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推一选”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施“两推一选”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一、实行“两推一选”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论文文献综述)

梁俊山,董江爱[1](2021)在《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经验启示——基于对D村“两票”制的考察》文中指出基层制度创新是强化党对农村工作领导和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抓手,以D村"两票"制为样本厘清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实践进路及经验启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制度创新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以"两票"制创新实践为考察起点,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遵循从村民自治实践中"两票"制的初创、多重实践检验下"两票"制的推广、实践反思中"两推一选"办法的形成到实践深化中"一肩挑"落地的实践路径。"两票"制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制度创新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农民实践是制度创新的内生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制度创新的价值遵循,协同创制是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系统耦合是制度创新实现的有效机制。

高鑫娣[2](2021)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制度性安排研究》文中认为农村基层党建的制度化发展是强三农之基、固邦国之本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基层党建制度探索、确立、完善、创新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明确了“变”与“不变”是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发展进程的主线。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党建体制搭建起了以“一章程两条例”为核心的“四梁八柱”,但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制度仍然存在作用发挥缺乏整体性、配套衔接缺乏科学性、执行缺乏强制力、创新缺乏滞后性等问题,通过搜集典型事例、开展实地调研找寻问题的症结,进一步厘清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制度主体与客体、制度环境与制度结构等方面的关系。最后,本文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从优化制度环境、提升制度绩效、巩固制度规范、完善制度结构、实现制度目标等方面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制度性安排的基本思路,致力于提升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基层组织力,努力实现人民主体性目标与新时代农村党建制度化发展的“四个统一”。

梁俊山[3](2020)在《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研究 ——以D村“两票”制为例》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先后经历革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重要发展阶段,各阶段都是党为实现人民利益而不断奋斗的过程。农村基层组织在党的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度创新是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的核心机制。厘清农村基层党支部制度创新的内在机理,对于实现以制度创新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党支部领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H县D村是一个位于晋、陕、蒙交界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型村庄,其处于“鸡鸣三省”的边缘地理环境、“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和“民歌海洋”的艺术氛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独特时空场域中,为基层党的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民经历了组织化的三个重要时期,即从分散个体到组织集体的农民协会时期,从原子化小农到合作化社员的合作化时期和从非正式合作到政权化行动的人民公社时期。组织化实践中农民的民主意识得到启蒙并对农村制度形成初步认知,为改革开放后有序参与村民自治并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国推行村民自治的宏观背景下,由于党的制度安排尚未明确村“两委”关系,为村民自治实践预留了基层制度创新空间。D村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化成为干群关系紧张、基层组织涣散的矛盾复杂村,群众在坚持党的领导制度认知下提出“选书记”的制度创新诉求。地方党委基于“人民中心”的价值遵循对诉求积极回应,与人民互动中创造了“两票”制选举党支部书记的新做法,强化了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有效解决农村现实问题。“两票”制经验在党组织支持和实践检验下不断扩散和深化,最终演化为具有全国普适性的“两推一选”制度。D村“两票”制经验及其“跨村选人”、“一肩挑”的制度创新实践展示了完整的制度创新脉络和经验链条,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资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本文试图通过对D村“两票”制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证调研,结合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场域理论对其内在规律进行剖析,形成对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研究发现党支部选举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保障下、农民发展内驱力推动下,遵循理法合一的价值路线,通过内生外嵌的实现路径进行耦合创新的过程。其中制度场域是创制发生的空间环境,四维一体是制度创新的体系结构,系统协同是制度创新的合力机制,耦合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实现机制。在把握党的基层制度创新逻辑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以制度创新强化党的基层领导、满足农民发展需求、引领农村“三治融合”和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的作用,从而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张克兵[4](2019)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是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利益福祉,党在农村长期执政地位的稳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等等,都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在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有关组织理论,以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现实状况为背景,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展开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大价值。从理论的维度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在农村特定场域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基础的农村党基层组织对其内部和外部进行影响、控制、整合和改变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由政治领导力、经济发展力、文化繁荣力、社会治理力和自身建设力等五种能力构成。这五种能力的强弱关乎党组织的生死存亡和党领导的农村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因素很多,从党组织内部来看主要包括组织理念、组织结构、组织成员、组织制度、组织机制、组织生态、组织纪律、组织资源等八个方面,从党组织外部来看主要包括村民思想观念、村民构成状况、村庄经济状况、社会治理体制等四个方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探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路径。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党在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当中,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探索党对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方法,在提升组织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经验主要有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加强局部政权建设、加强群众组织建设和发动群众运动等方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党主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和构建全能型的政治体制来强化组织力;在改革开放后党根据农村社会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主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农村政治、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治理等方式来提升组织力。从现实的维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但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以1987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为标志,村民自治普遍建立也已三十多年,农村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今情况既不同于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又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带来了不少难题。在领导农村政治方面,主要面临村民利益诉求多元化、农村政治权威分散化、党群联系纽带薄弱化、农村基层民主变异化等问题;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主要面临农业生产经营小农化、农村社会空心化、农村公共品供给薄弱化、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等问题;在繁荣农村文化方面,主要面临农村精神文化衰败化、农村物质文化匮乏化、农村文化人才短缺化等问题;在治理农村社会方面,主要面临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单元过疏化、治理内容复杂化等问题;在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主要面临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组织运行机制不畅、组织设置方式不合理、组织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对策的维度来看,“打铁必须自身硬”,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敢于正视和承认在领导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增强党的组织力,让党组织和党员练就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强的各项本领,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牢记政治使命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意识、增强政治工作本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式,提升政治领导能力;通过因地制宜制定农业政策,合理整合农村分散的土地、资金、涉农服务平台等资源,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大力恢复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提升文化繁荣能力;通过优化农村治理单元、理顺农村治理主体关系等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通过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部环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等方式提升自身建设能力。

陈琳[5](2017)在《村两委“一肩挑”:实践价值与政治逻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及权力结构中存在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两个组织和权力主体。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村民委员会经由村民选举产生,代表村民进行自治,管理村庄的日常事务,是村民自治和村级治理的重要机构。由于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工作机制及权力范围不尽相同,在实践中依然时常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妥善处理村“两委”的关系,也一直是村民自治实施以来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为了加强和改善党支部的领导,消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之间的矛盾,不少地方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如实行“两票制”、“两推一选制”、“公推公选”等方式,创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选举方式,并通过选举实现了村两委“一肩挑”。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委一肩挑”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方式。村两委“一肩挑”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通过法定程序,使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由同一人担任,村两委的其他成员也交叉任职。此举旨在通过两委人员交叉兼任的方式加强党支部的领导,减少村两委之间的矛盾,实现两委关系的和谐。当前,“两委一肩挑”模式也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支持,各省市地方都大力推行,在实践中日益普遍化,在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比例。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两委一肩挑”的认识和评价并不统一,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如何认识和评判村民自治中两委一肩挑的实践,并在理论上解释其存在和发展的逻辑,依然是当前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委一肩挑”形成的历史及实践的效果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为什么村级两委关系最终走上了“一肩挑”的道路?两委“一肩挑”的实践形式和运行机制有什么特点和优点?存在什么困难、问题和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都是当前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中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认为,村两委一肩挑具有实践上和政治上的客观必然性。特别是村两委组织和权力的二元化及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常常造成两委的矛盾,内耗严重;两委分设增加人员和财政负担,不仅不利于村民自治,也有损党的领导。为此,各地尝试通过两委“一肩挑”的方式以消除村治权力的二元化,加强村党支部的领导、实现村治权力一体化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这是党加强对村民自治及基层治理的领导的一种方式。不过,也必须看到,由于两委“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统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权力和工作,工作责任和负担重,也易于成为基层矛盾的焦点;由于两委权力集中,增加了监督的难度;有的党务和村务工作安排失当,也存在淡化党的领导的风险;有的两委实现一肩挑的选举不规范;有的书记对自己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上要求不严,滥权腐败,也损伤权力的合法性等等。为此,本文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支部选举和村民自治相关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尤其是党内民主,妥善处理好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支持与领导关系,建立和完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一肩挑”模式下的选举机制以及实现党委领导下的多元参与,使党支部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效地统一起来。

张慧霞[6](2015)在《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两推一选”即: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确定提名候选人,由上级党组织考核确定正式候选人后,经过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组织班子成员的一种选举方式。它从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入手,是对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在农村基层党内选举一般理论的指导下,在继承和吸收了前人对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两推一选”模式选举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工作实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两推一选”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了“两推一选”模式的特点,总结了“两推一选”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策略。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分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及“两推一选”模式的相关概念。从“两推一选”的含义出发,分别从原则、实践基础、现实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两推一选”可行性,探析了“两推一选”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通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模式运行现状的整体把握,结合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的具体做法和现实瓶颈,可以知晓,尽管“两推一选”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党内民主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这背后的动因进行了深刻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前一部分对“两推一选”模式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策。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组织选举和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了多种选举方式,各有益弊。“两推一选”模式的出现,是我国基层干部管理体制探索的一种进步。作为一种组织意图体现与竞争兼顾的选举措施,“两推一选”可以在如下方面尝试进行调整与完善:首先,优化“两推一选”的选举环境,增强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意识,根据实际施行多种副方案,施行差异化地推进。其次,在操作程序、监管制度和信息对称性上进行优化与完善。最后,在制度设计上进行优化,着重要处理好3对关系,即程序性与民主性的关系,组织意图与群众民意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袁松[7](2012)在《富人治村 ——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后税费时代,“富人治村”已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流模式,这一权力结构变化背后有经济背景、社会基础、制度与政策因素的复杂作用。一方面,税改后的农村基层政治在摆脱了资源汲取的压力之后开始初步民主化,对选举的控制逐渐放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社会出现了剧烈的分化,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通过大幅下渗公共品资源缓解农村的衰颓。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进程中,城镇周边农村的超级地租开始出现。新的时代背景下,顺利承接资源、完成土地增值开发、引导农民致富成为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心任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双带方针”由是兴起,农村先富能人阶层在地方政府基础性权力不足的情况下成为基层工作达致目标的支柱力量。然而,当由权力主导的巨大利益空间出现之后,村两委选举及人大代表直选便被财富所左右,“贿选”进入相当普遍而难以监管的灰色地带。村庄政治的公共性严重萎缩,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下阶层被排斥出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难以实现,规范利益分配的各种制度设计在权力实践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趋于寡头化。个体的富人出于桑梓情怀回报家乡的类慈善行为并不能代表富人阶层的参政动机。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投资遵循“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竞争逻辑,而且前提是自身获利更多。虽然他们的投入客观上能使局部地区获得资源,但却以更多地区的利益受损为代价,因为他们所要承接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横亘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寡头结构放大了基层场域中权力-利益网络的“结构洞”效应,从上至下输入农村的资源在流动过程中被大量吸食,且流量愈大吸食愈深,乡村治理发生了内卷化。这与税改前发生的国家政权内卷化如出一辙,只不过资源流向发生了逆转。所以,如果不能在将乡村社会加以组织的基础上设法以协商民主的政治过程代替权力主体的利益博弈,那么权力-市场的结盟不仅会使国家下渗资源的战略意图落空,还会将经济社会运行带入“转型陷阱”中,停滞、溃烂。

田改伟,孙彩红[8](2011)在《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出"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海选"、"两票制选举"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形式。但无论是选举程序还是操作层面都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着由选举引起的体制的冲突。发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举,要处理好基层党组织选举与群众自治权力的关系,理顺基层"两委"关系;要完善选举制度规范,选举程序,选举的后续制度要跟进;要降低选举成本等。

马全江,宋海萍[9](2011)在《“两推一选”: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文中研究表明"两推一选"是党内民主的重大改革,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既是制度创新,又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表现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三者有机统一;要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加强基层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理论创新在于:党的权力来源问题;党领导与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科学衔接。

贺蕊玲[10](2011)在《河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考》文中提出河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保障党员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河南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完善党内基层民主的体制机制、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等方面加强河南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二、实行“两推一选”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两推一选”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经验启示——基于对D村“两票”制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村民自治实践中“两票”制的初创
    (二)多重实践检验下“两票”制的推广
    (三)实践反思中“两推一选”办法的形成
    (四)实践深化中“一肩挑”的落地
三、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经验启示

(2)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制度性安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综述
        1.3.1 政策文件综述
        1.3.2 具体文献研究综述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
        1.5.1 制度、制度建设与制度性安排
        1.5.2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建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建的制度化发展历程
    2.1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期间农村党建制度的发展历程
        2.1.1 转折时期的探索(1978-1992 年)
        2.1.2 农村党建制度框架的初步确立(1992-2000 年)
        2.1.3 农村党建制度的推进与完善(2000-2012 年)
    2.2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党建制度化的工作创新
        2.2.1 农村基层党建布局基本实现结构性耦合
        2.2.2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性日益突显
        2.2.3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显着提升
        2.2.4 农村基层党建的监督机制日益健全
3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制度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制度的作用发挥缺乏整体性
        3.1.1 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自身定位不清
        3.1.2 部分基层组织单打独斗相互卸力
    3.2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制度的配套衔接缺乏科学性
        3.2.1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制度的可操作性不足
        3.2.2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制度执行监督不力
    3.3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制度的具体执行缺乏强制力
        3.3.1 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制度意识不足
        3.3.2 实体性制度缺乏程序性制度的支撑
    3.4 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制度的创新存在滞后性
        3.4.1 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足
        3.4.2 农村基层党建制度破旧立新不及时
4 完善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制度性安排的基本思路
    4.1 优化农村党建中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制度环境
        4.1.1 构建并完善党在农村的政治领导体制
        4.1.2 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政治体检制度
        4.1.3 制定并执行农村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4.2 提升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制度绩效
        4.2.1 深化新时代农村党建制度化的价值引领
        4.2.2 强化党员干部群众的制度意识和制度认同
        4.2.3 总结思想建设经验并形成实体性制度规范
    4.3 巩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战斗堡垒作用的制度规范
        4.3.1 创新新时代农村党组织工作流程图制度
        4.3.2 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选用育考程序
    4.4 完善以法治提升作风建设实效性的制度结构
        4.4.1 落实从严抓农村党组织作风建设的制度安排
        4.4.2 提升农村作风建设信息公开制的公众信度
    4.5 努力实现农村党建中坚定不移守规矩的制度目标
        4.5.1 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纪律制度体系
        4.5.2 筑牢农村党组织破坏规矩的监督防线
结语
参考文献

(3)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研究 ——以D村“两票”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基本问题与反思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基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文献综述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进路:视角选择与理论假设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理论视角
    四、研究样本:村庄选取与典型特征
        (一)样本选取原则
        (二)样本基本概况
        (三)样本典型特征
第一章 地理交汇与文化交融:“两票”制探索的时空场域
    1.1 “鸡鸣三省”之边缘地理
        1.1.1 H县沿革与县域区位
        1.1.2 D村由来与村庄区位
        1.1.3 边缘地理的交集与自立
    1.2 “十年九旱”之古渡经济
        1.2.1 天与地:传统农业根基薄弱
        1.2.2 福与祸:黄河泊来利弊
        1.2.3 破与立:挣扎的渡口经济
    1.3 “民歌海洋”之艺术之乡
        1.3.1 “二人台”:艺术的地域根基
        1.3.2 民风活跃:曲艺塑造下的地方文化
        1.3.3 走西口:艺术与社会的互动
    1.4 “自治示范”之民主金石
        1.4.1 《村组法》试行与H县试点
        1.4.2 《村组法》落实与H县示范
        1.4.3 突破:自治精神萌动农民诉求
第二章 民主启蒙与制度认知:“两票”制探索前的民主习得
    2.1 农民协会时期:从分散个体到组织化集体
        2.1.1 清末的农会组织
        2.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组织
        2.1.3 解放区的农民协会重建
    2.2 合作化时期:从分散小农到合作化社员
        2.2.1 农民所有制下的个体经营尝试与缺陷
        2.2.2 传统变工下的互助生产
        2.2.3 初级合作社下合作意识的萌动
    2.3 人民公社时期:从非正式合作到政权化行动
        2.3.1 高级合作社:从自发合作到集体行动
        2.3.2 集体化社员:从生产社员到政治成员
        2.3.3 运动化社员:从政治参与到群体乱序
    2.4 包产到户:从秩序缺位到民主自治
        2.4.1 退潮与反思:农民乱序参与的折返
        2.4.2 探索与首创:包产到户的农民实践
        2.4.3 民主与权利:村民自治的制度构建
第三章 民主探索与制度创新:“两票”制产生与实践的内在动因
    3.1 “村民自治”:两票制创新的制度前提
        3.1.1 村民自治顶层设计为制度创新提供机制保障
        3.1.2 村民自治实践开启制度创新窗口
        3.1.3 村民自治使农村基层党建产生新“需求”
    3.2 “为利抗争”:两票制创新的工具理性
        3.2.1 依法举揭:政治认同下农民维权的路径选择
        3.2.2 创制扩权:农民诉求表达的行动策略
        3.2.3 以势易权:农民诉求实现的精神取向
    3.3 “人民中心”:两票制创新的价值回应
        3.3.1 诉求回应: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必然要求
        3.3.2 互动创制:两票制创新的实践路径
        3.3.3 农民中心:两票制的价值遵循
    3.4 “政治实验”:两票制创新的探索路径
        3.4.1 政治实验与政治学实验
        3.4.2 中国的“政治实验”范式
        3.4.3 两票制:政治实验的基层实践
第四章 民主落实与制度拓展:“两票”制发展与深化的路径选择
    4.1 实践检验与制度成型:D村试选到W镇推行
        4.1.1 制度诉求:“信任票”的产生缘由
        4.1.2 制度供给:实践检验下的诉求回应
        4.1.3 创制成效:制度创新绩效的现实反映
    4.2 经验推广与制度发展:从X地区现场会到山西培训班
        4.2.1 组织领导:制度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
        4.2.2 农民实践:制度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
        4.2.3 制度风险:制度创新的宏观考量
    4.3 全国借鉴与制度变体:从“两票”制到“两推一选”
        4.3.1 有限效度:“两票”制昙现与折返
        4.3.2 水波效应:“两票”制的后创制时代
        4.3.3 制度变体:“两推一选”创制与全国落地
    4.4 民主深化与制度超越:从村支部选举到乡镇直选
        4.4.1 民主上升:公推直选由乡村走向乡镇
        4.4.2 民主拓展:由村内选举走向多村联选
        4.4.3 民主深化:制度创新的持续动力
第五章 耦合创新: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内在机理
    5.1 党的领导: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
        5.1.1 农村党建催生制度创新需求
        5.1.2 地方党组织推动制度创新实践
        5.1.3 党中央确认制度创新结果
    5.2 农民发展: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
        5.2.1 农民逐利:制度创新的经济动因
        5.2.2 农民维权:制度创新的政治追求
        5.2.3 农民参与:制度创新的文化场域
        5.2.4 农民发展:制度创新的核心动力
    5.3 理法合一:制度创新的价值遵循
        5.3.1 合法性:制度创新的外部边界
        5.3.2 合理性:制度创新的内在准绳
        5.3.3 人民性:理法合一的创制精神
    5.4 内生外嵌: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
        5.4.1 诉求萌发:制度创新的起点
        5.4.2 以势抗争:制度议程的设置
        5.4.3 价值嵌入:制度创新的实现
        5.4.4 党的引领:制度创新的扩散
    5.5 耦合效应:制度创新的协同机制
        5.5.1 制度场域:创制发生的空间环境
        5.5.2 四维一体:制度创新的体系结构
        5.5.3 系统协同:制度创新的合力机制
        5.5.4 耦合机制:制度创新的实现机理
第六章 党的制度创新引领农村发展的未来走向
    6.1 以制度创新强化党的基层领导
        6.1.1 跨村选人:创新党的基层选举制度
        6.1.2 跨级用人:创新党员干部管理制度
        6.1.3 跨委育人:创新党员人才培养制度
    6.2 以制度创新满足农民发展需求
        6.2.1 问题:农民需求的现状分析
        6.2.2 归因:农民需求的制度成因
        6.2.3 策略:农民需求的制度供给
    6.3 以制度创新引领农村“三治融合”
        6.3.1 党的领导制度创新:三治融合的基本前提
        6.3.2 农村制度耦合创新:三治融合的协同机制
        6.3.3 党领民治体制创新:三治融合下的农村善治
    6.4 以制度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6.4.1 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助推产业兴旺
        6.4.2 创新农村生态保护制度,建设宜居乡村
        6.4.3 创新村规民约惯习制度,培育文明乡风
        6.4.4 创新农村社区治理制度,实现农村善治
        6.4.5 创新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创造富裕生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相关概念
        一、组织力
        二、政党组织力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力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构成
        一、政治领导力
        二、经济发展力
        三、文化繁荣力
        四、社会治理力
        五、自身建设力
    第三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党组织内部因素
        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党组织外部因素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主要经验
        一、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力
        二、通过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提升组织力
        三、通过加强政权建设提升组织力
        四、通过建立群众组织提升组织力
        五、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提升组织力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期间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主要经验
        一、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力
        二、通过构建全能型政治体制提升组织力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主要经验
        一、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力
        二、通过加强政治建设提升组织力
        三、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升组织力
        四、通过繁荣农村文化提升组织力
        五、通过领导农村治理提升组织力
第三章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党组织外部问题
        一、领导农村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繁荣农村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治理农村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党组织内部问题
        一、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组织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组织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组织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保证农村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牢记政治使命责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建党初心
        三、强化政治担当意识,始终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主心骨
        四、增强政治工作本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第二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力
        一、因地制宜制定农业政策,为本地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子
        二、合理整合农村分散资源,集中统一提供公共品保障
        三、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组织,带领农户共同发展致富
        四、大力恢复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五、积极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生力军
    第三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功能,不断提高文化繁荣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二、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加强农村物质文化建设
        三、以打造文化生力军为目标,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功能,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力
        一、在优化治理单元中提升组织力
        二、在理顺主体关系中提升组织力
    第五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不断提高自身建设力
        一、推进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不断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二、优化农村党组织内部环境,不断提高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断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生力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村两委“一肩挑”:实践价值与政治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从“二元制”到“一肩挑”:两委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村两委“二元制”模式
    第二节 村两委“一肩挑”模式
        (一) “两票制”
        (二) “两推一选”
        (三) 山东威海模式
        (四) 广东顺德模式
第二章 村两委“一肩挑”:制度选择与政治逻辑
    第一节 村两委“一肩挑”模式产生的原因
        (一) 两委关系不顺,内耗严重
        (二) 组织人员分设,财政负担加重
        (三) 二元权力结构,有损党的领导
    第二节 两委“一肩挑”的目标与价值
        (一) 缓解二元权力之间的冲突
        (二) 加强党支部的的领导
        (三) 实现村治权力一体化
        (四) 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
第三章 村两委“一肩挑”的制度障碍与风险
    第一节 支部大权总揽,成为矛盾的焦点
    第二节 权力过于集中,难以有效监督
    第三节 制度衔接不完善,损害权力的合法性
    第四节 两委成员职数减少,工作负担加重
    第五节 社会事务过多,党的建设淡化
第四章 村两委“一肩挑”的制度优化与创新
    第一节 妥善处理“领导”与“支持”的关系
        (一) 领导村民自治
        (二) 村党支部积极履职
        (三) 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
        (四) 畅通村民的申诉渠道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一) 规范村民委员会的权力
        (二) 规范村党支部的权力
        (三) 规范村两委权力的行使方式
    第三节 规范两委“一肩挑”的选举机制
    第四节 实现党委领导下的多元参与
        (一) 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
        (二) 调动其他村级组织的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6)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由来与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模式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两推一选”的概念阐述
        2.1.1 农村基层党组织
        2.1.2 “两推一选”的概念阐述
    2.2 “两推一选”的理论依据
        2.2.1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理论
        2.2.2 农村党组织基层的换届和选举
    2.3 “两推一选”的可行性
        2.3.1 “两推一选”体现的原则
        2.3.2 “两推一选”的现实基础
        2.3.3 “两推一选”的实践基础
第3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模式的实践
    3.1 “两推一选”的具体做法和发展历程
        3.1.1 “两推一选”的具体操作
        3.1.2 “两推一选”的发展历程
    3.2 “两推一选”在运行中的积极成效
        3.2.1 “两推一选”推进党内民主发展
        3.2.2 “两推一选”对基层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3.2.3 “两推一选”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3.3 “两推一选”模式与其他党内选举模式的比较分析
        3.3.1 常见党内选举模式
        3.3.2 “两推一选”的特点与优势
第4章 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的运行现状分析
    4.1 龙湾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的基本经验
        4.1.1 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情况
        4.1.2 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的具体做法
    4.2 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在运行中的瓶颈与困境
        4.2.1 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的思想障碍
        4.2.2 实际运行中的操作障碍
        4.2.3 “两推一选”制度设计的缺失
        4.2.4 “两推一选”选举成效与理论的差距
第5章 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民主法治意识分析
        5.1.1 主体意识
        5.1.2 监督意识
        5.1.3 法治意识
    5.2 政治文化分析
        5.2.1 农村权力结构矛盾
        5.2.2 农村政治文化的变化与冲突
    5.3 现行制度分析
        5.3.1 组织意图体现与选举人意志的矛盾
        5.3.2 实践做法与规章、法规的冲突与矛盾
第6章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6.1 因地制宜推进策略与路径选择
        6.1.1 优化“两推一选”环境
        6.1.2 增强党员群众民主意识
        6.1.3 差异化推进策略
    6.2 “两推一选”程序的完善与优化
        6.2.1 操作程序的完善
        6.2.2 信息对称性保障
        6.2.3 第三方介入的优化
    6.3 基于未来制度设计基础上的“两推一选”
        6.3.1 处理好程序性与民主性的关系
        6.3.2 处理好组织意图与群众民意的关系
        6.3.3 处理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富人治村 ——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意识
    1.2 文献梳理
    1.3 研究设计
2 分化与疏离:吴镇的经济社会形态
    2.1 田野概况:梯度的非农化
    2.2 社区记忆:家族的弱关联
    2.3 社会分层:权力的日常化
3 富人主政:选举产生的村庄权力格局
    3.1 村委会选举:选票的升值
    3.2 农村基层党建:新党员的富人化
    3.3 人大代表选举:巨富的游戏
4 地利之争: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政治
    4.1 利益构成:嵌入城镇空间的宅基地开发
    4.2 行动策略:失地农民安置的场域化演绎
    4.3 博弈结果:富人担纲的必然性
5 场域的定型:乡村治理中的权力互构
    5.1 村级治理:公共性的萎缩
    5.2 乡村关系:控制还是交换?
    5.3 个案考察:参政动机分析
6 结论
    6.1 内容总结:寡头定理——利益密集型农村的权力结构化
    6.2 政策反思:乡村治理往何处去?
    6.3 理论发现:权力的利益网络与乡村场域的结构洞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吴陵镇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细则
    附录 2 承诺书样本
    附录 3 越州市委组织部关于两推一选制度的工作总结
    附录 4 关于切实解决农村多年不发展党员问题的意见
    附录 5 关于印发《吴陵镇解决农村多年不发展党员问题工作责任制》的通知
    附录 6 关于建立 2009 年度解决农村多年未发展党员问题镇(街道)领导联系点制度的通知
    附录 7 越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附录 8 越州市城乡新社区建设实施办法
    附录 9 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附录 10 关于要求批准吴陵镇岭村社区建设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的批复
    附录 11 两封与旧村改造有关的上访信
    附录 12 越州市村级干部基本报酬考核办法
    附录 13 吴陵镇村(居)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作品
致谢

(8)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村级基层党组织选举的发展状况
    (一) “两推一选”或叫“双推一选”:
    (二) “公推直选”:
    (三) 无候选人的“海选”:
    (四) “两票制选举”:
    (五) 其他模式。包括在测评、公示、推选候选人等选举环节上都有不同的新做法。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存在的问题
    (一) 选举程序及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1、选举程序繁琐导致选举成本高。
        2、贿选问题。
        3、宗族、宗派势力干扰选举秩序, 影响选举的公平性。
        4、村里“富人势力”对选举的干扰。
    (二) 村级党组织选举引起体制上的矛盾与冲突
        1、村级选举中“两委”关系以及村党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的矛盾。
        2、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和群众之间的不协调。
三、乡镇党组织选举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一) 乡镇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中党组织意图不能很好的和党员群众意图相统一
    (二) 选举程序设计中一些环节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 当前的选举实践与现有制度规范的冲突
    (四) 乡镇党委书记的选举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不协调之处
四、发展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 处理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举中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1、发展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应注意借鉴基层人民民主的经验
        2、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要以实现基层人民民主为最终目标
        3、党内基层民主要以实现基层党员的权利为前提
        4、通过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推进人民民主的不断发展
    (二) 完善选举制度和条例并规范选举程序
        1、明确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标准
        2、规范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程序、制度和模式
        3、确定参加选举的主体, 解决由谁来选的问题
    (三) 选举后续制度跟进以及民主决策和监督罢免制度的配套改革与完善
        1、基层党组织选举之后的监督和罢免机制必须完善
        2、民主选举之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必须落实
    (四) 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职责, 理顺党组织与乡镇、村委会的多重关系
    (五) 降低选举成本

(9)“两推一选”: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推一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两推一选”的制度创新
三、“两推一选”的理论创新

(10)河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的成效
    1. 保障党员选举权, 探索实行村党支部“两票制”、“两推一选”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 改革完善党内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 保障党员知情权, 积极推进“党务公开”, 提高基层党的工作透明度。
    3. 保障党员参与权, 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4. 保障党员监督权, 实行有关设立村级纪检委员和纪检小组的制度。
二、河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少数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转变。
    2. 部分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有待提高。
    3. 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亟需加强。
三、加快河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政治路线,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2. 着力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能力和水平。
    3.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将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制度化、规范化, 形成长效机制。
    4. 完善党内基层民主的体制机制, 从制度层面稳步深化党内基层民主实践创新。
    5. 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实现党内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良性互动。

四、实行“两推一选”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经验启示——基于对D村“两票”制的考察[J]. 梁俊山,董江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06)
  • [2]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制度性安排研究[D]. 高鑫娣. 浙江大学, 2021(02)
  • [3]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研究 ——以D村“两票”制为例[D]. 梁俊山. 山西大学, 2020(07)
  • [4]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研究[D]. 张克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5]村两委“一肩挑”:实践价值与政治逻辑[D]. 陈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6]龙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两推一选”问题研究[D]. 张慧霞.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7]富人治村 ——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D]. 袁松.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8]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问题研究[J]. 田改伟,孙彩红.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1(12)
  • [9]“两推一选”: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J]. 马全江,宋海萍.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 [10]河南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考[J]. 贺蕊玲. 经济师, 2011(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