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把握顾客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唐彬[1](2021)在《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平台企业是网络信息时代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组织形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一批平台企业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新兴商业模式的典范。顺应时下多元化、个性化、重视体验的消费需求,平台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在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下,引领我国经济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纵观平台企业的成长过程,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是其快速成长、迅速占据市场份额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竞争全球化以及消费需求升级,平台企业已从最初的蓝海进入红海,每一个行业市场几乎都被细分,平台同质化严重,用户流量日渐枯竭、增长困难。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平台企业应对环境变化、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受资源禀赋影响。平台所体现的开放性、交互性、网络效应等特性促进了市场知识资源聚集,对其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驱动作用。然而知识具有时效性,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只有高效创造新知识,并与环境变化相匹配,才能真正助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跨界成为平台企业突破资源禀赋限制、培育市场适应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跨界搜寻外部异质性知识,可以扩展平台企业知识基,有效弥补平台知识缺口。大数据能力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新能力,可以加强平台企业对自身知识库的洞察和了解,拓展跨界搜寻的广度和深度,降低对外部知识吸收、消化、融合的风险和成本。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二者协同促进新知识创造,为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知识资源。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及二者交互项如何影响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第二,知识创造在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及二者交互项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发挥了何种作用;第三,环境不确定性在知识创造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发挥何种作用。基于此,本文根据知识管理理论、组织搜寻理论、企业能力理论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对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知识创造、环境不确定性、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论证,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最终获取322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2.0、AMOS21.0等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主要结论如下:(1)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及二者交互项均正向影响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2)知识创造在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及二者交互项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知识创造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研究聚焦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丰富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跨界搜寻为平台企业资源配置提供“知识池”,是大数据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大数据能力可以帮助平台企业在对内部知识清晰认知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和评估所需的外部知识,增强跨界搜寻的宽度和深度。以往研究大多讨论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单一因素的作用,忽视了二者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交互效应。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积极影响,弥补了先前研究只关注资源或能力的不足,拓展了企业能力理论。第二,本研究打开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黑箱”,引入知识创造这一中介变量,探讨了平台企业如何把外部知识应用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实践过程。已有研究大多探讨的是企业如何利用外部新知识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忽视了知识创造的互补作用。只有将不同类型的外部知识要素耦合应用到新知识体系中,才能实现要素价值放大,从而形成针对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知识创造是连接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知识创造作为中介变量纳入研究模型,全面检验知识创造在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及二者交互项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不仅拓展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而且为知识创造相关研究提供崭新视角。第三,本研究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在知识创造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现有研究大多从高管创造力、高管支持等组织内部的微观视角探讨影响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边界条件,忽视了外部环境这一权变因素,而主观判断可能对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造成一定影响。实际上,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平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留给平台企业知识创造的时间缩短,平台企业及时整合新旧知识、重塑知识体系的难度加大,无法及时为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环境不确定性在知识创造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完善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边界条件,充实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综上,本研究是对当前数字化背景下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的有效补充,虽然提出一些有创新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未来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进一步完善。
廖翊涵[2](2021)在《MY公司初中辅导课程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加上中国历来重视学业的优良传统,国内教育辅导行业得到了稳定而持续的快速发展。教育辅导行业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市场上有教育辅导需求的学生和家长,另一方面也是作为经济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为不少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创业方向。现阶段国内的大型教育辅导机构大多是从中小型机构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新东方、文都教育等教育培训辅导企业成功的上市后,大大小小的教育辅导机构层出不穷,使得教育辅导行业迎来新的茁壮发展期。2020年的疫情防控推动了线上教育辅导市场的发展,而线上教育辅导同样为国家的GDP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相关部门对教辅行业陆续出台了不少新规,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教辅行业在国家严厉规范整治之下,整体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改善。本文对位于三四线城市的教育辅导企业MY公司的营销优化研究,不仅丰富了国内对地处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型教育辅导企业的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成果,也有利于其他教育辅导企业遇到类似的营销问题时作为参考。本文以位于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型教育辅导公司——MY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初中辅导课程营销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确定了适合教育辅导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如6Cs营销理论和PEST分析等。其次,调查MY公司的经营现状、营销现状,然后运用适合教育辅导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对MY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找出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包括MY公司的内外部情况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以此深入分析其现有营销策略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根据分析出的主要问题逐一进行优化研究,以此制定出最符合MY公司情况并更加可行的具体优化营销方案,使营销策略更加高效、更加迎合消费者心理诉求、更加适应日渐竞争激烈的市场,并且制定了确保实施的相关保障手段,以期MY公司的营销得到切实的改善,增加其收益。
代邮超[3](2021)在《新媒体时代夏众传媒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传媒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已经拥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广告投放作为公司宣传的重要方法,这推动了传媒媒介和技术的融合,延伸出传媒企业。近年来,传媒市场风生水起,市场对于传媒企业的服务品质、创新水平、作品内涵和价值等要求在不断的提升,而新媒体的发展也为传媒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传媒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传媒公司认识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顾客需要的重要性,在发展过程中,传媒公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进一步促进了传媒市场的优胜劣汰,传媒公司开始关注自身发展问题,寻求转型发展的路径,积极探索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策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文以夏众传媒为例,结合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夏众传媒的具体实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然后对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阐述了市场营销策略的经典理论-4P理论。接着对夏众传媒的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行业环境(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和卖方讨价还价能力)以及企业经营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适合夏众传媒和同类公司的营销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策略开展的保障措施,并对传媒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马宇[4](2020)在《基于关系营销视角的DL旅行社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L旅行社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四川省成都市各级旅游主管机关支持下成立的首批国际旅行社。公司主要面向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欧美等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提供出入境旅游业务。DL旅行社的入境游客,基本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游客赴中国川内景点游玩;出境服务,基本面向川内游客提供日本、韩国、泰国、欧洲、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观光旅游。通过对DL旅行社经营业绩的分析不难发现,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呈现不稳定且微跌的趋势。除了由于九寨沟等地自然灾害导致的客源减少,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对客户需求挖掘不深、未系统性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相关方及影响关系、重视短期交易而非长期发展、注重当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信奉盈利至上观念而非互利互惠。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基于关系营销的视角,针对DL旅行社开展营销策略及优化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完成了关系营销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其次是关系营销的概念,关系营销的运行核心、本质特征、与传统营销的区别,并梳理了国际旅行社的现有营销渠道。接下来对DL旅行社及其业务开展情况做了细致介绍,从DL旅行社营销现状出发,结合当前营销工作的问题分析了开展关系营销的适宜性与可行性。基于关系营销的维度界定,识别出DL旅行社关系方,并结合旅行社业务现状,将关系营销的“六维度”简化为“五维度”,分别针对顾客、内部关系、竞争者、流通市场与影响者逐渐分析了DL旅行社营销市场的关系与策略设计。通过分析认为,DL旅行社专业性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与产品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匮乏,产品同质现象严重、模式单一,亟需开展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最后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完成了保障措施优化设计。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关系营销模型应用到DL旅行社营销工作开展与优化研究中,并结合旅行社现状对关系营销模型做了简化,分别基于顾客、内部关系、竞争者、流通市场、影响者角度做了营销市场关系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文章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国内关于关系营销理论的研究成果,对DL旅行社营销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具备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DL旅行社进一步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巩固并扩大出入境旅游业务市场氛围,为客户提供专业旅游服务,助力DL旅行社成为川内最专业的出入境旅游运营商。
陈祎笑[5](2020)在《互动导向下的在线旅游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演进机制研究 ——以携程为例》文中提出在线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背景下,顾客与在线旅游企业的交互日趋频繁,这为在线旅游企业的服务创新带来了挑战。传统研究中企业主导下开展服务创新的方式已不再适用。在线旅游企业需通过与个体顾客的互动积累顾客需求知识,进而制定其服务创新决策,即在互动导向指引下开展其服务创新。虽有文献表明实施互动导向会正向影响服务创新能力,但未深入阐明其具体机制,且尚无文献探讨在线旅游企业应如何实施互动导向以实现服务创新能力的演进。事实上,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为实现顾客需求,往往涉及对已有资源的调整及拆解,以及对新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对在线旅游企业而言更是如此。而上述资源管理举措正属于资源编排的研究范畴,这暗示着互动导向可能会指导企业进行资源编排。另外,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构建与演化离不开对服务创新所需资源的编排。可见,从资源编排视角切入,有助于打开互动导向与服务创新能力之间的“暗箱”。因此,本文基于资源编排视角,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互动导向—资源编排—服务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并使用事件路径分析法,通过对携程的案例研究发现:(1)在线旅游企业的互动导向实施方式包括两大类:响应型互动和先导性互动,前者包括顾客感知评测和顾客问题响应两个维度;后者包括顾客授权、顾客价值管理及供应商授权三个维度。(2)互动导向作用下,在线旅游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呈现出“渐进式服务创新能力→更新式服务创新能力→再生式服务创新能力”的演进路径。(3)其中的演进机制为:响应型互动主导下,企业主要积累的是显性顾客需求知识,更倾向于开展利用型资源编排,促成服务创新能力由渐进式向更新式演进;先导型互动主导下,企业主要积累的是隐性顾客需求知识,更倾向于开展探索型资源编排,促成服务创新能力由更新式向再生式演进。在理论方面,本文基于资源编排视角,深化了互动导向实施方式的研究,也打开了互动导向对服务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黑箱;在实践方面,则为在线旅游企业有效识别顾客需求、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陈书扬[6](2020)在《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研究 ——以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不仅优化创新环境,对创新的投资加大,而且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进行共同创新。由于双方的合作时间与合作范围的扩展使得相互依赖程度也随之加深,但这种依赖关系,尤其是企业对高校的依赖,对企业的双元创新能力会产生何种影响还未曾得知。不仅如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创新逐渐演变成了影响组织绩效、决定企业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知识是取得创新的前提,与高校的合作关系中企业如何在与高校的关系中将获得的重要知识转化为实际创新成果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理解并揭示校企依赖关系对企业双元创新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动荡环境下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双元创新关系的变化就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校企依赖关系、知识吸收能力、企业双元创新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通过构建“校企依赖关系—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企业双元创新”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采用文献分析及实证研究法,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SPSS24.0对295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分析,并借助AMOS24.0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算计性依赖与关系性依赖均对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有促进作用,且算计性依赖对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2)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对算计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算计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关系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和关系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具有中介作用,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对算计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算计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关系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和关系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也具有中介作用;(3)市场不确定性正向调节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市场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技术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技术不确定性正向调节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本文从组织间关系角度分析校企依赖与双元创新的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正确认识依赖行为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根据不同外部环境制定相应创新战略。
张佳慧[7](2020)在《基于业主需求的写字楼物业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文中指出当前,物业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积极拓展多业态服务领域,写字楼物业成为非住宅领域的重点开拓对象。业主满意度决定了物业服务的价值,当业主需求未被满足时将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物业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类型,现有研究大多分开进行需求或服务研究,较少探讨两者之间路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写字楼服务设计的案例研究,剖析基于需求进行服务设计的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将有助于物业企业资源利用和获取竞争优势。本文选取物业行业写字楼业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用访谈法对写字楼业主需求的特性进行研究,并基于案例研究识别业主需求转化为服务属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取出基于不同需求进行服务设计的理论模型。通过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1)通过对物业服务四十余年的发展,将物业服务演变过程总结为专业化、全程化、多元化、平台化和圈层建设五个阶段。(2)基于KANO模型,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将写字楼业主需求划分为基础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惊喜型需求,并基于用户需求、商业价值和资源能力协同的服务设计基础对不同需求进行服务设计案例研究,归纳在对不同类型业主需求进行服务设计时,应该匹配的企业关键因素能力与资源。在理论上,研究结果为探讨企业在基于业主需求进行服务设计中的需求落地模式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拓展了服务设计在接触服务中的理论基础,描绘了需求识别、需求转化到服务落地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上,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企业更快实现需求服务落地,更好的为业主提供服务,最终提升业主满意度及品牌忠诚度。
王龙[8](2020)在《山东祥和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特别是低线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稳步增加,中小型乳制品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随着互联网时代、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传统的乳制品企业营销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我国中小乳制品企业发展现状,以山东祥和乳业有限公司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为线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利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PEST理论、波特五力模型、SWOT理论来分析企业发展现状,以STP理论、营销组合理论等为基础,融入体验营销、网络营销等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整合,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保障措施。乳制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所处内、外部环境,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随时对营销策略做出调整。希望通过对山东祥和乳业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为其他地方性乳品企业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及时调整营销手段和策略,实现销售增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章俊杰[9](2020)在《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产品设计创新为企业带来市场风险,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顾客价值”的深入理解。固有的“需要——满足”设计思维在现今时代已难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特性,常常会造成了产品竞争力的缺乏,因此亟需建立从顾客心智出发,主动营造市场机会的“价值——增值”设计思维。本文突破传统基于工程管理、美学、人机或心理学的单一设计方法,建立起将营销学与设计学的整合,并以心理学实验进行验证的多学科知识交叉型研究方式。所提出的“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正是在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以深层的顾客可感知的价值目的为导向,“价值增值”为突破点,从而开展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强调效用性、过程性、系统性的设计策略。在理论梳理层面:本文将“顾客感知价值”归纳为权衡逻辑、层次逻辑、维度逻辑三种理论切入点,从而深化顾客感知价值的具体原理内容,为理解认知行为层面的理性与非理性顾客决策提供基础。进而本文结合与顾客感知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行为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理论论证,构建出一条从价值、意义到具体信息载体的设计线索。在研究视角层面:本文强调建立顾客、设计者、企业与产品的整体价值关系视角,从而把握准确的设计方向。研究一方面以“达成顾客满意”作为产品设计突破的核心,强调在市场中对于顾客的“吸引力”要素;另一方面,深入剖析竞争中企业内外因素影响,把握产品与产业价值网、价值流动发生互动。这个思考方式是将产品目标置于价值网中,以顾客服务的逻辑开展设计。在实验验证层面:本文把人的多重身份(顾客、用户)整合考虑。创新地引入脑科学实验技术,把设计者、顾客被试作为对比角色,实施心理学问卷(主观)与近红外脑成像测试(客观)的“双轨式”的心理学实验。通过这种方式,巧妙避免了传统心理学测试中感知描述的隐藏性和个体能力差异,形成了比较客观的设计师与顾客“感知”偏差数据,进而为设计时如何达到“价值共鸣”提供佐证。在策略剖析层面:本文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剖析,论证策略的关系、要素与重点操作环节。系统建构包含“价值识别”“价值路径”“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四个核心工作环节的有机的设计策略。它的特点在于以顾客感知价值作为导向,以顾客价值分析为价值机会发掘的起点,结合顾客心智模型为依据,设计师的价值编码与顾客解码为核心创造过程,形成建立在顾客、产品、与场景的互动关系中的设计问题解决。本文最后作者用实施数年的文具产品设计案例,结合前文论证的顾客感知价值基础的产品设计策略,描述设计的实践过程。其重点是整合顾客价值机会挖掘与产品形式意义建构,获得产品价值突破。
郭鹏飞[10](2020)在《企业超预期服务承诺前导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服务承诺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无论是梦祥银“终身免费调换”、中国移动“为所有顾客提供无处不在的无线沟通服务”还是三一重工“一生无忧”的服务承诺,设计之初都超越了消费者心理预期,在提升购买意愿、增强顾客信任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影响显着。而这也引发对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超预期服务承诺的目的和形成机制是什么的探讨?文献梳理发现,学界虽验证了服务承诺在降低顾客感知风险、提升顾客服务体验以及开展内部营销方面的积极作用,但鲜有对超预期服务承诺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对服务承诺、消费者预期等文献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企业超预期服务承诺前导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选择在超预期服务承诺实践中拥有成熟经验的梦祥银、海底捞和胖东来三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展开质性研究。围绕研究主题,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和文献整理等方法获取研究资料,之后运用Nvivo11.0软件,通过Strauss程序化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流程对案例企业超预期服务承诺的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共计获得329个标签,125个概念,12个副范畴和4个核心范畴:消费者需求识别,数据赋能,企业服务行为分析,超预期服务承诺设计与实施。之后对各范畴的内涵、逻辑关系进行进一步论证和探讨,最终构建了超预期服务承诺设计前导机制模型,并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超预期服务承诺前导机制以服务沟通和消费需求匹配为核心聚焦消费者需求识别过程,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营销基础上实现数据赋能,并在对标企业现有服务行为的基础上展开设计。基于此本文从加强横向、纵向沟通,多渠道搜集消费者需求信息;打造数据赋能平台,提升全链路数字化能力;培育和完善企业服务承诺支撑要素,建立服务承诺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补充了企业服务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证实了服务质量缺口模型情境适用的局限性,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和服务型企业再升级提供支持。
二、如何把握顾客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把握顾客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组织搜寻理论 |
2.1.2 企业能力理论 |
2.1.3 知识管理理论 |
2.1.4 创新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研究 |
2.2.2 跨界搜寻相关研究 |
2.2.3 大数据能力相关研究 |
2.2.4 知识创造相关研究 |
2.2.5 环境不确定性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模型构建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平台企业 |
3.1.2 跨界搜寻 |
3.1.3 大数据能力 |
3.1.4 知识创造 |
3.1.5 商业模式创新 |
3.1.6 环境不确定性 |
3.2 概念模型提出 |
3.2.1 变量间关系梳理 |
3.2.2 概念模型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假设提出 |
4.1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 |
4.1.1 跨界搜寻与商业模式创新 |
4.1.2 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 |
4.1.3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交互作用与商业模式创新 |
4.2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知识创造 |
4.2.1 跨界搜寻与知识创造 |
4.2.2 大数据能力与知识创造 |
4.2.3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交互作用与知识创造 |
4.3 知识创造与商业模式创新 |
4.4 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 |
4.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设计 |
5.1 问卷设计 |
5.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
5.1.2 问卷设计的过程 |
5.2 变量测量 |
5.2.1 跨界搜寻的测量 |
5.2.2 大数据能力的测量 |
5.2.3 知识创造的测量 |
5.2.4 商业模式创新的测量 |
5.2.5 环境不确定性的测量 |
5.2.6 控制变量的选择与测量 |
5.3 预调研及问卷修正 |
5.4 样本与数据收集 |
5.4.1 样本选取 |
5.4.2 数据收集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6.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6.2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
6.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6.3.1 信度分析 |
6.3.2 效度分析 |
6.4 假设检验 |
6.4.1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检验 |
6.4.2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知识创造关系检验 |
6.4.3 知识创造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检验 |
6.4.4 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检验 |
6.4.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检验 |
6.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5.1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讨论 |
6.5.2 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与知识创造的关系讨论 |
6.5.3 知识创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讨论 |
6.5.4 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讨论 |
6.5.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管理启示 |
7.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知识创造、环境不确定性、商业模式创新的调研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MY公司初中辅导课程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辅导市场现状 |
1.1.2 MY公司简介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市场营销的相关文献 |
1.4.2 关于教育辅导营销的相关文献 |
1.4.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5 相关理论基础 |
1.5.1 6Cs营销理论 |
1.5.2 关系营销理论 |
1.5.3 网络整合营销理论 |
1.5.4 相关理论的逻辑关系 |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研究思路 |
第2章 MY公司初中课程环境分析及营销现状分析 |
2.1 外部环境PEST分析 |
2.1.1 政治环境因素 |
2.1.2 经济环境因素 |
2.1.3 社会环境因素 |
2.1.4 科技环境因素 |
2.1.5 PEST分析小结 |
2.2 MY公司初中课程营销现状分析 |
2.2.1 MY公司现状简述 |
2.2.2 现有顾客 |
2.2.3 相关成本 |
2.2.4 便利情况 |
2.2.5 沟通现状 |
2.2.6 市场机会 |
2.2.7 市场变化 |
2.3 目标市场行业现状和趋势阐述 |
2.3.1 目标市场行业现状 |
2.3.2 目标市场行业趋势 |
2.4 竞争对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MY公司初中课程营销问题分析 |
3.1 MY公司初中课程营销调研分析 |
3.1.1 调研设计 |
3.1.2 问卷调查 |
3.1.3 实地观察 |
3.1.4 结果分析 |
3.2 MY公司初中课程营销问题及原因归纳 |
3.2.1 成本策略待优化 |
3.2.2 营销便利水平低 |
3.2.3 营销沟通力度弱 |
3.2.4 营销影响范围较窄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MY公司初中课程营销优化方案 |
4.1 优化目标设计 |
4.2 优化具体策略 |
4.2.1 控制相关成本 |
4.2.2 提高营销便利水平 |
4.2.3 增加营销沟通方式 |
4.2.4 把握市场机会与市场变化拓展营销范围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MY公司初中课程营销优化方案实施保障 |
5.1 营销优化方案实施计划 |
5.1.1 实施目的 |
5.1.2 实施步骤 |
5.2 营销优化方案实施保障 |
5.2.1 人力保障 |
5.2.2 物力和资金保障 |
5.2.3 制度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I |
附录II |
附录III |
附录IV |
(3)新媒体时代夏众传媒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新媒体的概念 |
2.1.2 新媒体的特征 |
2.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
2.2.1 4P理论概述 |
2.2.2 STP理论概述 |
2.2.3 差异化营销理论概述 |
2.2.4 服务营销理论概述 |
2.3 市场营销分析方法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2.3.3 SWOT分析法 |
3 新媒体行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新媒体视角下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新媒体视角下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现有企业间竞争分析 |
3.2.2 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
3.2.3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2.4 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2.5 卖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3 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
3.3.1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
3.3.2 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4 夏众传媒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 |
4.1 公司简介和宗旨 |
4.1.1 公司简介 |
4.1.2 公司宗旨 |
4.2 传媒行业现状 |
4.2.1 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
4.2.2 传媒行业发展趋势 |
4.3 夏众传媒企业现状 |
4.3.1 企业经营现状 |
4.3.2 企业营销现状 |
4.4 夏众传媒营销的问题及原因 |
4.4.1 夏众传媒存在的问题 |
4.4.2 夏众传媒的问题根源 |
5 新媒体时代夏众传媒营销发展策略 |
5.1 STP理论指导下传媒公司市场营销战略要点 |
5.1.1 把握顾客价值 |
5.1.2 把握发展重点 |
5.1.3 满足个性化要求 |
5.1.4 做好顾客风险评估 |
5.2 4P理论指导下传媒产品营销市场营销策略 |
5.2.1 产品营销策略 |
5.2.2 价格营销策略 |
5.2.3 渠道营销策略 |
5.2.4 促销营销策略 |
6 新媒体时代夏众传媒营销策略保障 |
6.1 策略实施规划 |
6.1.1 实施进度计划 |
6.1.2 实施效果评估 |
6.2 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6.2.1 组织保障 |
6.2.2 技术保障 |
6.2.3 人力资源保障 |
6.2.4 激励保障 |
6.2.5 资金保障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基于关系营销视角的DL旅行社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关系营销理论 |
2.1.1 关系营销的起源 |
2.1.2 关系营销的概念界定 |
2.1.3 关系营销的内涵与外延 |
2.1.4 关系营销的运行核心与本质特征 |
2.2 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分析 |
2.2.1 关系营销的原则 |
2.2.2 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区别分析 |
2.3 国际旅行社营销渠道分析 |
2.3.1 直接销售渠道 |
2.3.2 代理商间接渠道 |
2.3.3 批发商间接渠道 |
2.3.4 小结 |
2.4 关系营销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2.4.1 国外研究综述 |
2.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章 DL旅行社营销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
3.1 DL旅行社及发展现状 |
3.1.1 大事记 |
3.1.2 行业荣誉 |
3.1.3 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 |
3.1.4 营收状况分析 |
3.2 旅行社主营业务领域与产品介绍 |
3.2.1 DL旅行社业务领域 |
3.2.2 代表产品介绍 |
3.2.3 游客分布情况 |
3.3 现有营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
3.4 开展关系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DL旅行社营销市场的关系分析与策略设计 |
4.1 营销市场关系分析 |
4.1.1 顾客 |
4.1.2 内部关系 |
4.1.3 竞争者 |
4.1.4 流通市场 |
4.1.5 影响者 |
4.2 营销策略设计 |
4.2.1 以顾客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升级 |
4.2.2 基于深入内部关系分析的策略设计 |
4.2.3 与竞争者资源共享,发挥协同作用 |
4.2.4 深入开展流通市场识别,合作共赢 |
4.2.5 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做好影响者营销策略设计 |
4.3 小结 |
第五章 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5.1 组织架构 |
5.2 人力资源 |
5.2.1 做好内部营销,树立全员营销理念 |
5.2.2 提升服务营销水平 |
5.2.3 招募、培养旅游产品设计师 |
5.3 信息化建设 |
5.3.1 建立与完善网站信息 |
5.3.2 整合线上线下渠道 |
5.3.3 整合多维资源,丰富产品信息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互动导向下的在线旅游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演进机制研究 ——以携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服务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 互动导向的相关研究 |
2.3 互动导向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
2.4 资源编排理论的相关研究 |
2.5 在线旅游企业的相关研究 |
2.6 文献评述及理论分析框架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案例选择及案例概况 |
3.2 信效度保证 |
3.3 事件路径分析 |
第4章 携程的服务创新能力演进历程 |
4.1 第一阶段:渐进式服务创新能力的形成(1999-2003) |
4.2 第二阶段:更新式服务创新能力的形成(2004-2012) |
4.3 第三阶段:再生式服务创新能力的形成(2013-2018) |
第5章 互动导向作用下的在线旅游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演进机制 |
5.1 服务创新能力演进的驱动机制 |
5.2 服务创新能力演进的促成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理论贡献 |
6.3 管理启示 |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研究 ——以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组织间依赖相关研究综述 |
2.1.1 组织间依赖关系的内涵 |
2.1.2 组织间依赖关系的研究现状 |
2.1.3 组织间依赖关系的维度 |
2.1.4 组织间依赖关系的研究小结 |
2.2 校企依赖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
2.2.1 校企依赖关系的内涵 |
2.2.2 校企依赖关系的构成维度 |
2.2.3 校企依赖关系的研究小结 |
2.3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
2.3.1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内涵 |
2.3.2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研究现状 |
2.3.3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维度 |
2.3.4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小结 |
2.4 企业双元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
2.4.1 企业双元创新的内涵与维度 |
2.4.2 企业双元创新的研究现状 |
2.4.3 企业双元创新的研究小结 |
2.5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综述 |
2.5.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与维度 |
2.5.2 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现状 |
2.5.3 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小结 |
2.6 相关研究评述 |
2.6.1 校企依赖关系相关研究评述 |
2.6.2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相关研究评述 |
2.6.3 企业双元创新相关研究评述 |
2.6.4 环境不确定性相关研究评述 |
2.6.5 变量关系评述 |
2.7 本章小结 |
3 研究变量界定与假设 |
3.1 研究变量界定 |
3.1.1 校企依赖关系 |
3.1.2 知识吸收能力 |
3.1.3 双元创新 |
3.1.4 环境不确定性 |
3.2 研究假设 |
3.2.1 校企依赖关系与双元创新 |
3.2.2 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
3.2.3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
3.3 概念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 |
4.1.1 设计思路 |
4.1.2 研究变量 |
4.2 预试问卷分析 |
4.2.1 项目分析 |
4.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2.3 信度检验 |
4.3 研究变量操作化定义 |
4.4 正式问卷收集过程 |
5 实证分析 |
5.1 数据质量检验 |
5.1.1 样本特征 |
5.1.2 正态性检验 |
5.1.3 相关性检验 |
5.1.4 信度检验 |
5.1.5 效度检验 |
5.2 控制变量差异性分析 |
5.3 回归分析 |
5.3.1 知识吸收能力中介作用检验 |
5.3.2 环境不确定性调节作用检验 |
5.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5.4.1 显性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检验 |
5.4.2 隐性知识消化能力的中介作用检验 |
5.5 检验结果总结 |
5.6 研究结果讨论 |
5.6.1 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的检验结果探讨 |
5.6.2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探讨 |
5.6.3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探讨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
6.2.1 理论贡献 |
6.2.2 实践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基于业主需求的写字楼物业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核心问题 |
1.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1 需求及业主需求的相关研究 |
2.1.1 需求的基本内涵及需求演化研究 |
2.1.2 业主需求的研究进展 |
2.2 写字楼物业服务及服务设计研究 |
2.2.1 服务及服务质量 |
2.2.2 写字楼物业服务 |
2.2.3 服务设计相关研究 |
2.3 业主需求在物业服务设计中的重要性 |
2.4 研究述评 |
3 物业服务阶段与业主需求层次的变迁 |
3.1 物业服务创新发展阶段 |
3.2 业主需求层次构建 |
3.3 物业服务各阶段主导需求 |
4 写字楼服务现状及业主需求分析 |
4.1 写字楼物业服务现状 |
4.2 业主需求获取研究方法 |
4.3 业主需求分析 |
4.4 基于Kano模型的业主需求类型识别 |
4.4.1 基本型需求 |
4.4.2 期望型需求 |
4.4.3 惊喜型需求 |
5 基于需求的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 |
5.1 服务体系设计基础 |
5.2 基于基本型需求的服务案例 |
5.2.1 基本型需求服务设计——以卫生间保洁为例 |
5.2.2 基本型服务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 |
5.3 基于期望型需求的服务案例 |
5.3.1 期望型需求服务设计——以会务服务为例 |
5.3.2 期望型服务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 |
5.4 基于惊喜型需求的服务案例 |
5.4.1 惊喜型需求服务设计——以雨伞租借服务为例 |
5.4.2 惊喜型服务关键因素及路径识别 |
5.5 本章小结 |
6.研究发现与对策建议 |
6.1 业主多层次需求类型对比 |
6.2 企业基于需求创造价值过程 |
6.3 企业基于需求进行服务设计路径模型 |
6.4 物业服务企业的对策建议 |
6.4.1 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品质 |
6.4.2 实现期待,开展增值业务 |
6.4.3 提供惊喜,加强场景建设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8)山东祥和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营销理论基础 |
2.1.1 营销组合理论 |
2.1.2 STP理论 |
2.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
2.2.1 PEST理论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理论 |
2.3 体验营销理论 |
2.3.1 体验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
2.3.2 体验营销的策略 |
2.3.3 体验营销的实施步骤 |
2.4 网络营销理论 |
2.4.1 网络营销 |
2.4.2 新媒体营销 |
2.4.3 “网红”营销 |
第3章 祥和乳业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祥和乳业简介 |
3.1.1 发展历程 |
3.1.2 组织架构 |
3.1.3 文化理念 |
3.2 祥和乳业营销现状 |
3.2.1 营销组合现状 |
3.2.2 体验营销现状 |
3.2.3 网络营销现状 |
3.3 祥和乳业营销问卷调查 |
3.3.1 查前设计 |
3.3.2 调查过程 |
3.3.3 数据分析 |
3.4 祥和乳业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3.4.1 营销组合方面 |
3.4.2 体验营销方面 |
3.4.3 网络营销方面 |
第4章 祥和乳业营销环境分析 |
4.1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
4.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2.2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
4.2.3 替代品的威胁 |
4.2.4 潜在进入者的能力 |
4.2.5 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 |
4.3 祥和乳业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分析总结 |
第5章 祥和乳业营销策略优化 |
5.1 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 |
5.1.3 市场定位 |
5.2 祥和乳业营销策略优化及对策 |
5.2.1 营销组合策略优化 |
5.2.2 体验营销策略优化 |
5.2.3 网络营销策略优化 |
第6章 祥和乳业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
6.1 重塑企业营销组织架构 |
6.2 建立专业化的营销团队 |
6.3 完善全产业链规划管理 |
6.4 注重企业文化品牌建设 |
6.5 技术创新与强强联合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9)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的背景 |
一、产品设计的风险与指向 |
二、产品设计“价值”视角发展回顾 |
三、产品设计“价值”发展的新问题 |
四、已有产品设计设计策略理论整理 |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意义和目的 |
一、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目的 |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的难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和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与设计相关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梳理 |
第一节 “顾客感知价值”基本概念分析 |
一、作为“人造物”的产品价值理论背景 |
二、顾客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定义 |
三、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权衡”逻辑 |
四、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层次”逻辑 |
五、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维度”逻辑 |
第二节 顾客价值“感知”的心理理论 |
一、效用性的用户“满足” |
二、顾客价值感知的心智基础 |
三、意义信息与符号产品 |
第三节 顾客价值“感知”的行为理论 |
一、作为“顾客”的行为理论 |
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顾客” |
第二章 产品设计价值创造的角色关系 |
第一节 顾客的价值追求 |
一、顾客价值的主观性 |
二、理性、非理性结合的价值判断 |
三、顾客感知到决策过程 |
第二节 设计者进行价值产出 |
一、顾客价值目标为思考核心 |
二、符合价值关系的设计思维 |
三、遵循产品设计方法过程 |
第三节 企业的价值竞争 |
一、获得竞争优势 |
二、组织管理与价值实现 |
第四节 产品的价值体现 |
一、具体化产品的价值 |
二、产品价值的变动 |
三、产品满足顾客价值 |
第五节 系统价值关系 |
第三章 设计的突破点 |
第一节 设计的顾客核心驱动力 |
一、达成顾客满意 |
二、基于心智模型的意义解读 |
三、价值的持续挖掘 |
第二节 设计的价值整合驱动力 |
一、外部市场竞争的应对 |
二、价值循环关系的整体策划 |
第三节 设计的价值增值的机制 |
第四节 价值突破点 |
一、设计强化感知信息 |
二、体验价值深入挖掘 |
三、情感共鸣产生吸引力 |
四、共同意义的认同 |
五、把握价值维度获得竞争力 |
第五节 价值共鸣与心理学实验 |
一、价值共鸣 |
二、顾客、设计师的心理学实验 |
第四章 产品设计策略与实践 |
第一节 策略的系统思考 |
一、五个圈层关系 |
二、三个要素方式 |
三、四个操作环节 |
第二节 策略应用导向 |
一、导向 |
二、工作重点 |
第三节 策略核心环节 |
一、“价值识别”环节 |
二、“价值路径”环节 |
三、“价值创造”环节 |
四、“价值实现”环节 |
第四节 策略主要的操作节点 |
一、信息布局 |
二、顾客定位 |
三、顾客价值条件 |
四、价值感知图 |
五、价值机会与路径 |
六、设计组织实施 |
七、感知价值编码与解码 |
八、交付并评估价值 |
第五节 策略为基础的设计实践案例说明 |
一、设计案例说明 |
二、设计案例基本过程简述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专业能力展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企业超预期服务承诺前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服务承诺 |
2.1.1 概念及内涵 |
2.1.2 效用及影响因素 |
2.1.3 设计与实施 |
2.2 服务质量缺口模型 |
2.2.1 概念及形成机理 |
2.2.2 影响因素研究 |
2.3 消费者预期理论 |
2.4 相关概念界定 |
2.5 文献述评 |
3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3.1 研究样本选择 |
3.1.1 样本选取依据 |
3.1.2 研究主题选择 |
3.2 企业简介与超预期服务承诺实践分析 |
3.3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4 本章小结 |
4 数据编码与模型构建 |
4.1 数据分析 |
4.2 开放式编码 |
4.3 主轴编码 |
4.4 选择式编码 |
4.5 模型构建 |
4.6 模型饱和度检验 |
4.7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模型探讨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模型阐释 |
5.2.1 主范畴一:消费者需求识别 |
5.2.2 主范畴二:数据赋能 |
5.2.3 主范畴三:企业服务行为分析 |
5.2.4 主范畴四:超预期服务承诺设计与实施 |
5.3 管理启示及建议 |
5.4 研究局限及展望 |
5.4.1 研究局限 |
5.4.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开放式编码表 |
附录 Ⅱ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如何把握顾客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跨界搜寻、大数据能力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D]. 唐彬. 吉林大学, 2021(01)
- [2]MY公司初中辅导课程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廖翊涵.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新媒体时代夏众传媒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代邮超.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4]基于关系营销视角的DL旅行社营销策略研究[D]. 马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5]互动导向下的在线旅游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演进机制研究 ——以携程为例[D]. 陈祎笑. 暨南大学, 2020(04)
- [6]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研究 ——以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D]. 陈书扬.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基于业主需求的写字楼物业服务设计关键因素分析[D]. 张佳慧.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山东祥和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营销策略研究[D]. 王龙. 青岛大学, 2020(02)
- [9]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D]. 章俊杰. 中国美术学院, 2020
- [10]企业超预期服务承诺前导机制研究[D]. 郭鹏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