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尝试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尝试

一、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李婧[1](2019)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13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评分(10.64±2.14)分、一般情感评分(63.40±7.48)分、社会功能评分(8.44±1.31)分、生活满意度评分(9.62±1.5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3±2.11)、(34.17±6.72)、(5.34±1.19)、(5.41±1.3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2%(65/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2019)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发布时间:2019-09-10来源:科技教育司国卫办科教函﹝2019﹞7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国卫办函[2019]134号)精神,破除形式主义顽疾,推进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缓解工学矛盾,切实为基层减负,现就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刘梦婕[3](2016)在《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等急救医学技术的进步,维持生命的手段日益增多,大量患者即使进入生命末期(end-of-life,EOL)仍可以在ICU延续“生命”,这种延续生命的支持技术不仅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还延缓着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导致其处于极差的生存质量状态。近年来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和追求善终的姑息照护(palliative care)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ICU患者的救治除了传统的抢救生命之外,临终生命质量也正在被人们关注。实现姑息照护能提高ICU患者生命末期的生存质量,也可以减少ICU病房昂贵医疗资源的浪费,缓解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的局势。而我国姑息照护发展相对缓慢,且目前大多聚焦于晚期癌症患者,ICU患者姑息照护服务尚无明确规定,也无可借鉴的姑息照护模式,导致ICU大量患者处于生命末期仍然给予积极的抢救和生命支持,严重影响了患者姑息照护的服务质量和应用。为此构建我国本土化的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ICU患者生命末期的生存质量和姑息照护现况,寻找我国ICU患者姑息照护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ICU姑息照护质量的构成要素体系;提出ICU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原则;探索影响ICU患者生命末期临床决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ICU患者生命末期的姑息照护模式。为我国ICU患者姑息照护的发展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促进未来ICU姑息照护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1.文献回顾法梳理国内外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ICU患者生命末期照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伦理困惑及影响因素。内容分析法概括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基础,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2.文化调试台湾版Mc Gill生存质量量表,运用问卷调查和病历回顾等方法了解我国ICU患者生命末期生存质量和姑息照护服务的现况;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我国icu患者生命末期临床决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提炼姑息照护模式核心构成要素体系;研制中文版icu家属qodd量表,为评价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提供评判标准,为构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奠定基础。3.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基础上,应用综合归纳法提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模型框架,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结果:1.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的内涵及特征:让生命末期的患者症状获得缓解与改善、提高生命末期的生存质量、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最佳的临终决策、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社会支持等。生命末期照护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症状处理及身体舒适性照护、精神心理照护及情绪支持、灵性照护、伦理法律及文化社会因素(如病情告知、临终决策)、持续性的全程照护计划、团队成员的支持及继续教育与团队的相互合作。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核心构成要素:濒死及死亡质量(qodd)、生存质量、临终决策三个要素,每个要素又包含若干小要素。2.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在模式构建中的内在逻辑关系:人性化护理理论作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核心理论,一般系统理论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提供系统支持,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是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本位理论,人性照护理论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提供方向指导,舒适护理理论为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提供目标指导。3.台湾版mcgill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显示:icu患者生命末期总体生存质量较低;icu患者生命末期主要痛苦症状包括:疼痛、呼吸困难、活动受限、虚弱、恐惧等;icu患者生命末期精神维度得分最低,应重视生命末期患者的精神需求;icu患者生命末期躯体症状照护不理想,症状管理有待加强。4.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服务现况及影响因素:病历回顾表明icu患者生命末期镇静镇痛药物使用较低、家庭会议召开较少、积极性治疗措施使用频率较高、姑息照护提供较少或无姑息照护服务。质性访谈结果表明icu家属及医护人员为患者做临终决策时考虑因素主要是:当前的医患关系、患者生存质量、病情预后、生前意愿、是否有临终关怀场所、经济条件、政策的支持等。问卷调查表明影响icu家属及医护人员做临终决策时考虑因素主要是对生命末期病情真相告知态度、生命末期是否积极治疗态度及行为、对姑息照护认知、是否看过他人cpr等。5.研制了中文版ICU家属QODD量表,该量表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价良好,适合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评价。构建了“以医护人员及家属的相互作用为核心,以患者的临终质量为中心”的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框架。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由3个要素和12个次要素组成的ICU患者姑息照护质量构成要素体系,为制定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构建了由照护服务提供者(医生、护士、家属)、照护服务接受者和政策环境支持等3个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框架体系;本研究对医护人员及家属了解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照护方案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构建的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有助于全面提高ICU患者的临终生命质量。今后需进一步对构建的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进行验证和修订,完善姑息照护模式的评价指标,以提高我国ICU患者的姑息照护服务质量。

沙含芸,徐淑君[4](2010)在《舒适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替代肾衰竭时所丢失的部分功能,有效清除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1]。长期血液透析是指需要长期或终身靠定期透析治疗以代替肾脏排泄功能

苟凌燕[5](2004)在《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尝试》文中研究表明

刘静[6](2021)在《以NSCLC患者药学服务为例的大病医保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课题希望借助国外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经验,实践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一种新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纳入使用EGFR-TKI、ALK-TKI、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师参与医保审核和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优化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对医保费用的控制。药师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使用EGFR-TKI、ALK-TKI等药品的患者出现了说明书中未罗列的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使用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美国FDA数据库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将得到的ADR信号与说明书的ADR以及随访中发现的ADR相对比,发现靶向药物新的ADR风险信号,挖掘靶向药物的潜在ADR,提高靶向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研究方法:药师将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医保报销的审核工作中来,建立参与医保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探讨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对医保费用控制和患者受益的影响。药师在随访中发现了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通过对FDA数据库数据挖掘发现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新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与对患者随访时发现的ADR以及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相结合,发现靶向药物新的、潜在的ADR。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的克鲁卡尔-沃里斯检验方法。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建立一种参与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共纳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48例,研究结束时,168名患者疾病稳定,6名患者疾病部分缓解,32名患者停药,26名患者死亡,疾病控制率70.16%。在首次问诊结束时发现药物治疗问题305个,平均每人1.23个,其中49.84%为药物安全性问题,其次34.10%为患者依从性问题。结束时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48个,平均每个患者药物治疗问题0.25个,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显着减少;经一年研究时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得分在一年前后也有统计学差异[80(72,92)VS 112(93,122)],依从性低的患者人数减少了39.47%;经过为期一年药师对申请大病医保的患者资料审核和对248名患者提供MMS共节约了费用207.5560万元。药师在随访中发现了吉非替尼等药品有多个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通过对美国FDA数据库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观察靶向药物是否可能存在新的ADR。最终得到79个吉非替尼ADR信号、182个阿法替尼ADR信号、276个厄洛替尼ADR信号、160个奥希替尼ADR信号、157个克唑替尼ADR信号、71个阿来替尼ADR信号、75个塞瑞替尼ADR信号。将得到的ADR信号与说明书中的ADR以及随访中出现的ADR相比较,发现22个说明书未提及但数据挖掘结果显示阳信信号且在随访中有患者出现过的ADR。例如吉非替尼可能有唇疱疹、胸腔积液、眼分泌物3个新的ADR,存在色素沉着障碍、癌症疼痛2个ADR风险信号以及7个大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的ADR风险信号,阿法替尼有皮肤敏感化、癌症疼痛、痛觉3个ADR风险信号,奥希替尼有肝功损害、声带麻痹、鼻腔干燥3个ADR风险信号,克唑替尼有声带麻痹、声带疾病的2个ADR风险信号,阿来替尼有血栓形成、肺栓塞2个血管疾病的ADR风险信号。研究结论:通过对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显着减少,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显着提高,这体现了药师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临床价值。通过一年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和门诊审核,节约费用207.5560万元,体现了药师在参与医疗保险控费中,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访中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发现了多个药物的潜在ADR风险信号,提示医生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ADR,特别是一些潜在的ADR。

石雅[7](2020)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构建包括患者、护理人员、组织管理、设备维度在内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并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2)基于上述评价体系,形成患者维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3)运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表进行临床实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精准化护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评价体系的构建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通过专家函询法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护理难度评价体系。2.评价表的信效度检验再次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患者维度指标的综合权重,形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并选择60例样本进行预实验,用cronbach’sα系数计算信度,应用专家评分计算内容效度,用探索性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检验。3.临床实证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内蒙古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运用护理难度评价表计算其护理难度得分。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入院方式、护理级别等变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差异性。护理难度得分则采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等级划分。结果1.评价体系的构建(1)指标构建:共纳入20名函询专家,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在0.88-0.91之间,协调系数在0.174-0.342之间,经c2检验,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确定慢性心衰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包括患者维度、护理人员维度、组织管理维度、设备维度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2)权重设置: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中患者维度(0.455)权重最高,其次是护理人员维度(0.263)、组织管理维度(0.141)和设备维度(0.141),其他指标权重见文中及附录,对所有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0.1,均为满意一致性矩阵,逻辑性良好。(3)形成护理难度评价表:基于上述体系,得出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共有包括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力衰竭分级、自理能力、社会支持等共19个条目。经过预实验,得出评价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5,内容效度ICVI为0.85,SCVI为1,通过因子分析得出6个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4.946%,因此评价表的信效度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临床实证。2.临床实证:200例患者护理难度得分数据资料呈正态分布,得分均值为1.42±0.32。通过K均值聚类法将区间划分为三类:第三类(0.653~1.192)49例、第二类(1.204~1.566)85例、第一类(1.580~2.235)66例,本研究中规定:从第三类到第一类逐渐难度增高,因此将CHF患者护理难度等级划分为:3级(<1.1分)为低护理难度、2级(1.1-1.6分)为中等护理难度、1级(>1.6分)为高护理难度,并得出CHF患者护理难度处于中等水平。经过单因素分析得知,CHF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级别、住院天数、入院方式是影响护理难度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级别越高,住院天数越多、以急诊入院的CHF患者护理难度得分的所属级别越高。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得出降低CHF的护理难度,治疗和护理患者是关键,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是重点,而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充足完善的仪器设备是前提和先决条件,四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包含19个条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且信效度良好,能够客观、全面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3)通过临床实证得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处于中等水平,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高护理难度患者的关注:特别是由急诊入院、护理级别较高、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同时可以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分等级,配置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并在绩效方面向负责高护理难度患者的护士倾斜。

二、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生活质量
        1.4.2 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用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继承创新,改革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
四、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3)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理论基础构成体系 2.2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理论的逻辑关系分析 2.3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文献分析 2.4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核心构成要素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现况的调查分析 3.1
    ICU患者生命末期生存质量的现况调查 3.2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的病历回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CU患者生命末期临床决策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4.1
    ICU医护人员对生命末期患者临床决策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4.2
    ICU
    家属生命末期临床决策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CU患者生命末期临床决策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质量评价工具的研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 6.4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构建 7.1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构建的主要目标 7.2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构建的原则 7.3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构建的组织结构 7.4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构建的护理流程 7.5
    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运用的关键技术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不再心肺复苏在国内外ICU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和有关成果 致谢

(4)舒适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舒适护理干预
        1.2.1 透析前的护理干预:
        1.2.2 透析中的舒适护理:
        1.2.3 透析后的舒适护理:
    1.3 评价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1) 入院评估:
    2) 护理目标:
    3) 舒适实施方案:
    4) 促进心理舒适:
3 讨论

(6)以NSCLC患者药学服务为例的大病医保药学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药学服务发展历程
        1.1.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现状
        1.1.3 数据挖掘在临床应用情况
        1.1.4 四川省医保负担现状
    1.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3 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的药学服务模式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学服务模式建立
    2.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特点
    2.2 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
        2.2.1 研究对象与流程
        2.2.2 纳排标准
    2.3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流程
        2.3.1 药学问诊
        2.3.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评估
        2.3.3 与患者共同确定治疗目标和制定药学监护计划
        2.3.4 患者随访评估
    2.4 药学服务结果
        2.4.1 药物治疗问题评估
        2.4.2 有效性评估
        2.4.3 患者安全性评估
        2.4.4 患者依从性评估
        2.4.5 节约医保经济负担评估
        2.4.6 药学服务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3.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药物ADE原始数据来源
    3.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3.3 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数据挖掘研究方法
    3.4 药物的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事件收集
    3.5 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结果
        3.5.1 FDA数据库中药品的不良反应信号
        3.5.2 FDA数据库中药品的重要系统不良反应信号
        3.5.3 随访中说明书未罗列的ADR与数据挖掘阳性ADR信号对比
        3.5.4 不良反应信号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研究局限
    4.3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操作性定义
    5 技术路线
    6 质量控制
第一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参照原则与理论依据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的信效度检验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的构建
    2 预实验
    3 信度检验
    4 效度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难度评价表的临床实证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 李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8)
  •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继续医学教育, 2019(12)
  • [3]ICU患者生命末期姑息照护模式的构建研究[D]. 刘梦婕.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2)
  • [4]舒适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 沙含芸,徐淑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08)
  • [5]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舒适护理尝试[J]. 苟凌燕. 实用临床医学, 2004(06)
  • [6]以NSCLC患者药学服务为例的大病医保药学服务模式研究[D]. 刘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石雅.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