概况总结
    1.3 甲醇汽油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M50 甲醇汽油相稳定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相稳定添加剂研究现状
    2.3 本章节研究内容
    2.4 试验仪器及试剂
    2.5 相稳定性试验
        2.5.1 实验内容
        2.5.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6 经济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50 甲醇汽油抗金属腐蚀性试验研究
    3.1 研究现状
    3.2 离子液体研究现状
    3.3 腐蚀性试验
        3.3.1 试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数据及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50 甲醇汽油抗橡胶溶胀性试验研究
    4.1 研究现状
    4.2 本章研究内容
    4.3 试验内容
        4.3.1 试验仪器及试剂
        4.3.2 试验方法
        4.3.3 试验步骤
    4.4 试验数据处理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50 甲醇汽油蒸发性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仪器及试剂
    5.3 试验内容
        5.3.1 饱和蒸气压试验
        5.3.2 馏程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汽油机代用燃料的开发应用
        1.2.1 天然气
        1.2.2 氢气
        1.2.3 电能
        1.2.4 醇类燃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
        1.3.1 国外乙醇燃油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3.2 国内乙醇燃油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动机工作过程理论基础
    2.1 乙醇汽油的制备
    2.2 乙醇汽油的主要理化特性
    2.3 乙醇汽油的优缺点
    2.4 GT-Suite软件简介
    2.5 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
    2.6 通用流体模块
    2.7 缸内传热模型
    2.8 摩擦损失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乙醇汽油燃料库的建立
    3.2 汽油机的主要设计参数
        3.2.1 气缸模型的建立
        3.2.2 曲柄连杆机构模型的建立
        3.2.3 进、排气系统模块设置
    3.3 仿真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正交试验设计
    4.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
        4.1.1 正交表的特点
        4.1.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4.1.3 正交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
        4.1.4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缺点
    4.2 试验方案的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5.1 设计方案的确定
    5.2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扭矩的影响
    5.3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HC排放的影响
        5.3.1 汽油机HC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5.3.2 不同比例乙醇汽油对HC的影响
        5.3.3 节气门开度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HC的影响
        5.3.4 转速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HC的影响
    5.4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NOx排放的影响
        5.4.1 NOx的生成机理
        5.4.2 不同比例乙醇汽油对NOx的影响
        5.4.3 节气门开度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NOx的影响
        5.4.4 转速对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NOx的影响
    5.5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对生成物CO的影响
        5.5.1 汽油机CO的生成机理
        5.5.2 不同比例乙醇汽油对CO的影响
        5.5.3 节气门开度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CO的影响
        5.5.4 转速对不同比例乙醇汽油排放物CO的影响
    5.6 使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试验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组合比例乙醇汽油的试验研究
    6.1 试验装置
        6.1.1 DW160电涡流测功机试验装置
        6.1.2 ET2000发动机测试系统试验装置
    6.2 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与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乙醇汽油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管道内油气燃爆动力学特性及抑爆机理研究[D]. 李国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 [2]消费者对农林生物质乙醇汽油的购买意愿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来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发展乙醇汽油对炼油企业影响的技术经济分析[D]. 魏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4]全株木薯生物乙醇集成生产技术及生命周期评价[D]. 张佳. 天津大学, 2020(02)
  • [5]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推广建议[J]. 殷志敏,白晓宇,赵亚威,陈珏. 山西化工, 2020(02)
  • [6]水蒸气对乙醇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D]. 郑宇恒.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乙醇燃料燃烧特性及其推广应用探析[J]. 程艳,蒋晶. 石油化工应用, 2019(12)
  • [8]中国车用燃料乙醇流向与产业时空布局分析[J]. 陈曦,潘克西,李玥宁,李永浮,张配豪. 上海节能, 2019(11)
  • [9]M50甲醇汽油的理化性能优化策略研究[D]. 张建国. 天津大学, 2019(01)
  • [10]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D]. 马亚勤. 广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