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介绍

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介绍

一、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李毅坚[1](2022)在《宁稼雨学术年谱(1968—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68年9月,进入旅大(前大连市)第15中学学习,师从美术教育家徐世政学习实用美术、油画、水彩等美术技法。1971年12月,中学毕业,以在职教师身份,至旅大师范学校美术师资培训班学习,学习素描、水彩、国画等美术技法。1973年2月,分配至旅大第38中学任美术教员,兼任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和校图书室图书管理员,主要从事教学和美术宣传与创作。10月,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74年10月,

何换生[2](2020)在《批评中的批评 ——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择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与学术流派的重要力量——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为研究对象。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存续时间横跨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长达20余年,它的诞生、出现和形成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中涌现出前后承继的优秀批评家,以自觉的批评意识、先锋的批评观念和卓越的批评实践在中国文学研究和批评领域形成了“群聚效应”和“领袖风范”,堪称“批评中的批评”。本文由“绪论”、“上编”、“下编”与“结语”构成。“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与内涵,阐释批评与学派概念的流变,标示研究的方法与旨趣。“上编”“群体的崛起”对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生成的人文背景、历史境遇、代际划分、流派特征等进行考察。时代精神、社会心理、思想氛围、学术风尚、地理条件、出版传播等“合力”以及现代大学制度与导师制度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发生与兴起。批评意识的自觉、人学维度的贯穿、批评艺术的掘进、公共关怀的介入、魏晋风度的赓续等成为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主要特征。“下编”“内部的风景”以许子东、王晓明、李劼、胡河清四位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批评方法、批评风格和批评建树的批评家为个案展开论述,系统研究他们的批评观念、批评对象、批评模式与批评文体。许子东从“作家印象”到“小说结构”,王晓明从“文化心理”到“人文精神”,李劼从“人学谱系”到“历史描述”,胡河清从“传统符码”到“全息现实”,成为各自的主要批评方式与批评实绩。“结语”在“上编”、“下编”的基础上,评估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批评成就和学术地位,揭示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文化价值和当下启示。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批评活动构成了华东师范大学学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合法性进行了证明;体现了当代文学批评的个性化与艺术化特征的统一;为当代文学批评的“经典化”做出了独特贡献;对后来的批评形成了召唤效应。同时,辨析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理论误区与批评缺陷;指认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流散和终结;拓展批评家及其时代关联、文学批评前景等话题;反思当下批评流派匮乏和群体断层的原因,将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研究推向纵深之境。本文肯定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和地位,期待新的批评学派的出现和文学批评的复兴。

王小红[3](2020)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纪实》文中提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委会")与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组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1日至1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古委会秘书处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所(或文献所,或中心,以下统一简称"古籍所")、文献学专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60余人到会或提交了论文。这次学术研讨会是爲回顾和总结三十五年来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的工作情况、正确认识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范围和任务、进一步促进文献学学科建设及其与国学研究的良性互动的形势下召开的。

梅新林[4](2019)在《新中国七十年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反思的重要节点与成果》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段的重要节点上都曾出现过相关的学术回顾与反思活动,同时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二十世纪百年、新世纪近二十年的三个特定时段相交集与相衔接,然后一同孕育和催生了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丰硕成果。系统梳理古代文学学科的历史进程与趋势,深入总结古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与经验,对于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莫砺锋[5](2018)在《从研究生到导师》文中指出1979年秋,我考进南京大学中文系,在程千帆教授的指导下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那时我国的学位制度尚未正式建立,研究生与学位没有关系,所以没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名称,统称研究生。但是就在开学典礼上,匡亚明校长讲话时透露了一个消息:国家正在制订学位条例,不久就会颁布实行,并鼓励我们成为首批硕士和博士。果然,为期两年的学习尚未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就颁布了。等到1981年底我们进

谭晓玲[6](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罗瑛[7](2014)在《不废江河万古流——读徐有富先生《程千帆沈祖棻年谱长编》》文中提出程千帆先生(1913—2000)是我国新时期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再现学术雄风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1](P822),除十八年"右派"生涯外,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沈祖棻先生(1909—1977)曾任教于金陵大学、武汉大学等,是我国格律体新诗的先驱人物之一。程、沈伉俪被我国着名诗人和教育家沈尹默先生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成为现代版的"李清照夫妇"。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就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我国二十世纪的学术发展史。1991年7

谢彩[8](2013)在《中国创意写作学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的研究注重“史论结合”,在“史”的层面,着重梳理美国高校文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线索,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建设中国本土化的创意写作学?在“论”的层面,则探索了本土化创意写作学的定位,探讨它与中文系既有专业如文艺学、古代文学的关系,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论构想。除绪论和结语以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讨论的是创意写作学科的基础,指出了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材体系的建设思路。下篇则探讨创意写作学科的“软件”。“软件”指能够驱动创意写作学科“硬件”的东西,它应当包括:教师、教学,以及对创意人才的管理机制。结语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括,总结本研究的具体思路与结论,以及现阶段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创意学作学研究的理论空间——建设本土化“创意潜能激发”的理论与实践,真正实现从“修辞学”到“创意学”研究路径的理论转换。

解玉峰[9](2011)在《近十年中国古典戏剧研究述略》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戏剧的研究一方面是继续沿承过去的研究传统,另一方面也显示着新的趋向和转变。传统模式的研究,从具体的研究路数看,一是以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为代表的以戏剧作家、作品为中心的考证和阐释,二是周贻白先生提倡的偏重"场上艺术"的研究。这两种路数的研究,近十年来都积累了许多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从新趋向和转变来看,近十年来的戏剧研究也有较明显的"艺术学"偏向以及向民俗、民间和文化遗产方向的倾斜。这两种新趋向和转变给中国古典戏剧的研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

莫砺锋,徐涛,顾玉文,王睿[10](2010)在《无心插柳柳成荫——莫砺锋教授访谈》文中指出○莫老师,您从事唐宋文学研究已有数十年,请问您当初是如何喜欢上中国古代文学,并选择唐宋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说来话长。我们这代人,和你们的经历不太一样。我在中学时是喜欢理工科的,从没想过要学文科。44年前,我毕业于苏州中学(当时叫苏高中),

二、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宁稼雨学术年谱(1968—2021)(论文提纲范文)

1968年
1971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7年
1978年
1982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批评中的批评 ——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与内涵
    二、释名与回顾
    三、方法与旨趣
上编 群体的崛起
    第一章 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发生
        第一节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传统的培育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文学风潮的策动
        第三节 华东师范大学作家群的激发
        第四节 批评传统和学科设置的影响
        第五节 出版、媒介与传播的襄助
        第六节 作为文化高地的上海的地域影响
        第七节 作为导师的钱谷融的型塑
    第二章 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的特征
        第一节 批评意识的自觉
        第二节 人学维度的贯穿
        第三节 批评艺术的掘进
        第四节 公共关怀的介入
        第五节 魏晋风度的赓续
下编 内部的风景
    第一章 许子东:从“作家印象”到“小说结构”
        第一节 作家印象批评
        第二节 当代文学并置研究
        第三节 一种小说的结构分析
    第二章 王晓明:从“文化心理”到“人文精神”
        第一节 文化心理批评
        第二节 重写文学史
        第三节 寻找人文精神
    第三章 李劼:从“人学谱系”到“历史描述”
        第一节 文学—人学的谱系
        第二节 双向同构
        第三节 文学史的描述与阐释
    第四章 胡河清:从“传统符码”到“全息现实”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视角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证验
        第三节 全息现实主义
结语
    一、成就与限度
    二、流散与嬗变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新中国七十年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反思的重要节点与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重要节点的学术总结与反思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学术总结与反思的拓展
三、20世纪百年学术总结与反思的扩容
四、新世纪近二十年学术总结与反思的深化
五、七十年学术史与“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中国创意写作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导言
(二) 论文的缘起与意义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上篇:硬件
导言
第一章 课程体系
    第一节 本土教材现状
    第二节 美国的课程体系
    第三节 突破爱荷华模式
第二章 文学史教材的准备
    第一节 区分目标读者群
    第二节 “创意经济”语境中的定位
    第三节 类型史研究:现状与未来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批评理论的运用
    第一节 来自理论的挑战
    第二节 理论如何派上用场
    第三节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想
第四章 “创意”的源流
    第一节 旧瓶如何装新酒
    第二节 转换古典文学的研究范式
    第三节 儒道佛题材资源的开发 下篇 软件
导言
第一章 教师
    第一节 从“教训”到“分享”
    第二节 培养目标
    第三节 中西方对创作的讨论
第二章 教学
    第一节 咖啡馆氛围
    第二节 服务型学习
第三章 管理创意
    第一节 生存
    第二节 中国“写手”
    第三节 经纪人定位
第四章 创意写作的未来
    第一节 欢迎博士点
    第二节 多元化产、学、研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宁稼雨学术年谱(1968—2021)[J]. 李毅坚. 名作欣赏, 2022(04)
  • [2]批评中的批评 ——华东师范大学批评学派研究[D]. 何换生. 安徽大学, 2020(07)
  • [3]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纪实[J]. 王小红. 宋代文化研究, 2020(00)
  • [4]新中国七十年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反思的重要节点与成果[J]. 梅新林. 浙江社会科学, 2019(09)
  • [5]从研究生到导师[J]. 莫砺锋. 中国研究生, 2018(09)
  • [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7]不废江河万古流——读徐有富先生《程千帆沈祖棻年谱长编》[J]. 罗瑛. 中国韵文学刊, 2014(03)
  • [8]中国创意写作学初探[D]. 谢彩. 武汉大学, 2013(07)
  • [9]近十年中国古典戏剧研究述略[J]. 解玉峰. 民族艺术, 2011(01)
  • [10]无心插柳柳成荫——莫砺锋教授访谈[J]. 莫砺锋,徐涛,顾玉文,王睿. 学术月刊, 2010(1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